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耳穴療法介紹
養(yǎng)生失眠。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失眠的耳穴療法介紹”,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大多數(shù)失眠的人都是老人患者,失眠帶給然來是無盡的痛苦,和漫漫的長夜,不知怎么度過,為了幫助大家,減輕失眠的狀況,下面就來看看失眠的耳穴療法介紹,可以幫助那些長期被失眠折磨的人們減輕一些痛苦??梢院煤玫男菹⑺X。
??失眠多因情緒刺激、環(huán)境改變、藥物作用、疾病等,造成大腦調節(jié)紊亂所致。中醫(yī)認為失眠是陽不入陰、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現(xiàn)。
耳朵上佈有穴位,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理臟腑的作用。以不同方式刺激這些穴位可產生全身或局部反應,有助診斷和治療。中醫(yī)應用耳穴療法歷史悠久,施行方式多樣,包括針灸、按摩、敷貼、栓塞、吹藥、埋針、放血等,是中醫(yī)綜合治療的操作手法之一。
耳穴治療失眠的刺激手法可以是針刺、貼壓、放血。常用安神助眠的穴位有:心(50)、脾(48)、腎(59)、神門(33)、枕(22)、腦(21)、緣中(20)、內分泌(46)和交感(31)。參考圖示
耳針促進睡眠
在一邊耳朵上選2-3個穴位。先清潔消毒,用0.5寸毫針操作,快速刺入0.33cm深的軟骨組織,以不穿透對側皮膚為度,捻轉數(shù)次後,留針10-20分鐘,過程中可捻轉加強針感。每天或隔天一次,10-20次為一個療程,療程隔間為一周。如因工作關係,未能定時接受治療,可選用埋針固定在穴位上,持續(xù)5-20天,令患者每天按壓數(shù)次,加強刺激度。
耳穴貼壓促眠
是最常見的耳穴刺激法。在一邊耳朵上選2-3個穴位,清潔消毒耳廓,在相應穴位貼上磁珠,輕按數(shù)十次,使局部充血變紅、發(fā)熱、疼痛為度。吩咐患者經常按壓穴位,特別在餐後及睡前,每次按壓3-5分鐘。兩耳交替,隔日更換一次耳貼。對於頑固性失眠,配合敷藥較佳,如王不留行籽、萊菔子、六神丸、冰片等,在穴位前後兩面均貼上加強刺激。
上述就是給大家介紹的,失眠的耳穴療法,如果您身邊有朋友或者親戚長期被失眠所折磨,不能很好的休息睡眠,那請把今天您學到的這些耳穴療法的知識轉告給他們,讓那些不能在夜晚睡覺的朋友,可以安心的睡一個好覺。也可以讓精神更飽滿一些。?
ys630.coM延伸閱讀
耳穴療法是一種全新的依靠穴位來達到保健、美容、減肥、降血脂、治療痛經等,可以說作用極其強大,但是要想達到如此好的效果一定要診斷明、取穴好、學為準,否則話不僅不能有好的效果,反而會加重本身原有的不良反應。
1、診斷明
診斷明是指要清楚地知道或懂得接受耳穴治療的患者是患什么病,即對疾病要有明確的診斷.明代醫(yī)家汪石山說:“既不認脈,又不察形.但問何病,便針何穴,以致誤針成痼疾者有矣。問或獲效,亦偶中耳!”,還指出:“病變無窮,灸刺之法也無窮”。我們古人就告誡要重視明確診斷,治法隨證而變。 要想提高療效,首先必須明確診斷,不僅要知道是患什么病,還應辯明虛實寒熱。只有在辨證的基礎上才能決定配方和手法,否則就是無的放矢,根本談不上什么療效高低。 明確診斷,正確辨證(包括 臟腑辨證、 經絡辨證、八綱辨證等),是提高耳穴療效的基礎和前提,即它是提高耳穴療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2、取穴好
取穴好是提高耳穴效果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它要求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熟練地、靈活地運取穴原則。只有取穴對證,才能取得預期的療效。
3、穴位準
