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中醫(yī)運動養(yǎng)生的作用是什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生活越來越好,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中國自古以來就以中醫(yī)治病為主,白茯苓也是眾多中藥材當(dāng)中的一種。白茯苓不僅可以作為重要的食療配才之一,它的藥用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既然是藥材,我們必須對白茯苓的功效詳加了解,它才能會被更好利用于我們?nèi)粘5纳钪小=裉炀蜑榇蠹医榻B一下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
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qū)儆谄⑻摑窬?,均可配合?yīng)用。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shù)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shù)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shù)等同用。
2.用于脾虛泄瀉,帶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yīng)用茯苓有標(biāo)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shù)、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3.用于痰飲咳嗽,痰濕入絡(luò),肩背酸痛
茯苓既能夠利水滲濕,同時又具有健脾的作用,這樣對于脾虛不能夠云華水濕和停聚化痰的癥狀,都是具有一定的治療的作用的。我們可以選擇使用半夏和陳皮一起食用,也可以選擇配上桂枝和白術(shù)一起使用??梢灾委熖禎袢虢j(luò)、肩酸背痛,可以配上半夏和積殼一起食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癥
茯苓能養(yǎng)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常與人參、遠(yuǎn)志、酸棗仁等配伍。
5.抗癌
臨床常用治療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屬脾虛濕盛、痰飲內(nèi)停、濕熱壅結(jié)者。
上面非常詳細(xì)的為朋友們介紹了關(guān)于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夠給有需要的朋友們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您也可以經(jīng)常煮一些白茯苓薏米粥來喝,不僅能夠健胃消食,而且對止咳養(yǎng)顏也具有一定的功效哦!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有很多人認(rèn)識到白茯苓這種藥物,可能是由于大家在服用到一些中藥的時候注意到的。但是我們真的對于白茯苓這種藥物并不是很了解的。為了更好的認(rèn)識和運用到白茯苓這種藥物,我們首先要認(rèn)識到白茯苓的作用。那么到底白茯苓作用是哪些?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編給大家仔細(xì)講一講吧。
作用: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
3、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白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4、抗腫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5、白茯苓多糖體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各種白茯苓多糖體在體內(nèi)均能增強T淋巴細(xì)胞的細(xì)胞毒性作用。
6、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能使環(huán)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細(xì)胞減少加速回升。
7、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白茯苓有鎮(zhèn)靜作用。
8、白茯苓可健脾,對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體倦乏力、腹瀉的氣虛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氣的作用,而且藥性平和。
白茯苓作用已經(jīng)讓我們認(rèn)識到,希望我們從這些中得到更多的幫助了。我們除了要認(rèn)識這些外,還要認(rèn)識到白茯苓的其他的一些運用了。我們可以用白茯苓這一藥物做出一些面膜,以便更好的保護(hù)我們的肌膚。最后也希望我們大家健康生活吧!
也許你見過白茯苓,亦或許你只是聽說過白茯苓但卻未曾見識到白茯苓。但是,現(xiàn)如今藥材店里的白茯苓作為一種養(yǎng)生佳品,顯然已經(jīng)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保持了密切的聯(lián)系,成為了健康生活的新寵。飲一盅茯苓酒,品一口茯苓湯,確實會讓生活在健康的同時愜意不少。
白茯苓作為一種灌木生植物,其養(yǎng)生功效見諸書端。既然,白茯苓可以堪稱為養(yǎng)生佳品,那么,其作用與功效可見一斑。白茯苓究竟具有哪些神奇的功效,想必也正是大家最想知道的!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
3)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白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而且可使谷丙轉(zhuǎn)氨酶活性明顯降低,防止肝細(xì)胞壞死。
4)抗腫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5)白茯苓多糖體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各種白茯苓多糖體在體內(nèi)均能增強T淋巴細(xì)胞的細(xì)胞毒性作用。
6)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液能使離體健康人紅細(xì)胞2,3一DpG水平上升約25%,并能有效地延緩溫育過程中2,3一DpG的耗竭。
7)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白茯苓有鎮(zhèn)靜作用。
8)白茯苓可健脾,對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體倦乏力、腹瀉、氣虛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氣的作用,而且藥性平和。
綜上,為了健康生活,人們可以將白茯苓貫徹到日常的飲食生活中。比如,你可以用白茯苓泡酒,也可以用白茯苓煲湯。但是,任何事和物過猶不及,所以,你要遵循醫(yī)生的囑咐適當(dāng)服用。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白茯苓。
