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guān)神應(yīng)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xué)是健康的法寶!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調(diào)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真地踐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開關(guān)神應(yīng)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俗話說,物質(zhì)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人們在現(xiàn)如今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對養(yǎng)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醫(yī)方劑一直都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那么開關(guān)神應(yīng)散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蜈蚣(焙存性)6克 膽礬 全蝎(去毒,焙,存性)僵蠶(去絲、嘴)蟬蛻(焙,存性)各3克 蟾酥9克 穿山甲(麩炒)9克 川烏尖3克 乳香1.5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解痙,開關(guān)利咽。治喉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3.9克。小兒每服0.21或0.3克,同蔥頭搗爛和酒藥送下。出汗為度。如口不能開,灌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豬肉、羊肉、雞、魚、油、面,及諸般熱毒等物二七日。
【摘錄】《萬病回春》卷五
【處方】盆消(研細)12克 白僵蠶(微妙,去嘴)2.4克 青黛2.4克 蒲黃1.5克 麝香0.3克 甘草2.4克 馬勃0.9克 片腦0.3克
【制法】上各為細末,同研極勻,瓷瓶牧貯。
【功能主治】治急慢喉痹,腫塞不通;諸般舌脹。
【用法用量】每用4.5克,以新汲水50毫升調(diào)和,細細呷咽。如是喉痹,即破出血便愈,如不是喉痹,自然消散。若是諸般舌脹,用藥1.5克,以指蘸藥擦在舌上,下咽津唾。如是小兒,3克分作四五服,亦如前法用,不計時候。
【摘錄】《壽世保元》卷六
【處方】蜈蚣(焙,存性)2錢,膽礬1錢,全蝎(去毒,焙,存性)1錢,僵蠶(去絲嘴)1錢,蟬退(焙,存性)1錢,蟾酥3錢,穿山甲(麩炒)3錢,川烏尖1錢,乳香5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一切喉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錢半或3錢,小兒每服1分或7厘,同蔥頭搗爛,和酒、藥送下。出汗為度。如口不能開,灌服。
【注意】忌豬、羊、雞、魚、油、面、諸般熱毒等物21日。
【摘錄】《回春》卷五
通過上文對開關(guān)神應(yīng)散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擴展閱讀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方劑開關(guān)散。
【炮制】用南星搗為末,白龍腦二件,各等分研,自五月五日午時合。
【功能主治】治急中風(fēng),目瞑牙噤,無門下藥者。
【用法用量】患者只使一字至半錢,以中指點末,揩齒三二十揩,在牙左右,其口自開,始得下藥。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破棺散(《普濟方》卷八十九引《經(jīng)驗良方》)。
【處方】天南星 白龍腦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急中風(fēng),目瞑牙噤,不能服藥者。
【用法用量】以中指點藥末,揩大牙齒左右二三十下,其口自開。
【摘錄】《政和本草》卷十一引《經(jīng)驗方》
【別名】嚏驚開關(guān)散(《玉機微義》卷五十引《經(jīng)驗方》)。
【處方】蜈蚣1條 白僵蠶 天南星(炒)各3克 麝香(當(dāng)門子)2個 豬牙皂角2錠(燒灰)
【制法】上藥研末。
【功能主治】治牙關(guān)緊閉,不語不乳。
