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精明目菟絲子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從古至今,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如何避開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rèn)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固精明目菟絲子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固精明目菟絲子丸是什么嗎?關(guān)于固精明目菟絲子丸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赤何首烏8兩,白何首烏8兩(極大者,米泔水浸1宿,瓷瓦片刮去粗皮,捶碎,如指頂大。取黑豆、牛膝酒洗同入砂鍋木甑,鋪作數(shù)層,上多蓋黑豆蒸之,待黑豆香熟取出曬干,務(wù)以9蒸9曬為度),菟絲子8兩(無灰酒浸,砂鍋煮裂,入石臼中搗成餅,曬干,焙干,杵碎,用人乳拌,曬干),川當(dāng)歸8兩(酒洗,去頭尾用身),大貝母8兩(圓白無濁者,去心),川續(xù)斷4兩(折斷,有煙塵出者,去蘆),甘枸杞8兩(人乳拌,曬,焙干),山茱萸8兩(鮮紅潤澤者,去核),川牛膝8兩(去蘆,以手折斷,不見鐵),補(bǔ)骨脂4兩(去浮子,以黑脂麻半斤拌炒出火),芡實8兩,蓮肉8兩(去心),白茯苓8兩(人乳拌,曬干3次),赤茯苓8兩(用黑,牛乳拌,曬干3次),遠(yuǎn)志肉8兩(甘草水煮,去骨,曬干),遼參量其人可服幾何(但不得過8兩)。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須用石磨、石碾,不見鐵,每藥末1斤,用好蜜12兩,煉得滴水成珠,和藥入石臼,木杵3000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補(bǔ)氣血,倍長精神,久服烏須黑發(fā)。主血?dú)鈨商?,精神不足,無血養(yǎng)心,腰足酸軟,四肢少力,或幼年虧損,或耳目失于聰明,精少寒心,動而精自出,中痿而無子,及痰火風(fēng)濕,心勞少食,健忘,遺精夢泄,頭目暈昏,耳鳴眼花,久患白濁。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白滾湯吞服2錢5分,晚用酒吞服2錢。
【注意】忌蘿卜、諸牲血、煎炒、胡椒、蒜等及糟腌之物。
【摘錄】《濟(jì)陽綱目》卷六十四
固精明目菟絲子丸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nèi)粘R恍┘膊 5强恐絼┑墓π砭徑馐沁h(yuǎn)遠(yuǎn)不夠的,我們首先應(yīng)該改善飲食習(xí)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由于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xí)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jìn)行調(diào)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菟絲子丸,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大菟絲子丸(《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三)。
【處方】菟絲子(凈洗,酒浸)澤瀉 鹿茸(去毛)石龍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30克 石斛(去根)熟干地黃 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干)續(xù)斷 山茱萸 肉蓯蓉(酒浸,切,焙)防風(fēng)(去苗)杜仲(去粗皮,炒)補(bǔ)骨脂(去毛,酒炒)蓽澄茄 沉香 巴戟(去心)茴香(炒)各23克 五味子 桑螵蛸(酒浸)川芎 覆盆子(去枝、葉、萼)各15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腎陽,壯腰膝,固下元。治腎氣虛損,元陽不足。腰膝痿軟少力,陽痿遺精,小便頻數(shù),或溺有余瀝,或腰欠溫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如腳膝無力,木瓜湯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別名】菟絲丸(《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處方】菟絲子(去塵土,水淘凈,酒浸一宿,乘潤先搗為粗末,焙)桑螺蛸(炙)各15克 澤瀉7.5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腎攝精。治腎氣虛衰,精液不固,致患膏淋,脂膏隨溺而下,莖中微痛,脈散澀而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時用清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普濟(jì)方》卷十
【別名】大菟絲子丸
【處方】菟絲子1兩(凈洗,酒浸),澤瀉1兩,鹿茸1兩(去毛,酥炙),石龍芮1兩(去土),肉桂1兩(去粗皮),附子(炮,去皮)1兩,石斛3分(去根),熟干地黃3分,白茯苓3分(去皮),牛膝3分(酒浸1宿,焙干),續(xù)斷3分,山茱萸3分,肉蓯蓉3分(酒浸,切),防風(fēng)3分(去苗),杜仲3分(去粗皮),補(bǔ)骨脂3分(去毛,酒炒),蓽澄茄3分,沉香3分,巴戟3分(去心),茴香(炒)3分,五味子半兩,桑螵蛸半兩(酒浸,炒),芎?半兩,覆盆子(去枝葉萼)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填骨髓,續(xù)絕傷,補(bǔ)五臟,去萬病,明視聽,益顏色,輕身延年,聰耳明目。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優(yōu)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脹滿,腳膝痿緩,小便滑數(shù),房室不舉,股內(nèi)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余瀝。
【用法用量】大菟絲子丸(《準(zhǔn)繩·類方》卷二)。
【摘錄】《局方》卷五
【處方】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末)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山芋1兩,人參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車前子1兩,熟干地黃(焙)1兩,黃耆(銼)1兩,石決明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肝虛,目昏暗,不能遠(yuǎn)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
【處方】菟絲子(揀凈,酒浸透,搗爛,焙干)2兩,干地黃(焙)2兩,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1宿,炒焦)3兩,牛膝(酒浸)1兩,萆薢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痿,腰脊不舉。由遠(yuǎn)行勞倦,逢大熱而渴,陽氣內(nèi)伐,熱舍于腎,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減,蓋陽明并腎,則腎脂枯而宗筋不調(diào),宗筋主束骨而利機(jī)關(guān)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飲送下。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三
