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積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酒積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說到酒積丸,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烏梅肉30克 半夏曲21克 青木香12克 枳實15克 砂仁1.5克 杏仁9克 巴豆霜3克 黃連(酒浸一宿)30克
【制法】上為末,蒸餅為丸,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飲酒受傷成積,面色黃黑,腹部腆脹,時嘔痰水者。
【用法用量】每次8丸,白湯吞下。
【備注】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六補。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二十五
【處方】神曲(炒)1錢,麥糵(炒)1錢,硇砂1字(別研),白面4兩,巴豆60粒(取霜),黃連1字。
【制法】上為細末,沸湯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不消,心腹脹悶,噫酢吞酸,噦逆不食,脅肋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嚼,食后煨生姜溫酒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五
以上就是本文對酒積丸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lǐng)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ys630.coM延伸閱讀
大家都知道積氣丸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桂(去粗皮)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丹砂(研)4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1兩半,巴豆(去皮心膜,壓出油)100枚,京三棱(煨,銼)1兩,干漆(炒煙出)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碗砂(研)2兩,大黃(生用)1兩,麝香(研)1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末,先以好醋1升,熬成膏,和前藥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積聚,心腹脹滿,宿食不消,(疒丂)刺疼痛,惡心嘔吐,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5丸,食后煎木香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處方】大戟半兩,龍膽半兩,木香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代赭(煅,醋淬)1兩,赤石脂(水飛,研)1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1錢1字。
【制法】上為末,合為極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陰干,經(jīng)十日方可服。
【功能主治】一切積滯,痰逆惡心,吐瀉霍亂,膈氣痞滿,脅肋積塊,胸膈膨悶,嘔噦心疼,泄瀉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木香湯送下;溫湯熱水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一
【處方】代赭石(煅,醋淬,研)1兩,礞石(研)1兩,桂(去粗皮)半兩,硇砂(研)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胡椒49粒,巴豆(去皮心膜,研)4錢。
【制法】上8味,4味為末,與4味研者和勻,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積滯,痰逆惡心,霍亂吐瀉,膈氣痞滿,脅肋積塊,胸膈膨悶,嘔噦心疼,泄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3丸,食后以木香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一
【處方】巴豆100個(去皮心膜,出油,取霜3錢),桃仁(去皮尖,麩炒,別研)1兩半,附子(炮,去皮臍)4兩,米醋5升(以硇砂、大黃同用慢火熬成膏)1兩,大黃(面裹,煨,去面,為末)1兩,干漆(炒焦)1兩,木香1兩,鱉甲(醋炙黃)1兩,三棱(煨,乘熱搗碎)2兩,肉桂(去粗皮)2兩,硇砂(研)2兩,朱砂(研,飛)2錢半,麝香(別研)2錢半。
【制法】上為細末,入研藥勻,醋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寒冷之氣留滯于內(nèi),使氣積不散,胸脅支滿,食即氣噎,心腹膨脹,氣刺氣急,宿食不化,心腹引痛,噎氣吞酸,停飲浸漬,惡心嘔逆,癖塊疼痛,臟腑不調(diào),飲食不進,往來寒熱,漸覺羸瘦,以致著床,面黃肌熱,精神困頓。
【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后、臨臥炒生姜湯溫下,或木香湯亦得。
【注意】忌生冷,硬物。
【摘錄】《局方》卷三
【處方】木香半兩,干姜(炮)1兩,硇砂半兩(以醋半盞化),巴豆半兩(去皮,不出油),川大黃1兩,附子1兩(去皮臍),官桂半兩,筒子漆1兩,荊三棱1兩,蓬莪荗1兩,芫花半兩(醋炒令黑),青橘皮(去白)半兩,細墨半兩,檳榔半兩,大戟半兩,肉豆蔻5個(去殼)。
【制法】先將荊三棱、大黃2味為末,研巴豆令細,入醋1升半,煎此3味至半碗許,入硇砂,又同熬入醋面1匙成膏,入諸末,合和得所,再入醋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消酒食,利噎塞。主積年食氣癥塊。
【用法用量】每服5丸,如食癥氣,用生姜、橘皮湯送下;本臟氣,茴香湯送下;赤白痢,二宜湯送下;婦人血氣,當歸酒送下;常服任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三引《博濟》
