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熱的中藥配方有哪些呢?
中藥養(yǎng)生配方。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guān)系。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去濕熱的中藥配方有哪些呢?”,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濕熱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癥狀,對身體的影響表現(xiàn)多方面,影響非常的大,長期的濕熱會導致健康出現(xiàn)嚴重的問題,例如,關(guān)節(jié)炎癥就是由濕熱等因素引起的。因此,人們在應對濕熱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處理,用中醫(yī)的藥方來調(diào)理,下面就來看看去濕熱的中藥配方有哪些呢?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nèi)濕的區(qū)分。外濕是由于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nèi)濕是一種病理產(chǎn)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guān)。中醫(y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nèi)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jié)駨膬?nèi)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guān)聯(lián)的。
肢體沉重,發(fā)熱多在午后明顯,并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shù)。具體表現(xiàn)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guān)節(jié)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jié)M,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shù);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xiàn)為肝區(qū)脹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發(fā)黃,或發(fā)熱怕冷交替,脈弦數(shù);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后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利濕化濁散是筆者根據(jù)歷代文獻和家傳驗方及多年的臨證心得配伍而成。方藥組成為:龍膽、黃芩、石膏、茯苓、 藿香等藥。臨用時共研極細粉,每服2~6g, 10天為1療程,連服3 ~6個療程,嚴重病例可延長服藥時問。
處方:利濕化濁散1料,每次3g, 一日3次。鼻炎噴劑1 組,噴雙側(cè)鼻腔(保持鼻腔通暢,引流順暢), 一日4次。
處方:連樸飲加減,利濕化濁散1料。湯劑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散劑每服4g,日3次。如此服用20日后,諸癥大減。 因湯劑服用不便, 停用湯劑, 堅持服用利濕化濁散。半年后健康如常人,告愈。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所謂濕熱,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人體內(nèi)水分太多引起的一種皮膚病,還和消化功能有關(guān),如果體內(nèi)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也會引起濕疹。平時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保持皮膚干燥,經(jīng)常晾曬被褥,屋內(nèi)多通風,多吃清淡的食物,不吃腥辣的、油膩的食物,多喝水,還要保持好的心情。要通過藥物來治療。
治濕熱首選的中藥配方
1 、蒲公英白果茶去濕熱解白帶
原料:蒲公英20克,白果1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白果放入鍋中,加水約800毫升,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煎煮十分鐘。將洗好的蒲公英和白糖一起放入茶杯或茶壺中,沖入煮好的白果湯及白果,加蓋靜置五分鐘即可飲用。每日1劑。
