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殼子蟲泡酒的功效
冬季泡酒養(yǎng)生。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相信關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臭殼子蟲泡酒的功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臭殼子蟲泡酒最大的功效就是將人體內(nèi)的病毒物質(zhì)清除掉,既能預防細胞癌變又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另外臭殼子蟲泡酒還能消腫解毒,祛風止癢,對于人體生瘡以及水泡還有皮膚癢痛有很好的療效。接下來我們就具體的了解一下臭殼子蟲泡酒的方法和更多功效。
臭殼子蟲泡酒的做法
臭殼子蟲泡酒的做法特別簡單,平時可以取兩百克,曬干以后的臭殼子蟲,把它們放在鍋中慢慢炒制,炒焦以后取出降溫放在干凈可以密封的容器中,然后加入一千克白酒,密封泡制十到十五天以后就能泡好,泡好以后取出服用,每天服用二十克就可以。
臭殼子蟲泡酒的功效
臭殼子蟲泡酒最大的功效就是清理人體內(nèi)的病毒,預防細胞癌變也能提高人體素質(zhì),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另外臭殼子蟲泡酒還能消腫解毒,平時可以用于人類生瘡以及水泡還有皮膚癢痛等癥的治療,治療時可以直接泡好的藥酒涂抹在患處周圍,每天一次,就能讓痛癢的癥狀很快好轉(zhuǎn)。
臭殼子蟲的其他功效
1、臭殼子蟲能治牙痛
臭殼子蟲入藥以后有出色的止痛作用,它對人類的牙痛有明顯治療作用,平時人們牙痛時可以把兩個臭殼子蟲研碎以后用溫開水沖調(diào),去掉殘渣以后飲用清液,或者直接把臭殼子蟲研碎以后塞入到有蛀牙的牙洞中,都能讓牙痛的癥狀很快減輕。
2、臭殼子蟲能治小兒麻痹
臭殼子蟲還能通經(jīng)活絡,它對人類小兒麻痹有出色的治療作用,平時治療時可以把臭殼子蟲兩個,黑骨頭三克,以及大發(fā)汗二克還有石巖菜二克以及飛龍掌血七克再加上重樓三克,一起用清水煎制服用,每天服用一次,連用七天為一個療程,多數(shù)患者用藥一個療程以后癥狀能有明顯好轉(zhuǎn)。
Ys630.com相關知識
全蟲也就是全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藥材,這種藥材主要是從蝎子身上所獲取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對于人體也有著很多方面的功效和好處,比如說可以治療中風、小兒驚風破傷風以及痙攣抽搐等癥狀,且效果很好。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全蟲的功效、作用等相關知識!
一、全蟲是什么?
聽到全蟲這個名字,可能一些害怕蟲子的朋友已經(jīng)起雞皮疙瘩了,實際上全蟲并不是昆蟲,其實,全蟲指的是蝎子,又叫全蝎,是蝎子的干燥體;通常人們在春天的尾巴到秋天的開始這段時間捕捉蝎子,用沸水,或者沸鹽水中煮,煮到蝎子的全身都僵硬之后撈出,然后放在通風的地方風干,這個全蟲是可以入藥治療疾病的。
二、全蟲的功效
全蟲頭胸部與前腹部呈扁平長橢圓形,后腹部呈尾狀,皺縮彎曲,完整者體長約6厘米。頭胸部呈綠褐色,前面有1對短小的螫肢和1對較長大的鉗狀腳須,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對,均為7節(jié),末端各具2爪鉤,前腹部由7節(jié)組成,第7節(jié)色深,背甲上有5條隆脊線。背面綠褐色,后腹部棕黃色,6節(jié),節(jié)上均有縱溝,末節(jié)有銳鉤狀毒刺,毒刺下方無距。氣微腥,味咸。全蟲性味辛,平。歸肝經(jīng)。有息風鎮(zhèn)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jié)的功效,主治肝風內(nèi)動,痙攣抽搐,小兒驚風,中風口,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偏正頭痛,瘡瘍,瘰疬。用法用量:通常是煎服,3到6克。外用適量。
三、全蟲的禁忌
血虛生風者忌服?!侗静萁?jīng)疏》中說到“似中風及小兒慢脾風,病屬于虛,法咸忌之?!薄侗静萸笳妗芬蔡岬健凹晌伵!!本褪遣荒芘c蝸牛一起服用,同時,還有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孕婦一定不能食用全蟲。全蝎用量過大可致頭痛、頭昏、血壓升高、心慌、心悸、煩躁不安,嚴重者血壓突然下降、呼吸困難、發(fā)紺、昏迷,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若過敏者可出現(xiàn)全身性紅色皮疹及風團,可伴發(fā)熱等,此外,還可引起蛋白尿、神經(jīng)中毒,表現(xiàn)為面部咬肌強直性痙攣,以及全身剝脫性皮炎等。全蝎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過大,二是過敏體質(zhì)者出現(xiàn)過敏反應。所以要嚴格掌握用量,過敏體質(zhì)者應忌用。
