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砂寧心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毕嘈抨P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辰砂寧心散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說到養(yǎng)生,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養(yǎng)生辦法,畢竟天氣不同,情況也不一樣,人體需求的物質(zhì)也不同,而中藥方劑也是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辰砂寧心散。
【處方】人參(去蘆)1兩半,白茯苓(去皮)1兩半,木香(不見火)1兩,白術(shù)(炒)1兩,藿香葉(洗去土)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酸棗仁(別研)1兩,龍齒(別研)1兩,白附子(炮)1兩,遠志(去心)1兩,甘草(炙)1兩,牡蠣粉1兩,辰砂(別研)半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心疾。男子婦人心血久虛,陰陽不和,憂愁思慮,睡臥不安,精神恍惚,五心煩熱,骨節(jié)酸疼,面如火爁,頭目昏眩,耳內(nèi)蟬鳴,虛氣獨行,中滿氣隘,口無津液,狀若飲酒。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7分,空心、食前、臨臥溫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二
以上就是關于辰砂寧心散的相關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yS630.Com相關推薦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辰砂僵蠶散的功效和作用吧。
【處方】辰砂(水飛)5分,僵蠶(炒)1錢,天竺黃5分,珍珠3分,麝香3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撮口、臍風鎖肚。
【用法用量】煉蜜調(diào)涂口,俟自噙下。
【摘錄】《誠書》卷六
【處方】辰砂1錢,僵蠶(直者,去絲嘴,炒)1錢,蛇蛻皮1錢(炒),麝香半分(別研)。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臍風撮口。
【用法用量】方中辰砂用量原缺。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在通過上文對辰砂僵蠶散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辰砂寧志丸這款方劑。
【處方】辰砂2兩(用無灰酒3升煮,酒將盡留2盞用之),遠志(去心)7錢,石菖蒲(去毛)7錢,7錢,酸棗仁(炒)7錢,乳香(炙)7錢,當歸身(酒洗)7錢,人參5分,白茯神(去皮木)7錢,白茯苓(去皮)7錢。
【制法】上為細末,用豬心一個研如泥,入前藥末,并煮辰砂酒攪勻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勞神過度,致傷心血,驚悸怔忡,夢寐不寧,若有人來捕捉,漸成心疾,甚至癲狂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臨臥以大棗湯送下。
【摘錄】《回春》卷四
今天給大家講解了一些關于辰砂寧志丸的食療方法等,你是否有記住一些呢,其實如果生病的話不僅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應該在飲食上多加注意,這樣才會讓身體更快的恢復健康。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辰砂六一散的方劑。
【別名】加味六一散
【處方】滑石(白膩者,研細,水飛,曬干)3兩,粉草(頭末,細研)3錢,辰砂(研細,水飛)3錢,冰片3分(同炒和勻)。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痘瘡熱毒太盛,狂言引飲,紅紫黑陷。
【用法用量】加味六一散(《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十一)。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一
【處方】桂府滑石(水飛過)6兩(凈),大甘草(去皮,為末)1兩,制辰砂3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狂言,發(fā)搐,驚悶。
【用法用量】用防風、荊芥、薄荷、天麻煎湯,候冷調(diào)下。
【摘錄】《準繩·幼科》卷四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辰砂六一散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著作中,辰砂全蝎散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把它投入到醫(yī)學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信息。
【處方】辰砂(水飛)1.5克 全蝎(去毒,炙)20枚 硼砂 龍腦 麝香各1字
【制法】上藥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主小兒初生口噤。
【用法用量】用乳母唾調(diào)涂口唇里及牙齒上,或用豬乳少許調(diào)入口內(nèi)。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八十八
【處方】辰砂(飛)半錢,全蝎(去毒,炙)20枚,硼砂1字,龍腦1字,麝香1字。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初生口噤。
【用法用量】用乳母唾調(diào),涂口唇里及牙齒上,或用豬乳少許調(diào)入口內(nèi)。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八
其實用辰砂全蝎散治療一些疾病時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希望大家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服用。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辰砂導赤散。
【別名】辰砂導赤湯
【處方】茯神、人參、黃連(炒)、梔子仁(炒)、麥門冬(去心)、木通、石菖蒲、燈心、辰砂(另研)、牛黃(另研)。
【功能主治】痘,毒氣內(nèi)攻,神思不清,發(fā)熱譫語,如見鬼神,或夢中喃喃,或狂走、尋衣摸床者。
【用法用量】辰砂導赤湯(《片玉痘疹》卷六)。《片玉痘疹》有白術(shù),無茯神。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六
【處方】生地、木通、甘草、辰砂、滑石、黃連。
【功能主治】痘瘡,心肝二經(jīng)之火盛,發(fā)熱,發(fā)驚者。
【用法用量】服此藥,驚不退者,用瀉青散。
【摘錄】《片玉痘疹》卷三
上面已經(jīng)詳細為大家推薦了辰砂導赤散,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應該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身體需要。
辰砂益原散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辰砂益原散的功效有哪些嗎?吃辰砂益原散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辰砂(三錢)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伏暑,煩渴引飲,小便不利,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不拘時服,白沸湯調(diào)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朱砂益元散(《景岳全書》卷五十七)、辰砂六一散(《張氏醫(yī)通》卷十六)、益元散(《醫(yī)方集解》)。
【處方】辰砂9克 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暑熱煩渴,小便不利,驚悸多汗。