穴位準是提高耳穴療效的另一個基本因素。穴位準不是指機械地按耳穴的解剖部位扎準就算穴位準了,而是指在耳穴的這個區(qū)域內扎準敏感點。因為耳穴雖不大,但有它一定的區(qū)域,往往是這個區(qū)域中的一點,穴位準指的是扎準這個敏感點。這就需要在扎針前仔細地用壓痛法尋找其壓痛點,或用肉眼觀察法尋找其陽性反應,或用良導法探測其敏感點,然后再準確地扎在敏感點上。在臨床治療疾病時,不論是 耳針或是耳壓,要想提高療效,就必須取準反應點,這已為大量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所證實。
抽動癥癥狀時輕時重,抽動部位此起彼伏、交替輪流出現(xiàn)。此病可因感冒、緊張、學習壓力過大、過度興奮或疲勞等因素誘發(fā)。有些家長誤以為孩子是在“扮鬼臉”、“學壞樣”而責罵,反而使癥狀加重。抽動癥有暫時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性或發(fā)聲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征三種類型。
抽動癥的治療常需選用多巴胺受體阻滯藥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藥物,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長期、廣泛應用。很多早期抽動癥患兒的家長,常顧忌藥物副作用而不愿接受治療,以致延誤病情。近年來我們采用耳穴療法對抽動癥兒童進行早期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該方法安全、簡便、經濟,有效。
耳穴療法是由醫(yī)生在兒童耳郭的相應穴位以75%酒精消毒,清潔后,取剪成0.6厘米×0.6厘米小方塊的膠布貼王不留行子壓耳。通常在抽動癥兒童腦,肝、腎、神門、脾、胃、皮質下等穴位中選用4-6個穴位,也可再根據(jù)兒童不同抽動部位加用相應穴位。耳部壓子后,由家長協(xié)助每日揉壓穴位兩三次,每次每個穴位揉壓約1分鐘,至耳郭發(fā)熱、發(fā)脹、有酸痛感能忍受為度。每周更換1次,每次貼一側耳穴,兩耳交替,5次為1療程。治療1個或2個療程后,癥狀多可逐漸緩解。也可同時輔助服用肌苷及維生素Be等藥物。
耳穴療法對暫時性和慢性運動性抽動癥兒童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對抽動穢語綜合征兒童療效欠佳。治療效果不好的兒童仍需服用多巴胺受體阻滯藥。
導讀:天干氣燥的,得了痔瘡的人現(xiàn)在怕是更加的辛苦吧!醫(yī)院也去過了,藥也吃了,就是一點也不見好。耳穴療法,只要你一天掐上幾次,馬上就能甩掉痔瘡。靈的不得了。
中醫(yī)耳穴療法 掐掐耳朵治痔瘡
耳穴療法是指通過刺激耳部穴位進行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極其簡便易行的中醫(yī)療法之一本著治病救人的目的,既療效顯著,又簡便廉價、方便患者,何樂而不為之呢?
我之所以對于耳穴情有獨鐘,完全是從自己的親身經歷開始的。
我剛開始學習中醫(yī)之時,患上了痔瘡,當時經濟還很貧困,怎么辦?偶然的機會,看到一本小冊子,專門講耳穴的,還有許多耳穴方面的案例。其中就有耳穴治療痔瘡。當時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就照貓畫虎,沒有王不流行、膠布,扎針還不敢下手,就自己在耳穴的痔瘡、肛門、直腸等穴位狠了心地掐。沒想到,一兩天掐了幾次就覺得肛門輕松多了,沒有那么疼痛了,大便不干燥不費力了;這下子有了信心,就再狠心地掐,不到一個禮拜吧,我的痔瘡腫起來的地方就完全消失了。
你要使用耳穴,人家要問你:為什么耳穴能夠治病?耳穴都治療什么病?有道是理論指導實踐,我們的扎針、耳穴治療得有理論基礎,應用耳穴的理論基礎有兩點:一是全息理論;一是中醫(yī)的藏象經絡學說。
什么是全息?所謂全息就是全部信息的意思。人體全息指身體的某一個局部都是全身的縮影,某一個陽性反應點都對應著相應器官的病灶信息。這個理論是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的張穎情教授發(fā)現(xiàn)并提出來的,這真是一個偉大的理論!
