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放血療法
養(yǎng)生放血療法適合季節(jié)。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鄙鐣粩喟l(fā)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舌下放血療法”,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在網(wǎng)絡上有一種流傳較廣的放血療法,例如舌下放血療法。通過很多資料來看,舌下放血療法是一種并不常見的方法,很多人都不敢嘗試,舌下放血療法多被宣傳成治療高血壓等疾病。那么關于諸如此類的一系列放血療法是否真的有用呢?接下來我們就來通過放血療法的內容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放血療法的方法
放血療法一般會選用無菌的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按唐啤钡姆椒ㄓ挚煞譃辄c刺(又稱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緩刺(多用于肘部、腘窩部的淺靜脈放血)、圍刺(又稱散刺。用于皮膚病等病灶周圍點刺出血)等。根據(jù)不同的疾病,選擇的穴位也不大一樣。例如:高熱降溫宜選擇點刺大椎、十宣放血;咽喉腫痛宜選擇點刺少商穴放血;頭痛宜選擇點刺太陽穴放血;神經(jīng)性皮炎、丹毒、癰癤可在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散刺放血;急性胃腸炎可選擇在曲澤、委中穴緩刺放血等等。由此可見,放血療法的操作是有嚴格規(guī)范、講究和要求的。非專業(yè)人士可能因為沒有專業(yè)的放血工具,同時又因為不能熟悉和掌握操作方法、選擇穴位以及放血量的多少等問題,會從而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選擇經(jīng)過專業(yè)學習并具有臨床經(jīng)驗的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治療,切莫到小診所或自行在家進行放血療法。那么,放血療法的作用是什么呢?
放血療法的作用
專家稱放血是危險的療法,其依據(jù)是某醫(yī)師為治療某患者的多年寒癥,竟然放了850毫升血。如果一次放血850毫升確實是夠危險的,但該醫(yī)師一般“每次放血量因人而異,少則100—200毫升,多則400毫升”,專家也承認“獻血200—400毫升對人體是無害的”。這是用極端的情況來否定整個療法。放血療法不僅可祛除血脈中的瘀血,還有退熱瀉火、解毒止痛、治療麻木、鎮(zhèn)吐止瀉、醒神救急等作用。放血,不僅只是放出瘀血或毒血那么簡單,同時也是對血管壁的刺激,而血管壁上有豐富的神經(jīng),有些部位還分布內分泌細胞,因此刺激血管也有可能調節(jié)了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放血療法養(yǎng)生治病一定要謹慎哦。yS630.Com相關推薦
耳尖放血可能我們不太能了解是什么樣的治療方法,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其實大家有所不知耳尖放血療法可以治療很多的疾病的,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耳尖放血的一些事宜吧。
治療疾病都是有著不同的方法,那對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法的時候,也都是要根據(jù)自己的病情進行選擇,那對耳尖放血療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都不了解,對這樣的治療方法,一般都是針對頭疼的人,而且是非常難受的人,因此會選擇這樣的治療方法。
那對耳尖放血療法如何使用呢,很多人也都不知道,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這樣的治療方法,對患者都有哪些的幫助,在使用的時候,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耳尖放血療法
(一)適應癥
主要可以治療如頭痛、高血壓、結膜炎、腮腺炎、麥粒腫、失眠、肺心病等肝陽上亢、實熱病癥。
(二) 禁忌癥
1、合并肝、腎、造血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3、身體極度虛弱及有出血傾向者。
(三)操作步驟
1、取患者單側耳輪頂端的耳尖穴。
2、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
3、用碘酊和酒精嚴格消毒后。
4、左手固定耳廓, 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針對準施術部位迅速刺人,深度約1~2mm, 隨即將針迅速退出。
5、 輕輕擠壓針孔周圍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
