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的藥用價值
適合老人的養(yǎng)生地冬季。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地的藥用價值”,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生地也是一味中藥,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適宜體質(zhì)陰虛火旺的人,治療干渴、頭暈頭眩、高熱的疾病。生地還有很不錯的止血、抗菌的作用,若是不小心劃破了表皮,可以將生地搗碎后敷在傷口處,用來止血殺菌。生地的食用方法也比較簡單,如將生地泡水煮沸后用來泡茶營養(yǎng),可以清熱,夏天飲用最好了。生地還可以與梨子、綠茶等一起煎煮,當茶飲用,可以生津養(yǎng)陰呢。
1.地黃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經(jīng)過實驗研究證明,對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生地黃還含有止血的作用,經(jīng)過實驗研究證明,生地黃能夠縮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時間,從而達到止血的功效;
3.生地黃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抗凝血酶的作用,以此來產(chǎn)生抗血管內(nèi)凝血的功效;
4.能夠治療肝炎,生地黃配上甘草一起服用,臨床實踐證明,有治療肝炎的功效。
生地也可以和排骨一起燉煮,經(jīng)常喝可以補血、使人面色紅潤有光澤,具有很不錯的美容功效。但是生地性寒,若是感冒還沒有痊愈的人,最好不要食用啦。同時生地畢竟不是一般的食品,它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用量。
yS630.Com相關推薦
生地黃這種藥材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用于養(yǎng)陰生津或者清熱涼血,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對于生地黃的藥用價值要加強利用,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生地黃的藥用價值。對于生地黃這種藥材的藥用價值,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很了解,根本就不知道生地黃這種藥材應該怎么去利用它,建議你們可以來了解下面的內(nèi)容。
生地又稱生地黃,是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中藥材,我們經(jīng)常都會在夏天的時候選擇煲生地湯,因為夏天天氣特別的燥熱。清熱涼血:于溫熱病之高熱、口渴、舌紅絳,處方如清營湯。另外,本品通過涼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熱的各種出血癥。
養(yǎng)陰生津:用于溫熱病后期、邪熱傷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陰清熱作用,常用于治療陰虛火旺的口干口渴、頭暈目眩,消渴病屬熱盛傷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療。熬夜后往往會出現(xiàn)口燥咽干、牙齦腫痛的情況,而如果你想熬夜后第二天起來還保持著甜美的聲線及生動的笑容,這道糖水就很適合。生地本身就有滋陰的功效,長期使用對美顏有一定的效果。
所以生地的最大藥用價值就是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干舌絳。如清營湯。治溫病后期,余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shù)者,如青蒿鱉甲,不過生地一般是白天喝涼血,晚上喝燥血,所以必須注意。
這篇文章詳細的告訴我們生地黃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希望大家能夠記住上面介紹的內(nèi)容,這樣對于你們治療虛火旺以及口干舌燥是有幫助的。對于生地黃這種藥材的藥用價值,我們建議大家可以正確利用,并且避免生地黃的副作用發(fā)生。
生地黃也就是我們在生活中所說的生地,它是一種可以用于清熱涼血的藥材,并且對于治療腹瀉以及腹痛等癥狀是相當不錯的。生地黃這種東西我們在平時食用它對于我們滋補身體以及去除體內(nèi)的濕氣是很好的,而且有助于我們補血生津等,建議女性朋友們可以正確的利用生地黃的藥用價值。
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干舌絳。本品性寒而滯,脾虛濕滯腹?jié)M便溏者,不宜使用。鮮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與干地黃相似,滋陰之力稍遜,但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力較強。治溫病后期,余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shù)者,可用于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養(yǎng)陰生津功效 用于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治溫病傷陰,腸燥便秘。
能補虛損,溫中下氣,通血脈。治產(chǎn)后腹痛,主吐血不止。又云生地黃,味甘,平,無毒。解諸熱,破血,通利月水閉絕。不利水道,搗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虛而多熱,加而用之。干地黃,助心膽氣,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劣心肺損,吐血鼻衄,婦人崩中血運,助筋骨,長志。日干者,平,火干者,溫。
味甘、苦,寒,無毒。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飽力斷絕,補五臟內(nèi)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生者大寒。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chǎn)后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搗飲之。
我們看完這篇文章介紹的生地黃的藥用價值,相信你們應該都知道生地黃這種東西的藥用價值有哪些了吧。對于生地黃這種藥材,我們在生活中應該要根據(jù)身體的需要去服用,并且我們要注意生地黃的服用量,以免影響身體的健康。