【處方】菟絲子(湯浸1宿,銼,搗末)3兩,車前子3兩,熟干地黃(焙)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俱虛,精華不能上榮,使目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
【處方】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人參1兩,黃耆(銼)1兩,滑石1兩,芍藥1兩,木通1兩,車前子1兩,黃芩(去黑心)3分,冬葵子1合(炒)。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勞虛損,溲便不利,淋瀝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溫酒、鹽湯任下,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菟絲子1兩(凈,酒浸1宿),五味子、白茯苓、肉蓯蓉(酒浸1宿)、(舟百)茴香(炒),鹿茸(酥炙)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九,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渴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飯湯飲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七七引《鄭氏家傳渴濁方》
【處方】菟絲子(酒浸,別搗)半兩,萆薢半兩,補(bǔ)骨脂(炒)1分,防風(fēng)(去叉)1分,硫黃1分,續(xù)斷1兩,巴戟天(去心)1兩,細(xì)辛(去苗葉)2銖,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陽道痿弱,嘔逆多唾,體瘦精神不爽,不思飲食,腰腳沉重,臍腹急痛,小便頻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九引《楊子建護(hù)命方》
【處方】菟絲子(酒浸,別搗)3兩,肉蓯蓉(酒浸,切,焙)3兩,五味子1兩半,續(xù)斷1兩半,遠(yuǎn)志(去心)1兩半,山茱萸1兩半,澤瀉1兩半,防風(fēng)(去叉)2兩,巴戟天(去心)1兩。
【制法】上為末,用山雞子白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虛,眼黑暗,視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家雞子亦可用。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
【處方】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半兩,菖蒲半兩,遠(yuǎn)志(去心)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氣內(nèi)奪,舌瘖足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或鹽湯任下,空心、日午、臨臥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
【處方】菟絲子(酒浸3日,濕搗,焙干)2兩,肉蓯蓉(凈洗,酒浸1宿,切,焙)2兩,天雄(炮裂,水浸少時,去皮臍)2兩,骨碎補(bǔ)(去毛)1兩(銼,以鹽半兩同炒令黃,去鹽不用),薏苡仁(炒)1兩,地龍(去土,焙干)1兩,石硫黃(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損,精髓枯竭,形體瘦瘁,百骨痿弱,晝夜掣痛,腰膝冷痹,耳內(nèi)虛聲,強(qiáng)直不任轉(zhuǎn)側(cè)。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
【處方】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研末),枳殼半兩(麩炒,微炒,去瓤),石斛1兩(去根,銼),蓽澄茄1兩,干姜1兩(炮制,銼),牛膝1兩(去苗),木香半兩,肉豆蔻3分,檳榔3分,蛇床子1兩,茴香子1兩,蓽茇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虛。主痼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鹽酒送下,湯亦可。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二○
【處方】菟絲子1兩半(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炙微黃),萆薢1兩(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柏子仁3分,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桂心3分,石斛1兩(去根,銼),遠(yuǎn)志3分(去心),龍骨1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石龍芮1兩,牛膝1兩半(去苗),防風(fēng)3分(去蘆頭),棘刺3分(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失精,小便過多,不能飲食,腰膝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菟絲子3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車前子2兩,白術(shù)2兩,桂心2兩,杜仲2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熟干地黃4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益駐顏。主虛勞損腎,腰疼,膝冷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菟絲子3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車前子2兩,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令微黃),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桂心2兩,杜仲2兩(去粗皮,炙令黃,銼),熟干地黃5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牛膝2兩(去苗)。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益駐顏。主腎勞虛損,腰疼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菟絲子2兩(酒浸3宿,曬干,為末),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令微黃),蛇床子1兩,鐘乳粉1兩,牡蠣1兩(燒,為粉),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遠(yuǎn)志1兩(去心),桂心1兩,五味子1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車前子1兩,石斛1兩半(去根,銼),雄蠶蛾1兩(微炒),石龍芮1兩,雄雞1兩(微炙),膃肭臍1兩(酒洗,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損,肌體羸瘦,腰腳無力,志意昏沉,陽氣痿弱,小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白茯苓3兩,熟地黃3兩,真龍齒3兩,石蓮肉3兩,遠(yuǎn)志(洗,取肉)3兩,菟絲子4兩(如前制)。
