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葛解肌湯的功效與作用
葛木養(yǎng)生粥的功效。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如何避開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柴葛解肌湯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柴葛解肌湯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別名】葛根解肌湯(《古今醫(yī)鑒》卷三)、柴胡解肌湯(《萬病回春》卷二)。
【處方】柴胡 干葛 甘草 黃芩 芍藥 羌活 白芷 桔梗 石膏
【功能主治】解肌清熱。主感冒風(fēng)寒,郁而化熱,惡寒發(fā)熱,頭痛肢酸,目疼鼻干,眼眶疼痛,心煩不眠,舌苔薄黃,脈浮微洪者。現(xiàn)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見有上述癥狀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之熱服。
【備注】方中柴胡、葛根解肌發(fā)表為君;石膏、黃芩清內(nèi)郁之熱,羌活、白芷散外感風(fēng)寒為臣;桔梗宣肺利咽,芍藥和營泄熱為佐;生姜、大棗和營衛(wèi),健脾胃為使。諸藥相配,共奏辛涼解肌,兼清郁熱之效。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
【處方】柴胡3.6克 葛根4.5克 赤芍3克 甘草1.5克 黃芩4.5克 知母3克 貝母3克 生地黃6克 丹皮4.5克
【功能主治】解肌清熱主外感溫邪,內(nèi)有郁熱,發(fā)熱頭痛,不惡寒而口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二
【處方】柴胡、干葛、黃芩、桂枝、赤芍、人參、甘草、竹葉7皮。
【功能主治】疏風(fēng)解肌退熱。主小兒解脫受風(fēng),而致傷風(fēng)發(fā)熱,其癥汗出,身熱,呵欠,目赤澀,多睡,惡風(fēng),喘急。
【用法用量】熱退之時,再服涼驚丸,以防內(nèi)熱。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處方】羌活、干葛、柴胡、川芎、半夏、枳殼、桔梗、厚樸、山楂、黃芩、山梔、甘草。
【功能主治】傷于酒,濕熱在經(jīng),閉塞本身元氣,惡寒發(fā)熱,身首俱痛。
【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下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葛根、白芍。
【功能主治】傷寒溫疫7日之時。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一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柴葛解肌湯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2窀鸾饧鳛橐环N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柴葛解肌湯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jīng)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其實柴葛解肌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柴葛解肌湯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紹的內(nèi)容大家感興趣。
柴葛解肌湯
【名稱】柴葛解肌湯。
【分類】解表劑-辛涼解表。
組成
柴胡(6g) 干葛(9g) 甘草(3g) 黃芩(6g) 羌活(3g) 白芷(3g) 芍藥(6g) 桔梗(3g)
用法
水二盅,姜三片,棗二枚,《殺車槌法》加石膏一錢(5g),煎之熱服。
功效
解肌清熱。
方解
本方所治證候乃表邪未解,而又化熱入里。外感風(fēng)寒,本應(yīng)惡寒較甚,但惡寒漸輕,身熱增盛者,為寒郁肌腠化熱所致。因表寒尚未全解,故頭痛無汗,脈浮等癥仍在。入里之邪初犯陽明、少陽,出現(xiàn)心煩不眠,眼眶痛,嗌干耳聾,鼻干,脈微洪等內(nèi)熱表現(xiàn)。
本方證病在肌表,為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治當(dāng)辛涼解肌,兼清里熱。方用柴胡、葛根解肌清熱為君。且柴胡疏暢氣機,以助郁熱外泄。羌活、白芷散表邪而止頭痛;黃芩、石膏清泄里熱,共為臣藥。白芍、甘草斂陰和營,防疏散太過而傷陰;桔梗宣利肺氣,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均為佐藥。甘草又能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寒溫并用,辛涼為主,共成辛涼解肌,兼清里熱之劑。
方歌
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棗與生姜。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柴葛解肌湯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柴葛解肌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柴葛解肌湯(程氏)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柴胡6g 葛根6g 黃芩6g 赤芍6g 甘草3g 知母5g 生地9g 丹皮3g 貝母6g
【來源】《醫(yī)學(xué)心悟》此方比陶氏柴葛解肌湯少羌、芷、桔,是因不惡寒無需多用升散發(fā)表之品,且羌、芷皆辛溫香燥,見癥已有口渴,故減去;再者,雖去石膏,但配入知、貝、丹、地,不僅清熱,還能滋陰;若見譫語,則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芍淌戏街卦谇謇?,陶氏方重在解肌,是兩方同中之異。
【功能主治】外感風(fēng)熱,里熱亦盛證。不惡寒而口渴,舌苔黃,脈浮數(shù)。
