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莢子丸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槐莢子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制作中藥方劑,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對各種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有所了解,否則,搭配不當,將影響方劑的藥用價值和味道。下面我們?yōu)榇蠹彝扑]一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的方劑槐莢子丸。
【處方】槐莢子(麩炒)2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威靈仙(去土)1兩,干姜(炮)半兩,白礬(燒令汁盡)半兩,熟干地黃(焙)1兩,連翹1兩,當歸(切,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續(xù)斷半兩。www.cndadi.net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痔,因便清血隨出者。
【用法用量】食前陳米飲送下10-20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二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槐莢子丸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用到臨床中,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yS630.Com相關推薦
健康的身體比什么都重要,因為一旦生病會給家庭和生活帶來許多困難。而健康的身體依賴于科學的飲食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尤其注意飲食,下文這款槐子酒簡單易作,非常適合在家自我保養(yǎng)時食用。
槐子酒——(痔瘡)
(《備急千金要方》)
【配方】槐東南枝(細剉)一石,槐東南根(剉)三石,槐子二斗。
【制法】上三味以大釜中安十六斛水,煮取五斛澄取清,更煎取一石六斗,炊兩斛黍米,上曲二十斤釀之,攪令調,封泥七日。
【主治】主五痔十年不瘥者。
【用法】酒熟取清,飲適性,常令小醉。
說明:《普濟方》注一方有槐柏皮(細剉)一石,余同上。
看完了本篇文章對槐子酒這種藥酒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已經(jīng)相當?shù)钠炔患按??槐子酒對人體的好處這么多,而且制作也不是太困難,相信會給大家的生活有所幫助。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理修復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槐子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槐米9克 蔞仁9克 枳殼3克(蜜水炒)天冬4.5克 麥冬4.5克 玉竹9克 麻仁9克 蘇子9克 杏仁9克 甘草1.2克 金橘餅1枚 白芝麻9克
【功能主治】養(yǎng)陰清肺,潤腸通便。治肺經(jīng)之火,移于大腸,大便秘結,或肛門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二
【處方】槐子(如無子,用枝。細切)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半,木通(銼),榆白皮(銼)2兩,瞿麥穗2兩,麻子仁2合。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胞衣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下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在通過上文對槐子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說到槐子散,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槐子(炒黃)、管仲(炒黃)各等分。
【制法】上共為末。
【功能主治】血淋,并婦人血山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用嚴醋1鐘,煎滾3-5沸,去滓溫服。
【摘錄】《良朋匯集》卷四
【處方】槐(用中黑子)1升,槐花2升。
【制法】上同炒焦,為末。
【功能主治】久下血;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水調下,空心、食前各1服。病已止。
【摘錄】《中藏經(jīng)》卷下
【處方】槐子、黃芩、木賊、蒼術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體肥氣盛,風熱上行,目昏澀者。
【用法用量】食后清茶調下。
【摘錄】《保命集》卷下
有關槐子散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槐子散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慎服用。
槐子膏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槐子膏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槐子膏如何吃最好。
【處方】槐子3兩,黃丹24兩,頭發(fā)2兩,麻油2斤半,豬脂2斤,蠟5兩,水楊白皮3兩,桑根白皮1兩,皂莢半兩(去皮子),巴豆半兩(去皮心),天雄1兩(去皮臍),當歸1兩,槐白皮1兩,雄黃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
【制法】上細銼。入脂油內,以慢火煎養(yǎng)1日,焦熟后,用綿濾去滓,于凈鍋中炒黃丹,令紫色,即下熟藥汁,用柳枝攪,不令住手,候藥成紫色,滴入水中成珠子,油力盡,即住火,入雄黃、麝香和勻,收于瓷盒中。
