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别B(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我可以為大家做以下介紹。讓大家可以直觀的認識甘草。甘草的功效作用包括可以治療咳嗽,胃潰瘍,口腔潰瘍,回腸炎,漏腸綜合征,腸易激綜合征和克羅恩病。如今,甘草提取物有固體和液體兩種形式,其主要成分是甘草酸,這也是甘草有甜味的原因所在。這些都是甘草的作用和功效。
1.解毒作用:甘草甜素或其鈣鹽有較強的解毒作用,對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有較強的解毒作用,對于一些過敏性疾患、動物實驗性肝炎、河豚毒及蛇毒亦有解毒作用。其解毒作用機制可能是多方面的,通過物理、化學方式的沉淀、吸附與結合,加強肝臟的解毒機能以及甘草甜素的水解產物葡萄糖醛酸也是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
2.抗炎及抗變態(tài)反應:甘草次酸對大白鼠的棉球肉芽腫、甲醛性浮腫,結核菌素反應、皮下肉芽囊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銨、甘草次酸鈉能有效影響皮下肉芽囊性炎癥的滲出期及增生期,其作用強度弱于或接近于可的松。甘草酸的各種制劑之抗炎作用,以琥珀酸鹽的活性較高,但毒性亦大。甘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的原理尚未完全闡明。
3.甘草有祛痰作用,能促進咽喉及支氣管的分泌,使痰容易咯出。
4.甘草次酸衍化物對豚鼠及貓的實驗性咳嗽均有顯著的鎮(zhèn)咳作用。
5.甘草的各種制劑對大白鼠實驗性胃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甘草的水提出物有保護胃粘膜,治療胃潰瘍的作用。據(jù)臨床與藥理研究室觀察,甘草水提物能增加胃粘膜細胞的“已糖胺”成分,使胃粘膜不受傷害。
6.對胃液分泌的影響:甘草流浸膏灌胃后,能吸附胃酸,故能降低胃酸濃度,但吸收后也能發(fā)揮作用。對基礎分泌量亦有抑制作用。
7.解痙:甘草煎劑、流浸膏對動物離體腸管均有抑制作用,對乙酰膽堿、氯化鋇、組織胺等引起的腸痙攣有解痙作用。甘草對動物離體腸管及在體胃均有松馳作用。
8.甘草對于動物實驗性肝損傷,使其肝臟變性和壞死明顯減輕,肝細胞內蓄積的肝糖元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恢復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顯著下降,表明甘草具有抗肝損傷的作用。
9.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甘草能使多種動物的尿量及鈉的排出減少,鉀排出增加,血鈉上升,血鈣降低,腎上腺皮質小球帶萎縮。甘草能使尿中游離型17-羥皮質類固醇排泄增加,結合型減少,小劑量表現(xiàn)胸腺萎縮,腎上腺重量增加,束狀層幅度加寬,腎上腺維生素C含量降低等。甘草能顯著增強和延長考的松的作用。甘草產生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的原理,有人認為甘草次酸的化學結構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相似,作用也相似,系一種直接作用;也有人認為是一種間接作用即甘草次酸抑制了腎上腺皮質固醇類在體內的破壞,因而血液中皮質類固醇含量相應增加,而呈現(xiàn)較明顯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10.甘草有對抗乙酰膽堿的作用,并能增強腎上腺素的強心作用。
11.抗癌:甘草次酸對于大白鼠實驗性骨髓瘤及腹水肝瘤均有抑制作用。對小白鼠艾氏腹水癌均有抑制作用。
12.甘草與芫花合用有相反作用:二者共浸組的毒性較分浸組顯著增高,芫花與甘草同用,利尿、瀉下作用受到抑制,能增強甘草毒性。
以上都是為大家介紹的,甘草的作用與功效的一些解決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找出適應自己的,能夠正確的去解決自己病癥的方法,而對于干草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呢?這個問題大家也有了自己的認識,可以通過以上的方法中,找出能夠為大家解決問題的出路??!
