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湯藥的正確方法是什么
中醫(yī)運動養(yǎng)生的學習方法是什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熬湯藥的正確方法是什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雖然隨著科學的發(fā)展,技術(shù)的提高,很多人在治療上,還是比較傾向于中藥治療,副作用小,畢竟有幾千年的傳承到現(xiàn)在,是有它的獨到之處的,但是熬制中藥要求很多,比如如何控制火候,水的用量,器具選擇等等都是很重要的,那么正確熬制中藥的步驟是什么呢?
方法/步驟
涼水浸泡。
取回的中藥應該先放入干凈的容器中那涼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這時候中藥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應該還要高于藥材。
開始煎熬。
將浸泡好的中藥連同泡中藥的水一起倒入砂鍋內(nèi),如果有煎藥專用的鍋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鍋最忌以開始就大火,因為受熱不均勻,很容易裂開的。
濾出藥渣。
第一遍煎藥,煎開之后還要小火煎熬10-15分鐘,然后將煎好的藥水倒出來,藥渣留在砂鍋內(nèi)。
繼續(xù)浸泡,煎熬。
用涼開水或者溫水繼續(xù)浸泡剛剛煎過的藥渣,這次的水不要太多,剛剛沒過藥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開后5分鐘,第二次倒出,留藥渣在砂鍋。
第三次浸泡,濾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與第二次相同,只不過這次倒出的藥液的顏色會明顯的減弱。第三次煎熬之后濾出的藥渣基本就沒有什么藥性了,可是倒掉了。
混合藥液,分為兩份。
將三次煎熬的藥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為兩份,分早晚兩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時候應該加熱一下。喝中藥有時候是需要忌口的,當然不同的中藥要求不一樣,在喝中藥之前不妨咨詢醫(yī)生,要遵醫(yī)囑,效果才會好。
擴展閱讀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討論補腎這個問題。但是很多男性在補腎的時候都會得到一些錯誤的信息,因此會被誤導。他們都認為自己精力差,體力差還有性功能障礙都是因為腎虛造成的,所以很多人會選擇買很多的壯陽補腎的產(chǎn)品或者一些保健品來服用,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樣亂補是不正確的,那么補腎的正確方法是什么呢?
《素問》提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也就是說40歲開始出現(xiàn)腎陰虧虛、陰津減少,應重視補腎養(yǎng)陰。此時,主要是精血虧虛,容易虛火內(nèi)生,出現(xiàn)五心煩熱、眩暈耳鳴、失眠多夢、溲黃便干等癥狀,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可以適當多吃些枸杞、桑葚、玉竹、黑芝麻等養(yǎng)陰的食物。
五十歲,肝氣開始衰竭。中醫(yī)認為“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肝屬木,而腎屬水,滋水涵木就是通過養(yǎng)腎陰來養(yǎng)肝陰、牽制肝陽,此時要肝腎同補??捎檬诪跬?、枸杞煎、桑椹膏等補肝腎,能夠養(yǎng)血生精、聰耳明目,對耳聾眼花者特別適合。
六十歲,心氣始衰。心屬火,腎屬水。正常情況下,水火互濟,即腎水上濟于心、防止心火傷了心陰,而心火下降于腎、不使腎水泛濫抑制陽氣。如果心火不能溫煦腎水、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就容易出現(xiàn)上熱下寒的現(xiàn)象,即上面表現(xiàn)出心中煩熱、口舌干燥,下肢卻又表現(xiàn)出怕冷、酸軟等,此外,水火不調(diào)的人還容易生病、顯得衰老。因此,60歲要注重補腎養(yǎng)心,例如柏子仁丸可平補心腎、延年駐顏,孔圣枕中丹可補腎健腦、鎮(zhèn)心安神。
