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怎么辦?坐骨神經痛的自我療法
肩周炎的運動養(yǎng)生療法。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鄙钪?,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養(yǎng)生關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量。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下面的內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坐骨神經痛怎么辦?坐骨神經痛的自我療法,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于坐骨神經痛這種疾病我們也是可以通過自我療法來緩解病情的,其自我療法主要可以分為起居調養(yǎng)法,藥物調養(yǎng)法,以及針灸調養(yǎng)法三種調養(yǎng)方法。
一、起居調養(yǎng)法
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睡硬板床。
2.注意保暖,改善居室條件,保持通風與干燥環(huán)境。
3.盡量避免涉水、淋雨,汗出后禁止吹風,內衣汗?jié)窈髴皶r更換。
4.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并積極配合其他療法。
5.繼發(fā)性坐骨神性痛應積極針對病因,治療原發(fā)病,則本癥隨之而解。
二、藥物調養(yǎng)法
1.坐骨神經痛常用驗方
(1)虎杖、老鸛草、牛膝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2)桂枝、炙甘草、制乳香、元胡、牛膝、千年健各9克,赤芍、白芍、木瓜、雞血藤各15克,川續(xù)斷、伸筋草各12克,制川烏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2.中成藥
追風透骨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下;或小活絡丹,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三、針灸調養(yǎng)法
1.針刺法
治療以祛風通絡、行氣活血為原則,循經取穴與辨證取穴相結合。
針刺主穴:環(huán)跳、秩邊、委中、陽陵泉、足三里。加減:根性者加腰4~5夾脊穴,干性者加阿是穴。寒濕顯著加命門、腰陽關;瘀血型加膈俞;肝腎不足加昆侖、丘墟、太沖、腎俞。
操作:急性期多用毫針瀉法,慢性者平補平瀉,屬寒濕者可用溫針灸。環(huán)跳、秩邊、委中穴針感均以觸電樣感向下放射并使下肢抽動,陽陵泉及足三里穴針感也向下傳導。
2.刺血法
多用于瘀血型。取腰骶部阿是穴(壓痛點)、上髎、次髎、承扶、殷門、委中、委陽、懸鐘,在腧穴周圍尋找瘀血絡脈,常規(guī)消毒周圍皮膚,爾后以三棱針放血,出血停止后可加拔火罐數分鐘。
ys630.coM延伸閱讀
坐骨神經痛自我療法
1、坐骨神經痛自我療法:腳后跟騰空
在地上放一摞書,5cm高左右就可以,然后腳尖踩在書上,腳跟要在空中懸著,堅持的時間要看自己能耐受時間。
2、坐骨神經痛自我療法:平躺抱大腿抬小腿
平躺,一條腿平放,雙手固定住患側大腿,緩緩伸直膝關節(jié)至后腿肌肉輕輕拉緊或有牽扯疼痛的感覺,停留10秒后放松,連做5~10次。
3、坐骨神經痛自我療法:平躺抬腿
仰臥,下肢伸直,患肢主動上抬,上臺至大腿后側有拉緊或疼痛感時,停5~10秒鐘放下,連做5-10次。
4、坐骨神經痛自我療法:進行腰部按摩
進行腰部按摩對于緩解自身出現(xiàn)的坐骨神經痛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方式方法,在進行按摩之前,大家可以用熱毛巾敷在自身的疼痛的部位,熱毛巾有助于促進疼痛部位血液循環(huán)。進行按摩也有助于腰部的保健工作,但是大家一定要掌握科學的按摩力度以及按摩方式方法,盲目的進行按摩并不能夠達到理想的治愈效果。
5、坐骨神經痛自我療法:腳尖走路
出現(xiàn)坐骨神經痛問題,大家在日常一定要對于個人的走路姿勢引起重視,掌握科學的走路姿勢也可以達到一個無形中調理坐骨神經痛的效果,建議大家在日??梢試L試的用腳尖走路,長期堅持用腳尖走路也有助于促進自身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在可以改善自身出現(xiàn)做過神經痛問題的同時,也可以自食使身體得到一個充分的鍛煉,擺脫多種骨科疾病的困擾。
6、坐骨神經痛自我療法:下蹲動作
大家在日常進行下蹲動作也有助于緩解自身出現(xiàn)的坐骨神經痛問題,經常性的進行下蹲動作也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增強下肢力量的效果,可以用自己的雙手扶著凳子或者扶著一些固定物,左腿屈膝下蹲,右腿盡量向右側伸直,左右交替進行可以更好的幫助人體擺脫坐骨神經痛的困擾,而且這種鍛煉方式方法非常簡單,在家中或者辦公室都可以鍛煉。
治療坐骨神經痛的中藥方劑
1、治療坐骨神經痛的中藥方劑一
如果存在著坐骨神經痛的現(xiàn)象的話。大家可以取適量的三金版,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牛膝以及蒲公英,將其放在一起用水煎煮。堅持每天飲用,大家如果能堅持下去,就能夠看到非常好的療效。
2、治療坐骨神經痛的中藥方劑二
能夠治療坐骨神經痛這種疾病的中藥方劑有很多,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的這種效果也非常的不錯。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試。具體的做法是取適量的大血藤,五加根和福建胡頹子根,用水煎煮以后服用。這個方劑不僅能夠治療坐骨神經痛,用來緩解風濕關節(jié)痛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3、治療坐骨神經痛的中藥方劑三
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還可以取適量的土牛膝,威靈仙,羊躑躅根和六月雪根用水煎煮以后沖黃酒服用。這個中藥方劑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不過每個人的病情不同,在用法用量方面也會有著一定的差別,如果有需要的話,建議大家還是先向醫(yī)生咨詢。
坐骨神經痛為什么晚上就加重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分布區(qū)域,以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足背外側為主的放射性疼痛。而坐骨神經痛早期癥狀一般表現(xiàn)為下肢疼痛、麻木等。坐骨神經痛以單側發(fā)病為多,主要發(fā)生于成年男性,起病多為急性或亞急性。