【制法】上為末,用山藥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真氣不固,隨尿走失,不能飲食,筋骨痿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溫酒、鹽湯任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七引《孟氏詵詵方》
【別名】二妙丸
【處方】菟絲子1兩,牛膝(1寸截)1兩。
【制法】上藥于銀石器內(nèi),好酒漬之,令酒過藥1寸,經(jīng)五日,控干,焙燥,為末,將原浸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真元。主腰膝積冷,酸疼或(疒帬)麻無力。
【用法用量】二妙丸(《普濟(jì)方》卷二二一引《十便良方》)。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六引《經(jīng)驗后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鹿角霜5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焙干)5兩,熟干地黃(洗,焙)5兩,柏子仁(別研)5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輕身,駐顏,益壽。主精血不足,筋骨無力,怔忪盜汗,夢遺失精。
【用法用量】元?dú)馓摾?,久服此藥,覺小便少,以車前子半兩,略炒過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九
【處方】菟絲子(酒浸1宿,焙)5兩,澤瀉(酒浸1宿,略蒸,焙)5兩,大附子(炮,去皮)5兩,肉桂5兩,蓯蓉(酒浸1宿,焙)3兩半,杜仲(制)3兩半,熟地黃(投水中沉者是,酒浸1宿,焙)3兩半,白茯苓(去皮)3兩半,猢孫姜(去毛、炙)3兩半,山茱萸(去核)3兩半,茴香(炒)3兩半,石斛(焙)3兩半,川續(xù)斷(焙)3兩半,川牛膝(酒浸1宿,焙)3兩半,蓽澄茄3兩半,金鈴子(去核)4兩,干姜(炮)4兩,川巴戟(去心,酒浸一宿,焙)2兩半,桑螵蛸(蜜炙)2兩半,覆盆子2兩半,五味子2兩半,川芎2兩半,天臺烏藥8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不犯銅鐵器,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顏色,去萬病,安五臟,填骨髓和耳目,輕身延年。主男女虛勞。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鹽湯、溫酒任下;如腳弱,木瓜湯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八
【處方】菟絲子(淘凈,酒蒸,焙)2兩,五味子1兩,牡蠣(煅,取粉)1兩,肉蓯蓉(酒浸)2兩,附子(炮,去皮)1兩,雞膍胵半兩(微炙),鹿茸(酒炙)1兩,桑螵蛸(酒浸)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多,或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鹽酒、鹽湯任下。
【摘錄】《濟(jì)生》卷四
【處方】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牡蒙1兩,柏子仁(微炒,別研)1兩,蛇床子(炒)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勞。囊濕生瘡,陰痿失精,小便頻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溫酒送下,日午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處方】菟絲子1兩,白石英9錢,干姜8錢,杜仲7錢,白術(shù)6錢,人參5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五五引《衛(wèi)生家寶方》
【處方】菟絲子(酒浸,焙干,別杵)2兩,菖蒲(切,焙)2兩,遠(yuǎn)志(去心)2兩,地骨皮2兩,生干地黃(焙)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益真氣,強(qiáng)力益志。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茶酒任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菟絲子(淘去浮者,以酒浸7日,爛杵,焙干)30兩,茴香子(微炒)8兩,青鹽3兩。
【制法】上為末,用浸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虛益氣,壯元陽。主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菟絲子(酒浸1宿,搗末)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萆薢1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柏子仁(研)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石斛(去根)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杜仲(去粗皮炙,銼)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棘刺2兩,石龍芮3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
【制法】上為末,以雞子黃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小便白濁,失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日午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菟絲子、山藥、蓮肉、茯苓、杞子。
【制法】上為末,水泛為丸。
【功能主治】精少。
【用法用量】用量臨時酌定。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八
【處方】菟絲子(水淘去浮,酒浸7日,別搗,取未)2兩,萆薢2兩,黑狗脊骨并髓(炙焦)1兩半,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4兩,熟干地黃2兩(焙),枳實(微炒)1兩,山芋1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元臟,益脾胃,止臍腹疼痛,思進(jìn)飲食,固真氣,美顏色。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菟絲子(酒浸,焙干,別搗)2兩,菖蒲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蛇床子(酒浸3日,河水淘,焙干)半兩,五味子(洗,焙)半兩,防風(fēng)(去叉)1分,遠(yuǎn)志(去心)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小便利,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處方】青皮(炒)1兩,車前子1兩,巴戟(去心)1兩,杜仲(蜜炒,無絲為度)1兩,靈仙(酒浸)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牛膝(酒浸)1兩,蓯蓉(酒浸)1兩,熟地黃1兩,菟絲子1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神定魄,眼目光明。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急救仙方》卷三
