寬帶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養(yǎng)生不應只是調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真地踐行。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寬帶湯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寬帶湯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白術1兩,巴戟天5錢,補骨脂1錢,肉蓯蓉3錢,人參2錢,麥冬3錢,五味子3分,杜仲3錢,蓮肉20個(不去心),熟地5錢,當歸2錢,白芍3錢。
【功能主治】婦人脾胃不足,帶脈拘急,小腹之間自覺緊迫,急而不舒,斷難生子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十一
【處方】白術2兩,杜仲1兩,甘草2錢。
【功能主治】婦人脾胃不足,帶脈拘急,小腹之間自覺緊迫,急而不舒,斷難生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十一
以上就是本文對寬帶湯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寬帶湯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相關閱讀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繭絲湯這款方劑。
【別名】蠶繭湯、原蠶繭湯、繰絲湯、繅絲湯、繭絲飲
【處方】繭搔絲。
【功能主治】消渴。血淋,三消癥及婦人血崩。
【用法用量】蠶繭湯(《朱氏集驗方》卷二)、原蠶繭湯(《醫(yī)學正傳》卷五)、繰絲湯(《本草綱目》卷三十九)、繅絲湯(《回春》卷五)、繭絲飲(《衛(wèi)生鴻寶》卷一)。
【各家論述】《醫(yī)學正傳》:蓋此物屬火,有陰之用,大能瀉膀胱中相火,引陰水上潮于口而不渴也。
【臨床應用】消渴:有一人苦渴疾,日飲斗水,諸藥不效,遂服煮蠶繭搔絲湯1盞,其渴頓除,恐不及時,如無,但以亂綿煎湯服。
【摘錄】《直指》卷十七
現在大家知道了吧,繭絲湯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健康很有幫助。
最近食用中藥方劑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化石湯,那么化石湯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來看一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處方】熟地60克 茯苓30克 苡仁15克 山茱萸30克 澤瀉15克 麥冬15克 玄參30克
【功能主治】治溺中有沙石,疼痛欲死,用盡氣力始得溺出而后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九
【處方】熟地2兩,茯苓1兩,苡仁5錢,山茱萸1兩,澤瀉5錢,麥冬5錢,玄參1兩。
【功能主治】腎火煎熬而成砂石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不去治淋,反去補腎,以茯苓、苡仁淡滲之藥解其咸味;以麥冬、玄參微寒之品散其火氣;以地黃、山萸甘酸之珍滋其陰水,又取其甘能化石,酸能消石也;又慮其性滯而不行,留而不走,益之澤瀉之咸,咸以入咸,且善走攻堅,領群藥趨于腎中,又能出于腎外,迅逐于膀胱之里,而破其塊也。倘不補腎而惟治膀胱,則氣不能出,烏能化水哉!
【摘錄】《辨證錄》卷八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你是不是已經了解了化石湯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菑驮獪?/p>
【處方】熱附 黃連 甘草 人參 五味子 麥門冬 知母 芍藥 童便
【功能主治】治傷寒汗下太過,下元虛弱,無根虛火泛上,身微熱,無頭痛,無惡寒,面赤微渴,目無精光,語無倫次,脈數無力,名戴陽癥。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煎,臨服入蔥白2莖,搗汁調之,溫服。
【摘錄】《魯府禁方》卷一
【處方】荊芥穗 藿香葉 臭椿皮各等分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產后子宮不收。
【用法用量】煎湯熏洗。子宮即入。
【摘錄】《濟陰綱目》卷十四
上面就是關于復元湯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復元湯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甘菊湯這個方子傳承了數千年,所以他能夠流傳到至今而且還在中醫(yī)中還能夠被人們廣泛的應用可見其療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
【處方】白菊花1兩,金銀花1錢半,生甘草3錢。
【功能主治】一切疔毒,不論生于何處。
【用法用量】水煎,連服3-4次。
【摘錄】《揣摩有得集》
【處方】白菊花1錢半,石決明3錢(煅),熟軍1錢半,澤瀉1錢半,青葙子1錢(炒),赤芍1錢,當歸1錢半,沒藥5分(去油),生草1錢。
【功能主治】風火眼疾,紅腫疼痛。
【用法用量】竹葉,燈心為引。
【摘錄】《揣摩有得集》
【處方】熟地4錢,淮山4錢,玄參3錢,甘菊花7錢,白芍(酒炒)2錢,當歸2錢,黨參(去蘆)2錢,建神曲1錢。
【功能主治】痿癥,腿足不能起立,能食易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一
【處方】甘菊苗葉不拘多少。
【制法】搗爛。
【功能主治】陰戶腫。
【用法用量】百沸湯淋汁熏洗。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三
【處方】決明子、甘菊、當歸、川芎、赤芍、甘草、防風、荊芥、蔓荊子。
【功能主治】目赤爛。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處方】甘菊花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旋覆花半兩,升麻半兩,石決明半兩,芎藭半兩,羌活(去蘆頭)1兩,地骨皮(洗)1兩,青葙子1兩,車前子1兩,石膏(碎)1兩,木賊(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梔子仁1兩,草決明(炒)1兩,甘草(炙,銼)1兩,荊芥穗1兩,防風(去叉)1兩,黃連(去須)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內外障翳;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蜜少許,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夜臥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一
上面介紹了甘菊湯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你知道藁本湯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藁本湯時會產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別名】藁蒼湯(《醫(yī)學入門》卷七)。
