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如何分辯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蛇是一種絕大多數(shù)人都害怕的一種動物 ,很多人一見到蛇就會覺得毛骨悚然,表現(xiàn)得很慌張。因為我們都知道很多蛇都是有毒性的,有些毒性輕,有些毒性重,嚴重的被咬到可能會致使。但盡管如此,也不能說所有的蛇都是不好的,某些蛇也是有藥用價值的,比如烏梢蛇,下面就來看看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
1.抗炎作用
烏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給大鼠腹腔注射均能抑制瓊脂性關節(jié)腫脹和二甲苯性炎癥。
2.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
烏梢蛇制劑有鎮(zhèn)靜作用,其醇提取液可抑制戊四氮所致小鼠驚厥及電驚厥。烏梢蛇不同劑型不同劑量對不同程度的熱刺激及化學性疼痛均有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
3.抗五步蛇毒作用
腹腔或靜脈注射五步蛇毒的小鼠給烏梢蛇血清后,可使凝血時間轉為正常,烏梢蛇血清可對抗五步蛇毒。
4.毒性
小鼠烏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急性中毒癥狀呈僵住、姿勢固定,喜靜止,喜群聚,對外界刺激仍有反應,數(shù)小時后呼吸抑制,發(fā)紺、死亡。
5.酒烏梢蛇取凈烏梢蛇段,加黃酒拌勻,悶透后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貯干燥容器內(nèi),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防霉。
盡管烏梢蛇也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也是不可否認的。烏梢蛇既有可能會傷害到我們也有可能會幫助到我們,所以事物有時是會有兩重性的。不要只看到某一方面,大家看事物應該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
擴展閱讀
導讀:中藥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烏梢蛇圖片、烏梢蛇的藥用價值、烏梢蛇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烏梢蛇簡介烏梢蛇圖片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烏梢蛇的藥用價值烏梢蛇的炮制方法烏梢蛇的配伍應用烏梢蛇的用法用量烏梢蛇的食用方法烏梢蛇的副作用烏梢蛇簡介
烏梢蛇,中藥名,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的干燥體。本品呈圓盤狀,盤徑約16cm。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shù)成雙,背中央2~4行鱗片強烈起棱,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澤。上唇鱗8枚,第4、5枚入眶,頰鱗1枚,眼前下鱗1枚,較小,眼后鱗2枚。脊部高聳成屋脊狀。腹部剖開邊緣向內(nèi)卷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而長。尾下鱗雙行。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鱗,中段較光滑。氣腥,味淡。
烏梢蛇圖片
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濕,通經(jīng)絡。治風濕頑痹,肌膚不仁,骨、關節(jié)結核,風疹疥癬,麻風,破傷風,小兒麻痹癥。
1、《藥性論》:治熱毒風,皮膚生瘡,眉須脫落,瘑癢疥等。
2、《開寶本草)):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痹諸風。
