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鈣蛋白高的原因
腰肌勞損的養(yǎng)生運動。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隨著社會的進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問,只有進行科學的養(yǎng)生,我們才能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肌鈣蛋白高的原因,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我們身體各處肌肉能正常的運轉,離不開叫肌鈣蛋白這種調(diào)節(jié)蛋白。對于某些疾病,比如心肌損傷,肌鈣蛋白又承擔著標志物的作用。肌鈣蛋白數(shù)值一旦升高,表明身體可能存在某種疾病,我們必須對這種現(xiàn)象有充分的認識,這樣才能進行初步判斷。那么,肌鈣蛋白高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咱們來詳細了解下。
肌鈣蛋白(Tn)
是肌肉組織收縮的的調(diào)節(jié)蛋白,位于收縮蛋白的細肌絲上,在肌肉收縮和舒張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含有3個亞型:快反應型、慢反應型和心肌肌鈣蛋白(cTn)。前兩者與骨骼肌相關,而心肌肌鈣蛋白則僅存在于心肌細胞中,是由肌鈣蛋白T(cTn)、肌鈣蛋白I(cTnI)、肌鈣蛋白C(cTnC)三種亞單位組成的絡合物。cTnT和cTnI是心肌細胞特有的抗原,在心肌細胞損傷時從心肌纖維上降解下來。血清中cTn升高反映了心肌細胞受損,其特異性與敏感性均高于以往常用的心肌酶譜。肌鈣蛋白是心肌損傷壞死的標志物,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和危險分層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肌鈣蛋白值升高提示心肌損傷,可見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肺梗死、心力衰竭及其他導致心肌損傷的疾病如胰腺炎、結締組織疾病等,數(shù)值越高,損傷范圍越廣,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小時開始釋放,10~24小時達到高峰,恢復正常時間cTnT和cTnI分別為l0~15天和5~7天;部分腎功能不全患者亦可出現(xiàn)升高。
肌鈣蛋白升高結合缺血證據(jù)有助于Ⅰ型心肌梗死早期診斷和治療;掌握肌鈣蛋白升高的變化規(guī)律有助于肌鈣蛋白升高的鑒別診斷。如劇烈運動、心動過速、急性肺栓塞等引起的一過性心肌損傷,cTn可出現(xiàn)一過性增高,在1~2天內(nèi)恢復正常;心力衰竭引起的cTn升高呈慢性升高,這些特點均有助于與心肌梗死鑒別。www.cndadi.net
ys630.coM延伸閱讀
心臟的健康,才能保障你的身體健康,所以現(xiàn)在有很多人,為了保障自己身體的健康,特別重視心臟的健康,所以就想全面了解一下心肌肌鈣蛋白是怎樣的?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來看看下面詳細的介紹,相信通過介紹你能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肌鈣蛋白T(TnT)分子量為 37KD,是原肌球蛋白結合亞基。有三種亞型:骨骼肌肌鈣蛋白T(sTnT)包括快骨骼肌型和慢骨骼肌型,此外還有心肌型。心肌肌鈣蛋白T(cTnT)的大部分是以C-T-I的復合物形式存在于細絲上,6%—8%以游離的形式存在于心肌細胞漿中。因cTnT與骨骼肌TnT的基因編碼不同,骨骼肌中無cTnT的表達。cTnT相對于兩種骨骼肌亞型有40%的不同源性。cTnT分子穩(wěn)定、親水、特異性抗原決定簇的反應性好。目前所用的單克隆抗體為對心肌特異的捕捉抗體和標記抗體。