【用法用量】每服9克,白沸湯調(diào)下,不拘時。
【摘錄】《奇效良方》卷五
上面是關于辰砂益原散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辰砂益原散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大家都知道辰砂金箔散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辰砂(研飛)七十兩,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牙硝(枯),各三十兩;桔梗五十兩,蛤粉(研飛)八十兩,甘草(炒)二十五兩,金箔二百片(入藥),生腦子(研)二兩。
【炮制】上散。
【功能主治】治小兒心膈邪熱,神志不寧,驚惕煩渴,恍惚忪悸,夜臥不安,譫語狂妄,齒齦生瘡,及痰實咳嗽,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大人、小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每服少許摻在患處,咽津,立效。大人膈熱,每服一錢,新水調(diào)下,食后,臨臥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辰砂(研飛)70兩,人參(去蘆)30兩,茯苓(去皮)30兩,牙消(枯)30兩,桔梗50兩,蛤粉(研飛)80兩,甘草(炒)25兩,金箔200片(入藥),生腦子(研)2兩。
【功能主治】小兒心膈邪熱,神志不寧,驚惕煩渴,恍惚忪悸,睡臥不安,譫語狂忘,齒齦生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及痰實咳嗽,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大人、小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每用少許,摻在患處,咽津;大人膈熱,每服1錢,食后、臨臥新水調(diào)下。
【摘錄】《局方》卷十
上文主要介紹了辰砂金箔散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最近食用中藥方劑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辰砂五苓散,那么辰砂五苓散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來看一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處方】辰砂(研)、白術(shù)(去蘆)、豬苓(去黑皮)、澤瀉(洗)、赤茯苓(去皮),各十二兩。肉桂(去粗皮)八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傷寒表里末解,頭痛發(fā)熱,心胸郁悶,唇口干焦,神思昏沉,狂言譫語,如見神鬼,及治瘴瘧煩悶未省者。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沸湯點服,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苓砂散
【處方】辰砂(研)12兩,白術(shù)(去蘆)12兩,木豬苓(去黑皮)12兩,澤瀉(洗,銼)12兩,赤茯苓(去皮)12兩,肉桂(去粗皮)8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清導小便。主傷寒表里未解,頭痛發(fā)熱,心胸郁悶,唇口干焦,神思昏沉,狂言譫語,如見鬼神,及瘴瘧煩悶未省者;中暑發(fā)渴,小便赤澀,五心煩熱,焦躁多哭,咬牙上竄,欲為驚狀。小兒邪熱在心之夜啼證。
【用法用量】苓砂散(《衛(wèi)生總微》卷七)。本方方名,《永類鈐方》引作“朱砂五苓散”。
【摘錄】《局方》卷二(寶慶新增方)
【處方】辰砂(另乳)、白術(shù)、茯苓、豬苓、澤瀉、肉桂、炒芩、黃連(炒)。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退心經(jīng)火邪,利小便。主麻退之后,余熱未盡,熱乘于心,日夜煩躁,狂言妄語,人事不清。
【用法用量】燈心湯下。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一
【處方】五冬散加辰砂、滑石、木通。
【功能主治】分陰陽,利水道。主熱瀉煩譫。
【用法用量】燈心湯為引。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辰砂五苓散的功效與作用了解了嗎?其實辰砂五苓散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發(fā)現(xiàn)哦。
現(xiàn)如今冠心病以及心絞痛的患病率出于遞增的趨勢,很多冠心病患者時常會感到心慌難受,通常冠心病與心絞痛的患者,都會被醫(yī)生告知可以服用冠心寧來進行緩解,冠心寧是一種棕紅色的透明液體,那么冠心寧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處方】丹參 2000g 川芎 2000g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三次各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約2000ml,用乙醇沉淀處理二次,第一次使含醇量達75%,第二次為85%,每次加乙醇后均冷藏放置,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約700ml,用注射用水稀釋至4000ml,用稀鹽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3.2;冷藏,濾過,用10%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6.8,濃縮至1000ml,冷藏,濾過,再調(diào)節(jié)pH值至6.8,煮沸30分鐘,加活一性一炭0.2%,稍冷,濾過,濾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6.8,加注射用水使成1000ml,灌封,滅菌,即得。
【一性一狀】本品為棕紅色的澄明液體。
【鑒別】(1)取本品,加水稀釋至每1ml相當于丹參2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錄 Ⅴ A)測定,在283土2nm波長處應有最大吸收。(2)取本品10ml,用醋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醋酸乙酯提取液:蒸干,殘渣用1ml甲醇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 Ⅵ B)試驗,吸取對照品溶液1μl和供試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8: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三氯化鐵的稀乙醇溶液—2%鐵氰化鉀的稀乙醇溶液(1:1)的混合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pH值應為5.0~7.0(附錄
Ⅶ G)。熱原取本品,依法檢查(附錄 Ⅻ A),劑量按家兔體重每1kg注射1.0ml,應符合規(guī)定。其他應符合注射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
Ⅰ U)。
【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通脈養(yǎng)心。用于冠心病心絞痛。
大家都知道寧神散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御米囊500克(生,醋炒)烏梅4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斂肺止嗽。治久嗽不已,諸藥無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食后用沸湯調(diào)服,日三服。
【摘錄】《宜明論方》卷九
【別名】寧肺散(《普濟方》卷一六○)。