【處方】菟絲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斷絲)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山藥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鹽酒或鹽湯任下。
【摘錄】《百一》卷十一引葛丞相方
【處方】菟絲子(洗凈,酒浸,爛研成餅)1兩,車前子(微炒)1兩,香白芷1兩,細(xì)辛1兩,人參半兩(去蘆),麝香1兩(別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退腫,除冷淚,止痛。主眼暴赤。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九
【處方】菟絲子(先于臼內(nèi)杵百下,篩去雜物末)1兩,五味子1兩,生干地黃3兩(焙)。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四肢發(fā)熱,逢風(fēng)如炙如火,由陰不勝陽,陽盛則熱起于四末,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dú)治于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飲送下。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二
【別名】菟絲丸
【處方】菟絲子(去塵土,掏凈,酒浸,控干,蒸,搗焙)半兩,桑螵蛸(炙)半兩,澤瀉2錢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膏淋。
【用法用量】菟絲丸(《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摘錄】《雞峰》卷十
【處方】鹿角霜、菟絲子(浸,研成餅)。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本虛經(jīng)弱,陰陽不升降,小便泔白溺出無度,男子精滑不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40丸,食前溫酒醋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十
【處方】菟絲子1斤(酒浸3日,控干,搗細(xì)末),甘菊花(去土,搗細(xì)末)1斤。
【制法】上拌合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明目,進(jìn)飲食,益精,壯下元。主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前晨至晚后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九八
【處方】菟絲子不拘多少(揀凈,水淘,酒浸3宿)。
【制法】上藥控干,乘潤搗羅為散,焙干再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飲送下,1日2-3服。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三
【處方】菟絲子1斤(淘凈,酒煮,搗成餅,焙干),附子(制)4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腎氣,壯陽道,助精神,輕腰腳。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酒送下。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處方】菟絲子(酒浸,別搗)2兩,鹿茸(去毛,酥炙)2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2兩,五味子2兩。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小便利。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菟絲子4兩,山藥4兩,牛膝2兩,附子2兩,萆薢2兩,鹿茸2兩,巴戟1兩,茴香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腎虛。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九
菟絲子丸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yù)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菟絲子丸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小菟絲子丸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別名】菟絲手丸(《攝生眾妙方》卷二)。
【處方】石蓮肉60克 菟絲子(酒浸,研)150克 白茯苓(焙)30克 山藥60克(內(nèi)22,5克打糊)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用山藥糊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氣虛損,少腹拘急,四肢瘦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情緒反常,飲食無味,心腹脹滿,腳膝痿緩,小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溫酒成鹽湯送下;如腳膝無力,用木瓜煎湯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別名】菟絲子丸、菟絲丸
【處方】石蓮肉2兩,菟絲子(酒浸,研)5兩,白茯苓(焙)1兩,山藥2兩(內(nèi)7錢半打糊)。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山藥糊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填骨髓,續(xù)絕傷,補(bǔ)五臟,去萬病,明視聽,益顏色,輕身延年,聰耳明目。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脹滿,腳膝痿緩,小便滑數(shù),房室不舉,股內(nèi)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遺瀝。色疸。赤白濁。
【用法用量】菟絲子丸(《攝生眾妙方》卷二)、菟絲丸(《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摘錄】《局方》卷五(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小菟絲子丸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dú)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jìn),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xì)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固齒明目方是什么大家知道嗎,其實它是一味中藥方劑,而且固齒明目方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種類型的疾病。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些固齒明目方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處方】赤芍藥、荊芥穗、香白芷、當(dāng)歸尾、防風(fēng)、青鹽。
【功能主治】固齒明目。主牙痛。