【功能主治】傷折。
【用法用量】逐日攤貼痛處。極效。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
【處方】槐子中仁1兩,秦艽1兩,白術1兩,續(xù)斷1兩,桂心6分,巴豆10枚(去皮心,熬),大附子1枚(炮)。
【制法】上(口父)咀。以醇苦酒漬槐子等1宿,以成煉豬脂2斤,于微火上煎三上三下,候膏成,絞去滓。
【功能主治】折腕,傷筋骨。
【用法用量】溫酒服棗子許1枚,1日3次。并涂敷。
【注意】忌生蔥、豬肉、冷水、蘆筍、桃、李、雀肉等。
【摘錄】《外臺》卷二十九引《深師方》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槐子膏有了很多的了解吧,槐子膏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槐子膏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槐子煎就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防風1兩,白附子1兩,槐子(微炒)1兩,僵蠶(微炒)1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干姜半兩,半夏(湯洗7次)半兩,上為細末,用好醋兩大盞,慢火熬成膏。次用:牛黃1分,麝香1分(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金箔20片(研)。
【制法】上藥拌勻,和成膏,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中風不省。中風癔困不省。
【用法用量】每服5粒,溫酒送下。若牙關緊急,即化破灌之。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三引張渙方
【處方】槐子(炒,為末,用酒1升浸1宿)1兩,桂(去粗皮)1兩,秦艽(去苗土)1兩,白術(銼,炒)1兩,續(xù)斷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除槐子外,為粗末,將槐子酒先煎,次入豬脂半斤再煎沸,即入藥末再煎熟,絞去滓,瓷合盛。
【功能主治】倒仆諸筋蹴損。
【用法用量】每服1匙,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看了上面關于槐子煎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分支,是中醫(yī)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療疾病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作用,槐耳丸就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一起來了解了解。
【處方】槐耳2兩(微炙),牛角(角思)2兩(炙令黃),禹余糧2兩(燒醋淬3遍),豬懸蹄甲10枚(炙黃焦),麝香1分(研),白蘞1兩,黃耆(銼)1兩,艾葉(微炒)1兩,蒲黃1兩,白馬蹄(酒煮1宿,炙令黃)1兩,續(xù)斷1兩,當歸(銼,微炒)1兩,熟干地黃1兩,鰻鱺魚頭(炙微黃)1兩,猬皮(炙令黃焦)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久痔,下膿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別名】槐耳白蘞丸
【處方】槐耳1兩,白蘞1兩,艾葉1兩,蒲黃1兩,白芷1兩,黃耆3兩,人參3兩,續(xù)斷3兩,禹余糧3兩,當歸3兩,橘皮3兩,茯苓3兩,猬皮3兩,干地黃3兩,牛角腮4兩,馬白蹄4兩,豬后懸蹄21個。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女人白崩,及痔病連血臟,服諸藥不愈者,及崩漏。
【用法用量】槐耳白蘞丸(原書卷十七)。
【摘錄】《雞峰》卷十五
槐耳丸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該好好調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槐荊丸這款方劑。
【處方】荊芥、槐花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為丸服。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水煎1大碗服亦可。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處方】槐花(微炒)1兩,荊芥穗(去土)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白礬(生),薄荷葉半兩,蔚金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水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風痔漏,先臟腑,后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空心食前溫粥飲送下,日進2服。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最后提醒下槐荊丸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槐實丸的功效和作用吧。
【處方】槐實4兩(干肥者,揀令凈,水洗過,放干,慢火上麩炒令焦,微似黑色),皂莢6兩(不蚛者,銼,長3-4寸,用長流水5升,黑豆1升同煮令豆香熟為度,去黑豆不用,取皂莢焙干,刮去黑皮涂酥,慢火炙令焦),木香半兩,芎?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菊花1兩,牽牛子2兩(慢火炒令微焦黑色,別搗羅,取末1兩用),檳榔3分(雞心者,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成劑,再入臼內,搗令熟,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涎,利胸膈。主風氣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臨臥荊芥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二
