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的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guān)注焦點,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您是否正在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柴胡的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柴胡我們也經(jīng)常叫做是山菜,柴草,菇草或者是地熏,柴胡是非常出名的一種草藥,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上面我們經(jīng)常看到柴胡的身影,柴胡的功效和作用非常的多,我們將在下文介紹給大家柴胡的一些主要的藥性,希望大家懂得后更加會利用柴胡。
柴胡的作用在于可以疏肝,柴胡是保護肝臟非常好的中草藥,柴胡還能有升陽的功效,利用柴胡可以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和肝郁氣滯等癥狀。
柴胡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xí)稱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干燥。
柴胡是常用解表藥。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jīng)。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
柴胡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tài)多有記述。
⑴解熱,有效成分:揮發(fā)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內(nèi)酯和對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苷(皂苷元A)。作用:對傷寒、副傷寒疫苗、大腸桿菌液、發(fā)酵牛奶、酵母等所致發(fā)熱有明顯解熱作用;且能使動物正常體溫下降。商品柴胡煎劑2g/kg給兔灌胃,對用疫苗及溫刺引起的發(fā)熱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⑵抗炎,有效成分:皂苷。作用:對多種致炎劑所致踝關(guān)節(jié)腫和結(jié)締組織增生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柴胡皂甙300mg/kg腹腔注射,可抑制角叉菜膠、5-羥色胺、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腫脹,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腫,同時可使腎上腺肥大,胸腺萎縮;抑制炎癥組織組胺釋放及白細胞游走。
⑶促進免疫功能,有效成分:柴胡多糖。作用:吞噬功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功能增強,提高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提高淋巴細胞轉(zhuǎn)核率,提高皮膚遲發(fā)性過敏反應(yīng)。
⑷抗肝損傷,柴胡注射液(濃度1∶1)1ml/只皮下注射連續(xù)5天可顯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GpT升高,肝細胞變性及壞死也明顯減輕,肝細胞內(nèi)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也接近正常。
⑸抗輻射損傷,柴胡多糖5mg/只腹腔注射,可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小鼠胸腺細胞中3H-TdR的摻入增加,同時加速胸腺細胞的釋放,同時又使血漿中皮。質(zhì)酮含量增加,切除腎上腺后,不再有這些表現(xiàn),故認為是通過腎上腺皮質(zhì)實現(xiàn)的。此外,體外有抗結(jié)核菌作用。藥理作用研究進展:與中藥藥理研究數(shù)據(jù)庫連接。
上文我們介紹了一種中草藥柴胡,柴胡對于很對疾病能夠起到了治療和輔助治療的功效和作用,柴胡的作用非常的廣,我們可以用柴胡來治療瘧疾,感冒發(fā)熱,脫肛,肝郁氣滯以及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狀。柴胡還能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和抗輻射。
ys630.coM延伸閱讀
柴胡疏肝丸的作用
1、此藥具有疏肝理氣,消脹止痛,活血,肝氣疏通等作用,用于肝氣不舒,胸脅痞悶,食滯不清,嘔吐酸水等癥。
2、柴胡舒肝丸主要是一種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而苦,它將茯苓、甘草、山楂、青皮、陳皮等二十五味中藥混合,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了以后,再加入蜜制成的。這個藥物舒肝理氣,消脹止痛,疏肝解郁的作用,肝氣疏通,在臨床上可用來保肝護肝,可以有效的改善乙肝病或者其他肝臟疾病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反應(yīng)。 在服用此品之前請先詳細閱讀柴胡舒肝丸的說明書,聽取專業(yè)醫(yī)師或藥劑師的意見,以詳細了解此藥的副作用和不良影響。
3、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很容易會導(dǎo)致干嘔或者是嘔吐酸水,十分折磨人,平時飲食不注意,吃多了難消化的食物,或者原本腸胃功能較弱的人,很容易出現(xiàn)腹脹問題,隨之而來的是食物不振,到了飯點依然不覺餓,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嘔吐的現(xiàn)象。合理食用柴胡舒肝丸能緩解脹,或者嘔吐酸水的癥狀。