【用法用量】上用青鹽1斤搗碎,以井花水5碗,先煎,潔凈為末;然后將咀成片五味藥,用水8升煎至4升,用馬尾羅內(nèi),薄綿1葉濾去滓垢,將青鹽入在藥水內(nèi),用文武火煎干為度。每日早晨洗面時用手指蘸水,濕擦干牙上下周遍,卻噙半口水,漱36次,吐水在手,洗面眼最效;如覺牙齒微痛,晚亦照前擦之;常行睡臥擦之亦效。如無青鹽,白鹽飛過者亦可,用水1升,即1茶盞也。又或添細(xì)辛5錢尤妙。
【摘錄】《魯府禁方》卷二
以上就是對固齒明目方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固齒明目方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
我們知道固腎丸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處的,市面上也很多固腎丸,但你知道哪些人適合吃固腎丸嗎?什么時候吃效果會更好?今天就給大家仔細(xì)分析下固腎丸的相關(guān)知識。
【處方】牛膝 萆薢 杜仲 防風(fēng) 蒺藜 菟絲子 肉蓯蓉 葫蘆巴 破故紙各等分 官桂減半
【制法】上藥研末,用熟腰子搗爛,入蜜為丸。
【功能主治】治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溫開水送下。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三
【處方】牛膝、萆薢、杜仲、防風(fēng)、蒺藜、菟絲、肉蓯蓉、蘆巴、故紙各等分,官桂減半。
【制法】上為末,熟腰子搗爛,加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腰痛不起。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三
關(guān)于固腎丸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固神丸的作用是比較強(qiáng)大的,它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也比較廣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治療效果,也要知道固神丸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處方】白術(shù)6兩(炒),枳實(去瓤,麩炒)3兩,川芎3兩,當(dāng)歸3兩,陳皮8兩,甘草(炙)1兩,麥芽(炒)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皮)8兩,山楂(去核)8兩,干葛8兩,神曲(炒)2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末。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年老胃氣虛弱,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用溫水送下。
【摘錄】《便覽》卷三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固神丸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固神丸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yīng)該要多去認(rèn)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
固下丸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固下丸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qiáng)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xì)介紹一下固下丸如何吃最好。
【處方】蒼術(shù) 肉果(煨)破故紙各30克
【制法】上藥研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虛久泄。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飲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八
【處方】龍骨240克(煅)蒲黃240克(炒黑)
【制法】上藥為末,蜜丸。
【功能主治】治孕婦溺血,久不能止,脈虛澀者。
【用法用量】生地汁下9克。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當(dāng)歸2兩,鹿角霜4兩,茯神1兩5錢,龍骨(煅)1兩5錢,阿膠(蛤粉炒)1兩5錢,川芎7錢,杜仲(鹽水炒)2兩,香附(醋炒)8錢,甘草(炙)1兩,補(bǔ)骨脂(鹽水炒)6錢。
【制法】上為末,以山藥5兩研末,開水泡糊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血道虛滑,不時下漏。
【用法用量】每服7-8錢,早晨酒送下。
【摘錄】《會約》卷十四
【處方】蒼術(shù)1兩,肉豆蔻(煨)1兩,破故紙1兩。
【制法】上為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久泄。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三
以上就是對固下丸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固下丸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jī)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固精丸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別名】寧神固精丸(《壽世保元》卷五)。
【處方】知母(炒)黃柏(酒炒)各30克 牡蠣(煅)龍骨(煅)芡實 蓮蕊 茯苓 遠(yuǎn)志(去心)山萸肉各9克
【制法】上藥為末,煮山藥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治腎虛泄精,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崭箷r用溫開水送下。
【摘錄】《仁齋直指》卷十
【處方】川黃柏1斤。
【制法】上藥選肉厚皮薄者,去皮劈成條子,將水酒浸稍透,取起咀成片,用牡蠣半斤,要青色不枯者,火燒,一紅取起,為細(xì)末,與黃柏各勻作四次,柔火炒茶褐色,不可焦,篩去牡蠣,獨(dú)用黃柏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夢遺。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用鹽滾水服下。服后手摩胸膈,徐行100-200步,即食水煮飯壓之。服之先自覺精欲泄,必待其泄去方可服藥。
【注意】戒暴怒,少勞頓,忌食椒、蒜辛熱之物及房事。
【摘錄】《墨寶齋集驗方》卷上
【處方】蓮須8兩,覆盆子4兩,菟絲子(酒浸,搗成膏)4兩,破故紙(炒)4兩,山茱萸(去核)4兩,芡實500個,沙苑蒺藜半兩(酒浸),龍骨2兩(火煅醋淬7次)。
【制法】上為細(xì)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遺精夢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二
【處方】肉蓯蓉(酒浸,切薄片)、陽起石(火煅,研極細(xì))、鹿茸(燎去毛,酥炙)、赤石脂(火煅7次)、川巴戟(捶去心)、韭子(炒)、白茯苓(去皮)、鹿角霜、龍骨(生用)、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嗜欲過度,勞傷腎經(jīng),精元不固,夢遺白濁。
【用法用量】《古方選注》有五味子。
