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桔化毒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guān)系。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甘桔化毒湯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dāng)然也會不一樣,甘桔化毒湯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甘草、桔梗、射干、連翹、大力子(炒)。
【功能主治】痘瘡初起,失于調(diào)解,以致毒火熏蒸,喉舌生瘡;又失于解毒,其瘡稠密,飲水則嗆,食谷則噦,甚者失聲;亦有先本無瘡,因食辛熱之物,或誤投辛熱之藥,其后旋生是癥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入竹瀝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九
【處方】甘草錢半,桔梗錢半,射干錢半,黃連(酒炒)錢半,牛蒡子(炒)錢半。
【功能主治】痘灌膿之時,喉腫生瘡。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瀝服。
【摘錄】《會約》卷二十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擴展閱讀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加減甘桔湯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桔梗、前胡、牛蒡子、杏仁、蘇子、象貝母、橘紅、羚羊角。
【功能主治】瘄后感冒而嗆者。
【用法用量】
【摘錄】《瘄疹選要》
【處方】桔梗5分,元參5分,白芷5分,防風(fēng)5分,赤芍5分,川芎5分,前胡5分,獨活5分,連翹5分,荊芥5分,甘草5分,丑牛5錢,豆根5錢,黃芩5錢,射干5錢,生地5錢。
【功能主治】喉風(fēng)。喉嚨腫痛,痛不可忍,一發(fā)如雷,水米不能下咽,生死危在頃刻,亦有延至6-7日者。
【用法用量】內(nèi)服中九丸,兼服加減甘桔湯及敗毒散,若外面紅腫者,以麻涼膏敷之,再吹加味冰硼散。
【摘錄】《外科十三方考》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加減甘桔湯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訙p甘桔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加味甘桔湯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加味甘桔湯。
【處方】桔梗2.4克 甘草3.0克 牛蒡子 射干各1.8克 防風(fēng) 玄參各1.2克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宜肺,清熱解毒。治風(fēng)熱上侵,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用水200毫升,煎服?;蚣由猯片。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三
【處方】甘草1.5克 桔梗 川貝母 百部 白前 橘紅 茯苓 旋復(fù)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治表寒束其內(nèi)熱,致發(fā)哮證,呀呷不已,喘息有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處方】甘草9克(炙)桔梗 荊芥 牛蒡子(炒)貝母各4.5克 薄荷0.9克
【功能主治】治纏喉風(fēng),咽喉腫痛脹塞,紅絲繞纏,口吐涎沫,食物難入,甚則腫達于外;走馬喉風(fēng),喉舌之間,暴發(fā)暴腫,轉(zhuǎn)腫轉(zhuǎn)大;纏舌喉風(fēng),舌硬,根兩旁爛;懸癰,生于上腭,形如紫李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
【處方】生甘草1.5克 苦桔梗 嫩蘇梗 紫菀 白前 橘紅 制香附 旋復(fù)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潤燥化痰,宣肺利咽。治燥痰粘結(jié)喉頭,咳逆無痰,喉間如食炙臠,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甘草、桔梗、訶子、木通。
【功能主治】風(fēng)寒失音。
【用法用量】水煎,入生地汁少許服。
【摘錄】《醫(yī)林繩墨大全》卷八