【處方】藁本150克 蒼術30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大實心痛,大便已利者。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溫服。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藁本(去苗)30克 白芷15克 車前子15克 石決明(刮,洗,搗如粉)芍藥 天麻 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各30克
【制法】上八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積年風毒,眼赤痛,多熱淚。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23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臨臥再服。
【摘錄】《圣擠總錄》卷一○五
【處方】藁本(去苗土)3兩,芎?3兩,防風(去叉)3兩,蔓荊實(去皮)3兩,細辛(去苗葉)3兩,羌活(去蘆頭)3兩,升麻3兩,木通(銼)3兩,楊白皮(細切)2兩,露蜂房(炙,劈碎)半兩,狼牙草(切)半兩,莽草(去梗)半兩,鹽半兩,大豆(炒令香熟)2合。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水1盞,入生地黃汁少許,煎十余沸,去滓,熱漱冷吐。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別名】補肝湯
【處方】藁本(去苗)1兩,白芷半兩,車前子半兩,石決明(刮洗,搗如粉)1兩,芍藥1兩,天麻1兩,防風(去叉)1兩,細辛(去苗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積年風毒,眼赤痛多熱淚,歲月寢久。暴風客熱外侵,白晴腫脹。
【用法用量】補肝湯(《普濟方》卷七十一)。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
【處方】藁本(去苗土,銼)1分,羚羊角(鎊)1兩,防風(去叉)1兩,芎?半兩,菊花(去萼,爁)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白術半兩,人參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白蒺藜(微炒)半兩,山梔子仁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炙)1分,黃芩(去黑心)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腦熱,鼻干無涕。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入青竹葉5片,同煎至4分,去滓澄清,放溫細呷,食后日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別名】藁蒼湯
【處方】藁本半兩,蒼術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大實心痛,大便己利。
【用法用量】藁蒼湯(《醫(yī)學入門》卷七)。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藁本2兩,晉礬1兩,青皮1兩,陳皮1兩,罌粟殼1兩。
【功能主治】男子咳嗽,吐紅不止。
【用法用量】上5味,不犯鐵器,杵爛,用瓦瓶煮,久煮為妙,食后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七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藁本湯,我們知道藁本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寄生湯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桑寄生12克 附子9克(炮)獨活12克 狗脊15克(黑者)桂心12克 杜仲15克 芎藭3克 甘草6克(炙)芍藥9克 石斛9克 牛膝9克 白術9克 人參6克
【制法】上十三味,切。
【功能主治】治腰痛。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摘錄】《外臺秘要》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處方】桑寄生250克(細銼)
【制法】上一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產后乳汁不下。(下乳)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六
【處方】桑寄生(洗,銼)秦艽 阿膠各15克 糯米15克(研粉)
【功能主治】補腎安胎。治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用水1.8升,先下寄生、秦艽二味,煮至L2升,去滓;次入阿膠、糯米,再煮至600毫升,分三次空腹時服。
【注意】忌酒、醋三五日。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處方】桑寄生4兩,附子3兩(炮),獨活4兩,狗脊5兩(黑者),桂心(4兩),杜仲5兩,芎藭1兩,甘草2兩(炙),芍藥3兩,石斛3兩,牛膝3兩,白術3兩,人參2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腰痛。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摘錄】《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處方】桑寄生1兩,雞蘇1兩,淡竹茹1兩,芍藥1兩半,地榆1兩半,白龍骨2兩(1方用附子3分,無淡竹葉)。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經血暴傷及帶下經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三
【處方】桑寄生(洗,銼)半兩,秦艽半兩,阿膠半兩,糯米半兩(作粉)。
【功能主治】胎氣常不安。
【用法用量】上以新汲水3升,先下寄生、秦艽2味,煮至2升,去滓;次入阿膠、糯米再煮,約有1升止。分作3服,空心、食前、日午服之。娠婦胎氣至5月以后常不安者,服之必效;頃見娠婦好飲灑,食咸酸五辛,胎必動,不可不知之。
【摘錄】《婦人良方》卷十二
【處方】牛膝、杜仲、人參、秦艽、茯苓、白術、甘草、白芍、獨活、熟地、防風、當歸、川芎、桑寄生。
【功能主治】痘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仁端錄》卷七
【處方】桑寄生(去苗)半兩,肉桂(取心)半兩,當歸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芍藥半兩,人參半兩,熟地黃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甘草半兩,黃耆1兩,鱉甲1兩(醋炙),牛膝3分。
【功能主治】產后百損,腹脅痛,不下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先用豮豬石子1枚(劈破去筋膜,水2大盞,加生姜4片,大棗1個,煎至1盞,卻去石子等,取汁,入藥3錢,煎至6分,絞汁,食前服,1日2-3次。
【摘錄】《產寶諸方》
