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煮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彪S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guān)注焦點,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厚樸煮散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厚樸煮散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厚樸煮散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高良姜1兩,白術(shù)1兩,干木瓜(銼)1兩,人參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肉豆蔻(煨,去殼)2枚,甘草(炙,銼)半兩,干姜(炮)半兩,草豆蔻(煨,去皮)3枚。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虛冷,腸滑泄利,腹多脹滿。嘔逆不思食,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別名】調(diào)胃散
【處方】厚樸(去粗皮)1兩,藿香葉1兩,半夏(三味用生姜8兩同為末,淹1宿,焙)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甘草(生)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噦逆惡心,氣不下降。
【用法用量】調(diào)胃散(《宣明論》卷八)。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白術(shù)1兩,芎?1兩,干姜(炮)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人參半兩,芍藥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腹脹,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大棗2個(擘),煎取7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通過以上對厚樸煮散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xiàn)在對它的認(rèn)識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厚樸煮散。
ys630.coM延伸閱讀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厚樸溫肺散,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厚樸溫肺散嗎?厚樸溫肺散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厚樸(去粗皮,用糯米粥浸一次飯久,曬干,為末)1兩半,葶藶子(微炒,搗為細末)1兩,皂莢子1升(不蛀者,蒸兩遍,焙干,為末),接骨草(陰干,為末)3兩,訶黎勒(煨,取皮為末)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久患上氣,胸脅支滿。
【用法用量】每服兩錢匕,空心以生姜蜜湯調(diào)下,晚飯后再服。若遠行,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含化。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厚樸溫肺散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yù)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厚樸溫肺散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厚樸的簡介
厚樸,中藥名。又名紫樸、紫油樸、川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剝?nèi)?根皮和枝皮直接陰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陰濕處,“發(fā)汗”至內(nèi)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蒸軟,取出,卷成筒狀,干燥。分布于陜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浙江。
干皮:呈卷筒狀或雙卷筒狀,長30~875px,厚0.2~17.5px,習(xí)稱“簡樸”;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長13~625px,厚0.3~20px,習(xí)稱“靴筒樸”。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時呈鱗片狀,較易剝落,有明顯橢圓形皮孔和縱皺紋,刮去粗皮者顯黃棕色。內(nèi)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較平滑,具細密縱紋,劃之顯油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顆粒性,外層灰棕色,內(nèi)層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見多數(shù)小亮星。氣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根樸) 呈單筒狀或不規(guī)則塊片;有的彎曲似雞腸,習(xí)稱“雞腸樸”。質(zhì)硬,較易折斷,斷面纖維性。
