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咳喘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生活越來越好,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陳氏咳喘膏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到陳氏咳喘膏,大家應(yīng)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川烏6錢,官桂8錢,當歸6錢,白芷8錢,木鱉子8錢,白及6錢,連翹8錢,茯苓6錢,赤芍8錢,草烏6錢,白薇8錢,牙皂5錢,烏藥6錢,桃枝5錢,桑枝5錢,柳枝5錢,槐枝5錢。
【制法】上同麻油三斤浸一夜,熬焦去滓,加飛黃丹一斤(如麥色),急以柳、桃棍二根,攪至滴水成珠,加沒藥、乳香末各四兩收膏。yS630.CoM
【功能主治】多年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貼背脊骨,由上往下數(shù)第三骨節(jié)。入伏之日起,用膏藥1帖,貼滿3伏;再于冬至之日起,用膏藥1帖,貼盡九九。去病除根。
【摘錄】《溫氏經(jīng)驗良方》
上文是關(guān)于陳氏咳喘膏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準。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個對人體非常有好處的偏方陳草蜜膏。陳草蜜膏是由生活中幾種常見的食材制作而成的,那么到底是哪幾種食材呢,它又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陳草蜜膏
【來源】民間方
【原料】陳皮 甘草各100克 蜂蜜適量
【制法】將陳皮、甘草洗凈,加水適量浸泡透發(fā),再加熱煎煮,每2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1次,共煎取3次;然后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成膏時,加蜂蜜1倍再煎,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1湯匙。
【功效】補中益氣,行氣腱脾。適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陳草蜜膏應(yīng)該怎么做,相信只要根據(jù)這些方法的指導(dǎo),大家一定能夠做出美味保健的陳草蜜膏湯來。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yīng)該都看過關(guān)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金氏離洞膏的作用。
【處方】萬應(yīng)油5兩,藤黃1兩5錢,凈黃蠟2兩。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熬萬應(yīng)油法:香油六十兩(以十六兩官秤作準),凈桃枝一兩,柳枝一兩,槐枝一兩,桑枝一兩,蔥一兩,男發(fā)四兩,花椒五錢,蓖麻二兩,馬前四兩,蓽茇五錢,桂枝一兩,白芷二兩。夏浸三日,冬七日,春秋五日,然后熬至滓枯,去滓,每斤生油熬熟汁得八折。此油凡一切膏藥可作底子。
【摘錄】《綱目拾遺》卷七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金氏離洞膏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金氏離洞膏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劉氏跌打損傷膏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劉氏跌打損傷膏的相關(guān)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當歸、三棱、莪術(shù)、獨活、白芷、川芎、羌活、紅花、川牛膝、防風(fēng)、肉桂、杜仲、續(xù)斷、,防己、五加皮、骨碎補、赤芍藥、劉寄奴、秦艽、蔥頭、土鱉蟲、頭發(fā)1握,龍骨2兩,乳香(去油)2兩,沒藥(去油)2兩,血竭2兩,麝香(另收,旋加)。
【制法】上藥入油熬化,資缽收貯;每藥油4兩,加制松香1斤,同熬成膏,傾水缸內(nèi)扯拔出火毒,藏之。
【功能主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凡攤膏時,燉化攤好,放土地1個時辰,得土氣則上鱉蟲有力,易于接骨故也。
【注意】如皮骨損者,忌用麝香。
【摘錄】《傷科匯纂》卷八