大黃(庶蟲)蟲丸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大黃(庶蟲)蟲丸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大黃(庶蟲)蟲丸如何吃最好。
【處方】生錦紋、荊三棱、(庶蟲)蟲、蓬莪術、干漆、元明粉。
【功能主治】腹脹血蠱,先有積塊化脹,或石瘕腸蕈,脈實形壯者。
【用法用量】為丸服。
【摘錄】《鎬京直指》卷二
【別名】婦科大黃(庶蟲)蟲丸
【處方】大黃10分(蒸),黃芩2兩,甘草2兩,桃仁1升,杏仁1升,芍藥4兩,干地黃10兩,干漆1兩,虻蟲1升,水蛭100個,蠐螬1升,(庶蟲)蟲半升。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經(jīng)消癥。緩中補虛。攻熱下血。活血破瘀,通經(jīng)消痞。主瘀血內(nèi)停,腹部腫塊,肌膚甲錯,形體羸瘦,目眶黯黑,潮熱,食欲不振;婦人瘀血經(jīng)閉不行。五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jīng)絡營衛(wèi)氣傷,內(nèi)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婦人經(jīng)水不利,漸為心腹脹滿,煩熱咳嗽,面色煤黃,肌膚干皮細起,狀如麩片,目中曇暗,或赤澀羞明怕日者;小兒疳眼,生云翳,臉爛羞明,不能視物,并治雀目。早期肝硬化。
【用法用量】婦科大黃(庶蟲)蟲丸(《飼鶴亭集方》)。
【注意】孕婦禁用。若出現(xiàn)皮膚過敏者停服。
【各家論述】1.《醫(yī)方考》,是方也,干漆、桃仁、虻蟲、水蛭、蠐螬、(庶蟲)蟲去干血之品也;君以大黃,是聽令于將軍矣;佐以芍藥、地黃,生新血也;佐以杏仁、甘草,致新氣也;佐以黃芩,驅(qū)游熱而堅腸胃也。
【臨床應用】1.慢性活動性肝炎:用本方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40例。治愈17例,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HBSAg轉(zhuǎn)陰;有效19例,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HBSAg呈陽性,或肝功能損害減輕,但未恢復正常,HB-Sag呈陽性者;無效4例。
【摘錄】《金匱》卷上
其實用大黃(庶蟲)蟲丸治療一些疾病時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希望大家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服用。
提到花花草草,人們可能想到更多的就是常見的那些具有觀賞性的植物,但其實除了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外,很多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藥用功效作用。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種野生的植物,名叫臭花草,常見于我國廣東深圳、東莞、以及廣西等地區(qū),快來一起看看它的功效作用。
五色梅又名臭花草,廣東華南地區(qū)的人數(shù)都稱其為“臭花草”,其生長在路邊或河邊的草叢里,用鮮或干臭花草的莖和葉煲水作淋浴,最好用大盒來做淋浴。
臭花草有:止癢治疥癩清濕毒的功效。
色梅為常綠灌木,高1一2m,有時枝條生長呈藤狀。莖枝呈四方形,有短柔毛, 通常有短而倒鉤狀刺。單葉對生,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兩面粗糙有毛,揉爛 有強烈的氣味,頭狀花序腋生于枝梢上部,每個花序20多朵花,花冠筒細長,頂端多五裂,狀似 梅花?;ü陬伾嘧儯S色、橙黃色、粉紅色、深紅色?;ㄆ谳^長,在南方露地栽植幾乎一年四季 有花,北京盆栽7~8月花量最大。果為圓球形漿果,熟時紫黑色。同屬150種,國內(nèi)引進栽培 2種,園藝品種多個。蔓五色梅 (L·montevidensis)半藤蔓狀,花色玫瑰紅帶青紫色。白五色梅 (cv·Nivea)花以白 色為主。黃五色梅(cv·Hybrida)花以黃色為主。
花菜分白色和綠色兩種,花菜性平味甘,有強腎壯骨、補腦填髓、健脾養(yǎng)胃、清肺潤喉作用。適用于先天和后天不足、久病虛損、腰膝酸軟、脾胃虛弱、咳嗽失音者。綠菜花尚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對脾虛胃熱、口臭煩渴者更為適宜。
