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三伏貼紅腫癢怎么回事?
三伏貼季節(jié)養(yǎng)生。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鄙钪校藗冊絹碓疥P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貼三伏貼紅腫癢怎么回事?”,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從我國中醫(yī)的角度來講,治病也是需要分時候的,這就是因時調理,也就是說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候適合調理身體。比如中藥當中常見的三伏貼,就是利用人體在三伏天氣血通暢的時候幫助調理身體的一種方法。不過有的患者反應,使用三伏貼之后皮膚出現了紅腫以及癢的問題,這是怎么回事?
貼三伏貼,各個醫(yī)院所貼的部位不盡相同。如果患者是過敏性鼻炎,應該是貼與肺部相關的穴位。三伏貼,是一種濕熱性藥物,貼到皮膚表面,有些患者會出現燙傷樣表現,如發(fā)紅、瘙癢、疼痛、起水泡、破潰等,這都是在貼服期間,容易出現的現象。
因為每個人的膚質不同,貼服表現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像皮膚過敏的朋友,更容易出現皮膚發(fā)紅、瘙癢的情況。嚴重的,還容易出現過敏性皮炎。起水泡屬于中醫(yī)的天灸療法,不少患者因為天灸療法,治療效果反倒更好。
如果貼三伏貼出現起水泡、瘙癢等現象,建議患者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對瘙癢處進行處理,如用鹽水反復沖洗等,一定不要自己隨意處理,防止癥狀加重。
如果咽喉疼痛發(fā)燒,咳嗽咳黃痰,還有過敏性皮膚的朋友,最好不要去貼三伏貼,防止出現不良反應。
有一些人貼完三伏貼之后出現起泡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三伏貼中使用了辛溫香竄類的藥物,這類的藥物會幫助藥效穿透到皮膚中,因此也有可能會給我們的皮膚帶來紅腫、瘙癢甚至出現起水泡等過敏現象。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醫(yī)院已對三伏貼的藥方進行了改良和調整,過敏反應已經大大降低,貼敷之后基本不會出現腫、痛、起泡等嚴重過敏現象。除此之外,為了預防三伏貼可能會給皮膚造成刺激,還可以在貼敷之前擦一些姜汁,減輕藥物對皮膚的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僅對藥物過敏,就連膠布也會對他們的皮膚產生一定的刺激,這類小朋友就不太適合三伏貼。
若敷藥處皮膚有灼熱、疼痛感時,應及時取下藥膏并用清水輕柔洗凈,嚴禁抓撓,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果出現起泡的現象,一般也都是無菌性,不用擔心。只要上點兒碘伏就可以慢慢結痂痊愈。若出現嚴重水皰時,就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yS630.Com相關推薦
在中醫(yī)當中有很多傳統治療方法,大多數時候情況下都是藥膏貼,也就是想治病就直接貼在身體某一部位就可以了。例如在三伏天常用來調理身體的三伏貼,對于調理身體虛弱咳嗽、支氣管哮喘和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有很多朋友表示貼了之后身體發(fā)癢,這是為什么呢?
專家表示,一般人貼三伏貼后會感到局部很熱,還發(fā)癢,這屬于正常反應。主要是因為三伏貼中使用了辛溫香竄類的藥物,這類的藥物會幫助藥效穿透到皮膚中,因此也有可能會給我們的皮膚帶來紅腫、瘙癢甚至出現起水泡等過敏現象。
有人貼兩小時后局部就會起泡,這多發(fā)生在皮膚嬌嫩的人身上。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僅對藥物過敏,就連膠布也會對他們的皮膚產生一定的刺激,這類朋友就不太適合三伏貼。
若敷藥處皮膚有瘙癢、灼熱、疼痛感時,應及時取下藥膏并用清水輕柔洗凈,嚴禁抓撓,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果出現起泡的現象,一般也都是無菌性,不用擔心。
如果水泡較小,可以不必理會,它自己就會吸收;如果水泡較大,但可能會非常難受,奇癢難忍,可以先用消毒針將水泡挑破,然后用藥棉將流出的水吸掉,再用碘伏消毒,然后涂一些紫藥水,進行拔干處理即可,切記不要將表皮撕掉。
貼三伏貼后起水泡一般一周以后,起泡處會結痂脫落。據觀察,起泡的人療效更好,因為這類人藥物滲透吸收得好。中醫(yī)古代灸法里有一種叫瘢痕灸,就是要施灸處起泡,以取得最佳療效。
立即停用三伏貼!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有止癢、干燥的作用,如果滲出、流水比較多,可以用硼酸冷敷,濃度不要太大,不要超過3%??诜幬锟梢赃x擇開瑞坦糖漿或仙特明糖漿,根據說明書按體重選擇劑量!建議去正規(guī)醫(yī)院皮膚科治療,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會更安全!
