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和地丁的功效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粥食譜和功效】
蒲公英跟地丁是我們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種植物,這兩種植物都有不同的功效,比如蒲公英可以很好的治療熱毒瘡癰以及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但是對于地丁這種藥材,它也是可以清熱解毒的,但是它主要用于治療肝熱以及呼吸道炎癥等問題。對于這兩種藥材的具體功效,我們可以看看文章對于它們兩者的分析。
苦地丁為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干燥全草,系少常用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等諸多療效.苦地丁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莖由基部分枝,無毛。生于山溝、溪流及平原、丘陵草地或疏林下。分布甘肅、陜西、山西、山東、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等地。
【采集】夏季采集全草,洗凈、曬干、切段。
【藥材】為干燥皺縮全草,長5~10厘米,葉具長柄;葉片3回羽狀深裂,裂片狹細。葉腋有淡紫色小花,或長橢圓形扁平的莢果,表面灰綠色,內(nèi)含數(shù)粒扁圓形、黑色的種子。味苦。
【性味】①《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苦辛,寒。"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性寒,味苦,小毒。"
【歸經(jīng)】《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心、脾經(jīng)。"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溫病高熱煩躁,流感,傳染性肝炎,腎炎,瘰疬,腮腺炎,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
用青綠色或黃綠色具有角果之苦地丁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當于生藥2克。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小兒酌減,每日2次,或根據(jù)病情增減。治療流感、上感、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扁桃體炎、急性腎炎、急慢性腎盂腎炎等共297例,治愈184例(62.3%),有效70例(23.3%),無效43例(14.4%)。
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jié)成的絨球,花開后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堿、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yǎng)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同時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功效:
1.清熱解毒 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2.消癰散結(jié) 治療熱毒壅結(jié)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jié)通乳,可內(nèi)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作用: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眼結(jié)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 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
醫(yī)用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對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zhì),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jié)不適的凈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jié)石、風濕,不過在沒有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干凈、略帶香氣者,干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zhì)、干燥者。
蒲公英用途:
1,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主治熱毒瘡癰。
a.實火熱毒上攻,目赤咽腫,口舌生瘡。
b.熱毒瘡瘍,乳癰腫痛,疔毒內(nèi)攻。
c.肺癰咳吐膿血,腸癰腹痛發(fā)熱。
2,利濕:可治熱淋澀痛,及濕熱發(fā)黃。
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
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ys630.COm精選閱讀
蒲公英的功效:
1、清熱解毒 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2、消癰散結(jié) 治療熱毒壅結(jié)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jié)通乳,可內(nèi)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蒲公英的作用:
1、 抗菌:50%鮮草汁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腫瘤:蒲公英熱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種后11~20天給藥有抑瘤作用,對接種后的1~10天給藥無效,其抗腫瘤作用類似香菇多糖,是通過免疫機制實現(xiàn)的。 另外,本品還有抗胃潰瘍、利膽、保肝等作用。
蒲公英用途:
1,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主治熱毒瘡癰。
a.實火熱毒上攻,目赤咽腫,口舌生瘡。
b.熱毒瘡瘍,乳癰腫痛,疔毒內(nèi)攻。
c.肺癰咳 吐膿血,腸癰腹痛發(fā)熱。
2,利濕:可治熱淋澀痛,及濕熱發(fā)黃。
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紫花地丁跟地丁是相同的一種植物,只是地丁里面包括了紫花地丁以及白色地丁等,所以大家不要出現(xiàn)混亂了。對于地丁這種常見的植物,我們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它的藥用價值以及生長狀況,這對于我們利用地丁這種植物是有很大幫助的?,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地丁以及紫花地丁這兩者的植物的價值吧。
紫花地丁(學名:Viola philippica),別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屬側(cè)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4~14cm,葉片下部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較淡并帶有紫色條紋;蒴果長圓形,長5~12mm,種子卵球形,長1.8mm,淡黃色?;ü?月中下旬至9月。
味苦、辛、寒。歸心、肺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清熱利濕的作用,主治疔瘡,癰腫,瘰疬,黃疸,痢疾,腹瀉,目赤,喉痹,毒蛇咬傷。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4-14厘米,果期高可達20余厘米。根狀莖短,垂直,淡褐 色,長4-13毫米,粗2-7毫米,節(jié)密生,有數(shù)條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細根。葉多數(shù),基生,蓮座狀;葉片下部者通常較小,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4厘米,寬0.5-1厘米,先端圓鈍,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邊緣具較平的圓齒,兩面無毛或被細短毛,有時僅下面沿葉脈被短毛,果期葉片增大,長可達10余厘米,寬可達4厘米;葉柄在花期通常長于葉片1-2倍,上部具極狹的翅,果期長可達10余厘米,上部具較寬之翅,無毛或被細短毛;托葉膜質(zhì),蒼白色或淡綠色,長1.5-2.5厘米,2/3-4/5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邊緣疏生具腺體的流蘇狀細齒或近全緣。
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較淡并帶有紫色條紋;花梗通常多數(shù)細弱,與葉片等長或高出于葉片,無毛或有短毛,中部附近有2枚線形小苞片;萼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附屬物短,長1-1.5毫米,末端圓或截形,邊緣具膜質(zhì)白邊,無毛或有短毛;花瓣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側(cè)方花瓣長,1-1.2厘米,里面無毛或有須毛,下方花瓣連距長1.3-2厘米,里面有紫色脈紋;距細管狀,長4-8毫米,末端圓;花藥長約2毫米,藥隔頂部的附屬物長約1.5毫米,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細管狀,長4-6毫米,末端稍細;子房卵形,無毛,花柱棍棒狀,比子房稍長,基部稍膝曲,柱頭三角形,兩側(cè)及后方稍增厚成微隆起的緣邊,頂部略平,前方具短喙。蒴果長圓形,長5-12毫米,無毛;種子卵球形,長1.8毫米,淡黃色?;ü?月中下旬至9月
生長習性
性喜光,喜濕潤的環(huán)境,耐蔭也耐寒,不擇土壤,適應性極強,繁殖容易,能直播,一般3月上旬萌動,花期3月中旬至5月中旬,盛花期25天左右,單花開花持續(xù)6天,開花至種子成熟30天,4月至5月中旬有大量的閉鎖花可形成大量的種子,9月下旬又有少量的花出現(xiàn)。[3]
紫花地丁是屬于一種植物草藥,其中含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也可以達到消腫的作用,對身體非常好,而且還可以用來治療蛇毒的作用,也可以入藥進行治療身體疾病,同時也可以有效治療身體皮膚表面的紅腫還可以起到散熱的效果。
紫花地丁功效與作用功效
其實很多人已經(jīng)在使用這個中草藥了,用于身體的清熱解毒、可以消腫,并且還可以治療身上的瘡腫毒、癰疽發(fā)背,丹毒,毒蛇咬傷,目赤腫痛等,那就來看看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藥用價值
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
食用價值
紫花地丁每100g干物質(zhì)中含有蛋白質(zhì)29.27g,含可溶性糖2.38g,氨基酸33.95mg及多種維生素。
將紫花地丁的幼苗或嫩莖采下,用沸水焯一下,換清水浸泡3—5min炒食、做湯、和面蒸食或煮菜粥均可。
園林價值
紫花地丁開出滿盆嬌嫩的花朵,用于窗臺、書桌、臺架等室內(nèi)布置,也可制作成盆景。
1、紫花地丁配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紫花地丁、蒲公英同屬清熱解毒要藥,紫花地丁活血解毒作用強于蒲公英,善治療毒,蒲公英消腫散結(jié)作用強于紫花地丁,長于治乳癰。