花菜不耐高溫,烹飪時爆炒時間不可過長,以防養(yǎng)分丟失及變軟影響口感,不如熱水短時焯過之后加調(diào)料食用。加工花菜時,先用手掰成小花瓣,以求得花瓣完整?;ㄍ絮r嫩,也可食用。
一般不主張花菜與黃瓜同炒同燉,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容易破壞花菜中的維生素C,但花菜色白,黃瓜帶有綠色,兩菜搭配,為外觀增色,最好分開煸炒,然后混合裝盤。
花菜用于食療舉例如下
滋陰解毒方綠花菜250克,掰小塊洗凈,白木耳50克先泡,菊花少量,冰糖少許,文火煲約半小時,揀出菊花,放涼后即可食用。用于熱毒傷陰引起的胃熱、口苦、咽干舌燥、不思飲食、頭痛目赤或放療引起的氣陰兩虛等癥。
補腎強身方豬或羊腎一對,剖開去筋膜,冷水泡半日。黑木耳100克涼水泡開,花菜200克掰小塊,洗凈開水焯過。豬或羊腎切丁,與黑木耳爆炒,酌加
臭李子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臭李子去治療一些相關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老鴰眼、老烏眼。
【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達烏里鼠李的果實。
【原形態(tài)】達烏里鼠李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m。小枝粗壯,近對生,褐色或紅褐色,頂端常有大的芽,而不形成刺,或于分叉處具短針刺。葉對生于長枝上,或叢生于短枝上;葉柄長1.5-4cm;葉片紙質(zhì),卵圓形或橢圓形,長4-13cm,寬2-6cm,先端突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齒端常有紅色腺體,上面無毛,亮綠色,下面沿脈被白色疏柔毛,淡綠色,側(cè)脈4-6對,網(wǎng)脈明顯?;▎涡?,雌雄異株,黃綠色;雌花1-3個生于葉腋或數(shù)個至20個簇生于短枝端,有退化雄蕊;花萼4裂,裂片狹卵形,銳尖;子房球形,2-3室;花柱2-3淺裂或半裂;雄花的雄蕊4,并有不育的雌蕊。核果球形,熟時黑色,直徑5-7mm,基部有宿存萼筒。果梗長1-1.2cm。種子卵圓形,黃褐色,背側(cè)有狹縱溝?;ㄆ?-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林下,灌叢或林緣和溝邊陰濕處。
【化學成份】果實含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ol),另含山柰酚(kaempferol)。
【性味】苦;甘;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瀉下殺蟲;止咳祛痰。主瘡癰;瘰疬;疥癬;齲齒;口瘡;牙痛;腹脹便秘;咳嗽痰喘;水腫脹滿;支氣管炎;肺氣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漱口。
【注意】鮮生品慎服。內(nèi)服不可過量。
【摘錄】《中華本草》
文章介紹的臭李子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臭李子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不認識臭靈丹的朋友們不會了解臭靈丹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臭靈丹是一種中藥材,很多人都只是在形態(tài)上認識,所以很難了解到臭靈丹真正能夠帶給人們的身體哪些好處,這些需要我們深入去認識臭靈丹這種藥材了。
【別名】鹿耳林、大黑藥
【來源】菊科臭靈丹屬植物 臭靈丹 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以 根 或 全草 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中暑,口腔炎,扁桃體炎,咽喉炎,腮腺炎,中耳炎,支氣管炎,瘧疾;外用治瘡癤腫毒,燒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患處,或水煎濃汁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滇南本草》
由以上對臭靈丹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臭靈丹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臭蒿。
【別名】牛尾蒿、海定蒿
【來源】藥材基源:為艾科植物臭蒿的全草。
