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涎丹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控涎丹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控涎丹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毜慕榻B一下。
【別名】子龍丸(《外科壘生集》卷四)。
【處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
【功能主治】攻逐痰飲。治痰涎內(nèi)伏,胸背、手腳、頸項、腰胯突然痛不可忍,內(nèi)連筋骨,牽引釣痛,坐臥不寧,走易不定,或頭痛不可舉,昏倦多睡,飲食無味,痰唾稠粘,夜間喉中多有鋸聲,及手腳沉重,腿冷痹麻,氣脈不通等。
【用法用量】食后及臨臥時用姜湯成熟水送下5~10丸。如疾猛氣實,酌加用量。
【備注】本方是從《圣濟總錄》卷十“趁痛丸”演化而來。參見該條。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處方】黑丑3兩(生熟各半),枳實1兩5錢,橘紅1兩5錢,白芥子1兩,樸消3錢,生礬2錢5分,熟礬2錢5分,牙皂1錢5分。
【制法】白蘿卜汁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滌除痰癖伏飲。主男婦素有停痰積飲,隱伏于兩脅之下,腰腎腸胃之間,遠年則隨氣走注,為痛屈伸不得,而精神元氣猶旺者。
【用法用量】空心姜湯吞服1錢。
【摘錄】《活人方》卷六
【處方】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身及兩脅走痛,痰挾死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漸加至10丸,臨臥姜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四
【處方】大戟2兩,白芥子2兩,瓜蔞曲2兩,薄桂3錢,全蝎8個,雄黃2錢,朱砂2錢。
【制法】上為末,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痰飲癥,或漉漉有聲,或手足冷痹,氣脈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臨臥姜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三
看了上面對控涎丹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zhì)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Ys630.com相關知識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加味控涎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于加味控涎丸的知識吧!
【處方】大戟1兩,芫花1兩,甘遂1兩,甜葶藶1兩,巴豆(去殼)1兩,黑牽牛3兩(炒,取頭末),白芥子(炒)2兩。
【制法】上為末,米糊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消浮退腫,下水。主風熱上壅,或中脘停留水飲,喘急,四肢浮腫,腳氣入腹,平常腹中痰熱,諸氣結(jié)聚。
【用法用量】每服3-7粒,茶清吞下;或溫水亦可。得利則效。
【注意】服后未可服甘草藥及熱水。
【摘錄】《得效》卷五
總得來說加味控涎丸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榆皮涎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珍貴藥材,經(jīng)常吃榆皮涎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食用榆皮涎呢,食用榆皮涎對于我們的身體具體能夠起到怎樣的好處呢,我們需要懂得一些榆皮涎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來源】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榆樹莖皮部的涎汁。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樹干端直,高達20m。樹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縱溝裂;小枝柔軟,有毛,淺灰黃色。葉互生,紙質(zhì);葉柄長2-10m,有毛;托葉早落;葉片倒卵形、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2-2.5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幼時有短毛,老時僅脈腋有毛,邊緣具單鋸齒;側(cè)脈明顯,9-18對?;ㄏ热~開放,簇年成聚傘花序,生于去年枝的葉腋;花被針形,4-5裂;雄蕊與花被同數(shù),花藥紫色;子房扁平,1室,花柱2。翅果近圓形或倒卵形,長1-1.5cm,寬0.8-1.2cm,光滑,先端有缺口,種子位于翅果中央,與缺口相接;果柄長約2mm?;ㄆ?-4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堤、田埂和路邊,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長。
【功能主治】殺蟲。主疥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涂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榆皮涎,我們知道榆皮涎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蔥涎膏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蔥涎膏。
【處方】蔥葉7條,豬牙皂角(為末,去皮)7條。
【制法】上爛研,用皂角末成膏。
【功能主治】嬰兒初生3-5日,鼻塞氣急,飲乳之時啼叫不止。
【用法用量】貼在囟門上。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吉氏家傳方》
【處方】牙皂、草烏。
【制法】上用蔥涎搗成膏。
【功能主治】嬰兒初生,肺壅鼻塞,乳食不下。
【用法用量】貼囟上。
【摘錄】《得效》卷十一
【處方】豬牙、皂角、天南星、赤小豆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囟風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2大錢,用生蔥自然汁調(diào),涂囟上2次。其鼻孔開,即愈。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三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蔥涎膏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蔥涎丸,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蔥涎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蔥涎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芒消1兩,生明硫黃1兩。
【制法】上為細末,蔥涎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首風。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蔥茶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六
【處方】麻仁、枳殼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蔥涎調(diào)臘茶為丸。
【功能主治】潤腸。主產(chǎn)后水血俱下,腸虛津液不足,大便秘澀,5-6日不解,腹中悶脹。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蔥茶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四
【處方】蚰蜒(大者)7條,天南星1分(生為細末,摻在蚰蜒身上,用竹篦子刮下,不用蚰蜒),蜈蚣1條(涂酥,炙黃),全蝎7枚(去毒,用薄荷葉裹,慢火炙了,去薄荷),巴豆5枚(取霜)。
【制法】上為細末,生蔥涎為丸,如黍米大,用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涎潮搐溺,項背反折。
【用法用量】每服5丸,壁塵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蔥涎丸了吧。蔥涎丸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最近食用中藥方劑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壞涎丸,那么壞涎丸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來看一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處方】硇砂2分,寒水石半兩(猛火燒透紅,好酒內(nèi)淬5-7遍,取出),密陀僧1大分,淀粉1大分,龍腦1分,水銀1大分(將定粉放盞內(nèi),與水銀同研,漸漸滴,令似乳),半夏半兩(熱酒燙1度,姜汁浸1宿)。
【制法】上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研好朱砂度過。
【功能主治】痰涎壅盛,頭重心煩,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生姜、龍腦水送下。勿嚼。
【摘錄】《博濟》卷三
【處方】白礬(燒灰)半兩,天竺黃半兩,半夏1兩(湯浸洗7遍去滑,麩炒微黃),金箔50片,朱砂1兩(細研,以水飛過),皂莢子仁半兩(微炒)。
【制法】上藥以半夏及皂莢子仁搗羅為末,與諸藥同研令勻,用爛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脾臟風壅,咽喉內(nèi)涎唾如膠,心胸妨悶,語聲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雄黃1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水銀1分(以少棗肉研令星盡),鉛霜1分,甘草半分(末)。
【制法】上為細末,以糯米飯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喉中涎,吐不出,咽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梨汁送下。以涎盡為度。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半夏2錢(研,以生姜自然汁搜作餅子,用慢火炙黃干),粉霜半錢,鉛白霜半錢,巴豆霜半錢,雄黃半錢,蝎梢半錢。
【制法】上各為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咽喉涎鳴如鋸,兼?zhèn)頍崦娉唷?/p>
【用法用量】每用5丸,燈心湯化破。如涎未下,再投燈心湯即吐。如取涎,連3服即瀉,次補。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七引鄭愈方
沒有想到吧,壞涎丸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