白果除了能定痰喘,治哮喘咳嗽外,還能除濕解毒,收澀止帶;蒲公英性寒,味甘,最能清熱開泄,涼血利尿,解毒消炎,對于全身上下的炎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兩者配伍使用,起清熱除濕,涼血利尿,解毒消炎,收澀止帶之功。
2、柴胡黃連茶清熱燥濕,斂汗止汗
原料:柴胡10克,黃連6克,蜂蜜適量。
做法:柴胡和黃連一同研成粗末,裝入雙層紗布袋中制成茶包,放入茶壺或保溫瓶中。沖入600毫升左右沸水,加蓋悶20分鐘左右,飲用前調(diào)入蜂蜜。每天1劑,代茶頻飲,1天之內(nèi)飲完。
柴胡是清虛熱的中藥,除了可以治療感冒發(fā)熱和寒熱交替癥狀,還可以幫助清除體熱,減少出汗,黃連以“苦” 著稱,苦能瀉火,同時又有很好的燥濕功能,常被用于腸胃濕熱所致的腹瀉,嘔吐等治療,兩者配伍用,可清熱出汗,燥濕止汗,適宜于潮熱盜汗,骨蒸心煩等癥。能有效去除患者體內(nèi)濕熱,起到止汗斂汗的作用。
3、茯苓豬苓粥除濕熱清宿便
原料:茯苓,豬苓各15克,薏苡仁50克。
做法:薏苡仁洗凈,再用少許冷水浸泡1晚上或5-6小時后如果,加水約800毫升,大貨煮沸后,轉(zhuǎn)小火熬煮;茯苓,豬苓用少許清水浸泡15分鐘后放入粥中同煮,待薏苡仁開花,粥成即可,每天一劑,可分1-3次服用。
薏苡仁最能清除濕熱,茯苓也是健脾利水的藥材。豬苓味甘,淡,性平,能入心,脾,胃,肺,腎及大腸經(jīng),也以利水滲濕為主要功能,而且是治療大小便不利等病的常用藥材,所以三種藥材同用,能快速有效的滌凈人體三焦中的濕熱之氣,起到調(diào)理腸道,通大便的作用。
4、薏苡仁絲瓜湯清熱利水,消腫排膿
原料:薏苡仁30克,絲瓜1條。
做法:薏苡仁先淘洗干凈,用少許冷水浸泡1晚或5-6小時。將泡好的薏苡仁放入燉鍋,加水約600毫升,大火煮開,再轉(zhuǎn)小火熬煮,將絲瓜 洗凈,刮去外皮,切碎待用;待薏苡仁煮開熟透時,下絲瓜再煮2-3分鐘關(guān)火,根據(jù)自己喜好加冰糖或食鹽調(diào)味,每日1劑。
薏苡仁性寒,味甘,淡為主要特點,是補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排膿的藥材,能有效清除體內(nèi)濕熱之氣,達到消除粉刺,痤瘡,痘痘的目的;絲瓜由于其性寒質(zhì)滑的原因而具有很好的藥用功效,可以吸走身體中的濕熱,對于濕熱體質(zhì)所致的各種皮膚炎癥有很好的療效,二者搭配使用可補氣健脾,清熱利水,消腫排膿,美肌沒顏之功,適合調(diào)理因濕熱所致的粉刺,痤瘡,痘痘肌其他化膿性皮膚炎癥。
濕氣比較重這是許多人都會出現(xiàn)有的一種情況,當出現(xiàn)有這種情況時對于人體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會給人體帶來有許多不良的影響比如渾身發(fā)熱、頭暈眼花、后背以及四肢長痘痘和小便不利等等。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人們能及時采取措施來調(diào)理一下,通過中藥來調(diào)理是很常見的一種,那么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一下最特效的去濕中藥配方?
去濕氣的中藥:藥方一
清熱祛濕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 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濕。適用于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癥。
【注意事項】 大便干結(jié)者不宜用。
去濕氣的中藥:藥方二
消暑健脾祛濕湯
【成份】
蜜棗、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
【功能】
清熱解暑、鞏固排泄及消化系統(tǒng)功能。
【服用方法】
(2-4人份量) 將瘦肉6兩飛水后與各湯料及六湯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內(nèi)。煲約兩小時,加適量鹽調(diào)味。
飲食療法:
1、綠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綠豆30克,鮮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將米仁、綠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鐘;百合洗凈切小;
(2)在開水鍋中放入綠豆和米仁,燒開數(shù)分鐘后改用小火煮至開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2、夏令健脾通便祛濕的典型食療粥方。
去濕氣的中藥:藥方加減表
注意:懷孕中的孕婦要是自我感覺沒有很重的濕邪最好慎用或忌用薏米,但可用紅豆,我們可以給薏米紅豆湯做一個減法,減去薏米,再根據(jù)上面的思路做加法,可以適量加些大棗百合枸杞等其它的品類。同樣能做成既能去濕,又有其他效果的湯來。