3、《綱目》:功與白花蛇同而性善無毒。
4、《醫(yī)林纂要》:滋陰明目。
烏梢蛇的藥用價值
1、治風痹,手足緩弱,不能伸舉:烏蛇三兩(酒浸,炙微黃,去皮骨),天南星一兩(炮裂),干蝎一兩(微炒),白附子一兩(炮裂),羌活一(二)兩,白僵蠶一兩(微炒),麻黃二兩(去根節(jié)),防風三分(去蘆頭),桂心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侯,以熱豆淋酒下十丸。(《圣惠方》烏蛇丸)
2、治骨、關節(jié)結核:烏梢蛇,去頭、皮、內(nèi)臟,焙干研粉,過120目篩,裝入00號膠囊備用。第一周早晚各服二個膠囊;第二周早中晚各服二個;第三周早晚各服三個,中午二個;第四周早中晚各服三個;第五周早中晚各服四個。(《全展選編外科》)
3、治一切干濕癬: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一兩,干荷葉半兩,枳殼(去瓤,麩炒)三分。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空心蜜酒調(diào)下,日、晚再服。(三味烏蛇散)
4、治破傷風,項頸緊硬,身體強直:烏蛇(項后?。谆ㄉ吒鞫纾椇笕?,先酒浸,去骨,并酒炙),蜈蚣一條(全者)。上三味,為細散。每服一錢至三錢匕,煎酒小沸調(diào)服。(《圣濟總錄》)
5、治紫白癜風:烏蛇肉(酒炙)六兩,枳殼(麩炒)、牛膝、天麻各二兩,熟地黃四兩,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風、桂心各二兩。銼片,以絹袋盛,于無灰酒二斗中浸之,密封七日。每溫服一小盞。忌雞、鵝、魚、肉、發(fā)物。(《圣惠方》)
6、治面上瘡及酐:烏蛇二兩,燒灰,細研如粉,以臘月豬脂調(diào)涂之。(《圣惠方》)
烏梢蛇的炮制方法
1、烏梢蛇:去頭及鱗片,切寸段。
2、烏梢蛇肉:去頭及鱗片后,用黃酒悶透,除去皮骨,干燥。
3、酒烏梢蛇:取凈烏梢蛇段,炒干。每l00kg烏梢蛇,用黃酒20kg。
烏梢蛇的配伍應用
1、《太平圣惠方》烏蛇丸,乃與天南星、干蝎、白僵蠶、羌活等同用,治風痹,手足緩弱,不能伸舉者。
2、《圣濟總錄》:熄風止痙本品有小毒,善入肝經(jīng),以熄風定驚止痙,故常用于小兒驚風、破傷風等證。凡小兒驚風,或破傷中風,頸項強直,角弓反張者,可與蜈蚣、白花蛇配伍。
3、《楊氏家藏方》:凡癲癇抽搐者,可與白僵蠶、天南星、全蝎等合用。
4、《太平圣惠方》:又治紫白癜風,用本品與防風、天麻、白蒺藜、熟地黃等相配,以祛風養(yǎng)血潤燥。
烏梢蛇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4錢;酒浸或焙干研末為丸、散。外用:燒灰調(diào)敷。
烏梢蛇的食用方法
1、烏梢蛇燉雞
材料:烏梢蛇1條、雞1只、料酒10克、姜5克、蔥10克、鹽3克、雞精3克、雞油30克、胡椒粉3克。
做法:將烏梢蛇肉、雞、姜、蔥、料酒同放燉鍋內(nèi),加水35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鐘,加入鹽、雞精、雞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祛風濕,養(yǎng)陰退熱。
2、烏蛇湯
材料:烏蛇(酒浸,去皮骨,炙)1兩、藁本(去苗土)1兩、防風(去叉)1兩、芍藥1兩、羌活(去蘆頭)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做法:本方和以煮作湯羹,尤宜于食用。
功效:烏梢蛇有祛風除濕和解毒作用,對于蕁麻疹、濕疹膿瘡也有一定預防或治療效果。
3、紅花烏梢蛇酒
材料:紅花15克、烏梢蛇1條、白酒1000克。
做法:烏梢蛇活殺,去內(nèi)臟,置瓶中,加紅花、白酒,密封2月。分次食用,每日2次,每次15--20克。
功效:祛風寒,活血止痛。紅花活血化瘀,烏梢蛇祛風濕,強筋骨。
4、烏梢蛇燉排骨
材料:烏梢蛇1條、豬排骨500克、料酒10克、姜5克、蔥10克、鹽3克、雞精3克、雞油30克、胡椒粉3克。
制作:將烏梢蛇肉、排骨、姜、蔥、料酒同放鍋內(nèi),加水2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鐘,加入鹽、雞精、雞泊、胡椒粉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氣血。