除了不同的年齡該如何補腎之后,每天下午5點到七點是腎經(jīng)最旺的時候,這時候會進入藏精華的時段,這時候進補的話非常合適,而且效果也是很好的。但是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補腎太過盲目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如果出現(xiàn)了腎虛的情況,建議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治療。
石斛是天然植物中藥,藥用價值很高,具有補腎,清肺,潤肺健胃等功效,而石斛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種,除了制作成藥膳之后也可以用來泡水,當做茶水飲用,經(jīng)常飲用石斛水可以預防身體疾病,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食材】石斛3克
【做法】將石斛放入保溫杯,再沖入60C左右的開水,然后蓋上蓋子。辦公室一族可以在上午上班時泡上一杯石斛水,期間隨時添水,等到下午下班時,將水喝完,將石斛撈出來吃掉。一周喝一次即可。
石斛西洋參茶
原料:西洋參10克,石斛10克。
做法:
1、先將西洋參揀雜,洗凈,曬干或烘干,切成飲片,放入較大容器內(nèi),備用。
2、將石斛揀雜,洗凈,晾干后切成片,放入沙鍋,加足量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鐘。
3、用潔凈紗布過濾,去渣,收集濾汁盛入入有西洋參飲片的容器中,加蓋悶15分鐘,即可飲用。(或?qū)⑽餮髤ⅰ⑹氤杉毞蹧_開水代茶飲用,每次3-5克,每日1-2次。)
吃法:當茶,可分上、下午2次,頻頻飲用,代茶飲服,當日吃完。
功效:滋陰養(yǎng)胃,生津止咳。本食療方適用于胃陰虛實熱型白血病并發(fā)口腔炎患者。
石斛蜂蜜茶
【原料】石斛1 0克,蜂蜜50克,冰糖1 0克。
【制作】石斛加水文火燉煮,直至有石斛草味,待涼后倒出參湯,再加蜂蜜和冰糖調(diào)服。
【說明】在這個小方子中,石斛味的濃厚,蜂蜜的甜淡,視個人喜好,隨意可變。石斛湯可存放在冰箱,隨時取食。
石斛的選購方法
市場上出現(xiàn)了野生石斛和人工種植的石斛兩種,野生石斛純天然的自然是首選,但對于我們一般的家庭食療人工的也是可以的。要想買到好的石斛,選擇的店鋪也是有講究的。如果要是用作藥材的話最好是到中藥店鋪去購買,因為石斛是較為常見的中藥,一般的中藥鋪都有。如果想要購買質(zhì)量好一點的石斛,就選擇專門的店鋪吧,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有這種專門經(jīng)營石斛的店鋪。
要學會聞石斛的味道。作為蘭科植物的石斛,在花開的時候,總會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而在挑選石斛的時候,要注意挑選那些味道比較濃的石斛,石斛的味道越濃越好。湊近聞,帶有淡淡草甜味但不會有草腥味。入口細嚼則有回甜且?guī)юば裕言油鲁鰜淼脑?,?yōu)質(zhì)楓斗膠質(zhì)很重甚至可以黏住手指而不掉下來。
海參是美味珍饈,百補之首,食用起來自然很多講究,海參的食用也很講究,泡法也很多,今天就在這里做一個分享,下面給朋友們介紹下怎么樣發(fā)海參?
一 將海參用水清洗,把表面鹽份去掉 。取潔凈無油的容器,裝入適量的純凈水,將海參置入容器放入冰箱冷藏室泡24-48小時,每8小時換水一次直至發(fā)軟。
二 泡發(fā)后的海參從尾部至頭部沿腹部中線剪開,取出內(nèi)筋和沙嘴,清洗海參肚內(nèi)雜質(zhì)。 海參的內(nèi)腔中會有幾根筋。不用剔除是可以食用的,但會影響海參發(fā)大,所以。在里面切幾段即可。如圖所示,為了防止海參粘油,手上戴了個塑料袋。
三 潔凈無油的鍋里盛滿純凈水,將洗凈的海參放入。大火煮開后小火再煮20分鐘,熄火后蓋捂待其自然涼透,撿出煮軟的海參。將硬的海參留在鍋中,換涼純凈水再煮,直至全部煮軟。
四 用筷子在海參的背部輕輕一戳,感覺可以輕輕穿過去,就發(fā)好了(這里講的“戳”是講感覺,不要真的把海參一個一個都戳個洞),反之則需要繼續(xù)加工,如果海參煮悶后達到這兩標準,我們就認為達到標準了。發(fā)海參不同與煮餃子,嘗一個餃子好了,就全部出鍋,海參是嬌貴的東西,必須仔細檢查,發(fā)好一個揀出一個,這樣才能全部發(fā)好。
五 泡發(fā)海參時要注意下列事項:
1. 泡發(fā)海參所用的器具和水質(zhì)要潔凈,不能沾油、堿和其它易污染的雜物,因海參遇油和堿易造成腐爛。 ? ?
2. 用純凈水發(fā)海參不但個體大而且人體吸收最好; ?
3. 鹽分一定要泡除干凈,否則海參發(fā)不透; ?
4. 刺參腹中的內(nèi)壁(五根筋)可食用,且營養(yǎng)豐富,千萬不要扔掉,可剪開參體取出內(nèi)筋做湯用; ? ?
