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黑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如何避免走入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侯氏黑散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侯氏黑散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菊花300克 白術(shù)75克 細辛23克 茯苓23克 牡蠣23克 桔梗60克 防風75克 人參23克 礬石23克 黃芩38克 當歸23克 干姜23克 芎藭23克 桂枝23克
【制法】上十四味,杵為散。
【功能主治】清肝祛風,化痰通絡(luò)。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
【用法用量】每次3~9克,用酒調(diào)服,日一服。
【注意】服藥期間,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處方】菊花40分,白術(shù)10分,細辛3分,茯苓3分,牡蠣3分,桔梗8分,防風10分,人參3分,礬石3分,黃芩5分,當歸3分,干姜3分,芎?3分,桂枝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驅(qū)風除熱,通經(jīng)活絡(luò)。主大風四肢煩重,風癲,中風癱瘓。
【用法用量】《外臺》有“鐘乳”。
【注意】忌一切魚、肉、大蒜;忌桃、李、雀肉、胡荽、青魚,鮮酢物;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1.《醫(yī)方集解》:此手太陰、少陰、足厥陰藥也。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故以為君;防風、細辛以祛風;當歸、川芎以養(yǎng)血;人參、白術(shù)以補氣;黃芩以清肺熱,桔梗以和膈氣,茯苓通心氣而行脾濕,姜、桂助陽分而達四肢,牡蠣、白礬酸斂澀收,又能化頑痰,加酒服者,以行藥勢也。
【摘錄】《金匱》卷上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侯氏黑散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實要想擁有一個好的身體,還是應(yīng)該從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體育鍛煉,擁有合理的飲食習慣比什么都管用。
擴展閱讀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方劑黑散。
【處方】麻黃15克 大黃7.5克 杏仁15克
【制法】上三味,先搗麻黃、大黃為散,別研杏仁如脂,納上藥末,又搗,令調(diào)和,納密器中。
【功能主治】治小兒變蒸中挾時行溫病,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者。
【用法用量】一月兒服小豆大1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溫粉粉之,勿使見風,百日兒服如棗核;以兒大小量之。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處方】黃連,黃芩 大黃 黃柏各6克
【功能主治】治小兒狐疝氣,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者。
【用法用量】上藥同燒存性,為極細末,加雄豬膽汁及蜜同調(diào),敷患處。
【摘錄】《證治準繩·幼科》卷二
【處方】黃連2錢,黃芩2錢,大黃2錢,黃柏2錢(同燒存性)。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偏墜,狐疝氣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者。
【用法用量】雄豬膽汁、蜜同調(diào)敷。
【摘錄】《準繩·幼科》卷二
【別名】黑膏子
【處方】麻黃半兩,大黃6銖,杏仁半兩。
【制法】先搗麻黃、大黃為散,別研杏仁如脂,乃細細納散,又搗令調(diào)和,納密器中。
【功能主治】小兒變蒸,中挾時行溫?。换蚍亲冋魰r而得時行者。小兒傷寒發(fā)熱。
【用法用量】黑膏子(《普濟方》卷三六一)。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于變蒸之中復(fù)挾時行邪氣,非急為開提中外,何以保全萬一?方中大黃蕩滌內(nèi)結(jié),用麻黃開發(fā)表邪,杏仁疏利逆氣。蓋大黃原有安和五臟之功,麻黃兼有破除癥堅之力,杏仁交通中外,乃麻黃湯之變方,守真通圣、雙解從此悟出。
【摘錄】《千金》卷五
【處方】干姜半兩,甘草1分。
【制法】上入瓷盒內(nèi),用火煅存性,為末,煅須恰好,過則力太緩,不及則性太烈。
【功能主治】慢脾風,目垂面白。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同卷(人衛(wèi)本)作“黑散子”。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引《莊氏家傳》
【處方】天南星1枚重1兩(銼),皂莢2挺(不蚛者,寸截,2味同燒,令通赤,放冷,細研,稱2兩),芎?末1分,荊芥穗末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首風,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臘茶調(diào)服,蜜水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五
【處方】麻黃1兩,貫眾1兩,桂心1兩,甘草3兩,干漆3兩,細辛2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下痢。血結(jié)于內(nèi),腹脹喘逆。
