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溫湯的功效與作用
溫湯養(yǎng)生季節(jié)。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茖W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溫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對于春溫湯,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春溫湯。
【處方】人參 巴戟天 白術(shù) 杜仲各15克 破故紙9克 肉桂3克 菟絲子15克
【功能主治】主婦人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時,陰中不溫,久不孕育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十一
【處方】人參15克,巴戟天15克,白術(shù)15克,杜仲15克,破故紙9克,肉桂3克,菟絲子15克。
【功能主治】補脾暖宮。主心脾不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辯證錄》卷十一
通過上面對春溫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中醫(yī)認為食療方劑養(yǎng)生是最直接有效的養(yǎng)生方式,對身體沒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ys630.COm精選閱讀
各種疾病的侵襲是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大多是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習慣不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而且也容易導致人體出現(xiàn)提前衰老的跡象。中藥方劑是一個幫您擺脫各類疾病的好方法。下面為大家講一下溫肝湯的做法。
【處方】當歸 枸杞子各6克 茯苓 肉桂 烏藥各4.5克 木香1.5克 小茴1.8克(炒)吳茱萸4.5克(開水泡一次用)生姜2.1克
【功能主治】治肝腎陰寒,陰縮。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會約醫(yī)鏡》卷四
【處方】黃芪30克,附片10克,白術(shù)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橘紅10克,黨參12克,紫河車12克,白芍15克,當歸15克,茵陳15克。
【功能主治】溫補脾腎,益氣養(yǎng)血,柔肝。主脾腎陽虛,氣虛血滯。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關(guān)幼波方
溫肝湯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溫肝湯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溫胃湯是一種中藥方劑,溫胃湯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處方】附子 當歸 厚樸 人參 橘皮 芍藥 甘草各3克 干姜4克 蜀椒2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胃寒氣逆,腹脹咳嗽,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5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處方】肉桂3克(夏月減半)厚樸3克 陳皮3克 香附3克 當歸4.5克 川芎3克 車前子3克 枳殼4.5克 黑姜1.5克 桃仁3克 半夏3克 砂仁1.5克 生芝麻3克 炒米50粒
【功能主治】治孕婦臨產(chǎn),忽然嘔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四
【處方】厚樸 砂仁 甘草 陳皮 干姜 白豆蔻 黃耆 人參 姜黃 益智仁
【功能主治】治寒邪在里,胃脘痛,脈沉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處方】山藥(炒)9克 扁豆(炒,研)9克 甘草(炙)4.5克 茯苓4.5克 白術(shù)6克 干姜(炒)3~6克 吳茱萸2.4克(開水泡用)補骨脂(炒)4.5克 肉豆蔻(去油)3.9克
【功能主治】治腹冷痛下泄,手足厥逆,脈微欲絕及下利清谷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約醫(yī)鏡》卷四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溫胃湯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溫肺湯。
【處方】白芍藥六兩,五味子(去梗.炒)、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陳皮(去白)、杏仁、甘草(炒),各三兩;細辛(去蘆.洗)二兩。
【炮制】上件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虛,久客寒飲,發(fā)則喘咳,不能坐臥,嘔吐痰沫,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以絹洌汁,食后服,兩服滓再煎一服。
【備注】一方去白芍藥、細辛二味,可加減用。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白芍藥180克 五味子(去梗,炒)炮干姜 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陳皮(去白)杏仁 甘草(炒)各90克 細辛(去蘆,洗)60克
【制法】上藥銼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肺虛久客寒飲,發(fā)則喘咳,不能坐臥,嘔吐痰沫,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以絹濾過,食后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別名】溫肺散(《景岳全書》卷六十)。
【處方】丁香0.6克 防風 炙甘草 葛根 羌活各3克 升麻 黃耆各6克 麻黃(不去節(jié))12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鼻不聞香臭,眼多眵淚。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蔥白3根,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上
【處方】人參 鐘乳粉 制半夏(湯泡七次)桂心(不見火)橘紅 干姜(炮)各30克 木香(不見火)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勞虛寒,心腹冷氣,胸脅逆滿,氣從胸達背痛,飲食即吐,虛乏不足;虛寒哮嗽,嘔逆便溏,脈細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上面已經(jīng)詳細為大家推薦了溫肺湯,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應該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身體需要。