兩藥相伍,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作用增強,用于治療血熱雍滯,癰腫瘡瘍,紅腫熱痛及熱淋等癥。
2、紫花地丁配金銀花:兩者皆為清熱解毒之品,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偏于清熱解毒,紫花地丁兼能涼血消腫,兩藥合用,共增解毒散熱消腫之功,為治癰腫療瘡要藥。
紫花地丁的作用
紫花地丁
的藥用價值也是蠻多的,中藥的配方中加了它,可以有效去除黃疸、身上的惡瘡、并且可以消腫,出現(xiàn)喉嚨痛的話,也可以試試紫花地丁的哦。
1、黃疸內(nèi)熱
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癰疽惡瘡
用紫花地丁(連根)、蒼耳葉等分,搗爛,加酒一杯,攪汁服下。
3、癰疽發(fā)背
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搗碎,和白面,放醋的功效與作用中泡一夜,貼瘡上,極有效。
4、疔瘡腫毒
用紫花地丁草搗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蔥頭、蜂蜜一起搗爛貼患處。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為末。加油調(diào)勻涂患處。
5、喉痹腫痛
用紫花地丁葉,加醬少許,研成膏,點入喉部。取吐為效。
紫花地丁的食用方法
紫花地丁全草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甙類、黃酮類等成分。其全草可食用,一般春秋季采收,摘后,用清水洗干凈,然后放入開水中略微焯一下,撈出后可涼拌、炒菜。
做法指導
1、凡各種疔毒癰瘡,紅腫熱痛者,可單用鮮品搗汁服,并用其渣敷患處;或與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配伍。
2、若氣血虧虛者,可加入當歸、黃芪;若濕熱凝結(jié)骨癰疼痛高腫者,可與茯苓、車前子、金銀花、牛膝同用,以利濕清熱。
3、凡頸項瘰疬結(jié)核者,可與夏枯草、玄參、貝母、牡蠣相合,以散結(jié)消腫。
中藥在治療一些特殊疾病上,效果也是非常不錯,但我們在食用前還是要進行一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苦地丁這個藥材的一些常識。
【別名】地丁草、苦丁、小雞菜
【來源】罌粟科紫堇屬植物 苦地丁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 全草 。夏秋采集全草,除去泥沙,曬干備用。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急性腎炎,黃疸,腸炎,疔瘡腫毒,淋巴結(jié)結(jié)核,眼結(jié)膜炎,角膜潰瘍。
【用法用量】 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中藥志》
現(xiàn)在知道苦地丁的作用了吧。以前還不知道苦地丁是這等有價值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養(yǎng)生途徑,其實想要養(yǎng)生,生活處處皆學問哦。
導讀:中草藥苦地丁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苦地丁的功效與作用、苦地丁圖片、苦地丁的藥用價值、苦地丁的栽培技術(shù)等,要想知道更多苦地丁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苦地丁簡介苦地丁圖片苦地丁的功效與作用苦地丁的藥用價值紫花地丁和苦地丁有什么區(qū)別苦地丁的栽培技術(shù)苦地丁簡介
苦地丁,為罌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為干燥皺縮全草,長5~10厘米,葉具長柄;葉片3回羽狀深裂,裂片狹細。葉腋有淡紫色小花,或長橢圓形扁平的莢果,表面灰綠色,內(nèi)含數(shù)粒扁圓形、黑色的種子。味苦。
苦地丁圖片
苦地丁的功效與作用
1、清熱解毒
苦地丁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對流行性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有不錯的作用。
2、抗菌消炎
治療細菌性感染引起的腸炎痢疾,結(jié)膜炎,腎炎,闌尾炎,瘰疬,腮腺炎,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
3、抗病毒
對各種病毒引起的傳染性肝炎,流感,腮腺炎,小兒秋季腹瀉等病毒感染有很好的療效。
4、消腫止痛
對各種感染引起的腫疼,具有消炎去腫的作用。主治一切癰疽發(fā)背,疔腫瘰疬,無名腫毒,惡瘡。
苦地丁的藥用價值
清熱解毒。治溫病高熱煩躁,流感,傳染性肝炎,腎炎,瘰疬,腮腺炎,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
1、治急性傳染性肝炎:苦地丁一兩,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2、治痢疾:地丁草配火線草、地榆,煎湯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3、治疔腫:鮮苦地丁、蔥白、生蜂蜜搗敷。(《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濕熱瘡瘍:苦地丁一兩,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一兩,大青葉三錢。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5、治黃疸內(nèi)熱:地丁末。酒服三錢。(《乾坤生意秘韞》)
6、治腸炎、痢疾:苦地丁、紅藤各一兩,螞蟻草二兩,黃芩三錢。煎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7、治喉痹:苦地丁葉,研,入醬少許,筆蘸入喉中,吐。(《普濟方》)
