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黃草花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惫磐駚?,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趕黃草花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趕黃草花很多人不是特別的了解它,也屬于一種中草藥,在四川古蘭地區(qū)被稱為神仙草,明顯的效果就是清熱解毒和活血散于,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通過現(xiàn)代研究能夠發(fā)現(xiàn),趕黃草花具有抗肝病毒的作用,有很好的保護肝臟的效果,對于慢性肝炎、甲肝、乙肝,都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趕黃草功效與作用
趕黃草始載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熱解毒、退黃化濕,活血散瘀,利水消腫之功效,是苗族民間治療肝病的經(jīng)驗方,稱為“神仙草”。目前古藺縣的趕黃草區(qū)域已被國家原產(chǎn)地域保護制度認可和保護。現(xiàn)代研究表明,趕黃草內(nèi)含多種有效成分,對肝臟具有保護作用,能減低飲酒及藥物對肝臟的損害。
根據(jù)肝纖維化的病理分析,肝纖維化與中醫(yī)的“癥積”有一定的類同之處。同樣,中醫(yī)對癥積病機的認識是多方面的,但就其本質(zhì)而言,則以血瘀痰結(jié)為主。肝硬化是由于氣虛血滯,以致瘀血滯流,著而不去,凝血與痰濕蘊結(jié),阻滯血絡(luò)則成痞塊(肝脾腫大),進而凝縮堅硬,推之不移。 據(jù)《天寶本草》、《救荒本草》等記載,趕黃草具有通絡(luò)活血、祛瘀除濕、活血散瘀等作用。
中醫(yī)觀點:養(yǎng)陽重在養(yǎng)肝。在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生發(fā),肝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負擔最重,而由于人們肝氣生發(fā)會引起舊疾發(fā)作,如春季肝火上揚,會引起肺陰更虛。《黃帝內(nèi)經(jīng)》提出春夏補陽的原則,宜多食一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加人體抵抗力。李時珍《本草綱目》亦主張以蓼、蒿、芥、辛嫩山野菜雜合而食,充實陽氣。
趕黃草食用方法
適應癥
趕黃草性溫、味甘、無毒,具清熱、利尿消尿、解毒、活血、平肝、健脾、祛黃疸等功效。主治黃疸、水腫、經(jīng)閉、血崩、帶下、跌打損傷,以及各型肝炎、膽囊炎、脂肪肝等?,F(xiàn)代研究表明可健脾舒肝,保肝療肝,通絡(luò)活血,降低轉(zhuǎn)氨酶,針對脂肪肝,酒精肝,藥物肝,肝損傷,肝纖維化,肝硬化及代謝性痛風等有預防和修復阻斷作用。
內(nèi)服
取適量趕黃草干品,以趕黃草桿為佳,古家經(jīng)過大量臨床研究,1.6克是最安全養(yǎng)肝計量標準,用沸水反復沖泡飲用。
外用
外用可治療跌打損傷。
擴展閱讀
導讀:中藥趕黃草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趕黃草的功效與作用、趕黃草圖片、趕黃草的藥用價值、趕黃草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趕黃草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趕黃草簡介趕黃草圖片趕黃草的功效與作用趕黃草的藥用價值趕黃草的用法與用量趕黃草的副作用趕黃草簡介
趕黃草,為景天科扯根菜屬植物趕黃草,以全草入藥。秋后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全株長達100cm,直徑0.2~0.8cm,表面黃紅色或綠色。較光滑,葉痕兩側(cè)有兩條微隆起向下延伸的縱向褐色條紋,易折斷。斷面纖維性,黃色。中空,單葉互生。常卷曲易碎。完整葉片展開后呈披針形,長3~10cm,寬約0.8cm,兩面無毛,上表面黃紅或暗綠色,下表面紅黃色或灰綠色。萌果黃紅色,直徑約6mm,種子細小、氣微,味微苦。