【處方】槐實1兩,黃耆(銼)1分,枳實(去瓤,麩炒黃)1分,貫眾1分,白術1分,肉豆蔻仁1分,防風(去叉)1分,荊芥穗1分,樗莢(去皮,炒紫色)1分,苦參1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半兩,麝香(別研)半兩,木香半兩,芎?半兩,皂莢子黃(炒)半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種痔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晚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一
【處方】槐實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天麻1兩半,沙參1兩半,地膚子1兩半,人參1兩半,防風(去蘆)1兩,甘菊花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決明子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墜睛失明,眼牽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臨臥淡漿水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八十二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莢蒾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的藥材,科學健康地食用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疾病治療是可以帶來很大功效的。現(xiàn)在我們就具體去了解一下莢蒾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別名】酸湯桿、苦柴子
【來源】忍冬科莢蒾屬植物 莢蒾 Viburnum dilatatum Thunb.,以 根、枝、葉 入藥。夏秋采集,曬干或鮮用。
【性味】枝、葉:酸,微寒。
【功能主治】枝、葉:清熱解毒,疏風解表。用于疔瘡發(fā)熱,風熱感冒;外用治過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枝、葉:0.5~1兩;外用適量,煎水溫洗患處。根:0.5~1兩,水煎或水酒各半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唐本草》
文章介紹的莢蒾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莢蒾等一些中藥材來調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槐果也叫槐角,是國槐的種子,形象跟豌豆非常的像,有點粘粘的,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很多人其實并不了解槐果的功效與作用,大家可能也沒有想到槐果還是一味中藥材。槐果可以泡茶飲用,能降血壓、潤大便,如果經(jīng)常飲用槐果泡的茶對降三脂、預防和治療痔瘡非常有效。
1、槐角是什么
槐角是一種中藥材,槐角又叫槐實、槐子、槐豆、天豆、槐連豆,槐角性寒,味苦,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是植物槐樹的果實,多在秋天采收,這種槐樹在我們國內大部分地區(qū)都能讓看到,是綠化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常見植物。它高大挺拔,每年春天都會開出成串的小花,可供人類觀賞。
2、槐角的功效
槐角性寒,味苦,入藥以后有涼血止血和清肝明目等多種功效,平時多用于人類的痔瘡出血和腸風下血以及血痢等疾病的治療,治部功效十分明顯,使用時可以煎湯服用,也能加工成中成藥供人類服用。
槐角可以泡茶飲用,它泡的茶甘醇可口,回味悠長,有軟化血管,降血壓,降膽固醇,疏風熱,潤大腸,涼血通便的作用。
槐角對于常見的心胸煩悶,目赤流淚,暈眩,痔瘡有一定的益處。常飲槐角泡的茶對降三脂,預防和治療痔瘡有不錯的作用。
槐角主治腸熱便血、痔腫出血、肝熱頭痛、眩暈目赤。脾胃虛寒、食少便溏及孕婦慎服槐角。
槐角具有改善視力、發(fā)質的功效。它富含的油酸、亞油酸以及亞麻酸,對降血壓很有好處。
槐黃酮甙能促進血液凝固,減低血管壁通透性,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并能降低血壓。
槐角富含蛋白質、 類黃酮、、皂甘、維生素和氨基酸,經(jīng)常飲用槐角茶有助于身體素質的提高,有助于緩解疾病的發(fā)生。
3、槐角能治血栓
槐角這種中藥材中含多種天然的藥用成分,像蘆丁和生物堿等,就是槐角中最重要的存在,它們能軟化血管也能加快血液流動,可以預防血管老化,對中老年高發(fā)的冠心病和高血壓以及血栓等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不同的人群應該如何養(yǎng)生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方劑養(yǎng)生。下面來介紹一下槐香丸。
【處方】槐花半兩(炒),黃連半兩(凈擇,炒),木香2兩(曬干),白礬半兩(火枯微存性,研)。
【制法】上為末。用烏梅10個,酸醋浸1宿,取肉熬成膏,同藥搗勻為丸,如干,入少許煮梅醋,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臟毒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下血成痢不止,加地榆3寸,捶碎煎湯下,空心食前服;或酒痢或谷道疼痛緊逼,連進3服;尋常兩日1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八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槐香丸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