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藥物的種類比較多,在對藥物選擇上,是不能隨意的進(jìn)行的,很多人在對藥物選擇的時候,都是比較隨意,這樣的做法對身體是沒有任何好處的,那常見的藥物當(dāng)中,牛黃是很常用的,牛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方面,因此在對它選擇的時候,都是可以放心進(jìn)行,它的功效和作用具體都有什么呢?
很多人對牛黃的功效與作用不太清楚,在選擇它的時候,需要對它進(jìn)行了解,使得在使用它的時候,都是可以知道它對人體有著怎么樣的幫助,能夠正確的使用它。
牛黃的功效與作用:
牛黃的功效:
清熱解毒,主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疽疔毒。
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fēng),解毒。用于熱病神昏,中風(fēng)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fā)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
牛黃的藥理作用:
解熱作用:對正常大鼠體溫?zé)o降溫作用,但可抑制2,4-二硝基苯酚對大鼠引起的發(fā)熱,降低酵母所致發(fā)熱大鼠體溫。
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牛黃能對抗由咖啡因、樟腦和印防己毒素等引起的小鼠中樞興奮癥狀,并可增強水合氯醛、烏拉坦、嗎啡或巴比妥鈉的鎮(zhèn)咳作用。?;撬峋哂兄袠幸种谱饔茫蓽p少小鼠的自主活動或踏輪活動,增強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對小鼠的催眠作用。牛黃還有抗驚厥作用;?;撬嵊酗@著鎮(zhèn)痛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牛黃及膽酸、膽紅素對離體蛙心、豚鼠或家兔心臟均表現(xiàn)強心作用。此外,牛黃有利膽、保肝、抗炎等作用。
以上就是對牛黃的功效與作用詳細(xì)介紹,在使用它的時候,完全都是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牛黃的時候,在數(shù)量上要事宜,它治療的疾病種類比較多,常見就是咽喉腫痛,對一些愛上火人,選擇它是最佳之選。
擴展閱讀
說到牛黃膏,大家應(yīng)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蛤粉(研飛)二百兩,牙硝(枯研)、朱砂(研飛),各十兩;人參二十五兩,雄黃(研飛)七十五兩,龍腦(研)四兩,甘草五十兩,金箔、銀箔,各二百片(為衣);牛黃二兩(別研)。
【炮制】上為細(xì)末,煉蜜搜和,每一兩八錢作二十圓,以金箔、銀箔為衣。
【功能主治】治驚化涎,涼膈鎮(zhèn)心,祛邪熱,止痰嗽。
【用法用量】一歲兒每服如綠豆大,薄荷溫水化下,量歲數(shù)臨時加減服之,食后。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蛤粉(研飛)6千克 牙消(枯,研)朱砂(研,飛)各300克 人參750克 雄黃(研,飛)2.25千克 龍腦(研)120克 甘草(爁)1.5千克 金箔 銀箔各200片(為衣)牛黃60克(別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搜和,每54克作20丸,以金箔、銀箔為衣。
【功能主治】涼膈鎮(zhèn)心,化痰止嗽。治小兒痰熱內(nèi)蘊,神昏驚癇,咳喘痰多。
【用法用量】每歲兒服1丸,食后用薄荷溫水化下。
【備注】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dāng)作"牛黃丸"。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雄黃小棗大(用獨莖蘿卜根水并醋共350毫升煮盡)甘草末 甜消各9克 朱砂1.5克 龍腦3克 寒水石(研細(xì))15克
【制法】上藥同研勻,蜜和為劑。
【功能主治】清熱鎮(zhèn)驚,治小兒驚熱。
【用法用量】每次半皂子大,食后用薄荷湯溫化下。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處方】牛黃7.5克 朱砂 郁金 牡丹皮各9克 腦子 甘草各3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開竅醒神。治婦人熱入血室,發(fā)狂不認(rèn)人者。
【用法用量】新水化下。
【備注】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dāng)作"牛黃丸"。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看完了本文對牛黃膏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xué)會去應(yīng)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
牛黃是很常見的藥物,這類藥物在治療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不過在對它選擇之前,也是需要先對它進(jìn)行認(rèn)識,這樣在使用它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該如何使用最佳,牛黃在治療一些人體常見疾病,有著很好效果,而且長期選擇,對身體不會有損害,那人工牛黃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很多人對人工牛黃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在選擇它之前,需要先對它這方面進(jìn)行了解,使得在選擇人工牛黃的時候,都是可以知道是不是最佳選擇。