趕黃草圖片
趕黃草的功效與作用
1、趕黃草能解酒
經(jīng)研究表明趕黃草含有的沒食子酸和槲皮素等成分均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
2、趕黃草能護肝
趕黃草是一種地道的中藥材,趕黃草具有清熱解毒,平肝健脾的功效。在臨床醫(yī)學中常常被用為治療酒精肝,脂肪肝,藥物肝,壓力肝,甲乙肝病毒,膽囊炎等肝臟類病癥。由于其成分中含有沒食子酸和榭皮素等有效成分,對于乙肝病毒有著非常好的治療療效,并且可以起到養(yǎng)肝護肝的作用,以此對肝臟引起的皮膚斑,視力下降干澀都有很好的調(diào)理效果。
趕黃草的藥用價值
趕黃草始載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熱解毒、退黃化濕,活血散瘀,利水消腫之功效,是苗族民間治療肝病的經(jīng)驗方,苗族人世代習用,稱她為神仙草。
現(xiàn)代研究表明趕黃草內(nèi)含多種有效成份均對肝損傷具保護作用,能恢復肝臟功能,減低飲酒及藥物對肝臟的損害,抑制肝纖維化、肝硬化,并對甲肝、乙肝、慢性活動性肝炎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趕黃草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臨床數(shù)據(jù)表明,取經(jīng)過傳統(tǒng)炮制后的趕黃草原桿,1.6g/次為宜,沸水沖泡后代茶飲。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于患處。
趕黃草的副作用
趕黃草屬利水滲濕藥,中醫(yī)講究物極必反,長期大量服用趕黃草可能對腎臟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可以配合其他中藥以減少副作用,具體請遵醫(yī)囑。脾胃虛寒者少用趕黃草。
趕黃草是屬于涼性植物,對于胃腸虧虛的朋友來說,勢必是要計量減半的,如果按照既定正常計量來說泡飲,自然是會有所影響,而造成拉肚子等不良反應。
以上就是一些趕黃草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說起趕黃草,就不得不先說人的肝了,肝是人體的五臟之一,是身體內(nèi)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而且還儲存肝糖,制程膽汁等,從這些可以看出肝對于人身體的重要性,而今天說的趕黃草卻是苗族民間治療肝病的“神仙草”,其養(yǎng)肝護肝療效顯著,那除此之外,趕黃草還有什么別的功效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趕黃草的功效:
利水除濕,祛瘀止痛。用于黃疸,水腫;外用治跌打損傷。
趕黃草的作用:
趕黃草性溫、味甘、無毒、利尿、消尿、活血、化瘀、健脾、祛黃疸等,主治黃疸、水腫、經(jīng)閉、血崩、帶下跌打損傷,以及各型肝炎、膽囊炎、脂肪肝,被苗族人尊為傳統(tǒng)祛黃病藥物。
1、趕黃草能解酒
經(jīng)研究表明趕黃草含有的沒食子酸和槲皮素等成分均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
2、趕黃草能護肝
趕黃草是一種地道的中藥材,趕黃草具有清熱解毒,平肝健脾的功效。在臨床醫(yī)學中常常被用為治療酒精肝,脂肪肝,藥物肝,壓力肝,甲乙肝病毒,膽囊炎等肝臟類病癥。由于其成分中含有沒食子酸和榭皮素等有效成分,對于乙肝病毒有著非常好的治療療效,并且可以起到養(yǎng)肝護肝的作用,以此對肝臟引起的皮膚斑,視力下降干澀都有很好的調(diào)理效果。
趕黃草的禁忌:
趕黃草屬利水滲濕藥,中醫(yī)講究物極必反,長期大量服用趕黃草可能對腎臟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可以配合其他中藥以減少副作用,具體請遵醫(yī)囑。