枝皮(枝樸) 呈單筒狀,長10~500px,厚0.1~5px。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功能:
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1、抗菌。體外試驗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比黃連、黃芩更強。
2、解痙。厚樸煎液能使實驗動物離體腸管的緊張度下降,對橫紋肌的強直收縮有輕度緩解作用,因其對橫紋肌的運動神經(jīng)末稍有一定麻痹作用,與箭毒作用相類似。
3、健胃。刺激消化道粘膜引起反射性興奮。
臨床應(yīng)用:為除脹和止瀉的重要藥物。
1、用于治療腹脹。主要用于實脹(腹脹而有不便黃短、大便干結(jié)、脈滑數(shù)有力),其中對谷脹(飲食過度而致消化不良)、氣脹(因胃腸功能失調(diào),而致腸內(nèi)物質(zhì)腐敗發(fā)酵,氣體產(chǎn)量過多而在腸內(nèi)積聚,常見于腸炎、肝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尤為適宜。如屬谷脹,可配山楂、麥芽、神曲等消導(dǎo)藥;如屬氣賬,程度輕者可單用存樸2.4~3g(研末)開水送服即能減輕,一般多配半夏、茯苓,如半夏存樸湯;肝炎所致的氣脹,常在逍遙散基礎(chǔ)上加厚樸、大腹皮以減輕腹脹。
至于虛脹和寒脹,其治療主要不靠厚樸,并應(yīng)慎用。治虛脹用黨參比用厚樸好;治寒脹也只在溫補藥中酌加厚樸協(xié)助。
2、用于治療泄瀉下痢(急性腸炎)。單用厚樸一味,即能止瀉??捎煤駱?g(研末),開水送服。每日三次。
3、用于治療胃實(腹脘脹滿、宿食不消、吞酸噯腐,或有嘔吐,相當(dāng)于消化不良),取其有健胃作用,能消除胃脘實痞,前人稱此作用為“平胃”。一般配蒼術(shù)、茯苓等,方如平胃散;如偏于熱者,則配黃連、梔子,方如連樸飲;偏于寒者則配豆蔻,干姜,方如厚樸溫中湯。
4、用于平喘,其原理尚待進一步研究(可能為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常輔助麻黃、杏仁,治療痰飲喘咳,有痰多、胸滿、咳喘、苔白膩,多見于肺氣腫合并感染,方如厚樸麻黃湯,此方也可治痙攣性支氣管炎。
厚樸的市場信息
1、厚樸的價格
10-10.5元/公斤
2、厚樸的選購方法
以皮粗肉細、肉色深紫、斷面有點狀閃光性結(jié)晶、富油性、香味濃、味苦辛微甜、咀嚼無殘渣者為佳。
3、厚樸的保存方法
應(yīng)放置于陰涼干燥處,密閉以防香氣走失、防潮。
疾病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不同的疾病在治療上,也是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藥物的選擇也是不同,在選擇藥物上,也是需要對藥的各方面進行了解,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疾病不會在繼續(xù)發(fā)展,厚樸是一個很好的草藥,對疾病治療有著很好幫助,那厚樸的作用與功效都有什么呢?
對厚樸的作用與功效也是有著很多方面,選擇它的時候,也是需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尤其是不了解它的時候,亂用它治療疾病,對人體健康各方面也是有著一些損害。
厚樸的作用與功效:
厚樸的功效:
厚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和廬山厚樸的樹皮、根皮和枝皮,厚樸別名厚皮、重皮、赤樸、烈樸、川樸、紫油厚樸,厚樸有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的功效,厚樸有治療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胸滿喘咳的作用,氣虛津虧者及孕婦當(dāng)慎用厚樸,干姜為之使,厚樸惡澤瀉、寒水石、消石。
藥名:厚樸
別名:厚皮、重皮、赤樸、烈樸、川樸、紫油厚樸。
厚樸的作用
科屬分類:木蘭科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
功效: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
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克;或入丸、散。
厚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和廬山厚樸的樹皮、根皮和枝皮。
炮制:
厚樸: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刮去粗皮,洗凈,切絲,晾干。
姜厚樸:取生姜切片煎湯,加凈厚樸,與姜湯共煮透,待湯吸盡,取出,及時切片,晾干。(每厚樸100斤,用生姜10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厚樸,要用紫色味辛為好,或丸散,便去粗皮,用酥炙過。每修一斤,用酥四兩,炙了細銼用;若湯飲中使,用自然姜汁八兩炙,一升為度。
厚樸的作用:
1、厚樸治腹?jié)M痛大便閉者:厚樸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內(nèi)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以利為度。(《金匱要略》厚樸三物湯)
2、厚樸治思慮過當(dāng) 致便濁遺精者:厚樸(去粗皮 姜制研末)100克 羊脛炭(再煅紅 窨過)50克.各研如粉 虛冷甚者 入煉熟朱砂25克水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百丸至二百丸空心米飲下.(《寶慶本草折衷》引 《劉信父方》秘真丹)
3、厚樸治久患氣脹心悶,飲食不得,因食不調(diào),冷熱相擊,致令心腹脹滿:厚樸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為度,搗篩如面。以陳米飲調(diào)下二錢匕,日三服。亦治反胃,止瀉。( 《斗門方》)
