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甘麥大棗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别B(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加味甘麥大棗湯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中藥方劑加味甘麥大棗湯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加味甘麥大棗湯營養(yǎng)豐富,含有很多醫(yī)藥成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炙甘草9g,麥門冬9g,人參3g,小麥30g,大棗5枚,白芍9g。
【功能主治】氣血不足,陰陽失調(diào),眼睛赤痛,發(fā)止不定,發(fā)時白晴淡紅,疼痛不重,寒熱交作,或有頭痛,心煩意亂,脈細數(shù)無力,舌淡苔白,舌心粉紅;止時不藥而愈,狀若常人,反復發(fā)作,一年數(shù)次。
【各家論述】方中人參、小麥、大棗、炙甘草甘溫補中以助生化之源,使氣血充裕,陰平陽秘,寒熱無由生;白芍既有養(yǎng)血之功,合甘草又有斂陰和營,緩急止痛之能;更兼麥門冬清心潤肺,白晴赤痛自然消除。
【臨床應(yīng)用】白晴赤痛如崇趙某某,女,35歲。1971年3月12日初診。二目赤痛3月余,時發(fā)時止,越發(fā)越頻,雖痛不重,但心中煩亂,時寒時熱,其狀如祟?;颊呦菝纥S,疲倦少神,白睛淡赤,脈細無力。服加味甘麥大棗湯5劑,發(fā)少痛輕,繼服15劑而愈。
【摘錄】《張皆春眼科證治》
對于加味甘麥大棗湯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加味甘桔湯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加味甘桔湯。
【處方】桔梗2.4克 甘草3.0克 牛蒡子 射干各1.8克 防風 玄參各1.2克
【功能主治】祛風宜肺,清熱解毒。治風熱上侵,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用水200毫升,煎服?;蚣由猯片。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三
【處方】甘草1.5克 桔梗 川貝母 百部 白前 橘紅 茯苓 旋復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治表寒束其內(nèi)熱,致發(fā)哮證,呀呷不已,喘息有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
【處方】甘草9克(炙)桔梗 荊芥 牛蒡子(炒)貝母各4.5克 薄荷0.9克
【功能主治】治纏喉風,咽喉腫痛脹塞,紅絲繞纏,口吐涎沫,食物難入,甚則腫達于外;走馬喉風,喉舌之間,暴發(fā)暴腫,轉(zhuǎn)腫轉(zhuǎn)大;纏舌喉風,舌硬,根兩旁爛;懸癰,生于上腭,形如紫李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四
【處方】生甘草1.5克 苦桔梗 嫩蘇梗 紫菀 白前 橘紅 制香附 旋復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潤燥化痰,宣肺利咽。治燥痰粘結(jié)喉頭,咳逆無痰,喉間如食炙臠,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甘草、桔梗、訶子、木通。
【功能主治】風寒失音。
【用法用量】水煎,入生地汁少許服。
【摘錄】《醫(yī)林繩墨大全》卷八
【處方】生地1錢,元參1錢,枳殼1錢,桔梗1錢,牛子1錢,丹皮1錢5分,防風1錢,連翹1錢,山甲2片,銀花1錢,公英3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結(jié)喉癰,生于項前結(jié)喉之上,腫甚則堵塞咽喉,湯水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內(nèi)服。外敷洪寶膏,潰后用烏云散蓋膏。
【摘錄】《外科真詮》卷上
【處方】桔梗3錢,川芎3錢,天花粉3錢,麥冬3錢,甘草1錢,黃芩1錢。
【功能主治】春溫。春月傷風,頭痛鼻塞,身亦發(fā)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五
【處方】甘草1錢半,桔梗1錢半,元參1錢,赤藥1錢,生地1錢,防風1錢,荊芥7分,薄荷7分,山豆根1錢,連翹1錢,黃芩1錢,北細辛3分,羌活6分,獨活7分,白芷8分。
【功能主治】喉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約》卷七
【處方】甘草1錢,桔梗3錢。
【功能主治】痘疹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
【用法用量】加豬膚皮,水煎服。
【摘錄】《痘麻紺珠》
【處方】射干、牛蒡子(炒)、元參、連翹(去心)、麥門冬(去心)、梔子(炒)、苦桔梗、甘草(生)。