yS630.Com相關推薦
甘草泡水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一方面可以幫叔我們緩解自身出現(xiàn)的嗓子紅腫發(fā)炎的問題,對于預防我們自身遭受流感侵襲也會有很大的好處,對于我們緩解老年人出現(xiàn)的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效果也非常顯著,簡述一下甘草泡水的功效與作用吧。
1.甘草的主要功效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對健康人及動物都有促進鈉,水潴留的作用;小劑量甘草甜素(每只100ug)能使大鼠胸腺萎縮及腎上腺重量增加,產生糖皮質激素可的松樣作用。大劑量時則糖皮質激素樣作用不明顯,只呈現(xiàn)鹽皮質激素樣作用。
3.解毒作用甘草浸膏及甘草甜素對某些藥物中毒、食物中毒、體內代謝產物中毒都有一定的解毒能力。解毒作用的有效成份為甘草甜素,解毒機制為甘草甜素對毒物有吸附作用,甘草甜素水解產物葡萄糖醛酸能與毒物結合,以及甘草甜素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4.止咳平喘作用甘草次酸有明顯的中樞性鎮(zhèn)咳作用,大劑量的甘草次酸可使小鼠呼吸抑制。此外甘草甜素、甘草次酸鹽尚有抗炎癥及抗過敏、抗肝損傷、抗促癌、抗菌、抗艾滋病毒(甘草甜素)作用。
5.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抗心律失常。
了解了甘草泡水的功效與作用才能夠更有效的發(fā)揮其作用為我們謀福利,多喝一些甘草泡水對于我們改善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效果都是非常不錯的,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出現(xiàn)的鼻流清涕等很多種癥狀,大家可以多喝一些。
炙甘草湯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的組成成分,炙甘草湯這味中藥方劑有哪些功效能?它在臨床上的效果又如何呢?它的禁忌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跟三九養(yǎng)生堂的小編一起來了解下炙甘草湯的相關知識吧。
方劑名
炙甘草湯。
出處
《傷寒論》。
組成
甘草四兩,炙(12g);生姜三兩,切(9g);人參二兩(6g);生地黃一斤(50g);桂枝三兩,去皮(9g);阿膠二兩(6g);麥門冬半升,去心(lOg);麻仁半升(lOg);大棗三十枚,擘(10枚)。
方歌
炙甘草湯參桂姜,麥地膠棗麻仁裹,心動悸兮脈結代,虛勞肺痿俱可嘗。
方解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其證是由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xù),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體失養(yǎng),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yǎng)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yǎng)心血,益心氣,溫心陽,以復脈定悸。方中炙甘草甘溫益氣,通經脈,利血氣,緩急養(yǎng)心為君;生地黃滋陰養(yǎng)心,養(yǎng)血充脈。二藥重用,益氣養(yǎng)血以復脈,共為君藥。人參、大棗補益心脾,合炙甘草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化生之源;阿膠、麥冬、麻仁滋陰養(yǎng)血補心,配生地黃滋心陰,養(yǎng)心血,以充血脈,共為臣藥。桂枝、生姜溫心陽而通血脈,使氣血暢通脈氣接續(xù)有源,并使諸味厚之品滋而不膩,共為佐藥。桂枝與甘草合用,又能辛甘化陽,通心脈而和氣血,以振心陽。用法中加清酒煎服,溫陽通脈,以助藥力,為使藥。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沛,陰陽調和,共奏益氣養(yǎng)血,滋陰復脈之功。由于炙甘草、人參亦可補肺氣,潤肺止咳;阿膠、麥冬又善養(yǎng)肺陰,潤肺燥;生地黃、火麻仁長于滋補腎水,與阿膠、麥冬合用,有金水相生之功,故可用于虛勞肺痿屬氣陰兩傷者的治療。但對陰傷肺燥較甚者,方中姜、桂、酒應減少用量或不用,因為溫藥畢竟有耗傷陰液之弊,故應慎用。吃什么蔬菜補腦
功效
滋陰養(yǎng)血,益氣復脈。
主治
1、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證脈結代,心動悸,虛贏少氣,舌光少苔,或質干而瘦小。