怎么樣?看完了上文對于積氣丸的簡單介紹后是不是感嘆中醫(yī)的神奇?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所以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
說到挨積丸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挨積丸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京三棱(炮)90克 丁香皮(不見火)90克 丁香(不見火)青皮(去白)各30克 干姜(炮)巴豆(去皮、膜、油,研)各7.5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入巴豆拌勻,面、醋和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溫中消積。小兒脾胃不和,宿滯不化,腹脹腸鳴,嘔逆惡心,便利不調(diào),乳食減少;或疳瀉積瀉,大便酸臭;亦治丈夫婦人胸膈不快,酒積食積,嘔逆惡心,吐瀉脾疼。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二歲兒可服7~10丸,生姜湯吞下,熟水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京三棱(炮)3兩,丁香皮(不見火)3兩,丁香(不見火)1兩,青皮(去白)1兩,干姜(炮)2錢半,巴豆(去皮膜油)2錢半。
【制法】上為細末,入巴豆研勻,面醋糊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消積滯,進乳食,退黃長肌。主小兒脾胃不和,宿滯不化,腹脹腸鳴,嘔逆惡心,便利不調(diào),乳食減少,或疳瀉積瀉,大便酸臭;丈夫、婦人胸膈不快,酒積食積,嘔逆惡心,吐瀉脾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至60丸,2歲兒可服7至10丸,生姜湯吞下,熟水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十(寶慶新增方)
上文是對挨積丸的一些相關(guān)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挨積丸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爛積丸。
【處方】二丑8兩,檳榔3兩,大黃3兩,三棱3兩,莪術(shù)3兩,五靈脂3兩,枳實3兩,厚樸3兩,麥芽3兩,山楂3兩,神曲3兩,干姜3兩,廣木香5錢。
【制法】上為小丸。
【功能主治】消積健脾。主
【用法用量】每服2錢。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
【處方】大黃1斤,炒二丑1斤,三棱(醋制)1斤,枳實(麩炒)1斤,莪術(shù)(醋制)1斤。
【制法】上為細末,涼開水為小丸,每斤丸藥用紅曲面2兩上衣,3錢重裝袋。
【功能主治】清理腸胃,消積化滯。主停食停水,消化不良,胸悶脹滿,肚腹疼痛,惡心倒飽,大便不通,以及食積奶積,疳積痞積。
【用法用量】每次服1袋,小兒酌減,白開水送下。
【注意】孕婦及體虛者勿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處方】二丑8兩,生大黃8兩,熟大黃8兩,青皮4兩,山楂4兩,三棱4兩,莪術(shù)4兩,萊菔子4兩。
【制法】上為丸,紅面為衣。
【功能主治】傷食。
【摘錄】《醫(yī)門八法》卷二
【處方】大黃半斤,黑白丑半斤,熟大黃半斤,檳榔半斤,青皮半斤,三棱半斤,莪術(shù)半斤,甘草半斤,山楂半斤,麥芽半斤,神曲半斤,黑梔子半斤,白術(shù)半斤,當歸半斤。
【制法】上為細末,水為丸,紅曲為衣。
【功能主治】諸般積聚,食積不消,胸滿腹脹,大便燥結(jié)。
【用法用量】每服2錢,白開水送下;10歲每服1錢。
【注意】虛弱癥及孕婦忌用。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禹縣方)
【處方】大黃1斤,二丑1斤,君子肉2兩,山甲1兩,滑石2斤,皂角1斤,卜子(萊菔子)1斤。
【制法】蕎麥面為丸。
【功能主治】爛積。主
【摘錄】《蠢子醫(yī)》卷二
【處方】三棱(炒)48兩,莪術(shù)(炙)96兩,山楂144兩,檳榔48兩,橘皮144兩,黑牽牛(炒)240兩,青皮(炒)96兩,枳實(炒)144兩,大黃240兩。
【制法】上為細末,冷開水為小丸,紅曲為衣(每16兩小丸上紅曲2兩)。
【功能主治】消積化滯,殺蟲。主食滯積聚,胸滿痞悶,腹痛堅硬。蟲積腹痛,嘈雜吞酸,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每服2錢,小兒減半,1日2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二丑2兩6錢7分,三棱2兩6錢7分,莪術(shù)2兩6錢7分,大黃2兩6錢7分,檳榔2兩6錢7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水為小丸,如梧桐子大,紅曲為衣。
【功能主治】消食化滯,攻泄宿積,利大便,開脾郁。主五積六聚,胸中痞痛,胃脘腹脹,食噎氣塞,咯氣吞酸,胃積嘈雜,二便閉結(jié),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錢,每日2次,早、晚空心服之。7-12歲,每服1錢;4-6歲,每服5分;周歲-3歲者,每服3分,白開水送下。
【注意】虛寒之人及孕婦禁服;忌食辛辣生冷。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處方】蘆薈1錢5分,天竺黃3錢,穿山甲(面炒)3錢,白信(煅)7分,巴霜(去油)6錢,硼砂1錢,硇砂1錢。
【制法】上為細末,黃蠟1兩4錢熔化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爛積。主濕熱之物蘊積腸胃日久生蟲,裹血聚氣,胸腹脹痛,面黃肌瘦,食少神倦,溲澀便溏。
【用法用量】每服5丸,溫酒送下。
【注意】忌蔥、韭發(fā)物。
【摘錄】《飼鶴亭集方》引海藏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爛積丸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爛積丸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那種不適的感覺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樣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中醫(yī)方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化積丸的制作方法。