6、臨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是根據(jù)病情、體質而定。大概每側穴位放血5~10滴,每滴直徑約5mm (如黃豆大小)。
7、治療時間及療程:一周3次,12次為一個觀察療程。
耳尖放血療法是中醫(yī)學的一種傳統(tǒng)的針灸特效療法,具有祛風清熱、清腦明目、鎮(zhèn)痛降壓的作用。其特點是療效明顯,作用迅速,無不良反應,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診斷標準
1.西醫(yī)標準
高血壓診斷和臨床分類及危險性分層標準,根據(jù)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lián)盟關于高血壓治療指南中制定的相應標準來確定。
2.中醫(yī)標準
參照《中國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1997年發(fā)布),主要證候為眩暈,頭痛,面紅目赤或面部烘熱,煩躁易怒,口苦而渴,脈弦等。具有以上4項主癥者,即可辨為肝陽上亢證。
適應證
本療法適應年齡在18~70歲之間,屬于高血壓2級低、中、高危險層,并有中醫(yī)肝陽上亢癥狀的高血壓肝陽上亢證。尤其適用于肝陽上亢癥狀明顯的原發(fā)性高血壓。
操作方法
1.器械
一次性無菌采血針。
2.操作步驟
取患者單側耳輪頂端的耳尖穴,先用手指按摩耳郭使其充血,嚴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針對準施術部位迅速刺入1~2毫米,隨即將針迅速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的耳郭,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臨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是根據(jù)病情、體質而定。每側穴位放血5~10滴,每滴直徑約 5毫米(如黃豆般)。
3.治療時間及療程
1周治療3次,12次(1個月)為1個觀察療程。
4.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
針刺前要先對病人的耳郭進行揉按,使其充分充血;注意進針的深度,進針過淺則出血困難,過深則創(chuàng)傷較大,以刺入皮膚1~2毫米為宜,盡量使其自然出血,而又不損傷其他組織。
5.注意事項
醫(yī)生手指和病人治療部位嚴格消毒,防止感染;病人治療時取仰靠坐位,防止發(fā)生暈針;擠壓時不能局限于耳尖局部,應從較遠的范圍向耳尖進行輕微的擠按,盡可能減輕或消除疼痛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6.可能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案
當病人耳郭小而薄、血液循環(huán)不佳、出血量不足時,為了達到一定的放血量,對耳尖部位進行擠壓,有時會導致放血部位小血腫。這時應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壓血腫部位 1分鐘,以防止血腫變大。一般血腫會在2天以后消失。
耳尖放血療法,以上也是有著詳細說明,所以在治療的時候,我們也都是要注意以上的問題,那在選擇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在飲食上,也都是要注意,要以清淡為主,要吃油膩食物,這樣對血液的流通,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
結語:通過文章的介紹我們是不是對耳尖放血療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知道耳尖放血療法的使用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耳尖放血療法的使用我們一定要找專業(yè)人士,不能隨意的使用,以免造成嚴重的后果。
肩周炎平時也被大家稱作是肩關節(jié)周圍炎,肩周炎最明顯的癥狀就是肩部特別的疼痛,肩周炎引起的肩部疼痛不僅影響正常生活還影響正常的工作,肩周炎一定要及時治療,目前治療肩周炎除了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外,還流傳著一種放血療法,下面詳細介紹肩周炎放血療法究竟怎么樣。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肩周炎放血療法的功效
放血療法是針對特點的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靜脈,調理氣血,促協(xié)外出為主要作用,有鎮(zhèn)定、止痛、瀉熱、消腫、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
放血療法要領
1、穴位要找準(正常情況下穴位大約是指甲蓋大小,也就是一平方厘米,定位不準的,請刺一平方寸大小。
2、刺血手法要快,要準(要快,我目前是一秒刺7針,快的手法可以降低疼痛感,要準,是針針見血,不要深淺不一,當然了這個是要臨床練的 。