2、虛勞肺痿咳嗽,或吐涎沫,形瘦短氣,自汗盜汗,虛煩不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結,脈虛數(shù)。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阿膠烊化,沖服。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
加減化裁
方中可加酸棗仁、柏子仁以增強養(yǎng)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龍齒、磁石重鎮(zhèn)安神;偏于心氣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參;偏于陰血虛者重用生地、麥門冬;心陽偏虛者,易桂枝為肉桂,加附子以增強溫心陽之力;陰虛而內熱較盛者,易人參為南沙參,并減去桂、姜、棗、酒,酌加知母、黃柏,則滋陰液降虛火之力更強。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陰陽氣血并補之劑。臨床應用以心動悸,脈結代,虛贏少氣,舌光少苔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常用本方加減治療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等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
3、使用注意采用水酒合煎,文火久煎;陰虛內熱者慎用。
禁忌
虛勞肺痿屬氣陰兩傷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氣滋陰而補肺,但對陰傷肺燥較甚者,方中姜、桂、酒減少用量或不用,因為溫藥畢竟有耗傷陰液之弊,故應慎用。
醫(yī)書記載
1、《醫(yī)方考》:心動悸者,動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氣內虛所致。補虛可以去弱,故用人參、甘草、大棗;溫可以生陽,故用生姜、桂技;潤可以滋陰,故用阿膠、麻仁;而生地、麥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寧悸也。
2、《醫(y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藥也。人參、麥冬、甘草、大棗益中氣而復脈;生地、阿膠助營血而寧心;麻仁潤滑以緩脾胃;姜、桂辛溫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藥力也。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大家是不是對炙甘草湯的相關知識都了解了呢?炙甘草湯在中醫(yī)中運用廣泛,它的作用與療效也非常多,但是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的禁忌,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1、甘草具有降火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無毒,具有解毒、潤肺、補脾胃、養(yǎng)陰血、除邪熱、去咽痛、長肌肉、堅筋骨的功效??雌饋砀什莸淖饔煤芏嘁埠軓V,價格也很便宜,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備上的中藥之一。甘草功效首先甘草常與桂枝配伍,熬成的湯對心氣虛有不錯的療效。其次甘草有解毒去熱的作用,在夏季來說是很不錯的降火神器。
2、甘草具有平衡女性體內激素的功效
甘草常用來治療隨更年期而來的癥狀,因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種類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體內的激素含量。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
3、甘草有抗病毒的作用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甘草皂苷又稱甘草酸,由于有甜味,又稱為甘草甜素??共《咀饔檬歉什菟犷惓煞值闹饕幚碜饔弥弧=陙?有關甘草酸對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及其它病毒的作用研究和應用,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由于甘草甜素具有高甜度、低熱量、起泡性及溶血性較低、安全無毒等優(yōu)良特性,現(xiàn)已有甘草甜素片制劑正式在臨床上用于治療乙肝。
甘草的用途
1、可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也可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可單用,內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常用于氣喘咳嗽??蓡斡?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5、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