【處方】甜葶藶(炒)木瓜各30克 御米殼(蜜炒)120克 烏梅(切,炒)五味子 人參各30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益氣消痰,斂肺止嗽。治一切肺虛咳嗽,涎喘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湯調(diào)下,食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寧神散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說起桂心散,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于桂心散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處方】桂心 地龍(微炒)白僵蠶(微炒)漏蘆 威靈仙 芎藭 白芷 當歸 木香各15克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活血止痛。治風邪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不計時候,以熱酒調(diào)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
【別名】桂散
【處方】桂心1兩,當歸1兩,梔子14枚。
【功能主治】猝心痛,及久心病發(fā)作有時節(jié)者。小兒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桂散(《元和紀用經(jīng)》)?!妒セ荨繁痉接梅ǎ荷蠟榧毶?。每服半錢,以橘皮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注意】忌生蔥。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外臺》卷七
【處方】吳茱萸5合,桂1兩。
【功能主治】猝心痛。膀胱冷氣,往來沖心腹痛。
【用法用量】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處方】枳實(炙)、桂心各等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猝心腹脹滿,又胸脅痛欲死。
【用法用量】每服1匕,米汁送下。
【摘錄】《外臺》卷七引《肘后方》
【處方】桂心半兩,漏蘆半兩,威靈仙半兩,芎藭半兩,白芷半兩,木香半兩,當歸(去蘆)半兩,白僵蠶(炒)半兩,地龍(炒,去土)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二二八引《集驗方》
【處方】桂心1兩,麻黃3分(去根節(jié)),荊芥3分,石膏2兩,赤芍藥3分,柴胡1分(去苗),葛根2分,芎藭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去苗土),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傷寒,頭目四肢俱疼,心胸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得汗出為效。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桂心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桔梗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木香1兩,白術(shù)1兩,高良姜半兩(銼),芎藭半兩,當歸1兩(銼,微炒),檳榔1兩,赤芍藥1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積聚,心腹疼痛,面無潤澤,漸黃瘦。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生姜湯調(diào)下亦可。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桂心1兩,前胡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牛李根1兩(銼),訶黎勒皮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膈氣,心胸中伏滯冷氣,疼痛,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桂心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射干1兩,赤茯苓1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氣噎極甚,咽喉胸膈壅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桂心3分,白術(shù)1兩,細辛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檳榔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飲癖。氣分,心下堅硬如杯,水飲所作。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
【處方】桂心1兩,旋覆花半兩,白術(shù)半兩,細辛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桔梗半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澤瀉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前胡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懸飲。心腹痞滿,水走腸間,兩脅引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
【處方】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半兩,訶黎勒皮半兩,大腹皮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術(shù)半兩,前胡半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消渴。飲水傷冷太過,致脾氣虛,腹脅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桂(去粗皮)1兩,昆布(洗去咸,焙)1兩,海藻(洗去咸,焙)1兩,甘草(炙,銼)1兩,白面(微炒)1兩,龍膽1兩半,海蛤1兩半,土瓜根1兩半,半夏(為末,生姜汁和作餅,曬干)1兩半,吳茱萸(湯浸,去涎,焙,炒)1兩半,牡蠣(燒)1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癭氣,咽喉腫塞。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后、臨臥酸漿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五
【處方】桂心1兩,栝樓2兩,牛膝2兩(去苗),瞿麥1兩,當歸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母因疾病,服不能安。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七
【處方】桂(去粗皮)5兩,柴胡(去苗)6兩,青橘皮(去白,焙)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5兩,紫葛(去心,微炙)3兩,山茱萸3兩,益智(去皮)3兩,知母(銼,焙)3兩,芎藭3兩,當歸(炙,銼)3兩,五味子3兩,豮豬肚1具(切,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冷勞。臟腑虛弱,心腹脹滿,四肢羸瘦,困乏無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空心陳米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七
