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fù)璧墓πc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guān)注焦點(diǎn),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鈴?fù)璧墓πc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金鈴?fù)栌心男┕πc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牽牛子(炒)、青皮(去白)、良姜各等分,川楝子半兩,舶上茴香半兩,玄胡索1兩。
【制法】上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腸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燒綿為灰浸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中藏經(jīng)》
【處方】金鈴子肉5兩,茴香(炒)3兩,馬藺花(炒)3兩,菟絲子(酒浸,曬干,用紙條子同碾)3兩,海蛤3兩,破故紙(炒香)3兩,海帶(凈洗)3兩,木香1兩,丁香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腫硬,牽引疼痛;及小腸氣,陰囊腫,毛間水出。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鹽湯送下。
【摘錄】《本事》卷三
上面介紹了金鈴?fù)枋窃鯓又谱鞒鰜淼?,飲用金鈴?fù)杩梢詭椭覀冎委熞恍┓矫娴膯栴}。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金鈴散是什么大家知道嗎,其實(shí)它是一味中藥方劑,而且金鈴散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種類型的疾病。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些金鈴散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處方】金鈴子1兩(取肉微炒),馬藺花(炒黃)半兩,茴香(炒黃)半兩,蒔蘿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陰核偏腫,疼痛往來。
【用法用量】每服1錢,乳食前煎木瓜湯調(diào)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處方】川楝(去核)、小茴(炒)、故紙、桂心1錢,木香5分(研)。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寒氣客于子門,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加姜煎,沖木香末服。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七
【處方】青橘(去白)、蓬莪術(shù)(炮)、陳皮(去白)、茴香、荊三棱、甘草(炙)、川楝子(去皮核,用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下涎寬氣。主小兒驚疝及五般疝氣,陰腫。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水1小盞,煎至半盞,入鹽少許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惠眼觀證》
【處方】金鈴子1兩(煨,去核),縮砂仁7錢半(去殼),蓽澄茄5錢,木香5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疝痛作痛時,先曲腰啼哭,眼中無淚,腳冷唇干,額上多汗;或外腎釣上,陰囊偏大。
【用法用量】每服1錢,大者2錢,鹽湯或好酒。
【摘錄】《得效》卷十二
【處方】金鈴40個,茴香、京三棱、荗、枳殼、橘皮、百部1分,木香半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一切冷氣,小腸元臟膀胱氣痛,脾元積冷;及婦人血制氣攻疰,心腹疼痛,嘔逆脹滿,臍腹絞痛,煩悶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大錢,炒姜鹽湯酒調(diào)下。亦可作丸。
【摘錄】《雞峰》卷二十
【別名】川楝茴香散
【處方】大川楝子30個(湯浸,去薄皮,每個作6-7片),巴豆30粒(去皮膜,每粒作3段,夾炒,候巴豆色焦去巴)。
【制法】上以舶上茴香與川楝子等秤,并木香1分,為末。
【功能主治】膀胱小腸氣,外腎腫痛。
【用法用量】川楝茴香散(《普濟(jì)方》卷二四七)。
【摘錄】《直指》卷十八
【處方】金鈴子(炮,去皮棱)1兩,蓬莪術(shù)(炮)1兩,茴香半兩,木香(炮)半兩,荊三棱(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半,用熱酒調(diào)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
【處方】金鈴子肉6錢,三棱(炮,銼)2錢半,莪術(shù)(醋炙,銼)2錢半,青皮(去白)2錢半,陳皮(去白)2錢半,赤茯苓(去皮)半兩,茴香半兩,南木香2錢,甘草4錢(炙),檳榔3錢,枳殼(水浸潤,去殼,銼片,麥麩炒微黃)3錢,鉤藤(和鉤)3錢。
【制法】上除檳榔、木香不過火外,余10味銼,焙,仍同木香、檳榔為末。