3、保證出血量每個穴位2-5毫升(我一般都是不足2毫升的,起下罐再刺,出血多少因個體差異和血液粘稠度有關,也與針刺手法有關,但最少保證2毫升以上,)
4、一罐一刺(傳統(tǒng)方法是刺完所有穴位,再拔罐,我的方法是,刺一個穴位馬上拔罐,再刺下一個穴位再拔罐,記住后拔肩前和肩后兩個穴位,一起起罐時這兩個穴位時間短不起泡。
5、每5天治療一刺,雙側肩周炎患者不可雙側同時刺血(同時刺血效果差,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都是治好一側再治另一側),刺血后24小時刺血部位不要沾水。
哪些肩周炎患者不能用放血療法
并不是所有的肩周炎患者都可以放血療法治療,一般來說孕婦,年老體弱,有出血傾向的肩周炎患者不要用放血療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也不能采取放血療法。
肩周炎如何治療,以下就是肩周炎的治療方法:
1、中藥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的。
2、拔罐肩周炎如何治療,拔罐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經(jīng)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每周可刮1~2次。
4、針灸針灸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選用1~1.5寸針灸針,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刺入穴位,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兩周為1療程。
5、理療肩周炎如何治療,選用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善鸬较?、鎮(zhèn)痛、解痙、改善血液循環(huán)、松弛肌肉的作用。
6、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對肩周炎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搬t(yī)三分練七分”,應鼓勵患者多做肩關節(jié)的運動,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對預防肩關節(jié)的粘連,肩部軟組織的拘緊、攣縮,大有好處。
中醫(yī)放血
放血多用于治療扭傷
中醫(yī)經(jīng)常采用的放血療法,主要目的在藉由排除微量血液約5~10cc,達到“去窒解淤”的功效。多用在治療淤血腫傷,跟減肥沒什么關系。
“去窒”是放血促進循環(huán),消除因體內循環(huán)不佳造成的水腫、酸痛感等;去淤則是治療因扭傷或撞擊造成的淤血。
放血具美容功效
放血就中醫(yī)角度而言,的確具有美容功效,但美容放血和一般放血方式不同。放血促進美容的原理,也是基于能促進臉部血液循環(huán),因此改善臉部膚況;鄒瑋倫醫(yī)師表示,尋求美容放血的人士,青春痘及斑點的問題多有改善。
放血是采用極細微的梅花針,在臉部取主治穴道針刺,拔針時稍微用力,此時穴位可能會排出極微量的血,所以也被稱為放血美容。
中醫(yī)怎么放血
一般放血是用采血片、3面3棱的三棱針,或5細針一束的“梅花針”,針刺主治穴位,如“曲池穴”主治頸肩、皮膚,在穴位刺出血液達到治療目的;針刺部位非常微小,不會留下疤痕;有時為促進排血,會在針刺前拔罐造成淤血,即俗稱“拔血罐”。
為長期紓解循環(huán)不佳問題,多半建議1周固定放血2~3次即已足夠,但接受放血前必須經(jīng)中醫(yī)師診斷處方,身體虛弱或貧血的人都不適合放血。
結語:讓你的身體見點紅,是一個好的方法。如果你是一見到血液就暈倒的人,千萬不要使用這種方法;還有就是貧血的人切記不要使用。放血需要絕對專業(yè)及耐心,因為每個穴位療程至少須半小時以上,且被放血者要完全接受放血療法,擔心或害怕都會影響放血效果。
中醫(yī)放血
放血多用于治療扭傷
中醫(yī)經(jīng)常采用的放血療法,主要目的在藉由排除微量血液約5~10cc,達到“去窒解淤”的功效。多用在治療淤血腫傷,跟減肥沒什么關系。
“去窒”是放血促進循環(huán),消除因體內循環(huán)不佳造成的水腫、酸痛感等;去淤則是治療因扭傷或撞擊造成的淤血。
放血具美容功效
放血就中醫(yī)角度而言,的確具有美容功效,但美容放血和一般放血方式不同。放血促進美容的原理,也是基于能促進臉部血液循環(huán),因此改善臉部膚況;鄒瑋倫醫(yī)師表示,尋求美容放血的人士,青春痘及斑點的問題多有改善。
放血是采用極細微的梅花針,在臉部取主治穴道針刺,拔針時稍微用力,此時穴位可能會排出極微量的血,所以也被稱為放血美容。
中醫(yī)怎么放血
一般放血是用采血片、3面3棱的三棱針,或5細針一束的“梅花針”,針刺主治穴位,如“曲池穴”主治頸肩、皮膚,在穴位刺出血液達到治療目的;針刺部位非常微小,不會留下疤痕;有時為促進排血,會在針刺前拔罐造成淤血,即俗稱“拔血罐”。
為長期紓解循環(huán)不佳問題,多半建議1周固定放血2~3次即已足夠,但接受放血前必須經(jīng)中醫(yī)師診斷處方,身體虛弱或貧血的人都不適合放血。