TnI(肌鈣蛋白I)存在三種亞型:骨骼肌肌鈣蛋白I(sTnI)中存在快骨骼肌型和慢骨骼肌型,它們具有相似的分子量(20KD),但二者之間的氨基酸序列約存在40%的差異;第三種為心肌型。心肌肌鈣蛋白I(cTnI)與骨骼肌型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40%的差異。但人的eTnI氨基末端比sTnI多31個amino acid,使其molecular weight達到22KD,這種獨特的順序使之具有較高的心肌特異性,有助于制備相應的單克隆。cTn是以cTnI-C-T復合物和游離cTnI形式存在于心肌細胞中,心肌損傷時釋放到血循環(huán)中后,cTnI-C-T可進一步分解為cTnI-C復合物和游離cTnI。故血循環(huán)中除cTnI C-T、游離cTnI外還有cTnI-C,而且cTnI-C是其在血液中的主要形式。其代謝產(chǎn)物由腎臟排出體外。
TnC分子量為18KD,是Ca結合亞基,每個分子結合2個Ca。心肌和骨骼肌的TnC結構相同。
由于cTnT和cTnI與骨骼肌中的異質(zhì)體分別由不同基因編碼,具不同的氨基酸順序,有獨特的抗原性,故它們的特異性要明顯優(yōu)于CK—MB同工酶。心肌以外的肌肉組織出現(xiàn)損傷或疾病時,CK和CK-MB可能會升高,而cTnT和cTnI則不會超過其臨界值。由于它們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極微,在AMI時明顯增高,且增高倍數(shù)一般都超過總CK和CK-MB的變化。cTnT和cTnI由于分子量小,發(fā)病后游離的cTn從心肌細胞漿內(nèi)迅速釋放人血,血中濃度迅速升高,其時間和CK—MB相當或稍早。雖然肌鈣蛋白半壽期很短(cTnT 2小時,游離cTnI的半壽期據(jù)報道為2h~5d不等),但其從肌原纖維上降解的過程持續(xù)時間很長,可在血中保持較長時間的升高,故它兼有CK-MB升高較早和LD1診斷時間窗長的優(yōu)點。故目前cTn已有逐漸取代酶學指標的趨勢。肌鈣蛋白的測定主要采用雙抗體夾心的免疫學方法,檢測方法則包括化學發(fā)光以及電化學發(fā)光等。
5%-8% 的cTnT分布于心肌細胞胞漿,為游離的胞漿蛋白,92% ~95% 結合于細肌絲中,為結合的結構蛋白;3% 的cTnI分布于心肌細胞胞漿中,97%與心肌結構蛋白結合。當心肌細胞因缺血缺氧等因素遭破壞時,游離型cTnI和cTnT可首先迅速從細胞中釋放入血,隨后結合于心肌結構蛋白中的結合型cTnI和cTnT逐漸分解,緩慢釋放入循環(huán)血中,從而解釋了以心肌細胞受損為表現(xiàn)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AMI),cTnI和cTnT在循環(huán)血中較早出現(xiàn)并能持續(xù)較長時間的原因。
心肌肌鈣蛋白是怎樣的,相信很多人已經(jīng)通過以上的介紹,充分了解了心肌肌鈣蛋白是怎樣的?在充分了解后,為了保障自己的健康,那么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擇使用心肌肌鈣蛋白,相信通過使用,也能保障自己的心臟,能始終保持健康狀態(tài)。
肌鈣蛋白是一種常見的檢查的項目,當肌鈣蛋白大于0.5的時候,基本可以判斷為心肌梗死,通過心電圖和患者的胸痛的癥狀,就能夠達到確診,得了心肌梗塞以后應該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治療,平時一定要絕對的臥床休息,另外通過診斷的時候也要了解是哪些,類型的心肌梗死,然后進行對癥的治療。
如何鑒別是否為心肌梗死
回到實際問題,合并腎衰、嚴重感染、心衰的患者,發(fā)現(xiàn)肌鈣蛋白增高,我們應如何鑒別診斷呢?下面談談一些我個人的體會。
1、目前心梗診斷的“1+1”模式可能欠妥
要診斷心梗,首先要搞清楚心梗的診斷標準。目前最常用的心梗診斷標準來自于ESC、ACCF、AHA和WHF共同制定的《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義》,又叫“1+1”模式。第一個“1”,是指心肌生化標記物增高,高于參考上限99%;輔助以第二個“1”,是指1項心肌缺血證據(jù),包括癥狀、心電圖、影像學之一,具體如下:
癥狀:心肌缺血癥狀
心電圖:新的ST段改變、新發(fā)LBBB、新的病理性Q波之一
影像學:(UCG、核素、MRI、CTA)證實新的活力心肌喪失或新的區(qū)域性室壁運動異常
