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熬完后藥渣怎么辦
夏季熬什么養(yǎng)生湯。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就不應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怎么才能作好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中藥熬完后藥渣怎么辦”,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平時在服用中藥的時候,會留下一些中藥藥渣,一般情況我們會把這些中藥藥渣直接扔到垃圾桶,其實中藥藥渣還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再次被利用,不但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還有調(diào)理身體的效果,比如說用熱藥渣來熱熏,用藥渣來熱敷等等,也可以用藥渣來泡腳,當然在使用中藥藥渣的時候,要了解一些禁忌的問題。
藥渣的妙用
骨科方面的藥渣可利用的相對較多,治療風濕類疾病、關(guān)節(jié)疼痛、頸肩腰腿痛、骨刺、足跟痛的藥物,如伸筋草、透骨草、桑枝、桂枝、紅花、川木瓜、川牛膝等。外用這些藥可活血、祛風、散寒、除濕。在醫(yī)生指導下內(nèi)服加外用,效果事半功倍。
藥渣熱熏
將藥渣加水后再煎煮3~5分鐘,放置一會兒后加適量白酒和醋,用其熱氣熏疼痛部位。藥渣熱敷
將煎過的藥渣加二兩白酒、二兩醋拌勻,用紗布包好。白酒活血通絡,醋有透皮作用,可促使藥物吸收。先墊上一層毛巾,再用紗布包好的藥渣熱敷濕敷疼痛部位,以免燙傷。
藥渣泡腳
將藥渣再煎煮3~5分鐘,可另加花椒和艾葉各一小把一起煎煮,藥液放溫后加入白酒、醋與食鹽。中醫(yī)認為腎主腰腳,鹽味咸入腎,可引藥入腎,藥渣加入鹽后泡腳效果更好。以上方法一次10~20分鐘,注意避免燙傷皮膚,尤其泡腳水溫要適宜。泡腳時間要根據(jù)自身情況適度,孕婦、老年人不宜長時間泡腳。
哪些人不適合用藥渣?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藥渣外用也有一定禁忌。外用適用于虛寒病癥(如關(guān)節(jié)怕風、怕涼、冬天容易手腳冰涼、背部冒涼氣、大便稀溏,小便清長)。但是如果有實熱(如局部紅腫熱痛,關(guān)節(jié)疼痛伴發(fā)熱、皮膚發(fā)紅)的癥狀,不建議用;關(guān)節(jié)內(nèi)積水者不可用;皮膚過敏、傷口處不宜用。
ys630.COm精選閱讀
大家在熬中藥的時候,一般都會熬制兩次,因為只有熬兩次中藥所特有的藥效才能夠完全發(fā)揮出來。但是因為長時間熬制中藥,所以使用到的中藥藥材非常容易變成藥渣。藥渣是不能夠直接服用的,所以喝中藥的時候一定要將藥渣完全過濾。但是喝中藥過程中正確過濾藥渣的方法又是怎樣的?
1、煎中藥可以用什么過濾
煎好后的中藥需要經(jīng)過過濾,將中藥渣過濾出來。一般情況下,可以選用普通的不透鋼網(wǎng)來進行過濾,也可以選用鐵網(wǎng)進行過濾。但是,最好不要選用鋁網(wǎng)來進行過濾,因為鋁網(wǎng)性能不比不銹鋼和鐵網(wǎng)。而且最好是趁熱過濾,這樣過濾的效果會好很多,不會有藥渣殘留。
2、為什么煎中藥要趁熱過濾
2.1、有些人在煎好中藥后,為了怕燙手,常待中藥涼后再過濾。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中藥過濾應趁熱。
2.2、中藥煎好后,藥液和藥物達到內(nèi)外濃度平衡,隨著溫度的下降,藥物的溶解度會下降,一部分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會回到藥渣中,有的有效成分會凝結(jié)成較大顆粒的沉淀物,過濾時被濾掉。因此,為了保證藥液的有效濃度,應該趁熱過濾。
3、中藥過濾后的藥渣如何利用
3.1、藥渣可以留下來,然后曬在陽臺上,在春夏秋季的時候,中醫(yī)就一直放在陽臺上,會防止蚊蟲進入,因為中藥會散發(fā)出特殊的刺鼻性氣味,蚊蟲無法靠近,這樣做的目的,能起到防蚊蟲的效果。
3.2、熬藥留下的中藥渣,如果你有失眠或者是對中藥有依賴的情況下,還可以用紗布包起來,然后壓到自己的枕頭底下,這樣,能讓你睡一個安穩(wěn)覺。記得,放的時候,一定要把藥渣弄平了,否則恪頭。
3.3、吃剩下的藥渣,當然,還可以留下來,每天晚上泡腳的時候,把這些藥渣放進熱水里,再泡腳,能起到很好的護理作用,不僅能活經(jīng)脈,而且有加香,除臭,治療腳部疾病的作用,尤其是腳臭和腳氣。
3.4、賣給飲料加工廠。實際上,中藥渣不是沒有用了,而是如果再添加其他物質(zhì)的話,還是有用的。所以把中藥渣賣給飲料加工廠,他們是有用的,可以加工成魚飲料或者是禽料的飲料等。也可以做到廢物利用。
如何正確煎中藥
1、涼水浸泡
取回的中藥應該先放入干凈的容器中那涼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這時候中藥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應該還要高于藥材。
2、開始煎熬