【處方】生地1錢,元參1錢,枳殼1錢,桔梗1錢,牛子1錢,丹皮1錢5分,防風(fēng)1錢,連翹1錢,山甲2片,銀花1錢,公英3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結(jié)喉癰,生于項前結(jié)喉之上,腫甚則堵塞咽喉,湯水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內(nèi)服。外敷洪寶膏,潰后用烏云散蓋膏。
【摘錄】《外科真詮》卷上
【處方】桔梗3錢,川芎3錢,天花粉3錢,麥冬3錢,甘草1錢,黃芩1錢。
【功能主治】春溫。春月傷風(fēng),頭痛鼻塞,身亦發(fā)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五
【處方】甘草1錢半,桔梗1錢半,元參1錢,赤藥1錢,生地1錢,防風(fēng)1錢,荊芥7分,薄荷7分,山豆根1錢,連翹1錢,黃芩1錢,北細辛3分,羌活6分,獨活7分,白芷8分。
【功能主治】喉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約》卷七
【處方】甘草1錢,桔梗3錢。
【功能主治】痘疹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
【用法用量】加豬膚皮,水煎服。
【摘錄】《痘麻紺珠》
【處方】射干、牛蒡子(炒)、元參、連翹(去心)、麥門冬(去心)、梔子(炒)、苦桔梗、甘草(生)。
【功能主治】痘疹熱毒壅遏肺竅,痘未灌漿而音已先啞者;或痘毒不能發(fā)越于外,火熱壅塞膈間,上沖咽喉腫痛,甚而不能呼吸,飲食難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八
【處方】桔梗、甘草、牛蒡子(炒,研)、射干、荊芥、升麻。
【功能主治】痘瘡咽喉腫痛。
【摘錄】《片玉痘疹》卷五
【處方】牛蒡子(炒)、苦桔梗、生甘草、射干。
【功能主治】痘疹嗆水。火盛熱毒壅于會厭,咽門腫痛,水不易入,溢于氣喉,氣噴作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八
【處方】生地15g,元參15g,桔梗9g,枳殼9g,銀花31g,連翹31g,丹皮9g,蒲公英31g。
【功能主治】口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編》
【處方】桔梗3錢,甘草1錢,甘菊2錢,青黛2錢,茯苓3錢,白附子8分,天花粉2錢,白芷5分。
【功能主治】肺風(fēng),渣鼻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九
【處方】甘草、豆根、力子、麥冬、蔞仁、桔梗、元參、連翹、荊芥。
【功能主治】麻癥咽喉腫痛不食。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處方】連翹1錢,甘草1錢,桔梗1錢,射干1錢,牛蒡子1錢,黃連(酒炒)1錢,黃芩(酒炒)1錢。
【功能主治】麻疹后余毒喉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苦參3錢,僵蠶2錢為末吹之。
【摘錄】《會約》卷二十
【處方】荊芥、貝母、大力、薄荷、細辛、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乳蛾,喉生大白泡。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人指甲煅、研,吹上即破。
【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二
【處方】桔梗3錢,甘草1錢,防風(fēng)1錢,荊芥1錢,薄荷1錢,黃芩1錢,元參1錢。
【功能主治】喉痹。
【用法用量】上銼。水煎,食后頻頻噙咽。
【摘錄】《濟陽綱目》卷一○六
【處方】甘草、桔梗、款冬、貝母、前胡、枳殼、白茯、五味、麥冬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肺寬中。主產(chǎn)后咳久不止,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加淡竹葉15片,水煎,食后溫服。
【注意】如產(chǎn)后吃鹽太早者難治。
【摘錄】《萬氏女科》卷三
【處方】桔梗1錢,白及片1錢,橘紅1錢,甜葶藶(炒)1錢,甘草節(jié)1錢5分,川貝母1錢5分,米仁5錢,銀花5錢(加絲瓜筋2、3錢亦佳)。
【功能主治】肺癰咳嗽,吐膿血,胸中及右脅疼痛,不能右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四
【處方】甘草、桔梗、桑皮、丹皮、陳皮、黃芩、白芍、烏梅肉、使君子肉。
【功能主治】小兒肺胃濕熱,鼻內(nèi)出蟲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為引。兼服抱龍丸。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處方】桔梗1錢,甘草1錢,升麻1錢,連翹1錢,防風(fēng)1錢,牛蒡子1錢,黃芩(酒炒)1錢。
【功能主治】大毒流行,咽痛喉痹。
