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篙綠豆粥的功效與作用
冬季養(yǎng)生粥的做法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隨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青篙綠豆粥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青篙綠豆粥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粥,有著非常豐富的營養(yǎng)。經常吃青篙綠豆粥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青篙綠豆粥是老少咸宜的食物。青篙綠豆粥有很多的做法,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
青篙綠豆粥
【來源】 《食療百味》
【原料】 青篙5克,西瓜翠衣60克,鮮荷葉10克,綠豆30克,赤獲苓12克。
【制作】 將青篙(或用鮮品絞汁),西瓜翠衣,赤獲苓共煎取汁去渣。將綠豆淘清後,與荷葉同煮為粥。待粥成時,將上三味藥汁兌入,稍煮即成。
【用法】 隨意服用。
【療效】 清泄少陽。主治伏暑。癥見寒熱似瘧,口渴心煩,脕痞,身熱午後較重,苔黃膩,脈弦數。
【注意事項】 里有虛寒,大便溏泄者不宜多食。
上面所講的青篙綠豆粥的做法還是很簡單的,原料也是很容易買到的,關鍵其營養(yǎng)價值高,也是粥品飲食中很好的選擇,味道不僅可口,還能補充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和維生素。
yS630.Com相關推薦
粥是很多人喜愛的選擇,喝粥對人體健康的幫助比較大。不過在對粥選擇的時候,也是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今天我們在這里為大家介紹一款青篙綠豆粥的做法。
青篙綠豆粥
【來源】 《食療百味》
【原料】 青篙5克,西瓜翠衣60克,鮮荷葉10克,綠豆30克,赤獲苓12克。
【制作】 將青篙(或用鮮品絞汁),西瓜翠衣,赤獲苓共煎取汁去渣。將綠豆淘清后,與荷葉同煮為粥。待粥成時,將上三味藥汁兌入,稍煮即成。
【用法】 隨意服用。
【療效】 清泄少陽。主治伏暑。癥見寒熱似瘧,口渴心煩,脘痞,身熱午后較重,苔黃膩,脈弦數。
【注意事項】 里有虛寒,大便溏泄者不宜多食。
以上這些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青篙綠豆粥的做法了。如果生活中的你也有這些癥狀的話,那么就可以試一試了,當然了對癥食用才是最重要的,聰明的你是否學會了呢?
綠豆白菜湯是一種十分普及的偏方,綠豆白菜湯雖然制作簡單,但含有多種營養(yǎng),對于各種冬季疾病都有著積極的預防作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綠豆白菜湯
【來源】《江西醫(yī)藥》
【原料】綠豆100克 白菜心2~3個
【制法】先把綠豆淘洗干淨後,放入小鍋內,加水適量,浸泡1小時後煮沸,待煮至將熟時,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鐘即可。
【用法】以上為1日量,取汁溫熱頓服,每日1~2次,直至痊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小兒腮腺炎。
【宜忌】發(fā)病早期使用效果更好;在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葷腥食品。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偏方可以說是飲食中重要的一部分,對保持身體的健康的確有很多很多的好處,當然了做法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只有科學做湯才能讓湯發(fā)揮出更大的養(yǎng)生功效。
撐篙竹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撐篙竹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英文名】punting pole Bambusa
【別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葉、葉芽或莖皮。
【原形態(tài)】撐篙竹 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竿高7-10m,直徑4-5.5cm,尾稍近直立,下部挺直,節(jié)間長30cm左右。幼時薄被白蠟粉或具糙硬毛,竿壁厚,基部數節(jié)間具有黃綠色縱條紋;節(jié)處稍有隆起,竿基部數節(jié)于籜環(huán)之上下方,各環(huán)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1節(jié)開始,堅持,以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中具3枝較為粗長。籜鞘早落;籜耳不相等,具波狀皺折,邊緣被波曲狀細繸毛。葉鞘背向通常無毛,邊緣被短纖毛;葉耳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葉舌高0.5mm;葉片線狀披針形,通常長10-15cm,寬1-1.5cm,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被短柔毛,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假小穗以數枚簇生于花枝各節(jié),線形,長2-5cm,小穗含花5-10朵;穎僅1片,長6mm,無毛,具9脈;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12-14mm,無毛,具13-15脈;內稃和外稃近等長或稍短,具2脊,脊間6脈;鱗被3,不相等,邊緣被長纖毛,前方2片偏斜,長2.7mm,后方1片稍大;花絲短,花藥長5mm;子房長圓形,長約1mm,先端被短硬毛,花柱長1mm,被短硬毛,柱頭3,長3mm,被毛。穎果幼時寬卵球狀,長1.5mm,先端被短硬毛,并有殘留的花柱和柱頭。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溪兩岸和村落附近,常見栽培。