4、柴胡舒肝丸顧名思義就是具有舒肝功效的藥丸,其成分中含有的柴胡具有健脾胃的作用,而且不會損害肝胃,平時總感覺胸悶、飽滯的人可以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服用柴胡舒肝丸,或者是自行購買,不過需要謹慎。肝氣不舒的人情緒容易暴躁,久而久之會影響精神狀態(tài),整個人陷入了“休眠期”,毫無生氣。有這些癥狀的人不能任由其發(fā)展,需要及時取得治療,如果病癥符合柴胡舒肝丸的主治功效,可以自行購買,但是最好到醫(yī)院就診更為妥當。
5、增加腦、肝血流和心搏出量,柴胡疏肝散對家兔腦,肝阻抗血流圖和心阻抗微分圖的影響實驗表明,柴胡疏肝散可使腦血管充盈度增加,搏動性血液供應(yīng)增加,有利于改善腦循環(huán),增加肝動脈血流量,改善肝臟血液循環(huán),改善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搏出量。
6、護肝利膽,柴胡、甘草對四氯化碳等所致的實驗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可使肝細胞的變化和壞死明顯減輕,陳皮、柴胡尚有利膽作用,可增加膽汁排出量及膽汁內(nèi)固體物質(zhì)的排泄量。
柴胡舒肝丸的副作用
1、柴胡舒肝丸不能長期服用。柴胡舒肝丸為理氣藥,方中運用了大量的理氣藥物,特別是三棱、莪術(shù),行氣作用更大。這么多行氣藥,對于氣滯實證療效好,見效快,但如果是脾虛、氣虛所致的腹脹,就不能用了。長期用行氣藥物會傷氣,導(dǎo)致氣虛,因此不宜長期服用。虛證患者忌用,或者配合補益藥物使用。
2、柴胡舒肝丸,每次食用一粒,一天兩次,如果不小心吃多了也沒關(guān)系,隔天少吃一?;蛘叱缘臅r候時間間隔長一點。服用柴胡舒肝丸的時候要用溫水送服,用冷水會加重胃的負擔,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吃完柴胡舒肝丸后最好間隔4個小時候再食用下一粒,早上或者晚上吃上一粒都可以。
3、另外,食用柴胡舒肝丸后一個小時內(nèi)最好不要進食,而且在服藥期間也不要吃生冷、難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對胃的負擔,尤其對于腸胃不好的人來說,生冷的食物是不建議食用的,而且也不要吃高卡路里的食物,平時要多鍛煉。
4、藥物在服用3天內(nèi)會藥效會發(fā)揮,如果3天癥狀都沒有明顯改善,那就需要到醫(yī)院檢查。小孩子、老年人后者孕婦等特殊人群需要在醫(yī)生都指導(dǎo)下服用。雖說柴胡舒肝丸并沒明顯副作用,但是不恰當?shù)挠盟庍€是會有風險。
柴胡的功效和作用
1、柴胡有疏郁的作用
柴胡長于疏達肝、胃、膽、三焦之氣機,張錫純說:“肝氣不舒暢者此能舒之”,又謂:“善達少陽之木氣,則少陽之氣能疏通胃氣之郁,而其結(jié)氣、飲食、積聚自消化也。”正說明柴胡有疏郁作用。可治療肝郁之疾、膽道疾病、月經(jīng)不調(diào)之癥。常伍香附、郁金、枳殼、陳皮等。代表方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均以柴胡為主藥。
2、柴胡有升清的作用
柴胡味輕,具升陽之性,能引中氣升達于上。“柴胡升也,能引中氣升達于上?!狈饺缪a中益氣湯、調(diào)中益氣湯、升陽湯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療清陽下陷、中氣不升、上氣不足之證。
3、柴胡有散邪的作用
柴胡的散邪作用,已為張仲景所重視,張景岳創(chuàng)“新方八陣”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別體現(xiàn)了柴胡具有寒散、溫散、平散、補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黃芩、生地、石膏、竹葉,溫散配細辛、半夏、生姜,平散配防風、生姜,補散配當歸、白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4、柴胡有抗肝損傷的作用
我國學(xué)者研究發(fā)現(xiàn):小柴胡湯具有減少試驗性肝損害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能降低不同病因和不同肝細胞損害機制誘發(fā)的肝炎的發(fā)病率。實驗還發(fā)現(xiàn)小柴胡湯能抑制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生,并降低肝中脂質(zhì)過氧化物的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中促使HBeAg向HBeAb轉(zhuǎn)化,改善血清ALT活動度,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肝硬化向肝癌發(fā)展。
5、柴胡有免疫調(diào)節(jié)的作用
研究表明,小柴胡湯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實驗證實對人末梢血液免疫細胞的抑制活性及輔助T細胞有誘導(dǎo)作用,并發(fā)現(xiàn)對IgG的產(chǎn)生有增強作用,對各種免疫缺陷可能有作用。它還可作用于吞噬細胞,使受抑制的抗體得以改善。此外,小柴胡湯在小鼠體內(nèi)能誘導(dǎo)干擾素的活性。
柴胡能起到退燒效果嗎
柴胡與生石膏相伍善于退熱,如柴胡石膏湯;柴胡與龍骨、牡蠣相伍善于安神,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與葛根相伍,善于解表,如柴葛解肌湯;柴胡與參芪相伍,善于補中益氣,如補中益氣湯。
柴胡和解少陽功著,治療口苦咽干,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舌苔薄白,脈弦者。