【處方】桂心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人參(去蘆頭)1兩,當歸(銼,微炒)1兩,紫蘇子半兩(微炒),五味子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氣上攻于肺,虛喘。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桂心3分,赤芍藥1兩,琥珀半兩(細研),白芷半兩,當歸3分(銼,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兒枕攻刺,腹肚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處方】桂心1兩,水蛭半兩(微炒),牡丹半兩,延胡索半兩,硫黃半兩(細研)。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惡血未盡,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處方】桂心半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紫菀3分(洗去苗土),麥門冬1兩(去心,焙)。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咳嗽吐逆,晝夜不息。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處方】桂心1分,亂發(fā)灰1分,干姜半分(炮裂,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鼻衄,心悶。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冷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桂心1兩,甘草1兩,白術(shù)3分,人參3分,干姜3分(炮)。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表熱未除,數(shù)下之,遂夾熱而利,利不止,腹痞滿,表里不解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盞,煎6分,去滓溫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桂心18銖,地膚子2兩半,白術(shù)1兩18銖。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狐疝傷損生(疒頹)。
【用法用量】每服7丸,白酒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狐疝雖寒熱不同一,皆屬于肝經(jīng),故首推桂心通肝散經(jīng),白術(shù)安脾逐濕,地膚專利小便以泄?jié)駸嵋病?/p>
【摘錄】方出《千金》卷五,名見《圣惠》卷九十二
【處方】桂心2兩,防風1兩(去蘆頭),漢防己1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白術(shù)1兩,人參1兩(去蘆頭),黃芩1兩,細辛1兩,茵芋1兩,秦艽1兩(去苗),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咽中氣塞壅悶,口噤不語,肝厥不識人。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入淡竹瀝1合,更煎1-2沸,拗開口溫灌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桂心半兩,人參3分(去蘆頭),香薷2兩,木瓜2兩(干者),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干姜半兩(炮裂,銼),檳榔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心煩轉(zhuǎn)筋,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
【處方】桂心、丹桂、牛膝(去心)、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赤芍藥、木香1兩,萆薢1兩(銼),麻黃1兩(去根節(ji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歷節(jié)風,疼痛不可忍,肢節(jié)無力。
【用法用量】方中自桂心以下六味藥用量原缺。
【注意】忌豬、雞、犬肉,生冷,油膩。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桂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皂莢3寸(去皮,涂酥炙微黃焦,去子),白術(shù)3分,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前胡3分(去蘆頭)。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痰飲,嘔吐涎沫。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桂心1兩,白芍藥1兩,龍骨1兩半,牡蠣粉1兩半,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夢泄,甚者心下悸,腹里急,陰頭寒,目眶痛,發(fā)落。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桂心1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食茱萸半兩,赤芍藥半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檳榔2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九種心痛,多吐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別名】桂杏丸
【處方】桂心半兩,杏仁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溫潤肺氣。主喉痹失音,咳嗽上氣,咽燥嗽血。小兒喉痹。心中煩悶。傷風冷氣不通。
【用法用量】桂杏丸(《圣濟總錄》卷六十六)。
【注意】忌生蔥、油膩;瘡痘聲啞不可用。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桂心導龍火,杏仁下結(jié)氣,從治之法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五,名見《外臺》卷九引《廣濟》
【處方】桂心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藥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木香半兩,檳榔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心懸急,懊憹痛,氣悶,筑筑引兩乳間或如錐刺。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桂心1兩,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白術(shù)3分,枳殼(麩炒微黃,去瓤)3分,桔梗(去蘆頭)3分,木香3分,赤芍藥3分,檳榔3分,當歸(銼,微炒)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寒氣傷于胸膈,引腹脅疼痛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桂心1兩,牛膝1兩(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五加皮3分,獨活3分,防風3分(去蘆頭),赤芍藥3分,五味子半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猝腰痛,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處方】桂心1兩,續(xù)斷半兩,虎掌半兩(湯洗7遍,銼,生姜汁拌炒令黃),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膝1兩(去苗),海桐皮3分,萆薢3分(銼),犀角屑3分,木香3分,檳榔1兩,當歸3分,羌活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中風偏枯,手足不遂,筋脈拘急疼痛,腹脅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桂心3分,人參2分(去蘆頭),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紫菀3分(去苗土),熟干地黃1兩半,桑根白皮2兩(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咳嗽唾膿血,氣短,不得眠臥。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加黑飴半兩更煎,候飴消,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一六二