生地黃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生地黃,別名:地黃、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芐、芑、牛奶子、婆婆奶,拉丁文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地黃的塊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溫和氣候及陽光充足之地,怕積水,為清熱涼血藥。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身熱口干、舌絳或紅等癥狀,有清熱生津滋陰,養(yǎng)血的功效。中國各地均有生產(chǎn)。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又名地髓(《本經(jīng)》),原生地(《本草正義》),干生地(《中藥志》)。原植物地黃又名:芐(《爾雅》),芑(《別錄》),牛奶子(《本草衍義》),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實圖考》),山煙、山白菜、酒壺花、甜酒棵、蜜罐棵。有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的功效。藥用部位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鮮或干燥塊根。秋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鮮用;或?qū)⒌攸S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后者習稱“生地黃”。
2、用法用量
2.1、性味歸經(jīng):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肺經(jīng)。
2.2、藥用部位: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鮮或干燥塊根。秋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鮮用;或?qū)⒌攸S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后者習稱“生地黃”。
2.3、功能主治: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fā)斑發(fā)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2.4、用法與用量:煎服,10~30g,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鮮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與干地黃相似,滋陰之力稍遜,但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力較強。
生地黃的副作用
1、脾虛泄瀉、胃虛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2、《雷公炮炙論》:勿令犯銅鐵器,令人腎消并白髭發(fā),損榮衛(wèi)也。
3、《本草經(jīng)集注》:得麥門冬,清酒良,惡貝母,畏蕪荑。
4、《品匯精要》:忌蘿卜、蔥白、韭白、薤白。
5、《醫(yī)學入門》: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生地黃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本經(jīng)》:味甘;寒。
2、《別錄》:苦,無毒。
3、《湯液本草》:入手太陽、少陰經(jīng)。
4、《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經(jīng)。
5、《本草乘雅半偈》:種植地黃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種牛膝,再二年可種山藥,足十年上味轉(zhuǎn)甜,始可復種地黃,否則味苦形瘦,不堪藥也。
生地黃這種藥材在我們的生活中主要是用于補血生津以及緩解口干石燥、便秘的癥狀,相信大家都是有一定了解的。然而我們在生活中食用生地黃的方法可以通過水煎的方法或者煲湯的方法飲用,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生地黃的藥用價值是否可以治療體內(nèi)的疾病以及不會給身體帶來壓力。
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干舌絳。本品性寒而滯,脾虛濕滯腹?jié)M便溏者,不宜使用。鮮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與干地黃相似,滋陰之力稍遜,但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力較強。治溫病后期,余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shù)者,可用于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養(yǎng)陰生津功效 用于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治溫病傷陰,腸燥便秘。
能補虛損,溫中下氣,通血脈。治產(chǎn)后腹痛,主吐血不止。又云生地黃,味甘,平,無毒。解諸熱,破血,通利月水閉絕。不利水道,搗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虛而多熱,加而用之。干地黃,助心膽氣,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劣心肺損,吐血鼻衄,婦人崩中血運,助筋骨,長志。日干者,平,火干者,溫。
味甘、苦,寒,無毒。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飽力斷絕,補五臟內(nèi)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生者大寒。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chǎn)后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搗飲之。
以上是一篇關于生地黃的藥用價值是什么的分析,相信你們看完之后應該都知道生地黃這種藥材對于我們治療疾病的效果了吧。我們在生活中出現(xiàn)身體虛弱或者腹痛等癥狀,我們是可以采用生地黃來治療的,而且我們還可以用于安胎等。
生地黃又稱地黃、生地、地髓、原生地等,屬于植物,一般多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那么中藥生地黃的藥用價值有哪些?生地黃是一種中藥,被廣泛的應用在醫(yī)生上,具有生津、止血等療效,該藥品味甘苦,養(yǎng)陰生津,具有滋陰清熱等的功效,我們來了解下吧。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后,止血;用于熱風傷陰、舌絳煩渴、發(fā)斑發(fā)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用于熱病煩渴、發(fā)斑發(fā)疹、陰虛內(nèi)熱、吐血、衄血、糖尿病、傳染性肝炎。