方用:柴胡、黃芩、人參、半夏各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棗4枚。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方中用柴胡清解少陽之邪,疏暢氣機之滯,使半表之邪得從外宣;用黃芩清少陽之郁熱,使半里之邪得從內(nèi)徹;人參益氣調(diào)中,維持正氣,既能托邪外出,又可堵邪內(nèi)入;用半夏和胃止嘔,開結(jié)痰,豁濁氣;用姜棗調(diào)和營衛(wèi),用甘草調(diào)和諸藥。本方能升清降濁,通調(diào)經(jīng)腑,和其表里,以轉(zhuǎn)樞機,是“少陽機樞之劑,和解表里總方”。
經(jīng)期能吃柴胡嗎
柴胡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xí)稱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藥。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
柴胡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jīng)。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柴胡常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因此經(jīng)期來也可放心吃柴胡。不過,在使用柴胡治病時,有一些用藥禁忌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如: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大葉柴胡的干燥根莖,表面密生環(huán)節(jié),有毒,不可當柴胡用等。
毛柴胡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毛柴胡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毛柴胡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槍刀菜、毛牛耳大黃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毛連菜的根及全草。
【原形態(tài)】毛連菜 一年生草本,高25-200cm。全株被鉤狀分叉剛毛。莖上產(chǎn)常分枝?;咳~和莖下部葉長圓狀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22cm,寬1.5-4cm,基部變狹成具翅的葉柄,邊緣疏齒;基生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披針形,無柄;上部葉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枝頂排成傘房狀;苞葉條形;總苞片3層,背面被硬毛和短柔毛;外層苞片短,條形,內(nèi)層苞片較長,條狀披針形;小花舌狀,黃色,先端具5小齒。瘦果無喙,長3.5-4.5mm,微彎曲,紅褐色,有5條縱棱及橫皺紋;冠毛污折色?;?、果期7-9月。
【性味】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利尿。主流感發(fā)熱;乳癰;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毛柴胡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毛柴胡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毛柴胡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毛柴胡的重要性。
柴胡是一種大家都很熟悉的中草藥,因為生活中有很多的中成藥的主要成分就是柴胡,比如柴胡疏肝糖漿、柴胡顆粒等等。這些藥物都是可以用來疏肝和胃的,對于肝臟的保健作用是很大的。但是柴胡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了解了具體的用途以后才能更好的服用,下面就來介紹一下柴胡的作用。
柴胡的功效:
和解少陽,舒肝和胃,升陽舉陷。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下垂,熱入血室。
柴胡的作用:
柴胡的性味:苦平、歸經(jīng)、入肝、膽經(jīng)。功能:發(fā)表、退熱、疏肝、解郁、升陽。主治:感冒發(fā)燒、寒熱往來、瘧疾、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柴胡具有:1、解熱、退熱作用平穩(wěn)可靠;2、鎮(zhèn)靜、鎮(zhèn)痛,有解除胸悶脹痛,開郁調(diào)經(jīng)作用;3、抗菌,對結(jié)核桿菌有抑制作用;4、抗肝損傷作用;5、抗病毒,對流感病毒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對第1型脊髓灰白質(zhì)炎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具有抑制作用。
主治 疏散退熱,升陽舒肝。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jīng)不調(diào)。
1、治積熱下痢
取等份柴胡、黃岑,加酒水半升,煎煮至七分,浸冷后服用即可。
2、治濕熱黃疸
取柴胡一兩,白茅根一把,甘草二錢半,加水一碗,煎煮至七分即可,頻飲。
3、治小兒陰虛內(nèi)傷
15歲以下者,身體如火、黃瘦,盜汗、咳嗽、煩渴,取柴胡四兩,朱沙三兩碾磨,用雄豬膽汁攪合,飯上蒸熟,制成綠豆丸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桃仁烏梅湯送服,每天服用3次。
文章中介紹了很多中藥柴胡的作用和藥效,在服用中藥進行治療和調(diào)理身體之前,首先先掌握中藥的功能是比較好的,這樣可以更好的進行調(diào)理。但是服用中藥調(diào)理也是需要根據(jù)醫(yī)生的指導(dǎo)進行的,注意藥物劑量的控制,也不能服用的太多。