沒有想到吧,寄生湯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中藥方劑陳皮湯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陳皮湯營養(yǎng)豐富,含有很多醫(yī)藥成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陳皮2兩(湯浸,去白,銼)。
【功能主治】諸呃噫。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煎5合,通口服。頃刻,更加枳殼1兩(去瓤,炒),同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十三
【處方】橘紅(湯浸,去白)半斤,明礬2兩半(銚內飛烊,與陳皮同炒香),甘草2兩(炙),大半夏5兩(湯煮,每個切4片,用明礬泡湯浸,露7日夜,漉出,姜汁搗成餅,焙干)。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痰喘。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米湯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奇效良方》卷三十二
【處方】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紫蘇、枳殼、桔梗、蒼術、黃芩。
【功能主治】寒束熱痰,喉哮而喘。
【用法用量】
【摘錄】《嵩崖尊生》卷七
陳皮湯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入人體內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著作中,佝僂湯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把它投入到醫(yī)學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信息。
【處方】懷山藥15g,懷牛膝9g,制首烏12g,山萸肉6g,生白術6g,大熟地9g,益智仁3g,西黨參6g,云茯茶9g,全當歸6g,左牡蠣15g,生龜板15g,大紅棗3枚,黑芝麻15g。
【制法】上為細末,和勻。
【功能主治】補肝腎、調脾胃。主佝僂病,頭項軟弱,口軟唇弛,咀嚼無力,手足握舉站立行走均弛緩,智力低下,有時抽筋,口唇舌淡而白,脈氣軟弱。
【用法用量】每早、晚開水沖調4.5g,同時服用炙黃耆9g,大紅棗5個,濃煎,連湯帶棗1次服完,每日1次。
【摘錄】方出《中醫(yī)臨證撮要》,名見《古今名方》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佝僂湯的作用與功效已經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救苦湯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救苦湯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還陰救苦湯(《原機啟微》卷下)。
【處方】桔梗 連翹 紅花 細辛各0.3克 當歸身(夏月減半)炙甘草各1.5克 龍胞草 蒼術各2克 黃連 羌活 升麻 柴胡 防風 藁本各3克 知母 生地黃 黃柏 黃芩各4.5克 川芎9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眼暴發(fā)赤腫,瞼高苦疼。
【用法用量】每服30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上
【處方】桂枝1錢5分,連翹1錢5分(去隔),紅花1錢5分,細辛1錢5分,歸尾1錢5分,甘草1錢5分,蒼術7分(泔浸,焙),膽草7分,羌活1錢,黃芩1錢,麻黃1錢,柴胡1錢,防風1錢,藁本1錢,黃柏1錢,黃連5分,生地1錢,知母(炒)1錢,白芍2錢。
【功能主治】時疫赤眼,兩目突然紅腫疼痛。
【用法用量】食遠服。
【摘錄】《松峰說疫》卷三
經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救苦湯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我們的體質。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然也會不一樣,犀角湯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信息。
【處方】黃柏4.5克 黃芩4.5克 白頭翁3克 黃連6克 當歸3克 牡蠣4.5克(熬)犀角(屑)1.5克 艾葉1.5克 石榴皮4.5克 桑寄生3克 甘草3克(炙)
【制法】上十一味,切。
【功能主治】涼血解毒,清腸止痢。治熱毒深入血分,下痢膿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身有壯熱者。
【用法用量】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豬肉、冷水,海藻、菘菜。
【備注】方中犀角涼血解毒為君;白頭翁、黃連、黃柏、黃芩即《金匱要略》白頭翁湯去秦皮加黃芩,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為臣;艾葉、當歸、寄生理氣和血,石榴皮澀腸止痢,甘草調和諸藥,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涼血解毒,清腸止痢之功。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引《小品方》
【別名】《千金》犀角散(《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處方】犀角6克 羚羊角3克 前胡 梔子仁 黃芩 射干各9克 大黃 升麻各12克 豆豉9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熱毒流入四肢,歷節(jié)腫痛。
【用法用量】以水1.8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八
看了上面對于犀角湯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由于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洗眼湯,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秦皮 黃柏 決明子 黃連 黃芩 蕤仁各9克 梔子7枚 大棗5枚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瀉肝明目。治肝經實熱上沖。眼赤熱痛,羞明眵多,目生障翳,舌質紅,脈弦數者。
【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浸,煎取120毫升,澄清,仰臥洗目,每日1~2次。
【備注】方中黃連、黃芩、黃柏瀉火解毒;秦皮清肝明目,退翳消腫;梔子瀉三焦之火,決明子瀉肝膽之風熱;蕤仁祛風散熱,養(yǎng)肝明目,善治目赤腫痛。綜合諸藥,皆為人肝瀉火,清熱解毒要藥,故此方瀉肝明目之功甚佳。但諸藥苦寒,能從火化,耗傷陰血,故復配大棗甘潤滋養(yǎng),可免傷陰耗血之弊。對病毒性、細菌性角膜炎、結膜炎等均可使用。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六
洗眼湯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洗眼湯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