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痰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控痰散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中藥方劑的種類有很多,它們都是由常用的養(yǎng)生藥材混合制成的,控痰散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控痰散的藥效有哪些吧。
【別名】控痰湯、控痰飲
【處方】蝎尾半錢,銅青半錢,朱砂1錢,膩粉1字,麝少許。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吐風涎。主噤風、撮口、臍風。
【用法用量】控痰湯(《袖珍》卷二)、控痰飲(《醫(yī)統(tǒng)》卷八十八)。
【摘錄】《直指小兒》卷一
【處方】蝎尾、甘草、銅青、膩粉、麝香(1方加半夏南星生姜煎)。
【功能主治】吐下風痰。主噤口風,撮臍風。
【用法用量】調前藥入豬乳,點入口中。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引《圣惠》
通過以上對控痰散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xiàn)在對它的認識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控痰散。
Ys630.com相關知識
控涎丹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控涎丹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毜慕榻B一下。
【別名】子龍丸(《外科壘生集》卷四)。
【處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
【功能主治】攻逐痰飲。治痰涎內伏,胸背、手腳、頸項、腰胯突然痛不可忍,內連筋骨,牽引釣痛,坐臥不寧,走易不定,或頭痛不可舉,昏倦多睡,飲食無味,痰唾稠粘,夜間喉中多有鋸聲,及手腳沉重,腿冷痹麻,氣脈不通等。
【用法用量】食后及臨臥時用姜湯成熟水送下5~10丸。如疾猛氣實,酌加用量。
【備注】本方是從《圣濟總錄》卷十“趁痛丸”演化而來。參見該條。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處方】黑丑3兩(生熟各半),枳實1兩5錢,橘紅1兩5錢,白芥子1兩,樸消3錢,生礬2錢5分,熟礬2錢5分,牙皂1錢5分。
【制法】白蘿卜汁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滌除痰癖伏飲。主男婦素有停痰積飲,隱伏于兩脅之下,腰腎腸胃之間,遠年則隨氣走注,為痛屈伸不得,而精神元氣猶旺者。
【用法用量】空心姜湯吞服1錢。
【摘錄】《活人方》卷六
【處方】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身及兩脅走痛,痰挾死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漸加至10丸,臨臥姜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四
【處方】大戟2兩,白芥子2兩,瓜蔞曲2兩,薄桂3錢,全蝎8個,雄黃2錢,朱砂2錢。
【制法】上為末,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痰飲癥,或漉漉有聲,或手足冷痹,氣脈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臨臥姜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三
看了上面對控涎丹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加味控涎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于加味控涎丸的知識吧!
【處方】大戟1兩,芫花1兩,甘遂1兩,甜葶藶1兩,巴豆(去殼)1兩,黑牽牛3兩(炒,取頭末),白芥子(炒)2兩。
【制法】上為末,米糊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消浮退腫,下水。主風熱上壅,或中脘停留水飲,喘急,四肢浮腫,腳氣入腹,平常腹中痰熱,諸氣結聚。
【用法用量】每服3-7粒,茶清吞下;或溫水亦可。得利則效。
【注意】服后未可服甘草藥及熱水。
【摘錄】《得效》卷五
