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的操作及作用有哪些?
飲食養(yǎng)生的作用有哪些。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别B(yǎng)生已經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如何分辯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隔姜灸的操作及作用有哪些?”,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墊的一種灸法。隔姜灸的灸法類似于隔鹽灸以及隔蒜灸等。把紅花油抹在施灸的地方,可以避免皮膚被灼傷,還可以增強艾灸活血化瘀,這樣對散寒止痛功效,具體操作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基本上一學就會了,隔姜灸的操作及作用有哪些?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
一.隔姜灸的操作及作用有哪些
隔姜灸就是用姜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類似的灸法還有隔鹽灸、隔蒜灸等。隔姜灸,在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即有記載:“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錢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在明。張景岳的《類經圖翼》中提到治療痔疾“單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有亦有載述?,F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已成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二.主治病證
如胃病:取中脘(在上腹部,當臍上4寸,前正中線上)、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處)和內關(在前臂掌側,當大陵穴與曲澤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穴,把生姜切成約0.2厘米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寶塔糖樣大小的艾炷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炷,大約灸45分鐘,每日兩次。
三.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塊,選新鮮老姜,沿生姜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據穴區(qū)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qū),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來,亦有針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膿灸法,對某些病證有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后護理可參照化膿灸法。
yS630.Com相關推薦
艾灸作為傳統中醫(yī)理療保健方法。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如今艾灸的發(fā)展已經有多個分支,隔姜艾灸就是其中一種。其實隔姜灸就是在艾柱下面用姜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將新鮮姜和艾結合起來施灸,可以很好的避免直接灸分寸掌握不好容易起泡、遺留疤痕的缺點。那么隔姜艾灸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
? ?傳統中醫(yī)認為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有賴于氣血的作用,氣血不足、運行不暢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兩大特點。當今社會大多愛美女性,在著裝上喜愛露臍裝,在春秋季節(jié)容易使風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歡吹空調,又喜歡吃冰凍的食物,使大多數女性形成了寒涼體質,出現了畏寒肢冷、手腳冰涼、痛經、脾胃虛弱等亞健康狀況。
? ?隔姜灸:取生姜一塊,切成厚約0.3厘米厚的姜片,(或一元錢硬幣的厚度)大小可據穴區(qū)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牙簽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qū),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病人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姜片移到附近穴位,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
? ?隔姜灸到非常熱的時候,必須經常移動,否則皮下就會燙起水泡。被施灸人員,一定要常常提熱的信息,而施灸人員,一定要聽取被施灸的指揮常常移動姜片。(這個操作僅限于背部,自己不能操作的部位)隔姜灸熱的滲透力非常強,隔姜灸不僅僅有艾熱的參與,同時還有姜的有效成分參與,所以用于溫經散寒
? ?隔姜灸可適應一切虛寒病癥,尤其對嘔吐、腹痛、泄瀉、遺精、陽痿、早泄、不孕、痛經、面癱、麻木、萎癥及風寒濕痹等,療效可靠。
? ?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有關隔姜艾灸的作用了。雖然隔姜艾灸好處很多,但要注意并不是每個人都是個隔姜艾灸的,應該根據具體病情靈活運用,因為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部分的精血。另外
核心提示:灸法種類很多,其中隔姜灸屬于間接灸中的一種方法,那么究竟什么是隔姜灸?隔姜灸又是怎樣操作的?
隔姜灸就是用姜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類似的灸法還有隔鹽灸、隔蒜灸等。隔姜灸,在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即有記載: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錢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在明。張景岳的《類經圖翼》中提到治療痔疾單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有亦有載述?,F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已成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灸治方法與古代大體相同,亦有略加改進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藥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層藥末,以加強治療效果。
【主治病證】
嘔吐、泄瀉、脘腹隱痛、遺精、陽痿、痛經、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等。
如胃病(虛寒性胃痛):取中脘(在上腹部,當臍上4寸,前正中線上)、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處)和內關(在前臂掌側,當大陵穴與曲澤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穴,把生姜切成約0.2厘米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寶塔糖樣大小的艾炷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炷,大約灸45分鐘,每日兩次。
【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塊,選新鮮老姜,沿生姜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據穴區(qū)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qū),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來,亦有針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膿灸法,對某些病證有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后護理可參照化膿灸法。
【注意事項】
1.隔姜灸用的姜應選用新鮮的老姜,宜現切現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
2.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證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較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證,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透明發(fā)亮的水泡,須注意防止感染,處理方法可參照無瘢痕灸法。
從入伏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抽空來做香灸,為什么香灸特別受青睞?為什么說香灸特別適合現代人呢?