【功能主治】疝氣腹痛,投諸藥后愈而復(fù)作者。小兒陰囊腫痛而引縮入腹,腰曲腹痛,冷汗自出,名曰內(nèi)吊。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至1錢,仍用炒茴香煎無灰酒空心調(diào)服。不飲酒者,煎炒茴香湯調(diào)下。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看了上面對于金鈴散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shí)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我們都知道金鈴黃柏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金鈴黃柏散其實(shí)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金鈴子(去核)3錢,黃柏3錢,車前3錢,茯苓3錢,澤瀉1錢許,川萆薢5錢,玄胡2錢,山楂2錢,青皮1錢許,橘核(炒,研)5錢。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主諸疝病屬濕熱者。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金鈴子導(dǎo)小腸膀胱濕熱疝氣要藥;黃柏苦寒除濕熱;車前、茯苓、澤瀉利水滲濕熱;川萆薢同熱藥祛寒濕,同涼藥去濕熱;玄胡、山楂行瘀血;青皮疏肝氣;橘核苦平下氣,最止疝痛。此苦寒清熱祛濕之劑,合丹溪治疝法也。
【摘錄】《顧松園醫(yī)鏡》卷十三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金鈴子散。
【處方】金鈴子 玄胡索各30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治肝氣不舒,氣郁化火,致患心腹脅肋諸痛,或發(fā)或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F(xiàn)用于潰瘍病,肝炎,膽囊炎、肋間神經(jīng)痛,膽道蛔蟲癥等屬于肝郁氣滯偏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酒調(diào)下。
【注意】孕婦慎用。
【備注】方中金鈴子疏肝氣,泄肝火,延胡索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二味相配,一泄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使肝火得清,氣機(jī)通暢,則諸痛自愈。
【摘錄】《素問病機(jī)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川楝子(去皮、核,取肉30克,用巴豆7枚,去殼,同炒令黃色,去巴豆)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七疝,寒注下焦,少腹引外腎疼痛,大便多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時用熱鹽酒調(diào)服。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處方】川楝(去核)1錢,小茴(炒)1錢,破故紙1錢,桂心1錢,木香(汁)1錢。
【功能主治】產(chǎn)時寒氣客于子門,入于小腹;或坐臥不謹(jǐn),使風(fēng)冷之氣,乘虛而入,此疝也。但不能脹,且無形影。
【用法用量】加生姜為引,入木香汁,水煎。食前熱服。
【摘錄】《萬氏女科》卷三
【別名】金鈴散
【處方】金鈴子1兩,玄胡各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行氣疏肝,活血止痛。主熱厥心痛;肝氣郁熱之胃脘,胸脅痛,疝氣疼痛;婦女經(jīng)行腹痛,其痛時發(fā)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蜃骰蛑梗貌挥?。二維病。肝氣郁滯。
【用法用量】金鈴散(《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一)。
【注意】孕婦胃痛忌用,其他如膽結(jié)石及肝脈病,胃潰瘍穿孔等均非本方適應(yīng)癥。
【各家論述】1.《古方選注》:金鈴子散,一泄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独坠谥苏摗吩疲盒耐从溃僖捬雍?。潔古復(fù)以金鈴治熱厥心痛。經(jīng)言:諸痛皆屬于心,而熱厥屬于肝逆,金鈴子非但泄肝,功專導(dǎo)去小腸膀胱之熱,引心包相火下行,延胡索和一身上下諸痛。時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雖小制,配合存神,卻有應(yīng)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
【臨床應(yīng)用】胃痛:用本方治愈胃痛15例。無論火郁,酒肉滯,肝陽犯胃,肝厥胃痛,胸痞脘痛,饑飽失時,陽微氣阻等所致者,均用此方加味。一劑痛止,不出二劑痊愈。典型病例:覃某某,男,25歲,已婚。一九六三年秋間就診,胃脘痛十余年,曾用中西藥治療,有時痛止,旋又復(fù)發(fā)。現(xiàn)已連痛三天,如刀刺,不想進(jìn)食,時嘔吐,癥見神色頹喪,脈弦而澀,此因久病胃痛,胃絡(luò)瘀滯所致。處方:金鈴子、延胡、五靈脂、蒲黃、香附、半夏、陳皮。次日復(fù)診,痛楚消失,精神安寧,追蹤未見復(fù)發(fā)。
【摘錄】《袖珍》卷二引《圣惠》
【處方】金鈴子100個(湯溫浸過,去皮;用巴豆200個捶微破,麩3升,同于銅鐺內(nèi)炒金鈴子赤熟為度,放冷取出,麩、巴豆不用)。
【制法】去核,為末。
【功能主治】丈夫本臟氣傷,膀胱連小腸等氣。七疝,寒注下焦,小腹引外腎疼痛,大便多閉。