趕黃草是屬于涼性植物,對于胃腸虧虛的朋友來說,勢必是要計量減半的,如果按照既定正常計量來說泡飲,自然是會有所影響,而造成拉肚子等不良反應。
黃草花是中草藥里面的一種,我們可以采用黃草花來治療很多疾病,還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黃草花的不同藥效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困擾我們的小問題。
【來源】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灰綠黃繭的全草。
【原形態(tài)】灰綠黃堇 多年生草本,高18-40cm。灰綠色,無毛,多少被白粉。根肉質(zhì),主根明顯,有分枝,棕黃色。根莖粗壯。莖叢生,通常多分枝。基生葉多數(shù),具長柄,葉片肉質(zhì),輪廓卵形,長4-9cm,三回羽狀全裂,一回裂片具短柄,常4-5對,末回裂片卵形至倒卵形,再2-4深裂,先端圓鈍,常具短尖;莖生葉似基生葉??偁罨ㄐ蝽斏蛞干L3-15cm,疏生花10余朵;苞片鉆形,長3-10mm;花梗較苞片略短;萼片卵形,長約3-4mm,邊緣具齒;花冠黃色,外輪上瓣長12-14mm,先端兜狀下凹,具短尖,距圓筒狀,末端多少彎曲,長占花瓣長的1/4-1/3,下瓣較上瓣略短;子房狹卵形,柱頭具乳突4-8。蒴果近條形,長18-22mm。種子1列,6-8枚,黑色,有光澤,表面密布細凹點,種阜小而伸展?;ㄆ?-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2400m的干燥土坡或山坡灌叢中。
【性狀】1.性狀鑒別 全株長28-35cm或呈0.5-3cm小段。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灰綠色至綠色,具縱棱及縱向細紋;質(zhì)脆,斷面中空或有髓。葉多皺縮或破碎,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均具長柄;葉片展平后,完整者倒卵形,長6-9cm,三回羽狀全裂,灰綠色、淺綠色或黃綠色??偁罨ㄐ蛭挥谥敚嗑砬蚱扑?,每花下有披針形苞片1枚,淺綠色;花萼2,膜質(zhì)狀,淡褐色;花冠黃色,有短距,長8-12mm。蒴果多開裂,果殼綠褐色。氣清香,味微澀。藥用多切成短節(jié),長0.5-3cm,直徑1-6mm,莖斷面中空或有髓,白色或黃白色。
【性味】苦;涼
【歸經(jīng)】肺;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清肝利膽;止痛。主肺熱咳嗽;發(fā)熱胸痛;肝膽濕熱;脅痛;發(fā)熱;厭食油膩;黃疸;濕熱泄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只是介紹了黃草花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實它還具有其他效果,在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專門來看看醫(yī)書上記載的功效和事項。
很多人聽到趕黃草這種物品的時候,都會覺得一頭霧水了。我們要想認識趕黃草這種藥物的話,我們一定要先認識到趕黃草這一藥物的功效。認識了這一方面的知識以后,我們才能比較好的利用這一藥物了。那么到底趕黃草功效是什么?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這一問題,一起來跟小編了解一下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吧。
一、趕黃草功效:
趕黃草性溫、味甘、無毒、利尿、消尿、活血、化瘀、健脾、祛黃疸等,主治黃疸、水腫、經(jīng)閉、血崩、帶下跌打損傷,以及各型肝炎、膽囊炎、脂肪肝,被苗族人尊為傳統(tǒng)祛黃病藥物。
1、趕黃草能解酒
經(jīng)研究表明趕黃草含有的沒食子酸和槲皮素等成分均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
2、趕黃草能護肝