服用甘草的注意事項
1、選擇正確的服用方法
不同的身體狀況治療方法是不一樣的,并且所選擇的治病手法也有不一樣的講究。所以,甘草泡水喝的禁忌第一條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服用方法。將甘草進行不同的方法所獲得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而實驗發(fā)現(xiàn)泡水以及含服所獲得的甘草功效是最好的。建議大家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將甘草泡水,或者選擇含服服用甘草。
2、不能連續(xù)使用甘草
雖然甘草對身體的保健效果非常的好,但并不是說這種藥材可以長時間服用。甘草不能夠長期服用,否則腸胃健康會變差,同時也很容易出現(xiàn)對這種中藥材上癮的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甘草中含有一定能夠的阿片,如果長期服用很容易令身體對這種藥材產生依賴性。
3、不適合服用甘草的人群
甘草這種藥材雖然對身體好處很多,但它畢竟是一種藥材,所以并不是所有身體情況都可以使用。建議孕婦、哺乳期女性、性功能障礙、肥胖、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月經期間等都不適合服用甘草。
炙甘草是一種中藥,和我們平時所說的甘草不一樣的情況就是通過用蜜經過烘制而且的一種甘草,也是我們所說的炮制,在平時的時候使用到的情況也特別多,對人身體的功效也是特別的明顯,在平時的時候也經常的會用到這樣的中藥,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
現(xiàn)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抗炎及抗變態(tài)反應作用,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常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臨床應用多為炙甘草湯,是以炙甘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湯。因此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可以從炙甘草湯中來分析。綜合歷代醫(yī)家,認為炙甘草湯主要功效與作用有以下四點:
1、補陰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指出“生地為君、麥冬為臣、炙甘草為佐,大劑以峻補真陰,開來學之滋陰一路也?!鼻宕镒跐h《醫(yī)寄優(yōu)陰論》也認為本方是“滋陰之祖方”。
2、補血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為代表的一派醫(yī)家認為炙甘草湯是“補血之大劑”。
3、氣血雙補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傷寒論》為代表,認為炙甘草湯的功效當為氣血雙補,“益虛補血氣而復脈”。
4、陰陽并調,清代醫(yī)家尤在涇《傷寒貫珠集》指出炙甘草湯是“擴建中之制,為陰陽并調之法”。本方主治傷寒病后或重病恢復期陰血不足,血不榮心,虛羸少氣,心慌心悸,虛煩少眠,大便干澀,舌質略紅少苔,脈象結代不整。或肺痿久咳,吐涎沫稀痰,量多,咽燥而渴,或痰中帶血,心悸氣短,心中溫溫液液,失眠多汗,脈虛細而數(shù),或偶見結代。
通過上述的介紹,我們知道了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平時對于女性補氣養(yǎng)血也有著很好的療效,不云泥之別在平時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時候不要自行盲目使用,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進行,這樣對身體的調理效果會更加的明顯。
甘草許多人都知道,而且是治療各種疾病效果最好的中藥,許多中味藥里都含有甘草。也有很多食品里也含有甘草的成份,因為它的甜度是蔗糖的很多倍,如糖果,口香糖,巧克力,還有很多飲料里都含有甘草成份,所以甘草的用途也是非常廣泛的。
甘草草本食物,天然繁殖。長約二十到一百厘米之間,表面是紅棕色或者灰棕色的,紋路很多,而且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等都有很好的效果,那么看看它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的功效