溫經(jīng)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阿膠(蛤粉碎炒)、當歸(去蘆)、川芎、人參、肉桂(去粗皮)、甘草(炒)、芍藥、牡丹皮,各二兩;半夏(湯洗七次)二兩半,吳茱萸(湯洗七次.焙.炒)三兩,麥門冬(去心)五兩半。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沖任虛損,月候不調(diào),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過多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渣,熱服,空心,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千金調(diào)經(jīng)散(《萬病回春》卷六)。
【制法】吳茱萸9克 當歸9克 芍藥6克 川芎6克 人參6克 桂枝6克 阿膠9克 牡丹皮(去心)6克 生姜6克 甘草6克 半夏6克 麥門冬(去心)9克
【功能主治】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祛瘀。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經(jīng)停不至,傍晚發(fā)熱,手心煩熱,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
【用法用量】上十二味,以水l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備注】方中吳茱萸、桂枝溫經(jīng)散寒,通利血脈為君;當歸、川芎,芍藥、丹皮養(yǎng)血祛瘀為臣;阿膠、麥冬養(yǎng)陰潤燥,人參、甘草益氣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溫中為佐;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相配,共奏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祛瘀之功。
【摘錄】《金匱要略》
【別名】小溫經(jīng)湯(《醫(yī)學入門》卷八)。
【處方】當歸 川芎 芍藥 桂心 牡丹皮 莪茂各15克 人參 甘草 牛膝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治寒氣客于血室,血凝不行,致經(jīng)道不通,繞臍寒疝痛徹,其脈沉緊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婦人大全良方》卷一
通過小編介紹的溫經(jīng)湯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溫經(jīng)湯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溫經(jīng)湯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溫脾湯,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溫脾湯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溫脾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大黃12克 人參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溫補脾陽,攻下冷積。治脾陽不足,冷積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溫,脈沉弦。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先煎后四味,臨熟將大黃加入,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備注】方中附子、干姜溫陽祛寒,人參、甘草益氣補脾,大黃蕩滌積滯。諸藥相配,使寒邪去,積滯行,脾陽復,則諸證可愈。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處方】大黃 桂心各9克 附子 干姜 人參各3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痢疾經(jīng)久不愈,脾腎陽虛,積滯未凈者。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處方】干姜45克 當歸 黃柏 地榆各60克 阿膠(麩炒焦)茴香(炒)石榴皮 黃連各30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久痢陰虛,濕熱未清,脾陽不振,下痢赤白相雜,腹中癘痛,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處方】淮山藥(炒)5.4克 白茯苓3.6克 白術(shù)(制)3克 薏苡仁(炒,研)6克 芡實(炒,研)6克 白扁豆(炒,研)6克 桔梗2.4克 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 甘草(炙)2.4克 神曲(炒)1.2克 白蓮肉(炒,研)6克 秫米(炒,研)3克 紅棗(去核)2枚
【功能主治】治脾虛失血。
【用法用量】水煎,中午時加白糖,開水調(diào)服。此方與滋陰湯每日同用,滋陰湯早、晚服,此方中午時服。
【摘錄】《會約醫(yī)鏡》卷九
【處方】草果6克 桂枝9克 生姜15克 茯苓15克 蜀漆9克(炒)厚樸9克
【功能主治】溫脾截瘧。治太陰三瘧,腹脹不渴,嘔水者。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溫病條辨》卷三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溫脾湯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
您聽說過中藥方劑溫膽湯嗎?中藥方劑是一種中醫(yī)的治療方法,對很多癥狀有著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生姜12克 半夏6克(洗)橘皮9克 竹茹6克 枳實2枚(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理氣化痰,清膽和胃。治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擾,虛煩不眠,或嘔吐呃逆,驚悸不寧,癲癇等。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備注】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為君;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為臣;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為佐;姜、棗、甘草益脾和胃,協(xié)調(diào)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效。
