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真的這么厲害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引關(guān)節(jié),吐故納新?!鄙鐣陌l(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只有進行科學的養(yǎng)生,我們才能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制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真的這么厲害”,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些人覺得馬錢子有毒性,索性就避而遠之了。殊不知這種想法是極為錯誤的,馬錢子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大的,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治療重癥肌無力癥、治療結(jié)核病、治療子宮頸糜爛等都是可以的。
①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
將馬錢子濕潤后,切成薄片,1.2錢約可切18~24片,排列于橡皮膏上,貼敷于患側(cè)面部(向左歪貼右,向右歪貼左),約7~10天調(diào)換1張,至恢復正常為止。一般輕癥貼2次即可。治療15000人次,約80%有效。
②治療重癥肌無力癥
將馬錢子用水泡(冬天溫水,夏天涼水)10~14天,去皮,放入煮沸的花生油內(nèi),文火煎約30余分鐘,至焦黃色(以手擊之即碎為度)時取出,拌于滑石粉內(nèi)以吸去油質(zhì),約經(jīng)10~14小時篩去滑石粉,再以清水沖洗1次.待干后研粉即可服用。開始每日1.5分,分3次服,逐漸增至每日3.2分或4分。試治3例,2例獲得較好的近期療效,1例無效。其中1例先用新斯的明等治療,開始療效尚好,以后漸減,改用馬錢子治療,肌力漸恢復,握力增加,無復視感,能自理生活。
③治療結(jié)核病
曾用馬錢子藥蛋試治頸淋巴結(jié)核、結(jié)核性腹膜炎、慢性纖維性空洞性肺結(jié)核合并胸膜炎各1例,均有一定療效。方法:取馬錢子4錢砸碎(對形成竇道的頸淋巴結(jié)核加川黃連1兩),用開水浸泡1小時,再放入雞蛋7個,文火煮1小時,將蛋撈出,用冷水浸泡片刻,再放回原藥液中泡1小時,即成馬錢子藥蛋,撈出放涼處備用。每天早晨空腹服藥蛋1個,7天為一療程。間隔7天,再繼續(xù)下一療程。一般用2~4個療程。煮蛋和泡蛋的過程中謹防將蛋弄破,破蛋應(yīng)棄去,不能服用。1例頸淋巴結(jié)核取得很好效果;1例結(jié)核性腹膜炎經(jīng)用抗癆藥物治療4個多月無明顯效果,加用馬錢子藥蛋經(jīng)三個療程,腹部包塊消失,大便正常,僅于觸診時肝區(qū)及右下腹有不明顯的索狀物,又續(xù)服藥蛋2個療程后痊愈出院;另1例慢性纖維性空洞性肺結(jié)核合并胸膜炎,胸腔積液,10天內(nèi)抽胸水4次,經(jīng)加用藥蛋二個療程后,胸水全部吸收。此外,對3例肺門淋巴結(jié)核,使用藥蛋后也有明顯效果。但對其他一些肺結(jié)核病人,在抗癆化學治療的同時加用鹽酸士的寧,都未見效果。
④治療子宮頸糜爛
取馬錢子仁置香油中炸后濾去藥渣,然后加入適量凡士林,調(diào)制成軟膏備用.先用過錳酸鉀水沖洗陰道,揩凈陰道、子宮頸口的分泌物,將帶線的棉塞蘸馬錢子油膏放于糜爛處,線尾留在陰道外,經(jīng)6小時后取出.每日或隔日上藥1次,6次為一療程,未愈者可繼續(xù)二、三個療程。觀察34例,13例痊愈,20例有效,1例無變化。
⑤治療癰腫
取馬錢子投入銅鍋內(nèi),加麻油炸至呈深黃色時取出,刮去毛,研成細末,用米糊為丸或裝膠囊(平均1粒馬錢子制4粒)。成人體壯者,每天3~4丸,臨睡前用米湯1次送服。孕婦、體弱或6歲以下兒童禁服。治療1500余例,均獲明顯效果。
相關(guān)閱讀
導讀:中藥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馬錢子圖片、馬錢子的藥用價值、馬錢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馬錢子簡介馬錢子圖片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馬錢子的藥用價值馬錢子的用法與用量馬錢子的副作用馬錢子的配伍應(yīng)用馬錢子簡介