制作中藥方劑,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對各種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有所了解,否則,搭配不當,將影響方劑的藥用價值和味道。下面我們?yōu)榇蠹彝扑]一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的方劑柴胡膏。
【處方】柴胡半兩(去蘆),紅芍藥1兩1分,蒺藜根1兩1分,青橘皮半兩,川附子(炮)半兩,吳茱萸半兩,陳橘皮半兩,青木香1分,烏雞1只(凈,去骨皮毛腸肚,唯擇肉)。
【制法】上為末。入烏雞肉內(nèi)再杵成膏,于瓷器內(nèi)收貯。
【功能主治】五勞七傷,肢體煩倦,日漸消瘦,行步稍難,飲食不進。
【用法用量】每用膏1匙頭,食前用鹽酒1盞調(diào)服。常令患人有酒容,只服2日,便見效驗。
【摘錄】《博濟》卷一
文章介紹的柴胡膏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柴胡膏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用過或者聽說過柴胡丸的朋友也許對這個詞比較熟悉。其實柴胡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柴胡(去苗)黃連(去須)知母(焙)赤芍藥 龍膽 黃芩(去黑心)地骨皮 麥門冬(去心,掐)茯神(去木)甘草(炙)各30克 檳榔(銼)22克。
【制法】上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婦人血風勞氣,頭目昏眩,胸背拘急,四肢酸痛,心躁煩熱,氣滿腹脹,腰膝無力,經(jīng)候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溫酒下,不拘時。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
【處方】柴胡(去苗)1兩半,胡黃連1兩半,龍膽1兩半,桃膠(干者)1兩半,升麻1兩半,茯神(去木)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地骨皮1兩半,生干地黃(焙)1兩半,芍藥1兩半,大黃(銼,焙)1兩半,知母(銼,焙)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龍齒1兩半,犀角(鎊)1兩半,玄參1兩半,山梔子(去皮)1兩半,桔梗(炒)1兩半,丹砂2兩(別研入藥)。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熱勞,心煩悶,手足背膊酸疼,四肢沉重,食不作肌膚,日漸黃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熟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三
【處方】柴胡1兩(去苗),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葳蕤3分,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1兩(去蘆頭),天門冬1兩半(去心,焙),地骨皮3分,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連1兩(去須),知母1兩,羚羊角屑1兩,大麻仁1兩半(銼如膏),生干地黃1兩半。
【制法】上為末,入大麻仁膏,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利心肺,除煩熱,利大腸。主熱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忌莧萊、鯉魚、豬肉。
【摘錄】《圣惠》卷三十一
【處方】柴胡半兩(去苗),赤茯苓1分,人參1分(去蘆頭),木香1分,桂心1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銼),鱉甲半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寒熱結(jié)實,或熱攻沖心肺,氣急,晝夜有汗,日漸消瘦,不吃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用溫水送下,2日2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處方】柴胡(去苗)1兩,桔梗(去蘆頭)1兩,子芩1兩,赤芍藥1兩,黃耆(銼)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鱉甲(涂醋炙微黃,去裙襕)1兩,人參(去蘆頭)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時氣余熱不退,煩躁發(fā)渴,四肢無力,不能食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六
【處方】柴胡(去苗土)1兩半,枳殼(麩炒,去瓤)1兩半,白術(shù)3分,白茯苓(去黑皮)1兩,丹參(去根,炙)2兩,黃耆(銼)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虛,腹痛不能久立,或腹中虛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粥送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
【處方】柴胡(去苗)1兩,紫菀(去土)1兩,白茯苓(去黑皮)1分,雄黃(研)1分,人參1分,黃芩(去黑心)1分,牛膝(生)半兩,丹砂(研)半兩,馬兜鈴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寧心志,止咳嗽,除肌熱。主熱勞。
【用法用量】每服1丸,燒綿灰,溫酒送下,不拘時候,每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七