香灸簡介
香灸是屬于古法灸療艾灸的升華產品,正品藥香灸集五行四氣,香藥養(yǎng)生,更溫和、更全面,也更適合現代人的身體體質調理。因其有特有的中藥香味且用于灸療,故名香灸。
香灸成分
正品香灸成分主要為中藏藥加名貴香料(檀香或沉香),可以含艾亦可不含,主要看香灸研發(fā)使用的針對性,中醫(yī)中藥學博大精深,所以藥香灸的研發(fā)要求更高:
1、正品香灸中藏藥配比要求嚴格,君臣配比適當;
2、用于理療性的藥香灸需有藥引才更具針對性;
香灸與艾灸的區(qū)別:
1、成分,香灸可含艾亦可不含艾,純中藏藥或根據需求加少量艾,煙小不嗆不燥,溫和通透,紅外強,火力足,密度高,不易掉灰;
2、效果,香灸是平補平泄,艾主補,很難做到雙向調節(jié);
3、正品香灸均有藥引,例如我司荷香堂九宮火蓮香灸的通天灸,含四款藏藥引,讓效果更顯性,艾無藥引;
4、香灸可以在施灸的同時辯證客戶的身體狀態(tài),煙色、煙狀、灸頭、煙灰等,艾灸只能跟進客戶感受的灸感做一般猜測;
5、正因為香灸可辯證,所以可以定量施灸,艾要憑感覺憑經驗去操作。
香灸用法
香灸用法與艾灸手工懸灸或螺旋灸手法一樣,一般建議懸灸,因九宮火蓮香灸的研發(fā),其中間設計有通天孔,是天然的濕邪排泄口,同時懸灸取穴準,也更能療程配灸,定量施灸,辯證操作,更合理也更簡單有效的使用香灸。
香灸用途
香灸治百病,這是真的嗎?
香灸屬于灸療其一,可以理療的病癥迄今為止試驗有效的約400種,但是大家要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雖然可以理療百病,但是每種理療的效果不一。
首先,咋們要選擇好的香灸,這個是基礎。(次品香灸成分不足,工藝缺陷,火力不夠,滲透力不強)
其二,施灸的專業(yè)性有把握,正常的保健大家取穴操作均很簡單,但是針對性的病癥進行香療,則需要對癥下療程,并且在不同療程觀察或者配合檢查數據進行調整。
其三,香灸理療百病,相關的治愈率也是不一的,例如痛經、腎虛腰疼、脾胃不和等治愈率就達98%以上,頸椎病、腰椎病等可達70%-90%,普通香灸灸療子宮肌瘤、宮頸糜爛就只有20%-30%的治愈率(荷香堂火蓮香灸可以達到50%-60%)。
香灸治百病是真的,可以理療疾病,可以減肥塑身(搭配飲食鍛煉),可以美容(注意飲食+睡眠),可以豐胸(搭配按摩),但不是萬能的,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度,特別是市面上一些商家打著百分百治愈XX病或者百分百減肥或者百分百美容或者百分百豐胸的,切勿輕信。
1974年,我和弟弟都是生產隊的主勞力。就在這一年初夏的一天,氣溫突降,下到水田勞動時雙腳頓生寒意。第二天,弟弟說感覺左側腹股處隱隱發(fā)痛。從第三天起,就見痛處腫起,微紅,步履受限。我因抽工余自學了中醫(yī),就去抓了些中藥讓弟弟內服兼外敷,但治療兩天后以無效告終。后又請公社衛(wèi)生院醫(yī)生肌注青霉素兩日,卻見腫勢愈增,面積達半巴掌大,疼痛難忍使弟弟臥床呻吟。
束手無策之際,聽說一村民剛好從20里外請來一位姓黃的為家人診病,我立即將其邀至家中。黃老診畢,要我立即去取艾葉和大蒜。鄰居家存有艾葉,大蒜又正值成熟期,兩物很快齊備。遵醫(yī)囑,我將艾葉反復揉搓成絨,將大蒜分瓣去皮,搗如泥狀。只見黃老取出桑皮紙,將艾絨裹入其中,在桌上滾搓成長約1尺的圓柱形艾條。他搓畢,我如法搓制兩根備用。他將蒜泥涂敷于弟弟的患處,厚約半厘米,將腫部覆蓋無余,再點燃艾條,距蒜泥2~3寸外,以熱力灸烤之。約1小時后,弟弟說已感覺好些,腿可慢慢伸展。黃老又囑母親熬些生姜紫蘇湯加紅糖,令弟弟喝一大碗后蓋厚被出汗,并說汗出則瘡好。就這樣,先后灸治5次、調理3天后,弟弟即可出工勞動了,其腫處的疙瘩半月后便消散無跡。
以后數十年,我曾以上法治愈20余例病情相似的患者。這種得之不易的偏方也因此讓我難忘。
北京天壇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樊永平點評:灸法是借助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刺激,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療法。古書言,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灸法的原料很多,但臨床上多以艾葉為主。艾葉氣味芳香,易燃,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及防病保健的作用?!睹t(yī)別錄》曰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
隔蒜灸是臨床常用的艾柱灸中間接灸的一種,所謂間接灸就是灸時艾不直接接觸皮膚。其他間接灸還有隔姜灸、隔鹽灸等,臨床可根據病癥選擇。同樣,艾灸亦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的作用。同時,用蒜的目的有二:使傳熱均勻,防止局部皮膚灼傷。除此,蒜本身具有散寒解毒之功。
文中患者因外感寒濕,阻滯經絡,氣血不通而發(fā)為癤腫,肢體活動功能受限。用隔蒜灸治療有效。本法要點是因受寒濕且時間不長,但若系熱毒所致或感受寒濕已久,早已化膿,則非本法所宜。文中還提及患者服生姜紫蘇湯加紅糖,也符合中醫(yī)的原理,因瘡癢初起,故服生姜、紫蘇、紅糖湯,具有散寒解表的功能,有助于瘡癢的治療。