服用劉氏跌打損傷膏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人類身體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使得身體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需要時刻的關(guān)注身體的變化,當出現(xiàn)不適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做診斷和治療。劉氏毒鏢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劉氏毒鏢膏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處方】乳香6錢,沒藥6錢,輕粉6錢,血竭6錢,甘草6錢,芙蓉草6錢,汗三七6錢,五倍子6錢,彰丹6兩,朱砂2錢,臺寸(麝香)1錢,紅花3錢,小燕3個,咸鴨蛋7個,香油1斤。
【制法】先將香油熬開,將小燕、咸鴨蛋、芙蓉草放油內(nèi)后,取汁去滓;再將五倍子、紅花、汗三七放油內(nèi)炸黃色取出,共為細末,合煎藥內(nèi),文火熬之,見各藥變成黃色,再下彰丹,見黑色時用水1盆,滴水成珠為度,再將臺寸放入,用鐵鏟攪3-4合,將藥全部傾水盆內(nèi),出去火毒,火毒出凈后,膏藥成灰白色,取出即可用之。
【功能主治】骨節(jié)骨膜漏瘡,結(jié)核,對口,搭背,腰癰,硬傷,傷口,疔毒,惡瘡,陰瘡,鼠瘡,臁瘡,乳瘡,筋膜瘰疬,寒瘡,痔瘡,痔漏,骨癆。
【用法用量】用時將膏藥用涼水泡化,再用手擾開,看癥用多少貼瘡上。
【摘錄】《膏藥方集》引劉金安方
上文就是對劉氏毒鏢膏的相關(guān)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
我們都知道蒼梧道士陳元膏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蒼梧道士陳元膏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當歸1兩,細辛1兩,桂心5寸,天雄30枚,生地黃3斤,白芷1兩半,川芎1兩,丹砂2兩,干姜10累,烏頭3兩,松脂8兩,豬肪10斤,人參3兩,防風(fēng)3兩,附子30枚,雄黃2兩。
【制法】上(口父)咀。以地黃汁漬藥1宿,煎豬肪去滓,納藥煎15沸,去滓,納丹砂末熟攪。
【功能主治】一切風(fēng)濕骨肉疼痹。
【用法用量】用火炙手摩病上,日1000愈。
【摘錄】《千金》卷七引《胡洽方》
【別名】陳元膏
【處方】當歸3兩,天雄3兩,烏頭3兩,細辛2兩,川芎2兩,朱砂2兩,干姜2兩半,附子2兩半,雄黃2兩半,桂心1兩,白芷1兩,松脂8兩,生地黃2斤(絞取汁)。
【制法】上藥別搗雄黃、朱砂為末,余(口父)咀,以釅苦酒3升,合地黃漬藥一宿,取豬脂8斤,微火煎15沸,白芷黃為度,絞去滓,納雄黃朱砂末,攪令稠和,密器貯之。
【功能主治】心腹積聚,四肢痹躄,舉體風(fēng)殘。胸肋背痛、肋下積聚如杯,臍旁氣如手,腹切痛,時引背痛,月經(jīng)內(nèi)塞,無子數(shù)年,風(fēng)瘙腫起累累如大豆,腳膝冷痛,頭項痛,寒熱瘰疬,面目黎黑消瘦,內(nèi)外諸風(fēng)及腹中積聚。
【用法用量】陳元膏(《外臺》卷三十一引《崔氏方》)。原書云,有人若胸肋背痛,服之七日,所下狀如雞子汁者三升,即愈。又有人若脅下積聚如杯,摩藥十五日即愈。又有人若臍旁氣如手,藥摩之,去瓜中黃瓤者升許,即愈。有人患腹切痛,時引背痛數(shù)年,以膏摩之,下如蟲者三十枚即愈。又有婦人若月經(jīng)內(nèi)塞,無子數(shù)年,膏摩少腹,并服如杏子一枚,十日下崩血二升,即愈,其年便有子。又療風(fēng)瘙腫起累累如大豆,以膏摩之,五日即愈。老少患腳膝冷痛,摩之五日便愈。又有人若頭項痛、寒熱瘰疬,摩頭及病上,即愈。又有人患面目黧黑消瘦,是心腹中病,服藥下如酒糟者一升余,即愈。內(nèi)外諸風(fēng)及腹中積聚,可服之,病無不愈。所療人無數(shù),不可悉記。
【摘錄】《肘后方》卷八
【別名】陳元膏
【處方】當歸1兩,細辛1兩,桂心5寸,天雄30枚,生地黃3斤,白芷1兩半,川芎1兩,丹砂2兩,干姜10累,烏頭3兩,松脂8兩,豬肪10斤。
【制法】上(口父)咀。以地黃汁漬藥一宿,煎豬肪去滓,納藥煎15沸去滓,納丹砂末熟攪。
【功能主治】一切風(fēng)濕骨肉疼痹。
【用法用量】陳元膏(《雞峰》卷四)。
【摘錄】《千金》卷七
通過上文對蒼梧道士陳元膏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xué)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咳喘木是一種對大家來說還算比較熟悉的中藥,對我們身體的有很多的好處,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它,需要對咳喘木有一些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別名】石龍脷、竹葉涼傘
【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铼M葉紫金牛的全株。