趕黃草是一種地道的中藥材,趕黃草具有清熱解毒,平肝健脾的功效。在臨床醫(yī)學中常常被用為治療酒精肝,脂肪肝,藥物肝,壓力肝,甲乙肝病毒,膽囊炎等肝臟類病癥。由于其成分中含有沒食子酸和榭皮素等有效成分,對于乙肝病毒有著非常好的治療療效,并且可以起到養(yǎng)肝護肝的作用,以此對肝臟引起的皮膚斑,視力下降干澀都有很好的調(diào)理效果。
二、趕黃草的禁忌:
1、趕黃草屬利水滲濕藥,中醫(yī)講究物極必反,長期大量服用趕黃草可能對腎臟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可以配合其他中藥以減少副作用,具體請遵醫(yī)囑。
2、趕黃草是屬于涼性植物,對于胃腸虧虛的朋友來說,勢必是要計量減半的,如果按照既定正常計量來說泡飲,自然是會有所影響,而造成拉肚子等不良反應。
以上就是有關(guān)趕黃草功效的介紹,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趕黃草功效認識到了以后,趕黃草這一藥物才能更好的利用起來。同時我們也要好好的鍛煉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的身體。最后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健健康康,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很多人聽到趕黃草這種物品的時候,都會覺得一頭霧水了。我們要想認識趕黃草這種藥物的話,我們一定要先認識到趕黃草這一藥物的功效。認識了這一方面的知識以后,我們才能比較好的利用這一藥物了。那么到底趕黃草功效是什么?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這一問題,一起來跟小編了解一下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吧。
一、趕黃草功效:
趕黃草性溫、味甘、無毒、利尿、消尿、活血、化瘀、健脾、祛黃疸等,主治黃疸、水腫、經(jīng)閉、血崩、帶下跌打損傷,以及各型肝炎、膽囊炎、脂肪肝,被苗族人尊為傳統(tǒng)祛黃病藥物。
1、趕黃草能解酒
經(jīng)研究表明趕黃草含有的沒食子酸和槲皮素等成分均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
2、趕黃草能護肝
趕黃草是一種地道的中藥材,趕黃草具有清熱解毒,平肝健脾的功效。在臨床醫(yī)學中常常被用為治療酒精肝,脂肪肝,藥物肝,壓力肝,甲乙肝病毒,膽囊炎等肝臟類病癥。由于其成分中含有沒食子酸和榭皮素等有效成分,對于乙肝病毒有著非常好的治療療效,并且可以起到養(yǎng)肝護肝的作用,以此對肝臟引起的皮膚斑,視力下降干澀都有很好的調(diào)理效果。
二、趕黃草的禁忌:
1、趕黃草屬利水滲濕藥,中醫(yī)講究物極必反,長期大量服用趕黃草可能對腎臟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可以配合其他中藥以減少副作用,具體請遵醫(yī)囑。
2、趕黃草是屬于涼性植物,對于胃腸虧虛的朋友來說,勢必是要計量減半的,如果按照既定正常計量來說泡飲,自然是會有所影響,而造成拉肚子等不良反應。
以上就是有關(guān)趕黃草功效的介紹,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趕黃草功效認識到了以后,趕黃草這一藥物才能更好的利用起來。同時我們也要好好的鍛煉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的身體。最后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健健康康,過上幸??鞓返纳?
溪黃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在臨床治療之上發(fā)揮出了非常大的功效。甚至有一些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溪黃草在實際的抗癌當中能夠發(fā)揮出一定的作用,因為它具有抗癌活性。當然,臨床上溪黃草也是可以幫助女性朋友治療宮頸癌這種疾病的。那么黃耗草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哪些呢?