【用法用量】水煎,加薄荷3葉,煎8分,食后細細呷之。
【摘錄】《保命歌括》卷六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加味甘桔湯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xué)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化毒湯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中藥方劑,能夠讓我們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化毒湯功效是挺多的,對于具體的化毒湯的作用,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處方】紫草 升麻 甘草 蟬蛻 地骨皮 黃芩(酒炒)木通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治痘疹已出,熱毒未解,痘疹紅紫,甚或黑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別名】紫茸散
【處方】紫草茸、升麻(少用)、甘草(炙)、陳皮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小兒麻痘瘡欲出。
【用法用量】加糯米50粒,水煎,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四○三引《劉氏家傳》
【處方】杏仁、牡丹皮(去心)、黃芩、虎杖、麻黃(去根節(jié))、木香、芍藥、柴胡、升麻、紫菀、貝母(去心)、連翹、荊芥穗、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化熱毒。主肝肺熱毒,蒸郁臟腑,因生積滯,其積者,如腐爛瘀血之類,熱毒熾盛,大腸干涸;又因色傷,小腸虛冷,水道乘虛,只行于小腸,故小便常數(shù),而疼痛不可勝忍。
【用法用量】服此湯后,非時以蔥湯洗谷道,并納藥于谷道中,令上下相感,引水道下入大腑,即自然小便不數(shù),疼痛自止也。緣此病大腸熱竭津液,小腸虛損,下熱藥,通小腸,則大腸愈涸,而病愈增;下冷藥,通大腑,則小腸愈數(shù),而病不減。當(dāng)此之際,醫(yī)之莫不為難也。嘗以此方治之得驗。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一引《護命》
【處方】甘草(微炙)1兩,黃連(去須,微炒)1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斑,痘瘡欲出。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八
【處方】川黃連2錢,木瓜2錢,金銀花2錢,苡仁米2錢,肥皂子7個,皂莢子7個,土茯苓半斤,豬胰子1個。
【功能主治】一切廣瘡。
【用法用量】水7碗,先煎胰子,取汁煎前藥,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六
【處方】桔梗(銼,炒)半兩,薄荷葉2錢半,荊芥穗2錢半,甘草2錢半,山豆根(取凈皮)1錢半,牙消2錢,硼砂2錢,樸消2錢,雄黃2錢,朱砂2錢。
【制法】上前5味焙,為末;后5味入乳缽細杵,同前藥末一處再杵勻。
【功能主治】風(fēng)熱上攻,咽喉腫痛,飲食不便。
【用法用量】每用1字至半錢,干點舌上化下,或以溫湯濃調(diào),少與含咽亦可。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肉桂5分,白芍藥1錢,甘草1錢,青皮7分,木香7分,枳殼7分,山楂肉5分,連翹5分。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痘未出腹痛者。
【用法用量】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處方】葛根、白芍、甘草、青皮、木香、枳殼、山楂、連翹。
【功能主治】痘疹腹痛,飲食如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六
【處方】當(dāng)歸、川芎、赤芍、生地、防風(fēng)、葛根、菊花、天花粉、蟬蛻、谷精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后余毒,生翳。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幼科證治大全》引《保赤》
【處方】桂枝8分,麻黃8分,赤芍8分,防風(fēng)8分,荊芥5分,羌活5分,桔梗5分,人參5分,川芎5分,牛蒡子1錢,生姜3片。
【功能主治】痧癥初起,冬月寒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玉案》卷六
【處方】黃連、生地、紅花、甘草、赤芍、荊芥、金銀花、黏子。