結語:讓你的身體見點紅,是一個好的方法。如果你是一見到血液就暈倒的人,千萬不要使用這種方法;還有就是貧血的人切記不要使用。放血需要絕對專業(yè)及耐心,因為每個穴位療程至少須半小時以上,且被放血者要完全接受放血療法,擔心或害怕都會影響放血效果。
聽到放血可能不大了解,或者并不是很了解。也有著一些對此療法的一些誤區(qū),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放血療法及他的一些誤區(qū)。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刺破人的表層皮膚,放出一些血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分為點刺,散刺,刺絡,挑刺等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zhèn)吐止瀉、通經(jīng)活絡之功效。
針灸的放血量不只是幾滴
方先生稱:在中國歷史上的放血療法放血量很少,一般也就幾滴。事實是,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jīng)》屢次提到,放血要放到血變?yōu)橹?。就是放血時開始放出來的血是暗紅色或烏黑的,到后來血色就變紅了,這時就可以停止放血了。有一點臨床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方法,放血量不會只是幾滴。中國古人采用大劑量放血的例子并不少,不是如方先生所言中醫(yī)的大劑量放血是從傳統(tǒng)西醫(yī)那里學來的。
惡血是瘀滯在血管里的血液
方先生還稱,中醫(yī)的出惡血是古人不懂血液循環(huán)的臆想。血液是在不停循環(huán)的,大約每20秒就跑遍全身一次。全身的血液是一體的,沒有惡血和好血之分。方先生對血液循環(huán)的了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中國古人也知道血液是循環(huán)的,《黃帝內經(jīng)》就提出了兩種血液循環(huán)理論,一種是十二經(jīng)氣血流注方式,另一種是氣血向心循行的五輸穴理論。人體體循環(huán)主干部分的血液確實是每幾十秒可循環(huán)一次,但不是體循環(huán)中所有的血液成分都跑遍全身一次。例如,在毛細血管中的血液流速是極慢的,每秒只能流動0.41毫米,20秒只能走8.2毫米,處在微循環(huán)障礙中的血液流動則更是緩慢。若血液都能每20秒就跑遍全身一次,則根本不會有靜脈曲張和其他許多疾病的出現(xiàn)。
現(xiàn)代醫(yī)學的微循環(huán)理論認為,人體的衰老、腫瘤的發(fā)生、高血壓、糖尿病等許多疾病,主要是微循環(huán)障礙所致。血流速度緩慢,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不但使血管壁變厚,有時凝聚起來堵塞血管,導致血液運行更加不暢,形成惡性循環(huán),局部組織器官的新陳代謝不能正常進行,造成多種疾病的發(fā)生。中醫(yī)所謂的惡血,正是指瘀滯在靜脈中或微血管中的血液,其有毒成分含量高,稱之為惡血又有何不可?所謂人體沒有惡血和好血之分,只有在健康無病時才有可能,否則,我們經(jīng)??梢栽谀程幇l(fā)現(xiàn)惡血。
放血療法不是簡單的放出瘀血
方先生稱放血是危險的療法,其依據(jù)是某醫(yī)師為治療某患者的多年寒癥,竟然放了850毫升血。如果一次放血850毫升確實是夠危險的,但該醫(yī)師一般每次放血量因人而異,少則100200毫升,多則400毫升,方先生也承認獻血200400毫升對人體是無害的。這是用極端的情況來否定整個療法。
放血療法不僅可祛除血脈中的瘀血,還有退熱瀉火、解毒止痛、治療麻木、鎮(zhèn)吐止瀉、醒神救急等作用。我的病人和家人是深受放血療法益處的,筆者日治病人超過百余人次,新病人已預約到一個月以后,其中放血療法是常用方法之一。我的放血量一般不超過100毫升,毫無危險性可言。放血,不僅只是放出瘀血或毒血那么簡單,同時也是對血管壁的刺激,而血管壁上有豐富的神經(jīng),有些部位還分布內分泌細胞,因此刺激血管也有可能調節(jié)了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
導讀:中醫(yī)針灸現(xiàn)已被用為治療疾病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了。但是對于中醫(yī)針灸的放血療法,你了解嗎?如果你不了解的話,那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醫(yī)的解說吧!
全面認識傳統(tǒng)針灸的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這個療法的產(chǎn)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
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