糖尿病其實生活當中的一種慢性疾病,在目前看來還沒有得到一些藥物來根治糖尿病,不過現(xiàn)在有不少朋友們經(jīng)常會拿西藥去降低糖成分,讓自己的身體得到糖的健康,那么卻往往得不到根治,在中醫(yī)看來糖尿病可以用中藥的方式來調(diào)理,進行輔助的治療,關(guān)于中藥降糖配方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黃連煎劑有降低血糖作用。從黃連整藥中提煉的小檗堿(黃連素)可減少體重,顯著改善葡萄糖耐量,還可增加脂肪燃燒,減少脂肪合成。
黃芪多糖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血糖作用。臨床常用黃芪配合滋陰藥如生地、玄參、麥冬等治療糖尿病。
黃精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
地黃(包括生地、熟地)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且可改善血脂異常。臨床應用于糖尿病時,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人參多糖有降血糖作用。人參還能增強胰島素對糖代謝的影響。對輕癥糖尿病,人參可與生地合用,人參每日用量為3~9克。
山藥可顯著降低實驗小鼠的血糖,并可明顯對抗血糖升高。
麥冬可降低血糖,并促使胰島細胞恢復,肝糖原增加。
鬼箭羽有降血糖及增加體重的作用,并促使胰島細胞增殖,胰β細胞增生。
單藥有降糖作用的還有葛根、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玉竹、桑葉、桑白皮、桑椹、菟絲子、玄參、丹參、知母、仙鶴草、地骨皮、花粉、肉桂等。
復方降糖方劑
中國歷代用于治療糖尿病的方子很多,現(xiàn)選錄一部分,供患者參考。以下方劑主要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輕型患者,病情嚴重者仍需配合其他治療措施。
(1)合沉湯(見《石室秘錄》,此為現(xiàn)代劑量)熟地90克,山萸肉、麥冬各60克,玄參30克,車前子15克,水煎,代茶頻飲。適用于腎陰虧虛型糖尿病。
(2)神仙減水法方(見《奇效良方》,此為現(xiàn)代劑量)人參、花粉、知母、黃連、苦參、麥門冬、浮萍、白扁豆、黃芪各等份,研末混勻,每次服6克,每日2次。適用于氣虛為主的糖尿病。
(3)引龍湯(見《辨證錄》,此為現(xiàn)代劑量)玄參90克,肉桂9克,山萸肉12克,麥冬30克,北五味3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于陰陽兩虛型糖尿病。
生活當中重要隨時在我們中國博大精深,中醫(yī)的科學理論和中醫(yī)的科學觀念,無法解釋的手段,而且中藥降糖配方可以很好的阻斷糖尿病的發(fā)生,同時又能夠迅速的降低我們的血糖,不會造成糖尿病患者病情已進一步加重。
夏天我們每個人都會洗澡,那么大家有沒有想到過洗澡的同時還可以養(yǎng)生,其實洗澡的過程當中之所以養(yǎng)生,那么我們講究的是藥浴,藥浴講究的是配方,用中藥的藥材搭配上清水然后去洗澡,其他的功效可以美容養(yǎng)顏,同時又可以祛斑消暑,我們來了解一下關(guān)于中藥藥浴配方有哪些。
夏季采用中藥沐浴法,具有美容、消暑祛病之功效。
藥浴配方
金銀花浴:取金銀花15克,水煎,去渣取汁,將此汁液兌入洗澡水中,浸泡20分鐘并反復搓洗。沐浴五處常按三穴 養(yǎng)腎補血
金銀花浴具有護膚功效
菊花浴:取菊花30克,水煎,去渣取汁,將此汁液兌入洗澡水中,浸泡20分鐘并反復搓洗。
綠豆湯?。喝【G豆250克,水煎,去渣取汁,將此汁液兌入洗澡水中,浸泡15分鐘并反復搓洗。
西瓜?。簩⑽鞴蠐v爛取汁涂抹在身上或?qū)⑽鞴掀ぶ苯哟瓴辽眢w各部位10分鐘,然后用溫熱水沖洗干凈。不僅可防治痱子,還能使皮膚光潔如玉。
家庭常用的藥浴法
1.醋水浴:在浴水中加入少量食用醋,攪勻后按常規(guī)洗浴,能加快受熱擴張的皮膚毛孔收縮,浴后周身舒適,并可使頭發(fā)柔軟光澤。八種情況不能洗澡
家庭常用的藥浴法
2.人丹?。涸谠∷蟹湃胍欢〝?shù)量(成年人一般20~30粒,兒童減半)的人丹,待溶解后充分攪勻,再按常規(guī)洗浴,可使人皮膚沁涼、神志舒暢,有消暑提神之功效。
3.鹽水?。涸谠∷屑尤脒m量食鹽,待溶化后按常規(guī)洗浴,不但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鎮(zhèn)靜作用,而且還能使皮膚有彈性,促進皮膚健康。
4.麩子?。涸谠∷屑尤胄←溁蜓帑湹柠熥?,可迅速止癢、防止脫皮,并能消除皮膚上發(fā)青的地方。
5.風油精浴:在浴水中加入數(shù)滴風油精,攪勻后按常規(guī)洗浴,能使全身涼爽,還可防止生痱子。
