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涎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毕嘈抨P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蕩涎散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眾所周知,蕩涎散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于蕩涎散的相關描述?,F(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蕩涎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粉霜1錢,膩粉2匣,芫花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始因壯熱不除,被湯丸下后,其項強眼翻,弄舌搐弱,如發(fā)癇狀,久則哽氣,啼聲不出,醫(yī)以為驚風,屢服朱砂、水銀、牛黃、汞粉、巴豆、竹瀝之類,藥皆無驗,此由誤下后,毒氣結在心胸,內熱生涎,涎裹諸藥,不能宣行所致。
【用法用量】1歲服半錢,暖漿水調下。病熱大者,再服。白色著底者,粉霜也,宜盡灌之。良久得睡,取下黑黃涎,裹包丹砂之類,皆成顆塊,啼聲便出,立安。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五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蕩涎散,我們知道蕩涎散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擴展閱讀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焉⒕褪且环N被廣泛應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凝水石(炭火煅)1兩,鉛白霜(研)1錢,馬牙消1錢,雄黃(研)1錢,白礬(熬令汁枯)1分,甘草(微炙,銼)1分。
【制法】上為散,別入龍腦少許,更研勻。
【功能主治】化熱痰,利胸膈,止煩渴。主熱痰。咽喉干燥,或塞或壅,頭目昏重,咳唾稠濁,面目熱赤。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蜜水調下;小兒風痰涎,用沙糖水調半錢匕。
【注意】此藥大涼,不得多吃。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以上就是本文對化涎散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化涎散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猴棗鷺涎散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猴棗鷺涎散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猴棗5分,鷺鷥涎2錢,冬瓜仁3錢,前胡3錢,海浮石3錢,瓜蔞仁3錢,白前3錢,牛蒡子3錢,麻黃3錢,桔梗3錢,葶藶子3錢,荊芥2錢,黃芩4錢,杏仁(炒)3錢,生石膏3錢,川貝3錢。
【制法】上為細末,瓷瓶貯藏。
【功能主治】祛痰,利氣,鎮(zhèn)咳。主百日咳。
【用法用量】3歲以下小兒每服1分,5歲以下小兒每服2分,7歲以下小兒每服3分,白開水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到更多的猴棗鷺涎散食用方法了吧!猴棗鷺涎散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能,了解了猴棗鷺涎散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
長期的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導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救急稀涎散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處方】皂莢(如豬牙肥實不蛀者,削去黑皮)4挺 白礬30克(通瑩透明)
【制法】上二味,各為細末,再研極細為散。
【功能主治】開關催吐。治中風閉證,痰涎壅盛,痰聲漉漉,不省人事,不能言語,但不遺屎,脈象滑實有力者;亦治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1.5克,重者2克,溫水調灌下。當時省覺,次緩而調治,不可大攻,過則傷人。
【注意】中風脫證忌用。
【備注】方中皂莢開竅祛痰,白礬催吐開閉。二者相合,有開關催吐之功。對中風閉證,痰涎壅盛者,可先用此方吐出痰涎,疏通咽喉,然后對證施治。
【摘錄】《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孫尚藥方
【別名】急救稀涎散、稀涎散、稀涎飲、吐痰散
【處方】豬牙皂角4挺(須肥實不蛀,削去黑皮),晉礬1兩(光明通瑩者)。
【制法】上為細末,再研為散。
【功能主治】開關涌吐。主中風閉證,痰涎壅盛,喉中痰聲漉漉,氣閉不通,心神瞀悶,四肢不收,或口眼?斜,脈滑實者;亦治風癇,喉痹。
【用法用量】急救稀涎散(《附廣肘后方》卷三)、稀涎散(《本事》卷一)、稀涎飲(《嶺南衛(wèi)生方》卷中)、吐痰散(《點點經(jīng)》卷二)。
【各家論述】1.《醫(yī)方集解》:《經(jīng)》曰:病發(fā)于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后治其本。治不與疏風補虛,而先吐其痰涎。白礬酸苦,能涌泄,咸能軟頑痰,故以為君;皂角辛能通竅,咸能去垢,專制風木,故以為使,固奪門之兵也。師曰,凡吐中風之痰,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便止,若盡攻其痰,則無液以養(yǎng)筋,令人攣急偏枯,此其禁也。
【摘錄】《證類本草》卷十四引《孫尚藥方》
通過本文對于救急稀涎散的一些介紹,我們知道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不斷進步,各式各樣的養(yǎng)生方法不斷的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選擇對適合自己的,因為不一樣的養(yǎng)生方劑是有針對性的。
榆皮涎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珍貴藥材,經(jīng)常吃榆皮涎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食用榆皮涎呢,食用榆皮涎對于我們的身體具體能夠起到怎樣的好處呢,我們需要懂得一些榆皮涎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來源】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榆樹莖皮部的涎汁。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樹干端直,高達20m。樹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縱溝裂;小枝柔軟,有毛,淺灰黃色。葉互生,紙質;葉柄長2-10m,有毛;托葉早落;葉片倒卵形、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2-2.5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幼時有短毛,老時僅脈腋有毛,邊緣具單鋸齒;側脈明顯,9-18對?;ㄏ热~開放,簇年成聚傘花序,生于去年枝的葉腋;花被針形,4-5裂;雄蕊與花被同數(shù),花藥紫色;子房扁平,1室,花柱2。翅果近圓形或倒卵形,長1-1.5cm,寬0.8-1.2cm,光滑,先端有缺口,種子位于翅果中央,與缺口相接;果柄長約2mm?;ㄆ?-4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堤、田埂和路邊,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長。