【用法用量】姜汁蘸藥擦牙關(guān)及舌根,涎出自開。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三引《王氏家傳》
【處方】撫川芎3克 杭白芷2.4克
【制法】研末。
【功能主治】治頭目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重樓玉鑰》卷上
【處方】蟾酥1小片,鉛白霜1字。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諸癇潮發(fā),牙關(guān)緊急,口噤不開,不能進藥。
【用法用量】用烏梅肉蘸藥,于兩口角揩擦良久乃開,以進別藥。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六
【處方】牙皂、細辛、南星、川烏尖、石菖蒲。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取嚏。主心中風(fēng),頭仰面傾側(cè)臥,痰迷關(guān)竅,言語不清,汗出唇紅者。
【用法用量】吹鼻;牙關(guān)閉,姜蘸擦。
【摘錄】《幼科指掌》卷四
【處方】川芎(研)5錢,牙皂(焙)1兩,麝香1分。
【制法】上各為細末和勻,瓷瓶收貯,勿令泄氣。
【功能主治】取嚏。主喉風(fēng),積熱在中,風(fēng)痰鼓動,驟然上涌,才覺胸膈不利,旋即緊痛,咽塞項腫,湯飲難入,勢極險暴。
【用法用量】用時以少許吹鼻。
【摘錄】《醫(yī)略傳真》
【處方】撫川芎1錢,杭白芷8分。
【功能主治】清諸風(fēng),止頭目痛。主肥株子風(fēng),兩耳墜上浮腫如核,或一邊生者;邊頭風(fēng),一邊頭痛如破,或左右紅腫如核;乘枕風(fēng),腦后生市毒,紅浮腫痛。
【用法用量】《丸丹膏散集成》本方用法:研為末,清水煎服。
【摘錄】《玉鑰》卷上
【處方】烏梅肉。
【功能主治】中風(fēng)、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guān)緊閉者。
【用法用量】揩擦牙齦,涎出即開。
【摘錄】方出《本草綱目》卷二十九,名見《濟陽綱目》卷一
【處方】硼砂2錢,丁香2錢,麻黃2錢,大黃2錢,當(dāng)歸2錢,廣木香2錢,粉甘草2錢,上沉香2錢,橘紅2錢,豆霜6錢,牛黃2錢,麝香2錢,上梅片2錢,朱砂6錢。
【制法】上為細末,用瓷瓶收貯。
【功能主治】中風(fēng)不語,痰迷心竅,不省人事;小兒急驚風(fēng)、羊癇風(fēng)等。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4分,小兒1分,黃酒沖服;開水亦可。
【注意】忌食辛辣、油膩、葷腥等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處方】鬧洋花2錢,牙皂2錢,細辛1錢,荊芥2錢,麝香1分,燈心炭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取嚏。主一切痧癥,更傷寒邪,牙關(guān)緊閉,陡然神迷。
【用法用量】吹鼻。
【摘錄】《青囊秘傳》
【處方】番木鱉2片(去殼),好黃酒半杯。
【功能主治】牙關(guān)緊閉。
【用法用量】用粗碗磨濃汁。將病人扶坐靠端,以雞翎蘸汁涂于兩牙齦盡后處,漸開,再涂天花板并舌根下,即開涎出,以微溫水漱凈。
【注意】木鱉爛肉,藥汁切勿沾喉。
【摘錄】《喉證指南》卷四
【處方】白礬3錢,巴豆4粒。
【制法】用瓦1片,以礬一半作底,放巴豆于中,上用一半蓋面,文火焙將枯,用炭火蓋礬上,炙略枯,入青黛拌濕,陰干為末。
【功能主治】痘疹,痰塞喉中,聲如拽鋸,滴水不入。
【用法用量】每用1錢,加硼砂3分、天竺黃1分,共末吹之。
【摘錄】《痘麻紺珠》卷五
【處方】升麻(取綠色堅實者,酒拌周時,俟?jié)櫷?,曬干,炒黑色用?錢,臺烏(鹽水拌透,炒黃色用)8錢,蒼術(shù)(米泔水潤透,炙至白煙起,碗覆存性用)1錢。
【功能主治】翻胃初起,不拘三脘,遲速吐逆及噎膈之癥。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2碗,煎1碗,隔湯燉熱勿冷。令病者仰臥正枕,以洗凈新羊毛筆蘸藥,使病人吮之。欲吐則任其吐,吐后復(fù)吮,至5-6口,當(dāng)吐痰,不吐藥;吮至半碗,并痰不吐;吮完,自能進食。
【摘錄】《活人方匯編》卷五
【別名】破棺散
【處方】天南星(搗為末)、白龍腦各等分。
【制法】研。
【功能主治】急中風(fēng),目瞑牙噤,無門下藥者。
【用法用量】破棺散(《普濟方》卷八十九引《經(jīng)驗良方》)。
【摘錄】《證類本草》卷十一引《經(jīng)驗方》
【處方】五谷蟲(以麻布包好,水內(nèi)洗凈,炒黃色)、木香、沉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噎膈吐食。
【用法用量】《仙拈集》本方用:五谷蟲一兩、木香、沉香各三錢,為末。每服五分,燒酒下。一方無沉香,加肉蔻、武夷茶各五錢。