在常規(guī)情況下,“1+1”模式診斷心肌梗死沒有問題。然而,在腎衰、嚴重感染、心衰的患者中,肌鈣蛋白非特異升高(超過99%的上限)的比例很大,仍以其作為診斷的主體之一,就存在不妥。
2、可能合理的診斷方法
對于腎衰、嚴重感染、心衰的患者,合并肌鈣蛋白非特異升高的比例很大,有兩種可能合理的診斷模式。以下的內(nèi)容個人觀點比較多,請大家甄別看待:
(1)沿用經(jīng)典的心肌梗死診斷模式
心肌梗死的診斷,在“1+1”模式之前,使用的是經(jīng)典的“3選2”模式:
(1)缺血性胸痛癥狀;(2)典型的心電圖動態(tài)演變;(3)心肌酶學的升高動態(tài)演變
3個條件,滿足2條可診斷心梗。
因此,合并腎衰、嚴重感染、心衰的患者,應仔細詢問是否有缺血性胸悶胸痛的癥狀,及動態(tài)復查心電圖。如同時有癥狀和心電圖改變兩項,無論酶學怎樣,都可診斷心肌梗死。當然,影像學發(fā)現(xiàn)新的活力心肌喪失或新的區(qū)域性室壁運動異常,對診斷也是有幫助的。
自身健康也是需要自我的保養(yǎng),因此在飲食選擇上,都是不能隨意的進行,不同的食物在含有的營養(yǎng)元素上也是不同,所以在吃的時候,也是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選擇最佳,這樣對提高人體體質(zhì),增強身體免疫力才會有很好的幫助,那總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也是很多人太清楚的。
很多人在身體出現(xiàn)異常的時候,都是會有一些表現(xiàn),那總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它的偏高也是有著一些原因,所以在對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時候,也是要及時改善。
總蛋白偏高的原因:
一、生理性總蛋白升高:這多半是由于劇烈運動、飲酒過多、休息不好引起的,一般是暫時性的升高,過一段時間后總蛋白值會回到正常值范圍。
二、病理性總蛋白升高,臨床上常見于:
1、血清中的水分減少,造成總蛋白濃度升高,癥狀有嘔吐、腹瀉等,有些腎上腺皮質(zhì)機能減退的話,也會導致總蛋白偏高。
2、骨髓瘤,淋巴瘤或者巨球蛋白血癥等會造成球蛋白的升高,進而導致總蛋白高于正常值。
3、一些慢性的炎癥或者慢性感染也會造成總蛋白偏高,比如結核病,瘧疾等癥。
4、其他病癥。如:巨球蛋白血癥、粘液性水腫、播散性紅斑狼瘡、硬皮病、風濕熱、結節(jié)病、脫水、尿崩癥。
通過以上介紹,對總蛋白偏高的原因也是有著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這樣問題出現(xiàn)后,在對自身疾病上,也是需要及時的治療,這樣對身體各方面,才會有很好的幫助,同時會使得身體可以健康的發(fā)展,不會出現(xiàn)其他問題。
白蛋白是人體重要的元素,它的缺乏對人體健康損害很大,而且白蛋白偏低的時候,也是會引發(fā)多種疾病出現(xiàn),所以對它在出現(xiàn)偏低的時候,都是要及時的改善,使得避免自己健康受到威脅,那白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呢,對這個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它偏低也不是隨意出現(xiàn)的。
很多人對白蛋白偏低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在出現(xiàn)這樣情況后,都是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那白蛋白偏低后,也是需要對人體各方面進行調(diào)整,這樣對身體健康才會有幫助。
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原因一:白蛋白偏低通常是營養(yǎng)狀態(tài)不太好;球蛋白偏低一般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服用了免疫抑制劑等,但光看這兩個指標,很難確定問題,還要看總蛋白、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等。
