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桔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guān)注焦點,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甘桔湯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甘桔湯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甘草 桔梗 麥門冬各30克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養(yǎng)陰排膿。治胃癰,痰氣上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
【處方】桔梗、當歸、栝樓仁、漢防己、桑白皮、貝母、杏仁(炒)、甘草節(jié)、薏苡仁、百合、黃耆、玄參各等分。
【功能主治】肺癰,咳唾膿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盞,加生姜2片,煎服。
【摘錄】《保命歌括》卷十七
【處方】桔梗(米泔制)、牛蒡(炒,研)、甘草。
【功能主治】痘瘡之后,咽喉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全書》卷下
【處方】桔梗、甘草各等分,紫蘇葉減半,烏梅肉少許。
【功能主治】咳嗽,風(fēng)寒外感,不熱不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阿膠化服。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四
【處方】人參(去蘆)5錢,桔梗(蜜浸,炒)1兩,甘草(半生半炙)2錢。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小兒感冒風(fēng)熱,火氣熏逼,痘瘡蘊毒上攻,咽喉腫脹,痰氣不順,咳嗽失音。
【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時服。
【摘錄】《幼科類萃》卷二十五
【處方】甘草、桔梗、山豆根、黑參、鼠粘子、荊芥等分,麥門冬倍用。
【功能主治】麻疹咽痛,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處方】桔梗2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肺熱,手掐眉目鼻面。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處方】桔梗2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2兩,甘草(炙)1兩。
【功能主治】下一切氣。主胸中結(jié)氣,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微溫時時服。
【摘錄】《御藥院方》卷九
【別名】甘桔散
【處方】桔梗1兩(末,浸1宿,焙干用),甘草2兩(炒)。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上焦熱,咽痛,嗽膿血。
【用法用量】甘桔散(《準繩·幼科》卷九)。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四引《錢氏方》
【處方】桔梗、甘草、防風(fēng)、牛蒡子、玄參、升麻、射干。
【功能主治】瘄后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六
【處方】薄荷1錢,貝母1錢,黃芩1錢,山梔子7分,連翹7分,甘草5分,桔梗1錢5分。
【功能主治】重衣厚被,或過食煎煿熱物,致項熱頭重,喉音不清,咳嗽口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煎熟,食后溫服。
【摘錄】《杏苑》卷三
【處方】甘草、桔梗、牛蒡、荊芥、玄參、天花粉。
【功能主治】清利咽喉。主痘疹,咽喉痛。
【摘錄】《痘疹仁端錄》卷十三
【別名】大甘桔湯
【處方】桔梗8分,甘草1錢半,射干6分,牛蒡子(炒)6分,防風(fēng)4分,玄參4分。
【功能主治】咽痛,痰壅聲啞。
【用法用量】大甘桔湯(《古方匯精》卷二)。方中防風(fēng)、玄參用量原缺,據(jù)《古方匯精》補。
【摘錄】《外科啟玄》卷十二
【處方】桔梗、甘草、杏仁泥。
【功能主治】咳嗽,咽痛,聲啞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竹瀝半鐘和服,細茶咽下。
【摘錄】《幼科指南》卷下
【處方】桔梗、甘草、牛子、連翹、玄參、黃芩、山豆根。
【功能主治】喉痛。
【用法用量】水煎,噙。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一
【處方】甘草、桔梗、玄參、炒芩。
【功能主治】痘,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頻頻噙咽。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甘草2錢(生),桔梗2錢,花粉1錢,鼠粘子1錢,連翹1錢,山梔仁1錢,生黃連1錢,生地黃1錢。
【功能主治】疏風(fēng)。主弄舌喉風(fēng)。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一
【處方】甘草1錢,防風(fēng)1錢,荊芥1錢,薄荷1錢,黃芩1錢,桔梗3錢,加玄參1錢。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喉閉。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頻頻噙咽。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九