將浸泡好的中藥連同泡中藥的水一起倒入砂鍋內(nèi),如果有煎藥專用的鍋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鍋最忌以開始就大火,因為受熱不均勻,很容易裂開的。
3、濾出藥渣然后繼續(xù)浸泡、煎熬
第一遍煎藥,煎開之后還要小火煎熬10-15分鐘,然后將煎好的藥水倒出來,藥渣留在砂鍋內(nèi)。用涼開水或者溫水繼續(xù)浸泡剛剛煎過的藥渣,這次的水不要太多,剛剛沒過藥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開后5分鐘,第二次倒出,留藥渣在砂鍋。
4、第三次浸泡、濾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與第二次相同,只不過這次倒出的藥液的顏色會明顯的減弱。
5、混合藥液,分為兩份。
將三次煎熬的藥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為兩份,分早晚兩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時候應該加熱一下。
很多人在煮中藥的時候,為了能讓中藥里面的藥性,全部滲透到湯里面,經(jīng)常會大火煮完小火煮,小火煮燜中火煲,最后嘮叨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拿下來喝,可這個時候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煮糊,煮糊的中藥藥效已經(jīng)消失是不能使用的,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一些副作用,中藥正確的煮法要學會。
一般湯藥以大火煮沸后再文火熬半小時左右即可。但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熬,一般藥煮開后15-20分鐘即可。滋補藥則熬煮時間要稍長一點,一般大火煮沸后,文火慢煎40-60分鐘,期間應間隔攪拌2-3次,防止熬糊。 熬半小時左右即可。
淀粉含量多的草藥以及富含蛋白質(zhì)和黏液的種子類中草藥在煎煮時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們相對更容易熬糊一些,如:生地、熟地、山藥、玄參、車前子等,細小顆粒用紗布包起來熬煮。
特別注意:中草藥熬糊了,特別是碳化后,其藥性會發(fā)生變化,有的還會產(chǎn)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zhì)。如果繼續(xù)服用,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比如,荊芥有解表、散風、透疹等作用,熬得太久其有效成分就會揮發(fā)掉,如果熬糊了變成荊芥炭,就失去了解表作用,而產(chǎn)生了止血效能。又如,蒲黃常用于活血,而熬糊后的蒲黃炭卻能夠止血,作用恰恰相反。
首先砂鍋或瓦罐等器皿傳熱慢,導熱均勻,熱力緩和,鍋周保溫性強,不易發(fā)生化學變化且價格低廉。文火久煎時鍋內(nèi)的水分不容易蒸發(fā),能夠很好地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
其次,部分中藥,如地黃(生地、熟地)、玄參、五倍子、地榆、白芍都含有鞣酸,鞣酸味澀,能溶解于水,本身就是一種藥物,具有極佳的收斂作用,因此鞣酸常被用作"止瀉劑",或者是"止血劑"。但是,鞣酸一旦碰上鐵、銅、鋁等化學活性強的金屬,在煎煮過程中容易形成一種不溶于水的膜,即生成鞣酸鐵、鞣酸銅等沉淀,如此一來,鞣酸就從能溶于水的成分變成不再溶解于水,人體就無法吸收。
此外,中藥常含有生物堿。中藥之所以能夠治療疾病,往往是因為這些生物堿發(fā)揮著各種特殊的生理作用。比如麻黃堿能夠治療支氣管炎;蘿芙木堿能夠治療高血壓等。這些不可缺少的生物堿,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大多是不溶解于水的,它們只有跟鞣酸等有機酸起化學反應變成鹽類,才能夠被水溶解。如果使用金屬鍋煎藥,就會使鞣酸的損耗過大,如此一來就會影響生物堿的溶解,進而影響中藥療效。
最后,金屬鍋還容易同中藥里的其他一些化合物生成一些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而砂鍋的成分是硅酸鹽,其化學性質(zhì)非常不活潑,從而有效地消除了金屬鍋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更好地發(fā)揮中藥的作用。
針灸是很受人歡迎的一種調(diào)理人體氣血亦或者是治療治療疾病、輔助治療疾病的一種方式。針灸具有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治療人體腦部疾病等等效果,并且在沒有疾病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針灸的方法來理療人體預防疾病的產(chǎn)生。而有些人在針灸扎完了后會出現(xiàn)有腫了的情況,那么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針灸扎完后腫了怎么辦。