原因二:白蛋白低與肝功能異常有關還與肝臟合成蛋白質(zhì)功能下降有關,飲食上以高熱量,高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豐富而易消化的食物為宜,但不要過量,因為會加重肝臟負擔。
原因三:白蛋白合成不足,常見于急慢性肝病。蛋白質(zhì)營養(yǎng)不良或吸收不良。
原因四:營養(yǎng)不良性低蛋白血癥或消化道疾患,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缺乏制造蛋白的原料,如胃癌,腸癌,肝癌。
原因五:腎源性低蛋白血癥:由于腎臟正常的排泄屏障受損引起的大量血清白蛋白從尿液中排出,且丟失的蛋白總量大大超過人正常飲食攝入的蛋白的量,即會導致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原因六:肝臟是合成蛋白的主要場所,而白蛋白的合成幾乎全由肝臟合成,各種肝臟、蛋白補償機能受損,則造成制造的不足。會導致白蛋白偏低。
通過以上介紹,對白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呢,都是有著很好的了解,在出現(xiàn)這樣問題后,也是要及時的改善,否則對自身各方面,都是有著嚴重損害,而且白蛋白偏低嚴重的話,會導致身體虛弱,對這點也是要進行注意的。
所說的尿蛋白高就是尿液中含有的蛋白質(zhì)過高,超出正常的范圍,而尿蛋白的產(chǎn)生和腎臟異常有著很大的關系,那么尿蛋白高該怎么控制好呢?
腎病治療專家說尿蛋白的產(chǎn)生與腎臟受損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決定的。腎臟具有過濾血液、阻止大分子蛋白和血細胞漏出的功能,一旦腎臟受損,腎臟的這個功能就會受損,導致蛋白的大量或者少量漏出。這也是為什么腎綜、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多種腎臟病都會出現(xiàn)尿蛋白高的原因。腎臟的這一功能是通過什么來實現(xiàn)的呢?
腎臟固有細胞在腎臟的這一功能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中主要是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腎小球毛細胞上皮細胞。如上圖,各個細胞密布排列,細胞間或細胞上形成了大小不等的間隙,我們稱之為“孔徑”。
由于孔徑的存在,形成了一道阻止大分子蛋白和血細胞漏出的天然屏障,這道屏障能像篩子一樣過濾血液,我們把一這功能稱之為機械屏障。
此外,由于基膜和蛋白質(zhì)都帶有負電荷,由于異電核相斥的原理,也能阻止大分子蛋白質(zhì)漏出,我們把這一功能叫做電荷屏障。
一旦腎臟受損,這些發(fā)揮屏障作用的腎臟固有細胞就會因為受損而變性、萎縮,機械屏障和電荷屏障功能都會減弱。由此孔徑變大、電荷消失,無法阻擋蛋白質(zhì)和血細胞通過屏障,由此進入濾液中,隨尿液排出體外。臨床出現(xiàn)尿蛋白高、尿中有潛血,檢測尿蛋白+(++、+++)潛血+(++、+++),原來,尿中的蛋白質(zhì)是從腎臟固有細胞間變大的孔徑里漏出來的!蛋白尿怎么預防?
其實尿蛋白高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難纏,只要在治療中避免走進尿蛋白高治療的誤區(qū),選對腎病治療方法,就能徹底告別尿蛋白高。
人體在出現(xiàn)疾病后,也是會引發(fā)身體各方面問題,因此在對疾病治療上,需要及時的進行,那蛋白尿是很多人都是不了解的,它是人體重要的元素,它的異常對人體健康損害是很大聲的,而且它出現(xiàn)異常,也是因為疾病導致,所以對檢查出現(xiàn)蛋白尿偏低的時候,都是要對蛋白尿的原因進行了解。
很多人對蛋白尿偏低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對這個問題上,也是可以進行詳細咨詢,使得對這樣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了解,知道如何改善最佳,那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呢?