溪黃草的功效與作用
1、溪黃草中的有效成分溪黃草素A,尾葉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對人宮頸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2、有效地清熱利濕、涼血散瘀。特別是對于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癃閉等都有良好作用。
3、可以幫助治療跌打瘀腫的癥狀。
4、對于黃疸型肝炎有很好的良效,黃疸型肝炎見皮膚及鞏膜黃染,惡寒發(fā)熱,乏力,納差,肝區(qū)隱痛,肝脾腫大,小便發(fā)黃,舌紅苔薄黃,脈弦滑。
5、特別是針對急性膽囊炎的癥狀惡寒發(fā)熱,右上腹疼痛,牽及右肩背部,口干苦,惡心嘔吐,或伴大便干結(jié),或伴腹瀉,黃疸等。溪黃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溪黃草生活中的應用還有很多,當然了關(guān)于溪黃草還有哪些功效的話,我想如果我們在應用到溪黃草的話最好能咨詢一下醫(yī)生的建議,看溪黃草對我們的身體都有哪些好處,同時服用溪黃草后有哪些禁忌,這些其實都是很重要的。
溪黃草泥鰍湯
配方:溪黃草30克,泥鰍250克;生姜4片。
制法:泥鰍活殺,用開水洗去黏潺及血水,與溪黃草、生姜一起人鍋,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清利濕熱。
用法:隔日1次,飲湯食泥鰍。
溪黃草的簡介
溪黃草為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大,粗壯,有時呈疙瘩狀,向下密生纖細的須根。莖直立,高達1.5(2)米,鈍四棱形,具四淺槽,有細條紋,帶紫色,基部木質(zhì),近無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溪黃草是民間草藥,俗稱土黃連等,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祛濕、涼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跌打瘀痛等病癥。
溪黃草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葉和莖中含二萜類化全物:溪黃草素A、B、D,以及尾葉香茶菜素A,2α-羥基熊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甙。β-谷甾醇、齊墩果酸、α-二羥基烏蘇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及線紋香茶菜酸。溪黃草甲素和1,14-二羥基-7,20;19,20二橋氧基-(1α,4α,7α,14β,20β)貝殼杉烯-15-酮,5-羥基-4-甲氧基黃酮-7-葡萄糖苷。
2、功效作用
2.1、性味苦,寒。
2.2、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散瘀。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腸炎,痢疾,跌打腫痛。
3、臨床應用
溪黃草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祛濕、涼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癃閉,跌打瘀痛等病癥。其實溪黃草是不能治療慢性肝炎的,若是急性感染性的黃疸型乙肝可以用溪黃草做急性治療,便是慢性乙肝還是要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做有針對性的治療,否則有可能延誤病情,進而增加治愈的難度。中草藥溪黃草對肝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療小三陽效果卻非常有限。
4、科學研究
近期有報道用溪黃草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300例,用溪黃草與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參等制成制劑治療乙肝68例(有效率84%),用溪黃草與其他藥制成“炎瘤寧栓劑”等。
溪黃草的市場信息
1、溪黃草的價格
溪黃草的價格約為0.10元/克。
2、溪黃草的選購方法
莖葉對生,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10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近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大內(nèi)彎的鋸齒,草質(zhì),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僅脈。上密被微柔毛,余部無毛,散布淡黃色腺點,側(cè)脈每側(cè)4-55與中脈在兩面微隆起,在邊緣之內(nèi)網(wǎng)結(jié),其間平行細脈多少明顯;葉柄長0.5-3.5厘米,上部具漸寬大的翅,腹凹背凸,密被微柔毛。
3、溪黃草的保存方法
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黃背草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黃背草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英文名】all-grass of Arabian Themeda