人工牛黃的功效與作用:
牛黃的功效:
清熱解毒,主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疽疔毒。
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fēng),解毒。用于熱病神昏,中風(fēng)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fā)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
牛黃的藥理作用:
解熱作用:
對正常大鼠體溫?zé)o降溫作用,但可抑制2,4-二硝基苯酚對大鼠引起的發(fā)熱,降低酵母所致發(fā)熱大鼠體溫。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牛黃能對抗由咖啡因、樟腦和印防己毒素等引起的小鼠中樞興奮癥狀,并可增強水合氯醛、烏拉坦、嗎啡或巴比妥鈉的鎮(zhèn)咳作用。牛磺酸具有中樞抑制作用,可減少小鼠的自主活動或踏輪活動,增強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對小鼠的催眠作用。牛黃還有抗驚厥作用;?;撬嵊酗@著鎮(zhèn)痛作用。對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
牛黃及膽酸、膽紅素對離體蛙心、豚鼠或家兔心臟均表現(xiàn)強心作用。此外,牛黃有利膽、保肝、抗炎等作用。以上就是對人工牛黃的功效與作用詳細(xì)介紹,在選擇人工牛黃的時候,是可以放心進(jìn)行的,它對人體疾病治療,有著很好的幫助,不過在使用人工牛黃的時候,也是要注意要適量的進(jìn)行,否則對身體健康也是會有一些損害。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rèn)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牛黃[圖]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英文名】CALCULUS BOVIS
【別名】丑寶、天然牛黃
【來源】本品為??苿游? 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干燥的 膽結(jié)石 。宰牛時,如發(fā)現(xiàn)有牛黃,即濾去膽汁,將牛黃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陰干。
【性狀】本品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0.6~3(4.5)cm,少數(shù)呈管狀或碎片。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xí)稱“烏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龜裂紋。體輕,質(zhì)酥脆,易分層剝落,斷面金黃色,可見細(xì)密的同心層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鑒別】(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調(diào)和,涂于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習(xí)稱“掛甲”。
【性味】甘,涼。
【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fēng),解毒。用于熱病神昏,中風(fēng)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fā)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
【用法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貯藏】遮光,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壓。
【備注】(1)牛黃功能清熱解毒、豁痰定驚,它的開竅之力遠(yuǎn)不及麝香、冰片。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本經(jīng)》
經(jīng)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guān)于牛黃[圖]的相關(guān)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牛黃[圖]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說到牛黃散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牛黃散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guān)小常識。
【處方】牛黃(研.二錢半) 龍腦(研.二錢半) 朱砂(水飛.二錢半) 麝香(另研.二錢半) 蟬蛻(二錢半) 烏蛇肉(酒浸.二兩) 干蝎(炒.半兩) 白僵蠶(炒.半兩) 桑螵蛸(半兩) 羚羊角(半兩) 阿膠(炒.半兩) 天麻(半兩) 防風(fēng)(去蘆.半兩) 甘菊花(半兩) 蔓荊子(半兩) 桂心(半兩) 細(xì)辛(去苗.半兩) 側(cè)子(炮.去皮臍.半兩) 獨活(去蘆.半兩) 麻黃(去節(jié).七錢半) 犀角(半兩)