【摘錄】方出《奇方類編》卷上,名見《仙拈集》卷一
【處方】白僵蠶2錢(烘),全蝎2錢(洗去尾勾),牙消2錢,硼砂2錢,膽礬3錢,薄荷葉1錢,牙皂2錢,冰片3分。
【制法】上各為細末,瓷瓶收好,不可走其藥性。
【功能主治】喉閉、喉風(fēng)、喉痹、雙單蛾、喉瘟。
【用法用量】遇咽喉急癥,吹入。吐出風(fēng)涎,即愈。
【摘錄】《慈航集》卷下
【處方】蜂房灰、白僵蠶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喉痹腫痛。
【用法用量】吹入喉內(nèi);或用乳香5分煎服。
【摘錄】《李氏醫(yī)鑒》卷二
【處方】川芎5錢,白芷1兩,北細辛(去葉)3錢,薄荷葉5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邊頭痛風(fēng),一邊頭疼如破。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用蔥湯或熱茶或水調(diào)下,后服用茶、蔥煎熱水下。
【摘錄】《外科百效》卷二
【處方】香附子(炒,去皮)、川芎(去土)、荊芥穗、僵蠶(去嘴絲)、細辛葉、豬牙皂角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鼻塞。
【用法用量】方中諸藥用量原缺,據(jù)《慈幼新書》補。
【摘錄】《幼科類萃》卷二十六
【別名】嚏驚開關(guān)散
【處方】蜈蚣1條,白僵蠶1錢,天南星(炒)1錢,麝香(當(dāng)門子)2個,豬牙皂角2錠(燒灰)。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牙關(guān)緊。不語,不入乳。
【用法用量】嚏驚開關(guān)散(《玉機微義》卷五十引《經(jīng)驗方》)。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三引《王氏手集》
【處方】消石6兩,鉛丹4兩,白礬半兩,砒霜半兩。
【功能主治】走馬纏喉風(fēng)及喉痹。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用瓷罐子1個,先入消石2兩鋪底,次下砒霜,又入消石2兩,方下白礬,更入消石2兩,方下鉛丹,后用圓瓦1片蓋口,干凈地上,用方磚1片襯藥罐子,以炭火5斤煅令通赤,罐子固濟,熔成水,以炭條子攪令徹底勻,方去火放冷于地上,經(jīng)宿,打罐子取藥,研如粉;用箸頭蘸冷水惹藥,深點咽喉內(nèi),漸漸咽津。至甚者不過2-3度點。
【摘錄】《普濟方》卷六十引《博濟》
【處方】川芎1錢,薄荷1錢,盆消1錢,白芷1錢,全蝎1錢,僵蠶半錢,天麻半錢,細辛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牙關(guān)緊急不開,因風(fēng)熱攻注牙齒者。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以指蘸藥滿口,擦牙齦上,噙半時,用溫水漱吐。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引《應(yīng)驗方》
【處方】牙皂1錢,僵蠶8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牙喉關(guān)閉。
【用法用量】吹之。
【摘錄】《囊秘喉書》卷下
【處方】牙皂5錢,白芷3錢,細辛3錢,冰片2分,麝香2分,蟾酥5分。
【制法】先將牙皂在新瓦上以文火焙干,同細辛、白芷共為細末,再加入冰片、蟾酥研勻,用瓷瓶或玻璃瓶收貯。
【功能主治】取嚏。主骨傷,昏迷不省人事,牙關(guān)緊閉;或凡牙緊、昏迷、喉閉、喉蛾等癥病狀輕者。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吹鼻。
【摘錄】《實用正骨學(xué)》
【處方】牙皂3錢半,細辛3錢半,明雄2錢半,法夏3錢,廣木香3錢,陳皮2錢,藿香2錢,桔梗2錢,薄荷2錢,貫眾2錢,白芷2錢,防風(fēng)2錢,甘草2錢,枯礬5分。
【制法】上為細末,瓷瓶收貯,用蠟封口,不可泄氣。
【功能主治】朱砂癥或感冒風(fēng)寒及各種痧癥,脈散牙緊發(fā)慌,手足麻木,閉目不語,喉腫心痛。
【用法用量】朱砂癥用此藥3分,先吹入鼻孔內(nèi);再將藥稱足1錢,姜湯沖服;服后用紅紙捻照心窩、背心2處,見有紅點發(fā)現(xiàn),用針挑破,內(nèi)有紅筋挑出,方保無事。
【摘錄】《驗方新編》卷十一
【處方】皂角刺1錢,細辛5分,冰片2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纏喉風(fēng),因肺感時邪,風(fēng)痰上壅,陰陽閉結(jié),內(nèi)外不通如蛇纏,頸下壅塞,甚者角弓反張,牙箝緊閉。