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后,腘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
所以如果發(fā)現(xiàn)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有些患者在沒有正確診斷下,盲目的治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經確診后及時正規(guī)有效的治療是很關鍵的。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fā)生的疼痛癥狀群。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坐骨神經痛又屬于腰腿痛的范疇,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所致。坐骨神經痛患者首先要注意改變生活方式,平時應多做康復鍛煉;生活中盡可能避免穿帶跟的鞋,重心的稍許前移都會使疼痛癥狀加重,有條件的可選擇負跟鞋;日常生活中應臥硬板床,取平臥位,保持脊柱的穩(wěn)定,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長久以來我們積累了很多改善或者治療的偏方和飲食方式,有這種病情的患者不妨試一下。
偏方1
【辨證】寒濕閉阻。
【治法】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鎮(zhèn)痛湯。
【組成】制川烏10克,制草烏10克,細辛6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沒藥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偏方2
【辨證】風寒濕邪凝滯,經絡瘀阻。
【治法】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方名】皂獨附姜湯。
【組成】皂刺30克,獨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黃15克,蒼術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偏方3
【辨證】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yǎng)。
【治法】舒筋活絡,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絡飲。
【組成】獨活15克,靈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續(xù)斷12克,木瓜10克,雞血藤30克,紅花9克,當歸12克,川芎9克,地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偏方4
【辨證】風寒濕氣侵入肌膚,流注經絡,濕凝為痰,痰瘀互結,閉塞遂道,營衛(wèi)失其流暢。
【治法】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滌痰通絡。
【方名】通經止痛湯。
【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黃柏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羌活10克,威靈仙25克,蒼術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獨活15克,龍膽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天為1療程。
偏方5
【辨證】寒濕阻絡。
【治法】通陽開痹,驅濕逐寒。
【方名】驅痹湯。
【組成】細辛6-12克,制草烏6-12克,制川烏6-12克,麻黃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細辛、制川草烏的藥量即先從小量開始,逐漸增量。
偏方6
【辨證】風寒侵襲,脈絡阻滯。
【治法】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方名】蛇蝎湯。
【組成】烏梢蛇10克,炒地龍10克,僵蠶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烏6克,制草烏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烏先煎半小時以減少毒性,后入他藥,取藥液300毫升,每日1劑。
偏方7
【辨證】陽虛氣弱,寒濕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利。
【治法】溫陽益氣,散寒祛濕,和血通絡。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藥甘草加味。
【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黃芪30克,黨參20克,當歸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風藤10克,雞血藤12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偏方8
【辨證】寒熱瘀阻。
【治法】散寒祛濕,舒筋活絡。
【方名】坐骨神經Ⅰ號方加味。
【組成】川牛膝60-120克,黃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細辛4-6克,蒼術10-15克,獨活10-15克,土鱉蟲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雞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偏方9
【辨證】寒熱瘀阻。
【治法】散寒祛濕,舒筋活絡。
【方名】坐骨神經Ⅰ號方加味。
【組成】川牛膝60-120克,黃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細辛4-6克,蒼術10-15克,獨活10-15克,土鱉蟲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雞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許多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訴述發(fā)病是與一次突然的腰部“扭傷”有關,如發(fā)生于拎舉重物,扛抬重物,長時間的彎腰活動或摔跌后。因此,當需要進行突然的負重動作前,應預先活動腰部,盡量避免腰部“扭傷”,平時多進行強化腰肌肌力的鍛煉,并改善潮濕的居住環(huán)境,常可降低本病的發(fā)病率。本病患者急性期應及時就醫(yī),臥床休息,并密切配合中藥鮮.膏治療。
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通常會感到下肢出現(xiàn)痛楚,而痛楚的部位則視乎那一條神經根受壓,并伴隨麻痺的感覺。那么什么是坐骨神經痛?該如何治療?
