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補氣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除濕補氣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yīng)該都看過關(guān)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除濕補氣湯的作用。
【別名】清神補氣湯(《蘭室秘藏》卷下)、清陽補氣湯(《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二)。
【處方】升麻18克 蒼術(shù)12克 酒黃柏 柴胡 黃耆各9克 酒知母 藁本 生甘草 當(dāng)歸各6克 五味子 陳皮各4.5克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益氣升陽。主濕熱內(nèi)蘊,脾氣不足,兩腿麻木,沉重?zé)o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語聲不出,寸脈洪大。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起空腹時服,待少時再進早飯。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處方】黃耆24克 甘草梢18克 五味子120粒 升麻梢 當(dāng)歸,柴胡梢 澤瀉各6克 紅花7.5克 陳皮3克 青皮12克
【制法】上藥哎咀,分作四服。
【功能主治】益氣除濕。主左腿麻木沉重。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二
【處方】黃耆3錢,黃柏6分,陳皮1錢半,澤瀉1錢,升麻1錢,白芍2錢半,生甘草2錢,生芩4錢,炙草半分,五味子50個。
【功能主治】暑天熱傷元氣,手麻木。
【用法用量】水煎。稍熱服。
【摘錄】《蒿崖尊生》卷十二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除濕補氣湯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應(yīng)用歷史悠久,影響和普及范圍甚廣。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
相關(guān)閱讀
各種疾病的侵襲是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大多是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習(xí)慣不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而且也容易導(dǎo)致人體出現(xiàn)提前衰老的跡象。中藥方劑是一個幫您擺脫各類疾病的好方法。下面為大家講一下除濕解毒湯的做法。
【處方】白鮮皮15克 大豆黃卷12克 生苡米12克 土茯苓12克 山梔子6克 丹皮9克 金銀花15克 連翹12克 地丁9克 木通6克 滑石塊15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主急性女陰潰瘍,急性自家過敏性皮炎,急性接觸性皮炎,下肢潰瘍合并感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白術(shù)5錢,山藥5錢,薏仁5錢,金銀花1兩,肉桂3分,澤瀉2錢,烏梅根1把。
【功能主治】濕毒足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十一
【處方】白鮮皮5錢,大豆黃卷4錢,生苡米4錢,土茯苓4錢,山梔子2錢,丹皮3錢,金銀花5錢,連翹4錢,地丁3錢,木通2錢,滑石塊5錢,生甘草2錢。
【功能主治】除濕利水,清熱解毒。主急性女陰潰瘍,急性自家過敏性皮炎,急性接觸性皮炎,下肢潰瘍合并感染。
【摘錄】《趙柄南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土茯苓、薏苡仁、萆薢、車前子、大豆黃卷、澤瀉、板藍根、赤芍。
【功能主治】濕毒浸淫,指縫濕爛及皮膚糜爛,濕毒血瘀痤瘡。
【摘錄】《中醫(yī)癥狀鑒別診斷學(xué)》
上面就是關(guān)于除濕解毒湯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除濕解毒湯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大家都知道中藥是很神奇的,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屬性,當(dāng)它們中的幾種融合在一起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清熱除濕湯這種中藥方劑,為我們來揭曉答案。
【處方】夏枯草15克,板藍根15克,白蘚皮15克,連翹15克,藿香15克,佩蘭15克,苡仁15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白術(shù)10克,陳皮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主濕熱熏蒸,發(fā)于皮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李元文方
【處方】防己6克,云苓15克,澤瀉6克,赤小豆30克,地龍15克,白術(shù)10克,當(dāng)歸10克,丹參15克,黃芪12克,雞血藤18克,仙靈脾10克,桂枝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滲濕利水為主,佐以活血祛滯,益氣清熱。主濕熱上蒸,蒙閉清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李紀源方
今天給大家講解了一些關(guān)于清熱除濕湯的食療方法等,你是否有記住一些呢,其實如果生病的話不僅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應(yīng)該在飲食上多加注意,這樣才會讓身體更快的恢復(fù)健康。
眾所周知,白術(shù)除濕湯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guān)于白術(shù)除濕湯的相關(guān)描述?,F(xiàn)代醫(yī)學(xué)也證明了白術(shù)除濕湯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白術(shù)1兩,生地黃(炒)7錢,地骨皮7錢,澤瀉7錢,知母7錢,赤茯苓5錢,人參5錢,炙甘草5錢,柴胡5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午后發(fā)熱,背惡風(fēng),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黃色;又治汗后發(fā)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遠溫服。