8、治毒蛇咬傷:一鮮苦地丁搗汁一酒杯,內(nèi)服;藥渣加雄黃少許,調(diào)敷患處。(蘇醫(yī)《中草藥手冊》)二鮮地丁、鮮瓜子金、鮮半邊蓮各適量。共搗如泥,敷患處。(《河南小草藥手冊》)
9、治跌打損傷:苦地?。r)搗爛,配方外敷。(湖北《中草藥土方土法》)
10、治疥癩:苦地丁與大楓子油、水銀、硫黃合搗外用。(《嶺南采藥錄》)
紫花地丁和苦地丁有什么區(qū)別
在中醫(yī)學的藥材寶庫中,用于清熱解毒的很多。其中,紫花地丁、苦地丁臨床應用較多。鑒于兩者的原植物科屬不同,但名稱及功效卻有相似之處,因此對兩者的鑒別顯得更為重要。
1、紫花地丁
功能主治:其性寒味微苦,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等。
2、苦地丁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腫。主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傳染性肝炎;腸炎;痢疾;腎炎;腮腺炎;結(jié)膜炎;急性闌尾炎;疔瘡癰腫;瘰疬。
苦地丁的栽培技術(shù)
1、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宜在水源充足、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中種植,怕干旱,忌連作,宜與高稈作物套種。
2、種植方法
用種子繁殖,每畝約需種子3~4公斤。通常與禾本科植物套種。小暑與大暑節(jié)待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封壟后,在行間淺鋤地面,將種子均勻撒入行間,用大鋤推一遍,將種子埋嚴,澆水,要保持畦面濕潤,30天左右出苗。
3、田間管理
因地丁為喜陰植物,故出苗后要勤澆水,加強管理。大秋作物成熟收獲時,注意不要埋住地丁苗。上凍前要澆凍水,覆圈肥。翌春化凍后,將糞塊砸碎,整平。清明至谷雨節(jié)新生葉尚未布滿地面時,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后要澆水。立夏后停止?jié)菜?,以防莖、葉腐爛,降低產(chǎn)量。
4、防治害蟲
驚蟄節(jié)前后,幼苗返青時,常有一種鱗翅目的黑色幼蟲,咬食嫩芽,為害甚大,可用青蟲菌(臘螟桿菌三號)500~1000倍液噴殺,或每畝用2500克菌粉加15~25公斤細土配成毒土,撒施田內(nèi)毒殺。
5、收獲加工
全草入藥。于小滿節(jié)前后,當?shù)囟“胱寻牖〞r,選晴天割取地上全草,曬干。
以上就是一些苦地丁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地丁散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地丁半兩,(庶蟲)蟲半兩,倒鉤棘針半兩,露蜂窠半兩,蛇蛻皮半兩,粟米半兩,黍米半兩,大麻仁半兩,黑豆半兩,赤小豆半兩,亂發(fā)半兩,折牛弮半兩,射生箭半兩,熟紅帛半兩,蠶紙半兩,朝生花(秋夏滯雨后,糞堆或爛木上生如小茵子者,及時收之)半兩。
【制法】上銼細,以蠶紙裹纏,水浸良久,濾出候干,于凈地上以炭火燒令煙絕,入新盆中,以盆子合之,候冷,細研為散。
【功能主治】一切惡瘡,疔腫毒瘡。
【用法用量】如患已成頭有膿水者,以散敷之;如未成頭,以酒調(diào)1錢服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處方】地丁、當歸、大黃、赤芍、金銀花、甘草減半。
【功能主治】惡瘡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八
看完了上文關于地丁散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地丁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地丁散的時候,應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地丁散的藥效 。
黃花地丁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黃花地丁,黃花地丁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黃花地丁。
【別名】野豌豆、馬口鈴、猴絲草(《廣西藥植名錄》),小響鈴、狗響鈴(《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豆科植物 響鈴豆 的 全草 。夏、秋采集,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木狀草本,高15~100厘米基單一或分枝,枝條細弱,略被短毛。單葉互生,葉倒披針形,大小不一,上面光滑,綠色,下面略被柔毛,青灰色,幾無葉柄。托葉極微細,如剛毛狀,肉眼不易察見??偁罨ㄐ蝽斏蛲瑫r腋生,有花6~20朵;苞片與小苞片甚細小,線形或絲狀;小苞片著生于花萼基部;花萼長6~8毫米,深裂,萼齒矩形或線形,先端狹尖,略被絲光質(zhì)短柔毛;花冠蝶形,淡黃色;旗瓣先端渾圓,至基部漸狹,邊沿略被毛;翼瓣倒卵形;龍骨瓣曲折,均具短爪。雄蕊10枚,合生成單體,花藥異型;花柱長,柱頭細小,斜生,莢果無毛,圓柱形,伸出于花萼之外;種子6~12顆?;ü?~11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坡荒地。分布我國南部、東南及西南部各省。
【化學成份】含響鈴豆堿。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歸經(jīng)】《滇南本草》:"入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治久咳痰喘,尿道炎,膀胱炎,癰疽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年久咳嗽痰喘,氣阻喉內(nèi),如拽鋸之聲,不得安眠:黃花地?。鄢矗┒X,響鈴草(蜜炒)二錢。煎湯服。(《滇南本草》)
【摘錄】《*辭典》