中藥方劑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幾種中草藥按照一定的數(shù)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產(chǎn)品。白茯苓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嗎?不清楚的話現(xiàn)在就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1兩,五靈脂1兩,白芷(微炒)1兩,黃明膠(兩片)1兩(炙令燥)。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勞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8分,去滓,入蜜少許,更煎2沸,放溫,細(xì)呷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3分,桂(去粗皮)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白芍藥3分,補骨脂(炒)1兩,黃耆(銼)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40粒,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半。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痿。小便數(shù),甚者吐涎沫,欲咳不能。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臨臥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
【處方】白茯苓1錢,人參3錢,遠(yuǎn)志3錢(去心),龍骨2錢,防風(fēng)2錢,甘草3錢,犀角末5錢,生地黃4錢,大棗7個,麥門冬(去心)4錢。
【功能主治】取蟲后補虛。主破傷風(fēng)五臟虛弱,魂魄不安。
【用法用量】水2大盞,煎作8合,分3次溫服,如人行5里1服。仍避風(fēng)寒,若覺未安,隔日更作1劑。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五引《濟(jì)生》
【處方】白茯苓2兩,澤瀉2兩,郁李仁2錢。
【功能主治】蠱脹,水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1碗,煎至1半,不拘時候常服,從少至多服,或煎得澄,加生姜自然汁在內(nèi),和面或做粥飯,頓食。5-7日后,覺脹下,再加以白術(shù)散。
【摘錄】《保命集》卷下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赤芍藥1兩半,芎藭1兩半,桂(去粗皮)1兩,大腹皮(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熟干地黃(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氣血虛,心膈煩滿,身體壯熱,惡露不行。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白茯芩(去黑皮)3分,牛黃(研)3分,犀角屑1分,甘草(炙)半兩,人參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熟干地黃(焙)半兩,白術(shù)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舌腫強。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九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白茯苓湯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不同的人群應(yīng)該如何養(yǎng)生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方劑養(yǎng)生。下面來介紹一下白茯苓丸。
【處方】白茯苓30克 覆盆子30克 黃連30克(去須)人參30克(去蘆頭)栝樓根30克 熟干地黃30克 雞膍胵50枚(微炒)萆薢30克(銼)玄參30克 石斛22克(去根,銼)蛇床子90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益腎潤燥。腎消。因中消之后,胃熱入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遂致此疾,兩腿漸細(xì),腰腳無力。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時煎磁石湯下30丸。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處方】白茯苓半兩,黃連2兩半,黃柏1兩半,羚羊角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休息痢,日夜頻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日午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處方】白茯苓1兩,白龍骨1兩,遠(yuǎn)志1兩(去心),防風(fēng)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柏子仁1兩,牡蠣2兩(燒為粉),犀角屑1兩,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末,加棗肉2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勞熱,恐畏不安,精神悶怒,不能獨臥,志氣錯亂。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粥飲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白茯苓1兩,黃柏1兩(微炙,銼),干姜1兩(炮裂,銼),木瓜1兩半(干者),白石脂2兩。
【制法】上為末,煮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亂后水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
【處方】白茯苓1兩,覆盆子1兩,黃連1兩(去須),人參1兩(去蘆頭),栝蔞根1兩,熟干地黃1兩,雞肶胵50枚(微炒),萆薢1兩(銼),玄參1兩,石斛3分(去根,銼),蛇床子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因消中之后,胃熱入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遂致消腎,即兩腿漸細(xì),腰腳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煎磁石湯送下。
【各家論述】《醫(yī)方集解》:此足少陰藥也。茯苓降心火而交腎,黃連清脾火而瀉心,石斛平胃熱而澀腎,熟地、玄參生腎水,覆盆、蛇床固腎精,人參補氣,花粉生津,萆薢清熱利濕,肶胵能消水谷,通小腸、膀胱而止便數(shù),善治膈消,磁石色黑入腎,補腎益精,故假之為使也。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白茯苓1兩,熟干地黃1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琥珀半兩,桂心半兩,遠(yuǎn)志(去心)半兩,菖蒲半兩,柏子仁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心虛驚悸,神不安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3兩,黃柏(去粗皮)3兩,干姜(炮裂)3兩,木瓜(干者,去瓤)1枚(切,焙)。
【制法】上為末,以粳米或粟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
【功能主治】霍亂后,水利不止;亦治諸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術(shù)飲送下,1日2次。老小加減。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
【處方】白茯苓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1兩,酸棗仁1兩(微炒),甘草3分(微炙黃,銼),朱砂3分(別研),生龍腦1分(別研)。