【原形態(tài)】灌木,高約1m。分枝或少分枝。葉互生,葉柄長3-5mm;葉片膜夙狹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2-20cm,寬1-2.5cm,稀長達32cm,寬1.5cm,先端狹漸尖,略鐮形,稀長急尖,基部廣楔形,全緣或具極淺的疏波狀齒,齒尖具極小的腺點,背部多少被細鱗片,具腺點,腺點兩面隆起,側(cè)脈10-15對,連成明顯的邊緣脈。圓錐花序,腋生,長4-7cm;花梗長8-15mm,極細;萼片卵形,具腺點;花瓣粉紅色或淡紅色,長圓狀卵形,具腺點;雄蕊較花瓣略短,花藥披針形;雌蕊與花瓣等長,子房球形,腺點不明顯,無毛。果球形,藍黑色或紅色,直徑約6mm,具腺點。花期4-5月,果期約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980m的林下陰濕處。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主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2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咳喘木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yīng)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見過菌陳,菌陳是一種藥性特別好的中藥,這種中藥不僅可以用來治療感冒,在對人體肝,胃的功能能夠起到一個保護作用,這種中藥的生命力是特別頑強的,在冬天的時候?qū)⑺母卦谀嗤晾?,明年春天的時候它便又成熟了,那么菌陳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茵陳,別名牛至、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白蒿、細葉青蒿、安呂草,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jīng)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yōu)檩铮室喾Q茵陳蒿。中國民間現(xiàn)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xí)慣。茵陳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茵陳有兩個采收期,春季采的習(xí)稱“綿茵陳”;秋季采的習(xí)稱“茵陳蒿”。
產(chǎn)山東,四川,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貴州,河南,云南,陜西,甘肅,新疆及西藏,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chǎn)于山東、陜西、山西等省。商品通稱綿茵陳。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 生于低海拔地區(qū)河岸、海岸附近的濕潤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區(qū)。廣東地區(qū)則主要生于田地間。
全草入藥,可預(yù)防流感,治中暑、感冒、頭痛身重、腹痛、嘔吐、胸膈脹滿、氣阻食滯、小兒食積腹脹、腹瀉、月經(jīng)過多、崩漏帶下、皮膚搔癢及水腫等癥,其散熱發(fā)表功用,尤勝于薄荷。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用于濕熱熏蒸而發(fā)生黃疸的病癥,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nèi)服;亦可配合大黃、梔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本品退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濕熱黃疸之外,對于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發(fā)生的陰黃病癥,也可應(yīng)用。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藥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的作用。茵陳和柴胡都有解熱作用,中醫(yī)經(jīng)驗認為兩藥都入肝膽,能去肝膽實火。但茵陳的藥性較柴胡稍柔和,故凡平素陰虛而新有實熱,須用柴胡清熱,但又不能受柴胡之剛燥者,可用茵陳代柴胡。
食療湯水:以茵陳、煎好的鯽魚,用猛火煲一小時飲用,可有效的疏肝、清肝熱,是廣東人常用的食療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