蛋白尿的原因:
一、按蛋白尿發(fā)生機理分
腎性蛋白尿
1、腎小球性蛋白尿無論是原發(fā)還是繼抓腎小球損害,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蛋白質(zhì)。腎小球濾過膜有病變,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隱匿性腎炎。繼發(fā)性見于狼瘡腎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腎病,紫癲性腎炎,腎動脈硬化等。代謝性疾患見于痛風腎。
2、腎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腎小球濾過正常,腎小管重吸收障礙,最常見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zhì)性腎炎,腎靜脈血栓形成,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此類尿蛋白量較腎小球性蛋白量少。
3、腎組織性蛋白尿又稱分泌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代謝產(chǎn)生的蛋白質(zhì)滲入尿液中所致,如腎小管拌和遠曲腎小管產(chǎn)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種大分子糖蛋白),此種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結石核心。
非腎性蛋白尿
1、體液性蛋白尿又稱溢出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血漿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質(zhì)由腎小球濾過,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如多發(fā)性骨髓瘤時,血漿中有大量輕鏈免疫球蛋白從尿中排出,稱凝溶蛋白或稱本一周蛋白(Benee.Noneprotein)尿液加溫至45~60℃,凝溶蛋白開始凝固,尿液渾濁,再繼續(xù)加溫至沸點時則溶解,尿液清涼,再冷卻至60℃以下時又出現(xiàn)渾濁、沉淀或凝塊。此試驗是診斷多發(fā)性骨髓瘤最常用的方法。進而應多部位拍骨片,可發(fā)現(xiàn)骨質(zhì)破壞(多在顱骨、肋骨、脊柱骨等)骨髓檢查。可找到大量骨髓瘤細胞,是重要的確診依據(jù)。
2、組織性蛋白尿 一些器官組織產(chǎn)生的蛋白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由腎小球濾出,從尿中排出,如惡性腫瘤尿中蛋白質(zhì),病毒感染產(chǎn)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質(zhì)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見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尼傷、泌尿道上皮細胞脫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二、按蛋白尿的性質(zhì)分
1、功能性蛋白尿
是一種輕度良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可很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過0.5g,其產(chǎn)生機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腎臟受到內(nèi)外因素影響引起腎血管痙攣、充血、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所致,見于劇烈運動、長途行軍、高溫環(huán)境。發(fā)燒、嚴寒環(huán)境、精神緊張、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病理性蛋自尿
是最常見最重要的蛋白尿,見于原發(fā)或繼發(fā)腎臟疾患,一般尿蛋白量較多,尿沉渣中有紅細胞、白細胞、營型,水腫,高血壓等臨床表現(xiàn)。
3、體位性蛋自尿
其特點蛋白尿的出現(xiàn)與體位有關,長期站立,行走,脊柱前凸等。體位蛋白尿是由于腎靜脈扭曲或前凸的脊柱壓迫左腎靜脈,引起暫時的循環(huán)障礙所致,臥位1h尿蛋白消失或減少。疑有體位性蛋白尿時,分別測清晨起床前,起床后尿中蛋白量可出現(xiàn)顯著差別。脊柱前凸引起者,囑患者背靠墻直立10min后觀察,若尿蛋白出現(xiàn)可確立診斷。診斷體位性蛋白尿應慎重,需長時間隨訪,一般觀察5年以上,病情無變化、腎功能持續(xù)正常,方可診斷。一旦發(fā)現(xiàn)持續(xù)性蛋白尿存在、功能有損害時,應及時糾正診斷,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通過以上介紹,對蛋白尿的原因都是有著一些了解,它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都是可以根據(jù)以上進行對照,如果身體問題很嚴重,也是要及時治療,否則對自身各方面引發(fā)其他疾病,而且對自身生命也是有著威脅的。