【各家論述】《古方選注》:夫房勞過度,則精竭陽虛,陽虛則無氣以制其精,故寐則陽陷而精道不禁,隨觸隨泄,不必夢而遺也,與走陽不甚相遠(yuǎn)。治之必須提陽固氣,乃克有濟(jì),獨(dú)用補(bǔ)澀無益也。鹿茸通督脈之氣舍,鹿角霜通督脈之精室,陽起石提陷下之真陽,韭菜子去淫欲之邪火,肉蓯蓉暖腎中真陽,五味子攝腎中真陰,巴戟入陰,附子走陽,引領(lǐng)真陽運(yùn)行陽道,不使虛火陷入于陰,白茯苓淡滲經(jīng)氣,使諸藥歸就腎經(jīng),用石脂、龍骨攔截精竅之氣而成封固之功。
【摘錄】《濟(jì)生》卷四
【處方】牡蠣(煅令熟)。
【制法】以豮豬臟近腹頭處二三尺,洗凈,翻過,恐油太多略去了些小,如不甚多則不須去,亦洗令凈,卻翻脂在內(nèi),旋旋入牡蠣末,候滿扎定兩頭,慢火水煮,令臟爛以指甲掐得軟為度,款款取出,莫教取破,候冷批開臟取出藥末,將臟切細(xì)于,砂盆內(nèi)研成膏,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膏淋,小便精自出,多因驚而得。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至100丸,米飲送下,日進(jìn)3-4服。初服7-8日或10余日,小便所出狀如凝脂,或如敗血,或如細(xì)膿條,若曲蟮糞不斷,每小便時必出3-5次或10數(shù)次,切莫疑惑,此是敗精出也。服至半月,病勢已減7-8分,至月余,病已瘳矣,更服至100日,永久不復(fù)發(fā)動。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處方】真龍骨(火煅)2兩,石蓮子(去心)2兩,木通3錢,五味子3錢,石榴皮(炒)1兩5錢,蒺藜5錢,韭菜子5錢,防風(fēng)5錢,枯礬1兩,蓮須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米飯為丸。
【功能主治】夢遺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2錢,早、晚白滾水送下。臨臥時細(xì)帶系緊大腿上,早起解去。
【摘錄】《良朋匯集》卷二
【處方】白茯苓(去皮)4兩,秋石4兩,石蓮肉(去殼皮,炒)2兩,水雞頭(粉紅花在上結(jié)子垂下)2兩。
【制法】上為末,以蒸棗肉杵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思慮色欲過度,損傷心氣,遺精盜汗,小便頻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鹽湯送下;溫鹽酒下亦可。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引《經(jīng)驗方》
【處方】遠(yuǎn)志(洗凈,去心,焙干)1兩,石蓮肉1兩,晉礬(枯過)1兩,桑螵蛸1兩(炒),益智(湘水浸3宿,焙干)1兩,真韭子1兩(微炒),菟絲子2兩(酒浸3日,干用),舶上茴香1兩(鹽炒,去鹽不用)。
【制法】上為細(xì)末,以青鹽半兩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精氣不固,夢遺白濁,精氣自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用茯苓湯、黃蠟煎湯或鹽湯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七引《孟氏詵詵方》
【處方】牡蠣(煅)4兩,菟絲子(淘凈,酒蒸)6兩,韭子(炒)2兩,龍骨(煅)4兩,北五味(微炒)2兩,白茯苓4兩,桑螵蛸(酒炙)3兩,白石脂(煅)4兩,山茱萸4兩,杜仲(鹽炒)3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山藥研糊為丸。
【功能主治】下元虛損,精滑將脫者。
【用法用量】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會約》卷十三
【處方】蓮蕊4兩(揀凈,用新者),山茱萸肉4兩(用肥者,酒浸,去核),覆盆子4兩(酒浸,蒸,去蒂瓤),菟絲子1兩(酒浸1宿,蒸半日,搗爛,曬干),芡實500枚(去殼),破故紙5錢(炒微香),白蒺藜5錢(去角刺,微炒),五味子(揀紅潤者)5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舂千余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陰固精,壯陽補(bǔ)腎,常服能生子。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白湯任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十
【處方】白術(shù)7錢半,白芍(酒炒)7錢半,敗龜版2兩(酒炙),黃柏1兩(酒炒),萸肉5錢(酒蒸)。
【制法】米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帶下屬虛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清湯送下。
【摘錄】《胎產(chǎn)要訣》卷上
【處方】大熟地、牡蠣塊、茯苓、潼沙苑、龍骨、杜仲、文蛤、蓮須、金櫻子、紫衣胡桃。
【功能主治】下元不足,無夢而遺,不能正臥。
【摘錄】《引經(jīng)證醫(yī)》卷四
【處方】當(dāng)歸(酒洗)1兩,熟地黃1兩,山藥(炒)1兩,人參(去蘆)1兩,白術(shù)(去蘆)1兩,茯苓(去皮)1兩,鎖陽1兩,牡蠣1兩,蛤粉1兩,黃柏(酒炒)1兩,知母(酒炒)1兩,杜仲(酒和姜汁炒)1兩,椿根皮1兩,破故紙(酒炒)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辰砂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元益腎秘精。主陰虛火動而遺精。
【用法用量】《簡明醫(yī)彀》有金櫻子,無當(dāng)歸。
【摘錄】《回春》卷四
【處方】附子1枚(重8錢,臍心作竅,如皂角子大,入茱砂3錢,濕紙包,煨,用一半),牡蠣1枚(漳、泉2州所出者,童便涂遍厚紙,裹,米醋浸透,鹽泥固濟(jì),候干以炭5斤服之),桂心(去皮)3錢,龍齒3錢,當(dāng)歸(酒洗,焙)3錢,烏藥(天臺者)3錢,益智子(去枝梗)3錢,杜仲(酒炒,去絲)3錢,石菖(燎去毛)3錢,山茱萸(去枝梗)3錢,茯神(去木)3錢,牛膝(川者,酒浸)3錢,秦艽3錢,細(xì)辛3錢,桔梗3錢,半夏(姜湯泡7次)3錢,防風(fēng)3錢,白芍3錢,干姜1兩半(炒半生),遼參1兩,川椒(去子并合口者)。
【制法】糯米為丸,取附子內(nèi)朱砂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精調(diào)經(jīng)種子。主
【用法用量】方中川椒用量原缺。
【摘錄】《增補(bǔ)內(nèi)經(jīng)拾遺》卷四
【別名】寧神固精丸
【處方】知母(炒)1兩,黃柏(酒炒)1兩,牡蠣(煅)3錢,龍骨(煅)3錢,芡實3錢,蓮蕊3錢,茯苓3錢,遠(yuǎn)志(去心)3錢,山茱萸肉3錢。
【制法】上為末,煮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心神不安,腎虛自泄精。
【用法用量】寧神固精丸(《壽世保元》卷五)。
【摘錄】《直指·附遺》卷十
【處方】山萸肉(連核)4兩,蓮須2兩5錢,茯神2兩,山藥2兩,黃柏1兩5錢,遠(yuǎn)志1兩,五味子1兩。
【制法】金櫻子熬膏代蜜為丸。
【功能主治】補(bǔ)心氣以安神,益腎氣以寧志,培土防水,酸澀固精,苦以瀉火。主心腎不交,火炎水陷,淫夢遺精,日久不固,遂傳虛損痿怯之癥。
【用法用量】每服3錢,早空心百滾湯送下。
【摘錄】《活人方》卷七
【處方】六味湯去澤瀉加龍骨3錢(研細(xì),水飛),蓮須1兩,芡實2兩,線膠4兩(同牡蠣粉炒成珠)。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
【功能主治】夢遺。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4錢,鹿含草煎湯送下。
【摘錄】方出《外科全生集》卷二,名見《仙拈集》卷二
【處方】魚胞(炒焦黃色)1兩,歸身1兩,沙蒺藜(炒)1兩。
【制法】蜜為丸。
【功能主治】遺精白濁。
【用法用量】白滾湯送下。