【功能主治】火灼暨赤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五
【別名】四妙湯、化斑湯、化毒散
【處方】紫草(嫩者)半兩,升麻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瘡痘已出末出。
【用法用量】四妙湯(《圣濟總錄》卷一六九)、化斑湯(《儒門事親》卷十二)、化毒散(《壽世保元》卷八)。
【摘錄】《活人書》卷二十一
【處方】川連、黃芩、生地、防風(fēng)、荊芥、連翹、梔子(炒)、赤芍。
【功能主治】痘疹稠密太甚,皮肉紅斑、紫斑者。
【摘錄】《痘疹會通》卷四
以上就是化毒湯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玄麥甘桔顆粒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純天然配方,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相關(guān)的介紹吧。
【處方】玄參400g 麥冬400g 甘草400g 桔梗400g
【性狀】為淺棕色的顆粒;味甜。
【炮制】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靜置12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的稠膏。取稠膏1份,加蔗糖4.5份及糊精1份,制成顆粒,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滋陰,祛痰利咽。用于陰虛火旺,虛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0g,一日3~4次。
【規(guī)格】每袋裝10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玄麥甘桔顆粒的做法大家都學(xué)會了吧,我們平時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
調(diào)元化毒湯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調(diào)元化毒湯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調(diào)元化毒湯如何吃最好。
【處方】綿黃耆1錢(生),當(dāng)歸身8分(酒洗),牛蒡子7分(炒研),人參3分,白芍7分(酒洗),連翹7分(去心),木通7分,黃芩5分(酒炒),黃連2分(酒炒),防風(fēng)7分,荊芥7分,桔梗6分,前胡1錢2分,蟬蛻12只(去頭足),紅花3分(酒洗),紫草茸5分(酒洗,研末),生地黃1錢(酒洗),山楂肉1錢,甘草2分(生,去皮)。
【功能主治】活血養(yǎng)氣解毒。主痘疹。痘疹身熱1-2日即出,痘先發(fā)于天庭、司空、印堂等處者,或一齊出而稠密者,或干枯而紫黑者,或成片不分顆粒,皆血氣凝滯而毒氣肆行所致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同煎,溫服。
【各家論述】《痘疹活幼至寶》:此方以參、耆養(yǎng)氣,歸、芍、紅花、生地活血,翹、蒡、芩、連、荊、防、前、桔、紫、蟬、通、草解毒,加山楂疏氣。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九
對于調(diào)元化毒湯的功效和性質(zhì)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xí)慣才是。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保元化毒湯。
【處方】人參、黃耆(蜜炙)、甘草(炙)、當(dāng)歸、南山楂、穿山甲(炒)、白芷、木香、僵蠶(炒、研)、川芎。
【功能主治】氣血虛弱,痘瘡不能如期起脹,平扁頂凹,其色灰白,皮薄嫩亮,更現(xiàn)倦怠氣乏,不渴不煩等虛證。
【用法用量】加煨姜,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六
【處方】人參、黃耆、甘草、歸身、川芎、荊芥、大力子、官桂、防風(fēng)、赤芍。
【功能主治】痘瘡起發(fā)后,衛(wèi)氣不足,平塌不起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九
【處方】人參、黃耆、甘草、桂枝、羌活、荊芥、牛蒡、防風(fēng)、連翹。
【功能主治】痘疹氣不足。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四九一
以上就是關(guān)于保元化毒湯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保元化毒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化毒清表湯這款方劑。
