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從古至今,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如何避開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rèn)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雞血草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在我們的生活中雞雪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這種中藥主要是有止血止痛的效果,所以當(dāng)皮膚出現(xiàn)外傷的時候想要快速止血就可以涂一些雞雪草,因為他還能止痛,所以在很多止痛片里也還有它的成分,這種重要是生長在我國南方地區(qū)的,那么雞雪草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功效作用
積雪草,分布于中國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區(qū)。含有積雪草甙、參枯尼甙、異參枯尼甙、羥基積雪草甙、玻熱模甙、玻熱米甙等成分。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功效,適用于痧氙腹痛、暑瀉、痢疾、濕熱黃疸、疔癰腫毒、跌打損傷等癥。
1.止血止痛
積雪草有止血作用,用于尿血、衄血、痛經(jīng)、崩漏、便血、痔瘡出血、胃出血、外傷出血等各種出血,有止血止痛的作用。
2.清熱利濕
積雪草能清熱利濕,可用于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頭痛,身熱,口渴,痢疾,濕熱黃疸,水腫,淋證等。
3.消腫解毒
積雪草消腫解毒,治療因病毒或者細(xì)菌引起的帶狀皰疹,也可用于丹毒,瘰疬,親瘡腫毒。
4.利水和脾
積雪草利水和脾,治療因濕熱引起的水瀉,痢疾,還用于胃脹胃痛,胃氣不下,消化不良,胃脹打嗝,小兒疳積癥。
5.活血化瘀
積雪草能活血化瘀,可用于跌打腫痛,蟲蛇咬傷,關(guān)節(jié)紅腫等。
營養(yǎng)價值
積雪草含多種α-香樹脂醇型的三萜成分,其中有積雪草甙、參枯尼甙、異參枯尼甙、羥基積雪草甙、玻熱模甙、玻熱米甙和玻熱米酸等,以及馬達(dá)積雪草酸。
1、積雪草苷能抑制膠原纖維,具有抑制纖維組織增生的作用。
2、積雪草中含有多種a——香樹脂醇型的三萜成分,具有鎮(zhèn)靜、安定作用,添加到護(hù)膚品中可以幫助鎮(zhèn)定肌膚,緩解敏感現(xiàn)象。
3、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積雪草確是有提升記憶力的功效,迷迭香也具有相似的功效,時常聞一聞迷迭香制成的精油,可調(diào)節(jié)大腦應(yīng)激激素皮質(zhì)醇,讓你時刻保持清醒。
4、積雪草中含有積雪草苷,可促進(jìn)皮膚生長、局部白細(xì)胞增多、結(jié)締組織盤管網(wǎng)增生、黏液分泌增加、毛及尾的生長加速等,可以用來治療皮膚潰瘍,如皮膚潰瘍、頑固性創(chuàng)傷。
相關(guān)閱讀
血滿草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y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血滿草有很多的藥用價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的了解血滿草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接骨藥、大血草、接骨丹、血管草(《云南中草藥》),苛草、接骨木(《西藏常用中草藥》),榆古興那布(藏名)。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 紅山花 的 全草 及 根 。夏、秋采,切碎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2米。根細(xì)長,圓柱形,橫生,具多數(shù)須根。莖圓,有縱紋,節(jié)明顯,被粗毛,折斷后有紅色汁液。葉對生;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有突起的成對腺體;小葉片3~11枚,長8~16厘米,寬4~7厘米,頂端1枚較大,卵形,兩側(cè)小葉均為矩狀披針形以至矩卵形,先端漸尖以至長漸尖,邊緣有細(xì)鋸齒,基部平鈍或闊楔形,兩側(cè)小葉基部均不對稱,兩面均疏被粗毛,下面色淺,側(cè)脈羽狀;頂端小葉基部常與下面2對小葉相連;葉柄基部常有托葉狀小葉。圓錐狀聚傘花序;花小,繁密,白色,花間雜有黃色杯狀腺體。漿果狀核果,黑色。
【生境分布】生于曠野疏林潮濕處。分布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甘,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水,散瘀,通絡(luò)。治急、慢性腎炎,風(fēng)濕疼痛,風(fēng)疹瘙癢,小兒麻痹后遺癥,扭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燉肉。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急、慢性腎炎:血滿草五錢,酒瓶花根一兩,山皮條、石椒草各四錢。水煎服。(《全展選編·內(nèi)科》)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