【用法用量】每服5撮,酒送下,日再服,麥粥下尤佳。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用于漆治絕傷而破血下行,桂心散結(jié)積而溫理血氣,貫眾治腹中邪而散諸熱毒,細辛利空竅而溫散諸寒,甘草調(diào)胃氣而兼和藥性,麻黃開腠理而宣散逆氣,此雖發(fā)汗重劑,然入于破血導(dǎo)滯劑中,亦必助干漆、貫眾之勢,以《本經(jīng)》原有破堅癥之治也。
【摘錄】《千金》卷三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黑散了吧。黑散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yīng)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呛阱羞b散。
【處方】柴胡 白芍 歸身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熟地
【功能主治】養(yǎng)血疏肝,健脾和中。治肝郁血虛,脅痛頭眩,或胃脘當心而痛,或肩胛絆痛,或時眼赤痛,連及太陽;及婦人郁怒傷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閉,沙淋崩濁。
【用法用量】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備注】本方乃《局方》逍遙散加熟地而成。方中熟地、當歸、白芍滋陰養(yǎng)血,柔肝緩急為君;白術(shù)、茯苓、生姜、大棗益氣健脾和胃為臣;柴胡疏肝解郁為佐;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同用,氣血兼顧,肝脾并調(diào),共奏養(yǎng)血疏肝,健脾和中之功。
【摘錄】《醫(yī)宗己任編》卷一
【處方】逍遙散加熟地。
【功能主治】肝膽兩經(jīng)郁火,以致脅痛頭眩,或胃脘當心而痛,或肩腫絆痛,或時眼赤痛,連太陽,無論六經(jīng)傷寒,但見陽癥;婦人郁怒傷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閉,沙淋崩濁等癥。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微微溫服。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任勞多郁,虧損肝脾,致經(jīng)氣不調(diào),經(jīng)行失其常度而崩漏不已焉。生地壯水滋陰,兼能涼血止血;白術(shù)健脾燥濕,即可止漏定崩;白芍斂陰和血;當歸養(yǎng)血歸經(jīng);柴胡升陽解郁;茯苓滲濕和脾;甘草緩中和胃也。
【摘錄】《醫(yī)宗己任篇》卷一
上文介紹了黑逍遙散的妙用,可見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請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guān)的用藥禁忌哦。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黑香散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橄欖核(燒灰存性)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殺蟲止癢。治男女下疳,腐爛紅腫,痛癢難當,及梅毒內(nèi)蘊,邪火正盛者;并治一切極癢諸瘡。
【用法用量】每3克,加冰片0.6克,研勻密貯。用時或干摻,或用麻油、豬膽汁調(diào)搽患處。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四
【處方】青州棗不拘多少,輕粉。
【制法】棗去核,以輕粉實其中,用布紙縛定,瓦襯,煅為炭,盞合出火氣,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頑瘡。
【用法用量】麻油調(diào)敷。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二引《吳氏集驗方》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黑香散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yīng)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現(xiàn)今藥物的種類比較多,在選擇時最好不要隨意進行,應(yīng)該先對藥物進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對黑散子這種中藥方劑有了解嗎?
【處方】來年蓮蓬 敗棕櫚 頭發(fā)(并燒存性)各等分
【制法】上研為末。
【功能主治】治諸竅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煎服,或用南木香湯調(diào)下。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六
【別名】百草霜散
【處方】釜底煤(研細)。
【功能主治】舌忽然腫破。
【用法用量】百草霜散(《普濟方》卷五十九)。
【摘錄】《三因》卷十六
【處方】臘月豬糞。
【制法】上以新砂瓶子盛,瓦蓋口,炭火燒令通赤,取出安地上出火毒,入乳缽研細。
【功能主治】傷寒熱病,初出豌豆瘡3-5個。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心新汲水調(diào)下。服此令瘡不出。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八
【處方】香墨半兩(煅,醋淬3遍)1兩,烏頭(燒灰留性)1兩,芎?1兩,敗龜(醋炙)1兩,木香2兩,赤芍藥(酒浸,焙,銼)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沒藥(研)1兩半,自然銅(煅,醋淬7遍)1兩半,當歸(片切,酒浸,焙)1兩半,地龍(去土,炒)1兩半,乳香(研)1兩半,骨碎補1兩半,白芷1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腕折,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熱姜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處方】青州棗1斤,生姜1斤,厚樸1兩,甘草1兩5錢。
