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煎圓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下面的內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蓬煎圓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說到蓬煎圓,大家應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豬胰一具,京三棱、蓬莪術(二味.醋煮令透.切.焙.為末各四兩以上二味,同豬胰入)。川楝子(去核)、山藥、檳榔、枳殼(去瓤.麩炒)、茴香(炒)、附子(炮.去皮.臍),各二兩。
【炮制】上件碾細末,入豬胰,同醋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久有傷滯,中氣痞,心腹膨脹,脅下堅硬,胸中痞塞,噎氣不通,嘔吐痰水,不思飲食,或心腹引痛,氣刺氣急;
【用法用量】每服十圓至十五圓,生姜湯下,婦人淡醋湯下,不計時候,更量虛實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總得來說蓬煎圓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相關閱讀
面對著醫(yī)學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烏雞煎圓。
【處方】烏雄雞一個,烏藥、石床、牡丹皮、人參(去蘆)、白術、黃蓍,各一兩;蒼術(米泔浸.切.焙)一兩半,海桐皮、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白芍藥、蓬莪、川烏(炮)、紅花、陳皮,各二兩;延胡索、木香、琥珀、熟干地黃(洗.焙)、肉豆蔻、草果,各半兩。
【炮制】上細,用烏雄雞一只,湯去毛及腸肚,將上件藥安放雞肚中,用新瓷瓶好酒一斗同煮令干,去雞骨,以油簞盛,焙干為細末,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婦人胎前、產后諸般疾患,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圓。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烏雞煎圓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應用歷史悠久,影響和普及范圍甚廣。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橘皮煎圓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當歸(去蘆.先焙)、厚樸(去粗皮.姜汁制)、肉蓯蓉(酒浸.微炙.切.焙干)、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巴戟(去心)、陽起石(酒浸.焙干.研如粉)、石斛(去根)、牛膝(去蘆.酒浸)、杜仲(去皮.姜汁炙)、吳茱萸(水淘去浮者.焙干)、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開.酒浸.炙干)、干姜(炮)、菟絲子(酒浸.焙.搗)、三棱(煨熟.乘熱搗碎),各三兩;甘草(炙)一兩,陳橘皮(凈洗.焙.為末)十五兩。
【炮制】上為細末,用酒五升,于銀、石器內,將橘皮末煎熬如,卻將諸藥末人在內,一處攪和搜勻,仍入臼內,搗五百杵,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虛積冷,心腹疼痛,嘔吐痰水,飲食減少,脅肋虛滿,臍腹弦急,大腸虛滑,小便利數,肌膚瘦悴,面色痿黃,肢體怠惰,腰膝緩弱。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空心溫酒下,鹽湯亦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于橘皮煎圓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橘皮煎圓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該要多去認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
我們都知道薄荷煎圓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薄荷煎圓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下這個問題。
【處方】龍腦薄荷(取葉)十斤,防風(去苗)、川芎,各三十兩??s砂仁五兩,桔梗五十兩,甘草(炙)四十兩。
【炮制】上為末,煉蜜為圓,每兩作三十圓。
