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漿殼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惫磐駚?,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天漿殼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天漿殼為蘿藦科植物蘿藦的果殼,但實際上它的功效以及藥用價值是非常高的,對于常出現(xiàn)的咳嗽痰多、氣喘、百日咳,以及麻疹等現(xiàn)象,如果能夠正確地利用天漿殼的話,可以快速的起到治療的效果,也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所以說對它的這些功效大家,可以更多的去認識和了解。
【別名】:天將殼(《飲片新參》),蘿藦莢(《藥材學(xué)》)。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蘿藦的果殼。秋季采收成熟果實,剝?nèi)」麣窀伞?/p>
【原形態(tài)】:干燥果殼,對開似舟狀,基部鈍圓,可見果柄或脫落的圓形疤痕;另端漸狹而長,頂端反卷;長約7~10厘米,寬約4厘米。果皮厚約1.5毫米,外表面黃綠色,具纖維狀紋理及疣狀突起;內(nèi)表面黃白色,光滑而潤澤。纖維性強,不易折斷。無氣味。以干燥、大而完整、青黃色,無雜質(zhì)為佳。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散瘀止血。主咳嗽痰多;氣喘;百日咳;驚癇;麻疹不透;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飲片新參》:軟堅,化痰,清肺,治肺風痰喘,定驚癎。
2.《藥材資料匯編》:治小兒麻疹。
3.江西《草藥手冊》:治肺風痰喘,損傷出血。
4.《上海常用中草藥》:化痰,止咳,平喘。治咳嗽痰多,氣喘,百日咳,麻疹透發(fā)不暢,發(fā)熱咳嗽。
通過了解了以上介紹的,天漿殼的功效和作用,那么大家就應(yīng)該注重這些常識問題了。平時的時候如果身體存在類似氣喘、百日咳、驚癇、麻疹不透的癥狀,就可以正確地利用它進行治療和解決,因為我們都知道,利用這樣的一種植物用藥的話,可以有效的避免副作。
ys630.COm精選閱讀
天漿殼的藥用價值
別名蘿藦莢、蘿摩莢、哈喇瓢、賴瓜瓢、羊角、麻雀棺材、剌猬瓜、野羊角、和尚瓢、初風瓢、老鴰瓢。
全株可藥用:果可治勞傷、虛弱、腰腿疼痛、缺奶、白帶、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瘡、瘰疬、陽萎;莖葉可治小兒疳積、疔腫;種毛可止血;乳汁可除瘊子。
功能主治:治咳嗽痰多,肺風痰喘,百日咳,驚病,麻疹不透?!讹嬈聟ⅰ?“軟堅,化痰,清肺。治肺風痰喘,定驚癇?!薄端幉馁Y料匯編》:“治小兒麻疹。”江西《草藥手冊》:“治肺風痰喘,損傷出血?!薄渡虾3S弥胁菟帯?“化痰,止咳,平喘,治咳嗽痰多,氣喘,百日咳,麻疹透發(fā)不暢,發(fā)熱咳嗽?!?/p>
天漿殼的副作用
尚不明確。
天漿殼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附方:
1、治吐血虛損:蘿藦、地骨皮、柏子仁、五味子各三兩。上為細末,空心米飲下。(《不居集》蘿藦散)
2、治陽痿:蘿藦根、淫羊藿根、仙茅根各三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3、治腎炎水腫:蘿藦根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4、治癆傷:蘿藦藤根,燉雞服。(《四川中藥志》)
5、治瘰疬:蘿藦根七錢至一兩。水煎服,甜酒為引,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6、下乳:蘿藦藤三至五錢,水煎服;燉肉服可用一至二兩。(《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7、治小兒疳積:蘿藦莖葉適量,研末。每服一至二錢,白糖調(diào)服。(《江西草藥》)
8、治丹火毒遍身赤腫不可忍:蘿藦草,搗絞取汁敷之,或搗敷上。(《梅師集驗方》)
9、治諸跌打損傷,皮破血出,痛不可忍:蘿藦擂水化服,渣敷瘡口上。(《袖珍方》)
10、治五步蛇咬傷:蘿藦根三錢,兔耳風根二錢,龍膽草根二錢。水煎服,白糖為引。(《江西草藥》)
11、治白癜風:蘿藦草,煮以拭之。(《廣濟方》)
書籍記載:
《本草匯言》:“蘿藦,補虛勞,益精氣之藥也。此藥溫平培補,統(tǒng)治一切勞損力役之人,筋骨血脈久為勞力疲痹(憊)者,服此立安。然補血、生血,功過歸、地;壯精培元,力堪枸杞;化毒解疔,與金銀花、半枝蓮、紫花地丁,共效驗亦相等也?!?/p>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天漿子丸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天漿子14枚(去殼,別搗)芎藭15克 蚱蟬15克(去翅、足,微炙)川大黃45克(銼碎,微炒)蜣螂3枚(去翅、足,微炙)知母15克 牛黃7.5克(細研)人參15克(去蘆頭)生干地黃15克 虻蟲3枚(炒黃)桂心15克 蠐螬22,5克(微炒)
【制法】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諸癇。
【用法用量】每服以粥飲下3丸,日三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天漿子丸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xué)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臨床中,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解毒天漿散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別名】解毒大黃散(《嵩崖尊生》卷六)。
【處方】石決明(生研),僵蠶 川山甲(土炒)防風 連翹 羌活 乳香 甘草 金銀花 黃連 歸尾各3克 大黃9克 天花粉(新鮮未曬者)120克(石臼內(nèi)搗爛,投水一碗,攪勻,絞去滓用)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瀉火通便。治腦疽積毒日深,堅腫木硬,口燥舌干,惡心煩渴,六脈沉實有力,大便閉結(jié)不通者。