【制法】上7味,除別研藥外,同搗為細(xì)末,入研了藥,再研令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鎮(zhèn)心安神。主肝臟實熱上攻,頭目昏眩;兼治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臨臥乳香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石斛(去根)1兩半,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半,酸棗仁(炒)1兩半,五味子(炒)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續(xù)斷1兩半,澤瀉(銼)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半,白蒺藜(炒)1兩,人參1兩,羚羊角(鎊)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黃耆(炙,銼)1兩,五加皮(銼)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細(xì)辛(去苗葉,炒)1兩,獨活(去蘆頭)1兩,杜仲(去粗皮,酥炙)1兩,甘草(銼,炙)1兩,熟干地黃(焙)2兩,白檳榔(生用)2兩,鹿角膠(炙令燥)2兩,云母粉(別研)2兩,菟絲子(酒浸軟,別研)3兩。
【制法】上藥先將23味搗羅為末,入細(xì)研云母粉、菟絲子,揉拌令勻再羅,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毒腳氣緩弱,腰脊急痛,臂髆酸疼,心胸痰壅,氣逆脅滿。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食前各服20丸,大棗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一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貝母(去心)、五味子、紫菀(去苗土)、白術(shù)、百部根、杜蘅、麥門冬(去心,焙)、人參、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熬)、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米飲送下,1日2次。加至30丸。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黃耆(炙,銼)1兩半,薏苡仁1兩半,萆薢1兩半,山茱萸1兩半,赤芍藥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白檳榔(炮,銼)2兩,熟干地黃(焙)2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色)2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涂酥搗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調(diào),或多或少,臍下脹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腹煎大棗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雖然說白茯苓丸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現(xiàn)代科學(xué)的發(fā)展使得中醫(yī)方劑領(lǐng)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條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針對現(xiàn)代臨床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廣泛使用古今中藥方劑。那么你知道白茯苓散嗎?
【別名】茯苓散(《普濟(jì)方》卷三十三)。
【處方】白茯苓 龍骨 甘草(炙,銼細(xì))干姜 桂心 續(xù)斷 附子各30克 熟干地黃 桑螺蛸(微炒)各45克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便不禁,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六引《十便良方》
【處方】白茯苓2兩,人參3兩半(去蘆頭),干姜1兩(炮裂,銼),桂心1兩,遠(yuǎn)志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上焦虛寒,精神不守,泄下便利,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
【處方】檳榔1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1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里虛,心下悸,腹中氣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白茯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去蘆頭),白術(shù)3分,五味子3分,草豆蔻半兩(去皮),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氣虛弱,胸中滿悶,氣促,嘔吐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白茯苓1兩,黃耆1兩(銼),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1兩,白芍藥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不足,小腹里急,四肢少力疼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處方】白茯苓1兩,遠(yuǎn)志3分(去心),甘草2分(炙微赤,銼),桂心1兩,人參1兩(去蘆頭),白芍藥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熟干地黃1兩,鐵粉2兩,黃耆3分(銼),麥門冬3分(去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安定神志。主心臟風(fēng)虛,驚悸好忘,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
【處方】白茯苓1兩,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襕)1兩,黃芩1兩,萆薢(銼)1兩,麥門冬(去心)1兩,酸棗仁(微炒)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生干地黃1兩,人參(去蘆頭)1兩,黃耆(銼)1兩,柴胡(去苗)1兩,白芍藥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煩熱,不得睡臥,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秫米100粒,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處方】白茯苓1兩,人參1兩(去蘆頭),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桂心3分,遠(yuǎn)志半兩(去心),桔梗3分(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3分(煨,用皮),白術(shù)半兩,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心氣虛寒,心膈脹滿,悲思憂愁。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
【別名】茯苓湯