【功能主治】消風熱,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治遍身麻痹,百節(jié)酸痛,頭昏目眩,鼻塞腦痛,語言聲重,項背拘急,皮膚瘙癢,或生癮疹。及治肺熱喉腥,脾熱口甜,膽熱口苦。又治鼻衄、唾血,大小便出血,及脫著傷風。并沐浴后,并可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細嚼,茶、酒任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于薄荷煎圓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薄荷煎圓的認識會更加清晰。薄荷煎圓對于一些疾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多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懂得調理身體。
牡丹煎圓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牡丹煎圓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延胡索、縮砂仁,各半兩;赤芍藥、牡丹皮,各一兩;山茱萸、干姜(炮),各半兩;龍骨(細研水飛)、熟干地黃(酒浸)、檳榔、羌活,各二兩;五味子、人參、白芷、當歸(去蘆.酒浸)、干山藥、澤瀉、續(xù)斷(細者)、肉桂(去粗皮)、白茯苓、白術、附子(去皮.臍)、木香、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炮,為末,炒熟),各一兩;石斛(去根.酒浸)三兩。
【炮制】上為細末,煉蜜和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婦人沖任本虛,少腹挾寒,或因產勞損,子臟風寒,搏于血氣,結生瘕聚,塊硬發(fā)歇,臍腹刺痛,脅肋緊張,腰膝疼重,拘攣腫滿,背項強急,手足麻痹,或月水不調,或瘀滯澀閉,或崩漏帶下,少腹冷疼,寒熱盜汗,四肢酸痛,面色萎黃,多生僢僣,羸乏少力,心多驚悸,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至三十圓,溫酒或醋湯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注意】妊娠不宜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看了上文對牡丹煎圓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交感地黃煎圓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交感地黃煎圓的功效作用等。
【處方】生地黃(凈洗.研.以布裂汁留渣.以生姜汁炒地黃渣.以地黃汁炒生姜渣.,各至干.堪為末為度)、生姜(凈洗.爛研.以布裂汁留渣),各二斤;延胡索(拌糯米.炒赤.去米)、當歸(去苗)、琥珀(別研),各一兩;蒲黃(炒香)四兩。
【炮制】上為末,蜜圓,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婦人產前、產后眼見黑花,或即發(fā)狂,如見鬼狀,胞衣不下,失音不語,心腹脹滿,水谷不化,口干煩渴,寒熱往來,口內生瘡,咽中腫痛,心虛忪悸,夜不得眠,產后中風,角弓反張,面赤,牙關緊急,崩中下血,如豚肝狀,血多血少,結為癥癥,恍惚昏迷,四肢腫滿,產前胎不安,產后血刺痛,皆治之。
【用法用量】當歸湯化下一圓,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在通過上文對交感地黃煎圓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三棱煎圓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色)、?,各一兩。神僸(碎.炒)、麥蘗(炒),各三兩。青皮(去白)、干漆(炒)、蘿卜子(微炒),各二兩。三棱(生.細.搗.羅為末.以酒三升,石器內熬成膏)八兩。
【炮制】上件為末,以三棱膏勻搜和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順氣寬中,消積滯,化痰飲。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圓至二十圓,溫米飲下,食后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關于三棱煎圓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很多人對中藥蓬莪術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蓬莪茂(《藥性論》),蒁藥(《唐本草》),蓬莪蒁(《日華子本草》),廣茂(《珍珠囊》),蓬術(《普濟方》),莪蒁(《本草備要》),蓬蒁(《本經逢原》),羌七(《生草藥性備要》),廣術(《本草求真》),黑心姜(《嶺南采藥錄》),文術(《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姜科植物 莪術 的 根莖 。秋、冬均可采挖,去凈泥土,蒸熟后,曬干,除凈毛須及雜質。