其實只有在實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血滿草,原來血滿草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血盤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名】葉下紅、紅青菜、雪見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貴州鼠尾草和血盆草帶根的全草。
【原形態(tài)】1.主根粗短,纖維狀須根細(xì)長,多分枝。莖單一或基部多發(fā)枝,細(xì)瘦,四棱形,青紫色,下部無毛,上部略被微柔毛。葉形狀不一,下部的為羽狀復(fù)葉,較大,頂生小葉長卵圓形或披針形,先端鈍或鈍圓,基部楔形或圓形而偏斜,邊緣有疏鋸齒,上面綠色,下部紫色,側(cè)生小葉1-3對,常較少小,上部的葉為單葉,或裂為3裂片,或于葉的基部裂出一對小的裂片;葉柄長1-7cm,下部的較長,無毛。輪傘花序2-6花,組成頂生的總狀花序,或基部分枝而成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帶紫色;花梗與花序軸略被微柔毛;花萼筒狀,外面無毛,內(nèi)面上部被微硬毛伏毛,二唇形;花冠藍(lán)紫色或紫色,外被微柔毛,內(nèi)面冠筒中部有疏毛環(huán),冠檐二唇 形,下唇與上部近等長,3裂;能痛雄蕊2,芭室退化,增大成足形,先端相互聯(lián)合;退化雄蕊短小;花柱先端不相等2裂,后裂片較短。小堅果黑色,無毛。花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530-1300m的多巖石的山坡上、林下、水溝邊。
【性狀】性鄭州 鑒別,莖四方形,上有細(xì)柔毛,單葉對生或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葉片長卵圓形,先端漸尖或鈍,基部略成心形,邊緣圓齒形,上面暗紫色,下面紫紅色,味脈明顯,下面脈上被絨毛,辦公輪狀花序。氣微,味微苦。
【化學(xué)成份】貴州鼠尾草根含丹參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H和I,異丹參酚酸(isosalvianolic acid)C,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藥理作用】1.抗凝血作用,貴州鼠尾草水煎劑0.4g/ml體外具有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性味】味微苦;性涼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活血消腫;清熱利濕。主咳血;吐血;鼻血;崩漏;創(chuàng)傷出血;跌打傷痛;瘡癰癤腫;濕熱瀉?。粠?/p>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撒布傷口或加水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就是血盤草的一個介紹,通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血盤草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有效的緩解,但切記不要胡亂服用。
雞翎草是中醫(yī)醫(yī)藥的一種,對于許多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下面我們就對雞翎草簡單的介紹一下。
【別名】長肉芽草、狐尾藻棘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 多葉棘豆 的 全草 。夏、秋采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柔毛。葉多數(shù)基生,小葉細(xì)線形,通常4~8輪生,每葉上有30~40輪小葉,先端尖,基部圓形,全緣??偁罨ㄐ?,花葶比葉長,花大,長2~2.5厘米,花冠紅紫色,莢果長圓形,腹面稍扁,背面梢突。
【生境分布】生于干燥山地、草原、丘陵地、干河溝、砂質(zhì)地或砂丘上。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等地。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祛風(fēng)濕,止血,治流感,咽喉腫痛,癰瘡腫毒,創(chuàng)傷,瘀血腫脹,各種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為散,0.8~1錢;或煎湯,2~3錢。外用:研末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咽喉腫痛:瞿麥、草烏葉、雞翎草各等分。共為細(xì)末。每服八分至一錢,水煎,連渣溫服或開水送服,每日二次。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內(nèi)蒙古中草藥》。
通過上面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藥雞翎草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雞腎草在我們的生活中雞腎草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guān)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雞腎草是什么?