甘草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可單用,內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用于氣喘咳嗽。可單用,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5、用于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
甘草禁忌,甘草不能和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藥物合用,可誘發(fā)或加重潰瘍。也不能和降糖藥胰島素,降壓藥,等同服。甘草盡量不要與西藥同服,食物里,甘草與鯉魚同服會引發(fā)中毒。
甘草作用有哪些
1、甘草的作用
甘草性平、味甜,是一味補氣益脾的中藥,在中藥里面,甘草的作用很多,除具有補氣、益脾之外,還具有清熱解毒、通淋利尿的功能。甘草能緩急,還能起到對諸藥的調和作用。
治療脘腹拘緊作痛時使用甘草,能使疼痛緩解或減輕。用麻黃發(fā)汗時加入甘草,可以去除附子的燥烈之危害。用大黃、葶藶子、二丑時加入甘草,可以使之攻而不烈、不損陰傷陽。除此之外,甘草還具有良好的潤肺、止咳、祛痰功能。無論是屬寒、屬熱,或是外感內傷,配甘草及其它止咳祛痰藥均可達到止咳祛痰的作用。
2、甘草的副作用
甘草提取物中的甘草酸可以引起稱作假性醛固酮增多癥的疾病,其特點是體內叫做醛甾酮的激素水平過高。正常情況下,這種激素有助于平衡體內鉀和鈉的水平。這種激素的水平過高會阻礙鈉的排泄,并導致鉀從尿液中排出,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和肌肉損傷。損失鉀可導致心臟和肌肉運作異常。它也導致保水,造成水腫。
過度使用甘草可以導致血壓升高,肌肉無力,慢性疲勞,頭痛,腫脹,男性睪酮水平降低等問題。
人們還認為,孕婦過量使用甘草可以引起大量出血,甚至導致早產。
還有報告顯示,長期使用甘草,還會引起體重異常增加等副作用。
患有血壓過高,肥胖,糖尿病,腎臟疾病,心臟病,或肝臟和月經問題的人應避免攝入甘草。孕婦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存在性功能障礙的男性也應避免這種草藥。正在使用血管緊張素抑制劑和利尿劑藥物(如阿司匹林,地高辛,皮質類固醇,胰島素,口服避孕藥和瀉藥)的人也應該避免使用甘草。
3、甘草不能和什么同食
3.1、甘草與鯉魚相克
鯉魚中包含多類礦物質元素,甘草中包含甘草酸,二者共用會造成腹疼。
3.2、甘草與豬肉相克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的作用;豬肉酸冷,有滋膩陰寒之性,并且含有大量脂肪,難吸收,不利于腸胃。如果以甘草補益脾胃時,顯然要忌食豬肉。
3.3、甘草與白菜相克
白菜味甘性冷,氣虛胃冷的人不可食,這一功能正好與甘草的藥用功能相反,故食用甘草時不可同時食用白菜。
3.4、甘草與海菜相克
海菜是指海產品中的藻類,如海帶、紫菜等,都屬于咸寒冷滑的食品,并含有豐富的碘。這些食物都容易與甘草中的某些成分發(fā)生不良反應。
甘草治病偏方
膽絞痛:多為膽石癥突發(fā)。白芍、甘草各等份,研為細末合勻,每次取15克用水調成稀糊狀,文火煮數(shù)沸,晾溫后服用。一般服后15分鐘可止痛,且無副作用。
三叉神經痛:表現(xiàn)為一側面頰陣發(fā)性劇痛,痛時閉目流淚,翹嘴咬牙,數(shù)秒鐘可暫止,旋即再作。白芍(酒炒)30克,甘草(蜜炙)12克。水煎服,每日3次,連服5劑。
偏頭痛(血管性頭痛):表現(xiàn)為抽掣疼痛,午后尤甚,常伴有心煩、多夢、面紅、耳鳴等陰虧肝亢之癥候。白芍45克,甘草12克,水煎,連服6劑痛減,12劑后則頭痛可消失。
原發(fā)性痛經:白芍50克,甘草5克。水煎兩次,將藥液濃縮約50毫升,于行經當天分兩次服,連服3~4天,解痙止痛。
胃脘痛(急性胃痙攣):表現(xiàn)為胃脘陣發(fā)性疼痛,夜間尤甚,喜按,飲食無礙。白芍30克,甘草9克。水煎取藥汁150毫升,分兩次服。第一次服后,3小時再服,一般1~2劑可止痛。
甘草米湯面膜的做法
材料:大米30克、甘草粉少許。
器具:面膜碗、勺子、化妝棉。
做法:大米淘洗干凈,再用清水浸泡15分鐘后,倒入鍋中,以小火煮至黏稠狀時,濾取米湯,倒入面膜碗中,晾涼。加入甘草粉,用勺子調勻。
用法:潔面后,用化妝棉蘸取適量面膜均勻涂抹于臉部,避開眼部、唇部四周,約15分鐘后,用溫水洗凈即可。每周2-3次,堅持使用,能發(fā)揮消炎、嫩白的功效。
甘草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作用,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甘草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黨參、白術等都是可以組合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shù)姆谩O旅嫖覀儊砜匆幌轮兴幐什莸墓πc作用主要有哪些?