【處方】前胡 干葛 知母 連翹 桔梗 炒牛蒡子各2.1克 木通1.8克 玄參3克 黃連(酒炒)防風(fēng) 梔仁(炒黑)各0.9克 薄荷 黃芩(酒炒)各1.5克 天花粉 地骨皮各2.4克 淡竹葉3克 生甘草(去皮)0.9克 燈心50寸
【功能主治】解毒透疹。治麻疹發(fā)疹期,紅腫太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麻科活人全書》卷二
【處方】牛蒡子(制)8分,連翹8分,天花粉8分,地骨皮8分,黃連8分,黃芩8分,山梔(炒)8分,知母8分,干葛8分,元參8分,桔梗6分,前胡6分,木通6分,甘草3分,薄荷3分,防風(fēng)3分。
【功能主治】痧已見形1-2日者。麻紅腫太甚,一齊涌出者。
【用法用量】
【摘錄】《痘疹活幼至寶》卷終
【處方】葛根、薄荷葉、地骨皮、牛蒡子(炒,研)、連翹(去心)、防風(fēng)、黃芩、黃連、玄參、生知母、木通、生甘草、桔梗。
【功能主治】毒熱壅遏,麻疹已發(fā)而身仍大熱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燈心,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九
上面就是本文對化毒清表湯這種方劑的簡單介紹,化毒清表湯能夠傳承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它是非常好的方劑,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dǎo)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xué)一般都認(rèn)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除瘟化毒湯這種方劑。
【處方】粉葛根6克 金銀花6克 枇杷葉(去毛、蜜炙)4.5克 薄荷1.5克 生地6克 冬桑葉6克 小木通2.4克 竹葉3克 貝母(去心)6克 生甘草2.4克
【功能主治】清肺解毒。主白喉初起,癥狀輕而白膜未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一至二劑。
【摘錄】《白喉治法抉微》
【別名】桑葛湯
【處方】桑葉4錢,葛根1錢,薄荷3錢,川貝母4錢,甘草2錢,木通3錢,竹葉3錢,銀花4錢,瓜蔞皮4錢,土牛膝根6錢。
【功能主治】疏表,清熱,解毒。主風(fēng)熱型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以上系成人用量,小兒酌減。
【摘錄】《中醫(yī)喉科學(xué)講義》
【處方】粉葛根、忍冬花、霜桑葉、薄荷葉、生甘草、川尖貝、小生地、童木通、枇杷葉、淡竹葉。
【功能主治】清解肺胃。主白喉初起,肺胃受邪,伏熱未發(fā),形寒發(fā)熱,汗少心煩,咽喉紅痛,脈來浮數(shù),舌苔底絳薄白。
【用法用量】
【摘錄】《喉科家訓(xùn)》卷三
通過上面對除瘟化毒湯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除瘟化毒湯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除瘟化毒湯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dāng)然也會不一樣,化毒丸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片腦 麝香各1.5克 硇砂 朱砂 雄黃各6克 輕粉1克 蟬蛻20枚(洗去土)
【制法】上為細末,新取蟾酥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疔腫。
【用法用量】每服1丸,放于舌上,取涎而愈。
【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六
【處方】大黃 牽牛 槐花 白芷 穿山甲 螟蚣僵蠶 全蝎 雄黃 朱砂 蟾酥 明礬 鉛丹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癰疽初起。
【用法用量】每服8丸,蔥酒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處方】人乳粉2兩,發(fā)膏2兩,地榆2兩,槐米2兩,胡連2兩,石決明3兩,當(dāng)歸兩,黃蠶繭5個,白芷5錢,蜣螂(去翅)5對,防風(fēng)1兩,粉草1兩,葵花(紅白各20朵),生地4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以蠟匱3日。
【功能主治】臟毒腸痔,膿血淋漓,經(jīng)年不已。
【用法用量】空腹時服3錢,銀花湯送下。如氣血虛憊者,當(dāng)日兼服培養(yǎng)氣血湯劑。
【摘錄】《醫(yī)級》卷八
【處方】熏陸1兩,大黃3兩,雞冠3兩,雄黃3兩,亂發(fā)霜3兩,生生乳1兩。
【制法】上藥糊為丸。
【功能主治】痿躄不能起者。