【功能主治】治肝臟中風(fēng),筋脈攣急,口眼歪斜,言語蹇澀,神思昏憒,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為細(xì)末,和勻再研,每服一錢,豆淋酒調(diào)下,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牛黃(研)、龍腦(研)、麝香(研)、蟬殼(微炒),各一分。朱砂(研)、雄黃(研)、南星(炮.裂)、烏蛇肉(酒浸.去皮骨.炙黃)、白附子(炮.裂)、僵蠶(炒)、川芎、防風(fēng)、紫葛、麻黃(去根節(jié))、細(xì)辛、藁本,各三分。側(cè)子(炮裂.去皮臍)、天麻、干蝎(炒)、甘菊花、犀角屑、羚羊角屑、天竺黃(研),半兩。
【炮制】上為細(xì)末,入別研藥和勻。
【功能主治】治急風(fēng),垂涎臂亸,胸膈燥悶。
【用法用量】不拘時,以熱酒調(diào)下二錢。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牛黃7.5克(研入)龍腦7.5克(研入)烏犀角屑15克 天麻15克 防風(fēng)15克(去蘆、頭)麻黃22克(去根、節(jié))羚羊角屑15克 甘菊花15克 蔓荊子1.5克 桑螵蛸15克(微炒)桂心15克 細(xì)辛15克 附子15克(炮裂,去皮、臍)獨活15克 白僵蠶15克(微炒)烏蛇60克(酒浸,去骨、皮,炒令黃)干蝎15克(生用)阿膠15克(搗碎,炒令黃燥)蟬殼7.5克(微黃)朱砂7.5克(研入)麝香0.3克(研入)
【制法】上為細(xì)末,次入研了藥,更研令勻。
【功能主治】治肝臟中風(fēng),筋脈攣急,口眼喎斜,言語謇澀,神思昏憤。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豆淋酒調(diào)下,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三
【處方】牛黃7.5克(細(xì)研)麝香7.5克(細(xì)研)朱砂7.5克(細(xì)研)人參7.5克(去蘆頭)赤茯苓7.5克 防風(fēng)7.5克(去蘆頭)芎藭7.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銼)桂心7.5克 犀角屑7.5克 地骨皮7.5克 天麻7.5克 麥門冬22克(去心,焙)
【制法】上藥搗細(xì)羅為散,入牛黃、朱砂、麝香,同研令勻。
【功能主治】治傷寒陽痙,發(fā)熱惡寒,頭項強直,四肢拘急,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竹瀝調(diào)下,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牛黃散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牛黃散的認(rèn)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rèn)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導(dǎo)讀:中藥牛黃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牛黃的功效與作用、牛黃圖片、牛黃的藥用價值、牛黃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牛黃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牛黃簡介牛黃圖片牛黃的功效與作用牛黃的藥用價值牛黃的藥用附方牛黃的副作用牛黃簡介
牛黃,為??苿游稂S?;蛩5哪懩?、膽管、膽管結(jié)石。本品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0.6~3(4.5)cm,少數(shù)呈管狀或碎片。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xí)稱烏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龜裂紋。體輕,質(zhì)酥脆,易分層剝落,斷面金黃色,可見細(xì)密的同心層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天然牛黃很珍貴,國際上的價格要高于黃金,所以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牛黃。多數(shù)呈粉末狀,也有制成不規(guī)則球形或方形的。淺棕黃色或金黃色。質(zhì)輕松。水溶液亦能使指甲染成黃色。氣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后無清涼感。以干燥、色黃者為佳。
牛黃圖片
牛黃的功效與作用
清心涼肝;豁痰開竅;清熱解毒。主熱病神昏;中風(fēng)竅閉;驚癇抽搐;小兒急驚;咽喉腫爛;口舌生瘡;癰疽疔毒。用于熱病神昏,中風(fēng)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fā)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
1、《本經(jīng)》:主驚癇,寒熱,熱盛狂庢。
2、《別錄》:療小兒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又墮胎。
3、《藥性論》:小兒夜啼,主卒中惡。
4、孫思邀:益肝膽,定精神,除熱,止驚痢,辟惡氣。
5、《日華子本草》:療中風(fēng)失音,口噤,婦人血噤,驚悸,天行時疾,健忘虛乏。
6、《日用本草》:治驚病搐搦煩熱之疾,清心化熱,利痰涼驚。
7、《綱目》:痘瘡紫色,發(fā)狂譫語者可用。