【功能主治】痘疹熱毒壅遏肺竅,痘未灌漿而音已先啞者;或痘毒不能發(fā)越于外,火熱壅塞膈間,上沖咽喉腫痛,甚而不能呼吸,飲食難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八
【處方】桔梗、甘草、牛蒡子(炒,研)、射干、荊芥、升麻。
【功能主治】痘瘡咽喉腫痛。
【摘錄】《片玉痘疹》卷五
【處方】牛蒡子(炒)、苦桔梗、生甘草、射干。
【功能主治】痘疹嗆水?;鹗岫聚沼跁挘书T腫痛,水不易入,溢于氣喉,氣噴作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八
【處方】生地15g,元參15g,桔梗9g,枳殼9g,銀花31g,連翹31g,丹皮9g,蒲公英31g。
【功能主治】口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
【處方】桔梗3錢,甘草1錢,甘菊2錢,青黛2錢,茯苓3錢,白附子8分,天花粉2錢,白芷5分。
【功能主治】肺風,渣鼻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洞天奧旨》卷九
【處方】甘草、豆根、力子、麥冬、蔞仁、桔梗、元參、連翹、荊芥。
【功能主治】麻癥咽喉腫痛不食。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處方】連翹1錢,甘草1錢,桔梗1錢,射干1錢,牛蒡子1錢,黃連(酒炒)1錢,黃芩(酒炒)1錢。
【功能主治】麻疹后余毒喉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苦參3錢,僵蠶2錢為末吹之。
【摘錄】《會約》卷二十
【處方】荊芥、貝母、大力、薄荷、細辛、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乳蛾,喉生大白泡。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人指甲煅、研,吹上即破。
【摘錄】《醫(yī)學集成》卷二
【處方】桔梗3錢,甘草1錢,防風1錢,荊芥1錢,薄荷1錢,黃芩1錢,元參1錢。
【功能主治】喉痹。
【用法用量】上銼。水煎,食后頻頻噙咽。
【摘錄】《濟陽綱目》卷一○六
【處方】甘草、桔梗、款冬、貝母、前胡、枳殼、白茯、五味、麥冬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肺寬中。主產(chǎn)后咳久不止,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加淡竹葉15片,水煎,食后溫服。
【注意】如產(chǎn)后吃鹽太早者難治。
【摘錄】《萬氏女科》卷三
【處方】桔梗1錢,白及片1錢,橘紅1錢,甜葶藶(炒)1錢,甘草節(jié)1錢5分,川貝母1錢5分,米仁5錢,銀花5錢(加絲瓜筋2、3錢亦佳)。
【功能主治】肺癰咳嗽,吐膿血,胸中及右脅疼痛,不能右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四
【處方】甘草、桔梗、桑皮、丹皮、陳皮、黃芩、白芍、烏梅肉、使君子肉。
【功能主治】小兒肺胃濕熱,鼻內(nèi)出蟲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為引。兼服抱龍丸。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處方】桔梗1錢,甘草1錢,升麻1錢,連翹1錢,防風1錢,牛蒡子1錢,黃芩(酒炒)1錢。
【功能主治】大毒流行,咽痛喉痹。
【用法用量】水煎,加薄荷3葉,煎8分,食后細細呷之。
【摘錄】《保命歌括》卷六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加味甘桔湯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加味苓桂術(shù)甘湯。
【處方】于術(shù)3錢,桂枝尖2錢,茯苓片2錢,甘草1錢,干姜3錢,人參3錢,烏附子2錢,威靈仙1錢5分。
【功能主治】水腫,小便不利,其脈沉遲無力,自覺寒涼者。
【用法用量】上藥煎服數(shù)劑后,小便微利,其脈沉遲如故者,用此湯送服生硫黃末4-5厘。若不覺溫暖,體驗漸漸加多,以服后移時覺溫暖為度。
【各家論述】方用苓桂術(shù)甘湯,以助上焦之陽;用甘草協(xié)同人參、干姜以助中焦之陽;又用人參、附子(參附湯)協(xié)同桂枝更能助下焦之陽。三焦陽氣宣通,水飲亦隨之宣通,而不復停滯為患也。至人參與靈仙并用,治氣虛小便不利甚效,而靈仙通利之性,又能運化術(shù)、草之補力,俾脹滿者服之,毫無滯礙,故加之以為佐使也。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關(guān)于加味苓桂術(shù)甘湯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人們在生活中面臨著許多疾病的威脅,正所謂困難像彈簧,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病毒也是這個狀態(tài),對于一些體弱的人來說病毒是最容易感染的,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有必要服用一些強身健體的藥方來強健自己的身體,甘麥大棗湯劑是應(yīng)對一些小感冒的良方,下面就來看看甘麥大棗湯劑的介紹吧。