【用法用量】每服2-3分至4-5分。服后有發(fā)赤疹者,有為發(fā)熱者,皆中肯綮也,宜止后服;若服后覺瞑眩者,宜飲冷水,吃冷粥立定。
【注意】此藥剛烈,慎勿過用
【摘錄】《腳氣鉤要》卷上
【處方】直僵蠶1兩(炒,為末),川大黃2兩(酒拌曬,為末)。
【制法】生姜汁和蜜水為丸,如彈子大,每丸重1錢5分。
【功能主治】天行瘟疫,及喉痹,頸面暴腫。
【用法用量】每服1丸,真菊花葉5錢,搗汁沖湯調(diào)服。
【摘錄】《古方匯精》卷一
【處方】白面8錢,大黃4錢,雄黃2錢4分,反鼻1錢6分,蜈蚣1錢6分,血竭1錢6分,乳香1錢,沒藥1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赤小豆大。
【功能主治】梅瘡結(jié)毒。
【用法用量】每服3-4錢。隨證加輕粉5分。
【摘錄】《梅疬新書》
【處方】綠豆粉2兩,刺猬皮2兩,生大黃1兩,槐角1兩,細茶葉1兩,瓜子仁1兩(另研),全蝎21只(微炒),制乳香5錢,甘草粉5錢,炒薏苡5錢。
【制法】上藥各為細末,和勻,煉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癰腫,陽癥大毒,楊梅結(jié)毒,日久不能全愈者。
【用法用量】每早服3錢,患在上部,白開水送下;中部,杜仲湯送下;下部,如下疳、痔瘡,淡鹽湯送下。均服至全愈為度。
【摘錄】《經(jīng)驗奇方》卷上
【別名】化蠱丸
【處方】越燕屎1合(微炒),獨頭蒜5枚。
【制法】上藥同搗如膏為丸,如杏核大。
【功能主治】蠱毒難愈,喉中妨悶,瘦如骨立。
【用法用量】化蠱丸(《圣濟總錄》卷一四七)。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五二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大家都知道化毒膠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紫草1兩,大黃5錢,歸身5錢,紅花(1作銀花)3錢,甘草3錢,麻油4兩(浸上藥1宿,熬10沸,去渣,入黃蠟5錢、白蠟5錢收膠,候稍冷入下藥),血竭2錢,乳香1錢,沒藥(2味去油)1錢,珍珠1錢,硼砂1錢(研細。上5味入膠攪和),(一方有牛黃1錢)。
【功能主治】活血化毒,止痛生肌。主痘瘡?fù)庖缁蜃テ?,及帶火收靨,火毒內(nèi)潰,靨厚而高聳者。
【用法用量】朱松坪曰:漿裂而有穢氣者為外溢,靨后必潰腐,用此膠活血化毒,止痛生肌,回靨不落;高厚而硬者,亦須以此膏搽之,速落,不致久固耗津。
【摘錄】《衛(wèi)生鴻寶》卷四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化毒膠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甘竹瀝湯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甘竹瀝湯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甘竹瀝湯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jié)合養(yǎng)生。
【處方】甘竹瀝(一斗) 生姜(三兩) 防風(fēng)(三兩) 甘草(炙.三兩) 防己(一兩) 麻黃(去節(jié).一兩) 人參(一兩) 黃芩(一兩) 白術(shù)(一兩) 細辛(一兩) 茵芋(一兩) 秦艽(一兩) 桂心(一兩) 附子(一枚.大者炮)
【功能主治】治卒中惡風(fēng),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尸厥死,不識人,閉目,灸針不知痛,風(fēng)狂,宜服此湯。
【用法用量】上以湯漬藥令赤,合竹瀝煮取四升,分為四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堇)竹瀝飲
【處方】甘竹瀝1斗,生姜3兩,防風(fēng)3兩,甘草(炙)3兩,防己1兩,麻黃(去節(jié))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白術(shù)1兩,細辛1兩,茵芋1兩,秦艽1兩,桂心1兩,附子1枚(大者,炮)。
【功能主治】卒中惡風(fēng)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尸蹷,死不識人,閉目,灸針不知痛,風(fēng)狂。
【用法用量】(?堇)竹瀝飲(《圣濟總錄》卷六)。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
【摘錄】《外臺》卷十四引《深師方》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xué)到更多的甘竹瀝湯食用方法了吧!甘竹瀝湯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能,了解了甘竹瀝湯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