進入三伏天之后,每一個人不僅要注重預防中暑現象的產生,也有人在三伏天的時候會采取一定的醫(yī)學手段來達到治療身體疾病的效果。比如許多人就會選擇在三伏天進行艾灸,而且在中醫(yī)學上也有專門的三伏貼。三伏貼主要是針對在三伏天進行的一種治療手段,而在使用三伏貼的時候,晚上使用更好還是早上使用更好?
三伏貼可以晚上貼嗎
不建議晚上貼。三伏貼主要是通過毛細血管入藥,所以毛孔張開時貼效果才最佳。而一天當中晚上毛孔卻處于休眠狀態(tài),此時并不利于用藥,效果不好。再說,晚上貼三伏貼的醫(yī)生都下班了,如果你打算晚上自己貼就更不建議了。
盲目跟風受誤導,客串醫(yī)生自行貼敷用藥療效差。比如有一些病人為圖方便和省事,在小藥店買三伏貼自行在家貼服。因為三伏貼每一伏的藥物是醫(yī)生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進行相應調整的,而且不同的疾病貼敷的穴位也是不同的,穴位要找得精準才能起到效果,自己僅憑生活常識和網上得到的“理論知識”可是不夠嚴謹的,治療效果也體現不出來。如果貼不好,不但無效,而且延誤治療時機。
三伏貼什么時候開始貼最好
日期時間:
一般來說,三伏貼在三伏之內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貼敷,只要每伏貼敷的時間要相隔7天或10天,貼敷的藥效均可得到充分發(fā)揮和吸收。當然,頭伏前就可以貼了,不用等到三伏那天,伏前加強效果會更好,也可以避免人多敷貼的高峰期。
具體時間:
貼三伏貼某一天的具體時間的話,建議上午11點左右貼比較好。中醫(yī)講究天人合一,三伏天陽氣最盛,三伏貼正是要借助這種陽氣達到理想治療效果,而一天中又以中午陽氣最盛,所以建議大家上午就去醫(yī)院,11點左右開始貼三伏貼,這樣治療效果會更好。
三伏貼下午可以貼嗎
三伏貼下午也是可以貼的,只是上午的效果會更好。不過,不管上午還是下午,單次貼敷時間不宜過長,成人一般不超過6小時,12~18歲4~5小時,8~12歲3~4小時,3~8歲2~3小時。每個人貼敷所用的藥不同,具體時間長短應遵從醫(yī)師的建議。
三伏貼是夏天很常見的一種特色療法,主要是對一些疾病達到治療的效果,同時還不用擔心對身體有害,因為這是中成藥的部分,但是第1次用新型治療方法的時候,想著有全方面的了解,這樣會對病情有很大的幫助,首先三伏貼的方子究竟是怎么樣的,這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三伏貼的配方有哪些
三伏貼的配方
1、哮喘
取穴:肺俞、百勞、膏肓。
藥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細辛各15克 ,麝香1.5克 ,生姜汁適量。
2、虛寒性便秘
取穴:神闋、足三里、氣海。
藥物: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許。
3、風濕性關節(jié)炎
取穴:曲池、足三里、外關、陽陵泉、絕骨。
藥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獨蒜頭任選一種。
4、高血壓
取穴:神闋、涌泉 。
藥物:吳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適量。
5、過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百勞、膏肓。
藥物:白芥子5克,細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適量。
這些人不能使用三伏貼
1、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fā)熱期;
2、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
3、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
4、妊娠期婦女;
5、糖尿病患者;
6、腫瘤患者等。
進入三伏天之后,每一個人不僅要注重預防中暑現象的產生,也有人在三伏天的時候會采取一定的醫(yī)學手段來達到治療身體疾病的效果。比如許多人就會選擇在三伏天進行艾灸,而且在中醫(yī)學上也有專門的三伏貼。三伏貼主要是針對在三伏天進行的一種治療手段,而在使用三伏貼的時候,晚上使用更好還是早上使用更好?