【性味】甘;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除煩;止嘔;止血。主熱病煩渴;嘔吐;小兒驚厥;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用治煩熱嘔吐、吐血、衄血、小兒驚厥。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于撐篙竹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撐篙竹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撐篙竹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
相信聽說過綠茶蜜飲的朋友應該不是太多,但是綠茶蜜飲確實是功效很強大的一種偏方,那么綠茶蜜飲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樣的疾病中我們可以對它進行運用呢?今天就來告訴你其中的奧妙吧。
綠茶蜜飲
【來源】經驗方
【原料】綠茶5克 蜂蜜適量
【制法】將綠茶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沖泡蓋緊溫浸5分鐘再調入蜂蜜即可飲用。
【用法】趁熱頓服,每日3~4次。
【功效】清熱生津,止痢消食。適用于細菌性痢疾。
通過上文的對于綠茶蜜飲這款食療偏方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它對人體都有哪些具體的功效和作用。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那些飲食習慣不規(guī)律的人群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啊。多食用一些偏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緩解這種糟糕狀況的。
中藥青蟹,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人們使用。那么,青蟹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英文名】Young Crab
【別名】朝蟹、膏蟹
【來源】藥材基源:為梭子蟹科動物鋸緣青蟹的全體。
【原形態(tài)】鋸緣青蟹,頭胸甲呈橫橢圓形,長約為寬的2/3,一般長約98mm,寬142mm左右,背面隆起而光滑,青綠色。胃區(qū)及心區(qū)間有明顯的“H”形凹痕。胃區(qū)、鰓區(qū)各具一微細的橫行顆粒線。額分4個突出的三角形齒,前側緣各有等大的三角齒9個。螯足不對稱,右螯較大,長節(jié)前緣具3刺,腕節(jié)外末緣具2鈍齒;內末角具1壯刺。常節(jié)在雄體很強大,兩指間空隙明顯,內緣具粗大的鈍齒。前3對步足指節(jié)的前、后緣具刷狀短毛,第4對的前節(jié)與指節(jié)均扁平,呈槳狀,邊緣有短毛。雄性腹部呈寬三角形,雌性腹部呈寬圓形。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于溫暖和鹽度較低的淺海中雜食性,全年產卵,盛產期5-7月,母蟹常到近海中去產卵,孵出的幼蟹常隨潮流返回近岸或河口覓食而成長。
【化學成份】1.鮮肉含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亞礬(methion-ine sulfoxide),組氨酸、谷氨酰胺、蘇氨酸、精氨酸、門冬酰胺、甘氨酸、賴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胱氨酸、門冬酰胺。并含原肌球蛋白。螯足肌肉含氧化酶,如異檸檬酸脫氫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蘋果酸脫氫酶(malae dehydrogenase)、琥珀酸脫氫酶(succinate deyh-droenase)、細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
【性味】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化瘀止痛;利水消腫;滋補強壯。主產后腹痛;乳汁不足;體虛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每次1只;或研末。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滋補等作用。主治產后腹痛、水腫、乳汁不足等。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青蟹的一些基本功效,以及青蟹的食用方法等,這樣大家在食用的時候才不會用錯,也能夠更加正確的發(fā)揮青蟹的價值。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青葙,下面我們就來對青葙的相關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別名】草蒿、萋蒿(《本經》),昆侖草(《唐本草》),野雞冠、雞冠莧(《綱目》),狼尾巴果、雞冠菜、土雞冠(《江蘇植藥志》),狐貍尾、指天筆(《南寧市藥物志》),牛尾巴花(《山東中藥》),犬尾雞冠花(《閩東本草》)。