經(jīng)過上文對于黃花地丁的介紹,我們對于黃花地丁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黃花地丁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地丁飲。
【處方】地丁9克 野菊花9克 銀花9克 連翹9克 黑山梔9克 半枝蓮9克 蒲公英15克 草河車9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疔瘡初起,經(jīng)絡阻滯,熱毒漸熾,麻癢相兼,隱隱作痛,紅腫灼熱,疼痛逐漸加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紫花地丁1兩,白礬3錢,甘草3錢,銀花3兩。
【功能主治】疔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驗方新編》卷十一
【處方】鮮紫花地丁。
【功能主治】疔毒、對口、發(fā)背,一切紅腫。
【用法用量】用花、梗、葉搗汁服。毒重者愈多服愈妙,蓋被出汗,其毒自解,并用滓敷患處。或加蒲公英、甘草末3錢調(diào)服更效。
【注意】瘡色白、平坦者忌用。
【摘錄】《治療匯要》卷下
看了上文對地丁飲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導讀:中藥紫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紫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紫花地丁圖片、紫花地丁的藥用價值、紫花地丁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紫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紫花地丁簡介紫花地丁圖片紫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紫花地丁的藥用價值紫花地丁的配伍應用紫花地丁的食用價值紫花地丁的用法用量紫花地丁的副作用紫花地丁簡介
紫花地丁,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5-6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全草,先凈,曬干。
本品多皺縮成團。主根長圓錐形,直徑1~3mm;淡黃棕色,有細縱皺紋。葉基生,灰綠色,展平后葉片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6cm,寬1~2cm;先端鈍,基部截形或稍心形,邊緣具鈍鋸齒,兩面有毛;葉柄細,長2~6cm,上部具明顯狹翅?;ㄇo纖細;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細管狀。蒴果橢圓形或3裂,種子多數(shù),淡棕色。氣微,味微苦而稍粘。
紫花地丁圖片
紫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
紫花地丁味道微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紫花地丁所富集微量元素,對人體內(nèi)多種酶的活性有作用,對核酸蛋白的合成、免疫過程、細胞繁殖都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
紫花地丁花期早且集中,植株低矮,生長整齊,株叢緊密,便于經(jīng)常更換和移栽布置,所以適合用于花壇或早春模紋花壇的構(gòu)圖。紫花地丁返青早、觀賞性高、適應性強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作為有適度自播能力的地被植物,可大面積群植。
紫花地丁適合作為花境或與其它早春花卉構(gòu)成花叢。在盆栽成株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冬眠后,可注意控制其開花日期,開出滿盆嬌嫩的花朵,用于窗臺、書桌、臺架等室內(nèi)布置,也可制作成盆景。
紫花地丁的藥用價值
1、黃疸內(nèi)熱: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癰疽惡瘡:用紫花地?。ㄟB根)、蒼耳葉等分,搗爛,加酒一杯,攪汁服下。
3、癰疽發(fā)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搗碎,和白面,放醋的功效與作用中泡一夜,貼瘡上,極有效。
4、疔瘡腫毒:用紫花地丁草搗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蔥頭、蜂蜜一起搗爛貼患處。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為末。加油調(diào)勻涂患處。
5、喉痹腫痛:用紫花地丁葉,加醬少許,研成膏,點入喉部。取吐為效。
紫花地丁的配伍應用
1、紫花地丁配蒲公英:紫花地丁、蒲公英同屬清熱解毒要藥,紫花地丁活血解毒作用強于蒲公英,善治療毒,蒲公英消腫散結(jié)作用強于紫花地丁,長于治乳癰。兩藥相伍,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作用增強,用于治療血熱雍滯,癰腫瘡瘍,紅腫熱痛及熱淋等癥。
2、紫花地丁配金銀花:兩者皆為清熱解毒之品,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偏于清熱解毒,紫花地丁兼能涼血消腫,兩藥合用,共增解毒散熱消腫之功,為治癰腫療瘡要藥。
紫花地丁的食用價值
紫花地丁每100g干物質(zhì)中含有蛋白質(zhì)29.27g,含可溶性糖2.38g,氨基酸33.95mg及多種維生素。每1g干紫花地丁中含鐵354.8g、錳30.3g、銅22.2g、鋅55.8g、鋇11.3g、鍶87.3g、鉻69.0g、鉬60.0g、鈷9.7g、鈣3.9g。將紫花地丁的幼苗或嫩莖采下,用沸水焯一下,換清水浸泡3~5min炒食、做湯、和面蒸食或煮菜粥均可。
紫花地丁的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紫花地丁的副作用
體質(zhì)虛寒者忌服紫花地丁。
以上就是一些紫花地丁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