馬錢子,藥用部分為馬錢科常綠喬木馬錢和同科攀援狀木質(zhì)藤本植物云南馬錢的成熟干燥種子。
本品呈扁圓形,稍扭翹,常一面凹下,另一面凸起,有的一面或兩面有一周稍凸的環(huán)邊。直徑1.5~2.5厘米,厚約3~6毫米。表面被極密的灰綠色或黃綠色有光澤的細毛茸,毛茸自中央向四周匐伏生長。種子中心有一突起的種臍,邊級上有一突起的珠孔,兩者之間有一條棱線。種皮和種仁,甚堅韌,不易破碎。平剖為兩瓣,可見青白色肥厚胚乳,珠孔處有二片菲薄的小子葉。氣無,味極苦,有毒。
馬錢子圖片
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
散血熱,消腫,止痛。治咽喉痹痛,癰疽腫毒,風痹疼痛,骨折。并治面神經(jīng)麻痹,重癥肌無力。通絡(luò)止痛,散結(jié)消腫。用于風濕頑痹、麻木癱瘓、跌撲損傷、癰疽腫痛。
1、《綱目》:治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
2、《中藥志》:散血熱,消腫毒。治癰疽,惡瘡。
馬錢子的藥用價值
1、治喉痹作痛:番木鱉,青木香、山豆根等分。為末吹。(《醫(yī)方摘要》)
2、治纏喉風腫:番木鱉仁一個,木香三分。同磨水,調(diào)熊膽三分,膽礬五分,以雞毛掃患處。(《唐瑤經(jīng)驗方》)
3、治癰疽初起,跌撲內(nèi)傷,風痹疼痛:番木鱉(入砂鍋內(nèi),黃土拌炒焦黃為度,石臼中搗磨,篩去皮毛,揀凈末)、山芝麻(去殼,酒炒)、乳香末(箬葉烘出汗)各五錢,穿山甲(黃土炒脆)一兩。共研末。每服一錢,酒下,不可多服,服后避風,否則令人發(fā)戰(zhàn)栗不止,如人虛弱,每服五分。(《救生苦?!否R前散)
4、治腳氣,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禁或自遺:番木鱉(去皮,磨細粉)六分,甘草(細粉)六分。煉蜜為丸40粒,每日三次,每次1~2粒,食后溫水送服,連服七日,停七日再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5、治熱牙痛不可忍:番木鱉半個,井花水磨一小盞,含漱,熱即吐去,水完則疼止。(《握靈本草》)
6、治癍瘡入目:苦實把豆兒半個,輕粉、水花銀朱各五分,片腦、麝香、枯礬少許。為末,左目吹右耳,右目吹左耳,日二次。(《飛鴻集》)
7、治狂犬?。厚R前子一粒,酒磨成粉末,開水吞服。(《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
馬錢子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炮制后入丸、散,每次0.2-0.6g。大劑量0.9g。
外用:適量,研末撒,浸水,醋磨、煎油涂敷或熬膏攤貼。
馬錢子的副作用
馬錢子含有番木鱉堿,成人用5~10毫克即可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過量中毒可引起肢體顫動、驚厥、呼吸困難,甚至昏迷,30毫克可致死亡。
孕婦禁用;不宜多服久服及生用;運動員慎用;有毒成分能經(jīng)皮膚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積涂敷。
馬錢子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乳香:乳香,入心、肝經(jīng)血分,可溫通血脈,苦泄血瘀,辛散氣滯。二藥伍用,通經(jīng)活血,消腫止痛:聯(lián)用可用于風濕痹痛,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2、配枳殼:枳殼味苦降泄,有破氣消積,除痞之功。為行氣散寒之要藥。二藥相伍,行氣散通,散熱消瘀作用增強。如《本草綱目》曰:氣通則痛刺止,氣利則后重除。適用于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
3、配山豆根:山豆根大苦大寒,性善泄降下行,能清泄肺胃之火。長于解毒,利咽消腫。二藥伍用,相須相助,即加強了清熱利咽之效,又有散瘀消腫之功,適用于喉痹腫痛。
4、配羌活:羌活苦辛,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能搜風除濕,通痹止痛。馬錢子善于通絡(luò)散結(jié),搜風定痛。如《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曰:開通經(jīng)絡(luò),透達關(guān)節(jié)之力,遠勝于它藥。二藥伍用,去風除濕,通絡(luò)消瘀,止痛作用增強,用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等證。