首先,用中藥改善腦能量代謝、加速腦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病情恢復。 手腫如果伴紅、熱、痛的話,高度懷疑有感染 可以先查血常規(guī),如果白細胞升高并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應立即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由于腫脹不斷發(fā)展,建議您不要耽擱。
針灸后局部紅腫原因主要有: 1)針具和針灸部位及操作者手部消毒工作沒作好 2)患者本身問題如體質(zhì)過差,針灸后局部沾水或其他不潔物品等。
解決辦法: 1)去正規(guī)醫(yī)院做治療,正規(guī)醫(yī)院一般消毒工作做的比較好 2)針灸后不要馬上洗澡 局部不要沾水 最好4小時以后在洗澡 3)紅腫部位可以熱敷 4)如已經(jīng)有膿應去外科治療 牽引治療應逐步加大重量,但也不應過大。
針灸注意事項
1、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jù)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fā)揮針灸的作用。
其實很多人在煎服中藥后都會把藥渣倒掉,但是大家不知道中藥渣里面有很多藥性,大家明明可以廢物利用,卻把它倒掉,那是多么浪費的呀!我們保留起來可以加水煮熱之后用來泡腳,本身腳就是人的第二個心臟,所以泡腳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幫助,那么中藥渣到底怎么用來泡腳呢!
不光是泡腳,還有縛臍和縛胸等方法在臨床上都是非常常用的。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方法時適,比如在腳上有潰瘍或有傷品的時間就要權(quán)衡利弊了。諸如溫補類的內(nèi)服中藥用來泡腳非常合適,而有如明礬、石膏等成份的中藥方劑就比較適合于汗腳的人使用,而干腳的人還是少用為妙,當然用于治療腳氣腳癬的另當別論了。
告訴你一個小技巧,你可以將煎過的中藥用布包起來然后再放入鍋中煮一下,這樣你倒出來的藥湯中的雜質(zhì)會比較少。也可以將布包放在籠屜上蒸一下,等溫度合適時放在腹、胸、背等部位來加強療效也是不錯的選擇。中藥泡腳,藥性經(jīng)皮滲透,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可以有效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還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加快機體各種代謝廢物、各種毒素的有效排泄,活血通絡、滋養(yǎng)容顏、改善睡眠。因中藥方都是根據(jù)病人所患疾病對癥下藥的,故此利用煎過的中藥渣泡腳也適合自身體質(zhì)。4、一些急性的傳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癥的患者,如外傷、骨折、燒傷、穿孔、大出血等,因為可能會貽誤治療最佳時機。但是泡腳有很多注意點,泡腳時間不應該太長,并且懷孕或者月經(jīng)中的婦女都不能泡腳,或者是本身就患有一些急性病,或者是一些腎肝等有毛病的人,也建議他們不要用中藥泡腳,所以說大家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進行選擇吧!經(jīng)歷過二次生育的女性朋友都是偉大的,但是內(nèi)心的承受能力卻在不斷下降,開始變的性冷淡,這樣對于家庭的和諧是不利的,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努力恢復自己,重新給自己充電;提高做愛的優(yōu)先權(quán),不要總是任由丈夫來安排,自己也要有計劃;創(chuàng)造和諧的氛圍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恢復你自己
第二次做媽媽,從感情上、生理上和精神上都會有巨大的消耗。為了給你重新“充電”,你就必須努力將你和孩子分開。即使讓爸爸和女兒在家玩一會,你去附近的咖啡店喝杯飲料讀張報紙也好。
你必須從全心全意照顧孩子中重新恢復你的自我,才能再次燃起你對丈夫的興趣。而孩子也會因為你們愛情的滋潤,得到更多的來自父母雙方的愛和熱情。
二、提高做愛的優(yōu)先權(quán)
沒有孩子以前,做愛對夫妻雙方都很自然。但有孩子后,時間、精力經(jīng)常受孩子的影響而不容易控制。做愛有時需要事先的計劃和安排。夫婦雙方都可能很忙,但要想婚姻幸福,就必須都犧牲一些自己的安排,把做愛的優(yōu)先級提高。比如在孩子睡得早的晚上,父母也早早上床,使雙方都有充足的精力。
三、建立外部聯(lián)系
多參加一些能讓你的大腦離開孩子的活動,例如:學習班、俱樂部或和老朋友聯(lián)系。孩子可以和其他母親交換、合作著看,這樣不僅給了你時間,還能增加和他人的聯(lián)絡。孤獨和抑郁往往是性欲的殺手。
四、創(chuàng)造氛圍和環(huán)境
回想一下在你們過去什么活動能激起浪漫和熱情,是否能重復這些交流,即使程度小一點。給丈夫?qū)憦埧ㄆ?、等女兒上床后,你們的臥室還可以有音樂、鮮花、燭光。沒有孩子時,這些浪漫可以會自發(fā)產(chǎn)生,有孩子后就需要刻意設(shè)計、培養(yǎng)。
