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萆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不能生銹。”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下面的內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綿萆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綿萆薢是一種植物,分布在安徽,江西,福建等地。綿萆薢含有薯蕷皂苷,還有纖細薯蕷皂苷,原纖細薯蕷皂苷以及甲基纖細薯蕷皂苷等,綿萆薢有祛濕的效果,對于女性有白帶過多的情況可以試試用綿萆薢試試,關節(jié)不靈活,腰腿疼痛有改善效果,綿萆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
一.綿萆薢簡介
綿萆薢,為薯蕷科植物綿革薜或福州薯蕷的干燥根莖。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地。含薯蕷皂苷、纖細薯蕷皂苷、原薯蕷皂苷、原纖細薯蕷皂苷和甲基纖細薯蕷皂苷。有利濕去濁、祛風除痹的功效,用于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jié)不利、腰膝疼痛。
二.綿萆薢功效與作用
1.袪風除濕
《本草綱目》:萆薢之功,長于袪風濕,所以能治緩弱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
2.利濕去濁
《藥品化義》:性味淡薄,長于滲濕,帶苦亦能降下,主治風寒濕痹,男子白濁,莖中作痛,女人白帶。
三.綿萆薢營養(yǎng)價值
綿萆薢含薯蕷皂苷、纖細薯蕷皂苷、原薯蕷皂苷、原纖細薯蕷皂苷和甲基纖細薯蕷皂苷。皂苷水解后,主要得薯蕷皂苷元。
四.適宜和禁忌
1.適宜:風濕痹痛、關節(jié)不利、腰膝疼痛者。
綿萆薢有利濕去濁、祛風除痹的功效,適用于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jié)不利、腰膝疼痛等患者。
2.禁忌:腎陰虧虛、遺精滑精者
腎陰虧虛、遺精滑精者慎用綿萆薢。
五.母嬰宜忌
1.孕婦可以服用
綿萆薢具有降壓、提高免疫的作用,孕婦服用對于妊娠高血壓有一定的作用,而且還能提高抗病能力,減少藥物對于胎兒的傷害。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2.嬰幼兒不宜服用
綿萆薢對于成人膏淋、風濕痹病等有治療效果,但嬰幼兒并無此類病癥嗎,沒有必要服用此藥物,并且嬰幼兒本身對于藥物敏感,容易對身體帶來傷害。
ys630.coM延伸閱讀
導讀:中藥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綿萆薢圖片、綿萆薢的藥用價值、綿萆薢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綿萆薢簡介綿萆薢圖片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綿萆薢的藥用價值綿萆薢的用法與用量綿萆薢的副作用綿萆薢的臨床應用綿萆薢簡介
綿萆薢,藥用部分為薯蕷科植物綿萆薢或福州薯蕷的干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
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斜切片,邊緣不整齊,大小不一,厚2~5mm。外皮黃棕色至黃褐色,有稀疏的須根殘基,呈圓錐狀凸起。切面灰白色至淺灰棕色,黃棕色點狀維管束散在。質疏松,略呈海綿狀。氣微,味微苦。
綿萆薢圖片
綿萆薢的功效與作用
利濕去濁,祛風通痹。用于淋病白濁,白帶過多,濕熱瘡毒,腰膝痹痛。
《本草綱目》:萆薢之功,長于袪風濕,所以能治緩弱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
綿萆薢的藥用價值
1、用于治療小便頻數,小便失禁(尤其小兒):配益智仁、烏藥。
2、用于治療膏淋(尿液混濁如膏,或如米湯,小便短澀,欲出未盡),有濕熱證候者(可見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配車前子、黃柏等以加強祛濕清熱作用,方如程氏薢分清飲;有陽虛腎虛證候者(可見于慢性前列腺炎、各種原因引起的乳糜尿等),配烏藥、益智仁等,方如萆薢分清飲。
3、用于治療濕熱痹痛,尤其腰背冷痛、下肢活動不利、麻木(可見于周圍神經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前人的經驗說萆薢治濕最長,治風次之,治寒則尤其次。對于濕熱和風濕所致的肌痛,本品確有緩解功效、常配桑枝、絡石藤、牛膝等藥。
4、用于治療皮膚濕疹、慢性皮炎,或膿皰瘡等屬濕熱癥者,配黃柏、苡仁等,方如萆薢祛濕湯。
綿萆薢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2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綿萆薢的副作用
腎虛陰虧者忌服。
綿萆薢的臨床應用
用于淋病白濁,白帶過多,濕熱瘡毒,腰膝痹痛。