【原形態(tài)】莪術(《醫(yī)學入門》),又名:山姜黃、綠姜。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間或村邊林下草地。分布福建、廣東、廣西、浙江、臺灣、云南、四川等地。主產于廣西、四川。此外,福建、廣東、浙江、云南等地亦產。
【性狀】干燥的根莖,呈卵圓形或紡錘形,長約3~5厘米,直徑約1~3厘米。外皮灰黃色至棕黃色,略有皺紋,有環(huán)形的節(jié),節(jié)上有須根痕跡。質堅實而重,極難折斷,破開面灰褐色至黃綠色,角質狀,有光澤,并有一黃白色環(huán)及白色的筋脈小點。稍有香氣,味微苦而辛。以個均勻、質堅實、斷面灰褐色者為佳。
【化學成份】根莖含揮發(fā)油1~1.5%。油中主成分為倍半萜烯類。
【藥理作用】①抗腫瘤作用
【炮制】蓬莪術: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潤透后,置籠屜內蒸透取出,切片曬干。醋莪術:揀去雜質,洗凈,置鍋中加醋與熱水使浸沒,用文火煮透,撈出,晾至六成干,切薄片;陰干。(每莪術100斤,用醋10~20斤)
【性味】苦辛,溫。
【歸經】入肝、脾經。
【功能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治心腹脹痛,癥瘕,積聚,宿食不消,婦女血瘀經閉,跌打損傷作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注意】氣血兩虛,脾胃薄弱無積滯者慎服,孕婦忌服。
【附方】①治一切冷氣,搶心切痛,發(fā)即欲死,久患心腹痛時發(fā)者:蓬莪術二兩(醋煮),木香一兩(煨)。為末,每服半錢,淡醋湯下。(《衛(wèi)生家寶方》)
【各家論述】①《本草圖經》:"蓬莪茂,古方不見用者,今醫(yī)家治積聚諸氣,為最要之藥。與荊三棱同用之良,婦人藥中亦多使。"
【臨床應用】治療子宮頸癌:采用蓬莪術注射液以局部病灶注射為主,配合靜脈用藥,觀察早、晚期各型宮頸癌共80例;其中早期患者平均用藥9個月左右,晚期患者平均治療6個月左右。結果臨床近期治愈(局部腫瘤消失,病理檢查未見癌組織,3次陰道涂片陰性,周圍浸潤組織消退或被控制,自覺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80例;顯效(局部腫瘤消退1/2以上,周圍浸潤組織被控制,自覺癥狀明顯好轉)15例;有效(局部病灶縮小,周圍浸潤組織被控制,自覺癥狀好轉)14例;無效(自覺癥狀及客觀檢查無改變或病情惡化)21例。以對早期(原位、Ⅰ期、Ⅱ期)和菜花型、潰瘍型療效較好,而對晚期(Ⅲ、Ⅳ期)及放療后復發(fā)者療效較差。用法:局部注射用扁桃體注射器,將針頭插入病灶組織內或基底層,由淺入深將萄液均勻地送到病灶內,以藥液不漏出為準,深度達病灶基底層,在肉眼看來病灶周圍似乎正常的一些組織也最好同時給藥。如果藥液有漏出,則效果便不理想。局部注射用的制劑主要有:㈠100%莪術揮發(fā)油水溶液,每次10~30毫升;㈡10%莪術揮發(fā)油醇溶液,每次2~4毫升;㈢5%莪術揮發(fā)油乳濁液,每次5~10毫升。均每日注射1次。靜脈注射用20%復方莪術揮發(fā)油水溶液,每日1次,每次100~300毫升,靜脈注入或點滴;總量可用9000~10000毫升(一個療程)。據觀察,癌組織局部注射,用100%莪術注射液可在15天內出現(xiàn)局部病灶壞死;用10%莪術揮發(fā)油醇溶液或5%莪術揮發(fā)油乳濁液,則大部分在2~3天內出現(xiàn)局部病灶壞死。故臨床用莪術揮發(fā)油醇溶液及乳濁液時,當病灶組織出現(xiàn)完全壞死后,可改用100%莪術注射液局部注射;當壞死組織不能自然脫落時可用組織鉗或剪刀取下,并對周圍組織繼續(xù)進行注射,周圍組織出現(xiàn)紅腫炎癥樣反應亦不必停藥。有些病人開始治療時病灶并不十分嚴重,而當幾次用藥后,病灶更為明顯;這是局部巳被浸潤的組織在藥液作用下顯露出來的結果,而非病情發(fā)展,應繼續(xù)用藥。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局部組織不再發(fā)生壞死,僅僅是紅腫炎癥樣反應,組織松軟,接觸不出血,此時即可停藥觀察;大約停藥后1周左右,紅腫炎癥樣反應消失,新生上皮復生,可進行病理復查。實踐證明,莪術注射液局部注射,可使癌組織變性、壞死、脫落、萎縮、溶解及消失,而對癌旁的正常組織則無明顯損害,其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副作用:莪術揮發(fā)油醇溶液局部注射疼痛,改用乳濁液疼痛減輕,但用藥時口腔均有酸辣氣味,藥液推入過快時可出現(xiàn)頭暈。所有患者治程中血常規(guī)檢查均無變化;部分肝功能及腎功能檢查亦無影響。
【摘錄】《*辭典》
以上講述了蓬莪術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