【處方】桔梗、前胡、牛蒡、杏仁、蘇子、橘紅、象貝母、羚羊角。
【功能主治】疹后感冒而嗆者。
【用法用量】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
【處方】當歸(酒洗)、川芎、薄荷(炒)、黃芩、山梔、連翹、甘草、銀花、元參、防風(fēng)、桔梗、荊芥、大黃(酒浸)。
【功能主治】心經(jīng)積熱,舌上生癰,狀似楊梅,作事心煩;或因受濕熱,七情所傷,靠舌根橫起紫紅色筋。
【用法用量】水2鐘,煎服。
【摘錄】《喉科枕秘》卷二
【處方】甘草3錢,桔梗4錢,銀花1錢5分,麥冬(去心)2錢,僵蠶(姜汁炒)2錢,鼠粘2錢,冬桑葉3錢。
【功能主治】白喉虛熱證,白見于關(guān)內(nèi),外色稍不潤,喉內(nèi)紅腫,下午痛甚,口干不渴,舌苔雖黃而滑,小便略赤而長,飲食稍礙,心煩不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白喉全生集》
【處方】生甘草、芽桔梗、熟石膏、凈知母、牛蒡子。
【功能主治】小兒麻疹,胃火炎肺金,咳嗽面浮,應(yīng)出不出。
【用法用量】生薄荷葉5片為引,水煎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六
【處方】甘草、桔梗、大力子、天花粉、山豆根、麥冬。
【功能主治】痘起發(fā)光壯,收靨咽痛。
【用法用量】竹葉、燈心為引,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三
【處方】甘草、桔梗、連翹、玄參、防風(fēng)、牛蒡子。
【功能主治】麻疹,咽喉腫痛,不能食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麻疹備要方論》
看了上面對甘桔湯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zhì)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擴展閱讀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加味甘桔湯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加味甘桔湯。
【處方】桔梗2.4克 甘草3.0克 牛蒡子 射干各1.8克 防風(fēng) 玄參各1.2克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宜肺,清熱解毒。治風(fēng)熱上侵,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用水200毫升,煎服?;蚣由猯片。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三
【處方】甘草1.5克 桔梗 川貝母 百部 白前 橘紅 茯苓 旋復(fù)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治表寒束其內(nèi)熱,致發(fā)哮證,呀呷不已,喘息有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處方】甘草9克(炙)桔梗 荊芥 牛蒡子(炒)貝母各4.5克 薄荷0.9克
【功能主治】治纏喉風(fēng),咽喉腫痛脹塞,紅絲繞纏,口吐涎沫,食物難入,甚則腫達于外;走馬喉風(fēng),喉舌之間,暴發(fā)暴腫,轉(zhuǎn)腫轉(zhuǎn)大;纏舌喉風(fēng),舌硬,根兩旁爛;懸癰,生于上腭,形如紫李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
【處方】生甘草1.5克 苦桔梗 嫩蘇梗 紫菀 白前 橘紅 制香附 旋復(fù)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潤燥化痰,宣肺利咽。治燥痰粘結(jié)喉頭,咳逆無痰,喉間如食炙臠,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甘草、桔梗、訶子、木通。
【功能主治】風(fēng)寒失音。
【用法用量】水煎,入生地汁少許服。
【摘錄】《醫(yī)林繩墨大全》卷八
【處方】生地1錢,元參1錢,枳殼1錢,桔梗1錢,牛子1錢,丹皮1錢5分,防風(fēng)1錢,連翹1錢,山甲2片,銀花1錢,公英3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結(jié)喉癰,生于項前結(jié)喉之上,腫甚則堵塞咽喉,湯水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內(nèi)服。外敷洪寶膏,潰后用烏云散蓋膏。
【摘錄】《外科真詮》卷上
【處方】桔梗3錢,川芎3錢,天花粉3錢,麥冬3錢,甘草1錢,黃芩1錢。
【功能主治】春溫。春月傷風(fēng),頭痛鼻塞,身亦發(fā)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五
【處方】甘草1錢半,桔梗1錢半,元參1錢,赤藥1錢,生地1錢,防風(fēng)1錢,荊芥7分,薄荷7分,山豆根1錢,連翹1錢,黃芩1錢,北細辛3分,羌活6分,獨活7分,白芷8分。
【功能主治】喉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約》卷七
【處方】甘草1錢,桔梗3錢。
【功能主治】痘疹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
【用法用量】加豬膚皮,水煎服。
【摘錄】《痘麻紺珠》