5、配板蘭根:板蘭根味苦性寒,苦降泄火。咸入血分,大寒清熱,涼血解毒,善治頭面部熱毒,與局部熱毒,咽喉腫痛,及瘡瘍腫毒。二藥相伍,相使相助,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適用于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等證。
以上就是一些馬錢子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馬錢子散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馬錢子(沙燙)適量(含士的寧8.0g )地龍(去土焙黃)93.5g
【性狀】為黃棕色的粉末;氣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將制馬錢子、地龍分別粉碎成細粉,配研,過篩,即得。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用于因風、寒、濕引起的臂痛腰痛,周身疼痛及肢體萎縮。
【用法用量】每晚用黃酒或開水送服,一次0.2g,如無反應(yīng),可增至0.4g,最大服量不超過0.6g。老幼及體弱者酌減。
【注意】本品含毒性藥,不可多服。服藥后約1小時可能出現(xiàn)汗出周身,發(fā)癢,哆嗦等反應(yīng),反應(yīng)嚴重者可請醫(yī)生處理。十三歲以下兒童、孕婦及身體虛弱者,心臟病、嚴重氣管炎、單純性高血壓患者禁服。忌食生冷食物。
【規(guī)格】每袋裝0.6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通過本文對馬錢子散的介紹,我們知道馬錢子散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馬錢子散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
馬錢子粉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馬錢子粉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馬錢子粉的功效等。
【英文名】SEMEN STRYCHNI pULVERATUM
【來源】本品為 馬錢子的炮制加工品 。
【性狀】本品為黃褐色粉末;氣糊香,味極苦。
【鑒別】照馬錢子項下的[鑒別](3)試驗,顯相同的結(jié)果。
【炮制】取制馬錢子,粉碎成細粉,照馬錢子[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士的寧含量后,加適量淀粉,使含量符合規(guī)定,混勻,即得。
【性味】同馬錢子???,溫;有大毒。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同馬錢子。通絡(luò)止痛,散結(jié)消腫。用于風濕頑痹,麻木癱瘓,跌撲損傷,癰疽腫痛;小兒麻痹后遺癥,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痛。
【用法用量】0.3~0.6g,入丸散用。
【貯藏】密閉保存,置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本文介紹了藥材馬錢子粉的一些基本常識,馬錢子粉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guān)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馬錢子粉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馬錢子[圖]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馬錢子[圖]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英文名】SEMEN STRYCHNI
【來源】本品為馬錢科植物 馬錢 Strychnos nuxvomica L. 的干燥 成熟種子 。冬季采收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曬干。