【原形態(tài)】臭蒿 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植株有濃烈臭味。根單一,垂直。莖直立,單生,稍粗壯,上部有腋生花序序枝,稍帶紫紅色。葉互生;有短葉柄或幾無柄;莖下部與中產(chǎn)葉片長橢圓形,長6-12cm,寬2-4cm,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裂片長圓形,有鋸齒,基部稍平展,半抱莖;上部葉與苞片葉漸小,一回櫛齒狀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壯大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4mm,于莖頂或分枝端排成必穗狀花序,并再組成密集或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寬橢圓形,背面無毛或有腺毛,邊緣寬膜質(zhì),紫褐色或深褐色;花序凸起,半球形;雌花3-8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兩性花15-30朵,花冠管狀,檐部紫紅色,外面有腺點。瘦果長圓狀倒卵形,縱紋稍明顯。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400m的山坡、湖邊草地、河谷、沙灘、田邊等處。
【性狀】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長1-5cm,直徑0.2-1cm中空或有髓,表面綠黃色至淺黃棕色,具多條縱棱有殘葉柄和花序的枝。葉卷曲皺縮,暗綠色至棕綠色,完整的葉為二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線狀披針形?;ㄐ虬肭驙?,直徑3-4mm,密集成復總狀;總苞片3層,外層呈船形,膜質(zhì)較寬,邊緣褐色;花小,管狀,紫質(zhì)較寬,邊緣褐色;花小,管狀,紫紅色或淺黃棕色。瘦果長圓形,長約1mm,棕褐色。體輕,質(zhì)軟。氣特異,味苦,辣,微有清涼感。以色暗綠、葉多、花多、香氣濃者為佳。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濕熱;消腫毒。主濕熱黃疸;膽囊炎;癰腫毒瘡;濕疹疥瘌;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6g。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涂。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臭蒿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于臭蒿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臭柏。
【別名】新疆圓柏、雙子柏(《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阿爾叉、霍寧-阿爾茨(蒙名)。
【來源】為柏科植物 沙地柏 的 枝葉 、 球果 。春、夏采,曬干。
【原形態(tài)】常綠匍匐灌木,稀為喬木。分枝細,小枝揉之則發(fā)臭味,老枝皮暗褐色,光滑。葉交互對生;鱗形葉相互緊覆,長1~2.5毫米,先端鈍或微尖,全緣,下面中部生有橢圓形腺體;刺形葉常生于幼齡植株上,有時壯齡植株亦有少量刺形葉,排列緊密,向上斜伸不開展,長3~7毫米,上面凹入,中肋明顯,被白粉。雌雄異株,雌球花珠鱗2個。球果漿果狀,腎形,生于較長而垂曲的小枝頂端,呈不規(guī)則倒卵狀球形、近圓形或卵圓形,頂端圓、平或呈叉狀,長5~9毫米,有白粉,熟時暗褐紫色或紫黑色,內(nèi)有種子1~5(多2~3)粒;種子近卵圓形,稍扁,具棱脊,有少量樹脂槽。
【生境分布】生于沙地、多石的干旱荒山和林下。分布新疆、青海、甘肅、內(nèi)蒙古、陜西等地。
【藥理作用】沙地柏含香檜醇及鬼臼毒素0.2%,后者對小鼠肉瘤有傷害作用,能使其出血、壞死。所含揮發(fā)油可作局部刺激劑,長期應用于皮膚、粘膜可引起劇烈炎癥,過量可致嚴重的腸胃道炎癥反應,引起吐、瀉、腹痛甚至死亡。曾有人用來流產(chǎn),實乃全身中毒之結(jié)果,并非對子宮有特異作用。如給狗以香檜醇或本屬植物之浸劑連服3周,不致引起肝的脂肪變性,量過大可于2天內(nèi)死亡(小腸局部有劇烈炎癥)。香檜醇不影響豚鼠子宮張力,可取消其自發(fā)活動;對離體兔小腸可使其活動立即停止,此為可逆者,不受毛果蕓香堿的影響。香檜醇可增加水蛭肌張力,而浸劑則降低之,故兩者作用并非完全相同。
【性味】《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苦,平。"
【功能主治】①《新疆中草藥手冊》:"驅(qū)風鎮(zhèn)靜。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