【用法用量】每服3錢,熱酒醋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四引《經(jīng)驗(yàn)方》,名見《濟(jì)生》卷三
【處方】金鈴子肉49枚(銼碎如豆大,不令研細(xì),用巴豆49枚,去皮不令碎,與金鈴子肉同炒至金鈴子深黃色,不用巴豆),茴香1兩(炒)。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膀胱疝氣,閉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溫酒調(diào)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
【處方】川楝子1兩(凈),斑蝥14個(去頭翅足),巴豆14個(去殼并心,劈開作2片)。
【制法】上2味同川楝肉于銀石瓦器內(nèi)慢火炒,令川楝肉帶微黃焦色,取去斑蝥、巴豆2藥不用,只將川楝子肉別安之一處,外用茴香3錢,重和前川楝子肉,用鹽合炒令香,并前川楝子碾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膀胱疝氣,小腸偏墜,小腹撮痛,發(fā)則欲死,諸所不治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心溫酒調(diào)下。若臟腑微利,痛即愈。病久而甚,不過3服。服后仍用安腎丸、沉香蓽澄茄散吞服,以補(bǔ)其虛,則其疾永不作矣。
【注意】病退即止,不可過劑。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三
通過上文對金鈴子散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在對藥物進(jìn)行選擇的時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我們一定要從自身的實(shí)際情況出發(fā),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
每年到了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各種身體不適也就紛紛而至,補(bǔ)養(yǎng)身體的時候到了,多喝點(diǎn)中藥方劑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一下金鈴瀉肝湯的功效和作用吧。
【處方】川楝子5錢(搗),生明乳香4錢,生明沒藥4錢,三棱3錢,莪術(shù)3錢,甘草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脅下焮疼。
【用法用量】口服。
【各家論述】劉河間有金鈴子散,即楝子之核與玄胡索等分,為末服之,以治心腹脅下作疼,其病因由于熱者,甚效。誠以金鈴子能引心包之火及肝膽所寄之相火下行,又佐以玄胡素以開通氣血,故其疼自止也。而愚用其方,效者固多,而間有不效者。后擬得此方,莫不隨手奏效。蓋金鈴子佐以玄胡索,雖能開氣分之郁,而實(shí)不能化氣。所謂化氣者,無事開破,能使氣之郁者,融化于無形,方中之乳香、沒藥是也;去玄胡索,加三棱、莪術(shù)者,因玄胡索性過猛烈,且其開破之力多趨下焦,不加三棱、莪術(shù)性較和平,且善于理肝也;用甘草者,所以防金鈴子有小毒也。此方不僅治脅疼甚效,凡心腹作疼而非寒涼者,用之皆甚效驗(yàn)。
【臨床應(yīng)用】脅下焮痛:仲冬,劉某某兄,病左脅焮疼,諸治無效,詢方子弟,授以活絡(luò)效靈丹方,服之不應(yīng)。因延為視診,脈象他部皆微弱,惟左關(guān)沉而有力,治以金鈴瀉肝湯加當(dāng)歸數(shù)錢,服一劑,翌日降下若干綠色粘滯之物,遂然而愈。蓋此方原注明治脅下焮疼,由此知兄所擬方各有主治。方病相投,莫不神效也。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金鈴瀉肝湯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金鈴瀉肝湯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金鈴子我們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要說到癩葡萄我們可能就明白了,其實(shí)金鈴子就是癩葡萄哦,金鈴子除了顏色和苦瓜不一樣之外,其外形的原因經(jīng)常被認(rèn)為是苦瓜,那么金鈴子的營養(yǎng)價值有哪些呢?
金鈴子的功效與作用
1、金鈴子能治肝胃氣痛
清肝火和行氣止痛是金鈴子這種中藥材的重要功效,它可以治療人類的肝胃氣痛,在治療時可以把金鈴子與延胡索這種中藥材一起使用,會讓它的止痛功效更加出色。
2、金鈴子能驅(qū)蟲
驅(qū)蟲是金鈴子的重要作用之一,這種中藥帶有一定的毒性,進(jìn)入人體腸道以后能把腸道中的寄生蟲殺死,當(dāng)它與檳榔和使君子等中藥材搭配使用時,對人類因蛔蟲綽起到腹痛有很出色的治療作用。
3、金鈴子能治頭癬
金鈴子性寒有小毒,能清熱除溫,對人類的癬癥有很出色的治療作用,特加是對人類的頭癬和禿瘡更是治療效果出色,治療時只需要把金鈴子放在鍋中培黃再加工成末,用香油調(diào)制成膏,然后直接涂末在需要治療的部位上就可以。
金鈴子的食用方法
金鈴子最直接的吃法,就是和普通水果一樣,洗干凈后剖開果殼,吃里面的囊肉。需要注意的是,直接當(dāng)做水果食用時,一定要選擇完全熟透了的金鈴子,否則吃起來是苦的而不是甜的。
既然是要吃熟透了的金鈴子,我們當(dāng)然得知道成熟的金鈴子是啥樣兒了。成熟的金鈴子,果殼是金黃色的,里面的囊肉是紅色的,吃起來是甜的,當(dāng)這三樣都對上號了,那么我們吃到的金鈴子就是熟透的了。
如果等不及金鈴子成熟就想吃了,可以。取不成熟的金鈴子囊肉,拌醋、糖等佐料食用,也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呢!