球蛋白是什么,為什么會偏高,這些問題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很多人做身體檢查的時候會有球蛋白偏高的現(xiàn)象,但是身體其他各項指標都是正常的。那么,球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一下了。球蛋白在人體中起什么作用呢?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球蛋白有兩種來源,是我們?nèi)梭w內(nèi)的血清蛋白,動物、植物中也基本存在,能夠起到免疫作用,防止我們的身體遭受外來物入侵。球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球蛋白偏高是比較常見的,由多種原因造成,生理性的原因還有其他原因。
球蛋白偏高則常用于肝病的確診。例如肝病中的慢性乙肝,酒精肝,肝硬化等都會引起球蛋白高,其他的非肝臟疾病也可以引起球蛋白高,例如各種腫瘤,巨細胞血癥等。球蛋白并不單獨用來檢測肝病,球蛋白通常是以球蛋白白蛋白比值的形式來說明肝臟的問題,球蛋白的正常值是20-35g/l,球蛋白檢測結果在正常范圍內(nèi)說明免疫系統(tǒng)和肝臟都很健康,患者也沒有什么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如果球蛋白高于或者是低于正常范圍內(nèi),說明肝臟或者是免疫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問題。
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1、當肝臟發(fā)生炎癥時,α1球蛋白會增加,此時表示病情較輕;
2、α2球蛋白可以反映肝炎病變的嚴重程度,在病毒性肝炎的早期,α2球蛋白多數(shù)保持正常,隨著病情的發(fā)展,以后會逐漸增加。當肝癌、膽汁郁積、血脂增加時,α2都會隨之升高;
3、β球蛋白在膽汁郁積性肝病變時,多半會增加;
4、γ球蛋白幾乎在所有的肝膽類疾病時都會增加,若γ球蛋白持續(xù)升高而沒有其他原因解釋時,往往意味著病情惡化,已經(jīng)轉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重型肝炎時,γ球蛋白有可能會明顯升高。
球蛋白偏高的危害是很大的,我們當引起注意。球蛋白偏高主要是因為人的身體受到外來病毒的侵襲導致免疫系統(tǒng)對抗所造成的球蛋白偏高,球蛋白偏高的原因以上內(nèi)容已經(jīng)詳細介紹了,我們需要引起重視,一旦身體出現(xiàn)這種癥狀,一定要盡早到醫(yī)院進行治療。
導讀:白細胞高的原因?成人白細胞的正常值為4000~10000個/1。那么白細胞高的原因?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白細胞高的原因。
白細胞高的原因
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白細胞數(shù)目為4.010的九次方到1010的九次方每升。白細胞高的原因,分為病理性白細胞增高和生理性白細胞高增高。
1、病理性白細胞增高
(1)某些細菌性感染所引發(fā)的疾病,特別是化膿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癥和全身性感染,如: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肺炎、闌尾炎、中耳炎、扁桃體炎、膿胸、腎盂炎、輸卵管炎、膽囊炎及敗血癥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導致的疾病:乙型腦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麻疹等。
(3)嚴重的組織損傷或壞死:如大手術后,燒傷,急性出血嚴重創(chuàng)傷,血管栓塞等。
(4)過敏反應:如輸血反應,藥物過敏,急性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等。
(5)中毒反應:如各種藥物中毒,農(nóng)藥中毒,重金屬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癥等。
(6)腫瘤及血液?。郝粤<毎籽。毙粤<毎籽〉?。
(7)應用某些升白細胞的化學藥物促使白細胞增高,多見于化療和放療治療期間因白細胞數(shù)量急劇減少時,需要盡快提升白細胞而進行下一步療程治療的患者。
2、生理性白細胞增高