以上就是一些綿萆薢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百解藤嗎,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別名】金線風、涼粉藤、寄山龍、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鎖匙、獨腳烏柏。
【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粉葉輪環(huán)藤的根或藤莖。
【原形態(tài)】粉葉輪環(huán)藤 纏繞藤本。根粗壯,圓柱狀彎曲,直徑1-2cm,外皮灰褐色。老莖具縱向扭曲的粗條紋,小枝纖細,除葉腋或分枝處有簇毛外,余均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纖細,長1.5-4cm;葉片薄紙質,闊卵狀三角形至卵形,長2.5-7cm,寬1.5-5cm,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平至圓形,全緣,兩面無毛或下面被稀疏白色長毛?;ㄐ蛞干换▎涡?,雌雄異株;雄花序由小聚傘排列成間斷的穗狀,花序軸不分枝或有時近基部有短小分枝,纖細,無毛;雄花萼片4或5,分離,長約1mm;花瓣4或5,通常合生成杯狀,聚藥雄蕊稍伸出;雌花序排列成總狀,長達10cm;雌花萼片2,花瓣2,微小,貼生在萼片基部。核果近球形,熟時黃色?;ㄆ?-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疏林、石山灌叢、林緣或草叢中。
【性狀】1.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略彎曲,直徑0.5-3cm。表面暗褐色,凹凸不平,有彎曲的縱溝、橫裂紋和少數支根痕。質硬,斷面灰白色,有放射狀紋理和小孔。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粉葉輪環(huán)藤根含輪環(huán)藤寧堿(cycleanine),左旋箭毒堿(curine),異谷樹堿(isochondredendrine),輪環(huán)藤酚堿(cyclanoline),小檗胺(berbamine),異粉防己堿(isotetrandrine)及木蘭花堿(magnoflorine);莖含異谷樹堿、左旋箭毒堿及輪環(huán)藤寧堿。
【鑒別】理化鑒別(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浸泡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稀鹽酸4ml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2滴,產生大量橙色沉淀。另取濾液1ml,加碘化汞鉀試液2滴,產生大量黃白色沉淀。(檢查生物堿)(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粗粉10g,用乙醇50ml回流1h,放冷,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干,殘渣用20%鹽酸溶液5ml溶解,濾過。濾液加氨水堿化,用苯提取3次,合并苯提取液減壓濃縮至干,取少量殘渣用氯仿溶解為供試液,另以異谷樹堿、左旋箭毒堿、輪環(huán)藤堿為對照品。吸供試液、對照品液適量點樣于堿性硅膠G薄層板上,用氯仿一甲醇(9:1)展開,展距13cm。以碘化鈍鉀試劑噴霧顯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苦;寒
【歸經】肺;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止痛;利水通淋。主風熱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白喉;風火牙痛;腸炎;痢疾;尿路感染及尿路結石;風濕疼痛;瘡瘍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于百解藤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中藥方劑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幾種中草藥按照一定的數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產品。解倉飲子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嗎?不清楚的話現(xiàn)在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解熱飲子(《赤水玄珠》卷三引《寶鑒》)。
【處方】赤芍藥 白芍藥各15克 當歸 甘草(炙)大黃(蒸)木鱉子(去殼)各30克
【制法】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養(yǎng)榮泄熱,通閉散結。治風熱上壅,耳內聾閉徹痛,膿血流出。現(xiàn)用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煎,食后、臨臥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六
【別名】解熱飲子