以上文章介紹了中藥藥浴配方,能夠很好的解除女性常見的,臉色蒼老,色斑,痘痘,同時又可以治療皮膚疾病史的人,神志舒暢,同時在水當中加入一些食鹽,還可以祛除我們的皮膚角質(zhì),使得皮膚光滑有彈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去濕的中藥有很多種,比如車前子、白術(shù)以及五加皮等中藥材,所以女性朋友們?nèi)コ凉駳獾姆椒ㄊ强梢赃x擇中藥材的服用的,但是我們不建議服用去濕藥材,因為是藥三分毒,我們服用中藥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去濕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運動來實現(xiàn),所以你們堅持運動去濕。
中醫(yī)認為,濕邪是最為常見,也是最難治療。導致體內(nèi)濕氣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內(nèi)因,外因是空氣中的濕度大而致,內(nèi)因則是脾胃不健,運化祛濕能力差而導致濕氣內(nèi)滯。飲食不當,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也會導致濕癥。濕癥還常常與其它因素結(jié)合而出現(xiàn)、寒濕、暑濕、風濕等癥狀。
去濕藥,主要分為祛風濕藥、芳香化濕和利水滲濕。祛風濕藥主要有:獨活、威靈仙、防己、秦艽、寄生、木瓜、五加皮、白花蛇、徐長卿等。芳香化濕:蒼術(shù)、厚樸、藿香、砂仁、豆蔻、佩蘭。利水滲濕:茯苓、金錢草、茵陳、澤瀉、薏苡仁、車前子、滑石、木通、豬苓、通草、萆薢、石韋等。
1.祛風濕藥:本類藥多辛散苦燥,具有祛除肌表、經(jīng)絡(luò)風濕作用,有的還分別兼有散寒或清熱、舒筋、通絡(luò)、止痛、解表,以及補肝腎、強筋骨作用。
2.芳香化濕藥:本類藥多辛香溫燥,主入脾胃經(jīng),效力化濕醒脾或燥濕運脾,兼解暑。
3.利水滲濕藥:本類藥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涼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腸經(jīng),有利水滲濕、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效用。
這篇文章詳細的告訴我們?nèi)竦闹兴幹饕心男?,相信你們看完之后應該都知道去濕的中藥材主要有威靈仙、蒼術(shù)以及豬苓等藥材,不要你們想要清熱去濕主要是采用白花蛇或者車前子,不過關(guān)鍵還是你們在平時多加鍛煉身體。
隨著夏季的到來,天氣越來越炎熱,人體會感覺非常不舒服,整個夏天都變的難熬。大家不妨吃一些清熱燥濕的中藥,讓夏天變的好過一些。吃清熱燥濕的中藥主要是用苦味藥來去除臟腑內(nèi)的濕邪和清熱,可是,清熱燥濕的中藥都有哪些呢?可能大部分人都對中藥不太了解。
清熱燥濕藥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用于濕熱內(nèi)蘊或濕邪化熱的癥候,如心煩口苦、小便短赤、泄瀉、痢疾、黃疸、關(guān)節(jié)腫痛、耳腫疼痛流膿等病癥。清熱燥濕的中藥主要有黃連、黃芩、黃柏、胡黃連、龍膽草、秦皮、苦參、白蘚皮等。
1、黃連
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或同屬植物的根莖。黃連為瀉火解毒要藥,對熱病高熱、心火亢盛,有良好療效,常配合山梔、連翹等同用;對于血熱妄行,可配伍黃芩、大黃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藥同用。
此外,黃連還可用于胃火熾盛的中消證,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黃連汁點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芍慰谏嗌?。
2、黃芩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黃芩清熱燥濕作用頗強,對濕溫發(fā)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于濕熱蘊結(jié)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cè)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動不安,常與白術(shù)、竹茹等配合應用。
3、黃柏
本品為云香科植物黃蘗或黃皮數(shù)除去外皮的樹皮。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虛熱。
黃柏清熱燥濕之力,與黃芩、黃連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濕熱為佳。治瀉痢合黃芩、黃連;療黃疸合梔子、茵陳;如配蒼術(shù)、牛膝,可用于足膝腫痛、下肢萎軟無力、配合知母、生地、竹葉、木通,可用于小便淋澀熱痛;配合白芷、龍膽草,可用于帶下陰腫。
黃柏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頗好,用治濕熱瘡瘍、濕疹之癥,既可內(nèi)服,又可外用;內(nèi)服配黃芩、梔子等藥同用,外用可配大黃、滑石等研末撒敷。