烏梢蛇的副作用
血虛生風者忌用。
《本經(jīng)逢原》:忌犯鐵器。
以上就是一些烏梢蛇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烏梢蛇是一種中藥材,是因為其身型呈現(xiàn)圓盤狀,表面呈褐色,而且表皮有菱形鱗片,所以才叫做“烏梢蛇”。烏梢蛇對于治療風濕、小兒麻痹癥有著很好的功效。但是中藥一定要了解清楚再進行使用,下面就詳細的介紹有關烏梢蛇的藥用價值,這樣才可以很好的預防以及治療疾?。?/p>
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濕,通經(jīng)絡。治風濕頑痹,肌膚不仁,骨、關節(jié)結核,風疹疥癬,麻風,破傷風,小兒麻痹癥。
①《藥性論》:治熱毒風,皮膚生瘡,眉須脫落,瘑癢疥等。
②《開寶本草)):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痹諸風。
③《綱目》:功與白花蛇同而性善無毒。
④《醫(yī)林纂要》:滋陰明目。
性狀:本品呈圓盤狀,盤徑約16cm。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shù)成雙,背中央2~4行鱗片強烈起棱,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澤。上唇鱗8枚,第4、5枚入眶,頰鱗1枚,眼前下鱗1枚,較小,眼后鱗2枚。脊部高聳成屋脊狀。腹部剖開邊緣向內(nèi)卷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而長。尾下鱗雙行。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鱗,中段較光滑。氣腥,味淡。
以上就是有關烏梢蛇的藥用價值的介紹,可見烏梢蛇的清熱解毒的功效也是極好的,所以在遇到皮膚生瘡、關節(jié)疼痛、風濕疼痛的時候,就可以運用烏梢蛇來進行緩解。不過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使用,否則容易引起身體不適。
隨著人們深受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等疾病的困擾,市面上治療此類疾病的藥物也是品種繁多,魚目混珠。真藥假藥有時候難以辨清真?zhèn)巍,F(xiàn)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用中藥來治療類風濕等疾病。這類疾病治療期間長,并且是個緩慢好轉的過程,這個可給很多患者帶去了麻煩。
烏梢蛇膠囊就是一款治療風濕、類風濕、脊椎病、肩周炎、關節(jié)炎、腰椎間盤突出、股骨頭壞死、腰肌勞損等各種疼痛癥的藥物。它的成分以中藥為主。成分有烏梢蛇、蝮蛇、丁香、佛手、阿膠、山藥等。
烏梢蛇膠囊產(chǎn)品是李國林教授結合氣功的原理,直接進入到體內(nèi)作用到病痛處,其強大的藥氣可通過氣血直透病灶的不通之處。它能將人體內(nèi)凝聚不通的氣血疏通,將經(jīng)絡之道打通,將陰陽兩氣平衡。經(jīng)烏梢蛇佛手膠囊藥氣的疏、通、圍化,能將風寒濕邪祛出去,疏散開,消化掉,包圍住它而不再發(fā)展。其強大的藥氣能夠克制住病邪之氣,故此對風濕骨病效果顯著。古人云:藥無不效,用到則靈。即是指此意也。治療風濕病時如果再配合貼風濕護骨止痛藥膏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為什么有些人靠打針,輸液反而治不住風濕骨病呢?這是因為液體的藥氣是經(jīng)過全身血液才能循環(huán)到病變部位,其藥氣之力量太小太少,它“抗”不了病氣,“消”不了病氣,因它只能發(fā)揮出十分之三左右的藥力,故只能靠打針是治不愈風濕病的。我認為治療的關鍵是要對癥治療,辨證施治,只有方法正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此施治方不致于南轅北轍而勞之無功。治療之道,只要按照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按病的輕重緩急下藥治療:皆可藥到病除而妙手回春。古人云:大道至簡、大道至易,誠不謬也!