不但整個世界是全息的,生物體都是全息的,我們人體自然不能例外。由此聯(lián)想到我們的脈診理論:診脈為什么能對身體狀態(tài)做出診斷?也就是因為全息理論!正如難經所提出的問題:為什么脈診獨取寸口呢?為什么也就是那么一小段兒橈動脈能夠洞徹五臟六腑的病變?內經說:肺朝百脈。
一般都這么解釋為什么診脈獨取寸口,但終覺的缺乏說服力。但是如果你一聯(lián)系到全息理論,你就是恍然大悟的!人體是全息的,不僅橈動脈可以反應全身的情況,我們身體的任何一小塊組織甚至一個小小的細胞都可以反映身體的全部情況。診脈不僅有寸口診脈法,還有全身十二經脈的遍身診脈法。既然都可以反映全身的情況,而橈動脈又是最方便的,因此其它的診脈方法就自然而然慢慢淘汰了;因此至難經時就診脈獨取寸口了。
我們古人是何其偉大!何其聰明!他們在兩千年之前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規(guī)律并用之于臨床!那么我們古人為什么沒有單獨提出來這個理論呢?我們祖先完全明白這個道理。只是沒有按照我們現(xiàn)代人的思維方式表達出來而已。或許他們認為:整個宇宙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天人是一體的,人身是一個整體,這是古人的基本認識。難經解釋診脈獨取寸口的理論依據(jù),不僅僅是內經上說肺朝百脈,還隱去了全息這個我們今天認為很偉大的、很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而古人認為很樸素的理論,本來就是那么一回事情!
耳穴反映身體的情況,是靜態(tài)全息;脈診,是動態(tài)全息。
知道了耳穴的理論依據(jù)之一全息理論,那么第二個理論,中醫(yī)的藏象經絡學說,我就要少些廢話了,教材比我說得清楚得多??偠灾痪湓挘喝淼奈迮K六腑,四肢百骸都通過經脈和耳朵發(fā)生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lián)系。所以身體有什么毛病,耳穴可以診斷出疾病,反過來利用這些陽性反應點也就是耳穴也可以治療疾病。
耳穴都可以治療調理那些身體問題呢?這是第二個問題。
平時總是有人這么問我。因為他們看見我沒有事情做的時候總愛拿著個耳朵琢磨,每來一個陌生人的時候我總愛瞅別人的耳朵,不知道的以為我是神經病,知道的說我是職業(yè)病。反正每來一個人,一看他的耳朵就知道他有病,人說,在醫(yī)生的眼里沒好人,就是這個意思。
耳穴學好了大有好處,一瞅就知道人家有什么病。病人覺得神秘,覺得你看的特別準,就找你治療。
耳穴究竟能夠治療什么病?耳穴能夠做什么?第一,耳穴可以祛斑;第二,耳穴可以減肥美容;第三,耳穴可以調理你身體的亞健康甚至疾病,比如偏頭痛、失眠多夢、情緒煩躁、乳腺增生、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等。
耳穴可以治療頸椎病、腰椎病,可以治療腎虛調節(jié)小便,可以穩(wěn)定血壓,即使不吃藥也可以抑制血糖。現(xiàn)在的老年人把吃藥當成吃飯,錢不少花不說,長期服用什么降糖的降壓的西藥,把身體越吃越壞。耳穴又能治病有不花錢,為什么不向他們推薦呢?
耳穴可以調理腸胃。既能治療吃了飯不吸收,也可以治療幾天不大便,便秘,省得每天服用瀉藥了。而且耳穴可以緩解疲勞,有幾個穴位,如果下班疲勞了,回來捏一捏耳朵,可以恢復你的體力,不要吃藥,也不扎針受疼,為什么不接受呢?特別對于腎虛早泄的男性,耳穴可以恢復你的性功能!你說神奇不神奇?