【處方】射干、牛蒡子(炒)、元參、連翹(去心)、麥門冬(去心)、梔子(炒)、苦桔梗、甘草(生)。
【功能主治】痘疹熱毒壅遏肺竅,痘未灌漿而音已先啞者;或痘毒不能發(fā)越于外,火熱壅塞膈間,上沖咽喉腫痛,甚而不能呼吸,飲食難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八
【處方】桔梗、甘草、牛蒡子(炒,研)、射干、荊芥、升麻。
【功能主治】痘瘡咽喉腫痛。
【摘錄】《片玉痘疹》卷五
【處方】牛蒡子(炒)、苦桔梗、生甘草、射干。
【功能主治】痘疹嗆水?;鹗岫聚沼跁?,咽門腫痛,水不易入,溢于氣喉,氣噴作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八
【處方】生地15g,元參15g,桔梗9g,枳殼9g,銀花31g,連翹31g,丹皮9g,蒲公英31g。
【功能主治】口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編》
【處方】桔梗3錢,甘草1錢,甘菊2錢,青黛2錢,茯苓3錢,白附子8分,天花粉2錢,白芷5分。
【功能主治】肺風(fēng),渣鼻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九
【處方】甘草、豆根、力子、麥冬、蔞仁、桔梗、元參、連翹、荊芥。
【功能主治】麻癥咽喉腫痛不食。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處方】連翹1錢,甘草1錢,桔梗1錢,射干1錢,牛蒡子1錢,黃連(酒炒)1錢,黃芩(酒炒)1錢。
【功能主治】麻疹后余毒喉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苦參3錢,僵蠶2錢為末吹之。
【摘錄】《會約》卷二十
【處方】荊芥、貝母、大力、薄荷、細辛、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乳蛾,喉生大白泡。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人指甲煅、研,吹上即破。
【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二
【處方】桔梗3錢,甘草1錢,防風(fēng)1錢,荊芥1錢,薄荷1錢,黃芩1錢,元參1錢。
【功能主治】喉痹。
【用法用量】上銼。水煎,食后頻頻噙咽。
【摘錄】《濟陽綱目》卷一○六
【處方】甘草、桔梗、款冬、貝母、前胡、枳殼、白茯、五味、麥冬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肺寬中。主產(chǎn)后咳久不止,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加淡竹葉15片,水煎,食后溫服。
【注意】如產(chǎn)后吃鹽太早者難治。
【摘錄】《萬氏女科》卷三
【處方】桔梗1錢,白及片1錢,橘紅1錢,甜葶藶(炒)1錢,甘草節(jié)1錢5分,川貝母1錢5分,米仁5錢,銀花5錢(加絲瓜筋2、3錢亦佳)。
【功能主治】肺癰咳嗽,吐膿血,胸中及右脅疼痛,不能右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四
【處方】甘草、桔梗、桑皮、丹皮、陳皮、黃芩、白芍、烏梅肉、使君子肉。
【功能主治】小兒肺胃濕熱,鼻內(nèi)出蟲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為引。兼服抱龍丸。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處方】桔梗1錢,甘草1錢,升麻1錢,連翹1錢,防風(fēng)1錢,牛蒡子1錢,黃芩(酒炒)1錢。
【功能主治】大毒流行,咽痛喉痹。
【用法用量】水煎,加薄荷3葉,煎8分,食后細細呷之。
【摘錄】《保命歌括》卷六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加味甘桔湯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xué)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然也會不一樣,甘桔化毒湯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甘草、桔梗、射干、連翹、大力子(炒)。
【功能主治】痘瘡初起,失于調(diào)解,以致毒火熏蒸,喉舌生瘡;又失于解毒,其瘡稠密,飲水則嗆,食谷則噦,甚者失聲;亦有先本無瘡,因食辛熱之物,或誤投辛熱之藥,其后旋生是癥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入竹瀝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九
【處方】甘草錢半,桔梗錢半,射干錢半,黃連(酒炒)錢半,牛蒡子(炒)錢半。
【功能主治】痘灌膿之時,喉腫生瘡。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瀝服。
【摘錄】《會約》卷二十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玄麥甘桔顆粒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純天然配方,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相關(guān)的介紹吧。
【處方】玄參400g 麥冬400g 甘草400g 桔梗400g
【性狀】為淺棕色的顆粒;味甜。