【摘錄】《慎齋遺書》卷九
上面介紹了固精丸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固精丸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固經(jīng)丸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把中藥材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募庸?,然后再按一定比例進(jìn)行調(diào)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固經(jīng)丸。
【處方】黃柏(鹽炒)300g 黃芩(酒炒)200g 椿皮(炒)150g 香附(醋制)150g 白芍(炒)300g 龜甲(制)400g
【性狀】為米黃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固經(jīng)止帶。用于陰虛血熱,月經(jīng)先期,經(jīng)血量多、色紫黑,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艾葉(醋炒)鹿角霜 干姜(炮)伏龍肝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熔鹿角膠和藥,乘熱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沖任虛弱,月侯不調(diào),來多不斷,淋瀝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淡醋湯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處方】黃芩(炒)白芍(炒)龜版(炙)各30克 黃柏(炒)9克 椿樹根皮23克 香附子7.5克
【制法】上藥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止血固經(jīng)。治經(jīng)水過多,及崩中漏下,舌紅,脈弦數(shù)。
【用法用量】每次5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白湯送下。
【備注】方中龜版、芍藥壯水制火,潛陽斂陰;黃芩、黃柏、椿根皮清熱止血固經(jīng);香附調(diào)氣和血。諸藥合用,壯水制火,血熱得清,而經(jīng)血可止。
【摘錄】《丹溪心法》卷五
【處方】黃柏(酒浸,炒)香附(炒)各30克 山梔(炒黑)60克 苦參15克 白術(shù)(去蘆)白芍(酒炒)各23克 貝母(去心)干姜(炒)各6克 敗龜版(酒炙)60克 山茱萸(酒蒸,去按)椿根皮(酒炒)各15克
【制法】上藥研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帶下屬濕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腹時用開水送下。
【摘錄】《萬病回春》卷六
【處方】艾葉半兩,赤石脂半兩,補(bǔ)骨脂(炒)半兩,木賊半兩,附子1枚(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陳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澀固脫,以暖下元。主婦人產(chǎn)臥傷耗經(jīng)絡(luò),未得平復(fù),而勞役損動,以致血暴崩下,淋漓不止;或因咸酸不節(jié),傷蠢榮衛(wèi),氣衰血弱,變?yōu)楸乐?,甚則肝經(jīng)損壞,小腹?jié)M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米飲亦得。
【摘錄】《產(chǎn)育寶慶集》卷上
【別名】樗白固經(jīng)丸
【處方】黃芩(炒)1兩,白芍(炒)1兩,龜版(炙)1兩,黃柏(炒)3錢,椿樹根皮7錢半,香附子2錢半。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固經(jīng)止帶。主婦人經(jīng)水過多。陰虛血熱,月經(jīng)先期,量多,色紫黑,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樗白固經(jīng)丸(《簡明醫(yī)彀》卷七)。方中椿根皮,《準(zhǔn)繩·女科》作“樗根皮”。
【各家論述】《醫(yī)方集解》:此足少陰、厥陰藥也。經(jīng)多不止者,陰虛不足以制胞絡(luò)之火,故越其常度也;崩中漏下者,虛而挾熱也;紫黑成塊者,火極似水也。黃芩清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龜版、芍藥滋陰而養(yǎng)血,皆壯水以制陽光也;香附辛以散郁,樗皮澀以止脫。
【摘錄】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見《醫(yī)方類聚》卷二一○引《新效方》
【處方】黃芩1兩,龜版1兩,白芍1兩,樗根皮7錢半,黃柏3錢(炒),香附2錢半,生地3錢,白術(shù)(炒)5錢。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水過多,淋漓不止。
【用法用量】空心服50-70丸。
【摘錄】《便覽》卷四
【處方】黃柏(酒浸,炒)1兩,香附(炒)1兩,山梔(炒黑)2兩,苦參5錢,白術(shù)(去蘆)7錢半,白芍(酒炒)7錢半,山茱萸(酒蒸,去核)5錢,椿根皮(酒炒)5錢,貝母(去心)2錢,干姜(炒)2錢,敗龜版(酒炙)2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濕熱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白滾水送下。
【摘錄】《回春》卷六
【處方】附子1兩半(鹽水炒黑),艾葉1兩半(醋炒黑),當(dāng)歸3兩(醋炒),血余3兩(炙炭),赤石脂3兩(醋煅)。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陽虛崩脫,脈細(xì)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錢,烏梅煎湯送下。
【各家論述】產(chǎn)后陽氣虛陷,不能吸血?dú)w臟,故暴崩勢脫,危迫莫甚。附子補(bǔ)火回陽,石脂澀血固脫,艾炭止血燥濕,當(dāng)歸引血?dú)w經(jīng),血余炭止血以定暴崩也。蜜丸以緩之,烏梅以收之,務(wù)使火暖陽回,則經(jīng)氣秘密,而血不復(fù)下,何有暴崩勢脫危迫若斯哉!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處方】黃耆3兩,當(dāng)歸2兩,白芍2兩,黃芩2兩,黃蘗2兩,生地4兩,龜版(炙)4兩,香附2兩(童便炒),樗皮2兩。
【制法】上為末,酒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陰虛火動爍陰,經(jīng)水過多,潮熱眩暈,燥渴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3錢,白滾湯送下。
【摘錄】《醫(yī)級》卷九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固經(jīng)丸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固經(jīng)丸的認(rèn)識會更加清晰。固經(jīng)丸對于一些疾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多學(xué)習(xí)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懂得調(diào)理身體。
疾病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dān)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固脬丸就是這樣的一種,你對它了解嗎?