總得來說加味控涎丸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龍須散(甘草散)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龍須散(甘草散)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五倍子(一作五味子.二兩) 烏梅(去仁.二兩) 甘草(炙.一兩半) 飛羅面(二兩.一方用清明日面.尤佳) 白礬(枯.一兩.一方生用)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熱,心膈煩悶,飲水過度,不知人事;及霍亂作瀉作渴,衄血吐血,小便下血,頭旋目暈。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錢,新汲水調下一服,一服即愈。亦解諸毒物。
【備注】一方加訶子肉,滴水為丸,謂之龍涎丸,仍以末調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關于龍須散(甘草散)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抵痰湯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天南星3錢(生),礞石4錢(煅),海浮石5錢,山甲3錢(炙),訶子4錢,橘紅5錢,龍骨3錢,甘草2錢。
【功能主治】癲病呆呆癡癡,喜怒哀樂,發(fā)之皆不中節(jié),或忘前失后,或言語不倫,或無故喜怒,或忽泣忽止,體較弱者。
【用法用量】元酒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用南星為君能燥濕痰,佐以礞石能墜頑痰,訶子能化郁痰,橘紅能導滯痰,以甘草調中,以龍骨收斂,以山甲引藥達病所,使其積聚之痰,皆從海浮石由胸部之汗而出,其胸部愈見粘液愈妙。抵者觸也,謂觸動其痰,從汗而去也。
【摘錄】《醫(yī)學探驪集》卷五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抵痰湯的功效與作用了吧?抵痰湯的藥用價值極高,對調理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顯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滌痰湯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滌痰湯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南星(姜制.二錢半) 半夏(湯洗七次.二錢半) 枳實(麩炒.二錢) 茯苓(去皮.二錢) 橘紅(一錢半) 石菖蒲(一錢) 人參(一錢) 竹茹(七分) 甘草(半錢)
【功能主治】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煎至一鐘。食后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南星(姜制)半夏(湯洗七次)各2.5克 枳實(麩炒)茯苓(去皮)各6克 橘紅4.5克 石菖蒲 人參各3克 竹茹2.1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作一服。
【功能主治】豁痰開竅。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一
【處方】當歸1兩,茯苓4兩,川芎7錢5分,白芍藥1兩,白術(土炒)1兩,半夏(制)1兩,香附米1兩,陳皮1兩,甘草1兩。
【功能主治】婦人肥盛,不孕,以身中有脂膜閉塞子宮也。
【用法用量】上作10帖。每帖加生姜3片,水煎,送服滌痰丸。
【摘錄】《金鑒》卷四十五
【處方】栝樓(搗爛)5錢,膽星2錢,半夏2錢,橘紅1錢5分,茯苓1錢,枳實(麩炒)1錢,黃芩1錢,黃連1錢,石菖蒲1錢,竹茹1錢,甘草(炙)5分,生姜3錢。
【功能主治】膈間痰閉,呃逆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如痰閉呃甚者,用白礬1兩,水2鐘,煎1鐘,入蜜3匙,少煎,溫服即吐;如不吐,飲熱水1小盞,未有不吐者,吐后呃即止。
【摘錄】《寒溫條辯》卷五
【處方】竹黃、明麻、枳實、橘紅、膽星、菖蒲、竹茹、甘草。
【功能主治】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語。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其實用滌痰湯治療一些疾病時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希望大家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服用。
生病吃藥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但是對于吃藥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這些藥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項等,以免出現(xiàn)問題,那么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括痰丸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半夏(制)60克 白芥子60克 干姜(炒黃)30克 豬苓60克 炙甘草15克 陳皮120克(切碎,用鹽6克入水中,拌浸一宿,曬干)