本產(chǎn)品是氣功專家,中醫(yī)養(yǎng)生家李國林教授在祖?zhèn)鞯幕A上發(fā)明研制的,風濕病人服用后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是個緩慢的治療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所療效的。對于這類疾病,我們應該及早預防。平時注意關節(jié)的保暖,切不可貪涼不分晝夜地吹著空調(diào),特別是老人家經(jīng)不起這樣的折騰。我們應該學會關愛老人的身體健康。
烏梢蛇大家都知道這是平時我們經(jīng)常會害怕的一種東西,人人都怕蛇,這是因為蛇的本身是有毒素的,一旦被蛇咬到以后我們的身體會中毒,但是有一種是我們非但不會怕,而且還可以當成很好的中藥,烏梢蛇雖然是保護動物,但是這種烏梢蛇的藥用價值還是非常廣泛。
以下關于中藥材烏梢蛇的介紹內(nèi)容由諸多中醫(yī)藥網(wǎng)管理員整理自《中華草本》《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匯編》等資料,內(nèi)容僅供參考與學習,不宜當做私自用藥烏梢蛇的參照,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烏梢蛇
【名稱】:
烏梢蛇
【英文名】:
【拼音】:
Wū Shāo Shé
【別名】:
烏蛇、劍脊烏梢、黑花蛇、烏峰蛇、青蛇、烏風蛇、黃風蛇、青大將、劍脊蛇、黑烏梢、三棱子
【藥材類別】:
動物類
【性味】:
甘,平。
【歸經(jīng)】:
歸肝經(jīng)。
【入藥部分】:
游蛇科動物烏梢蛇的干燥體。
【產(chǎn)地和分布】:
主產(chǎn)于我國南方的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其次安徽、河南的南部也有分布,但產(chǎn)量很少。
【形態(tài)特征】:
本品呈圓盤狀,盤徑約16cm。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shù)成雙,背中央2~4行鱗片強烈起棱,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澤。上唇鱗8枚,第4、5枚入眶,頰鱗1枚,眼前下鱗1枚,較小,眼后鱗2枚。脊部高聳成屋脊狀。腹部剖開邊緣向內(nèi)卷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而長。尾下鱗雙行。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鱗,中段較光滑。氣腥,味淡。
【用法用量】:
9 ~12g?;蛘哐蟹弁谭?錢,入煎劑用3錢。也可泡酒。
【注意事項】:
【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通絡,止痙。用于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疬惡瘡。
【附方】:
1、主治白癜風,及身體頑麻。功效:祛風止癢,燥濕消痰,溫通血脈。 烏蛇9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黃),白僵蠶60克(微炒),肉桂15克,獨活60克,天麻60克,川烏15克(炮裂,去皮臍),細辛15克,防風15克(去蘆頭),胡麻子60克,枳實15克(炒微黃),蟬殼15克,白附子15克(炮裂),天南星0.3克(炮裂)。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diào)下7.6克。(《醫(yī)方類聚》烏蛇散)
2、主治一切干濕癬。功效:祛風除濕,清熱散瘀,理氣 通絡。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30克,干荷葉15克,枳殼(去瓤,麩炒)1克上3味,搗為散。每服7~10克,空心蜜酒調(diào)下,日、晚再服。(《圣濟總錄》三味烏蛇散)
這種烏梢蛇主要的藥物價值之所以廣泛,是因為針對白癜風和身上的頑固疾病有所幫助,尤其是很多不能痊愈的皮膚疾病可以利用,用烏梢蛇來進行治療,達到以毒攻毒的作用,但是也不能自己擅自使用,一定要按照醫(yī)生的囑托下進行使用。
哈蚧的功效和作用其實有很多種,比如它可以有效的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同時也可以起到提高性功能的效果,但是要注意配合其他的藥物,這樣才更利于發(fā)揮其功效。
1、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
蛤蚧以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較好。這與其能提高體內(nèi)激素水平和解痙擴管有關。但不能解除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只能用在非發(fā)作期和小發(fā)作期,以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和氣喘。