【處方】白茯苓1兩,前胡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黃芩1兩(銼),白術(shù)1兩,沉香1兩,鱉甲1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生干地黃3分,五味子3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肝氣不足,筋脈不遂,心膈壅滯,左肋妨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茯苓湯(《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二)。
【注意】忌莧菜。
【摘錄】《圣惠》卷三
【處方】白茯苓1兩,烏梅肉1分(微炒),干木瓜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霍亂,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令溫,時時與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別名】白茯苓湯
【處方】白茯苓1兩,當(dāng)歸(銼,微炒)半兩,白芍藥半兩,芎藭半兩,桂心半兩,黃耆(銼)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熟干地黃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蓐勞。蓋緣生產(chǎn)日淺,久坐多語,運動用力,遂致頭目四肢疼痛,寒熱如瘧狀。
【用法用量】白茯苓湯(《女科指掌》卷五)。
【摘錄】《圣惠》卷八十
【處方】白茯苓1兩,遠(yuǎn)志3分(去心),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石膏1兩,黃芩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熟干地黃1兩,麥門冬半兩(去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后,心虛驚悸,或時妄語,四肢煩熱,肢體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下飴糖1分,攪令勻,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四
【別名】熟干地黃湯
【處方】白茯苓1兩半,熟干地黃1兩,半遠(yuǎn)志1兩(去心),甘草1兩(炙微赤,銼),白芍藥1兩,黃耆1兩(銼),桂心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麥門冬1兩(去心,焙),人參1兩半(去蘆頭),菖蒲1分,桑寄生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心神驚悸不定,言語失常,心中憒憒。
【用法用量】熟干地黃湯(《普濟(jì)方》卷三五三)。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白茯苓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柴胡半兩(去苗),草豆蔻1分(去皮),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令微黃),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后,脾胃氣虛,冷痰滯,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八
【處方】白茯苓1兩,白術(shù)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1兩(銼),人參3兩(去蘆頭),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熟干地黃1兩,當(dāng)歸3分,白芍藥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寒熱,心煩體痛,吃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豉3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莧菜。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白茯苓1兩,大棗10枚(去核),麥門冬半兩(去心)。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霍亂心煩渴。
【用法用量】分為5服,每服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溫頻服。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二
【處方】白茯苓3分,麥門冬3分(去心,焙),草豆蔻(去皮)半兩,藿香半兩,當(dāng)歸(銼,微炒)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高良姜(銼)半兩,芎藭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瀉,心神煩悶,腹內(nèi)(疒丂)痛,四肢不和,或時燥渴。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白茯苓1兩,人參1兩(去蘆頭),白術(shù)3分,白芍藥3分,麻黃根1兩,五味子半兩,牡蠣1兩(燒為粉),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焙干)。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脈微細(xì),汗出不止,漸覺虛羸。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白茯苓1兩,前胡(去蘆頭)1兩,人參(去蘆頭)1兩,黃耆(銼)1兩,訶黎勒皮1兩,麥門冬(去心,焙)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3分,紫菀(去苗土)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咳嗽,心胸壅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白茯苓散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白茯苓這種藥物在很多的美白產(chǎn)品中都是有的成分,我們也會在生活中很多的中藥方子里也有這種物質(zhì)的。我們可能對于白茯苓這種物質(zhì)的藥效可能是比較了解的,但是對于白茯苓這種物質(zhì)的美白功效并不是那么了解了。因此我們就針對這一問題進(jìn)行詳細(xì)的了解了。那么到底白茯苓美容功效是什么?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編是怎么樣解答這一問題的吧。
一、白茯苓一向被認(rèn)為是美容上品,其美容功效非常不錯,不僅能去除黑色素,同時還具有健脾利胃、寧心安神、強健肌體的作用。專家指出:白茯苓若加上和蜂蜜水的調(diào)和,去斑美容效果更不言而喻。而且,白茯苓藥性平和,不易產(chǎn)生過敏反應(yīng),常人都可使用,故現(xiàn)臨床仍使用廣泛。
二、此外,用白茯苓加牛奶、醋、黃瓜汁敷面,或用白茯苓煎水洗臉都能達(dá)到去斑效果,敷面時最好將白茯苓研成細(xì)細(xì)粉末,以利皮膚吸收。
三、白茯苓產(chǎn)生美容功效的方子:
1、材料:少許白茯苓(磨成粉狀約兩茶匙),蜂蜜兩茶匙。
2、做法:①、把白茯苓磨成粉狀(可以請藥房代勞);
②、把兩茶匙白茯苓粉混入兩茶匙蜂蜜內(nèi),拌勻成糊狀,制成美白面膜。
3、用法:①、把糊狀美白面膜厚厚及均勻地涂在臉上(避開眼部四周),敷20分鐘;
②、用溫水把臉洗凈。
白茯苓美容功效了解了以后,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這些功效來做一些面膜來保養(yǎng)肌膚的。我們還可以做一些白茯苓的藥膳,吃了這些食物以后我們可以得到比較好的幫助了。最后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過上幸??鞓返纳畎?