【制法】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積飲,吞酸嘔惡,胸脅脹悶疼。
【用法用量】每服3克,溫開水送下。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處方】半夏(制)2兩,白芥子2兩,干姜(炒黃)1兩,豬苓2兩,炙甘草5錢,陳皮4兩(切碎,用鹽2錢,入水中浸1宿,曬干)。
【制法】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停痰積飲,吞酸嘔酸,胸脅脹悶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許,滾白湯送下。
【摘錄】《景岳全方》卷五十一
括痰丸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滾痰丸的作用。
【別名】礞石滾痰丸(《痘疹金鏡錄》卷上)。
【處方】大黃(酒蒸)片黃芩(酒洗凈)各250克 沉香15克 礞石30克(捶碎,焰消30克,入小砂罐內,及稍蓋之,鐵線練定,鹽泥固濟,曬干,火煅紅,候冷取出)一方加朱砂60克研為細末為衣
【制法】上為細末,水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降火逐痰。治實熱老痰,發(fā)為癲狂驚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痰閉子宮不孕,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而膩,脈滑數(shù)有力者。現(xiàn)用于精神病、癲癇身體壯實者。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臨臥用茶清或溫水送下,量虛實加減服。
【注意】體虛及孕婦不可輕用,以免損傷正氣。
【備注】方中礞石驅逐頑痰,力甚猛峻;大黃蕩滌陳積,開下行之路,黃芩清上焦之火,消除成痰之因,二味用量獨重,有正本清源之意;沉香調達氣機,為諸藥之開導。四藥共奏降火逐痰之效。
【摘錄】《玉機微義》卷四引《養(yǎng)生主論》
【別名】神秘沉香丸、沉香礞石滾痰丸
【處方】大黃(蒸少頃,翻過再蒸少頃,即取出,不可過)8兩,黃芩8兩,青礞石(消煅如金色)5錢,沉香5錢,百藥煎(此用百藥煎,乃得之方外秘傳,蓋此丸得此藥,乃能收斂周身頑涎,聚于一處,然后利下,甚有奇功,曰倍若沉者,言五倍子與沉香,非礞倍于沉之謂也)5錢。
【制法】上為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之為病,或偏頭風,或雷頭風;或太陽頭痛,眩暈如坐舟車,精神恍惚;或口眼瞤動,或眉棱耳輪俱癢,或頷腮四肢游風腫硬,似疼非疼;或渾身燥癢,搔之則癮疹隨生,皮毛烘熱,色如錦斑;或齒頰似癢似痛而無定所,滿口牙浮,痛癢不一;或噯氣吞酸,鼻聞焦臭,喉間豆腥氣,心煩鼻塞。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因噴嚏而出,或因舉動而吐,其痰如墨,又如破絮,或如桃膠,或如蜆肉;或心下如停冰鐵,閉滯妨悶,噯嚏連聲,狀如膈氣;或寢夢刑戮刀兵劍戟,或夢入人家,四壁圍繞,暫得一竇,百計得出,則不知何所;或夢在燒人地上,四面煙火枯骨,焦氣撲鼻,無路可出;或不因觸發(fā)忿怒悲啼下淚而寤;或時郊行,忽見天邊兩月交輝,或見金光數(shù)道,回頭無有;或足膝酸軟,或骨節(jié)腰腎疼痛,呼吸難任;或四肢肌骨間痛如擊戳,乍起乍止,并無常所;或不時手臂麻疼,狀如風濕,或臥如芒刺不安,或如毛蟲所螫,或四肢不舉,或手足重滯;或眼如姜蜇膠粘癢澀,開合甚難;或陰晴交變之時,胸痞氣結閉而不發(fā),則齒癢咽痛,口糜舌爛,及其奮然而發(fā),則噴嚏連聲,初則涕唾稠粘,次則清水如注;或眼前黑暗,腦后風聲,耳內蟬鳴,眼瞤肉跳。治之者或曰腠理不密,風府受邪;或曰上盛下虛,或曰虛,或曰寒,或曰發(fā)邪,病勢之來,則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噎塞煩郁,有如煙上沖頭面烘熱,眼花耳鳴,痰涎涕淚,并從肺胃間涌起,凜然毛豎,噴嚏千百,然后遍身煩躁,則去衣凍體,稍止片時,或春、秋乍涼之時,多加衣衾,亦得暫緩,或頓飲冰水而定,或痛一醉而寧,終不能逐去病根。
【用法用量】神秘沉香丸(原書同卷)、沉香礞石滾痰丸(《不居集》下集卷八)。
【摘錄】《準繩·類方》卷二引《養(yǎng)生主論》
【處方】青礞石4錢,沉香8分,制錦紋5錢,廣木香1錢,黃芩1錢5分,枳實2錢。
【功能主治】頑痰怪癥,睡醒神濁,妄言不覺,便閉氣逆,痰火上壅。
【摘錄】《鎬京直指》