人們在生活中很容易就出現(xiàn)心氣虛,心悸怔忡的情況,胃病、咽喉痛以及咳嗽等也都是很常見的,我們在治療的時候需要選擇甘草和其他藥物的結合,更好的治愈疾病。
中藥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2、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蓡斡?,內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用于氣喘咳嗽。可單用,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5、用于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
以上的內容就是對于中藥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將甘草和其他藥物混合的制作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我們人體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甘草膏。
【處方】甘草3兩,黃芩3兩,黃連3兩,芎藭3兩,白芷3兩,藁本3兩,當歸3兩,附子1兩。
【制法】上取豬脂4斤煎為膏,納藥煎3沸,至白芷黃,去滓。
【功能主治】小兒耳聾、聤耳膿血出。
【用法用量】用棗大涂耳,敷雞骨粉。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嬰孺方》
【處方】甘草1兩,當歸1兩,胡粉半兩,羊脂1兩半,豬脂3兩。
【制法】上(口父)咀,以豬羊脂并諸藥,微火煎成膏。
【功能主治】灸瘡。
【用法用量】絞去滓,候凝敷之。
【摘錄】《鬼遺》卷五
【處方】甘草(生,搗末)半兩,雄黃(研)半兩,泔淀1合,牛屎汁1合,羊腎(月區(qū))脂3兩(煉過),青黛(研)半分。
【制法】上6味,先于銅器中微火煎3味脂汁5-7沸,次下3味藥末攪勻,慢火熬成膏。
【功能主治】牙齒挺出,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取桃枝如箸大,以綿裹頭點藥,熱烙齒縫中10余遍,日3次。好肉生即止。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處方】甘草2兩(生用),川大黃1兩,胡粉1兩(細研),羊髓2兩,豬脂2合。
【制法】上為細散,入鐺中,與脂、髓同煎3-5沸,膏成,下胡粉,攪令勻,收瓷盒中。
【功能主治】瘡疽,浸淫廣大,焮赤黑爛成瘡。
【用法用量】每用可瘡涂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別名】甘草酒
【處方】好粉甘草1兩。
【功能主治】懸癰,谷道前后生癰,初發(fā)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數(shù)10日后始覺赤腫,如桃李,即破。
【用法用量】甘草酒(《杏苑》卷八)。
【臨床應用】懸癰:林判院康朝嘗患此癰,已破,服此藥2服,瘡即合。
【摘錄】《百一》卷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八六
【處方】甘草3大兩(生,為末),大麥面9兩。
【制法】上用1大盤中攪和令勻,取上等好醋少許,別捻入藥令勻,100沸水搜和如餅劑。
【功能主治】發(fā)背。
【用法用量】方圓大于瘡1分,熱敷腫上。以油片及故紙隔令通風,冷則換之。已成膿自出,未成膿便內消。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二引《崔元亮海上秘方》
【處方】甘草(為末)半兩,乳香少許(研),蠟少許。
【制法】熔蠟,入二藥末成稀膏。
【功能主治】灸瘡,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貼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五
以上就是對甘草膏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甘草膏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甘草丸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更研如膏)。
【制法】上為散,入杏仁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兒未滿百日,咳嗽上氣。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乳汁研化服之,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甘草3分(炙微赤,銼),人參3分(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烏梅肉3分(微炒),栝樓根3分,寒水石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口舌干燥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咽津。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處方】甘草18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無辜,面黃發(fā)直,時壯熱,飲食不生肌膚,積經日月,遂致死。
【用法用量】1歲兒服如小豆粒20丸,日3次,不妨食及乳,服盡更合。
【摘錄】方出《醫(yī)心方》卷二十五引《古今錄驗》,名見《普濟方》卷三九三
【處方】甘草(炙,銼)1兩,當歸(切,焙)1兩,芍藥1兩,干姜(炮)半兩,芎藭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丸大。