【用法用量】水煎服。心煩加淡竹葉十片(3克);譫語加石膏三錢(12克)。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柴葛解肌湯(程氏)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柴葛解肌湯加減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柴葛解肌湯加減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毜慕榻B一下。
【處方】柴胡15克,葛根15克,白芷10克,桔梗12克,元參15克,理石25克,赤芍12克,生草10克,雙花15克,連翹15克,山甲15克,川芎10克,川軍5克,茵陳15克,苦參15克,黃柏15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
【功能主治】辛涼解肌表邪氣。主風(fēng)寒外襲,營衛(wèi)失調(diào),風(fēng)熱濕邪客于肌腠,使皮膚失去濡養(yǎng)而致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陳光發(fā)方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柴葛解肌湯加減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柴葛解肌湯加減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干葛解肌湯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干葛解肌湯,因為干葛解肌湯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現(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別名】葛根湯
【處方】柴胡、干葛、甘草、黃芩、芍藥、羌活、白芷、桔梗。
【功能主治】傷寒足陽明胃經(jīng)受證,目痛鼻干,不眠,微頭痛,眼眶痛,脈來微洪。
【摘錄】《傷寒六書》卷四
【處方】干葛根、防風(fēng)、薄荷、前胡、桔梗、小甘草、牛蒡子、蟬退、連翹(去心)。
【功能主治】麻疹初發(fā)熱1-2日。
【用法用量】加淡竹葉、西河柳,水煎服。
【摘錄】《痘疹會通》卷五
【處方】干葛、升麻、防風(fēng)、荊芥。
【功能主治】散陽明表邪,發(fā)陽明伏斑。主
【用法用量】
【摘錄】《傷寒大白》卷一
【處方】干葛、陳皮、甘草、柴胡、枳殼、神曲、川芎、紅花、山楂肉。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表已過,仍在表里相兼,發(fā)熱惡心作渴者。
【用法用量】蔥白1寸為引。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干葛解肌湯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干葛解肌湯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個頭疼腦熱,專家提倡普通的感冒、發(fā)熱我們盡量不要通過靜脈注射、吃藥去治療,這樣會使我們的免疫力下降。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道由純中藥煎制的柴葛解肌湯,它可以有效的治療我們的感冒、風(fēng)寒、頭疼腦熱。有了它我們就不用為小感冒而發(fā)愁了,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1、組成:柴胡、干葛、白芷、桔梗、羌活、石膏、黃芩、白芍、甘草、大棗、生姜。
2、用量:柴胡12克,干葛9克,甘草3克,黃芩9克,羌活6克,白芷6克,芍藥6克,桔梗6克,石膏3克。
3、用法: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棗二枚,槌法加石膏末3克,煎之熱服?,F(xiàn)代用法:加生姜3片,大棗2枚,石膏12克,水煎溫服。
柴葛解肌湯是一劑辛涼解表劑,由柴胡、葛根、甘草、黃芩、羌活、白芷、芍藥、桔梗等藥組成。主治感冒風(fēng)寒,郁而化熱證。證見惡寒漸輕,身熱增盛略有寒熱往來之意,無汗頭痛,目疼鼻干,心煩不眠,眼眶痛,舌苔薄黃,脈浮微洪者。
柴葛解肌湯,中醫(y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辛涼解表,解肌清熱之功效。主治外感風(fēng)寒,郁而化熱證。惡寒漸輕,身熱增盛,無汗頭痛,目疼鼻干,心煩不眠,咽干耳聾,眼眶痛,舌苔薄黃,脈浮微洪。臨床常用于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牙齦炎、急性結(jié)膜炎等屬外感風(fēng)寒,邪郁化熱者。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柴葛解肌湯的構(gòu)成、功效以及用法用量。小編在這提個醒,是藥三分毒,過量食用會影響藥效發(fā)揮,物極必反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應(yīng)該明白。好了,這劑解肌清熱的良藥,大家都學(xué)會了吧?這下頭疼腦熱的小病就不用再擔(dān)心了。
不同的人群應(yīng)該如何養(yǎng)生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方劑養(yǎng)生。下面來介紹一下柴葛桂枝湯。
【處方】嫩桂枝3克 杭白芍4.5克 北柴胡 粉干葛各3克 炙甘草2.4克
【功能主治】主小兒傷風(fēng),自汗發(fā)熱。
【用法用量】上藥加老生姜3克、大紅棗5枚,凈水濃煎,熱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三
【處方】嫩桂枝1錢,杭芍藥1錢5分,北柴胡1錢,粉干葛1錢,炙甘草8分,老生姜1錢,大紅棗5兩。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fēng),自汗發(fā)熱。
【用法用量】凈水濃煎,熱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三
【處方】柴胡、葛根、羌活、防風(fēng)、人參、甘草、桂枝、牛蒡子(炒)。
【功能主治】表氣素虛,邪氣流連于腠理之間,邪正爭攻,致痘疹發(fā)熱之時,憎寒振振戰(zhàn)動,痘疹欲出不出。
【用法用量】加淡竹葉10片,水1盞,同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六