材料:懷小麥30g、甘草6g、大棗7敉,郁金9g、開心果12g、川楝子9g、木香9g、懷山藥15g、白術(shù)12g、川牛膝12g、當歸9g、白芍15g、薏苡仁12g、石菖蒲12g、天南星12g、煅瓦愣(先煎)30g、鍛螺螄殼(先煎)45g、磁石(先煎)30g、珍珠母30g。石菖蒲30g、全瓜萎12g、赤芍12g、合歡皮3、柏子仁9g、零仁9g、木香9g、磁石(先煎)30g、夜交藤30g。
功效:舒肝解郁,健脾養(yǎng)心,化痰開竅。疏肝健脾,祛痰化濁,養(yǎng)心安神。
方中懷小麥養(yǎng)心氣,和肝氣為君藥;甘草甘平性緩補脾益氣,而養(yǎng)心氣,緩和柔肝為臣藥;大棗性溫味甘為使藥;再配磁石、珍珠母重鎮(zhèn)安神;配用郁金、開心果、枳殼疏肝解郁;配懷山藥、白術(shù)健脾助運,不再生痰;石菖蒲、天南星、薏苡仁化痰濁,使之不上蒙清竅;當歸、牛膝活血化疲,使血液疏通;白芍、甘草養(yǎng)血柔肝。二診時月經(jīng)已轉(zhuǎn),經(jīng)行情況良好,癥狀減輕故調(diào)整用藥減少活血化瘀之品,加赤芍能配合郁金清心涼血。全方用藥合理合度,因而病愈。
甘麥大棗湯劑是由一些具有藥力作用的中成藥組合在一起的藥方,對于一些體弱多病,常常患上感冒的人士來說用甘麥大棗湯劑來強身健體的好方法,所以,體弱的人士可以服用這種良方,最后,希望身體比較弱的人士要多鍛煉,增強身體素質(zhì)。
玄麥甘桔顆粒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是包含了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純天然配方,下面我們就去看看相關(guān)的介紹吧。
【處方】玄參400g 麥冬400g 甘草400g 桔梗400g
【性狀】為淺棕色的顆粒;味甜。
【炮制】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靜置12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的稠膏。取稠膏1份,加蔗糖4.5份及糊精1份,制成顆粒,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滋陰,祛痰利咽。用于陰虛火旺,虛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0g,一日3~4次。
【規(guī)格】每袋裝10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玄麥甘桔顆粒的做法大家都學會了吧,我們平時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
:為了改善上述癥狀的產(chǎn)生,除了應(yīng)多與人溝通、培養(yǎng)興趣及找到精神依托之外,李家雄中醫(yī)師建議用甘草、小麥、大棗這三味合著泡茶飲用或燉湯,最能改善更年期的精神官能癥候群,達到調(diào)節(jié)情緒、鎮(zhèn)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養(yǎng)心安神的效果。下列這道「甘麥大棗湯」是藥膳專家郭月英特別為更年期婦女推薦的煲湯,民眾不妨試著做做看。甘草3錢、小麥3兩、大棗5枚、菜心半條、豬肋排半斤。
更年期的婦女由于生理變化、月經(jīng)紊亂,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情緒失調(diào)、喜怒無度、時憂時悲、食欲不佳、睡眠不穩(wěn)或月經(jīng)拖泥帶水,腰膝酸軟、頭暈目眩、潮熱盜汗等現(xiàn)象。
為了改善上述癥狀的產(chǎn)生,除了應(yīng)多與人溝通、培養(yǎng)興趣及找到精神依托之外,李家雄中醫(yī)師建議用甘草、小麥、大棗這三味合著泡茶飲用或燉湯,最能改善更年期的精神官能癥候群,達到調(diào)節(jié)情緒、鎮(zhèn)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養(yǎng)心安神的效果。下列這道「甘麥大棗湯」是藥膳專家郭月英特別為更年期婦女推薦的煲湯,民眾不妨試著做做看。
材料
甘草3錢、小麥3兩、大棗5枚、菜心半條、豬肋排半斤。
調(diào)味料
鹽2小匙。
作法
大棗洗凈,以刀背拍裂;甘草、小麥用清水沖一下;菜心去皮、洗凈、切滾刀塊;排骨洗凈后用沸水川燙,再撈起瀝乾備用。取一湯鍋將所有材料放入,加8碗水熬約40分鐘后,加鹽調(diào)味既可。
甘草的健康小語
甘草能瀉火解肌膚之熱,具有消痘疤、去痰止咳、解毒補氣等作用;而且它還能降低藥物毒性及補強藥效。
大棗的健康小語
大棗補氣、生津、合百藥,久服輕身延年?,F(xiàn)代醫(yī)學研究指出,大棗維生素p的含量是所有水果之冠,磷、鈣含量也比其它水果高出2~12倍,是最能滋養(yǎng)血脈、強健脾胃的養(yǎng)生圣品。?