4、胡黃連
胡黃連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的根莖與根,有類似黃連除濕熱和解毒的功效,故對于濕熱下痢及濕熱痔瘡等癥均可應用。
本品與知母、青蒿、地骨、銀柴胡、秦艽、鱉甲等配伍,可治陰虛發(fā)熱,午后潮熱;與黃連、蘆薈等同用,可治小兒疳熱等癥。
5、龍膽草
龍膽草為龍膽科植物龍膽草或其變種的根莖及根。龍膽草為瀉肝膽實火的要藥,對肝火上炎的癥候,多配合梔子、黃芩等應用;小兒驚風、手足抽搐由肝經(jīng)熱盛所致者,可用龍膽草以瀉實火,配鉤藤、牛黃以息風定驚,火退風息,驚搐自止。
6、秦皮
秦皮為木犀科植物大葉?(苦櫪白蠟樹)的干皮或枝皮,既有清化濕熱的作用,又有收澀止痢的功效,對濕熱下痢、里急后重,常配伍白頭翁、黃連、黃柏等同用。
本品兼有清肝泄熱的作用,故可用于目赤腫痛等癥,可與黃連、竹葉等配伍同用;也可用以煎汁洗眼。
7、苦參
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的根,苦參清化濕熱,并能導濕熱滲于下竅,故適用于上述諸癥,常與黃柏、龍膽草等合用??鄥⑦€能殺蟲,用于周身風癢,疥瘡頑癬,常合赤芍、地黃、白蘚皮等同用;用于麻風,常與大風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清熱痢尿,可用于濕熱內(nèi)蘊、小便不利之癥。
8、白蘚皮
白蘚皮為云香科植物白蘚的根或根皮,為祛風、除濕熱的藥品,并可滲濕熱于下竅,適用于瘡癬濕癢等癥,常配合苦參、地膚子等藥同用,既可內(nèi)服,亦可煎湯外洗。
由此看來清熱燥濕的中藥種類還是比較多的,但是提醒大家也不要自己盲目的搭配中藥服用,以免用藥不當給您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想要緩解病情,最好還是到正規(guī)醫(yī)院,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治療,這樣才能快速緩解病情。
濕熱,是指的熱和濕同時侵犯人體,或者是同時濕熱存在體內(nèi)的一種病理變化,或者因為夏秋季節(jié)天熱濕重,濕和熱一起入侵人體,或者是因為濕氣一直留在體內(nèi)不排出來導致的化熱。一般來說,中藥去濕熱是比較有效果的,那么,祛濕熱的中藥有哪些?現(xiàn)在就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濕熱的一般表現(xiàn)為:肢體沉重,發(fā)熱多在午后明顯,并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shù).具體表現(xiàn)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guān)節(jié)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jié)M,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shù);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xiàn)為肝區(qū)脹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發(fā)黃,或發(fā)熱伯冷交替,脈弦數(shù);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后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采用中藥治療。
臨床用于清濕熱的藥方很多,目前有成藥用于臨床的有:龍膽瀉肝丸---清肝膽濕熱、葛根芩連丸---清腸道濕熱、八正散顆粒---清熱通淋,用于濕熱淋證等。請在中醫(yī)指導下辯證選用適宜藥方。
濕熱體質(zhì)的人需要進行清熱利濕,所以,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吃些具有這些作用的食物,也可以通過飲用具有去濕熱作用的茶,例如菊花茶、苦丁茶、金銀花茶、蒲公英茶等。蒲公英茶可以選擇亦舒堂蒲公英葉茶來進行去濕。它以長白山的優(yōu)質(zhì)蒲公英為原材料,能夠更好的幫助人體去濕熱。
六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還有西瓜皮煮水配合藿香正氣液去濕熱快,西瓜皮是藥引,荷葉魚翅瓜馬蹄,芥菜,粟米,生苦瓜,枸杞葉絲瓜,白術(shù),土茯苓,泥鰍,玉米須薏仁。
患者朋友應注意起居環(huán)境的改善和飲食調(diào)理,不要暴飲暴食,酗酒,不要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濕熱的患者朋友應少身體不好消化的食物,太過于寒涼的食物也不要吃,像是豆制品,這些食物會讓脾胃運化不良,所以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