【處方】柴胡、葛根、甘草、桂枝、防風(fēng)、人參、白芍藥各等分。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小兒痘疹初熱。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四
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你對柴葛桂枝湯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嗎?但柴葛桂枝湯畢竟是中藥方劑,可能有些人的體質(zhì)會不太適合,所以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我們都知道柴葛二妙湯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柴葛二妙湯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赤芍、干葛、蒼術(shù)、黃柏、厚樸、山楂、木瓜、檳榔。
【功能主治】腳氣,腿足腫痛。
【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下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甘草、干葛、赤芍、蒼術(shù)、黃柏、枳殼、厚樸、川芎、香附。
【功能主治】寒疝,標(biāo)寒束其本熱,囊冷如冰,堅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而痛,脈來滑大有力。
【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下
【處方】柴胡、黃芩、半夏、甘草、干葛、赤芍、蒼術(shù)、黃柏。
【功能主治】濕從內(nèi)中,如茶酒湯水,脾虛不能消散,積于上焦,而為上焦之濕,其人頭面發(fā)腫,是為濕中生熱,或生癮疹,身熱內(nèi)煩,脈洪數(shù)或沉細緩。
【用法用量】
【摘錄】《醫(yī)學(xué)傳燈》卷上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應(yīng)該就能了解柴葛二妙湯是什么了吧。柴葛二妙湯在中醫(yī)可以治療很多問題,是一種很有效的中藥方劑。
解肌湯怎么吃?解肌湯雖為中醫(yī)的一味方劑,但對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療效果的,那么根據(jù)不同的疾病,解肌湯應(yīng)該怎么吃呢?下面為大家揭曉答案。
【處方】干葛9克 麻黃6克(去節(jié))芍藥4克黃芩4克 甘草2克(炙)大棗12克(擘)桂心2克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發(fā)汗,解肌,清熱。治天行病二三日,頭痛壯熱者。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服,得汗愈。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等。
【摘錄】《外臺秘要》卷三引許仁則方
【處方】芍藥2兩,麻黃(去節(jié))3分,升麻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陰陽俱有余,兩手脈浮數(shù),或緊或緩,三部俱有力,無汗惡風(fēng),時屆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者。
【用法用量】方中芍藥,《醫(yī)學(xué)綱目》引作“石膏”。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上
【處方】恒山2兩,柴胡4兩,知母1兩,甘草1兩,青蒿子1兩,桃枝1兩,桂、生姜2兩,烏梅12枚,蔥白3寸,薤白3寸,柳枝1握,鱉甲(醋炙,去裙襕)2兩。
【功能主治】傷寒往來寒熱,有時肢節(jié)煩疼者;久瘧。
【用法用量】方中桂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二
【處方】麻黃(去節(jié))半兩(冬用7錢半),人參半兩,芍藥半兩,川芎2錢半,前胡2錢半,獨活半兩。
【功能主治】透肌散毒。主傷寒發(fā)熱,心煩燥渴。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錢,水半盞,加生姜1片,薄荷1葉,煎服。
【摘錄】《袖珍》卷四引湯氏方
【處方】葛根1兩,黃芩1兩,麻黃(去節(jié))半兩,赤芍藥4錢。
【功能主治】邪氣在表,上氣浮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1兩,生姜7片,水2盞,煎至1盞,食前去滓熱服。
【摘錄】《云岐子脈訣》
【處方】廣皮1錢,防風(fēng)1錢,葛根1錢,木通1錢,羌活1錢2分,荊芥1錢5分,前胡1錢,桔梗1錢,蘇葉1錢5分。
【功能主治】人于既跌之后,或相打受傷之后,感冒經(jīng)風(fēng),發(fā)寒發(fā)熱,頭身皆痛。
【用法用量】加蔥白3根,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傷科方書》
【處方】川升麻1錢,甘草(生用)1錢,干姜1錢,黃芩1錢,赤芍1錢5分,麻黃(去節(jié))5分。
【功能主治】小兒遍身赤腫,不能睡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3錢,桃、柳枝各7根,水1鐘,煎6分,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五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蒼術(shù)4兩(去粗皮),羌活半兩,甘草半兩(炙),荊芥穗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續(xù)服2-3服。微汗出即解。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車論》
【處方】葛根4兩,麻黃1兩,黃芩2兩,芍藥2兩,甘草2兩,大棗12枚。
【功能主治】發(fā)汗。主傷寒、溫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1斗,煮取3升,飲1升,日3服。3-4日不解,脈浮者,宜重服發(fā)汗。
【摘錄】《千金》卷九