【用法用量】吹入鼻內(nèi);再針頰車左右2穴,點艾數(shù)壯。牙關(guān)可開。
【摘錄】《喉科指掌》卷二
【處方】烏梅肉、冰片、生南星。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開噤。主中風(fēng)口噤。
【用法用量】擦牙。
【摘錄】《金鑒》卷三十九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開關(guān)散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實要想擁有一個好的身體,還是應(yīng)該從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體育鍛煉,擁有合理的飲食習(xí)慣比什么都管用。
護眉神應(yīng)散,大家應(yīng)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護眉神應(yīng)散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護眉神應(yīng)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爐甘石1兩(煅透,童便淬7次),珍珠2顆(大如綠豆以上者,納通草中煅之,珠爆即速取出),血琥珀3分,真梅片2分半兩錢,五銖錢(俗名馬鐙錢)1個,開元錢1個(皆煅紅,醋淬7次)。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眼疾,無論氣蒙、火蒙、內(nèi)螺、云翳,或瞳仁反背,未過十年者。
【用法用量】乳調(diào)涂眉上,日2-3次。
【臨床應(yīng)用】目生云翳:一室女,病目年余,醫(yī)治無效,漸生云翳,愚為出方,服之見輕,停藥后仍然反復(fù)。后得此方,如法制好,涂數(shù)次即見輕,未盡劑而愈。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看完了本文為大家?guī)砹岁P(guān)于護眉神應(yīng)散的食用方法之后,是不是覺得關(guān)于護眉神應(yīng)散的學(xué)問非常的多?那么喜歡養(yǎng)生的朋友就快快行動起來吧。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yīng)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巧駪?yīng)膏。
【處方】栝樓1枚(去皮)零陵香 藿香 芍藥甘草 黃耆 杏仁(去皮)各30克 白芷0.6克 龍腦 麝香(并研)各3克 黃臘45克 清油180克
【制法】上十二味,除龍腦、麝香外,并細銼。于臘日用油浸七日,過濾出藥,將油煉令香熟,放冷。稱180克,卻再人諸藥,煎令黃,用夾絹袋濾去滓,再入鍋內(nèi),旋旋下蠟攪勻,滴水中成珠即止。去火候溫,入龍腦、麝香打勻,傾出,入熱瓷盒內(nèi)聽用。
【功能主治】止痛癢,除瘢痕,退酐黯。治一切瘡腫,傷損,湯火燒傷。
【用法用量】摩風(fēng)止痛癢,用薄絹攤貼之;口瘡,含化1豆大;眼瞼赤爛,疼痛不可忍者,用藥涂之;口面風(fēng)癬,以藥涂擦,熱徹為度;耳鼻中贅肉,用紙拈點1豆大,一月取下,并不疼痛。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
【處方】當(dāng)歸33克 赤芍藥 大黃各45克 香白芷 官桂各30克 蟲參40克 川續(xù)斷36克 莪術(shù)30克 生地36克
【制法】上九味,細銼,用香油1千克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鍋內(nèi),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濾去滓,如熱天用黃丹600克,寒天用450克,漸漸下丹,不住手?jǐn)嚕囁谐翞槎?,收儲待用?/p>
【功能主治】收斂瘡口。治久患漏瘡,諸方不效;腸毒。
【用法用量】用時以膏送入孔內(nèi),外以膏攤貼之。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八引褚防御方
【處方】乳香 沒藥各30克(為末)皮膠90克 生姜1千克(取自然汁)
【制法】先將生姜汁人砂鍋內(nèi)煎數(shù)沸,再入皮膠化開,將鍋取下坐灰上,方入乳、沒末,攪勻成膏。用不見煙的狗皮攤膏藥。
【功能主治】治骨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貼患處。仍用鞋底炙熱,時時在膏藥上運動熨之。
【注意】勿犯鐵器。
【摘錄】《萬病回春》卷五