【附方】①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布氏桿菌病,皮膚盛癢病:臭柏、蒙古蕕、白龍穿彩、麻黃、茵陳、地構葉、北五加、小白蒿各一斤(以上均系鮮品)。水一百斤,煮沸后浸泡五小時,然后再捎加溫。取藥液洗浴,根據(jù)身體情況洗一至一個半小時。洗后不宜受風著涼,宜在伏天為好。風濕性關節(jié)炎,地構葉,北五加用量增加:皮膚瘙癢癥,白龍穿彩與麻黃用量增加。(《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對于臭柏的功效與作用大家應該知道了吧,臭柏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很常見的中藥藥材,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
臭牡丹根是一種本草中藥,一般在中藥當中十分常見,臭牡丹的根葉都可以入藥服用,其中含有大量的藥用價值,可以有效治療一些身體疾病,同時還可以預防身體疾病,對身體非常好,服用臭牡丹根可以有效治療頭暈頭痛等疾病,同時還可以治療身體關節(jié)風濕疼痛等,對高血壓也有一定的功效。
營養(yǎng)價值
有利于促進排尿,減少對心房的壓力
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極為有益
有鎮(zhèn)靜作用,經(jīng)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緊張,幫助睡眠
能改善消化系統(tǒng)和肝臟功能
性狀與分布
喜陽光充足和濕潤環(huán)境,適應性強,耐寒耐旱,也較耐陰,宜在肥沃、疏松的腐葉土中生長。生于山坡、林緣或溝旁。分布于華北、西北、西南各省。
用途
臭牡丹葉色濃綠,頂生緊密頭狀紅花,花朵優(yōu)美,花期亦長,適宜栽植于坡地、林下或樹從旁,也可作地被植物。
根、莖、葉入藥,有祛風解毒、消毒止痛之效。
中藥材臭牡丹
別名:矮桐子、大紅花、臭楓根、臭八寶、臭芙蓉、矮腳桐。
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臭牡丹,以根及葉入藥。夏季采葉、秋季采根,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散瘀。根:風濕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高血壓病,頭暈頭痛,肺膿瘍。葉:外用治癰癤瘡瘍,痔瘡發(fā)炎,濕疹,還可作滅蛆用。
用法用量:根0.5~1兩;鮮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說起臭蒲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這是一種地方方言的叫法,它又叫做艾草、艾葉,這個名稱想必大家一點都不陌生了吧。尤其是在端午節(jié),常常被用來插置家中辟邪,還有用艾草來驅(qū)蚊等,據(jù)說還對女性宮寒的有一定的緩解療效,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下臭蒲草的功效與作用。
《本草綱目》記載:“菖蒲氣味辛、溫、無毒。用于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治耳聾。常吃使人年輕、不健忘、不迷糊、益心智、延年長壽。主治四肢麻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癥、身積熱不? 解??勺鲈?、治耳鳴,頭昏淚下、邪氣入侵、殺諸蟲、惡瘡疥瘙、除風下氣。丈夫水臟、女人血冷,又治中風癲癇。
蒲黃入藥,主要功能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jīng)閉、痛經(jīng)、脘腹刺痛、跌打腫痛、血淋濕痛。? 水燭是蒲草的正名,生于湖泊、河流、池塘淺水處,水深達1米或更深,沼澤、溝渠亦常見,當水體干枯時可生于濕地及地表龜裂環(huán)境中。蒲草是廣泛生長在中國的一種集食用、藥用、生活用品于一體的野生水草植物。其假莖白嫩部分和地下匍匐莖尖端的幼嫩部分(即草芽)可以食用,味道清爽可口;老熟的匍匐莖可做浴湯、飼料。成熟收割后,還可以用來編織蒲席、坐墊等生活用品;用蒲草編織生活用品和工藝品,在我國有著六千多年的歷史。