【別名】固脬丹(《雞峰普濟(jì)方》卷十八)。
【處方】益智仁75克 石菖蒲30克 白龍骨23克 川烏頭30克(生,去皮、臍,銼,用牡蠣粉30克炒)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脬寒,小便頻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腹時煎益智湯送下。
【摘錄】《雞峰普濟(jì)方》卷十
【別名】固脬丹
【處方】益智仁2兩半,石菖蒲1兩,白龍骨3分,川烏頭1兩(生,去皮臍,銼,用牡蠣粉1兩炒)(一方有覆盆子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脬寒,小便頻數(shù)。
【用法用量】固脬丹(原書卷十八)。
【摘錄】《雞峰》卷十
【處方】鹿茸2兩半(去毛,酥炙),當(dāng)歸(洗,焙)1兩半,牛膝(焙)1兩半,補(bǔ)骨脂(炒)1兩半,附子(炮,去皮臍)1兩,巴戟(去心)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白茯苓(焙)1兩,柏子仁(研)1兩,鹿角膠(麩炒)1兩,桑螵蛸1兩1分(酒蒸1宿,焙),肉蓯蓉(洗,焙)4兩,菟絲子(酒浸1宿,焙)4兩,澤瀉半兩(炒)。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接真氣,益元陽,潤肌膚,健筋骨,固脬寒,明目,養(yǎng)心腎。主元臟氣虛弱,榮衛(wèi)不調(diào),肢體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用溫酒、鹽湯任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九引《衛(wèi)生家藏》
【別名】大固脬丸
【處方】茴香(炒)1兩,桑螵蛸(炒)半兩,菟絲子(揀凈,酒浸1宿,乘潤搗爛焙干)2兩,戎鹽(炒)1分,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作勞過度,腎與膀胱俱虛,不能禁固,小便滑數(shù),日夜十?dāng)?shù)行,脛酸無力,脈微弱。遺尿不覺,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大固脬丸(《雞峰》卷十)。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四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固脬丸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固脬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固脬丸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固脬丸的藥效 。
固元丸大家吃過嗎?固元丸其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應(yīng)用也非常廣泛,那么固元丸的功效與作用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八角茴香(炒)覆盆子(酒浸)茴香(炒)白茯苓(去皮)川牛膝(酒浸)磁石(火燒酒淬七次)龍齒(煅)補(bǔ)骨脂(炒)各30克 天雄30克(用青鹽30克研,入酒150毫升內(nèi),泡天雄,取酒盡為度)五味子(酒蒸,研)菟絲子(凈洗,酒蒸,研)各60克 鹿茸(去毛)蓯蓉(酒浸一宿)各75克 車前子15克(隔紙炒)麝香1.5克(別研)鐘乳粉 川烏(炮)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皮)巴戟(去心)各45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酒煮鹿角膠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元?dú)馓撊酰I水不能滋肝木,以致筋脈拳攣。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空腹時用溫酒吞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八
大家現(xiàn)在明白了固元丸的作用了吧,不過該藥并不適用于所有病癥,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固元丸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固氣丸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天雄 菟絲子 五味子 龍骨各45克 桑螵蛸 山茱萸 干姜 巴戟各30克 韭子60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清精自下。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摘錄】《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別名】乳香豆蔻丸
【處方】絕大肉豆蔻1枚,滴乳香1塊。
【制法】將肉豆蔻劈開,填入乳香,外用酵面裹,慢火煨,侯面熟為度,去面不用;將肉豆蔻、乳香同研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虛怯,泄瀉腹痛。
【用法用量】乳香豆蔻丸(《衛(wèi)生總微》卷十)。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九衛(wèi)生方》
上文所說的關(guān)于固氣丸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xí)慣來進(jìn)行調(diào)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