【別名】雞腎子、腰子草、雙仁、腎經(jīng)草(《荊州中草藥》)。
【來源】為蘭科植物 雞腎草 的 全草 。8~9月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塊莖長橢圓形,肉質(zhì),白色,常2個,大小不等,具稀須根。莖直立。單葉互生,5~7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有葉鞘抱莖,上面深綠色,下面談綠色。穗狀花序頂生。花小而密,外面3片淡黃綠色,內(nèi)面3片白色。
【生境分布】生于林區(qū)向陽山坡。分布湖北、西藏等地。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藥》:"補腎壯陽。治陽萎,疝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雞腎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雞腎草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雞腎草,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jìn)行。
雞肚腸草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雞肚腸草的幾個方面。
【別名】小雞草、魚肚腸草
【來源】為石竹科植物 賽繁縷 的 全草 。春、秋采挖全草,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二年生草本,高10~28厘米。莖纖弱柔軟,下部伏臥,節(jié)上生不定根,上部斜上,叉式分枝,除一側(cè)有細(xì)毛1列外,余均平滑無毛,淡綠色。葉對生,狹卵形至廣卵形,莖下部的葉具翼狀柄,上部葉無柄?;ò咨瑔紊谌~腋,或成頂生疏散的聚傘花序。朔果卵形或長圓形。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的山坡路邊、山麓、田埂邊及庭園草叢中。分布于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治牙痛,癤腫,乳腺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患處。
【附方】治乳腺炎:雞肚腸草一兩,蒲公英一兩。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上面介紹了雞肚腸草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雞肚腸草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現(xiàn)在環(huán)境惡化嚴(yán)重,各種疾病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杜絕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從飲食上增強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藥材作為一種能從根本上調(diào)理身體各個機能的食材,受到廣泛關(guān)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雞肫草這種藥材。
【別名】白側(cè)耳根、水側(cè)耳根、金錢七、銅錢草
【來源】為虎耳科梅花草屬植物 雞眼梅花草 parnassia wightiana Wall.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集全草,洗凈曬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利水祛濕。用于久咳咯血,瘧疾,腎結(jié)石,膽石癥,白帶,跌打損傷;外用治濕熱瘡毒。
【用法用量】0.5~2兩;外用適量。
【備注】(1)同屬植物尚有下列2種亦作雞肫藤入藥: 白耳菜(蒼耳七、白須草、詩人草) parnassia foliosa Hook. f. et Thoms.; 突隔梅花草(白側(cè)耳、梅花草) parnassia delavayi Franch.。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重慶草藥》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雞肫草,我們知道雞肫草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雞肫草作為一種調(diào)理身體的手段 。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在進(jìn)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先對藥物進(jìn)行了解,那么對于雞血蓮這種藥材你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別名】地蘇木、過山龍、蕨萁鉆石黃、土當(dāng)歸、活血蓮、散血蓮、鳳尾七、鐵板金、鐵蕨雞
【來源】藥材基源:為金星蕨科植物披針新月蕨的根莖或葉。