茯苓不僅可以用來入藥,而且還可以用來食用,其實不管是藥用還是食用,茯苓對人身體健康的好處都是很多的,雖然很多人可能平時聽說過茯苓,但是并沒有真正的食用過茯苓,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對于茯苓的功效與作用也不是特別的了解,下面具體為大家介紹一下茯苓草的功效與作用。
茯苓草的功效與作用
1、利尿
茯苓中富含的茯苓素具有利尿作用,能促進(jìn)鈉、氯、鉀等電解質(zhì)的排出,從而抑制腎小管的重復(fù)吸收,幫助消除水腫,有助于健腎。
2、提高免疫力
茯苓中含有大量人體極易吸收的多糖物質(zhì),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起到防病、延緩衰老的作用,非常適合久病、體弱的人群服用。另外,平日很少曬太陽的人群,也可以通過吃茯苓彌補因接受陽光不足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3、保護(hù)消化系統(tǒng)
有學(xué)者做實驗發(fā)現(xiàn),茯苓提取物對CCl4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hù)作用,可以使谷丙轉(zhuǎn)氨酶活性明顯降低,防止肝細(xì)胞壞死。另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jié)扎所形成的潰瘍有預(yù)防效果,并能降胃酸。
4、抗菌作用
茯苓的提取物中含有抗菌、抗炎的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以及變形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5、益智健腦
茯苓中所含的膽堿可以增強和改善大腦記憶功能,有益智的藥理作用。
茯苓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
1、茯苓甘草湯,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適量服食可作為春夏潮濕季節(jié)的調(diào)養(yǎng)佳品。
2、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
3、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以及鎮(zhèn)靜、降血糖等的作用。
4、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細(xì)胞壞死,抗菌等功效。
茯苓甘草湯是什么
1、茯苓甘草湯是人們?nèi)粘I钪斜容^常見到的一款保健湯,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里面,這款湯可以給人清熱解毒,緩解一天的勞累,讓身心都變得更加的舒暢。
2、茯苓甘草湯,中藥名。為藥材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為中藥飲片。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fēng)、濕諸疾,都能發(fā)揮其獨特功效。
3、茯苓甘草湯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茯苓甘草湯能增強機(jī)體免疫功能,茯苓甘草湯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但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我們都知道蘑菇是菌類食物,而且種類非常非常多,而茯苓作為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其實也是菌科植物,這一點相信很多朋友都是不太了解的。臨床上,茯苓常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在一起,發(fā)揮出來的功效更為全面,更為迅速。那么問題來了,炒茯苓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藥店買的茯苓煮熟后可以吃,但是口感并不好。可以當(dāng)食品吃的依據(jù)是:在國家衛(wèi)生部公布的《即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原、輔料名單(87種)》主要是中國傳統(tǒng)上有食用習(xí)慣、民間廣泛食用,但又在中醫(yī)臨床中使用的物品,其中就有“茯苓”一種有名的點心: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tǒng)名點。茯苓的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癥。茯苓性味平和,可以作為食物服用,長期吃沒有什么副作用。民間就有用茯苓與其它雜糧混在一起做粥吃。用量每日9—15克。
是中藥也就有禁忌了,下列患者忌用或慎用:1、陰虛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2、老年腎虛,小便過多,尿頻遺精者慎用。
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適量服食可作為春夏潮濕季節(jié)的調(diào)養(yǎng)佳品
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
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以及鎮(zhèn)靜、降血糖等的作用。
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細(xì)胞壞死,抗菌等功效。
白茯苓粉這種東西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聽都沒有聽過的。但是這種物質(zhì)確實是會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而且這種物質(zhì)還會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為了讓我們大家更好的利用到白茯苓粉這種藥材,我們首先要弄明白這一物質(zhì)的功效。那么到底白茯苓粉的功效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小編是怎么說的吧。
白茯苓,中藥名。為藥材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為中藥飲片。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挖,經(jīng)多次堆置、晾曬,以至全干。切厚片用。
一、白茯苓粉的功效: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
3、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白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4、抗腫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5、白茯苓多糖體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各種白茯苓多糖體在體內(nèi)均能增強T淋巴細(xì)胞的細(xì)胞毒性作用。
6、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能使環(huán)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細(xì)胞減少加速回升。
7、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白茯苓有鎮(zhèn)靜作用。
8、白茯苓可健脾,對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體倦乏力、腹瀉的氣虛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氣的作用,而且藥性平和。
二、白茯苓粉宜忌
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以上這些內(nèi)容就是介紹的白茯苓粉的功效的具體內(nèi)容了,希望大家看了以后能有所幫助。我們除了要認(rèn)識這些外,還要認(rèn)識到白茯苓粉的其他等一些用途。只有把這些都認(rèn)清了以后,我們才能有效的進(jìn)行這一物質(zhì)的更好的運用了。最后也希望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吧!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jìn)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白茯苓陳皮丸。
【別名】緩中丸
【處方】白茯苓1兩,陳皮1兩,干生姜1兩,人參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六脈俱弦而指下虛。食少而渴不止,心下痞、腹中或痛,或窄狹如繩束之急,小便不利,大便不調(diào),精神短少。
【用法用量】緩中丸(《衛(wèi)生寶鑒》卷五)。
【摘錄】《潔古家珍》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白茯苓陳皮丸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jìn),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xì)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