人參蛤蚧散名聲很大,重在扶正。平喘止咳作用是比較弱的,是遠遠不夠的,其效果不及紫河車。人參、蛤蚧還需要與紫河車、黃芪、川貝母、象貝母等同用,研末吞服,必要時放入冬蟲夏草,并且需要服用半年以上時間才能有效,服兩三年才能基本緩解。還需盡量避免感冒和感染,否則非常容易復發(fā)。
2、蛤蚧可提高性功能
蛤蚧能提高性激素,因而能提高男女性功能,治療男女性功能減退癥,但較淫羊藿的作用要弱,可與之同用,也可與人參、淫羊藿、海馬、仙茅、冬蟲夏草等同用,研末吞服或浸酒飲服。
蛤蚧尾還含鋅離子,能協(xié)助提商性功能。蛤蚧用尾之說可能與此有關。
藥理中,蛤蚧乙醇提取液有雌性激素樣作用,可延長正常雌小鼠的動情期,并使子宮和卵巢重量增加。蛤蚧也有雄性激素的功效,能使小鼠的前列腺、精囊腺和提肛肌重量增加。但其雄性激素的作用較淫羊藿為弱。
3、保護應激反應
蛤蚧提取物對受低溫、高溫、缺氧等應激刺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顯著提高自由基代謝酶的活性。
牛膝的功效和作用,可表現(xiàn)在治療女性出現(xiàn)的產(chǎn)后瘀痛或者是跌打損傷的現(xiàn)象,所以說在對婦科疾病的治療上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能夠治療尿血,小便不利的現(xiàn)象。
1、用于瘀滯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痛,跌撲傷痛等癥。
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對婦科、傷科各種瘀血凝滯的病癥,常和活花、桃仁、當歸、延胡索等藥同用,既可活血調(diào)經(jīng),又能祛瘀療傷。
2、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軟無力。
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腎二經(jīng),能補肝腎、強筋骨,又能通血脈、利關節(jié),為治腰膝下肢病癥常用藥。對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與蒼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濕熱下注引起的腰膝關節(jié)疼痛,常與蒼朮、黃柏等同用;如風濕痹痛、下肢關節(jié)疼痛為甚,可與木瓜、防己、獨活等同用。
3、用于吐血、衄血、牙齦腫痛、頭痛暈眩等癥。
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導熱下泄,可治上部血熱妄行的癥候,常配合側柏葉、白茅根、小薊等藥,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養(yǎng)陰清熱藥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齦腫痛屬于陰虛火旺的癥候;治肝陽上亢,氣血并走于上,頭痛眩暈之癥,常與平肝藥如代赭石、龍骨、牡蠣等同用。
白術在臨床上是經(jīng)常會用得到的,作為一種中藥,它能夠幫助我們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同時還可以調(diào)整胃腸運動功能,也能夠起到很好地對抗疲勞,增強腎上腺皮質的功效。
1、能緩和燥性
,借麩入中,增強健脾、消腫作用。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2、調(diào)整胃腸運動功能
,白術水煎液在正常情況下有興奮作用,當腸管受乙酰膽堿作用而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白術呈抑制作用;3、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白術能顯著增強白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4、抗應激
白術具有抗疲勞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
5、利尿
具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進電解質尤其是鈉的排出。不麻醉犬靜脈注射白術水煎液,尿量增加9 倍,作用持續(xù)5小時;灌胃給藥使尿量增加2-3倍,作用持續(xù)6-7小時。白術不影響垂體后葉素的抗利尿作用。白術的利尿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電解質重吸收,增加Na+、K+、CI-的排泄有關。
6、抑制子宮收縮
白術安胎的功效與其抑制子宮收縮作用有關。
7、抗氧化、延緩衰老
白術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降低組織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質對組織細胞結構和功能的破壞。白術有延緩老年腎臟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齡的腎臟結構有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