生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于新生兒,月經(jīng)期,分娩,情緒變化及注射腎上腺素后等。
白細胞增高分類
1、嗜中性粒細胞
增高原因:急性化膿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顆粒),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某些惡性腫瘤及廣泛組織損傷等。
2、嗜酸性粒細胞
增高原因:寄生蟲感染,過敏性疾病,熱帶性及非熱帶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等。
3、嗜堿性粒細胞
增高原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性及嗜堿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鉛,鋅中毒等。
4、淋巴細胞
增高原因:某些細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某些慢性感染等。
5、單核細胞
增高原因: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斑疹傷寒,瘧疾,重癥結核,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網(wǎng)狀細胞肉瘤等。
此外,白細胞減少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那么白細胞低原因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白細胞低的原因。
白細胞低的原因
正常人的血細胞數(shù)目是4000-10000/L(微升),其中中性粒細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細胞占0.005~0.05,嗜堿性粒細胞占0.005~0.01,單核細胞占0.03~0.08,淋巴細胞占0.20~0.40。
1、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如傷寒,副傷寒沙門菌,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寄生蟲感染,如瘧疾等。
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白細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免疫抗體導致的白細胞減少。
4、理化損傷及藥物反應,如苯及其衍生物引起的放射線損傷,化學品中毒,如氯霉素,保泰松,抗癌藥等引起的各種反應。
5、其他,如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等。治療建議對癥治療,也可服用中藥調(diào)理。
當然,這些疾病的診斷都還需患者進一步檢查,特別是腎病患者更需進行腎功能檢查確診疾病,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那么白細胞正常值范圍是多少?下面一起來了解下白細胞正常值范圍。
白細胞正常值范圍
說到白細胞的變化首先是數(shù)量的變化。正常人白細胞總數(shù)在(4.0~10.0)10^9/L。其實在這個數(shù)值上下0.510^9/L,也可考慮大致正常,因為這和人們的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成年男女一般都在這個范圍內(nèi),且性別之間沒有太大不同,但是兒童和嬰幼兒則完全不同。新生兒出生時白細胞數(shù)量可達到(15~20)10^9/L,在隨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2歲以內(nèi)可達到(10~12)10^9/L,在5歲以下兒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隨著年齡的長大,逐漸接近成人水平。
1、單位:個/升(個/L)
2、正常值范圍:(單位為10個/L)
⑴成人為(4.0-10.0)10^9個/L
⑵新生兒為(15-20)10^9個/L
⑶6個月到2歲為(11-12)10^9個/L
⑷4到14歲為810^9個/L
⑸兒童(5.0-12.0)10^9/L
每日不同的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tài)下,白細胞在血液中的數(shù)目是有較大范圍變化的。當每微升超過10000個時,稱為白細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個時,則稱為白細胞減少。
血脂高的原因
1、血脂高的原因
1.1、偏食、缺乏運動、肥胖長期吃富含膽固醇的食物,運動不足而無法充分消耗熱量,或是肝臟的膽固醇合成過剩的話,超過身體必須量的膽固醇就會累積在血液中。