【別名】桂芎湯
【處方】桂心1兩,赤芍藥1兩,芎藭1兩,當歸1兩,黃芩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臟氣虛傷,大便下血,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桂芎湯(《圣濟總錄》卷九十七)。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桂心湯”。
【摘錄】《圣惠》卷三十七
【處方】桂(去粗皮)1兩,姜黃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塊攻筑,頭目昏暈。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炒生姜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
【處方】桂(去粗皮)半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半兩,柴胡(去苗)半兩,桔梗(銼,炒)半兩,紫菀(去土,焙干)半兩,芍藥(銼)半兩,高良姜半兩,干姜(炮裂)半兩,白蕪荑(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鱉甲(去裙襕,醋浸,炙)半兩,草豆蔻3枚(去皮)。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蓐勞,日漸枯瘁,寒熱往來,頭疼體痛,口苦舌燥。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用豮豬肝十10片炙熟,乘熱拌和藥末,旋嚼,溫酒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四
【處方】桂心(去皮)。
【制法】上藥不見火,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吐血或便血。
【用法用量】3歲半錢,藕汁同蜜半匙調(diào)下。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三三引《全嬰方》
【處方】桂(去粗皮)、蓽茇、細辛(去苗葉)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腦風頭痛。
【用法用量】每用1字,先含溫水1口,即搐藥于鼻中;偏頭痛,隨痛左右用之。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六
【處方】桂心1兩,當歸(銼,微炒)1兩,干姜(炮裂,銼)半兩,芫花(醋拌,炒令干)半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兩脅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熱酒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一
【處方】桂心、伏龍肝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交接輒痛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酒調(diào)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三
【處方】桂心1兩半,蒲黃3兩,延胡1兩半(酒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惡血沖心痛,脈緊澀滯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砂糖灰湯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產(chǎn)后惡血不下,上沖心膈,故心氣窒塞,心痛不休焉。桂心溫經(jīng)通閉,開心氣之窒塞;蒲黃破瘀下行,降惡血之沖逆;延胡活血以通經(jīng)脈也。為散,砂糖湯煎,使瘀血消化,則新血自生,而惡血無不下,安有上沖心膈,心痛不已之患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處方】桂心(燒存性)。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血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米飲調(diào)下。
【摘錄】《仙拈集》卷三
【處方】桂心2兩,蠐螬2兩,栝樓根3兩,牡丹3兩,豉1升。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漏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仿佛《金匱》土瓜根散之制。彼用土瓜根,此用栝樓根;彼用蟄蟲,此用蠐螬;被用芍藥,此用牡丹;彼用桂枝,此用桂心,香豉者,專散穢惡之氣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三,名見《普濟方》卷三五二
【處方】桂心3分,訶黎勒皮3分,干姜3分(炮裂,銼),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咳嗽聲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處方】桂心3分,柴胡(去苗)3分,赤茯苓3分,五味子3分,麥門冬(去心)3分,檳榔3分,甘草3分,細辛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陽痙,經(jīng)2-3日不愈,毒氣攻五臟,心神煩躁,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
【處方】茯苓30銖,黃芩30銖,甘草30銖,大黃30銖,薔薇根30銖,枳實2兩,杏仁2兩,黃連2兩,桂心半兩,栝樓根18銖。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胃中客熱,唇口干燥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前漿水送下,日2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唇口干燥生瘡,脾家濕熱顯著于外,又須伊尹三黃兼苓、枳、栝樓以清胃熱,桂心熱因熱用,為三黃等藥開導濕熱,甘草以和寒熱諸性,杏仁、薇根口瘡之本藥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六,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黃耆6分,芍藥4分,桂心1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癰腫。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摘錄】《醫(yī)心方》卷十五引《令李方》
【處方】桂心1兩,草豆蔻1兩(去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丁香半兩,檳榔半兩,木瓜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肝臟風冷,轉(zhuǎn)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豬肉、毒魚。
【摘錄】《圣惠》卷三
【處方】桂心1兩,高良姜1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草豆蔻1兩半(去皮),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1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冷氣攻心,腹痛多嘔,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桂心3分,赤芍藥3分,獨活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芩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中風,脈浮,發(fā)熱往來,汗出惡風,項強,鼻鳴,干嘔。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枚,煎至6分,去滓,溫溫頻服。
【摘錄】《圣惠》卷十