【處方】葛根1兩,麻黃(去節(jié))半兩,芍藥半兩,甘草半兩,桂枝2錢半。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溫病,時行寒疫,頭痛項強,畏寒,肢體拘急,骨節(jié)煩疼,腰脊強痛,胸膈煩悶,無汗惡風(fēng)。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加大棗1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以汗出為度。
【摘錄】《嬰童百問》卷六
【處方】干葛4兩,麻黃3兩(去節(jié)),芍藥2兩,黃芩2兩,甘草1兩(炙),大棗12枚(擘),桂心1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病2-3日,頭痛壯熱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服。得汗愈。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等。
【摘錄】《外臺》卷三引《延年秘錄》
【處方】葛根4兩,麻黃(去節(jié))3兩,茯苓3兩,牡蠣2兩(熬)。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熱,身體疼痛。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徐徐服之。得汗通則止。
【注意】忌酢物。
【摘錄】《外臺》卷一引《古今錄驗》
【處方】羌活、柴胡、葛根、防風(fēng)、荊芥(份兩量兒大?。?。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搐初起而輕者。
【用法用量】
【各家論述】羌活太陽,柴胡少陽,葛根陽明,荊、防隨所應(yīng)而至,以開腠理者也。此一方為發(fā)表之總劑也。
【摘錄】《小兒諸熱辨》
【處方】枳殼、干葛、陳皮、防風(fēng)、川芎、桔梗、柴胡、薄荷。
【功能主治】小兒元氣無虧,濕氣蒸肺,致患腫癥。
【用法用量】蔥白1寸為引。兼服抱龍丸。微汗即愈。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處方】羌活、天花粉、荊芥、丹皮、甘草、紅花、黃連、防風(fēng)、金銀花、貝母。
【功能主治】瘡毒壅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五
【處方】防風(fēng)5分,山楂5分,紫蘇5分,天花粉5分,薄荷5分,陳皮5分,枳殼5分,茯苓3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發(fā)熱有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二
【處方】葛根1兩,黃芩半兩,芍藥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溫病、天行,頭痛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盞半,棗子1枚,煎8分,日3服。3-4日不解,脈浮者,宜重服發(fā)汗。
【摘錄】《得效》卷一
【處方】干姜1兩(炮裂,銼),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芍藥3分,黃芩3分,石膏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2日,頭痛壯熱,骨節(jié)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蔥白2莖,豉半合,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汗出愈。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柴胡、麻黃、木通、茯苓、犀角、蒲黃、黃芩、赤芍藥、葛粉、生地黃、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退熱。主婦人勞傷,感冒體熱,鼻血。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紅棗2枚煎,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得效》卷十五
【處方】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桑根白皮半兩(銼),赤芍藥1分,梔子仁1分,前胡1分(去蘆頭),甘草1分(炙微赤,銼),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一日,邪毒氣在皮膚肌肉。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熱頻服,不拘時候。以厚衣蓋出汗。
【摘錄】《圣惠》卷九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甘草1分(炙微赤,銼),赤芍藥半兩,葛根1兩半(銼),石膏1兩半,桂心3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初患一日,體熱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頻服。衣蓋,以汗出為效。
【摘錄】《圣惠》卷九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解肌湯的知識,大家應(yīng)該大致都清楚了解肌湯的作用。中藥方劑對身體幾乎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驚喜。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柴葛敗毒散,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柴葛敗毒散嗎?柴葛敗毒散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柴胡、葛根、前胡、防風(fēng)、蘇葉、荊芥、桔梗、羌活、甘草、人參、生姜。
【功能主治】疹欲出之時面頰紅,或頭眩身體拘急;及既出身應(yīng)涼,毒火極熱,更反熱甚而勿解。
【摘錄】《痘科金鏡賦》卷六
【處方】柴胡、干葛、人參、羌活、防風(fēng)、荊芥、桔梗、蘇葉、甘草。
【功能主治】疑似傷寒。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三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柴葛敗毒散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