【處方】柴胡(去苗)1兩,鱉甲(醋多,去裙襕)2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焙)1兩,山梔子仁1兩,常山1兩,知母(切,焙)1兩,秦艽(去苗土)1兩,黃芩(去黑心)1兩,白術(shù)1兩,檳榔(銼)1兩,桔梗(炒)1兩,芍藥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貝母(去心)1兩,人參1兩,熟干地黃(焙)1兩,前胡(去蘆頭)1兩,防風(去叉)1兩,紫菀(去苗土)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黃耆(細銼)1兩,陳橘皮(去白,麩炒)1兩,桂(去粗皮)1兩,京三棱(炮,銼)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寒熱,羸瘦食減,肢體困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空心日午、夜臥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柴胡(去苗)1兩,貝母(去心)半兩,知母(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芎藭半兩,款冬花半兩,黃耆(銼)1兩半。
【制法】上為末,以童便5盞,入藥在內(nèi),慢火熬,柳枝攪成煎,放冷,候可丸即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吐血,胸膈煩滿。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人參湯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
上文介紹了柴胡丸的食用方法,我們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采納后好好利用柴胡丸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dǎo)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柴胡飲子的制作方法。
【別名】人參柴胡飲子(《醫(yī)門法律》卷五)。
【處方】柴胡 人參 黃芩 甘草 大黃 當歸 芍藥各15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主傷寒發(fā)汗不解;或中外諸邪熱,口干煩渴;或下后熱未除,汗后勞復(fù);或骨蒸肺痿喘嗽,婦人余疾,產(chǎn)后經(jīng)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溫服。日三服。
【摘錄】《宣明論方》卷四
【處方】柴胡 黃芩 廣皮 半夏 甘草 人參 大黃
【功能主治】主大便閉,有寒熱,元氣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處方】柴胡 黃芩 廣皮 甘草 人參 當歸 大黃 白芍藥
【功能主治】主怒動肝火,木火刑金,咳嗽吐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處方】柴胡1兩半(去苗),木通1兩半(銼),赤芍藥1兩半,豉1合,石膏2兩半(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銼細和勻。
【功能主治】熱病3日,頭痛口苦,寒熱往來。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用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七
【處方】柴胡2兩(去苗),川升麻1兩半,赤芍藥1兩,黃芩1兩半,甘草1兩(炙微赤,銼),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麥門冬2兩(去心),竹葉2兩,梔子仁1兩。
【制法】上銼細和勻。
【功能主治】熱病5日,已得汗,毒氣不盡,猶乍寒乍熱,昏昏如醉,脅下牢滿,骨節(jié)疼痛,不能食下,舌本干燥,口內(nèi)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豉50粒,蔥白1莖,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七
【別名】柴胡飲、人參柴胡飲子
【處方】柴胡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大黃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汗未解,氣血已虛,寒熱往來,口干煩渴,大便秘結(jié),脈洪實弦數(shù)。一切肌骨蒸積熱作,蓄熱寒戰(zhàn),或下后熱未愈,汗后勞復(fù)或骨蒸肺痿喘嗽,婦人余疾,產(chǎn)后經(jīng)病。
【用法用量】柴胡飲(《校注婦人良方》卷五)、人參柴胡飲子(《準繩·類方》卷一)。
【各家論述】《杏苑》:用人參、當歸、芍藥益陰血以勝陽熱,黃芩解肌熱,柴胡退蒸熱,大黃下積熱,生甘草瀉火兼和藥。
【臨床應(yīng)用】二陽病《名醫(yī)類案》:張子和治常仲明病寒熱往來,時咳1-2聲,面黃無力,懶思飲食,夜寢多汗,日漸瘦削,諸醫(yī)作虛損治之,用24味燒肝散、鹿茸、牛膝,補養(yǎng)2年,口中痰出,下部轉(zhuǎn)虛,戴人斷之日,上實也,先以涌劑吐痰2-3升,次以柴胡飲子降火益水,1月余復(fù)舊,此二陽病也。
【摘錄】《宣明論》卷四
【處方】柴胡半兩,黃芩半兩,人參半兩,甘草半兩,升麻半兩,地骨皮半兩,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草龍膽半兩。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傷寒,余熱不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加薄荷、沙糖,同煎7分,溫服,不拘時候,小兒分作3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二