【性狀】本品呈鈕扣狀圓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直徑1.5~3cm,厚0.3~0.6cm。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綠色絹狀茸毛,自中間向四周呈輻射狀排列,有絲樣光澤。邊緣稍隆起,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圓點狀種臍。質(zhì)堅硬,平行剖面可見淡黃色白色胚乳,角質(zhì)狀,子葉心形,葉脈5~7條。無臭,味極苦。
【鑒別】(1)本品粉末灰黃色。非腺毛單細胞,基部膨大似石細胞,壁極厚,多碎斷,木化。胚乳細胞多角形,壁厚,內(nèi)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炮制】 生馬錢子 除去雜質(zhì)。
【性味】苦,溫;有大毒。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通絡(luò)止痛,散結(jié)消腫。用于風濕頑痹,麻木癱瘓,跌撲損傷,癰疽腫痛;小兒麻痹后遺癥,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痛。
【用法用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
【注意】不宜生用、多服久服;孕婦禁用。
【貯藏】置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綱目》
馬錢子[圖]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方,也可單獨使用,但馬錢子[圖]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馬錢子粉在現(xiàn)在通常用于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luò),尤其是對跌打損傷,紅腫疼痛等問題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它也具有去風濕的作用,對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治療可以達到很好的作用,而馬錢子也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但是也需要注意,服用馬錢子的時一定要注意控制適量。
馬錢子的功效與作用:
1、活血通絡(luò):馬錢子有舒筋活 血,散寒通絡(luò)的功效。對于跌打損 傷,癰疽腫痛有很好的療效。
2、除風祛濕:馬錢子還有除風 濕,祛風寒的功效,對于風濕類風濕 關(guān)節(jié)炎有很好的作用。
3、消炎抗菌:馬錢子也有抗炎作 用,適用于非特異性炎癥癰疽腫痛有 一定的療效。
4、止痛:馬錢子是中藥止痛最管 用的藥物之一,特別是風濕骨痛,肌 肉損傷疼痛有特效。
5、祛瘀生?。厚R錢子對小兒麻 痹,手足麻木,抗癌等也有一定的作 用。
馬錢子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炮制后入丸、散、,每次 0.2-0.6g。大劑量0.9g。外用:適量, 研末撒,浸水,醋磨、煎油涂敷或熬 膏攤貼。內(nèi)服,如按其成分番鱉堿(士 的寧)計算,一次量控制在6mg為宜。 內(nèi)服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 加至患都感覺肌肉有一過性輕微顫動 為取佳有效量,此反應(yīng)也表明不可再 加量。
馬錢子可以用藥對于治療和解決風濕疼痛關(guān)節(jié)疼痛等問題,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也能夠幫助活血化瘀,但是方法必須是正確健康的,這樣才可以達到這些治療效果,盡可能的降低和減少這些疾病問題造成的不良危害和影響。
制附子主要功效是可以消寒止痛,預(yù)防身體的陽氣不足,心血虧虛,用量用法也非常簡單,根據(jù)個人的身體情況來選擇食用,平時的作用也非常廣泛,可有效預(yù)防虛寒腹瀉,能提高人體的氣血恢復,在平時大家需要注意,也可以煲湯食用方法簡單,入口也繼續(xù)香醇,做的時候要注意技巧才能更美味。
性味歸經(jīng)
辛、甘,大熱;有毒。
歸心、腎、脾經(jīng)
功能主治