小麥的健康小語
小麥可以養(yǎng)心定精神、滋養(yǎng)腸胃,改善焦躁、憂郁、失眠等,尤其有助于解除不明原因的精神抑郁和緊張情緒,有憂郁癥傾向的人,可經(jīng)小麥燉粥或熬成茶湯飲用,以改善病情。
俗話說:“三分醫(yī),七分養(yǎng),十分防?!笨梢婐B(yǎng)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識里只有老人才需要養(yǎng)生,其實不然,養(yǎng)生是條漫長的路,越早走上這條路,受益越多。
加味苓桂術(shù)甘丸,大家應(yīng)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加味苓桂術(shù)甘丸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加味苓桂術(shù)甘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處方】生于術(shù)(米泔浸)3兩,浙茯苓3兩,鹿脊骨(用麻黃4錢煎湯炙)3兩,桂枝木8錢,竹瀝半夏2兩,杏仁霜兩半,北細辛3錢,炙甘草6錢。
【制法】水泛為丸。
【功能主治】哮喘時止時發(fā),上氣郁悶,咳痰不出,勉強咳出1-2口,痰中稍雜以血點。蓋因伏飲之踞,始則陽衰濁泛,繼則陰亦漸損,此哮喘屬于虛寒,而陽傷略及陰分也。
【用法用量】每服錢半至2錢,淡鹽湯送下。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對于加味苓桂術(shù)甘丸的功效和性質(zhì)您現(xiàn)在了解了嗎?在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
甘竹瀝湯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甘竹瀝湯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甘竹瀝湯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jié)合養(yǎng)生。
【處方】甘竹瀝(一斗) 生姜(三兩) 防風(三兩) 甘草(炙.三兩) 防己(一兩) 麻黃(去節(jié).一兩) 人參(一兩) 黃芩(一兩) 白術(shù)(一兩) 細辛(一兩) 茵芋(一兩) 秦艽(一兩) 桂心(一兩) 附子(一枚.大者炮)
【功能主治】治卒中惡風,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尸厥死,不識人,閉目,灸針不知痛,風狂,宜服此湯。
【用法用量】上以湯漬藥令赤,合竹瀝煮取四升,分為四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別名】(?堇)竹瀝飲
【處方】甘竹瀝1斗,生姜3兩,防風3兩,甘草(炙)3兩,防己1兩,麻黃(去節(jié))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白術(shù)1兩,細辛1兩,茵芋1兩,秦艽1兩,桂心1兩,附子1枚(大者,炮)。
【功能主治】卒中惡風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尸蹷,死不識人,閉目,灸針不知痛,風狂。
【用法用量】(?堇)竹瀝飲(《圣濟總錄》卷六)。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
【摘錄】《外臺》卷十四引《深師方》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到更多的甘竹瀝湯食用方法了吧!甘竹瀝湯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能,了解了甘竹瀝湯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我們?nèi)梭w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甘竹茹湯。
【處方】甘竹茹4兩,生白米1升。
【功能主治】風熱氣吵及諸噦。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之,取米熟湯成。去滓,徐徐分服。
【摘錄】《外臺》卷二引《深師方》
【別名】甘竹湯
【處方】甘竹茹1升,人參1兩,茯苓1兩,甘草1兩,黃芩3兩。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內(nèi)虛,煩熱短氣。
【用法用量】甘竹湯(《準繩·類方》卷五)。《濟陰綱目》有麥門冬一兩。
【摘錄】《千金》卷三
關(guān)于甘竹茹湯的相關(guān)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甘桔湯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甘草 桔梗 麥門冬各30克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養(yǎng)陰排膿。治胃癰,痰氣上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
【處方】桔梗、當歸、栝樓仁、漢防己、桑白皮、貝母、杏仁(炒)、甘草節(jié)、薏苡仁、百合、黃耆、玄參各等分。
【功能主治】肺癰,咳唾膿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盞,加生姜2片,煎服。
【摘錄】《保命歌括》卷十七
【處方】桔梗(米泔制)、牛蒡(炒,研)、甘草。
【功能主治】痘瘡之后,咽喉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全書》卷下
【處方】桔梗、甘草各等分,紫蘇葉減半,烏梅肉少許。
【功能主治】咳嗽,風寒外感,不熱不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阿膠化服。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四