【來源】為莧科植物 青葙 的 莖葉 及 根 。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綠色或紅紫色,通常分枝。葉互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9匝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葉柄,全緣。穗狀花序單生于莖頂或分枝末端,圓柱狀或圓錐狀,長3~10厘米;花著生甚密,初為淡紅色,后變?yōu)殂y白色;每花具干膜質苞片3;花被5,干膜質,長圓狀披針形;雄蕊5,花藥粉紅色,丁字狀著生;子房長圓形,花柱線形,紅色,柱頭2裂。胞果球形蓋裂;種子數粒,扁圓形,質堅硬,黑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野路旁、山溝、河灘、沙丘等疏松土壤上;也有栽培。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野生或栽培。
【化學成份】全草含多量草酸,生長2周時可達12.5%,以后逐漸下降到約9%。
【性味】①《本經》:"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燥濕清熱,殺蟲,止血。治風瘙身癢,瘡疥,痔瘡,金瘡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搗汁,鮮用1~2兩。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風濕身疼痛:青葙子根一兩。豬腳節(jié)或雞鴨燉服。(《泉州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青葙在一些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藥青葙的食用也要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決定,切記不要盲目用藥。
路邊請乍聽好像是瀝青的一種,實際上路邊青是一種植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路邊青的生長。平時也可以用作藥物使用,可以治療高燒不退,感冒流鼻涕等癥狀,還可以治療人體的偏頭痛,酒糟鼻等。下面介紹下路邊青都有哪些功效以便我們更好的了解。
路邊青苦、寒。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用。主治感冒發(fā)熱頭痛、麻疹并發(fā)肺炎、流行腮腺炎、痢疾、肝炎、尿路感染、扁桃體炎等癥。
單方驗方:
1.治感冒高熱:路邊青60g,崗梅根15g,夜香牛30g,水煎服。
2.治腦膜炎:路邊青葉30g,銀花、石膏各30g,水煎服。
3.治偏頭痛:路邊青根、豨薟草、蒼耳草、臭牡丹各30至60g,水煎服。
4.治酒糟鼻:路邊青根、銀花藤各12g、辛夷花4.5g,水煎服,每日1劑。
5.治血淋:路邊青鮮葉30至60g,生地15g,水煎,沖冰糖服。
6.治風火牙痛:路邊青、山枝、烏蕨各15g,水煎服。
7.治瘰疬:路邊青根(干)30g、海藻10g,水煎服。
8.治腮腺炎:路邊青鮮葉60g,田基黃30g,水煎服,另取鮮葉捶爛敷患處。
9.治黃疸型肝炎:路邊青葉、馬鞭草,車前草、紅糖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
10.治痢疾:路邊青葉30g,水蓼、石榴葉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
11.治麻疹并發(fā)肺炎:路邊青葉、小飛揚(或金銀花)、野菊花、海金沙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
12.治睪/丸炎:路邊青鮮根30g,馬鞭草、土牛膝、大薊各15g,水煎服。
本品內服常用量:干根15至30g,外用適量。本品有紅莖、青莖兩種,民間治驗以紅莖為佳。
我們都知道青金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青金湯其實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清金湯(《袖珍方》卷一)。
【處方】粟殼(蜜炒)15克 甘草(炙)15克 陳皮(去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炒)阿膠(炒)五味子 桑白皮(炒)薏苡仁 紫蘇 百合 貝母(去心)半夏曲 款冬花各30克 人參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新久咳嗽,上氣喘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臥不寧,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4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烏梅1個,煎至180毫升,食后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一
看完上面的對于青金湯的相關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覺到了我們傳統(tǒng)醫(yī)學的偉大和神秘?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