一、坐骨神經痛的概念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fā)生的疼痛癥狀群。
二、坐骨神經痛的病因病理
坐骨神經由腰5~骶3神經根組成。按病損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經痛兩種,前者多見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于椎管內,病因以腰椎間盤突出最多見,其次有椎管內腫瘤、腰椎結核、腰骶神經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經痛的病變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經行程上,病因有骶骼關節(jié)炎、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臀部外傷、梨狀肌綜合征、臀肌注射不當以及糖尿病等。
三、坐骨神經痛的治療
發(fā)生本病應上醫(yī)院就診以明確病因,積極治療使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的原發(fā)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對癥治療可選用解熱鎮(zhèn)痛藥,如布洛芬、雙氯酚酸等。
四、坐骨神經痛的輔助治療
疼痛發(fā)作時,可用冰敷患處30-60分鐘,每天數次,連續(xù)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樣的間隔用熱水袋敷患處,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處方止痛藥。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布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
我們都知道坐骨神經是人體最大的神經,支撐著我們的身體能夠直立起來。男性相對于女性需要承擔的責任要重許多,工作量也就大很多。一旦男性的坐骨神經出現(xiàn)問題,那么他的基本工作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男性的坐骨神經痛吧!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以坐骨神經徑路及分布區(qū)域疼痛為主的綜合征。坐骨神經痛的絕大多數病例是繼發(fā)于坐骨神經局部及周圍結構的病變對坐骨神經的刺激壓迫與損害,稱為繼發(fā)坐骨神經痛;少數系原發(fā)性,即坐骨神經炎。
病因:
病因多種多樣。絕大多數患者的坐骨神經痛是繼發(fā)于坐骨神經局部及周圍結構的病變對坐骨神經的刺激壓迫與損害,稱為繼發(fā)坐骨神經痛;少數系原發(fā)性,即坐骨神經炎。
日常習慣的調整:
1.病情發(fā)作期不能睡軟床:醫(yī)生的建議是睡硬板床,這樣有助于脊柱復歸正確的姿勢,使脊柱壓迫神經造成的坐骨神經痛得到緩解。
2.不能穿高跟鞋:坐骨神經痛患者最好穿負跟鞋,顧名思義就是腳跟比腳尖還要低。這也是糾正脊柱姿勢的一種方法。
3.不可提重物:不能過多的過重的使用腰部肌肉,這會增加神經炎的發(fā)病率。如果非要提重物,參考下圖中的動作,先伸直腰,再利用腿部力量提起重物。
4.要適當運動:不要因為疼痛而臥床不起,這樣不利于身體恢復,甚至可能造成肌肉萎縮,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適當的鍛煉身體是好的,不過不可以劇烈的運動。
5.注意腰部保暖:腰部不能受涼否則就會造成腰部神經炎癥,加劇腰腿的疼痛。市面上有一些可以加熱的腰帶,專門給坐骨神經病人設計的,你可以嘗試一下。
飲食療法:
1..小雞燉蘑菇:小公雞一只,砌塊,與蘑菇一起小火燉熟,少放一些鹽,讓湯清淡一些,趁熱引用。
2.大骨湯:先用熱水把骨頭抄一遍,然后放入高壓鍋中燉熟,燉之前放入老姜(切成片),其他調料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添加,燉到快熟的時候再放入少許鹽即可飲用。
3.腰花粥:用豬腰子一個,切片,板栗若干,放入小米粥中熬制,趁熱引用。
上了年紀的人很容易出現(xiàn)坐骨神經疼痛,而且一旦出現(xiàn)坐骨神經疼痛,肯定需要臥床休息,如果病情較輕,治療及時,那么痊愈的機會也很大。否則,這種疼痛可能會一直間歇性出現(xiàn)。坐骨神經痛可能表現(xiàn)為腰疼、腿疼,甚至全身都會疼痛。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治療坐骨神經痛腿疼呢?
