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命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才更好。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歸命丸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歸命丸,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焙),桂半兩(去粗皮),半夏半兩(洗7遍去滑,焙),烏頭半兩(去皮臍),附子半兩(去皮臍),干姜半兩,硫黃(舶上者)半兩,檳榔(銼)2枚,胡椒49粒,肉豆蔻(去殼)2枚。
【制法】上并生為末,唯硫黃別研極細為度,入眾藥末中令勻,以米醋、面糊,更入鹽少許,同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元臟冷氣,臍腹疼痛沖心,及久瀉痢諸藥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疾甚不可救者,煎鹽艾湯送下20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通過小編介紹的歸命丸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歸命丸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歸命丸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擴展閱讀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xué)習(xí)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靈砂歸命丹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巴豆(去心.膜.皮.炒熟.研如面油)三百一十五粒,牛黃(研)、龍腦(研)、麝香(研)、膩粉(研),各三兩;辰砂(研飛)九兩,金箔(研)九十片。
【炮制】上合研勻,煉黃蠟六兩,入白沙蜜三分,同煉令勻,為圓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蘊積邪熱。潮熱不除,頰赤口干,心膈煩燥,痰涎不利,睡臥不安,或發(fā)驚俌,涎潮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二圓,金銀薄荷湯下,更量歲數(shù)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巴豆(去心膜皮,炒熟,研如面油)315粒,牛黃(研)3兩,龍腦(研)3兩,麝香(研)3兩,膩粉(研)3兩,辰砂(研飛)9兩,金箔(研)90片。
【制法】上合研勻,煉黃蠟6兩,入白沙蜜3分,同煉令勻,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蘊積邪熱,潮熱不除,頰赤口干,心膈煩躁,痰涎不利,睡臥不安,或發(fā)驚癇,涎潮搐搦。積滯不消,下利多日,腹中(疒丂)痛,煩渴嘔穢,服藥調(diào)和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2丸,金銀薄荷湯下。更量歲數(shù)加減。如驚癇搐搦,用龍腦、膩粉、蜜湯送下。服藥先以冷水浸少時,服之見效尤速。
【摘錄】《局方》卷十
文章介紹的靈砂歸命丹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靈砂歸命丹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定命丸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定命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定命丸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硫黃(研)1分,吳茱萸(湯浸,焙干,炒,搗為末)1分,消石(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半分。
【制法】上為末,軟飯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陰毒傷寒。
【用法用量】每用1丸,先以椒煎湯浸手良久,男左女右執(zhí)手中。汗出即愈。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七
【處方】青黛(研)3分,烏蛇(去皮骨,酒浸,炙)1分,白附子1枚,干蝎(炒)7個,膩粉(研)1分,獨角仙(去足,炙)1個,棘剛子(去殼)7個,麝香(研)1分。
【制法】上為末,用豬膽汁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痢。
【用法用量】每服3丸,早晨、晚后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三
【處方】雄黃1分,乳香1分,巴豆21個(去皮不去油)。
【制法】上為末,加白面3錢,水為丸,如小豆或小麥粒大,兩頭尖。
【功能主治】遠年、日近一切惡候漏瘡。
【用法用量】量病淺深,納瘡中,上用乳香膏貼之。
【摘錄】《中藏經(jīng)》卷下
【處方】朱砂1分(研細),麝香半分(研細),瓜蒂20個,蛇蛻皮灰1分,青黛1分(研細),干蝎20個(微炒)。
【制法】上為末,研令勻,用狗膽汁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疳。
【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乳汁化破,男左女右,滴入鼻中,得嚏三五聲為效。
【摘錄】《圣惠》卷八十七
【處方】蝎7個,蘆薈半錢,熊膽半錢,龍腦半錢,瓜蒂7個,蟾酥1皂大(湯浸),膩粉2錢,牛黃2錢,麝1錢,朱砂1錢,蛇蛻(燒)1錢,雄黃1錢。
【制法】上為末,薄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搐搦。
【用法用量】1歲每服1丸,臨臥金銀花、薄荷湯送下。有驚,用倒流水化2丸,滴鼻孔良久取嚏,搐定,人行一二里更化2丸,灌。
【摘錄】《幼幼新書》卷八引《莊氏家傳》
上面所講的就是關(guān)于定命丸的一些小常識,這些方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而對于大多數(shù)朋友們來說,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非常有必要的。
提起六味地黃丸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左歸丸跟六味地黃丸治的病差不多,六味地黃丸只有六味藥在里面,不知道大家在吃左歸丸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左歸丸里面有二十幾味藥在里面,左歸丸和六味地黃丸同樣是治療腎陰虛的藥。左歸丸比六味地黃丸的藥效更好,大家在治療腎陰虛的時候可以用左歸丸。
腎虛可以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在這里介紹一下腎陰虛和腎陽虛的區(qū)別,以免大家吃錯藥,腎陽虛的主要特征是特怕冷,小便清長。腎陰虛的主要特征是五心煩熱,舌紅少津。左歸丸屬丸劑。
左歸丸的功效是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主治為真陰不足證(腰酸腿軟,頭暈眼花,耳聾失眠,遺精滑精,自汗盜汗,口燥舌干,舌紅少苔)。左歸丸的作用,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yǎng)營衛(wèi)指肌膚與腠理,身體虛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眩暈,或眼花耳聾,或口干舌燥,或腰膝酸軟。遺精。多因房事過度、耗傷腎氣、封藏失固引起的遺精頻作、頭昏目眩、耳鳴腰酸、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形體消瘦、舌紅少苔、脈細弦數(shù)。頭暈耳鳴。因遺精頻作或房事過度、肝腎陰虧、精血不足、腦髓不充而致頭腦空暈、目暗耳鳴、視物昏花、形體消瘦、腰腿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左歸丸是非處方用藥,大家可以在藥店買到。左歸丸的功效與作用大家都明白了,大家在吃左歸丸的時候有沒有需要注意的事項呢,當然有了,如果是感冒了一定不能吃左歸丸,因為左歸丸屬于滋補性中成藥。注意一些細節(jié),適當用藥,可以很快藥到病除,讓身體健康。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明歸茸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其原料中的幾種中藥材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鹿茸(酒蒸)當歸(酒蒸)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用烏梅水煮去核,與前末搗勻,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精血枯竭,面色黧黑,耳聾目暗,口干多渴,腰痛腳弱,小便白濁,上燥下寒,不受峻補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處方】當歸1兩,牡丹皮3錢,鹿茸3錢,附子1個,地黃3錢,人參3錢。