【別名】黃背茅、進肌草、金絲茅、山紅草、屈針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黃背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黃背草,多年生草本。稈粗壯,直立,高80-110cm。葉鞘具脫落性的疣基長柔毛;葉舌長1-2mm,先端鈍圓,具短纖毛;葉片狹條形,長10-40cm,寬4-5mm,僅上面基部疏被疣基長纖毛。假圓錐花序狹,長30-40cm,佛焰苞舟形,有毛或無毛,總狀花序由佛焰苞中抽出,長1-2cm,有7枚小穗,基部有1枚近于輪和的雄性或中性小穗,但無芒;第1穎革質(zhì),邊緣內(nèi)卷,第2穎與第1穎等長或較短,邊緣膜質(zhì),透明;上部3枚小穗中枚為兩性,基盤有髯毛;第1小花的外稃膜質(zhì)透明,內(nèi)稃不存在,第2小花的外稃短,有1長芒或無芒?;?、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等荒脊土地上。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jīng);祛風除濕。主經(jīng)閉;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幼苗或根:味甘、性溫。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驅(qū)風除濕的功效。主治經(jīng)閉、風濕疼痛。幼苗可治高血壓病。根常用于習慣性流產(chǎn)。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中藥黃背草的功效與作用的一些介紹,黃背草對人體的疾病有著很好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該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情況對癥用藥,避免胡亂食用。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珊瑚草花這種藥材。
【來源】藥材基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竹葉吉祥草的花。
【原形態(tài)】竹葉吉祥草,纏繞草本,莖長達3m。全株近無毛或被柔毛。莖細,側(cè)枝甚長。葉互生,柄長l-2cm;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7-20cm,寬1.5-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鞘極短,抱莖,被疏睫毛。圓錐花序頂生;花便長5-10cm,密被柔毛;花序基部有1個卵狀漸尖的苞片,長 5-11cm,被疏粗毛,邊緣有睫毛;花單性,兩性同林,雄花多數(shù),生于圓錐花序上,花較小,直徑約8mm;萼片3,被針形;花瓣3,條形,與萼片近等長;雄蕊 6,全育,花絲被綿毛,花粉紫色;雌花4-6,生于下部總狀花序上,花較大,直徑約10mm,萼和花與雄花相似,有退化雄蕊3,子房圓柱形,花往長約2.5mm,柱頭3裂。蒴果卵狀三棱形,長約12mm,先端有芒狀突尖;每室有種子6-8顆,深褐色,排成2列?;ㄆ?-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500m的山坡草地、溪邊及山谷林下。
【栽培】1.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蔭。宜選擇肥沃疏訟、潮濕的山坡地栽培。
【性味】味澀;性涼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調(diào)和氣血;止痛。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神經(jīng)性頭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介紹了珊瑚草花的相關(guān)常識,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珊瑚草花,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積累一些相關(guān)的東西,這會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葒草花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葒草花的記載,葒草花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水葒花(《摘元方》)。
【來源】為蓼科植物 紅蓼 的 花序 。
【性狀】干燥花序,花多數(shù),攢簇成穗,花被5瓣,淡紅色或帶白色,初開時常呈扁形的半開放狀態(tài)。
【功能主治】治心、胃氣痛,痢疾,痞塊,橫痃。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熬膏貼。
【附方】①治胃脘血氣作痛:水葒花一大撮,水二鐘,煎一鐘服。(《董炳集驗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上文我們分析了葒草花,知道葒草花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那么遇到疾病時我們才不會慌張。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黃筒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列當科植物黃筒花的全草。
【原形態(tài)】黃筒花,肉質(zhì)寄生小草本。全株高5-11cm,幾無毛。莖直立,單生或簇生,不分枝。葉較稀疏地螺旋狀披列于莖上;卵狀三角形或狹卵狀三角形,長5-8(-10)mm,寬3-4mm,邊緣稍膜質(zhì),先端尖?;ǔ?至10余朵簇生于莖端而成頭狀花序;苞片1枚,寬卵形至長橢圓形,長1.5-2.3cm,寬0.5-0.8cm,先端漸在或稍鈍;花幾無柄;無花萼;花冠筒狀二唇形,白色,后漸變淺黃色,長2.5-3.5cm,筒部長2.5-3cm,上唇先端微凹或2淺裂,下唇3裂,明顯短于上唇,裂片近等大,長圓形,長約3mm,寬約1.2cm處,長1-1.2cm;子房橢圓球形,柱頭棍棒狀,近2淺裂。蒴果長圓形,長1-1.4cm,直徑5-8mm。種子多數(shù),卵形,長0.3-0.4mm,種皮網(wǎng)狀。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反800-1400m的山坡林下。
【性味】味甘;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腰膝;清熱解毒。主頭蛇;神經(jīng)衰弱;腰膝酸痛;腸炎;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黃筒花的一些基本資料,希望大家可以多學一點中草藥的知識,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