坐骨神經號稱“五岳之尊”,身為人體最粗大的神經,在起始部分可達2cm粗,起于腰骶部的脊髓,由腰神經和骶神經共同組成(來自腰4~腰5神經和骶1~骶3神經根),可謂“眾人是柴火焰高”。途經骨盆,并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管司下肢的感覺和運動。
臨床癥狀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分布區(qū)域,以臂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足背外側為主的放射性疼痛。早期一般表現(xiàn)為下肢疼痛、麻木等。以單側發(fā)病為多,主要發(fā)生于成年男性,起病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所以如果發(fā)現(xiàn)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
病因腰椎間盤突出與坐骨神經的名氣相符,“紅花還需綠葉配,大咖還需大咖隨”,腰椎間盤突出是導致坐骨神經出現(xiàn)問題最常見的原因。
而腰椎間盤突出,多數和長期不合理姿勢有關。起初一般表現(xiàn)為姿勢不正彎腰駝背,局部過度受力,時間久了會造成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形成軟組織勞損等造成慢性腰痛,所以也稱姿勢性腰痛,而腰椎間盤突出則是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積累的結果。
1、臥床休息治療
坐骨神經痛患者應該多休息,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臥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癥狀自行緩解。臥床休息只適合早期癥狀患者。
2、封閉和理療治療
坐骨神經痛急性期可采用此方法,但是打封閉針“,就是直接把藥物注射到椎管內或神經根周圍,局部麻醉以達到止痛效果。但是封閉藥效過后癥狀馬上又恢復。
3、中藥外敷治療治療
外敷療法也是是中醫(yī)目前使用較為廣泛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外敷藥內部的中草藥成分,達到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的目的。喬氏黑玉膏效果就是比較不錯的。
此外,醫(yī)生還建議患者需要生活規(guī)律,避免劇烈運動,清淡飲食,避免煙酒刺激。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qū)內發(fā)生的疼痛,為常見的周圍神經疾病。本病多見于青壯年,男性較多,臨床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
坐骨神經痛發(fā)病多為單側。先常有腰部僵硬不適感,在步行或活動時腰及下肢可出現(xiàn)短暫疼痛,逐漸發(fā)展為劇烈燒灼或刀割樣疼痛,沿坐骨神經走行放射,可自腰、臀部直達大腿、小腿后外側及足外側部。疼痛呈陣發(fā)性加劇,夜問更甚。部分病人在體位改變或坐骨神經受到牽拉時??烧T發(fā)疼痛或使之加劇。
一、刮痧治療
(一)癥狀
本病多為一側腰腿部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性疼痛,主要癥狀是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及足部放射性、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行動時加重。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跟腱反射減弱。
(二)治法
(1)選穴腎俞、氣海俞、腰3~5夾脊、次髂、秩邊、環(huán)跳、阿是穴。
(2)定位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氣海俞:在腰部,當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夾脊:在背腰部,當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開0.5寸。
次髂:在骶部,當髂后上棘內下方,適對第二骶后孔處。
秩邊: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環(huán)跳: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骨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3)刮拭順序先刮腰部腎俞、氣海俞、腰3-5夾脊、次髎,再刮臀部 的秩邊、環(huán)跳、阿是穴。
(4)刮拭方法瀉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腎俞至氣海俞,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然后刮拭背部腰3-5夾脊和次髎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最后刮臀部的秩邊、環(huán)跳、阿是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重刮,出痧為度。
二、病例
金某,男,38歲?;颊哂?年前深秋夜問下水捕魚,翌日返家后自覺惡寒,腰背酸痛,下肢發(fā)涼、麻木,遂服祛痛片并臥于熱炕以求緩解。當日下午突然感右下肢自臀部沿股后側至小趾燒灼樣劇痛,屈伸不利,經某醫(yī)院診斷為坐骨神經痛。經服激素、中藥等治療,病情未減輕。每因受涼而疼痛加劇,故求刮痧治療。舌淡苔薄白,脈弦緊。取腎俞、氣海俞、腰3-5夾脊、次髂、秩邊、環(huán)跳、阿是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療,每周2次。2周后,下肢發(fā)涼、麻木癥狀減輕。繼續(xù)治療2個月后,腰背酸痛,下肢發(fā)涼、麻木癥狀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