【處方】人參(去蘆)5錢,桔梗(蜜浸,炒)1兩,甘草(半生半炙)2錢。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小兒感冒風熱,火氣熏逼,痘瘡蘊毒上攻,咽喉腫脹,痰氣不順,咳嗽失音。
【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時服。
【摘錄】《幼科類萃》卷二十五
【處方】甘草、桔梗、山豆根、黑參、鼠粘子、荊芥等分,麥門冬倍用。
【功能主治】麻疹咽痛,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處方】桔梗2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肺熱,手掐眉目鼻面。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處方】桔梗2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2兩,甘草(炙)1兩。
【功能主治】下一切氣。主胸中結(jié)氣,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微溫時時服。
【摘錄】《御藥院方》卷九
【別名】甘桔散
【處方】桔梗1兩(末,浸1宿,焙干用),甘草2兩(炒)。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上焦熱,咽痛,嗽膿血。
【用法用量】甘桔散(《準繩·幼科》卷九)。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四引《錢氏方》
【處方】桔梗、甘草、防風、牛蒡子、玄參、升麻、射干。
【功能主治】瘄后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六
【處方】薄荷1錢,貝母1錢,黃芩1錢,山梔子7分,連翹7分,甘草5分,桔梗1錢5分。
【功能主治】重衣厚被,或過食煎煿熱物,致項熱頭重,喉音不清,咳嗽口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煎熟,食后溫服。
【摘錄】《杏苑》卷三
【處方】甘草、桔梗、牛蒡、荊芥、玄參、天花粉。
【功能主治】清利咽喉。主痘疹,咽喉痛。
【摘錄】《痘疹仁端錄》卷十三
【別名】大甘桔湯
【處方】桔梗8分,甘草1錢半,射干6分,牛蒡子(炒)6分,防風4分,玄參4分。
【功能主治】咽痛,痰壅聲啞。
【用法用量】大甘桔湯(《古方匯精》卷二)。方中防風、玄參用量原缺,據(jù)《古方匯精》補。
【摘錄】《外科啟玄》卷十二
【處方】桔梗、甘草、杏仁泥。
【功能主治】咳嗽,咽痛,聲啞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竹瀝半鐘和服,細茶咽下。
【摘錄】《幼科指南》卷下
【處方】桔梗、甘草、牛子、連翹、玄參、黃芩、山豆根。
【功能主治】喉痛。
【用法用量】水煎,噙。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一
【處方】甘草、桔梗、玄參、炒芩。
【功能主治】痘,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頻頻噙咽。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甘草2錢(生),桔梗2錢,花粉1錢,鼠粘子1錢,連翹1錢,山梔仁1錢,生黃連1錢,生地黃1錢。
【功能主治】疏風。主弄舌喉風。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一
【處方】甘草1錢,防風1錢,荊芥1錢,薄荷1錢,黃芩1錢,桔梗3錢,加玄參1錢。
【制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喉閉。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頻頻噙咽。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九
【處方】桔梗、前胡、牛蒡、杏仁、蘇子、橘紅、象貝母、羚羊角。
【功能主治】疹后感冒而嗆者。
【用法用量】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
【處方】當歸(酒洗)、川芎、薄荷(炒)、黃芩、山梔、連翹、甘草、銀花、元參、防風、桔梗、荊芥、大黃(酒浸)。
【功能主治】心經(jīng)積熱,舌上生癰,狀似楊梅,作事心煩;或因受濕熱,七情所傷,靠舌根橫起紫紅色筋。
【用法用量】水2鐘,煎服。
【摘錄】《喉科枕秘》卷二
【處方】甘草3錢,桔梗4錢,銀花1錢5分,麥冬(去心)2錢,僵蠶(姜汁炒)2錢,鼠粘2錢,冬桑葉3錢。
【功能主治】白喉虛熱證,白見于關(guān)內(nèi),外色稍不潤,喉內(nèi)紅腫,下午痛甚,口干不渴,舌苔雖黃而滑,小便略赤而長,飲食稍礙,心煩不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白喉全生集》
【處方】生甘草、芽桔梗、熟石膏、凈知母、牛蒡子。
【功能主治】小兒麻疹,胃火炎肺金,咳嗽面浮,應(yīng)出不出。
【用法用量】生薄荷葉5片為引,水煎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六
【處方】甘草、桔梗、大力子、天花粉、山豆根、麥冬。
【功能主治】痘起發(fā)光壯,收靨咽痛。
【用法用量】竹葉、燈心為引,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三
【處方】甘草、桔梗、連翹、玄參、防風、牛蒡子。
【功能主治】麻疹,咽喉腫痛,不能食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麻疹備要方論》
看了上面對甘桔湯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zhì)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