1.2、疾病、藥物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慢性腎病、梗阻性黃疸、庫欣綜合征等疾病,或是口服避孕藥、甾體類激素、降壓藥等藥物。
1.3、遺傳有些人天生LDL受體偏少或是受體的作用不夠充分,因此體內(nèi)的膽固醇無法順暢地被利用。代表是家族性高脂血癥。
2、血脂高的癥狀
2.1輕度高血脂通常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但沒有癥狀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檢查血脂至關重要。
2.2、一般高血脂的癥狀多表現(xiàn)為:頭暈、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體麻木、胸悶、心悸等,還會與其他疾病的臨床癥狀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無癥狀,常常是在體檢化驗血液時發(fā)現(xiàn)高血脂癥。另外,高血脂癥常常伴隨著體重超重與肥胖。
2.3、高血脂較重時會出現(xiàn)頭暈目眩、頭痛、胸悶、氣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說話、肢體麻木等癥狀,最終會導致冠心病、腦中風等嚴重疾病,并出現(xiàn)相應表現(xiàn)。
2.4、長期血脂高,脂質(zhì)在血管內(nèi)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會引起冠心病和周圍動脈疾病等,表現(xiàn)為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和間歇性跛行(肢體活動后疼痛)。
3、降血脂的食療方法
3.1、枸杞菊花飲:枸杞15克、菊花10克,沸水沖泡,每日代茶飲用。
3.2、山楂消脂飲:鮮山楂30克、生槐花5克、嫩荷葉15克、草決明10克。將以上物品放鍋中煮,待將爛時,用大勺壓碎,再煮10分鐘,取汁當茶飲,每日一劑,連服三個月。
3.3、菊花綠茶飲:杭菊花10克、綠茶3克,開水沖泡。菊花清肝明目,茶葉有增強血管彈性,減低膽固醇的功效,長期飲用,對防治高脂血癥及動脈硬化有較好的效果。
3.4、山楂銀花湯:山楂30克,金銀花6克,白糖20克。先將山楂、金銀花用文火炒熱,加入白糖,改用小火炒成糖餞,用開水沖泡,日服1劑。
3.5、枸杞豬肉湯:枸杞子15克,豬瘦肉250克,精鹽、黃酒、蔥段、姜、胡椒粉、豬肉湯適量。枸杞子去雜洗凈,豬肉切絲炒至白色,加入黃酒、蔥、姜、精鹽煸炒,注入肉湯,放入枸杞子,煮至肉熟爛,出鍋加入胡椒粉、味精,佐餐食用。
血脂高的飲食注意事項
1、禁用的食物
像一些含糖類的白糖。紅糖、葡萄糖以及一些甜食,像:糕點、糖果、蜜餞、冰激淋等等的,另外還有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比較多的食物像是,馬鈴薯、山藥、蓮藕、胡蘿卜等等盡量的少食用或者是食用之后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2、減少糖類和甜食
過多的糖類可轉變?yōu)橹?導致肥胖,促使肝內(nèi)脂肪肝的形成。碳水化合物應主要有谷糧供應,不用精制糖類、蜂蜜、果汁、果醬、蜜餞等甜食和甜點心。
3、控制脂肪和膽固醇
植物油不含膽固醇,所含谷固醇或豆固醇和必須脂肪酸有較好的趨脂作用,可阻止或消除肝細胞的脂肪變性,對脂肪肝有益處。對于脂肪肝患者來說,全日食物和烹調(diào)油所供給總量不宜超過40克,對于膽固醇高的食物宜適量控制。
4、禁止飲酒
不許喝太多酒,1克的酒精就可以產(chǎn)生7千卡的熱量,這是導致人肥胖的一個最重要的飲食因素。其次,飲酒可導致食欲下降,影響正常進食,以至于發(fā)生各種營養(yǎng)素缺乏。
如何預防高血脂
1、高纖維飲食
飲食中的食物纖維可與膽汁酸相結合,增加膽鹽在糞便中的排泄,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富含食物纖維的食物主要有粗糧、雜糧、干豆類、蔬菜、水果等。每人每天攝入的食物纖維量以35到45克為宜。
2、限制總能量
老年人的基礎代謝率減低,能量需要量要比成年人低。有高脂血癥的老年人則更應嚴格控制能量的攝入,每人每天的能量攝入要控制在29千卡/公斤體重之內(nèi),折合主食每天不宜超過300克。營養(yǎng)學家給老年人推薦的食品有:饅頭、米飯、面包、豆腐、豆?jié){、牛奶、瘦肉、魚類以及各種蔬菜、水果。
3、優(yōu)化生活方式
高脂血癥老年患者應注意生活方式要有規(guī)律性。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和文娛活動,保持良好心態(tài),盡量避免精神緊張、情緒過分激動、經(jīng)常熬夜、過度勞累、焦慮或抑郁等不良心理和精神因素對脂質(zhì)代謝產(chǎn)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