【炮制】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靜置12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的稠膏。取稠膏1份,加蔗糖4.5份及糊精1份,制成顆粒,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滋陰,祛痰利咽。用于陰虛火旺,虛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0g,一日3~4次。
【規(guī)格】每袋裝10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玄麥甘桔顆粒的做法大家都學(xué)會了吧,我們平時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
甘竹瀝湯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甘竹瀝湯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甘竹瀝湯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jié)合養(yǎng)生。
【處方】甘竹瀝(一斗) 生姜(三兩) 防風(fēng)(三兩) 甘草(炙.三兩) 防己(一兩) 麻黃(去節(jié).一兩) 人參(一兩) 黃芩(一兩) 白術(shù)(一兩) 細辛(一兩) 茵芋(一兩) 秦艽(一兩) 桂心(一兩) 附子(一枚.大者炮)
【功能主治】治卒中惡風(fēng),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尸厥死,不識人,閉目,灸針不知痛,風(fēng)狂,宜服此湯。
【用法用量】上以湯漬藥令赤,合竹瀝煮取四升,分為四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堇)竹瀝飲
【處方】甘竹瀝1斗,生姜3兩,防風(fēng)3兩,甘草(炙)3兩,防己1兩,麻黃(去節(jié))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白術(shù)1兩,細辛1兩,茵芋1兩,秦艽1兩,桂心1兩,附子1枚(大者,炮)。
【功能主治】卒中惡風(fēng)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尸蹷,死不識人,閉目,灸針不知痛,風(fēng)狂。
【用法用量】(?堇)竹瀝飲(《圣濟總錄》卷六)。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
【摘錄】《外臺》卷十四引《深師方》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xué)到更多的甘竹瀝湯食用方法了吧!甘竹瀝湯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能,了解了甘竹瀝湯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我們?nèi)梭w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甘竹茹湯。
【處方】甘竹茹4兩,生白米1升。
【功能主治】風(fēng)熱氣吵及諸噦。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之,取米熟湯成。去滓,徐徐分服。
【摘錄】《外臺》卷二引《深師方》
【別名】甘竹湯
【處方】甘竹茹1升,人參1兩,茯苓1兩,甘草1兩,黃芩3兩。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內(nèi)虛,煩熱短氣。
【用法用量】甘竹湯(《準繩·類方》卷五)?!稘幘V目》有麥門冬一兩。
【摘錄】《千金》卷三
關(guān)于甘竹茹湯的相關(guān)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中藥方劑是一種治療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甘豆湯嗎?它是由哪幾種藥材組成的呢?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黑豆1合,甘草1兩(切)。
【功能主治】小兒初生,下胎黃。
【用法用量】加淡竹葉一握,能解五臟熱毒。夏月產(chǎn)者,尤宜服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一引《湯氏寶書》
【處方】甘草1錢,黑豆2錢,淡竹葉10片。
【功能主治】小兒胎熱。
【用法用量】方中淡竹葉劑量原脫,據(jù)《醫(yī)統(tǒng)》補。
【摘錄】《幼科類萃》卷三
【處方】大豆汁、甘草。
【功能主治】中烏頭、巴豆毒。
【各家論述】甘草解百藥毒,此實如湯沃雪,有同神妙。有人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大豆汁解百藥毒,余每試之,大懸絕不及甘草,又能加之,為甘豆湯,其驗尤奇。
【摘錄】《千金》卷二十四
【處方】黑豆1兩,甘草半兩。
【功能主治】腳腫。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原脫,據(jù)《普濟方》補。
【臨床應(yīng)用】腳腫:郭鎮(zhèn)廷圭知縣云,昔年太學(xué)士人,圍閉中,多患腳腫,至腹則死。前后如此者非一人。后有施此方,服之皆愈。
【摘錄】《集驗方"洪氏集驗方
【處方】黑大豆2合,甘草2錢。
【功能主治】諸熱煩渴,大小便澀;及內(nèi)蓄風(fēng)熱入腎,腰痛,大小便不通;血淋,諸淋。
【用法用量】加生姜7片,井水煎汁服。
【摘錄】《直指》卷十五
怎么樣?今天介紹的關(guān)于甘豆湯的相關(guān)知識大家都記住了嗎?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這些好處多多的中藥方劑哦!