【制法】上為末,糊為丸。
【功能主治】月候不干。
【用法用量】阿膠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一○引《仙傳濟陰方》
【處方】當歸(酒洗)、鹿茸(鹽酒炙)、北黃耆(鹽水炙)、沉香,靈砂3兩,北五味子1兩(炒),遠志肉1兩,酸棗仁1兩,吳茱萸1兩,茴香1兩(炒),破故紙1兩(炒),牡蠣1兩(煅),熟地黃1兩,人參1兩,龍骨1兩(煅),附子1兩(炮),巴戟1兩。
【制法】上煅制如法,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諸虛。主便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鹽湯送下。
【臨床應(yīng)用】白濁:曾省齋白濁耳鳴,以茯苓末下震靈丹之類,如石投水,服分清飲,雖暫覺小便清,而未免又濁,竟取效此藥。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四引《澹寮方》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歸茸丸的知識,大家應(yīng)該大致都清楚了歸茸丸的作用。中藥方劑對身體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驚喜。
只要一提到右歸丸,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大懷熟地250克 山藥120克(炒)山茱萸90克(微炒)枸杞120克(微炒)鹿角膠120克(炒珠)菟絲子120克(制)杜仲120克(姜湯炒)當歸90克(便溏勿用)肉桂60克(可漸加至120克)制附子60克(可漸加至150~160克)
【制法】上為細末,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溫補腎陽。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神疲氣怯,畏寒肢冷,陽痿遺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軟,小便自遺,肢節(jié)痹痛,周身浮腫;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
【用法用量】每服2~3丸,以滾白湯送下。
【備注】本方系從《金匱要略》腎氣丸加減衍化而來,所治之證屬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或火不生土所致。方中除用桂、附外,還增入鹿角膠、菟絲子、杜仲,以加強溫陽補腎之功;又加當歸、枸杞子,配合熟地、山藥、山茱萸以增益滋陰養(yǎng)血之效。其配伍滋陰養(yǎng)血藥的意義,即《景岳全書》所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之意。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看了上面對右歸丸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zhì)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說到歸連丸,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黃連4分,黃柏2兩,當歸2兩,黃芩2兩,阿膠2兩(炙),熟艾1兩。
【制法】上為散。以醇醋2升。煮膠烊,下藥煮;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清熱養(yǎng)陰。主陰虛五色痢;孕婦赤痢,腹痛,胎下墮,脈虛數(shù)者。
【用法用量】每服7-8分,飲送下,日2夜1服。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當歸養(yǎng)血脈以養(yǎng)胎,阿膠養(yǎng)陰血以止痢,黃連清心脾之火,黃芩清肺腸之火,黃柏清腎火,存五液也;佐以艾炭,溫經(jīng)止痛定痢;復(fù)以苦酒收之,米飲和之,使經(jīng)腑肅清,則臟損復(fù)完,而胃氣自能輸化,五液各有所歸。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一
【處方】阿膠(搗碎,炒如珠)3兩(以醋四升煮成膏),黃連3兩,當歸3兩,干姜2兩,木香1兩5錢。
【制法】上為末,用阿膠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下痢,無以新久,及冷熱膿血,腸滑里急,日夜無度,臍腹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女科百問》卷下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歸連丸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xué)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臨床中,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面對著醫(yī)學(xué)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歸腎丸。
【處方】熟地250克 山藥120克 山茱萸肉120克 茯苓120克 當歸90克 枸杞120克 杜仲(鹽水炒)120克 菟絲子(制)120克
【制法】先將熟地熬成膏,余藥共為細末。煉蜜同熟地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補腎陰。治腎陰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腳軟,形容憔悴,陽痿遺精。
【用法用量】每服100余丸,空腹時用滾水成淡鹽湯送下。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歸腎丸的知識,大家應(yīng)該大致都清楚了歸腎丸的作用。中藥方劑對身體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驚喜。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歸艾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拼音名】guiaiwan
【處方】生地黃1斤(凈洗),生姜1斤(凈洗,各用砂盆研爛,如交加散法淹1宿,銀器各炒干,入后藥),白芍藥2兩,白茯苓2兩,延胡索2兩,當歸(去蘆,浸)2兩,熟艾2兩(醋調(diào)面成餅,甑上蒸熟,焙干)。
【制法】上除艾葉外,各焙干為末,入前件地黃,生姜作一處,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平生無子。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酒送下,日3次。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引蔡相藥方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后,大家是否對歸艾丸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實歸艾丸本身是沒有什么害處的,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有些人不適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問清楚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