8、《會藥醫(yī)鏡》:療小兒急驚,熱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腫,一切實證垂危者。
牛黃的藥用價值
【藥名】牛黃
【別名】丑寶、天然牛黃。
【來源】本品為??苿游锱8稍锏哪懡Y(jié)石。宰牛時,如發(fā)現(xiàn)有牛黃,即濾去膽汁,將牛黃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陰干。
【性味】甘,涼。
【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
【功效】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fēng),解毒。用于熱病神昏,中風(fēng)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fā)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及孕婦慎服。
牛黃的藥用附方
1、治熱入血室,發(fā)狂不認(rèn)人者:牛黃二錢半,朱砂三錢,腦子一錢,郁金三錢,甘草一錢,牡丹皮三錢。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索問病機保命集》牛黃膏)
2、治中風(fēng)痰厥、不省人事,小兒急慢驚風(fēng):牛黃一分,辰砂半分,白牽牛(頭末)二分。共研為末,作一服,小兒減半。痰厥溫香油下;急慢驚風(fēng),黃酒入蜜少許送下。(《魯府禁方》牛黃散)
3、治小兒驚熱,發(fā)歇不定:牛黃一分(細(xì)研),川大黃半兩,蟬殼一分(微炒),子芩半兩,龍齒半兩(細(xì)研)。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煎金、銀、薄荷湯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圣惠方》牛黃丸)
4、治小兒心肺煩熱,黃瘦,毛焦,睡臥多驚,狂語:朱砂半兩,牛黃一分。上藥,同研如面。每服,以水磨犀角,調(diào)下一字。(《圣惠方》)
5、治初生胎熱或身體黃者:真牛黃一豆大。入蜜調(diào)膏,乳汁化開,時時滴兒口中,形色不實者,勿多服。(《小兒藥證直訣》)
6、治小兒胎風(fēng)熱、撮口發(fā)噤:牛黃(研)一分,淡竹瀝半合。每服牛黃一字匕,用淡竹瀝調(diào)下,一、二歲兒服之;三、四歲兒每服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圣濟總錄》牛黃竹瀝散)
7、治乳巖(乳癌),橫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癰,小腸癰:犀黃三分,麝香一錢半,乳香、沒藥(各去油)各一兩。各研極細(xì)末,黃米飯一兩,搗爛為丸,忌火烘,曬干。陳酒送下三錢,患生上部,臨臥服,下部空心服。(《外科全生集》犀黃丸)
8、治胎毒瘡癤及一切瘡瘍:牛黃三錢,甘草、金銀花各一兩,草紫河車五錢。上為末,煉蜜丸,量兒服。(《保嬰撮要》牛黃解毒丸)
9、治傷寒咽喉痛,心中煩躁,舌上生瘡:牛黃(研)、樸硝(研)、甘草(炙,銼)各一兩,升麻、山梔子(去皮)、芍藥各半兩。搗研為細(xì)散,再同研令勻。每服一錢匕,食后煎姜、蜜湯,放冷調(diào)下。(《圣濟總錄》牛黃散)
10、治小兒鵝口瘡,不能飲乳:牛黃一分,為末。上一味,用竹瀝調(diào)勻,瀝在兒口中。(《圣濟總錄》牛黃散)
牛黃的副作用
牛黃使用過多可導(dǎo)致中毒,表現(xiàn)為胃腸活動增加、腹瀉,骨骼肌活動增加,搐搦、痙攣,嚴(yán)重時則抑制。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紅細(xì)胞及血紅蛋白減少,最后病人呈半昏迷或昏迷狀態(tài),終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解救方法如下:
1、早期應(yīng)催吐、洗胃,然后服通用解毒劑。
2、給予中樞興奮劑,對抗其中樞抑制作用。
3、血壓下降可在靜脈輸液中加入升壓藥。
4、腹痛腹瀉嚴(yán)重時,可口服顛茄片或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必要時重復(fù)應(yīng)用。
以上就是一些牛黃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各種疾病的侵襲是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大多是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習(xí)慣不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而且也容易導(dǎo)致人體出現(xiàn)提前衰老的跡象。中藥方劑是一個幫您擺脫各類疾病的好方法。下面為大家講一下牛黃丸的做法。
【處方】牛黃(研.一分)、麝香(研.一分)、龍腦(細(xì)研.一分)、朱砂(細(xì)研.水飛.三分)、白僵蠶(炒.半兩)、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二兩)。白附子(炮.裂)、天麻、白蒺藜(炒.去刺)、赤茯苓、白芷、羌活、獨活、蔓荊子、麻黃(去根節(jié))、防己、木香、檳榔、藁本、防風(fēng)、干蝎(炒)、當(dāng)歸(炒),各一兩。
【炮制】上為細(xì)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風(fēng)痙,身體強直,牙關(guān)緊閉,心神昏昧。
