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腎湯的功效與作用
溫湯養(yǎng)生季節(jié)。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鄙钤絹碓胶?,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茖W(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jìn)行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溫腎湯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說到溫腎湯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溫腎湯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柴胡 麻黃根各1.8克 白茯苓 白術(shù) 酒黃柏 豬苓 升麻各3克 蒼術(shù) 防風(fēng)各4.5克 澤瀉9克
【功能主治】治面色萎黃,身黃,腳痿弱無力,陰汗。
【用法用量】上藥分作二服,每服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處方】熟地240克 山藥(炒)棗皮(醋蒸)各120克 澤瀉36克(鹽水浸)茯苓90克 補骨脂(酒炒)90克 菟絲子(淘去泥沙,酒蒸)120、克 五味子(微炒)60克 肉桂120克 附子120~150克
【制法】上藥先將地黃、棗皮搗成膏,再將各藥研末,加山藥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補腎壯陽,固澀止瀉。治命門火衰,五更及天明泄瀉,多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溫開水送下。
【摘錄】《會約醫(yī)鏡》卷十
以上就是溫腎湯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dá)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溫胃湯是一種中藥方劑,溫胃湯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處方】附子 當(dāng)歸 厚樸 人參 橘皮 芍藥 甘草各3克 干姜4克 蜀椒2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胃寒氣逆,腹脹咳嗽,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5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處方】肉桂3克(夏月減半)厚樸3克 陳皮3克 香附3克 當(dāng)歸4.5克 川芎3克 車前子3克 枳殼4.5克 黑姜1.5克 桃仁3克 半夏3克 砂仁1.5克 生芝麻3克 炒米50粒
【功能主治】治孕婦臨產(chǎn),忽然嘔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四
【處方】厚樸 砂仁 甘草 陳皮 干姜 白豆蔻 黃耆 人參 姜黃 益智仁
【功能主治】治寒邪在里,胃脘痛,脈沉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山藥(炒)9克 扁豆(炒,研)9克 甘草(炙)4.5克 茯苓4.5克 白術(shù)6克 干姜(炒)3~6克 吳茱萸2.4克(開水泡用)補骨脂(炒)4.5克 肉豆蔻(去油)3.9克
【功能主治】治腹冷痛下泄,手足厥逆,脈微欲絕及下利清谷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約醫(yī)鏡》卷四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溫胃湯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
對于春溫湯,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春溫湯。
【處方】人參 巴戟天 白術(shù) 杜仲各15克 破故紙9克 肉桂3克 菟絲子15克
【功能主治】主婦人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時,陰中不溫,久不孕育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十一
【處方】人參15克,巴戟天15克,白術(shù)15克,杜仲15克,破故紙9克,肉桂3克,菟絲子15克。
【功能主治】補脾暖宮。主心脾不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辯證錄》卷十一
通過上面對春溫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中醫(yī)認(rèn)為食療方劑養(yǎng)生是最直接有效的養(yǎng)生方式,對身體沒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jìn)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溫肺湯。
【處方】白芍藥六兩,五味子(去梗.炒)、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陳皮(去白)、杏仁、甘草(炒),各三兩;細(xì)辛(去蘆.洗)二兩。
【炮制】上件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虛,久客寒飲,發(fā)則喘咳,不能坐臥,嘔吐痰沫,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以絹洌汁,食后服,兩服滓再煎一服。
【備注】一方去白芍藥、細(xì)辛二味,可加減用。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白芍藥180克 五味子(去梗,炒)炮干姜 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陳皮(去白)杏仁 甘草(炒)各90克 細(xì)辛(去蘆,洗)60克
【制法】上藥銼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肺虛久客寒飲,發(fā)則喘咳,不能坐臥,嘔吐痰沫,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以絹濾過,食后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別名】溫肺散(《景岳全書》卷六十)。
【處方】丁香0.6克 防風(fēng) 炙甘草 葛根 羌活各3克 升麻 黃耆各6克 麻黃(不去節(jié))12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鼻不聞香臭,眼多眵淚。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蔥白3根,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上
【處方】人參 鐘乳粉 制半夏(湯泡七次)桂心(不見火)橘紅 干姜(炮)各30克 木香(不見火)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勞虛寒,心腹冷氣,胸脅逆滿,氣從胸達(dá)背痛,飲食即吐,虛乏不足;虛寒哮嗽,嘔逆便溏,脈細(xì)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生方》
上面已經(jīng)詳細(xì)為大家推薦了溫肺湯,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應(yīng)該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身體需要。
溫經(jīng)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阿膠(蛤粉碎炒)、當(dāng)歸(去蘆)、川芎、人參、肉桂(去粗皮)、甘草(炒)、芍藥、牡丹皮,各二兩;半夏(湯洗七次)二兩半,吳茱萸(湯洗七次.焙.炒)三兩,麥門冬(去心)五兩半。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沖任虛損,月候不調(diào),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過多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渣,熱服,空心,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千金調(diào)經(jīng)散(《萬病回春》卷六)。