我們知道中藥方劑有很多的分類,而不同的方劑功效作用也不一樣,那么你知道青丸子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干葛 柴胡各30克 天竺黃15克 辰砂60克 甘草 薄荷各7.5克 全蝎7個 青黛15克
【制法】上藥為末,糊丸,青黛為衣。
【功能主治】治小兒發(fā)熱風壅。
【用法用量】每次0.3~0.6克,薄荷湯化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四引《鮑氏方》
【處方】石膏30克 青黛3克
【制法】上藥為末,用糕糊為丸,如龍眼核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身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燈心湯化開服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四
經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青丸子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小青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小青的記載,小青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紅刺毛藤、燈托草、五兄弟、五托蓮、毛青杠、斬龍劍、毛不出林、矮茶子、蛇藥、獅子頭
【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九節(jié)龍的全株或葉。
【原形態(tài)】矮小亞灌木,長30-50cm。蔓生,具匍匐莖,逐節(jié)生根。直立莖高不超過10cm,幼時密被長柔毛。葉對生或近輪生;葉柄長約5mm,被毛;葉片堅紙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5-6cm,寬1.5-3.5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明顯或不甚明顯的鋸齒和細齒,具疏腺點,葉面被糙伏毛,毛基部常隆起,背面被柔毛及長柔毛,尤以中脈為多,邊緣脈不明顯。傘形花序,單一,側生,被長硬毛,柔毛或長柔毛;花梗長約6mm;花長3-4mm;萼片披針狀鉆形,與花瓣近等長,外面被疏柔毛及長柔毛,具腺點;花瓣白色或帶微紅色,廣卵形,具腺點;雄蕊與花瓣近等長,花藥卵形,背部具腺點。果球形,直徑5mm,紅色,具腺點。花期5-7月,罕見于12月,果期與花期相近。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山林下或灌叢中。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近圓柱形,長10-20cm,直徑2-3mm,表面淺褐色或淺棕褐色,有棕色卷曲毛茸。質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或淺棕色,葉片近菱形,上表面被棕色倒伏粗毛,下表面被柔毛,中脈處尤多,邊緣具粗鋸齒。有時可見腋生的傘形花序。氣弱,味苦、澀。
【化學成份】莖葉含沒食子酸(gal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柚皮素-6-C-葡萄糖甙(naringenin-6-C-g1uccoide)和山奈酚-3-O-β-D-半乳糖甙(kaempferol-3-O-β-D-galactoside)及皂甙(sapon-in)。
【藥理作用】1.抗腫瘤作用:小青中兩種皂甙,經藥理實驗,證明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對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皮下型(ESC)、黑色素瘤B16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所含沒食子酸也有抗腫瘤作用。
【性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消腫。主風濕痹痛;黃疸;血痢腹痛;痛經;跌打損傷;癰瘡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
小青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只有大家善于食用,用對方法,我相信,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青娘子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青娘子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青蟲、相思蟲
【來源】芫菁科昆蟲 綠芫菁 Lytta caraganae pallas的 干燥蟲體 。7~8月捕捉,沸水中燙死,曬干。
【炮制】將原藥去頭、足、翅翼,用米同炒至老黃色,篩去米即得。
【性味】辛,微溫。有毒。
【功能主治】利尿,祛瘀,解毒。用于小便不利,閉經,狂犬咬傷;外用治疥癬瘡瘍,淋巴結結核。
【用法用量】0.5~1分。外用適量。
【注意】體虛及孕婦禁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綱目》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青娘子的相關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青娘子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青娘子來治療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