【原形態(tài)】植株高120-200cm。根莖長而橫生,偶有披針形鱗片。葉近生;葉柄長達(dá)100cm,淡紅棕色;葉片紙質(zhì),干后多呈淺紫色,長40-80cm,無毛,一回羽狀;羽片近對生,稍斜上,中部以下的羽片長20-30cm,寬2-2.7cm,基部圓楔形,邊緣具軟骨質(zhì)尖齒或大鋸齒,頂生羽片同形,有長柄;側(cè)脈羽狀,小脈除頂部2-3對分離外,均連接成2行長方形網(wǎng)眼。孢子囊群圓形,背生于小脈中部或中部稍下處;無囊群蓋。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3600m的疏林下或路邊。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活血調(diào)經(jīng);散瘀止痛;除濕。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跌打傷痛;風(fēng)濕痹痛;痢疾;水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8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浸酒搽。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雞血蓮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
不知道大家對雞血七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xì)分析一下雞血七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蜈蚣七、倒生蓮
【來源】蓼科蓼屬植物 中華抱莖蓼 polygonum amplexicaule D. Don var. sinense Forb. et Hemsl.,以 根狀莖 入藥。秋季采挖,洗凈,去粗皮,鮮用或曬干。
【性味】微苦、澀,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收斂止瀉,活血止痛。用于菌痢,胃腸炎,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1~3錢水煎服或研末沖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注意】本品不宜與雞冠花、鉤藤同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陜西中草藥》
通過上面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藥雞血七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雞血李在我們的生活中雞血李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guān)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雞血李是什么?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杏李 的 根 或 葉 。夏、秋采集。
【原形態(tài)】杏李。又名:紅李、秋根子。
【生境分布】生長于路旁、房屋周圍及低山地區(qū)。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治跌打損傷,瘓血作痛,吐血,白濁。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經(jīng)閉:雞血李根五錢,小血藤、吳萸各三錢,木通、大血藤、桐子根、面根藤各二錢,生美一錢。煨水服。
【備注】本植物的種子,在四川稱"大李仁",作李仁使用。詳"李核仁"條。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分類草藥性》。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jīng)常處于疲勞的情況,雞血李作為一種中藥材,對身體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導(dǎo)讀:中藥雞血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雞血的功效與作用、雞血圖片、雞血的藥用價值、雞血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雞血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雞血簡介雞血圖片雞血的功效與作用雞血的藥用價值雞血的用法與用量雞血的副作用雞血醫(yī)書記載雞血的食用方法酸辣雞血的做法雞血簡介
雞血,俗稱雞紅。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血。宰雞時收集血液,鮮用。質(zhì)細(xì)膩,有腥味,加工后凝固成塊狀,宜做熱菜。
雞血通常被制成血豆腐,是最理想的補血佳品之一。在日本和歐美許多國家的食品市場上出現(xiàn)的以動物血為原料的香腸、點心等很受消費者的青睞。在國內(nèi),人們喜歡用血豆腐制作菜肴,稱之為液體肉。
雞血圖片
雞血的功效與作用
1、雞血中含鐵量較高,而且以血紅素鐵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兒童和孕婦、哺乳期婦女多吃些以動物血為原材料的菜肴,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同時,由于雞血中含有微量元素鈷,故對其他貧血病如惡性貧血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雞血含有凝血酶,凝血酶能使血溶膠狀態(tài)纖維蛋白質(zhì)迅速生成不溶性纖維蛋白,使血液凝固,因此具有止血作用。
3、雞血具有利腸通便的作用,可清除腸腔的沉渣濁垢,對塵埃及金屬微粒等有害物質(zhì)具有凈化作用,可避免積累性中毒,因此它是人體污物的清道夫。
4、近年的研究表明,雞血對支氣管炎、功能性子宮出血、潰瘍病和慢性肝炎等癥具有一定的療效。
5、雞血還能為人體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和多種微量元素,對營養(yǎng)不良、腎臟疾患、心血管疾病和病后的調(diào)養(yǎng)都有益處。
雞血的藥用價值
祛風(fēng)、活血、通絡(luò)。治小兒驚風(fēng),口面歪斜,痿痹,折傷,目赤流淚,癰疽瘡癬。