【處方】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參、茯苓、枳殼(炒)、半夏(湯浸7次)各等分。
【制法】焙干,為粗末。
【功能主治】嵐瘴。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水1盞半,加烏梅3枚,生姜5片,煎取1盞,去滓,食后溫服,逐日1服。
【注意】切忌空心,不得行路,須服湯水白粥之類;酒色不可太過;不得吃柑子、紫菜、豬羊心并牛肉。
【摘錄】《普濟方》卷一九九
【處方】軟柴胡5分,紫蘇葉5分,薄荷葉5分,陳皮5分,黃芩5分,炙甘草3分,桔梗5分,芍藥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小兒變蒸之期,有似傷寒,兩疑之間。
【用法用量】水1盞,加大棗、生姜,煎3-4分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八引《經(jīng)驗方》
【處方】柴胡、黃芩、人參、大黃、廣皮、甘草、當歸、白芍藥。
【功能主治】傷熱咳嗽,面赤潮熱;肝經(jīng)咳嗽,寒熱往來;內(nèi)傷嗽血,怒動肝火,木火刑金。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處方】柴胡1錢半,酒芩1錢,防風8分,甘草8分,白芍1錢半,黑荊芥6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溫病。
【摘錄】《溫熱經(jīng)解》
上文所說的關(guān)于柴胡飲子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xí)慣來進行調(diào)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柴胡[圖]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具有很高的養(yǎng)生價值,對天一些體質(zhì)不好的人來說,吃柴胡[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身體健康情況,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柴胡[圖]。
【英文名】RADIX BUpLEURI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 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 狹葉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 根 。按性狀不同,分別習(xí)稱“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干燥。
【性狀】北柴胡: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鑒別】(1)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搖,產(chǎn)生持久性泡沫。
【炮制】 柴胡 :除去雜質(zhì)及殘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苦,微寒。
【歸經(jīng)】歸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官脫垂,脫肛。
【用法用量】3~9g。
【注意】 大葉柴胡 BupleurumlongiradiatumTurcz.的干燥根莖,表面密生環(huán)節(jié),有毒,不可當柴胡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備注】(1)治療感冒常與葛根、羌活等同用。柴胡有較佳的退熱作用,邪在少陽、寒熱往來,常與黃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湯);對瘧疾癥,柴胡又可與草果、青皮等配伍應(yīng)用。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為疏肝諸藥之向?qū)В侵胃螝庥艚Y(jié)之要藥。對胸肋疼痛無論內(nèi)由肝郁、外因傷仆皆可應(yīng)用;凡見肝氣郁結(jié)所致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痛經(jīng)等,均可與當歸、白芍、香附、郁金等藥同用。柴胡藥性升浮,配黨參、黃耆等補氣藥物,對氣虛下陷的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癥,有升舉陽氣作用。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本經(jīng)》
以上就是對柴胡[圖]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柴胡[圖]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柴胡[圖]來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
柴胡針劑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制劑,它屬于注射的一類中藥,它最明顯的作用就是清熱解表,經(jīng)常用于治療感冒,對于感冒出現(xiàn)的發(fā)熱,咽喉疼痛,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在使用柴胡針劑的時候,一定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項,對柴胡有過敏的應(yīng)該禁用,要了解柴胡針劑的一些不良反應(yīng)。
柴胡針劑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表。用于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瘧疾等的發(fā)熱。