【功能主治】殺蟲。主疥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涂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榆皮涎,我們知道榆皮涎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蕩胞湯的作用。
【處方】樸硝、桃仁(去皮尖兩仁者.熬)、茯苓、牡丹皮、大黃,各三兩。 人參、桂心、芍藥、濃樸(炙)、細辛、牛膝、當歸、橘皮,各二兩。 附子(一兩半.炮去皮),虻蟲(去翅足.熬)、水 蛭。
【炮制】上一十六味,以酒五升,水六升,合漬一宿,煮取三升。
【功能主治】主婦人斷緒二三十年,及生來無子并數(shù)數(shù)失子,服此皆有子長命無病方。
【用法用量】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每服相去三時辰,少時更服如常。覆被少取汗,汗不出,冬月著火籠。必下積血及冷赤膿如赤小豆汁,本為婦人子宮內有此惡物令然,或天陰臍下痛,或月水不調,為有冷血不受胎。若斟酌下盡,氣力弱,大困,不堪更服,亦一日二三服即止;如大悶不堪。可食酢飯冷漿,一口即止,然恐去惡物不盡,不大得藥力,若能忍服盡大好,一日后仍著導藥(《千金》更有桔梗甘草各二兩。)
【摘錄】唐·孫思邈《千金翼方》
【處方】樸消3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熬)3兩,茯苓3兩,牡丹皮3兩,大黃3兩,人參2兩,桂心2兩,芍藥2兩,厚樸(炙)2兩,細辛2兩,牛膝2兩,當歸2兩,橘皮2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虻蟲(去翅足,熬)60枚,水蛭60枚(熬)。
【功能主治】婦人斷續(xù)20-30年及生來無子并數(shù)數(shù)失子。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6合,漬1宿,煮取3升,分4服,日3次,夜1次。每服相去3時辰。少時更服如常,覆被少取汗,汗不出,冬月著火籠,必下積血及冷赤膿如赤小豆汁。本為婦人子宮內有此惡物令然,或天陰臍下痛,或月水不調,為有冷血不受胎,若斟酌下盡,氣力弱,大困不堪更服,亦1日2-3服即止。如大悶不堪,可食酢飯冷漿1口即止。然恐惡物不盡,不大得藥力,若然,忍服盡大好,1日后仍著導藥。
【摘錄】《千金翼》卷五
通過上面對蕩胞湯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控涎丹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控涎丹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毜慕榻B一下。
【別名】子龍丸(《外科壘生集》卷四)。
【處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
【功能主治】攻逐痰飲。治痰涎內伏,胸背、手腳、頸項、腰胯突然痛不可忍,內連筋骨,牽引釣痛,坐臥不寧,走易不定,或頭痛不可舉,昏倦多睡,飲食無味,痰唾稠粘,夜間喉中多有鋸聲,及手腳沉重,腿冷痹麻,氣脈不通等。
【用法用量】食后及臨臥時用姜湯成熟水送下5~10丸。如疾猛氣實,酌加用量。
【備注】本方是從《圣濟總錄》卷十“趁痛丸”演化而來。參見該條。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處方】黑丑3兩(生熟各半),枳實1兩5錢,橘紅1兩5錢,白芥子1兩,樸消3錢,生礬2錢5分,熟礬2錢5分,牙皂1錢5分。
【制法】白蘿卜汁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滌除痰癖伏飲。主男婦素有停痰積飲,隱伏于兩脅之下,腰腎腸胃之間,遠年則隨氣走注,為痛屈伸不得,而精神元氣猶旺者。
【用法用量】空心姜湯吞服1錢。
【摘錄】《活人方》卷六
【處方】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身及兩脅走痛,痰挾死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漸加至10丸,臨臥姜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四
【處方】大戟2兩,白芥子2兩,瓜蔞曲2兩,薄桂3錢,全蝎8個,雄黃2錢,朱砂2錢。
【制法】上為末,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痰飲癥,或漉漉有聲,或手足冷痹,氣脈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臨臥姜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三
看了上面對控涎丹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蔥涎膏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蔥涎膏。
【處方】蔥葉7條,豬牙皂角(為末,去皮)7條。
【制法】上爛研,用皂角末成膏。
【功能主治】嬰兒初生3-5日,鼻塞氣急,飲乳之時啼叫不止。
【用法用量】貼在囟門上。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吉氏家傳方》
【處方】牙皂、草烏。
【制法】上用蔥涎搗成膏。
【功能主治】嬰兒初生,肺壅鼻塞,乳食不下。
【用法用量】貼囟上。
【摘錄】《得效》卷十一
【處方】豬牙、皂角、天南星、赤小豆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囟風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2大錢,用生蔥自然汁調,涂囟上2次。其鼻孔開,即愈。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三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蔥涎膏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蔥涎丸,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蔥涎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蔥涎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芒消1兩,生明硫黃1兩。
【制法】上為細末,蔥涎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首風。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蔥茶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六
【處方】麻仁、枳殼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蔥涎調臘茶為丸。
【功能主治】潤腸。主產后水血俱下,腸虛津液不足,大便秘澀,5-6日不解,腹中悶脹。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蔥茶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四
【處方】蚰蜒(大者)7條,天南星1分(生為細末,摻在蚰蜒身上,用竹篦子刮下,不用蚰蜒),蜈蚣1條(涂酥,炙黃),全蝎7枚(去毒,用薄荷葉裹,慢火炙了,去薄荷),巴豆5枚(取霜)。
【制法】上為細末,生蔥涎為丸,如黍米大,用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涎潮搐溺,項背反折。
【用法用量】每服5丸,壁塵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蔥涎丸了吧。蔥涎丸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