吃金鈴子的好處
1、金鈴子有補(bǔ)氣益血,滋陰生津,強(qiáng)筋健骨,通利小便的功效。
2、金鈴子的膳食纖維能夠幫助消化食物,緩解腹脹。
3、金鈴子有清熱解毒、消火消炎、排出肝火的功效。
4、金鈴子中豐富的維生素對于視力的保護(hù)是有著卓越的功效的,尤其是維生素A對于夜盲癥有一定的輔助來療效。
5、金鈴子有比較多的維生素,其中含量比較多的就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C,維生素A對于我們的視力是非常有好處的,尤其是對于治療夜盲癥是很有好處的,其次就是維生素C對改善我們的皮膚也是很有好處的。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金鈴子的相關(guān)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金鈴子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的高,以上介紹的金鈴子的食用方法我們是不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吃金鈴子好處很多我們可以試試的。
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
1、烏梅丸是什么
烏梅丸,中成藥名。為驅(qū)蟲劑,具有緩肝調(diào)中,清上溫下之功效。用于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癥見腹痛下痢、巔頂頭痛、時發(fā)時止、躁煩嘔吐、手足厥冷。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或棕黑色至黑色的大蜜丸;味苦,酸(水丸);味微甜、苦、酸(大蜜丸)。
2、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
本方是治療蛔厥的主方。方中以烏梅味酸能制止蛔蟲蠕動,為主藥;蜀椒、細(xì)辛能驅(qū)蟲,且治臟寒、黃連、黃柏苦能下蛔,清泄胃熱均為輔藥;并配合姜、桂、附以溫臟祛寒,參、歸補(bǔ)養(yǎng)氣血,以為佐使。此方寒熱并用,邪正兼顧,對于屬寒熱錯雜而正氣虛者,極為適合。
主治胃熱腸寒的蛔厥證。癥見腹痛時作,煩悶嘔吐,得食則嘔,甚至嘔出蛔蟲,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嘔吐。
3、烏梅丸的配方組成
烏梅500克、細(xì)辛180克、干姜300克、當(dāng)歸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黃柏180克、黃連500克、人參180克、蜀椒120克。
烏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爛,和余藥打勻,烘干或曬干,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溫開水送下?;蛩宸?用量以病情酌定)。
烏梅丸的用法用量
每種藥物都有其各自嚴(yán)格的用量標(biāo)準(zhǔn),烏梅丸當(dāng)然也不例外,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推薦劑量服用烏梅丸,而不能超量服用,以免使得療效適得其反。那么烏梅丸的用法用量怎么樣?注意事項有哪些?
烏梅丸為黑色的大蜜丸(水蜜丸);味微甜、苦、酸。烏梅丸具有良好的溫臟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或脾胃虛引起之胃脘痛,肢體瘦弱。
烏梅丸用于治療其適應(yīng)癥時的療效不錯,不過烏梅丸也只有在治療其適應(yīng)癥時才會發(fā)揮它的療效,因而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的。大家只有在癥狀符合烏梅丸的適應(yīng)癥時,才可以在醫(yī)生同意用藥的情況下考慮使用烏梅丸。
烏梅丸為口服用藥,每次2丸,每日2-3次。當(dāng)然,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也有個體差異,故應(yīng)請醫(yī)生決定用藥量,按照醫(yī)囑用藥才是最安全的。
而服用烏梅丸應(yīng)該注意的事項有:烏梅丸含有馬兜鈴科植物細(xì)辛,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定期復(fù)查腎功能。
哪些人不宜吃烏梅丸
烏梅丸能有效地治療膽道蛔蟲癥、慢性腸胃炎、慢性痢疾等癥,效果顯著,然而不是人人都適宜服用烏梅丸的。那么,哪些人不宜吃烏梅丸呢?
新生兒忌吃烏梅丸,兒童少吃烏梅丸。烏梅丸的配方組成中有一味細(xì)辛,細(xì)辛有小毒,對腎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再者,小孩子的腎臟功能還不完善,食多了很可能損害腎臟功能。
孕婦不宜吃烏梅丸。孕婦在懷孕期間吃藥總是不好的,藥物可以會對胎兒造成影響。烏梅丸中含有的細(xì)辛有可能影響腹中胎兒的發(fā)育。正?;颊叻脼趺吠瓒夹枰卺t(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定期復(fù)查腎功能,更何況是孕婦,孕婦就更應(yīng)該禁止吃烏梅丸。
腎臟病患者不宜吃烏梅丸。腎臟病的常見癥狀有水腫、高血壓、尿少或無尿、多尿、尿頻、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癥狀。烏梅丸本身就對腎臟有一定的損害,若是腎臟有問題,還去吃烏梅丸,豈不是雪上加霜么。
初患瀉痢的人不宜吃烏梅丸。只有長期的久瀉久痢泄瀉和痢疾才是烏梅丸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