【處方】三棱 莪術(shù) 阿魏 海浮石 香附 雄黃 檳榔 蘇木 瓦楞子 五靈脂
【制法】上為末,水泛為丸。
【功能主治】治諸積。
【用法用量】每次3~6克,溫開水送下。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處方】黃連1兩半(一半用吳茱萸炒,去茱萸;一半用益智炒,去益智),山梔(炒)半兩,川芎半兩,三棱半兩,莪術(shù)(醋煮)半兩,神曲半兩,桃仁(去皮尖)半兩,香附(童便浸)1兩,蘿卜子(炒)1兩半,山楂1兩。
【制法】上為末,蒸餅為丸服。
【功能主治】食塊,死血、痰積成塊,在兩脅動作,腹鳴嘈雜,眩暈身熱,時作時止。
【用法用量】口服。
【各家論述】《濟陰綱目》汪洪箋釋:此方以茱萸制連而治左,以益智制連而治右,以山梔治塊中之火,其余破氣消食散血,誠穩(wěn)當藥也。
【摘錄】方出《丹溪心法》卷三,名見《濟陰綱目》卷五
【別名】化痞丸
【處方】三棱、莪術(shù)、阿魏、海浮石、瓦楞子、香附、雄黃、五靈脂、蘇木。
【功能主治】諸氣內(nèi)痛,痞積疼痛。
【用法用量】化痞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處方】二丑4兩,三棱1兩,莪術(shù)1兩,檳榔1兩,茵陳1兩,牙皂1兩,枳殼1兩,大黃1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細末,水滴為丸。
【功能主治】積聚、痞塊。
【用法用量】早、晚每服2錢,開水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
【別名】龜鱉化痞丸
【處方】青皮1兩,公丁香5錢,硇砂5錢,龜版(醋炒)8錢,檳榔1兩,廣木香5錢,莪術(shù)(醋炒)1兩,牙皂5錢,阿魏(醋化)6錢,鱉甲(醋炒)8錢,枳實(麩炒)1兩,甘草5錢,廣陳皮1兩,枳殼(麩炒)1兩,三棱(醋炒)1兩,二丑1兩5錢。
【制法】上為細末,以姜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濕氣結(jié),癥瘕積聚,痞塊,脾臟腫大。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2錢,以姜湯送下;小兒、老人減半。
【注意】孕婦、貧血及無痞塊者忌服;并忌豬肉、南瓜、甲魚、馬齒莧、生冷等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
化積丸的作用很多,對于一些病癥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時候還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吃,避免造成身體不適。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積塊丸。
【處方】京三棱 莪術(shù)(各用醋煨)自然銅 蛇含石(各燒紅,醋淬七次)各6克 雄黃 蜈蚣(全用,焙燥)各3.6克 辰砂2.4克 木香4.5克 鐵華粉(用糯米醋炒)3克 蘆薈 天竺黃 阿魏 全蝎(洗,全用,焙干)各12克 沉香2.4克 冰片1.5克
【制法】上藥研為極細末,用雄豬膽汁(黑狗膽汁尤妙)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攻積殺蟲。治癥瘕積聚痞塊,腹中飽脹,或蟲積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1~2.8克,重者3克,五更時用酒送下。塊消即止,不必盡劑。
【摘錄】《赤水玄珠》卷五
上面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積塊丸的一些知識,作為一種中醫(yī)方劑,既然它的養(yǎng)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養(yǎng)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體范圍內(nèi),一旦超過了這個身體養(yǎng)生范圍內(nèi),就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所以大家要懂得適時適量。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xiàn)在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脾積丸這種方劑。
【處方】蓬莪術(shù)90克 京三棱60克 良姜15克(上三藥用米醋600毫升,于瓷瓶內(nèi)煮干,乘熱切碎,焙)青皮(去白)30克 南木香15克 不蛀皂角3大錠(燒存性)百草霜
【制法】上藥為末。用川巴豆15克,去殼研如泥,漸入藥末,研和得所,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飲食停滯,腹脹痛悶,嘔惡吞酸,大便秘結(jié)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加至10丸,用橘皮湯送下。
【摘錄】《仁齋直指》卷十五
上面介紹了脾積丸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磨積丸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磨積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磨積丸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干漆(炒)丁香各30克 青皮(去白)京三棱(炮)各180克 蓬茂250克
【制法】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臟腑怯弱,內(nèi)受積冷,脅肋脹痛,嘔吐痰逆,腸鳴泄瀉,日夜頻并,四肢困倦,面無顏色,肌肉消瘦,不進飲食;及疳氣羸瘦,肚大青筋,口干煩渴,小便白濁,食不生肌,或發(fā)虛腫,寒熱往來,或因食甘肥,蟲動作痛,叫哭合眼。
【用法用量】每二歲兒,可服5丸,淡姜湯吞下,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磨積丸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