【處方】江子、半夏朱砂、膩粉、雄黃、郁金(或加南星尤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喉中涎響,手足瘈疭,目睛上視,即急慢驚風證。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用薄荷湯送下。量大小加減服之,利痰涎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四
【別名】沉香滾痰丸、礞石滾痰丸
【處方】大黃8兩,黃芩8兩,沉香半兩,青礞石(消煅)1兩。
【制法】上為細末,水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證,變生千般怪癥。頭風目眩,耳鳴,口眼蠕動,眉棱耳輪痛癢;四肢游風,腫硬;噫氣吞酸,心下嘈雜,心氣疼痛,夢寐奇怪,手麻臂痛,口糜舌爛喉閉,或繞項結核,胸腹間如二氣交紐,噎塞煩悶,失志癲狂,心下怔忡,喘咳嘔吐等證。
【用法用量】沉香滾痰丸(《墨寶齋集驗方》卷上)、礞石滾痰丸(《痘疹金鏡錄》卷上)。本方原文為:甑里翻身甲掛金,于金頭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消煅青礞倍若沉。十七兩中零半兩,水丸桐子意常斟。千般怪證如神效,水瀉雙身卻不任?!秱蟀住酚悬S柏。
【各家論述】1.《玉機微義》:此以大黃、黃芩為君,大瀉陽明濕熱之藥,礞石以墜痰,沉香則引諸氣上而至天,下而及泉為使也,以上二方有實熱者可用。
【臨床應用】1.幻視:一婦病熱,目視壁上,皆是紅蓮花滿壁,醫(yī)用滾痰丸下之,愈。
【摘錄】《玉機微義》卷四引《養(yǎng)生主論》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滾痰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實無論是食物還是方劑都是為了讓我們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對它們有個很好的了解才行。
墜痰丸,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墜痰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墜痰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大黃(酒煨)30克 貝母(去心)膽星 青礞石(煅過)石菖蒲各30克 麝香3克 蛇含石(煅紅,醋淬七次)15克
【制法】上藥為末,姜汁為丸。
【功能主治】治痰火凝結于胸膈,以致癲狂,譫語妄言。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時用白滾湯送下。
【摘錄】《丹臺玉案》卷四
【處方】半夏2兩(姜礬制凈),烏梅肉2兩(焙枯),廣橘紅2兩,明礬2兩(童便、姜汁3大茶杯,蘿卜汁3飯碗煮枯,焙干),薄荷葉2錢5分,青礞石2錢5分(煅紅)。
【制法】上為極細末,姜汁調稀糊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浮痰積飲,灌注膈中,不惟食飲阻礙,白反胃而漸成噎膈,湯藥不分補瀉,并為隔塞,而難展其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
【摘錄】《活人方》卷五
看了上文對墜痰丸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蠲痰丸。
【處方】南星(水煮1滾,每個切作4塊)4兩,半夏(不切)4兩,皂角(切作段子)4兩,生姜(切)4兩,明礬(捶破)4兩,將5味一處于炒罐內,用水自卯時煮至酉時,以南星內無白點為度,揀去皂角不用,只將余藥切作薄片,曬干或焙干為末。杏仁(湯泡去皮,炙)2兩,神曲2兩,麥芽2兩,青皮2兩,陳皮(去白)2兩,紫蘇皮2兩,干葛2兩,枳殼(去瓤)2兩,香附子2兩,糖球子2兩,蘿卜子(微炒)2兩,木香2兩。
【制法】上為細末,入前藥末拌勻,以生姜自然汁同拌,隔3-4月藥成餅,去皮搜碎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磨積滯,化氣寬中。主積聚,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臨臥白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二
【處方】半夏(泡7次)6兩,南星(泡)3兩,明礬(另研)1兩半,辰砂5錢(為衣)。
【制法】姜汁糊為丸。
【功能主治】蠲痰,安神定志。主風痰、冬月冷痰。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姜湯下。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四引《醫(yī)林》
通過本文對蠲痰丸的介紹,我們知道蠲痰丸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蠲痰丸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