功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盀榛仃柧饶娴谝黄匪帯?。
主治:用于陰盛克陽,大汗亡陽,吐瀉厥逆,肢冷脈微,心腹冷痛,冷痢,腳氣水腫,風寒濕痹,宮冷,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陰疽瘡瘍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用法用量
3~15g ?;仃柧饶婵捎?8~30g。亦有大劑量用至30g以上者。
經(jīng)方四逆湯: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兩半 炙甘草二兩
破格救心湯: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麗參10~30克,山萸凈肉60~120克,生龍骨牡蠣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3-0.5克。
附子粥: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二藥研為細末,每次用5克,與粳米加水煮粥食。 亦可將二藥減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附子溫里散寒、止痛,炮姜溫中散寒、止瀉。用于里寒腹痛、腹瀉,大便表稀。
附片薏苡粥:制附片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分2次食。
本方以附片散寒止痛,用薏苡仁除濕舒筋。用于風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疼痛,四肢拘攣。
附子做法指導:
1. 取本品溫壯心腎陽氣之功,常與人參同用,益氣回陽。
2. 用于腎陽不足,或陽虛水泛、尿少水腫。常與肉桂等同用。
3. 可治療風寒濕痹、關(guān)節(jié)冷痛,常與麻黃、細辛、桂枝、白術(shù)、甘草、人參黃芪等配伍。
4. 內(nèi)服宜制用,外用多生用。服藥時不宜飲酒,不宜以白酒為引
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及同用。且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詳細情況用藥,適當用量,過猶不及,因附子含有毒性成分烏頭堿,主要對心肌、迷走神經(jīng)、末梢神經(jīng)又興奮麻痹作用,中毒癥狀如舌尖麻木、肢體麻木,有蟻走感,頭暈、視力模糊,惡心,嘔吐等,最嚴重至危及生命。
大家都知道,在中醫(yī)當中,除了一些植物藥材之外,其實還會使用到很多的動物。其中鱉甲就是鱉科動物鱉的背甲。很多的時候,其實,大家并不知道鱉甲的功效是什么。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很多的人其實并不了解鱉甲的功效,希望我們的介紹,可以讓大家更加的了解鱉甲。
鱉甲是鱉科動物鱉的背甲。全年都可以捕捉,以秋,冬兩季為多,捕捉后殺死,置沸水中燙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剝落時,拿出,剝?nèi)”臣祝魵埲?,然后再曬干?/p>
鱉甲
鱉甲的功效與作用
鱉甲具有抑制結(jié)締組織增生,提高血漿蛋白,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可提高抗腫瘤的免疫能力。
鱉甲可以提高血漿蛋白含量和淋巴母細胞轉(zhuǎn)化率,有延長抗體存在時間,增進造血功能等作用。
鱉甲養(yǎng)陰清熱,平旰熄風,軟堅散結(jié)。冶勞熱骨蒸,陰虛風動,勞瘧,癥瘕痃癖,經(jīng)閉經(jīng)漏,小兒驚癇。
鱉甲的治病驗方
1、用于下焦溫病,虛風內(nèi)動,可用炙甘草18克,地黃18克,白芍18克,阿膠9克,麻仁9克,麥冬15克,牡蠣15克,鱉甲24克,龜板30克,用水煎服。
2、用于熱病傷陰之久熱不退者,可用青蒿6克,鱉甲15克,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用水煎服。
3、如果治婦人骨蒸勞熱,經(jīng)閉,可用鱉甲30克,土瓜根30克,桂心30克,三棱30克,牡丹皮30克,牛膝30克,大黃30克,訶子皮30克,琥珀30克,桃仁30克,煉蜜為丸。
4、治療牙疼:適量的鱉甲,焙干后制成細粉,裝入干燥器皿里備用。用時取藥0.5克放進煙斗內(nèi)煙葉的表面上,接下來點燃當煙吸。