因為野生,所以蒲草天然防蟲、防蛀;因為生長于水中,不被水所侵害,所以蒲草天然防潮、除濕;因為內(nèi)部網(wǎng)狀結(jié)構,所以蒲草自有彈性,初坐不軟,久坐不硬;因為外表致密,中有不流動空氣故隔熱,因為產(chǎn)品多根多層壓縮而成故透氣,所以蒲草冬觸不涼,夏觸不熱。?《本草綱目》記載:艾草,又稱家艾、艾葉、陳艾??嘣镄辽ⅲ芾須庋?、溫經(jīng)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以治療脘腹冷痛,經(jīng)寒不調(diào),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jīng)過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艾草,多年生長草本植物,生長分布較廣。一般用于針灸術的“灸”。所謂針灸其實分成兩個部分?!搬槨本褪悄冕槾萄ǖ?,而“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后去熏、 燙穴道,穴道受熱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紙或草點燃了都能作為“灸”使用。艾草的氣味與自然功能,發(fā)揮了關鍵的作用。? 中國民間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療風濕病時,以艾草作為燃料效果更佳。
很多人對臭樟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臭樟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別名】白樟、香樟
【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云南樟的果實或木材。
【原形態(tài)】云南樟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褐色,縱裂,具香氣;枝條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5-3.5cm,近無毛;葉片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5cm,寬4-6.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或近圓形,兩側(cè)有時不對稱,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色,幼時下面被微柔毛,后脫落無毛,或略被微柔毛,羽狀脈,稀離基三出脈,側(cè)脈4-5對,側(cè)脈脈腋在上面明顯隆起,下面有明顯腺窩,窩穴內(nèi)被毛或近無毛,網(wǎng)脈微細不明顯;革質(zhì)。圓錐花序腋生,長4-10cm,無毛;花兩性,長約3mm,淡黃色;花梗長1-2mm,無毛;花被筒倒錐形,長約1mm,花破裂片6,寬卵圓形,長約2mm,花被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內(nèi)面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絲被短柔毛,第1、2輪雄蕊長約1.4mm,花藥卵圓形,與花絲等長,4室,內(nèi)向瓣裂,花絲無腺體;第3輪雄蕊長約1.6mm,花藥長圓形,長約1mm,4室,外向瓣裂,花絲近基部有1對心形腺體;退化雄蕊3,長三角形,連柄長不及1mm,柄被短柔毛,位于最內(nèi)一輪;子房卵圓形,直徑約1.2mm,無毛,花柱長約1.2mm,柱頭微3裂,果實球形,直徑約1cm,黑色;果托倒圓錐形,長約1cm,先端直徑約6mm,邊緣波狀?;ㄆ?-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栽培】1.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常生于山麓、溪谷石巖縫隙或次生闊葉林中。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在疏松濕潤的土壤生長最快,萌芽力強。
【化學成份】葉含揮發(fā)油,油中含樟烯(camphene),α-蒎烯(α-pin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樟腦(camphor),檸檬醛(citral),癸醛(capric aldehyde),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eketone),桉葉素(cinoole),丁香油酚(eugenol)。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行氣止痛。主風寒感冒;咳嗽;風濕痹痛;脘腹脹痛;腹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或浸酒,果實6-9g,木材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臭樟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