【處方】桂心1兩,赤芍藥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芎藭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木香半兩,桔梗3分(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ji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邪入心,心痛連背,或上或下,腹?jié)M悶亂,神思不定,面色青黃。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桂心2兩,麻黃2兩(去根節(ji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半兩,干姜半兩(炮裂),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柴胡1兩(去苗),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陰毒傷寒,項直腳冷,百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頻服,不拘時候。汗出為度。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桂心1兩,當歸(銼,微炒)1兩,大腹皮(銼)1兩,訶黎勒(煨,用皮)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木香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食毒,腹脹氣短,壅悶,不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桂心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人參(去蘆頭)1兩,白術(shù)1兩,赤茯苓1兩,枳實半兩(嫩炒,令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汗過多,其人以手捫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桂心1兩,前胡(去蘆頭)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皂莢灰1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發(fā)表。主兩感傷寒,頭痛身熱,心胸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生姜湯調(diào)下,頻服,不拘時候。以汗出為度。
【摘錄】《圣惠》卷十三
【處方】桂心3分,防風3分(去蘆頭),前胡1兩(去蘆頭),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3分,射干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獨活3分,細辛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痛。咽喉作聲,言語謇澀,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桂心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防風1兩(去蘆頭),生干地黃1兩,赤芍藥1兩,當歸1兩(銼,微炒),細辛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入腹(疒丂)痛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桂心3分,白術(shù)3分,厚樸1兩(祛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3分(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赤茯苓3分,五味子3分,麻黃3分(去根節(jié)),干姜半兩(炮裂,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辛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外傷風寒,頭目不利,多涕。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生冷、豬魚、油膩。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桂心1兩,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茯苓3分,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后,虛羸黃瘦,五臟氣乏。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枚,煎至5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桂心1兩,獨活3分,葛根1兩(銼),防風3分(去蘆頭),當歸3分(銼,微炒),赤芍藥3分,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甘草3分(炙微赤)。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猝中風,半身不遂,舌強難言。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
【別名】解語散、桂附湯、解語湯、資壽解語湯
【處方】桂心1兩,羌活2兩,防風2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赤箭1兩,羚羊角屑1兩,酸棗仁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中風舌強,失音不語,精神昏悶,半身不遂,口眼?斜,神氣不清,一切風氣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解語散(《傳家秘寶》卷中)、桂附湯(《圣濟總錄》卷五)、解語湯(《簡易方》引《資壽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十)、資壽解語湯(《醫(yī)方大成》卷一引《簡易》)。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桂心半兩,柴胡1兩(去苗),甘草1分(炙微赤,銼),葛根1兩(銼),赤茯苓半兩,澤瀉半兩,赤芍藥半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病3日,表猶未解,壯熱,頭目、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中盞,加薄荷2-7葉,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衣蓋取汗,未汗再服。
【摘錄】《圣惠》卷十七
【處方】桂心1兩,甘遂半兩(煨令微黃),人參1兩(去蘆頭),栝樓1枚(取子用)。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結(jié)胸,心下堅實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
【處方】桂心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人參(去蘆頭)1兩,赤茯苓1兩,赤芍藥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芎藭1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愈后勞復,頭痛壯熱,肢節(jié)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桂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白術(shù)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桂心散的功效與作用了解了嗎?其實桂心散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發(fā)現(xiàn)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