4、厚樸治胃虛泄瀉 老人臟泄尤效:烏頭(炮)1.5克 厚樸(姜炙)、甘草(炙)、干姜(炮)各0.5克.每服5克 水三合 生姜二片 煎至二合 熱服.并二服止.(《蘇沈良方》健睥散)
5、厚樸治脾胃氣不和,不思飲食: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凈)二兩半,甘草(炙)一兩半,蒼術(shù)(米泔水浸二日,刮去皮)四兩,陳皮(去白)二兩半,上四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姜、棗子同煎七分,去滓溫服,空心服之。或杵細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鹽湯嚼下,空心服。(《博濟方》平胃散)
6、厚樸治咳而脈浮者:厚樸5兩(15克) 麻黃4兩(12克) 石膏如雞子大(12克) 杏仁半升(9克) 半夏半升(9克) 干姜2兩(6克)細辛6克 生小麥一升(20克) 五味子半升(5克).上九味 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小麥?zhǔn)?納諸藥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金匱要略》厚樸麻黃湯)
7、厚樸治因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痰涎郁結(jié),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結(jié),嘔逆惡心:紫蘇葉二兩,厚樸三兩,茯苓四兩,半夏五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盞半,生姜七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易簡方》四七湯即《金匱要略》半夏厚樸湯)
8、厚樸治水谷痢久不瘥:厚樸三兩,黃連三兩。銼,水三升,煎取一升??招募毞?。(《梅師集驗方》)
9、厚樸治中寒洞泄:干姜、厚樸等分。上為末,蜜丸梧子大。任下三十丸。(《鮑氏小兒方》)
10、厚樸治蟲積:厚樸、檳榔各二錢,烏梅二個。水煎服。( 《保赤全書》)
厚樸治七情郁結(jié),痰氣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氣證,亦可取厚樸燥濕消痰,下氣寬中之效,厚樸配伍半夏、茯苓、蘇葉、生姜等藥,如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
厚樸治濕阻中焦,脘腹脹滿:厚樸苦燥辛散,能燥濕,又下氣除脹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藥。厚樸常與蒼術(shù)、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劑局方》)
厚樸治痰飲喘咳:厚樸能燥濕消痰,下氣平喘。若痰飲阻肺,肺氣不降,咳喘胸悶者,厚樸可與蘇子、陳皮、半夏等同用,如蘇子降氣湯(《和劑局方》)。若寒飲化熱,胸悶氣喘,喉間痰聲漉漉,煩躁不安者,厚樸與麻黃、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樸麻黃湯(《金匱要略》)。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風(fēng)寒而發(fā)者,厚樸可與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樸杏子湯(《傷寒論》)。
厚樸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厚樸可下氣寬中,消積導(dǎo)滯。厚樸常與大黃、枳實同用,如厚樸三物湯(《金匱要略》)。若熱結(jié)便秘者,厚樸配大黃、芒硝、枳實,以達峻下熱結(jié),消積導(dǎo)滯之效,即大承氣湯(《傷寒論》)
厚樸、蒼術(shù)均為化濕藥,性能辛苦溫,具有燥濕之功,常相須為用,治療濕阻中焦之證。但厚樸以苦味為重,苦降下氣消積除脹滿,又下氣消痰平喘,既可除無形之濕藥,又可消有形之實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藥;而蒼術(shù)辛散溫燥為主,為治濕阻中焦之要藥,又可祛風(fēng)濕。
通過以上介紹,對厚樸的作用與功效也是有著很好認(rèn)識,選擇它治療疾病,也是有著很多方面選擇,而且它對改善人體體質(zhì)上,效果也是很不錯,不過這樣的藥物不能長期使用,否則對人體各方面,也是有著一些破壞,這點也是要注意。
眾所周知安心煮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安心煮散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遠志2兩,白芍藥2兩,宿姜2兩,茯苓42銖,知母42銖,紫菀42銖,赤石脂42銖,石膏42銖,麥門冬42銖,桂心30銖,麻黃30銖,黃芩30銖,萎蕤36銖,人參24銖,甘草10銖。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心熱滿,煩悶驚恐。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卷十六引作“安心散”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兼竹瀝、茯神散二方之制,方中麻黃、遠志、萎蕤、即茯苓散中升麻、桂心、麥冬之義,人參、甘草、黃芩,即竹瀝湯中人參、白術(shù)、梔子之義,三方合,究其微,則滋中寓清,清中寓散,散中寓清之法。
【摘錄】《千金》卷十三
沒有想到吧,安心煮散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yīng)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獨活煮散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獨活(去蘆頭)1兩,當(dāng)歸(切,焙)3分,赤芍藥(炒)半兩,芎?3分,秦艽(去苗土)3分,桂(去粗皮)3分,生干地黃(焙)3分,黑豆2合。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別名】獨活散