【制法】吳茱萸9克 當(dāng)歸9克 芍藥6克 川芎6克 人參6克 桂枝6克 阿膠9克 牡丹皮(去心)6克 生姜6克 甘草6克 半夏6克 麥門冬(去心)9克
【功能主治】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祛瘀。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經(jīng)停不至,傍晚發(fā)熱,手心煩熱,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
【用法用量】上十二味,以水l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備注】方中吳茱萸、桂枝溫經(jīng)散寒,通利血脈為君;當(dāng)歸、川芎,芍藥、丹皮養(yǎng)血祛瘀為臣;阿膠、麥冬養(yǎng)陰潤燥,人參、甘草益氣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溫中為佐;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相配,共奏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祛瘀之功。
【摘錄】《金匱要略》
【別名】小溫經(jīng)湯(《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處方】當(dāng)歸 川芎 芍藥 桂心 牡丹皮 莪茂各15克 人參 甘草 牛膝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治寒氣客于血室,血凝不行,致經(jīng)道不通,繞臍寒疝痛徹,其脈沉緊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一
通過小編介紹的溫經(jīng)湯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溫經(jīng)湯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溫經(jīng)湯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溫脾湯,大家應(yīng)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溫脾湯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溫脾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大黃12克 人參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溫補脾陽,攻下冷積。治脾陽不足,冷積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溫,脈沉弦。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先煎后四味,臨熟將大黃加入,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備注】方中附子、干姜溫陽祛寒,人參、甘草益氣補脾,大黃蕩滌積滯。諸藥相配,使寒邪去,積滯行,脾陽復(fù),則諸證可愈。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處方】大黃 桂心各9克 附子 干姜 人參各3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痢疾經(jīng)久不愈,脾腎陽虛,積滯未凈者。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處方】干姜45克 當(dāng)歸 黃柏 地榆各60克 阿膠(麩炒焦)茴香(炒)石榴皮 黃連各30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久痢陰虛,濕熱未清,脾陽不振,下痢赤白相雜,腹中癘痛,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處方】淮山藥(炒)5.4克 白茯苓3.6克 白術(shù)(制)3克 薏苡仁(炒,研)6克 芡實(炒,研)6克 白扁豆(炒,研)6克 桔梗2.4克 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 甘草(炙)2.4克 神曲(炒)1.2克 白蓮肉(炒,研)6克 秫米(炒,研)3克 紅棗(去核)2枚
【功能主治】治脾虛失血。
【用法用量】水煎,中午時加白糖,開水調(diào)服。此方與滋陰湯每日同用,滋陰湯早、晚服,此方中午時服。
【摘錄】《會約醫(yī)鏡》卷九
【處方】草果6克 桂枝9克 生姜15克 茯苓15克 蜀漆9克(炒)厚樸9克
【功能主治】溫脾截瘧。治太陰三瘧,腹脹不渴,嘔水者。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溫病條辨》卷三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溫脾湯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
您聽說過中藥方劑溫膽湯嗎?中藥方劑是一種中醫(yī)的治療方法,對很多癥狀有著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生姜12克 半夏6克(洗)橘皮9克 竹茹6克 枳實2枚(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理氣化痰,清膽和胃。治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擾,虛煩不眠,或嘔吐呃逆,驚悸不寧,癲癇等。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備注】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為君;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為臣;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為佐;姜、棗、甘草益脾和胃,協(xié)調(diào)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效。
【摘錄】《外臺秘要》卷十七引《集驗方》
【處方】半夏(湯洗去滑)麥門冬(去心)各45克 茯苓60克 酸棗仁90克(炒)炙甘草 桂心 遠(yuǎn)志(去心,姜汁炒)黃芩 萆薢 人參各30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化痰和胃,養(yǎng)心安神。治痰飲內(nèi)阻,心神失養(yǎng),驚恐失眠,頭目眩暈。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長流水1升,加糯米適量,煮沸,揚二三千遍,澄清,每用300毫升,再入藥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處方】半夏 竹茹 枳實(麩炒,去瓤)各60克 陳皮90克 甘草(炙)30克 茯苓45克 人參30克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及驚悸自汗,觸事易驚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空腹時服。來效,加遠(yuǎn)志(去心)、姜汁、炒北五味子各30克、酸棗仁30克(蚌粉炒入)。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九
【處方】遠(yuǎn)志 棗仁 茯神 當(dāng)歸 川芎 鉤勾 半夏 廣皮 甘草 香附 茯苓
【功能主治】治婦女經(jīng)行,卒遇驚恐,因而膽怯,神志失守,經(jīng)血忽閉,面青筋搐,口吐涎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相信大家看了溫膽湯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溫膽湯很神奇,溫膽湯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