【摘錄】《外臺秘要》卷十七引《集驗方》
【處方】半夏(湯洗去滑)麥門冬(去心)各45克 茯苓60克 酸棗仁90克(炒)炙甘草 桂心 遠志(去心,姜汁炒)黃芩 萆薢 人參各30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化痰和胃,養(yǎng)心安神。治痰飲內(nèi)阻,心神失養(yǎng),驚恐失眠,頭目眩暈。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長流水1升,加糯米適量,煮沸,揚二三千遍,澄清,每用300毫升,再入藥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時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處方】半夏 竹茹 枳實(麩炒,去瓤)各60克 陳皮90克 甘草(炙)30克 茯苓45克 人參30克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及驚悸自汗,觸事易驚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空腹時服。來效,加遠志(去心)、姜汁、炒北五味子各30克、酸棗仁30克(蚌粉炒入)。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九
【處方】遠志 棗仁 茯神 當歸 川芎 鉤勾 半夏 廣皮 甘草 香附 茯苓
【功能主治】治婦女經(jīng)行,卒遇驚恐,因而膽怯,神志失守,經(jīng)血忽閉,面青筋搐,口吐涎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相信大家看了溫膽湯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溫膽湯很神奇,溫膽湯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春澤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澤瀉(三錢) 豬苓(二錢) 茯苓(二錢) 白術(shù)(二錢) 桂心(一錢) 人參(一錢半) 柴胡(一錢) 麥門冬(一錢半)
【功能主治】治伏暑發(fā)熱,煩渴引飲,小便不利,兼治傷寒陰陽不分,疑二之間,最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七錢,水一鐘半,燈心二十莖,煎至一鐘,食遠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五苓散加人參
【功能主治】主傷暑泄瀉,瀉定仍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二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澤瀉、豬苓、肉桂、甘草(炙)。
【功能主治】腸虛泄瀉,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
【處方】澤瀉3錢,豬苓3錢,赤茯苓2錢,白術(shù)2錢,官桂1錢,人參2錢,柴胡2錢,麥門冬2錢。
【制法】上(口父)咀,依證如法修制。
【功能主治】傷寒表里不解,發(fā)渴飲水,小便赤澀,陰陽不分,疑貳之間。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盞半,燈草20根,同煎8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三引《御藥院方》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澤瀉、豬苓。
【功能主治】傷暑煩渴,引飲無度,兼治傷寒溫熱,表里未解,煩渴引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證治要訣類方》春澤湯,為五苓散加人參。
【臨床應用】水逆證:馬某某,女性,回族。患兒于半年前某日中午外出拾柴,勞累汗出,口渴難忍,回家后暴飲生冷水二瓢,自覺胃脘脹滿,夜寐不安,半夜后吐出清稀痰涎半碗許始得安睡。第二天晨起即覺口干,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半年來未見好轉(zhuǎn),亦未延醫(yī)診治。就診時心下脹滿,活動時,胃脘有振水聲,嘔吐清水后腹中腸鳴,漉漉有聲,脘腹微痛,喜熱惡冷,大便微溏,小便不利,四肢欠溫。舌質(zhì)淡,苔白膩水滑,脈弦滑稍緩,診為水逆之證。治以溫化,春澤湯增損治之。處方:桂技9g,茯苓9g,炒白術(shù)9g,豬苓9g,澤瀉10g,黨參6g,生姜6g,代赭石12g(先煎)。每日一劑,水煎溫服,連服五劑,藥后嘔吐止,諸癥減輕,繼進前方去代赭石十劑,后以六君子湯加味而竟全功。
【摘錄】《得效》卷二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春澤湯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春澤湯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丁香溫氣湯。
【處方】丁香1兩,吳茱萸(湯浸,微炒)1兩,桂心(去粗皮)1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黃耆(去蘆)2兩,白茯苓2兩,人參(去蘆頭)1兩半,半夏(沸湯泡7次)1兩半,良姜1兩半,白術(shù)1兩半,甘草7錢(炙),訶子(面煨,去核)3分,沉香少許。
【功能主治】胃寒嘔吐涎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2個,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百一》卷二
上文主要介紹了丁香溫氣湯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大家都知道中藥是很神奇的,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屬性,當它們中的幾種融合在一起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加減溫膽湯這種中藥方劑,為我們來揭曉答案。
【處方】茯神(去皮木)1錢,半夏(姜汁制)1錢,陳皮1錢,枳實(麩炒)1錢,當歸8分,酸棗仁(炒)8分,山梔(炒)1錢,竹茹8分,人參6分,白術(shù)(去蘆)1錢,麥門冬,辰砂5分(為末,臨服調(diào)入),黃連(姜汁炒)1錢,竹瀝半盞(臨服加入),甘草3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痰躁(痰火作熱煩躁)、痰話(痰火作熱驚惕不安、錯語失神),驚惕失志、神不守舍。
【用法用量】方中麥冬用量原缺。
【摘錄】《回春》卷二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加減溫膽湯,我們知道加減溫膽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加減溫膽湯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