食療價值
1.清熱涼血。該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營血分之熱而涼血。用于溫熱病之高熱、口渴、舌紅絳,處方如清營湯。另外,該品通過涼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熱的各種出血癥。
2.養(yǎng)陰生津。該品質(zhì)潤多液能養(yǎng)陰,味甘性寒能生津,有養(yǎng)陰潤燥生津作用。用于溫熱病后期、邪熱傷津者。另外,取該品滋陰清熱作用,常用于治療陰虛火旺的口干口渴、頭暈目眩,處方如六味地黃丸。消渴病屬熱盛傷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療。
上述關于中藥生地黃的藥用價值的分析,希望幫到大家,也希望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多掌握一些醫(yī)學知識,這樣對于自身的健康也是有一定的幫助的,生地黃對于陰虛內(nèi)熱、吐血、糖尿病、傳染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療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鼬獾這種生物,也不知道這種生物的藥用價值,其實,這種動物是屬于鼠類,它生活在澳大利亞,它的肉是可以補中益氣以及消腫解毒的,還可以治療半身不遂以及胃腸潰瘍等疾病,所以大家應該要對它的藥用價值要有所了解,但是我們使用鼬獾,主要是提取獾油才是最有效果的。
鼬獾又名猸子、山獾、白猸,屬食肉目,鼬科。鼬獾集皮、毛、肉、藥用于一身。鼬獾毛皮較好,絨毛密度大,皮板致密,可制華麗精美大衣、衣領、皮帽,暢銷國內(nèi)外:其毛可制高級胡刷和油畫筆:肉鮮美可口,營養(yǎng)豐富。獾油有補中益氣、消腫解毒、潤燥之功效。治中氣不足,子宮脫垂,半身不遂,胃腸潰瘍,對治療燒燙傷、痔瘡、皮膚皸裂效果較好。
獾油的具體功效
獾油就是由獾身上的油脂提煉出來的,又叫做獾子油。獾油的提煉步驟通常是,將獾子的肥肉片下來,切成1公分左右小塊備用,一般是切獾的皮下以及腸網(wǎng)膜上的脂肪,然后在鍋中放水,將肥肉放入鍋中,用小火熬制,待肉色微黃,再過濾掉油渣,放置冷卻后變成淡黃色油狀膏體,然后密封起來保存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獾油的味道略帶甘澀,微酸,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潤腸道的功效。
獾油具有很大的藥用價值,主要包括:
一、獾油作為外用藥,對于傷病有很大的治療作用,能夠有效治療燒傷、燙傷、凍傷等,對傷口有殺菌消毒作用,能夠有效促進細胞再生。對于痔瘡,大便燥結(jié)等癥也有一定療效。
二、獾油能夠補中益氣,用于治療中氣不足,能夠改善小孩干瘦體質(zhì),殺死蛔蟲,提高孩子食欲,可用于治療厭食癥。使用獾子油煎煮雞蛋還能夠有效治療胃潰瘍。
三、獾子油能夠促進皮膚再生,可以潤膚生肌,可用于皮膚皸裂。女性可用獾子油滋潤肌膚,使皮膚光滑細膩。
獾油加上一些特定的食材,使用特定方法烹制,會具有特定的療效。例如能夠治療子宮脫落、半身不遂等等。通常野生獾油比家養(yǎng)獾油要更有作用。但是近年來,野生獾已經(jīng)屬于國家瀕臨滅絕的保護動物,數(shù)量非常稀少,因此,野生獾油并不常見,并且一般價格比較昂貴。
在大家的記憶里蟑螂就是四大害之一,只要見到就是拿殺蟲劑先殺之后快,再者就是周星馳電影中的小強說的也是蟑螂了,對于蟑螂大家更多的是痛恨,蟑螂更多的是在南方生活,潮濕溫暖的地方,是一種破壞力極強的物種,但是就算是四害之一也是有極強的藥用價值的,說到這大家是不是對蟑螂想要更深一步的了解呢,蟑螂在中藥上乃至中醫(yī)學上是由很好的藥用價值的。
蟑螂作為一種最原始的昆蟲,有它有利的一面,在藥用價值上是值得研究的,而且本身蟑螂的藥用價值就很高,配合其他中藥也會起到很好的治療疾病的效果。那么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關于四害之一的蟑螂有什么藥用價值。
散瘀;化積;解毒。主癥瘕積聚;小兒疳積;喉痹;乳蛾;癰瘡腫毒;蟲蛇咬傷。
①《本經(jīng)》:主血瘀癥堅,寒熱,破積聚,喉咽閉。
②《別錄》:通利血脈。
③《唐本草》:下氣。
④《分類草藥性》:治一切飲食諸毒。同蜈蚣搗爛包魚口,消瘡,敷結(jié)毒,治喉蛾。
⑤《陸川本草》):驅(qū)風解熱,通血脈。治小兒傷風感冒(煎水服),并治偏身不遂(與瘦肉搗肉餅蒸服),腫瘍(外敷)。
以上就是蟑螂的在中醫(yī)方面藥用價值,是不是對四害之一的蟑螂又重新定義了呢,蟑螂這樣的生物對人類的生活確實產(chǎn)生了不少的影響,還是希望大家辯證的對待每一種生物,如果患有這種與蟑螂入藥有關的病癥,也可以進一步的了解一下,希望以上的概述蟑螂藥用價值能對您起到大的幫助。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一款藥用價值高的食材——甘草,對于益氣補腎,還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很明顯。對于現(xiàn)在白領總是熬夜,導致作息時間還有吃飯的時間不規(guī)律??赡軐е碌奈覆∫灿泻芎玫膸椭?,能緩解胃病導致的腹痛,所以說甘草的藥用的價值很好,那么除了這些小編下面給大家介紹更多的藥用作用。
【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大劑量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漬;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的用途】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jīng)。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y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diào)和百藥。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fā)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1.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jié)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蓡斡?,內(nèi)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nóng)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用于氣喘咳嗽??蓡斡?,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甘草的治療食用效果很好,但是也有食用的禁忌。對于芫花等不可以同時使用,會導致影響身體的健康。由于甘草性平,對于可以適合于大多數(shù)的人體,甘草一般于綠豆一起煎服,這樣對治療食物中度的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