神應(yīng)膏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神應(yīng)圓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神應(yīng)圓。
【處方】威靈仙(去土)二十兩,當(dāng)歸、肉桂(去粗皮),各十兩。
【炮制】上為末,以酒煮面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不足,風(fēng)冷乘之,腰痛如折,引背膂仰不利,轉(zhuǎn)側(cè)亦難,或因役用過多,勞傷于腎、或因?qū)嬂錆?,地氣傷腰,或因墜墮傷損,或因風(fēng)寒客搏,皆令腰痛,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圓,溫酒或煎茴香湯下,食前服。
【注意】有孕婦人不得服,忌食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以上就是神應(yīng)圓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只要一提到神應(yīng)丸,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蠟60克 巴豆 杏仁 百草霜 干姜各15克 丁香 木香各6克
【制法】上先將黃蠟用好醋煮,去滓穢,將巴豆、杏仁同炒黑,煙盡,研如泥,將黃蠟再上火,入小磨麻油15克,溶開,入在杏仁、巴豆泥子內(nèi),同攪,旋下丁香、木香等藥末,研勻,搓作挺子,油紙裹了旋丸用。
【功能主治】治內(nèi)傷生冷,腹痛腸鳴,米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時用溫米飲送下,一日三次。
【摘錄】《內(nèi)外傷辨》卷下
【處方】黃連60克(一半生用,一半炒熟用)吳茱萸(凈)60克 罌粟殼30克(去筋、木,十分凈,炒黑色)木香60克
【制法】上為細末,用胨倉米粉同好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瀉腸鳴腹痛,赤白痢,休息痢。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時用米飲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引《瑞竹堂經(jīng)驗方》
【處方】大黃90克(酒浸,九制)人參18克 鱉甲60克(生醋炒)當(dāng)歸60克 桃仁60克(去尖)生地120克 黃芩30克 甘草18克
【制法】搗為細末,韭汁糊丸,每丸9克,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治干血癆。干血內(nèi)結(jié),瘀熱不化,郁久成癆,男子則遺精,女子則不育,脈澀沉數(shù)。
【用法用量】經(jīng)閉者,紅花酒下2丸,骨蒸者,地骨皮,咳嗽者,桑白皮,并俱用童便煎凈汁送下1丸。
【備注】方中大黃蕩熱啟閉,酒制引入血分以通經(jīng);人參扶元補氣,生用少佐諸藥以助力;鱉甲、桃仁散結(jié)破堅;甘草緩沖州之氣;黃芩清內(nèi)伏之熱;當(dāng)歸養(yǎng)血活血,助生地以滋新血;丸以韭汁開血結(jié),衣以朱砂寧心神,配合成方,共奏活血化瘀之功。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十九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神應(yīng)丸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大家都知道寧神散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御米囊500克(生,醋炒)烏梅4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斂肺止嗽。治久嗽不已,諸藥無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食后用沸湯調(diào)服,日三服。
【摘錄】《宜明論方》卷九
【別名】寧肺散(《普濟方》卷一六○)。
【處方】甜葶藶(炒)木瓜各30克 御米殼(蜜炒)120克 烏梅(切,炒)五味子 人參各30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益氣消痰,斂肺止嗽。治一切肺虛咳嗽,涎喘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湯調(diào)下,食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寧神散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