【制法】上銼碎,同淹3日,慢火炒黑焦,置地上出火毒3日,為末。
【功能主治】補益脾胃。主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7分,空心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二
【處方】棗子(去核)50個,北礬1兩(作小塊子,每1個棗子入1塊礬,麻皮纏定,燒留性,冷后用)。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水調(diào)下。赤者,更入好茶半錢,白者不用。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嬰童寶鑒》
【處方】天南星、半夏、豬牙皂角、巴豆、白礬各等分。
【制法】上入瓦罐子,用火煅存性。
【功能主治】小兒涎壅,咳嗽吐逆。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齏汁調(diào)下;或麥門冬、桑白皮湯入蜜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七引丁時發(fā)方
【處方】天南星1個(重1兩),不蚛皂莢2挺。
【制法】上同入瓶子,燒令通赤,放冷,再入川芎、荊芥穗與燒藥等分用,納川芎減半,同杵為細末。
【功能主治】頭風,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臘茶清調(diào)下;蜜水亦可。
【摘錄】《雞峰》卷十八
【處方】川大黃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川升麻、杏仁(去皮尖)、芍藥、甘草。
【制法】上慢火炒令黑色,為散。
【功能主治】解邪熱。主小兒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至1錢,煎荊芥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八
【處方】來年蓮蓬、敗棕櫚、頭發(fā)(并燒存性)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諸竅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煎南木香湯調(diào)下,或只用棕櫚燒灰,米湯調(diào)下亦可。
【摘錄】《直指》卷二十六
【別名】琥珀黑神散、琥珀黑散、琥珀衛(wèi)生散、黑琥珀散
【處方】琥珀(別研細)半兩,朱砂(別研)半兩,京墨(煅通赤,放冷用)半兩,血苗灰(即鯉魚鱗灰也)半兩,新羅白附子(炮裂)半兩,百草霜(乃鍋底上黑煤也)半兩,黑衣(即灶額上煤也,倒掛者亦得,又謂之烏龍尾,蠶繭灰亦得)半兩,麝(別研,極細)1分,白僵蠶(銼,炒去絲嘴)1分,川當歸(洗,去蘆須,切,焙)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安神順胎,散諸病。主產(chǎn)后諸證。產(chǎn)婦一切疾病。產(chǎn)前胎死,產(chǎn)難,橫生,逆生;產(chǎn)后胞衣不下,衣帶先斷,遍身疼痛,口干心悶,非時不語,血暈眼花,乍寒乍熱,四肢浮腫,言語顛狂,乍見鬼神,腹脅脹滿,嘔逆不定,大便秘澀,小便出血;惡露未盡,經(jīng)候未還,起居飲食,便不戒忌,血氣之疾,聚即成塊,散即上沖,氣急心疼,咳嗽多唾,四肢虛熱,睡驚盜汗,崩中敗證,繞臍刺痛,或即面赤,即變骨蒸;產(chǎn)后鼻衄,口鼻黑色所起,喉中喘急,中風口噤。
【用法用量】琥珀黑神散(原書卷七)、琥珀黑散(《局方》卷九吳直閣增諸家名方)、琥珀衛(wèi)生散(《魏氏家藏方》卷十)、黑琥珀散(《普濟方》卷三五五)。
【摘錄】《衛(wèi)生家寶產(chǎn)科備要》卷六
【處方】不蛀皂角(不拘多少,燒煙絕)4兩,甘草1兩(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解暑毒。主
【用法用量】新汲水調(diào)下1錢,甚者加1錢。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
【處方】大黃3兩半(童便浸3日,后用紙裹煨),巴豆1兩半(漿水浸7日,炒令黃),半兩錢49文(以銅線系,燒紅,以酒5斤淬盡),羊脛炭1握(7莖,米醋5斤淬盡用之)。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出箭頭,止血,止痛。主金瘡,婦人一切敗血極者。
【用法用量】隨傷損大小貼之,疼痛立止,更無瘢痕;婦人一切敗血極者,可服1字,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九
【處方】鯉魚皮3兩(燒灰),芍藥2兩,蒲黃2兩,當歸1兩,沒藥1兩,桂心1兩,好墨1兩,卷柏1兩,青木香1兩,麝香1兩,金生墨半兩,丈夫發(fā)灰半兩。
【制法】上為散,以新瓷器盛,密封,勿令失氣。
【功能主治】血暈沖心,下血不盡,臍攪刺疼痛不可忍。塊血癥疾。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產(chǎn)后以好酒下。如血暈沖心,下血不盡,臍攪刺疼痛不可忍,血塊癥疾甚,日加2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冷物果子粘食。
【摘錄】《經(jīng)效產(chǎn)寶》卷下
【處方】藁本半兩,升麻半兩,皂莢(不蚛者燒灰存性)半兩,石膏1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牢牙去疳。主牙疳宣露。
【用法用量】臥時以手指蘸揩擦齒上,微漱,存藥氣。
【摘錄】《博濟》卷三
【處方】人參半兩,丁香皮(銼)半兩,澤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天仙藤1兩,白豆蔻(去皮)1兩,釜墨1分。
【制法】上都入瓶子內(nèi),以泥蓋頭,候干,用稻糠旋旋燒1日,去火放冷,細研為散。
【功能主治】止逆思食。主脾虛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小盞,入姜、棗少許,煎至6分,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六