【處方】獨活(去蘆頭)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fēng)聾。
【用法用量】獨活散(《普濟方》卷五十三)。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別名】獨活湯
【處方】獨活8兩,芎?1兩,芍藥1兩,茯苓1兩,防風(fēng)1兩,防己1兩,葛根1兩,當(dāng)歸4兩,人參4兩,桂心4兩,羚羊角4兩,石膏4兩,麥門冬4兩,磁石10兩,甘草3兩,白術(shù)3兩。
【制法】上藥各切如豆。
【功能主治】風(fēng)痱。肢體緩弱,言語謇澀,冒昧不識人。
【用法用量】獨活湯(《圣濟總錄》卷九)。
【摘錄】《千金》卷八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獨活煮散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獨活煮散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遵醫(yī)囑哦。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防風(fēng)煮散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防風(fēng)1兩3分,茯苓1兩3分,萎蕤1兩3分,白術(shù)1兩3分,橘皮1兩3分,丹參1兩3分,細辛2兩,甘草1兩半,升麻1兩半,黃芩1兩半,大棗3-7枚,射干1兩,酸棗仁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肝實熱,夢怒,虛驚。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防風(fēng)散”。
【摘錄】《千金》卷十一
【處方】柴胡、川大黃(煨)、元參、木通、酸棗仁(炒)、大腹子、虎骨(醋炙)、芍藥、五加皮、麻黃(去節(jié))、黃耆(炙)、當(dāng)歸、牛膝、羌活、防風(fēng)、丹參、海桐皮、官桂、木香、鱉甲(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骨蒸勞氣,日漸消瘦,腰腳疼痛,寒熱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入青蒿枝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傳家秘寶》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防風(fēng)煮散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實要想擁有一個好的身體,還是應(yīng)該從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體育鍛煉,擁有合理的飲食習(xí)慣比什么都管用。
補煮散是什么大家知道嗎,其實它是一味中藥方劑,而且補煮散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種類型的疾病。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些補煮散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處方】黃耆6兩,人參6兩,獨活6兩,芎?6兩,防風(fēng)6兩,當(dāng)歸6兩,桂心6兩,萆薢6兩,防己6兩,茯苓8兩,白術(shù)8兩,丹參8兩,附子(生用)4兩,甘草(炙)4兩,杏仁(去皮尖)、生地黃、生姜、磁石20分(碎如小豆)。
【制法】上切,分為30服。
【功能主治】腳氣。
【用法用量】每服別以生姜2兩,生地黃1兩,杏仁14枚,碎,以水2升,煮取7合,布絞去滓,日晚或夜中服。
【注意】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醋物、羊肉、蕪荑及餳。三日以后,并無禁忌。
【摘錄】《外臺》卷十八引蘇恭方
看了上文對于補煮散的介紹,我們對于補煮散的功效和作用等內(nèi)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
茯苓煮散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茯苓煮散,因為茯苓煮散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F(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1兩,柴胡(去苗)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黎勒(去核,炮)1兩,桔梗(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半兩,枇杷葉(去毛,姜汁炙)2兩,枳殼(去瓤,麩炒)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后脾胃氣虛,四肢乏力,骨節(jié)煩疼,口苦舌干,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二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麥糵(炒)1兩,芎藭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心掣,胸中氣少,水谷不化,泄利氣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六
通過小編介紹的茯苓煮散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茯苓煮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茯苓煮散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