艾灸是我國傳統的中醫(yī)療法之一,艾灸發(fā)展至今已經相當成熟了,衍生出隔姜艾灸、隔鹽灸、隔蒜灸等多種療法。而如今中醫(yī)養(yǎng)生越來越風行,艾灸也被很多養(yǎng)生人士所追捧,特別是隔姜艾灸。顧名思義,隔姜艾灸就是用艾條或艾絨至于姜片上,將姜片至于皮膚上的艾灸方法。那么隔姜艾灸有什么好處呢?下面我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
? 【主治病證】隔姜艾灸的作用 ?
?嘔吐、泄瀉、脘腹隱痛、痛經、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等。
如胃病(虛寒性胃痛):取中脘(在上腹部,當臍上4寸,前正中線上)、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處)和內關(在前臂掌側,當大陵穴與曲澤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穴,把生姜切成約0.2厘米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寶塔糖樣大小的艾炷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炷,大約灸45分鐘,每日兩次。隔姜艾灸的作用 ?
? 【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塊,選新鮮老姜,沿生姜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據穴區(qū)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qū),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來,亦有針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膿灸法,對某些病證有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后護理可參照化膿灸法。
? 【注意事項】
?1.隔姜灸用的姜應選用新鮮的老姜,宜現切現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
?2.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證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較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證,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透明發(fā)亮的水泡,須注意防止感染,處理方法可參照無瘢痕灸法。
? ?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有關隔姜艾灸的好處了,大家不妨嘗試一下隔姜艾灸的效果。另外隔姜艾灸雖然對人體保健很有益處,但次數也不能過于頻繁,同時還要根據個人具體身體狀況來合理選擇是否艾灸。另外由于隔姜艾灸是以火熏灸,因此在施灸過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以免造成局部皮膚的燙傷給生活帶來不便。
如今,沙灸是一種很常見的調理方法。很多的女性在夏天的時候,為了祛除體內的寒氣和濕氣,是會進行沙灸的。但是很多的人并不知道沙灸的禁忌是什么,所以往往會起到一些不好的效果。所以大家想要進行沙灸的話,一定要知道沙灸的作用及禁忌。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沙灸這種調理方法。
一、 改善膚質、延緩衰老:經常沙灸能夠美白肌膚、增強皮膚彈性、延緩衰老;起到減少青春痘、色斑變淡、皺紋變淺的效果。
二、 減肥美體、降低血壓:沙灸排出體內“脂汗”,腸油減少、小腹變小、大腿變瘦,沙灸45分鐘相當于慢跑8公里;改善微循環(huán)系統,使導致高血壓的游離子和引起疼痛的尿酸迅速排出體外。
三、 消除疲勞、鎮(zhèn)定安神:電氣石持續(xù)釋放出的天然負離子能使人宛如置身森林氧吧,有舒緩情緒、減輕壓力、安神定志等作用。
四、 改善循環(huán)、排出污物:沙灸能加速體內血液循環(huán)、打開毛孔、打通身體內部環(huán)境、徹底排出體內大量毒素,如鈉、酒精、尼古丁、膽固醇、致癌重金屬離子(鎘、鉛、鋅、鎳)等。
五、 調節(jié)神經、維持機能:調節(jié)生命自律神經、增強生命基本機能,改善酸性體質消除亞健康。
1、深層排毒 2、美白皮膚 3、防癌健身 4、平衡酸堿 5、降脂調壓 6、延年益壽 7、美體塑身 8、殺菌鎮(zhèn)毒 9、釋放壓力 10、緩解疲勞
注意事項
1)進入五彩陽光沙灸房前應淋浴,卸妝
2)不宜在過飽和空腹時沙灸
3)進入沙灸房先喝適量溫水,沙灸過程中要盡量多喝水
4)沙灸過程中產生汗液可用毛巾沾拭
5)沙灸后不要立刻淋浴,2小時內不宜吃冷飲、吹冷風
沙灸是將人埋在熱沙中,利用天然磁性礦物沙的溫熱作用、磁性作用、礦物質滲透及沙粒的天然按摩作用,將多種效應組合以達到健體的一種綜合自然理療方法。