【用法用量】上用花粉凈汁350毫升,同藥煎至280毫升,入酒適量,空腹時熱服,大便三次后,方用飲食。
【注意】忌食煎、炒、發(fā)物。
【摘錄】《外科正宗》卷二
【別名】解毒天漿飲
【處方】天花粉2錢,防風1錢,防己1錢,皂角針1錢,白蘚皮1錢,連翹1錢,川芎1錢,當歸1錢,風藤1錢,木瓜1錢,金銀花1錢,蟬蛻1錢,薏苡仁1錢,甘草5分,土茯苓2兩。
【功能主治】楊梅瘡。不問新久,遍身潰爛,及筋骨作疼者。
【用法用量】解毒天漿飲(《瘍醫(yī)大全》卷三十四)。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解毒天漿散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炒松殼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說法,正確的叫法應(yīng)該是炒枳殼。炒枳殼可以分為清炒和麩炒兩種,不管是哪一種炒,炒枳殼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炒枳殼是一種涼性藥材,許多不熟悉中醫(yī)醫(yī)理的朋友可能對于炒枳殼都不太了解,今天就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炒枳殼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炮制】枳殼:除去瓤、核,洗凈,稍浸,撈出,潤軟,以手能捏對折為度,切片,晾干。炒枳殼:取麩皮撒于熱鍋內(nèi),俟色黃冒煙時,加入枳殼片,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枳殼片100斤,用麩皮10斤)
【功用主治】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選方】
①治五積六聚,不拘男婦老幼,但是氣積,并皆治之:枳殼三斤,去穰,每個入巴豆仁一個。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湯減再加熱湯,勿用冷水,待時足汁盡去巴豆,切片曬干,勿炒,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隨病湯使。(《秘傳經(jīng)驗方》)
②治傷寒呃噫:枳殼半兩(去穰,麩炒黃),木香一錢。上細末。每服一錢,白湯調(diào)下。未知,再與。(《本事方》)
③順氣止痢:甘草(炙)六錢,枳殼(炒)二兩四錢。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沸湯點服。(《嬰童百問》寬腸枳殼散)
④治遠年近日腸風下血不止:枳殼(燒成黑灰存性,為細末)五錢,羊脛炭(為細末)三錢。和令勻,用米飲一中盞,調(diào)下,空心腹,再服見效。(《博濟方》烏金散)
上面的內(nèi)容非常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炒枳殼的具體功效與作用,有需要的朋友們不妨參考一下。炒枳殼主要的藥物功效在于能夠治療我們的積食、痰多、腹脹、胸悶以及子宮下垂和脫肛。通常都會與其他的中藥材配伍之后煎服飲用,大家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使用。
現(xiàn)在的女性們都非常愛美,都希望擁有白嫩的皮膚,更喜歡擁有纖瘦的身材,為此,女性們會購買各種各樣的護膚品,另外做各種各樣的瘦身運動,今天為大家推薦瓜蔞,這是一種植物,事實證明瓜蔞具有美容以及塑身的作用,除此之外,瓜婁殼還有下列這些作用和功效。
瓜婁殼的功效與作用:
瓜蔞殼有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的功效力,用于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乳癰、肺癰、腸癰腫痛等癥。
有潤肺化痰,利氣寬胸。治痰熱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癰瘡腫毒等作用。
瓜蔞殼(瓜蔞皮、栝樓殼、瓜殼),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等的果皮。性狀:干燥果皮通常卷成筒狀,長約6~10厘米;常連有果柄,長約2厘米;果皮很薄,外表面橙黃色,有鮮紅斑塊及細脈紋,內(nèi)表面類白色至暗黃色,常附有未去盡的果肉。質(zhì)硬而脆。芳香,帶辣味。以顏色鮮澤、無果柄者為佳。
瓜婁殼的禁忌
1、瓜蔞皮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2、脾虛濕痰不宜用瓜蔞皮。
瓜婁殼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瓜蔞的形態(tài)特征
攀援藤本,長達10米;塊根圓柱狀,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黃褐色。莖較粗,多分枝,具縱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葉片紙質(zhì),輪廓近圓形,長寬均約5-20厘米,常3-5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的粗齒,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先端鈍,急尖,邊緣常再淺裂,葉基心形,彎缺深2-4厘米,上表面深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基出掌狀脈5條,細脈網(wǎng)狀;葉柄長3-10厘米,具縱條紋,被長柔毛。卷須3-7歧,被柔毛。花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并生,或在枝條上部者單生,總狀花序長10-20厘米,粗壯,具縱棱與槽,被微柔毛,頂端有5-8花,單花花梗長約15厘米,花梗長約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5-2.5厘米,寬1-2厘米,中上部具粗齒,基部具柄,被短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