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金屬針,以后又根據(jù)醫(y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xiàn)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黃帝內經(jīng)》。并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等病癥。
相傳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癥。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yī)大法之一。
《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yī)用頭頂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癥。
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y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并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
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fā)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
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1、針具的選擇
三棱針:由不銹鋼制成,分為粗細兩種,針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鋒利,粗針長7~10厘米,針柄直徑2毫米,適用于四肢、軀干部位放血。
細針長5~7厘米,針柄直徑1毫米,適用于頭面部及手足部放血。
小眉刀:長7~10厘米,刀刃長1厘米,十分鋒利。
臨時沒有上述工具,也可暫用縫衣針、注射針頭、瓷片、刮臉刀片等代替。
2、操作步驟
第一步,先將針具煮沸消毒,然后操作者的雙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
第二步,依不同的方法進行。
刺絡法:該法又分點刺、挑刺、叢刺三種刺法。
點刺有速刺(對準放血處,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黏液。
該法運用較多,大多數(shù)部位都宜采用)、緩刺(緩慢地刺入靜脈1~2毫米,緩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適用于肘窩、頭面部放血)之分;
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后,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黏液,適用于胸、背、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數(shù)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于扭挫傷、脫發(fā)、皮膚病等。同時還經(jīng)常配合拔罐療法。
劃割法: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后進刀劃割。適用于口腔內膜、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第三步,在用右手刺絡或劃割放血的同時,另一手做提、捏、推、按等輔助動作,以配合放血。
3、放血療法的禁忌
患有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療法。
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饑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療法。
一般放血量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過2次。1~3次為一療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壓迫止血。
針灸治療高血壓,有很多穴位可扎
高血壓多見于中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多在遺傳因素基礎上因長期精神刺激、情緒波動使高級神經(jīng)功能紊亂所致;繼發(fā)性高血壓病多由泌尿系疾患、顱內疾患及內分泌疾患引起。
高血壓屬中醫(yī)頭痛、眩暈等癥范疇。
中醫(yī)認為,肝腎陰虛,肝陽偏亢,上擾頭目,頭痛頭暈;肝喜條達,郁易化火,肝陰耗傷,風陽上擾,發(fā)為眩暈;素體脾虛。
或飲食不節(jié),更傷脾胃;或憂思勞倦,脾陽不振,水濕內停,積聚成痰,痰阻中焦,清陽不升,頭目眩暈,發(fā)為本病。
用針灸治高血壓的常用穴位有:大椎、肩井、肺俞、梁門、太陽、風池、涌泉、三陰交、太溪、太沖、足三里、曲池、中院、豐隆、百會、氣海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