警示語
本品不良反應(yīng)包括過敏性休克,應(yīng)在有搶救條件的醫(yī)療機構(gòu)使用,使用者應(yīng)接受過過敏性休克搶救培訓(xùn),用藥后出現(xiàn)過敏反應(yīng)或其他嚴重不良反應(yīng)須立即停藥并及時救治。
不良反應(yīng)
過敏反應(yīng):皮膚潮紅或蒼白、皮疹、瘙癢、呼吸困難、心悸、紫紺、血壓下降、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yīng)等。全身性反應(yīng):畏寒、寒戰(zhàn)、發(fā)熱、疼痛、乏力等。皮膚及其附件:可表現(xiàn)多種皮疹,以蕁麻疹、皮炎伴瘙癢為主。呼吸系統(tǒng):憋氣、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心血管系統(tǒng):心悸、胸悶、紫紺、血壓下降等。神經(jīng)精神系統(tǒng):頭暈、頭痛、麻木、眩暈、暈厥、抽搐、意識模糊等。消化系統(tǒng):口干、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用藥部位:疼痛、皮疹、瘙癢、局部紅腫硬結(jié)等
注意事項
本品不良反應(yīng)包括過敏性休克,應(yīng)在有搶救條件的醫(yī)療機構(gòu)使用,使用者應(yīng)接受過過敏性休克搶救培訓(xùn),用藥后出現(xiàn)過敏反應(yīng)或其他嚴重不良反應(yīng)須立即停藥并及時救治。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藥。本品為退熱解表藥,無發(fā)熱者不宜。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的用法用量使用,尤其注意不超劑量、不長期連續(xù)用藥。用藥前應(yīng)仔細詢問患者情況、用藥史和過敏史。有藥物過敏史或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有家族過敏史者慎用。本品保存不當可能會影響藥品質(zhì)量,用藥前應(yīng)認真檢查本品,發(fā)現(xiàn)藥液出現(xiàn)渾濁、沉淀、變色、結(jié)晶等藥物性狀改變以及瓶身有漏氣、裂紋等現(xiàn)象時,均不得使用。嚴禁混合配伍,謹慎聯(lián)合用藥。本品應(yīng)單獨使用,禁忌與其他藥品混合配伍使用。對老人、孕婦、肝腎功能異?;颊叩忍厥馊巳汉统醮问褂弥兴幾⑸鋭┑幕颊邞?yīng)慎重使用,加強監(jiān)測。加強用藥監(jiān)護。用藥過程中,應(yīng)密切觀察用藥反應(yīng),特別是開始30分鐘。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停藥,采用積極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柴胡引子。
【處方】柴胡、鱉甲(米醋涂炙)、知母、桔梗、枳殼(麩炒,去瓤)、玄參、升麻各等分。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小兒行遲,小兒自小傷抱,腳纖細無力,行止不得,或骨熱疳勞,肌肉消瘦。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準繩·幼科》引作“柴胡飲”。
【注意】忌毒物。
【摘錄】《顱囟經(jīng)》卷下
【處方】柴胡、黃芩、廣皮、人參、甘草、大黃。
【功能主治】氣熱不得臥,左關(guān)數(shù)大。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
以上就是對中藥方劑柴胡引子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yī)治,這種心態(tài)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導(dǎo)讀:中藥銀柴胡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銀柴胡的功效與作用、銀柴胡圖片、銀柴胡的藥用價值、銀柴胡和柴胡的區(qū)別等,要想知道更多銀柴胡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銀柴胡簡介銀柴胡圖片銀柴胡的功效與作用銀柴胡的藥用價值銀柴胡的藥用附方銀柴胡和柴胡的區(qū)別銀柴胡醫(yī)書記載銀柴胡簡介
銀柴胡,為石竹科繁縷屬植物銀柴胡的根。本品呈類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5~40cm,直徑0.5~2.5cm。表面淺棕黃色至淺棕色,有扭曲的縱皺紋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狀或盤狀凹陷,習(xí)稱砂眼,從砂眼處折斷可見棕色裂隙中有細砂散出,根頭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狀突起的芽苞、莖或根莖的殘基,習(xí)稱珍珠盤。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黃、白色相間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甘。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徑0.3~1.2cm。表面淺棕黃色或淺黃棕色,縱皺紋細膩明顯,細支根痕多呈點狀凹陷。根頭部有多數(shù)疣狀突起。幾無砂眼。折斷面質(zhì)地較緊密,幾無裂隙,略顯粉性,木部放射狀紋理不甚明顯。味微甜。
銀柴胡圖片
銀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1、解熱
柴胡有解熱止痛的作用,對傷寒、副傷寒疫苗、大腸桿菌液、發(fā)酵牛奶、酵母等所致發(fā)熱有明顯解熱作用;且能使動物正常體溫下降。
2、鎮(zhèn)靜
柴胡還有鎮(zhèn)靜的作用,用于內(nèi)熱煩躁引起的失眠多夢有一定的作用。