【處方】赤芍藥半兩,白芍藥半兩,當歸1兩,炙甘草1兩,大黃(蒸)1兩,木鱉子(去殼)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氣虛熱壅,或失饑冒暑,風熱上壅,耳內聾閉徹痛,膿血流出。
【用法用量】解熱飲子(《赤水玄珠》卷三引《衛(wèi)生寶鑒》)。
【摘錄】《三因》卷十六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解倉飲子有了很多的了解吧,解倉飲子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解倉飲子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大家都知道中藥是很神奇的,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屬性,當它們中的幾種融合在一起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解焚湯這種中藥方劑,為我們來揭曉答案。
【處方】酒蒸大黃2錢,柴胡1錢,白芍1兩,當歸1兩,白芥子2錢,炒梔子2錢。
【功能主治】泄火養(yǎng)肝。主天稟甚厚,又素好燒酒,一時怒氣相激,火盛而肝傷,致成口眼?斜、有似中風而未嘗身仆,且善飲食,其脈洪大有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用大黃以瀉其火酒之毒,用梔子以泄其肝木之火,用二味祛除,未免過于迅利,復用芍藥、當歸以大補其肝血,蓋血足而火自息也;加柴胡、白芥子以舒其肝葉之氣而消其膜膈之痰,痰消而肝氣益舒,肝氣舒而風象自去。倘誤以為中風也,而妄加入麻黃、羌活等藥,愈祛風而愈動其火矣?;虿蝗プ谈味慈パa氣,則陽旺而氣盛,轉來助火,肝中血燥,益足以增添怒氣,勢必火亢自焚,而成卒中之癥矣。
【摘錄】《辨證錄》卷二
總得來說解焚湯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解噤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習下哦。
【處方】黃連半斤。
【制法】上(口父)咀,生姜4兩切片,與黃連同炒,去姜,只取黃連為細末,同陳米飯一處搗爛,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噤口痢。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赤者陳米飲送下;白者陳皮湯送下;赤白相參者,陳米橘皮湯送下。
【摘錄】方出《丹溪心法附余》卷六,名見《東醫(yī)寶鑒·內景篇》卷四
以上就是關于解噤丸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解噤丸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解暑片作為一種中藥方劑,不僅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令人非常滿意,而且 應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對于解暑片這種比較受歡迎的方劑,我們更應該要了解它的吃法,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運用它了。
【處方】朱砂180g,大黃120g,麻黃96g,天麻96g,雄黃96g,雌黃96g,硼砂96g,茅術96g,山慈菇90g,大戟90g,五倍子90g,千金霜90g,鬼箭羽90g,丁香60g,麝香45g,沉香45g,檀香45g,降香45g,蘇合香油45g,冰片30g,細辛30g,肉桂30g(一方有滑石)。
【制法】上為片劑,4片袋裝。
【功能主治】解暑避穢。主暑季發(fā)痧,腹痛吐瀉,頭暈胸悶,神志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2-4片,化服。小兒減半。
【摘錄】《常用中成藥》
【處方】麝香150g,腰黃(飛)320g,朱砂(飛)600g,雌黃320g,冰片100g,大黃400g,蒼術(麩炒)320g,肉桂100g,天麻320g,山慈菇300g,沉香150g,丁香200g,硼砂320g,蘇合香150g,紅大戟300g,五倍子(去毛、垢)300g,細辛100g,檀香150g,千金子霜300g,降香150g,衛(wèi)矛300g,麻黃300g。
【制法】除蘇合香外,余藥各研細粉,過100目篩。各取凈粉,除麝香、冰片外,先將余藥套研均勻,然后用淀粉270g,樹膠粉22g,及蘇合香打漿制成顆粒,曬干或45℃以下干燥。干顆粒與上述麝香、冰片充分和勻,加潤滑劑(干顆粒重量的1.5%)壓制成片,即得。片重0.22g,密封保存。
【功能主治】辟穢開竅,止吐止瀉。主時行瘀疫,頭脹眼花,胸悶作惡,腹痛吐瀉,手足厥冷,或受山嵐瘴氣,水土不服。
【用法用量】五倍子整理方法:將五倍子揀去雜質,敲成小塊,篩去蟲卵,用開水泡洗去毛垢,清水淋洗,干燥即得。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上海市藥品標準》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解暑片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