耳穴治療四類疾病
第一類
西醫(yī)所謂神經精神方面的疾病。這個包括的疾病或者癥狀可就多了。諸如失眠多夢、偏正頭痛、情緒煩躁、多思多想、易于動怒、心悸、健忘、容易疲憊、耳鳴耳聾,等等等等,凡是和神經精神沾上邊的,比如西醫(yī)所講的神經衰弱、神經精神障礙之類,都是耳穴的調理范圍。這一類病人,在婦女、老人里面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不可忽視。
那么中醫(yī)理論里面心主神明的、脾主憂思的、肝主疏泄的其功能失常以后出現(xiàn)的情志、情緒的變化都可以歸于這一類。
【概述】
失眠是指臟腑功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導致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病證,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本病又稱不得眠、不寐。
【病因病機】
1、情志所傷由情志不遂,肝氣郁結,肝郁化火,邪火擾動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過極,心火內熾,心神擾動而不寐,或由思慮過度損傷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虛生化泛源,營血虧虛,不能奉養(yǎng)心神。
2、飲食不節(jié)宿食停滯,脾胃受損,釀生痰熱,壅遏于中,胃氣失和,陽氣浮越于外而臥不安。
3、病后年邁,久病血虛,產后失血,年邁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心神不安而不寐。
4、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素體陰虛,兼因房勞過度,腎陰耗傷不能上俸于心,水火不濟,心火獨亢,或肝腎陰虛,肝陽偏亢,火盛神動,心腎失交而神志不寧。
【證候特征】
本病主要特征是入睡艱難,寐而易醒,醒后不寐。分型不同兼證各不相同,心脾兩虛型兼見心悸健忘,困乏無力,頭暈目眩,飲食無味;肝郁化火型多出現(xiàn)急躁易怒,目紅口苦;腎陰虛型除主證可見心煩不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
【治療】
1、肝郁化火
取穴、行間、足竅陰、風池、神門
抽動癥癥狀時輕時重,抽動部位此起彼伏、交替輪流出現(xiàn)。此病可因感冒、緊張、學習壓力過大、過度興奮或疲勞等因素誘發(fā)。有些家長誤以為孩子是在扮鬼臉、學壞樣而責罵,反而使癥狀加重。抽動癥有暫時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性或發(fā)聲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征三種類型。
抽動癥的治療常需選用多巴胺受體阻滯藥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藥物,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長期、廣泛應用。很多早期抽動癥患兒的家長,常顧忌藥物副作用而不愿接受治療,以致延誤病情。近年來我們采用耳穴療法對抽動癥兒童進行早期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該方法安全、簡便、經濟,有效。
耳穴療法是由醫(yī)生在兒童耳郭的相應穴位以75%酒精消毒,清潔后,取剪成O,6厘米O.6厘米小方塊的膠布貼王不留行子壓耳。通常在抽動癥兒童腦,肝、腎、神門、脾、胃、皮質下等穴位中選用4-6個穴位,也可再根據(jù)兒童不同抽動部位加用相應穴位。耳部壓子后,由家長協(xié)助每日揉壓穴位兩三次,每次每個穴位揉壓約1分鐘,至耳郭發(fā)熱、發(fā)脹、有酸痛感能忍受為度。每周更換1次,每次貼一側耳穴,兩耳交替,5次為1療程。治療1個或2個療程后,癥狀多可逐漸緩解。也可同時輔助服用肌苷及維生素Be等藥物。
耳穴療法對暫時性和慢性運動性抽動癥兒童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對抽動穢語綜合征兒童療效欠佳。治療效果不好的兒童仍需服用多巴胺受體阻滯藥。
抽動癥癥狀時輕時重,抽動部位此起彼伏、交替輪流出現(xiàn)。此病可因感冒、緊張、學習壓力過大、過度興奮或疲勞等因素誘發(fā)。有些家長誤以為孩子是在“扮鬼臉”、“學壞樣”而責罵,反而使癥狀加重。抽動癥有暫時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性或發(fā)聲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征三種類型。
抽動癥的治療常需選用多巴胺受體阻滯藥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藥物,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長期、廣泛應用。很多早期抽動癥患兒的家長,常顧忌藥物副作用而不愿接受治療,以致延誤病情。近年來我們采用耳穴療法對抽動癥兒童進行早期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該方法安全、簡便、經濟,有效。
耳穴療法是由醫(yī)生在兒童耳郭的相應穴位以75%酒精消毒,清潔后,取剪成0.6厘米×0.6厘米小方塊的膠布貼王不留行子壓耳。通常在抽動癥兒童腦,肝、腎、神門、脾、胃、皮質下等穴位中選用4-6個穴位,也可再根據(jù)兒童不同抽動部位加用相應穴位。耳部壓子后,由家長協(xié)助每日揉壓穴位兩三次,每次每個穴位揉壓約1分鐘,至耳郭發(fā)熱、發(fā)脹、有酸痛感能忍受為度。每周更換1次,每次貼一側耳穴,兩耳交替,5次為1療程。治療1個或2個療程后,癥狀多可逐漸緩解。也可同時輔助服用肌苷及維生素Be等藥物。
耳穴療法對暫時性和慢性運動性抽動癥兒童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對抽動穢語綜合征兒童療效欠佳。治療效果不好的兒童仍需服用多巴胺受體阻滯藥。
仔細觀察李冰冰的耳穴貼敷,神門、心、內分泌、皮質下、額、緣中、枕這些穴位的貼敷非常明顯,部分看不清的貼敷位置,應該還可能貼了脾、胃、腎、耳中。這并不是如媒體所寫據(jù)網友透露,針灸學里,貼這樣的膏藥,一般是減肥所用。,這些穴位合用,對于神經衰弱和失眠的效果最好,可以安神定志,調養(yǎng)身體。