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其實都有毒素,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fā)的。面對排毒的風(fēng)潮和疑問,中醫(yī)方劑挺身而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人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方劑甘桂湯。
【處方】甘草(炙)1兩半,官桂(去皮)1兩半,五味子1兩半,黃芩1兩半,柴胡4兩。
【功能主治】春間疫氣欲作,氣壅畏風(fēng),痰嗽頭昏,鼻塞困悶。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5片,煎7分,去滓溫服。以2服滓再合煎1服。
【臨床應(yīng)用】疫疾:政和2年王辰,余在澧陽,是春疫疾大作,諸小兒服此藥皆免。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四引《莊氏家傳》
【處方】茯苓1兩,白術(shù)1兩,官桂1兩,甘草1分。
【功能主治】停飲目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加生姜7片,大棗1個,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服。
【摘錄】《易簡方》
由上文可知甘桂湯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柴胡枳桔湯的制作方法。
【處方】麻黃 杏仁 桔梗 枳殼 柴胡 黃芩 半夏 知母 石膏 干葛 甘草
【功能主治】主傷寒胸脅痛,潮熱作渴,咳痰氣喘。
【用法用量】上銼一劑。加生姜3片,水煎,溫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三
【別名】枳桔柴胡湯(《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處方】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炙)半夏 生姜 大棗 枳殼 桔梗
【功能主治】主邪客少陽,寒熱往來,胸膈痞滿。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處方】川柴胡4.5克 枳殼4.5克 姜半夏4.5克 鮮生姜3克 青子芩4.5克 桔梗3克 新會皮4.5克 雨前茶3克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主外感初傳少陽,寒熱往來,胸脅痞滿,或痛、或嘔、或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柴胡疏達腠理,黃芩清泄相火,二味合用,和解少陽為君;枳、桔、橘、半理氣化痰,開達上、中二焦之壅滯為臣;生姜以助柴胡之疏達為佐;綠茶以助黃芩之清泄為使。為和解表里法之輕劑,適用于外邪初傳少陽之輕癥。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甘草、枳殼、桔梗、瓜蔞仁。
【功能主治】傷寒小結(jié)胸。脈弦數(shù),口苦,心下硬痛,胸中滿硬,或脅下滿硬而發(fā)熱,或日晡潮熱,或往來寒熱,或耳聾目眩,或心煩而嘔,痰熱煩渴。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三
【別名】枳桔柴胡湯
【處方】小柴胡湯加枳殼、桔梗。
【功能主治】少陽寒痞滿。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處方】川柴胡1錢至1錢半,枳殼1錢半,姜半夏1錢半,鮮生姜1錢,青子芩1錢至1錢半,桔梗1錢,新會皮1錢半,雨前茶1錢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主
【各家論述】柴胡疏達腠理,黃芩清泄相火,為和解少陽之主藥,專治寒熱往來,故以之為君;凡外感之邪,初傳少陽三焦,勢必逆于胸脅,痞滿不通,而或痛或嘔或噦,故必臣以宣氣藥,如枳、桔、橘、半之類,開達其上中二焦之壅塞;佐以生姜,以助柴胡之疏達;使以綠茶,以助黃芩之清泄。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二
上文是關(guān)于柴胡枳桔湯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準。
甘桔冰梅片是一種以桔梗、薄荷、烏梅、甘草、冰片、微晶纖維素、蔗糖等成分組成的一種藥物,其主要作用是防治急慢性咽炎,清熱開音,對于咽喉部位存在問題的患者,都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當然,甘桔冰梅片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是有著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甘桔冰梅片的相關(guān)知識。
一、甘桔冰梅片的主要成分
甘桔冰梅片的主要成份包括:桔梗、薄荷、射干、蟬蛻、烏梅(去核)、冰片、甘草、青果;輔料:羧甲淀粉鈉、硬脂酸鎂、碳酸鈣、微晶纖維素、二氧化硅、淀粉、滑石粉、蔗糖、明膠、蟲白蠟、亮藍鋁色淀。
二、甘桔冰梅片的功效作用
甘桔冰梅片可顯著減少大鼠咽部粘膜慢性充血、炎細胞浸潤(以漿細胞、淋巴細胞為主)、纖維結(jié)締組織增生、淋巴濾泡增生以及粘液腺肥大等病理表現(xiàn),同時還有一定的鎮(zhèn)咳、抗炎等作用。這些作用可能與其用于防治急慢性咽炎取得良效有關(guān),其詳細作用機理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甘桔冰梅片具有清熱開音之功效,用于風(fēng)熱犯肺證引起的失音聲啞。急性喉炎(風(fēng)熱犯肺證),適用于治療癥見聲音嘶啞、喉痛不適、發(fā)熱微惡寒、口渴、喉干癢而咳、頭痛,舌邊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的患者。
三、注意事項
1.忌煙酒、辛辣、魚腥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溫補性中藥。
3.孕婦慎用。兒童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4.屬風(fēng)寒感冒咽痛者,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5.凡因聲帶小結(jié)或息肉所致的失音,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6.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