【各家論述】1.《醫(yī)方集解》:此足太陰、少陰、少陽藥也。陽陷陰中,熱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陰,而以知母、地骨瀉血中之伏火也。柴胡升陽以解其??;苓、澤利濕兼清其熱,參、術(shù)、甘草益氣助脾,氣足陽升,虛熱自退,脾運而濕亦除矣。方名除濕,而治在退熱,欲熱從濕中而下降也。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上文介紹了白術(shù)除濕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白術(shù)除濕湯可以保護人體,還有自己的適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fù)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fù)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蒼術(shù)除濕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茅山蒼術(shù)1錢(泔制),黃柏7分(酒炒),生地1錢,宣木瓜1錢,米仁2錢,牛膝1錢,當(dāng)歸1錢,獨活7分,廣皮8分,茯苓1錢,燈芯1握,生姜1片。
【功能主治】腳氣。
【用法用量】水煎服。飲酒人,加葛根、澤瀉各1錢,或加漢防己。
【摘錄】《古今醫(yī)徹》卷二
【處方】蒼術(shù)、白術(shù)、厚樸、白茯苓、陳皮、甘草、半夏曲。
【功能主治】外感頭痛,邪在太陰經(jīng)。
【用法用量】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上文介紹了蒼術(shù)除濕湯的妙用,可見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請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guān)的用藥禁忌哦。
補氣湯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補氣湯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黃耆90克(去蘆,蜜水炙)人參 甘草(炙)各15克 麥門冬30克(湯浸,去心)苦桔梗(去蘆,炒)30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主肺氣虛弱,脈浮而軟,怔忡無力,少氣啟汗,鼻塞,腠理不密,易感風(fēng)寒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瑞竹堂經(jīng)驗方》卷一
【處方】柴胡2分,升麻3分,黃耆8分,當(dāng)歸身2錢,炙甘草4錢,紅花少許。
【功能主治】年少時氣弱,常于氣海、三里灸之,節(jié)次約50-70壯,至年老添熱厥頭痛,雖冬天大寒,猶喜寒風(fēng),其頭痛則愈。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其痛復(fù)作,5-7年不愈者。服清上瀉火湯后用此方。
【用法用量】《醫(yī)學(xué)綱目》有細辛少許,麻黃(炒)、苦丁香各半錢,無紅花。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處方】白術(shù)1錢半,茯苓1錢,山楂1錢,人參1錢,半夏8分,陳皮8分,干葛7分,砂仁5分,炙草3分。
【功能主治】脾弱,飲食不長肌肉。
【摘錄】《嵩崖尊生》卷九
【處方】黃耆1兩,焦術(shù)1兩,人參3錢,茯苓3錢,苡仁3錢,半夏3錢,肉桂2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右半身不遂。
【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二
【處方】黃耆3兩(去蘆,蜜水炙),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麥門冬1兩(湯浸,去心),苦桔梗(去蘆,炒)1兩。
【功能主治】補氣以養(yǎng)肺。主肺虛少氣自汗。
【用法用量】原書治上證,須與益榮丹配合使用。
【摘錄】《瑞竹堂方》卷一
【處方】人參8分,黃耆1錢,玉竹2錢,白術(shù)1錢,木香3分,山藥1錢,陳皮8分,川芎8分。
【功能主治】陽氣大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脈癥正宗》卷一
【處方】鹿茸(去毛,銼作段。酒浸,炙)1兩,當(dāng)歸(去蘆,酒浸)1兩,白術(shù)(炒)1兩,附子2只(炮,去皮臍),北五味子(去梗)半兩,黃耆(鹽水炙)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金釵石斛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山藥(炒)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補營衛(wèi)。主虛勞咳嗽,寒熱往來,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7分,食前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處方】五味子3兩(須用遼東者),甘草5錢,白鹽(炒)1兩(3件同拌,置器中露1宿,取出焙干),吳茱萸5錢。
【制法】上為細末,干凈瓷瓶中盛。
【功能主治】生胃中津液。主上焦虛熱,夜臥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熟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五引《十便良方》
【處方】黃雄雞1只,赤小豆5升(大豆亦得),干地黃1兩,甘草3兩,桂心3兩,黃芩3兩,芍藥3兩。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大虛劣。
【用法用量】以水2斗,煮雞、豆1斗,去滓納藥,煎取4升,分4次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二引《肘后方》
【處方】黃耆、白芍、甘草、澤瀉、陳皮、人參。
【功能主治】皮膚麻癢。
【用法用量】用水1盞半煎服。
【摘錄】《便覽》卷一
補氣湯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nèi)粘R恍┘膊 5强恐絼┑墓π砭徑馐沁h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yīng)該改善飲食習(xí)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