三伏貼可以晚上貼嗎
不建議晚上貼。三伏貼主要是通過毛細血管入藥,所以毛孔張開時貼效果才最佳。而一天當中晚上毛孔卻處于休眠狀態(tài),此時并不利于用藥,效果不好。再說,晚上貼三伏貼的醫(yī)生都下班了,如果你打算晚上自己貼就更不建議了。
盲目跟風受誤導,客串醫(yī)生自行貼敷用藥療效差。比如有一些病人為圖方便和省事,在小藥店買三伏貼自行在家貼服。因為三伏貼每一伏的藥物是醫(yī)生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進行相應調整的,而且不同的疾病貼敷的穴位也是不同的,穴位要找得精準才能起到效果,自己僅憑生活常識和網上得到的“理論知識”可是不夠嚴謹的,治療效果也體現不出來。如果貼不好,不但無效,而且延誤治療時機。
三伏貼什么時候開始貼最好
日期時間:
一般來說,三伏貼在三伏之內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貼敷,只要每伏貼敷的時間要相隔7天或10天,貼敷的藥效均可得到充分發(fā)揮和吸收。當然,頭伏前就可以貼了,不用等到三伏那天,伏前加強效果會更好,也可以避免人多敷貼的高峰期。
具體時間:
貼三伏貼某一天的具體時間的話,建議上午11點左右貼比較好。中醫(yī)講究天人合一,三伏天陽氣最盛,三伏貼正是要借助這種陽氣達到理想治療效果,而一天中又以中午陽氣最盛,所以建議大家上午就去醫(yī)院,11點左右開始貼三伏貼,這樣治療效果會更好。
三伏貼下午可以貼嗎
三伏貼下午也是可以貼的,只是上午的效果會更好。不過,不管上午還是下午,單次貼敷時間不宜過長,成人一般不超過6小時,12~18歲4~5小時,8~12歲3~4小時,3~8歲2~3小時。每個人貼敷所用的藥不同,具體時間長短應遵從醫(yī)師的建議。
人的全身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炎癥,還會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疼痛,比如現在的廣大白領上班族很容易出現腰肌勞損,然后會出現腰部酸痛癥狀,另外女性都會出現痛經,或者出現下肢癱瘓等等,針對這些疾病,都可以貼三伏貼輔助治療,患者要學會根據具體的病情,把三伏貼貼在適合的穴位上。
三伏貼貼什么穴位?
三伏貼常用的穴位,吳老師推薦的比較全面,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貼敷(不是每個穴位一定要貼),推薦如下:
1、肺俞
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捎糜谥委燁i肩疼痛等局部病證外,還善于治療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氣喘等。
2、膏肓
膏肓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F代常用于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乳腺炎、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
3、定喘
俯臥位或正坐低頭,穴位在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處。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肺結核、百日咳、頸項部扭挫傷等。配肺俞、中府主治咳喘。
4、天突
位于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主治氣喘、咳嗽、暴喑、咽喉腫痛、嘔逆、癭瘤、梅核氣。
5、大杼
位于脊柱區(qū),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主治胸肺、項背等疾患。如傷風頭痛、咳嗽氣急、喘息喉痹、頸項強、肩背痛、熱病、胸脅氣滿、腰脊強痛、癲癇、厥逆、眩暈、虛勞、骨髓冷痛、瘧疾等。
6、心俞
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心與神志病變,咳嗽、吐血。
7、大椎
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8、脾俞
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療背痛等局部病證外,還善于治療脾胃疾患如腹脹、腹瀉、痢疾、嘔吐、納呆、水腫等。
9、腎俞
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腰痛,生殖泌尿疾患,耳鳴、耳聾。
10、命門
位于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虛損腰痛,遺尿,泄瀉,遺精,陽痿,早泄,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胎屢墜,汗不出等。
11、關元
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統疾患。
12、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
13、膻中
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主治病癥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