【別名】神仙黑散子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川大黃1兩(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制法】上同炒令黃黑,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身體壯熱,變蒸時患傷寒時氣。
【用法用量】神仙黑散子(《陳氏小兒病源方論》卷一)。
【摘錄】《圣惠》卷七十六
沒有想到吧,黑散子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眾所周知黑靈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可是大家對于黑靈散的功效了解多少呢?黑靈散到底應(yīng)該怎么吃呢?想知道這些的話,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穿山甲半個,黑鯉魚皮半個,小兒發(fā)半兩,皂莢(不蛀者)3錢。
【制法】上藥同入于瓷瓶子內(nèi),用鹽泥固濟,先用文武火燒,次用大火煅之令赤熱,放冷,取出研細。
【功能主治】婦人遠年血氣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博濟》卷四
【處方】敗鱉甲1個(以米醋炙數(shù)次酥透)。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胎前、產(chǎn)后痢疾。
【用法用量】米飲調(diào)下。
【摘錄】《仙拈集》卷三
【處方】露蜂房(銼凈)2分,牡蠣粉1分,虢丹1分,硫黃(研)1分。
【制法】同炒令煙盡,為細末,入發(fā)灰1分,麝香少許拌和。
【功能主治】漏瘡。
【用法用量】敷患處。麝能引藥透達,亦殺蟲。
【摘錄】《直指》卷二十二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黑靈散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黑風散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diào)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來源】為防己科植物 細圓藤 的 藤 或 根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細圓藤,又名:蛤仔藤。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雜木林中。分布云南、廣東、廣西、湖南、福建、臺灣等地。
【性味】《云南中草藥選》:"藤:苦,涼。"
【功能主治】①《廣西藥植名錄》:"根:治毒蛇咬傷。"
【附方】治小兒驚風,破傷風:黑風散藤,一至二歲每用一至二錢;煎服;四至五歲每用三至五錢。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黑風散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黑風散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中藥方劑對大家來說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都是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的,黃柏黑散這種方劑也不例外,那么黃柏黑散有什么樣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黃柏(炙)30克 釜底墨1.2克
【制法】上二味,搗和為散。
【功能主治】治小兒臍中有滲出液,久不愈。
【用法用量】以粉灑于臍中,即愈。
【摘錄】《外臺秘要》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
【處方】黃柏(炙)1兩,釜底墨4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臍中汁不愈。
【用法用量】以粉臍中。
【摘錄】《外臺》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
上面所講的就是關(guān)于黃柏黑散的一些小常識,這些方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而對于大多數(shù)朋友們來說,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非常有必要的。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黑須散,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黑須散嗎?黑須散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別名】黑發(fā)散(《瘍醫(yī)大全》卷十)。
【處方】宮粉 真蛤粉 黃丹 密陀僧各9克 石灰3.6克
【功能主治】治須發(fā)黃白不黑者。
【用法用量】上藥研為細末,水調(diào)搽上。如干,用水洗去藥,再用核桃油潤之。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引《延生至寶》
【處方】宮粉3錢,真蛤粉3錢,黃丹3錢,密陀僧3錢,石灰1錢2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烏髭發(fā)。主須鬢黃白不黑。
【用法用量】水調(diào)搽上,如干,水洗去藥,核桃油潤之。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上面介紹了黑須散的做法,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帶給我們的功效與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飲用一些方劑還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