5、治療肝硬化:活鱉3只,放置在清水里養(yǎng)兩至三日,以排凈胃腸內(nèi)污物。拿出,砸頭至死(不要割頭放血),在鍋里加沙土接下來將鱉放進,用穩(wěn)火焙干至黃色,拿出研成細粉,加適量的蜂蜜拌勻,制成每個重9克的藥丸。每回1丸,每天三回,連續(xù)服用30天做為一個療程。
6、治療結(jié)核性潰瘍:鱉甲50g,制成細粉,在干凈的鋁飯盒底層加入適量的醫(yī)用凡士林,接下來在上面撒上少量鱉甲粉,在鱉甲粉上面放進紗布條100塊,再把殘留的鱉甲粉撒在上面,蓋好盒蓋,蒸沸消毒滅菌半小時。用時先把患處常規(guī)消毒,去除壞死組織,再用探針將鱉甲粉油紗條輕輕填塞于病灶底部,隔日換藥1回。
7、治療胃下垂:鱉甲250g,制成細粉,裝瓶留著備用。每回取藥3至6g,每天兩回,一個月做為一個療程。可補腎強身。
8、瘧疾:常山10g,青蒿10g,柴胡10g,知母I5g,鱉甲18g,枳殼10g,何首烏15g,桃仁12g,黨參15g,陳良6g,馬鞭草12g,甘草6g。用水煎服,每天2劑。
9、腰?。瑚M甲粉適量的,生黃芪120g,川牛膝(鹽水炒)60g,水煎兩回,把兩回汁液混合(一天量),用藥汁送服鱉甲粉,每回10g,每天兩回。連續(xù)服用六天。
10、滋養(yǎng)肝腎,涼血化瘀:北沙參18g,生地黃15g,枸杞子12g,桃仁10g,鱉甲30g,黨參15g,柴胡10g,莪術(shù),三棱,雞內(nèi)金,茯苓,赤芍,豬苓,澤瀉各12g。用水煎服。比較適用于旰腎陰虛型臌脹。
很多人聽見水蛭這種動物都會毛骨悚然,因為水蛭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螞蝗,大多數(shù)的水蛭一旦在人體上吸附之后,只有喝飽血才會鉆出來,所以很多人都害怕水蛭這種動物。其實水質(zhì)也是一位不錯的中藥材,人們將水蛭抓來洗凈曬干之后可以拿來入藥。那么制水蛭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1.對心血管功能影響:水蛭素30克/千克腹腔注射,能明顯增加小鼠心肌攝取86Rb 的能力,表明有增加心肌營養(yǎng)血流量的作用。
2.抗早孕作用:各個時期的妊娠包括著床和早、中晚期都有終止妊娠作用,但對早期妊娠作用最好;若以外源性孕酮與水蛭同時注射,則可對抗水蛭的抗早孕作用。
3.抗凝血作用: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且能降低全血比粘度和血漿比粘度,縮短紅細胞電泳時間;水蛭素對細菌內(nèi)毒素引起的血栓形成有預(yù)防作用,并能減少死亡率;水蛭素還能對抗凝血酶所致的離體蛙心收縮力增強作用。水蛭水提物0.45g/kg灌胃后4h及連續(xù)灌胃7天,體外法試驗,水蛭水提物200mg/ml、100mg/ml及50mg/ml對健康人血小板聚集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水蛭素是凝血酶抑制劑,每毫克水蛭素含10~400抗凝血酶單位的活性;
4.改善微循環(huán):急性腦出血的血腫吸收,減輕腦組織周圍炎癥反應(yīng)及水腫,緩解顱內(nèi)壓升高,改善局部循環(huán),有利于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對耳局部的實驗性血腫也有促進吸收作用。
5.水蛭對實驗性高脂血癥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明顯降低作用。水蛭素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對肝癌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水蛭有高抗凝作用,因而有利于抗癌藥及免疫活性細胞浸入癌組織殺傷癌細胞。
6.溶栓作用:水蛭素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溶解凝血酶所致的血栓的作用。水蛭素是甲醇提取物,在體外和體內(nèi)均有活化纖溶系統(tǒng)的作用;水蛭的唾液腺分泌物給大鼠靜脈注射后有較強的抗栓作用。
了解制白附子的功效與作用,可以更好的使用制白附子去緩解和治療自身的疾病。制白附子的止痛功效可以緩解頭暈、頭疼等癥狀,白附子外敷可以解毒,同時對于女人的皮膚管理也可以起到相應(yīng)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膚狀況、消除黑色沉淀。很多人非常喜歡白附子的功效和作用。
功效作用:
白附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干燥塊莖。在我國東北各省、山東、江蘇、河南、湖北均有栽培。含有多種化學成分,以氨基酸、β-谷甾醇、脂肪酸等含量較高。含有的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肌醇、粘液質(zhì)、皂苷等,可以消除面部黑色素,對皮膚有增白作用,可治療痤瘡、雀斑、皮疹等。
1.止痛
白附子辛散溫通,性銳上行,善于逐頭面部的風痰。又具有較強的止痛作用,可以用來治療肝風夾痰上擾頭痛、眩暈、偏正頭痛等頭面部諸多不適癥狀。
2.解毒散結(jié)
白附子可以治療瘰疬痰核,可鮮品搗汁后外敷;亦可治療毒蛇咬傷,可以磨汁內(nèi)服并外用,亦可與其它清熱解毒藥物同用。
3.祛痰解痙
白附子辛溫燥烈,善于祛風痰而解痙止搐,是治療風痰證的常用藥物,可以用來治療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謇澀、驚風癲癇、破傷風等癥。
4.美白護膚
白附子含有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肌醇、粘液質(zhì)、皂苷等,可以消除面部黑色素,對皮膚有增白作用,對痤瘡、雀斑、皮疹等具有治療和預(yù)防的效果。
說到元胡這種植物,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元胡止痛片吧,這種止痛片的功效其實是特別好的,不管是頭痛,腹痛,還是女性來月經(jīng)的時候姨媽痛,吃上幾片圓弧止痛片都能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除此之外元胡還可以用來當做中藥,能夠活血化瘀,那么制元胡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元胡的功效作用
【性味歸經(jīng)】辛、苦,溫。入肝、脾、心經(jīng)。
【功效】活血,利氣,止痛。
【功效作用】
1.活血散瘀: ①用于氣血瘀滯,脘腹脅痛,見于膽囊炎、膽石癥、胃炎等,可與赤芍、三棱、莪術(shù)同用。②用于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絞痛,可與瓜蔞、薤白、川芎、等同用。③用于血瘀痛經(jīng),可與當歸、赤芍、三棱、莪術(shù)等同用。④用于跌打損傷腫痛,可與當歸、桂枝等同用。
2.行氣止痛:①用于氣滯胃痛,可與川楝子同用。②用于疝氣疼痛,可與川楝子、小茴香等同用。
【鑒別應(yīng)用】元胡、乳香、沒藥、五靈脂,均為常用的活血止痛藥,均可用于血瘀疼痛,但元胡止痛作用最強,且應(yīng)用部位十分廣泛,五靈脂作用次之,乳香、沒藥又有消腫生肌之功,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
【配伍應(yīng)用】
1.配川楝子:川楝子入氣分,長于疏肝理氣,瀉肝火;元胡行氣活血,長于止痛,二藥相配,疏肝行氣之力顯著,并可活血,氣行則血行,清瀉肝火,可用于肝郁有熱,心腹脅肋諸痛,時發(fā)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2.配烏藥:元胡入血分,活血行氣,善散血結(jié),可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為血中氣藥;烏藥入氣分。行氣寬脹,順逆止
痛,溫散肝腎冷氣,疏降腹部逆氣。二者同用,活血順氣,氣血同凋,可治療氣滯血瘀、脘腹疼痛,尤以偏于寒性之氣痛最為有效。
3.配當歸:當歸補血活血,行氣止痛,為婦科之良藥;元胡活血行氣,散瘀止痛。二者合用,當歸得元胡則能散瘀,元胡得當歸且能補血,故可治療婦女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等證。
【應(yīng)用注意事項】血熱氣虛者及孕婦忌用。
【用法用量】內(nèi)服:6~12克,入煎劑,或入丸散。
【功效特點】本品既入血分,又人氣分,既能行血中之氣,又能行氣中之血。蓋氣郁則痛,血滯亦痛,行氣活血,通則不痛,故為活血利氣止痛之良藥,凡一身上下諸痛之屬于氣滯血瘀者,均可用之,常用治脘腹脅痛、婦女氣滯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腹中腫塊、產(chǎn)后血瘀腹痛以及疝氣作痛、跌打損傷腫痛等證,近來臨床用治冠心病心絞痛,療效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