【用法用量】每服十丸,不拘時,用溫酒研化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牛黃(另研)、真珠(另研)、琥珀(另研)、鐵粉(另研)、天竺黃(另研)、龍齒(另研)、麝香(另研)、人參(去蘆)、龍膽草(去土)、升麻、防風(fēng)(去叉)、黃芩(去黑心)、鉤藤、犀角(鎊)、水銀、丹砂,各半兩。金箔(七十片)、銀箔(七十片.于水銀丹砂金箔四味同研)、露蜂房(炙.一兩)、全蝎(酒炒.一兩)。知母、天門冬(去心)、石菖蒲(米泔浸切.酒炒)、白芍藥、茯神、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一兩。
【炮制】上除別研藥外,余藥搗羅細(xì)末,卻入另研藥,再羅令勻,煉蜜拌和得所,更搗千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風(fēng)邪變成癲癇,時時發(fā)動,不知人事,定心神風(fēng)癲之狀,發(fā)無常時,每發(fā)則仆地吐涎沫,無所覺知。蓋由血氣皆虛,精神離散,魂魄失守,風(fēng)邪入于陰經(jīng)故也。
【用法用量】夜臥及食后,煎新竹葉湯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牛黃15克(細(xì)研)龍腦7.5克(細(xì)研)天竺黃15克(細(xì)研)犀角屑 羚羊角屑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黃芩 川升麻各30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銼)防風(fēng)15克(去蘆頭)麝香3克(細(xì)研)真珠15克(細(xì)研)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入前研了藥,更研令勻,以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熱熄風(fēng),化痰開竅。治陽毒傷寒,心胸?zé)?,恍飽如狂,結(jié)熱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溫水嚼下,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處方】牛黃7.5克(細(xì)研)麝香7.5克(細(xì)研)朱砂22.5克(細(xì)研,水飛過)龍腦7.5克(細(xì)研)白僵蠶15克(微炒)鹿角膠15克(搗碎,炒令黃燥)白花蛇60克(酒浸,炙令黃,去皮、骨)白附子30克(炮裂)天麻30克 白蒺藜30克(微炒,去刺)赤茯苓30克,白芷30克 羌活30克 獨活30克 蔓荊子30克 麻黃30克(去根、節(jié))漢防己30克 木香30克 檳榔30克 藁本30克 防風(fēng)30克(去蘆頭)干蝎30克(微炒)當(dāng)歸30克(銼,微炒)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風(fēng)痙,身體強直,牙關(guān)緊急,心神昏昧。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熱酒研下,不計時候。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處方】牛黃3克(細(xì)研)朱砂1.5克(細(xì)研,水飛過)犀角屑 天竺黃(細(xì)研)白附子(炮裂)茯神 黃連(去須,微炒)羚羊角屑 防風(fēng)(去蘆、頭)玄參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菊花 人參(去蘆、頭)黃耆(銼)甘草(炙微赤,銼)黃芩各7.5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驚悸壯熱,黃瘦發(fā)堅。
【用法用量】每服以淡葉湯研下5丸,一日三四次。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處方】牛黃7.5克(細(xì)研)水銀7.5克(用黑鉛7.5克同結(jié)為砂子,細(xì)研)朱砂7.5克(細(xì)研)犀角屑7.5克 麝香4克(細(xì)研)蝎梢7.5克(微炒)天漿子7.5克 天南星7.5克(炮裂)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胎風(fēng),手足搐搦,遍身壯熱。
【用法用量】不計時候,以薄荷湯化破三丸服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牛黃清心圓由于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混合而成,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備受人們關(guān)注。那么到底牛黃清心圓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為了讓您更加詳細(xì)的了解牛黃清心圓,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為您詳細(xì)的介紹一下。
【處方】白芍藥、麥門冬(去心)、黃芩、當(dāng)歸(去苗)、防風(fēng)(去苗)、白術(shù),各一兩半。柴胡、桔梗、芎、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別研),各一兩二錢半。神曲(研)、蒲黃(炒)、人參(去蘆),各二兩半。羚羊角末、麝香(研)、龍腦(研),各一兩。肉桂(去粗皮)、大豆黃卷(碎炒)、阿膠(碎炒),各一兩七錢半。白干姜(炮)七錢半,牛黃(研)一兩二錢,犀角末二兩,雄黃(研飛)八錢,干山藥,七兩。甘草(炒)五兩,金箔(一千二百箔,內(nèi)四百箔為衣),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炮制】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末及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四味外,為細(xì)末。