導讀:隔姜灸就是用姜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隔姜灸療的方法應用很廣,所以我們要對其有一定的了解。
什么是隔姜灸?隔姜灸就是用姜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類似的灸法還有隔鹽灸、隔蒜灸等。
操作方法:用鮮生姜切成直徑大約2~3厘米、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穿刺數孔;放在應灸的部位,上置艾炷,然后點燃施灸。當艾炷燃盡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壯,以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在施灸過程中,若被灸者感覺灼熱不可忍受時可將姜片向上提起,或緩慢移動姜片。
適應癥:
隔姜灸療的方法應用很廣,多用于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泄瀉、風寒濕痹和外感表證等。
如胃病(尤其是虛寒性胃痛):取中脘(在上腹部,當臍上4寸,前正中線上)、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處)和內關(在前臂掌側,當大陵穴與曲澤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穴,把生姜切成約0.2厘米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寶塔糖樣大小的艾炷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炷,大約灸45分鐘,每日兩次。
特別要注意,在施灸過程中,若被灸者感覺灼熱不可忍受時可將姜片向上提起,或緩慢移動姜片。
督灸是中醫(yī)的一種傳統外治法,基于傳統中醫(yī)外治法的理論結合傳統灸法特點。督灸的治病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鎮(zhèn)痛藥物所不及的。那么督灸有哪些功效?
1.強直性脊柱炎(AS)
督灸可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椎間盤突出癥、骨性關節(jié)炎、骶骼關節(jié)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股骨頭壞死等。尤擅治療現代醫(yī)學還沒有很好治療手段的強直性脊柱炎(AS)。
2.預防、保健與抗衰老、增強抵抗力
督脈與任脈、沖脈三者同起于胞中,督脈行于腰背部,任脈、沖脈行于腹胸部;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人身諸陽;諸陰經通過經別的聯系合于陽經;因此認為督脈可以溝通全身經絡。督灸作用于督脈上,通過督灸的綜合作用激發(fā)協調諸經,發(fā)揮經絡內連臟腑,外絡肢節(jié),溝通內外,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抗御病邪,調整虛實的功效,從而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督灸對于沒有疾病的人還能起到保健與養(yǎng)生的作用?,F代社會由于人們長期工作勞累,熬夜,飲食上吃太多涼性的食物(如從冰箱里冷凍的食物)還有越來越多的空調病,這些都大大消耗了人體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陽氣。所以人們才會感到身體越來越疲憊,精神越來越消沉,工作沒有激情,這些都在暗示人們身體的消耗的陽氣越來越多,而不注重補充才會導致一系列的情況出現,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tài)。這些癥狀在現代醫(yī)學上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但是通過督灸這種物理性的治療措施,不僅可以起到改善癥狀的作用,還可以起到預防與保健的作用,這也是現代社會所提倡的“治未病”的保健養(yǎng)生思想。
3.督灸對女性怕冷及美容的作用。
督灸對女性尤為有效。女性按照中醫(yī)的思想,屬陰性體質,因而相比男性來說,陽氣往往不足,這也就導致女性往往易患寒性疾病,如往往手腳冰涼,痛經等等,這些基本都是因為陽氣不足不能溫熙四肢、臟腑,以至于寒邪凝滯在這些部位導致疼痛不舒。督灸療法就是通過在統領一身陽氣的督脈上進行辛溫大熱的艾灸治療,讓你的陽氣在體內慢慢積聚起到大補陽氣的作用,使之到達體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內到達全身各處起到溫通經脈、溫熙臟腑的作用。督灸對女性面部的黃褐斑、雀斑、痤瘡等各種隨著衰老的出現的癥狀,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這些都是通過調節(jié)全身的陰陽的平衡來調理全身的各臟腑的功能,以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