【功能主治】強神益氣。主虛勞脫營,羸瘦少氣,精神毀減。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酒化下,空腹夜臥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一
【處方】甘草(炙)1兩,桂(去粗皮)1兩,蘆薈(別研)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兩,豉(微炒)1兩,木香1兩,柏子仁1兩,蕪荑1兩。
【制法】上藥除蘆薈外,搗羅為末,入蘆薈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氣成塊,在臍兩邊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臨臥用溫酒送下。漸加至30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甘草1寸(炙赤色),杏仁2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研),黃連末1分。
【制法】上為末,和勻。
【功能主治】口糜生瘡,痛不得食。
【用法用量】每服如杏仁大。綿裹含化咽津。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甘草6分(炙),人參6分,半夏6分(洗),烏悔肉6分,棗膏10分。
【制法】上5味,搗篩4味,棗膏相和,入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口熱干燥。
【用法用量】本方《千金》有生姜。
【摘錄】《外臺》卷二十二引《刪繁方》
【處方】防己2兩,甘草2兩,葶藶2兩。
【制法】上為末,苦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腫。主大腹水病。
【用法用量】每服3丸,日3次。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見《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甘草(炙)5兩,當歸2兩,干姜2兩,人參2兩,術2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去血,止痛。主產后虛損。
【用法用量】磨納1升酒中,作1服,日3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二
【處方】甘草4兩(炙),人參2兩,白術2兩,芍藥2兩,黃耆2兩,遠志2兩(去心),大麥糵2兩(熬令黃)。
【制法】上為散,以棗膏和蜜攪調和藥,令成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養(yǎng)五臟,長肌肉,調經脈,下氣,補脾胃,益精神,令人能食,強健倍力。主
【用法用量】食后少時,以酒或飲任下5丸,漸加至7丸,日2次,長服勿絕,盡即更合,非止1劑即停,多分兩恐難盡又壞;分兩少,服盡更常得新藥。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摘錄】《外臺》卷十七引《延年秘錄》
【處方】甘草3兩,人參2兩,遠志3兩,麥門冬2兩,菖蒲3兩,澤瀉1兩(如無,以白術代之),桂心1兩,干姜2兩,茯苓2兩,大棗50枚。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產后心虛不足,虛悸,心神不安,吸吸乏氣,或若恍恍惚惚,不自覺知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日4-5次,夜再服。不知稍加。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千金》用參、苓補虛,多兼姜、桂,化熱多兼門冬,不獨甘草丸為然;菖蒲、遠志引領諸味,桂心、澤瀉淡滲,專導虛熱下泄。
【摘錄】《千金》卷三
【處方】甘草2分(炙),瓜蒂1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留飲。
【用法用量】欲下病,服3丸,日1次。3丸不下,增之,以吐為度。
【摘錄】《醫(yī)心方》卷九引《效驗方》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生干地黃1兩,烏梅肉1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以棗瓤并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每服1丸,綿裹含咽津,日4-5次。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處方】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烏梅肉(炒)1兩,棗肉(焙)1兩,石膏(碎)1兩,半夏(湯洗去滑,生姜汁制)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丸大。
【功能主治】口干心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甘草1兩(炙微赤,銼),犀角屑1兩半,黑豆1兩(炒熟),麝香半兩(細研),斑蝥半兩(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毒結成瘰疬,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以粥飲送下。服后覺瘡痛即住藥;其病當從小便中出,即于盆子內看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甘草丸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甘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拿來治療咳嗽。除了之勞咳嗽之外,甘草這種中藥對于氣喘咳嗽、胃痛、腹痛等疾病的治療具有很不錯的效果。甜甘草的用處很廣,我們可以了解下這種中藥的主要功效和作用,最大可能為我們所用。那么,甜甘草的作用與功效是什么?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一直就是一種十分常見的中藥材,有著很好的藥用價值,功效作用有很多。