入馀藥和勻,用煉蜜與棗膏為圓,每兩作一十圓,用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治諸風(fēng)緩縱不隨,語言蹇澀,心怔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戚,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fā)狂顛,神情昏亂。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溫水化下,食后服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牛黃清心圓是一種應(yīng)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牛黃清心圓之前還是要結(jié)合一下自身的體質(zhì),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牛黃清心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xì)的介紹下。
【處方】羚羊角(鎊.另研.一兩) 麝香(另研.一兩) 龍腦(另研.一兩) 人參(去蘆.二兩半) 蒲黃(二兩半) 白茯苓(去皮.二錢半) 芎藭(一兩六錢半) 柴胡(一兩六錢半) 杏仁(另研.一兩六錢半) 桔梗(一兩六錢半) 防風(fēng)(去蘆.一兩半) 白術(shù)(一兩半) 白芍藥(一兩半) 麥門冬(一兩半) 黃芩(一兩半) 神曲(一兩半) 當(dāng)歸(一兩半) 阿膠(炒.一兩七錢半) 大豆黃卷(一兩七錢半) 肉桂(一兩七錢半) 干姜(七錢半) 牛黃(另研.一兩二錢) 犀角(另研.二兩) 雄黃(另研 八錢) 金箔(一千二百箔) 甘草(五錢) 乾山藥(十兩) 白蘞(七錢半) 大棗(另研.一百個)
【炮制】上除大棗、杏仁、金箔、羚羊角、犀角、麝香、龍腦、雄黃另研,余藥別研為細(xì)末,入羚羊角等七味。入內(nèi)再研和勻。將大棗煮熟去皮核,搗爛如泥。同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治諸風(fēng)緩縱不隨,言語蹇澀,痰涎壅盛,心怔健忘,或發(fā)癲狂,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食后溫水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白芍藥 麥門冬(去心)黃芩 當(dāng)歸(去苗)防風(fēng)(去苗)白術(shù)各45克 柴胡 桔梗 芎藭 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別研)各37.5克 神曲(研)蒲黃(炒)人參(去蘆)各75克 羚羊角末 麝香(研)龍腦(研)各30克 肉桂(去粗皮)大豆黃卷(碎炒)阿膠(碎炒)各53克 白蘞 干姜(炮)各22.5克 牛黃(研)36克 犀角末60克 雄黃(研,飛)24克 干山藥210克 甘草大棗
【制法】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末、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外,余為細(xì)末,入余藥和勻,用煉蜜與棗膏為丸,每30克作l0丸,用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治諸風(fēng),緩縱不隨,語言謇澀,心悸健忘,精神恍惚,頭目眩暈,胸中煩郁,痰涎壅塞;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悲憂,喜怒無時,虛煩少睡,或發(fā)狂癲,神情昏亂。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溫水化下。小兒驚癇,以竹葉湯溫化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別名】萬氏牛黃清心丸(《景岳全書》卷六十二)。
【處方】黃連(生)15克 黃芩 山梔仁各9克 郁金6克 辰砂4.5克 牛黃0.75克
【制法】共研細(xì)末,臘雪調(diào)面糊丸,如黍米大。
【藥理作用】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和降溫作用 《中成藥研究》1986(11):29~31,實驗表明,本方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其作用部位主要在腦干及大腦。能降低大鼠正常體溫及酵母菌致熱大鼠的體溫,作用較強且持久,還能提高小鼠耐高溫的能力,顯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其藥理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顯著鎮(zhèn)靜、鎮(zhèn)驚、解熱作用,又能提高小鼠耐高溫、耐缺氧能力。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開竅安神。治溫邪內(nèi)陷,熱入心包,身熱煩躁,神昏詁語;中風(fēng)痰熱內(nèi)閉,神昏語謇,及小兒驚風(fēng),發(fā)熱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7~8丸,燈心湯下。