很多人在患有腳氣之后,會使用足光散進行泡腳。但是有些患者發(fā)現(xiàn),使用足光散泡腳之后,腳部很癢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腳氣真菌導致的,但是如果還出現(xiàn)了脫皮或者是瘙癢的情況,并且停止使用足光散之后,癥狀有所緩解,那么也有可能是足光散副作用導致的。
泡完足光散后癢怎么辦
這個還是腳氣導致的,因為有真菌感染的情況下,就會導致腳又臭,或是有脫皮有癢的情況?,F(xiàn)在繼續(xù)用足光散泡一泡,抹一點達克寧,觀察一下,看看效果,如果有破口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燒痛的。
夏季是腳氣的高發(fā)季節(jié),糜爛、癢、水皰、脫皮是腳氣的常見的幾種癥狀,多是由于衛(wèi)生不佳,真菌感染或者傳染引起,給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那么該如何處理才能祛除腳氣呢?
首先:穿透氣的鞋子和襪子,每天換洗鞋襪。 然后:單獨用腳盆,洗腳后用開水燙洗盆,肥皂洗手。 其次:用足宜舒涂抹腳氣位置,癥狀消失后再鞏固一周。
最后:平時要注意衛(wèi)生,每天拿醋泡腳,不要半途而廢。
足癬(俗名“香港腳”、腳氣),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cè)(即單腳)發(fā)生,數(shù)周或數(shù)月后才感染到對側(cè)。水皰主要出現(xiàn)在趾腹和趾側(cè),最常見于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xiàn),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fā)展或搔抓,可出現(xiàn)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xiàn)膿皰等。
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足癬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更為普遍。在我國,足癬的發(fā)病率也相當高。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濕溫暖,有利于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zhì)層較厚,角質(zhì)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yǎng)物質(zhì),有利于真菌的生長。
婦女在妊娠期間,由于內(nèi)分泌的變化,引起皮膚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癬。肥胖者因趾間潮濕,汗液浸漬易患足癬。足部皮膚受外傷,破壞了皮膚的防御功能,也是誘發(fā)足癬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島素導致物質(zhì)代謝紊亂,皮膚含糖量增加導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癬。濫用抗生素,長期使用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使皮膚正常菌群失調(diào),也會增加足癬的易感性。
足癬的發(fā)病還與生活習慣有關(guān)。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潔衛(wèi)生和鞋襪的情況,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場所。
中藥藥渣
骨科方面的藥渣可利用的相對較多,治療風濕類疾病、關(guān)節(jié)疼痛、頸肩腰腿痛、骨刺、足跟痛的藥物,如伸筋草、透骨草、桑枝、桂枝、紅花、川木瓜、川牛膝等。外用這些藥可活血、祛風、散寒、除濕。在醫(yī)生指導下內(nèi)服加外用,效果事半功倍。
利用藥渣外用的辦法
熱熏:
將藥渣加水后再煎煮3~5分鐘,放置一會兒后加適量白酒和醋,用其熱氣熏疼痛部位。
熱敷:
將煎過的藥渣加二兩白酒、二兩醋拌勻,用紗布包好。白酒活血通絡,醋有透皮作用,可促使藥物吸收。先墊上一層毛巾,再用紗布包好的藥渣熱敷濕敷疼痛部位,以免燙傷。
泡腳:
將藥渣再煎煮3~5分鐘,可另加花椒和艾葉各一小把一起煎煮,藥液放溫后加入白酒、醋與食鹽。中醫(yī)認為腎主腰腳,鹽味咸入腎,可引藥入腎,藥渣加入鹽后泡腳效果更好。
以上方法一次10~20分鐘,注意避免燙傷皮膚,尤其泡腳水溫要適宜。泡腳時間要根據(jù)自身情況適度,孕婦、老年人不宜長時間泡腳。
小貼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藥渣外用也有一定禁忌。外用適用于虛寒病癥(如關(guān)節(jié)怕風、怕涼、冬天容易手腳冰涼、背部冒涼氣、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實熱(如局部紅腫熱痛,關(guān)節(jié)疼痛伴發(fā)熱、皮膚發(fā)紅)不建議用;關(guān)節(jié)內(nèi)積水者不可用;皮膚過敏、傷口處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