我必須承認,若干年前,耳穴和針灸被人們所認識可能大多由于其對減肥有著十分好的效果,但是我們認為,很多情況下,用耳穴和針灸治療疾病,調養(yǎng)身體后,過胖的人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體重在逐漸接近正常,而營養(yǎng)不良,過于瘦弱的人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變得更加勻稱、有活力,容光煥發(fā),這其實都是對穴位刺激,調養(yǎng)身體的附加效果而已。
中醫(yī)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動一發(fā)而牽全身。不要把減肥或者美容這些表面上更容易被大家期待得到的結果與實際針灸調理身體,調整陰陽平衡,治療、預防疾病的作用劃等號。這樣無論對針灸、對耳穴、還是對中醫(yī),都是及其不科學的看法,是片面而又膚淺的。
關于耳穴:
耳朵像一個倒置的胎兒,人體的許多器官都在耳朵上有反應點,我們稱之為穴位。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區(qū)域。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規(guī)律,根據(jù)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圖看到:與頭面部相應的穴位在耳垂,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與軀干和下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輪體部和對耳輪上、下腳,與內臟相應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傳統(tǒng)的穴位貼敷手法為用貼布將王不留行豆貼到所選的耳穴穴位上,囑患者一天按揉4-5次,每次揉到耳朵發(fā)紅,感覺發(fā)酸脹為止,這樣一個一個逐漸刺激穴位,產生療效。
現(xiàn)在,耳穴治療逐漸發(fā)展,采用多頭電極經絡電脈方法配合耳穴,,可以同時刺激六個耳部穴位,經驗處方通過連接到針尾的電極給穴位以微小電流的持續(xù)刺激,模擬醫(yī)生的手法操作,比普通針灸刺激時間更長,多個穴位同時起效,有主穴配穴,針對主癥重點調節(jié),對兼癥協(xié)同起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多穴處方,加之電脈沖刺激平和而持久,療效更穩(wěn)定,療效穩(wěn)定,綠色無毒副作用,所以每次僅需15分鐘左右的治療時間就可以達到療效。再配合傳統(tǒng)耳穴治療,對失眠、神經衰弱、頭痛、疲勞綜合癥、高血壓等多種常見疾病治療效果顯著。
失眠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輕者入睡困難,有入睡后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入睡,亦有時睡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睡。一般分為心脾兩虛、肝郁氣滯、心腎不交3型。
一、心脾兩虛
(一)癥狀
多夢易醒,心悸健忘,伴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昧,面色少華,或脘悶納呆。
(二)治法
1.方法一
(1)選穴心俞、脾俞、內關、神門。
(2)定位心俞: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8-1]。
脾俞:在背部,當?shù)?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8-1]。
內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
神門: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仰掌,豌豆骨(手掌小魚際肌近腕部有一突起圓骨)的橈側,掌后第1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緣,見圖2-25-1]。
(3)拔罐方法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2.方法二
(1)選穴足三里、三陰交、神門。
(2)定位神門:見前。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余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0-4)。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以手4指并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后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見圖2-6-4)。
(3)拔罐方法單純拔罐法,留罐l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二、肝郁氣滯
(一)癥狀
失眠伴急躁易怒,嚴重者徹夜不能入睡,伴有胸悶脅痛,不思飲食,口苦而干。
(二)治法
1.方法一
(1)選穴肝俞、內關、神門、太沖。
(2)定位肝俞: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個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19-6]。
內關:見前。
神門:見前。
太沖:在足背側,當?shù)?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lián)合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6-3]。
(3)拔罐方法神門、內關、肝俞3穴采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太沖穴點刺出血,以微微出血為度。每日1次,5次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