【備注】方用牛黃清心解毒,豁痰開竅為君;黃連,黃芩、山梔清熱瀉火為臣;郁金芳香開閉,朱砂寒涼重鎮(zhèn),用以開竅安神,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開竅安神之功。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看完了上文對于牛黃清心丸這種方劑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成為了許多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不管是飲食方面還是茶品方面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現(xiàn)象。
牛黃上清丸自古被譽為治病的良藥。它對于很多疾病均效果顯著。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牛黃上清丸的具體的功效。
【處方】牛黃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荊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梔子50g 黃連16g 黃柏10g 黃芩50g 大黃80g 連翹50g 赤芍16g 當(dāng)歸50g 地黃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
【性狀】為紅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氣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除牛黃、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細(xì)粉;將牛黃、冰片研細(xì),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散風(fēng)止痛。用于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ji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guī)格】每丸重6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黃連24克 生石膏120克 黃芩75克 薄荷45克 蓮子心60克 白芷24克 桔梗24克 菊花60克 川芎24克 赤芍24克 當(dāng)歸75克 黃柏15克 荊芥穗24克 梔子75克 大黃120克 甘草15克 連翹75克 朱砂18克 明雄黃18克 牛黃3克 冰片15克
【制法】上藥中朱砂、雄黃、牛黃、冰片分別研細(xì),黃連等十七味藥軋為細(xì)粉,與上四味和勻,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蠟皮封固,陰暗干燥處保存。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腫止痛。治三焦火盛,頭痛目赤,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痛,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一至三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孕婦忌服。
【備注】方以牛黃清心肝實火為君;配菊花、薄荷、連翹、荊芥穗、白芷、川芎、桔梗、甘草輕清上浮,疏風(fēng)清熱為臣;佐以黃芩、黃連、黃柏、梔子苦寒燥濕,清熱解毒;加石膏清泄氣分實熱,冰片辛涼散火,通竅利咽;又以大黃苦寒泄下,蕩滌瘀熱;赤芍、當(dāng)歸、地黃清熱涼血散瘀。諸藥配伍,具有良好的清熱瀉火,散風(fēng)止痛功效。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牛黃上清丸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fù)健康很有幫助。
你知道牛黃降壓丸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牛黃降壓丸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濃縮粉、牛黃、冰片、白芍、黨參、黃芪、草決明、川芎、黃芩素、甘松、薄荷、郁金
【性狀】為黃棕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香,味微甜、苦,有清涼感。
【炮制】以上十四味,除牛黃、冰片、水牛角濃縮粉外,珍珠水飛或粉碎成極細(xì)粉;羚羊角銼研成細(xì)粉;其余白芍等九味粉碎成細(xì)粉;將牛黃、冰片、水牛角濃縮粉研細(xì),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65~75g制成小蜜丸,或加煉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鎮(zhèn)靜降壓。用于肝火旺盛,頭暈?zāi)垦#瑹┰锊话?,痰火壅盛;高血壓?/p>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20~40丸,一日2次;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次。
【注意】腹瀉者忌服。
【規(guī)格】(1)小蜜丸每20丸重1.3g(2)大蜜丸每丸重1.6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牛黃降壓丸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xué)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臨床中,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