1、治中風(fēng)口面歪僻不正:雄雞血煎熱涂之,正則止?;蛐氯≌哐?,使涂之亦佳。涂緩處一邊為良。(《圣濟總錄》雞血涂方)
2、治筋骨折傷:急取雄雞一只刺血,量患人酒量,或一碗、或半碗和飲。(《青囊雜纂》)
3、治發(fā)背癰疽:雄雞冠血滴疽上,血盡再換。(《保壽堂經(jīng)驗方》)
4、治對口毒瘡:熱雞血頻涂之,取散。(《坦仙皆效方》)
5、治燥癬作癢:雄雞冠血頻頻涂之。(《范汪方》)
雞血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熱飲。外用:涂敷。
雞血的副作用
高膽固醇血癥、肝病、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應(yīng)少食。
雞血醫(yī)書記載
1、《別錄》:烏雄雞血:主踒折骨痛及痿痹。黑雌雞血:主中惡腹痛及踒折骨痛,乳難。烏雄雞冠血:主乳難。
2、孟詵:目淚出不止者,以三年烏雄雞冠血敷目睛上,日三度。
3、《本草拾遺》:馬咬瘡及剝驢馬傷手,熱雞血及熱浸之。雄雞脅血:涂白癜風(fēng),疬瘍風(fēng)。
4、《痘疹正宗》:雞冠血和酒服,發(fā)痘最佳。
5、《綱目》:熱血服之,主小兒下血及驚風(fēng),解丹毒,安神定志。烏雄雞冠血亦點暴赤目。丹雞者并療經(jīng)絡(luò)間風(fēng)熱;涂頰治口歪不正;卒飲之治小兒卒驚客忤;涂諸瘡癬、蜈蚣、蜘蛛毒,馬嚙瘡,百蟲入耳。
6、《本草再新》:治心血枯,肝火旺,利關(guān)節(jié),通經(jīng)絡(luò)。雞冠血兼理血分氣分,無血可生,血多可破;氣弱可補,氣逆可舒;補中益腎,利水通經(jīng)。
雞血的食用方法
1、食用動物血無論燒、煮一定要氽透。
2、烹調(diào)時應(yīng)配有蔥、姜、辣椒等佐料用以去味,另外也不宜單獨烹飪。
酸辣雞血的做法
1、將雞血洗凈,切成厚片,入沸水鍋中氽后撈出待用。
2、鍋內(nèi)注油燒熱,放入辣豆瓣、姜、蒜、干辣椒、花椒炒至酥香,加高湯、香料熬汁,濾渣待用。
3、取沙鍋倒入過濾后的湯汁,放入雞血、鹽、胡椒粉、醋燒至入味,撒上蔥花,淋香油即成。
以上就是一些雞血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牛耳散血草也是被經(jīng)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牛耳散血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別名】散血草、歇壁蝴蝶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扭果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扭果苣苔 無莖多年生草本,高7-14cm。根莖粗短,密生纖維狀須根。葉基生;葉柄長0.5-6cm,密被短伏毛;葉片革質(zhì)。卵形或?qū)捖研?,有時近圓形,長2-7.5cm,寬1.5-4cm,先端鈍,基部截形、心工寬楔形,邊緣有鈍鋸齒,兩面均具短糙伏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ㄝ?-4條,高7-14cm,密被短糙伏毛;聚傘花序,有花2-10朵;苞片卵形,長約7mm;小苞片線形,微??;花萼鐘形,長約5mm,5淺裂,裂片近相等,三角形;花冠白色或粉紅色,鐘狀筒形,長約2.4cm,外面被疏毛,冠桅稍偏斜,5裂,裂片近相等;雄蕊4,能育雄蕊2,內(nèi)藏,花藥相連;子房細(xì)長,被短毛。蒴果線形,長約3.8cm,螺旋狀扭曲,變無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3000m巖石上。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血。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青;或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牛耳散血草有了一定的了解,牛耳散血草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雞掛骨草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雞掛骨草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雞掛骨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刺蕊草 的 全草 。夏、秋采集,曬干。
【原形態(tài)】直立草本,基部木質(zhì)化。莖方形,綠色或淡紅色,節(jié)膨大。葉對生;有柄;卵圓形,邊緣有鋸齒,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淺心形。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輪多數(shù),密集,花白色;萼齒5;花冠2唇形,4裂;雄蕊4,突出,花絲有毛;雌蕊1,花柱2裂。小堅果,橢圓形,腹面有棱平滑,長約1.5~2毫米,棕黃色。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荒地或山坡林下潮濕處。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肺結(jié)核咳血,吐血,急性胃腸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知道了雞掛骨草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的時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xí)慣,才可以得到它預(yù)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