3、鎮(zhèn)咳
柴胡對中樞興奮藥有拮抗作用,因此對咳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4、抗病毒
柴胡對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牛痘病毒、Ⅰ型脊髓灰白質(zhì)炎病毒、皰疹病毒也有效果。
5、促進免疫功能
柴胡能使吞噬功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功能增強。提高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提高淋巴細胞轉(zhuǎn)核率。
6、疏散退熱
柴胡還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有很好的療效。
銀柴胡的藥用價值
【藥名】銀柴胡
【別名】銀胡,山菜根,山馬踏菜根,牛肚根,沙參兒,白根子,土參,絲石竹,霞草,歐石頭花等。
【炮制】切片生用,或鱉血炒用。
【性味】甘,微寒。
【歸經(jīng)】入肝、腎經(jīng)。
【功能】清熱涼血,除骨蒸。
【主治】骨蒸勞熱,小兒疳熱等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九、散。
【用藥忌宜】外感風寒及血虛無熱者忌服。
銀柴胡的藥用附方
1、治骨蒸勞熱: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證治準繩》清骨散)
2、治溫證潮熱,身體枯皮,皮膚甲錯,消索而不潤澤者:銀柴胡二錢,鱉甲三錢。(《溫癥指歸》銀甲散)
銀柴胡和柴胡的區(qū)別
銀柴胡和柴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中藥材,無論從來源、性狀、化學(xué)成分、性味歸經(jīng)以及功能與主治方面都大相徑庭。
藥師分析:銀柴胡屬石竹科植物,藥用部位是除去須根的干燥根。具有清虛熱、除疳熱的功效,一般的用量在310克。
柴胡屬傘形科植物,藥用部位是除去莖葉的干燥根。具有疏散退熱、舒肝、升陽的功效,一般的用量在310克。同用名稱有北柴胡、紅柴胡、柴胡頭。
銀柴胡和柴胡是來自于不同科屬、不同植物、功效各有異同的兩味中藥。銀柴胡和柴胡皆能退熱,但銀柴胡為清疳熱之要藥,治陰虛骨蒸潮熱,以虛熱者為佳;柴胡善解半表半里之邪,為治傷寒邪入少陽之要藥,以感冒發(fā)熱,有寒熱往來癥狀者為佳。
藥用柴胡中還有名叫軟柴胡的,屬柴胡屬傘形科植物狹葉柴胡帶幼苗的干燥根,又名春柴胡、細柴胡。
因銀柴胡形似柴胡,歷史上曾把銀柴胡長期混作柴胡使用。隨著祖國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才逐漸將銀柴胡和柴胡從基源到功能與主治上徹底分開。
銀柴胡醫(yī)書記載
1、《本草經(jīng)疏》:治勞熱骨蒸。
2、《本草備要》:治勞疳良。
3、《本草從新》:治虛勞肌熱骨蒸,勞瘧熱從髓出,小兒五疳羸熱。
4、《醫(yī)林纂要》:堅腎水,平相火。
5、《本草求原》:清肺、胃、脾、腎熱,兼能涼血。治五臟虛損,肌膚勞熱,骨蒸煩痛,濕痹拘攣。
6、《新疆中草藥手冊》:清熱涼血。治肺結(jié)核潮熱。
以上就是一些銀柴胡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小柴胡顆粒是比較常見的一味中成藥,當出現(xiàn)流行性感冒的時候,常常會引起發(fā)熱,咽喉疼痛,咳嗽的癥狀,這時候可以吃小柴胡顆粒,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小柴胡顆粒的副作用相對是比較低的,目前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比較明顯的副作用,當然在用藥方面也要聽從醫(yī)囑,尤其是在吃小柴胡顆粒的時候要注意飲食。
小柴胡顆粒的副作用
1、小柴胡顆粒的副作用:因為是中藥制劑,所以本身副作用比普通藥物要小,具體尚未發(fā)現(xiàn)有很明顯的副作用。在使用本產(chǎn)品時如果和其它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的相互反應(yīng),具體請您咨詢您的主治醫(yī)生或者藥師。
2、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3、是藥三分毒,所以小柴胡顆粒一定要適量服用,吃多了對身體多少還是不好的。如果您服用小柴胡顆粒3天后或服藥期間癥狀無改善,或癥狀加重,或出現(xiàn)新的嚴重癥狀如胸悶、心悸等應(yīng)立即停藥,并去醫(yī)院就診。
4、無論是什么藥品,過量使用都是會有一定的副作用的。所以,小柴胡顆粒不要過量服用。還有,小柴胡顆粒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服用,并且嚴格要求注意用藥的衛(wèi)生。這樣,服用小柴胡顆粒才不會產(chǎn)生某些不良反應(yīng)。
小柴胡顆粒的功效
小柴胡顆粒具有解表功能,能把從表入里的感冒、流感病毒由里向外驅(qū)除出體內(nèi),采用的是順勢療法,因勢利導(dǎo)從而達到治本的奇效。小柴胡顆??捎糜谥委煾忻?而感冒容易誘發(fā)感染。感冒起病時鼻內(nèi)有干燥感及癢感、打噴嚏、全身不適或有低熱,以后漸有鼻塞、嗅覺減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腫、有大量清水樣或膿性分泌物等。
小柴胡顆粒藥物組成有柴胡、黃芩、半夏(姜制)、黨參、生姜、甘草、大棗,輔料為蔗糖??捎糜谕飧胁?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所以小柴胡顆粒屬于中成藥的一類,中成藥是以中草藥為原料,經(jīng)制劑加工制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種劑型。是我國歷代醫(yī)藥學(xué)家經(jīng)過千百年醫(yī)療實踐創(chuàng)造、總結(jié)的有效方劑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