5.海參因品種和大小不一,泡發(fā)時間則不一樣,必須勤檢查,隨時將發(fā)好的參揀出,未發(fā)好的繼續(xù)發(fā)。
以上就是發(fā)海參的方法了,朋友們學會了吧?我們平時一般買的都是干海參,海參中含的營養(yǎng)成分比較高,錯誤的方法會讓營養(yǎng)流失,破壞了海參應有的保健作用,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正確的發(fā)海參的方法,小編總結(jié)幾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中醫(yī)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現(xiàn)在很多朋友對于中醫(yī)的效果也慢慢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很多朋友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都會選擇中醫(yī)來進行治療,中醫(yī)治療的過程雖然比較漫長,但是可以幫助我們根治疾病,其實煎中藥也是一門學問,是有一定的方法的,那么正確煎中藥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煎藥器具的選用
中藥湯劑的質(zhì)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系?,F(xiàn)在仍是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zhì)穩(wěn)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易氧化。在煎煮藥時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fā)生反應,如與鞣質(zhì)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使藥液的顏色加深。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容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zhì)量,直接關系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二、煎藥的加水量
煎藥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質(zhì)量。加水少了,會造成藥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藥液多,病人服藥時很不方便。 中藥材因其質(zhì)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藥物,質(zhì)地疏松其體積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質(zhì)地堅實其體積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葉,全草類藥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礦物類,貝殼類藥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傳統(tǒng)的加水方法,是將藥物放入鍋內(nèi),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厘米為準。這種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藥中注意的問題
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于植物類的中藥多是干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后恢復其天然狀態(tài),煎藥時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shù):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藥的次數(shù)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y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fā)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fā)的也快。如煎藥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fā)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藥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tài),可減慢水份的蒸發(fā),這樣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jù)藥物和疾病的性質(zhì),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鐘,第二煎30-40分鐘。治療感冒類藥物,第一煎10-15分鐘,第二煎15-20分鐘。滋補類藥物,第一煎30-40分鐘,第二煎40-50分鐘。
5、留取藥液量:一般指一劑藥經(jīng)兩次煎煮合并后的藥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6、服藥的方法:一般一劑藥煎煮兩次后合并藥液,分兩次服用。兒童可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fā)熱,腸炎,腹瀉的藥,也可采用頻服的方法,即每4小時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為每日服2-3次,小兒以少量多次為好。
7、特殊藥的煎煮: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性質(zhì),在處方中開出帶注腳的藥物。
(1)先煎藥:一般是一些礦物,貝殼,角甲類藥物,因其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后煎煮。常見的有生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藥物先煎,久煎可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如烏頭類藥物久煎可使烏頭堿分解為烏頭原堿,其毒性只有原來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僅能降低毒性還能增加強心作用。
(2)后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或不易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10-15分鐘投入鍋內(nèi)。常見的有霍香,鉤藤,大黃等。如鉤藤所含的藤堿,煎煮時間超過20分鐘其降壓成分易被破壞。大黃,具有瀉下清熱作用的成分,是大黃甙,但其對熱不穩(wěn)定,長時間加熱會分解。而大黃甙瀉下作用又比甙元強,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各別的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nèi)共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復花等。如車前子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復花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熱藥液將藥物溶化后服用。常見的藥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膠類藥物,用熱藥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會使藥液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浸出,膠類藥物也有一定的損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見的有生阿膠,鹿角膠,龜板膠。(6)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后,再將藥液兌入到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7)沖服,一些貴重的藥物細粉不能與群藥一起煎煮,多采用沖服的方法服用,即將藥粉溶于藥液中服。這樣既有利于發(fā)揮藥物的作用還又可節(jié)省藥材。常見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黃面等。
煎煮中藥要注意器具的選用、加水量、煎藥時間、溫度等等,煎中藥是需要耐心、細心的,想煎藥一副中藥要集中注意力,這樣才能煎出好藥。
以上就是關于正確煎中藥的方法是什么的一個介紹,如果朋友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一些疾病,希望大家可以盡量的選擇中藥治療的方法,因為中藥是屬于比較溫和的一種藥物。不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些副作用,是可以放心服用的。
拔火罐在我們平時的保健中也是比較常見,這種方法可以祛除我們身體的濕氣,保健我們的身體,但是你知道拔火罐的正確方法嗎?下面一起來看!
(1)準備材料:玻璃火罐二個(備用一個),根據(jù)部位,選擇號型,鑷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條,香皂一塊,臉盆一個。
(2)術(shù)前檢查:檢查病情,明確診斷,是否合乎適應癥。檢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體位,是否合適。檢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無殘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凈毛巾,蘸熱水將拔罐部位擦洗干凈,然后用鑷子鑷緊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著,用門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閃,迅速將罐子扣住在皮膚上。
(4)留罐時間:過去留罐時間較長,有從10分鐘留到30分鐘以上的,這種長時間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嚴重,增加吸收困難,因此,現(xiàn)在留罐時間一般較前縮短了,根據(jù)身體強弱的淺層毛細血管滲出血液情況,可以考慮改從3分鐘到6分鐘比較合適。
實踐證明,短時間留罐比長時間留罐好處多。嚴重郁血減為輕微滲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強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過度,造成水泡傷引起感染;時間雖短,療效較高。
(5)起罐:左手輕按罐子,向左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準傾斜對方罐口的肌肉處,輕輕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氣,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脫落。
(6)火力大?。夯鹆Υ笮?,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則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則吸拔力小。還有罐子叩得快則吸力大;叩得慢則吸力小。這些都可臨時掌握。
(7)間隔時間;可根據(jù)病情來決定。一般講來,慢性病或病情緩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發(fā)高燒,急性類風濕,或急性胃腸炎等病,每臥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為過,但留罐時間卻不可過長。
(8)療程。一般以12次為一療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繼續(xù)幾個療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窩以及頸椎、足踝、腓腸肌等肌肉豐厚、血管較少的部位,皆可撥罐。另外還可根據(jù)病情,疼痛范圍,可拔l~2個火罐,或4~6個甚至10個玻璃火罐。
通過小編上面的分享,你對于如何正確的拔火罐是不是有了新的了解,那么不妨在今后的生活當中,可以嘗試一下這種保健方法, 讓你的體質(zhì)也逐漸強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