1、可以補脾益氣: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
2、可以緩急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3、可以祛痰止咳:甘草有止咳化痰作用,用于氣管炎,肺氣腫的病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黏痰不易排出等癥
4、可以清熱解毒: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濕毒,有抗菌消炎作用。也可用于減少其他中藥的解毒作用。
5、可以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
生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生甘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作用。可以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
主要用于治療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
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質酮類作用,對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劑能促進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長上皮細胞壽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甘草的黃酮具有消炎、解痙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甘草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1、甘草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2、甘草的藥用
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用于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
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3、甘草的治病驗方
用于脾胃氣虛證,治汗多,心陽不足,可用桂枝12克,炙甘草6克,用水煎服。治氣虛血少所導致之脈結代,心動悸,可用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參6克,生地黃30克,桂枝9克,阿膠6克,麥門冬10克,麻仁10克,大棗5至10枚,用水煎服,阿膠烊化。
用于少陰病,咽喉腫疼,可用桔梗3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如果治癰腫瘡毒,可用金銀花60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如果用于食物中毒,藥物中毒的治療,可單用本品煎湯服。治療血栓性靜脈炎,用甘草50克,用水煎服。
用于拘攣性疼痛,如果治療四肢和胃腸所發(fā)生的痙攣性疼痛,可用白芍藥12克,炙甘草12克,用水煎服。如果治脾胃虛寒所導致之上腹攣痛,可用芍藥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棗4枚,麥芽糖30克,用水煎服。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用甘草粉,每回2.5至5克,每天3回。
甘草的顏色是怎么樣的
甘草好壞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它的顏色。一般來說,甘草的綠色程度越高,表示它的胡蘿卜素含量就越高,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儲存量也越多。甘草的顏色,主要可以分為四類:
1、鮮綠色:甘草如果呈現(xiàn)鮮綠色表示它在割適、調制過程中沒有遭到雨淋,也沒有受到陽光強烈的暴曬,在儲存過程中亦未遭遇高溫發(fā)酵,很好好的保存了養(yǎng)分,屬于優(yōu)良甘草。
2、淡綠色(或灰綠色):此顏色的甘草在曬制和儲存中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未遭到雨淋而導致的發(fā)霉,營養(yǎng)物質也無重大損失,屬良好干草。
3、黃褐色:黃褐色的甘草表示該甘草收割過晚,在曬制過程中可能被雨淋過或者在儲存期內高溫發(fā)酵導致營養(yǎng)成分有損失,但并沒有完全失去藥用價值,屬于次等干草。
4、暗褐色:暗褐色的甘草表示該甘草的曬制與儲存存在著很不合理的現(xiàn)象,不僅受到過雨淋,而且已經發(fā)霉變質了,這種甘草已經不存在藥性,屬于作廢的甘草。
如何挑選好的甘草
看形狀、顏色
根為圓柱形,長30~100cm,直徑0.6~3.5cm,外皮松緊不一。真甘草表面為紅棕色或灰棕色,假甘草的表面一般為黑色和土棕色;
看紋理
真甘草有縱皺紋、溝紋及皮孔,有稀疏的細根痕,假甘草的縱橫紋不太明顯,皮孔橫生;
看切面
真甘草質堅實而重,端切面中央稍下陷,略顯纖維性,粉性足,具放射狀紋理、有裂隙,斷面有一明顯的環(huán)紋和菊花心,形成層環(huán)紋明顯。假甘草斷面具有很明顯的纖維性,粉性小,沒有備環(huán)紋和菊花心。
聞氣味
真甘草氣香、味甘甜,假甘草氣微,嘗之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