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治療泄瀉的方法
夏季養(yǎng)生方劑。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彪S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guān)注,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方劑治療泄瀉的方法”,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二、調(diào)理泄瀉的食療三、泄瀉的飲食注意方劑治療泄瀉的方法
1、方劑治療泄瀉的方法
脾虛泄瀉:用白術(shù)五錢、芍藥一兩,共研為末,加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冬月加肉豆蔻煨為末。
治泄瀉不止:用龍骨、白石脂,等分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看病人情況用適量,紫蘇、木瓜湯送下。
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瀉。有蜣螂燒研為末。每用半錢或一錢,燒酒調(diào)服,小兒用黃酒調(diào)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伏暑泄瀉的治療驗方:用白礬煅為末,醋糊成丸,按年齡大小取適當分量,木瓜湯送下。此方名“玉華丹”。
老人泄瀉不止:用枯礬一兩、訶黎勒(煨過)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2、泄瀉形成的原因
六淫外邪傷人,主要以濕為主,常夾雜寒、暑、熱等病邪,導致腸胃功能失調(diào),皆使人發(fā)生泄瀉,脾臟喜燥而惡濕,外來之濕入侵則最容易困遏脾陽,從而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而導致泄瀉。寒邪或者暑邪也能直接影響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調(diào),運化失常,清濁不分,而成泄瀉。誤食餿腐不潔之物,傷及腸胃;或過食生冷,導致寒濕交阻等,皆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致使脾胃的傳導失司,升降失調(diào),水谷停滯而導致泄瀉。情志不舒、脾主運化,脾腎陽虛等導致。
3、泄瀉的分類癥狀
寒濕停滯:瀉下清稀,嚴重時如水樣,腹痛伴有腸鳴,痞滿,脘腹脹悶,食少,或者兼有外感癥狀既惡寒發(fā)熱,鼻塞頭痛,肢體酸痛等癥。舌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濕熱壅滯:腹痛即瀉,瀉下急迫,勢如水注,或瀉下不爽,糞色黃褐而臭,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肛門灼熱,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暑濕壅滯:發(fā)于盛夏之時,腹痛泄瀉,瀉下如水,暴急量多,糞色黃褐,伴見發(fā)熱心煩,胸悶脘痞,泛惡納呆,自汗面垢,口渴尿赤。飲食停滯:瀉后痛減,瀉下糞便臭如敗卵,夾有不消化之物,伴見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
調(diào)理泄瀉的食療
1、干姜粥,干姜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干姜煎取汁,與紅棗、粳米煮粥。日服1次,當早餐食。
2、青蒿綠豆粥,青蒿5克,西瓜翠衣60克,鮮荷葉適量,綠豆30克,赤茯苓12克。青蒿、西瓜翠衣、赤茯苓入鍋內(nèi)加水煮沸,取汁;綠豆、荷葉共煮為稀粥,粥成后去荷葉,加入藥汁,再沸即成。日服2次,連續(xù)服1周。
3、附子茯苓粥,制附子6克,茯苓20克,粳米60克。先將附子煎煮30~50分鐘,取汁,加入茯苓、粳米煮粥。分早、晚餐食用。
4、桂心茯苓粥,桂心2克,茯苓10克,桑白皮3克,粳米50克。前三味煎取汁,加粳米煮粥。每日1次,連服4~5天。
泄瀉的飲食注意
1、注意衛(wèi)生。餐具要注意消毒,飯前便后要洗手。高溫殺菌:食品在食用前進行高溫殺菌是一種可靠的方法,蔬菜應妥善保存:保持新鮮,防止腐爛,不吃腐爛的蔬菜。
2、勿食生冷食物,吃熟食,喝開水,少吃涼性的瓜果或食物。瓜果、蔬菜、肉制品等要保證新鮮,不要吃變質(zhì)的東西,少吃過夜飯。
3、注意腹部保暖,不要受涼。天氣突變時,應注意不要迎風說話,以免冷空氣直入,傷及脾胃。
4、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保證睡眠,提高免疫力。
5、調(diào)暢情志,不要生氣或情緒激動等,保持心情舒暢。
相關(guān)閱讀
(1)中成藥
①參苓白術(shù)丸,每服6克,日服3次。
②溫脾固腸散,每服6克,日服2次(上方適用于脾虛有濕而作泄者)。
③附子理中丸,每服6克,日服3次。
④肉果四神丸,每服6克,日服3次(上方適用于脾腎陽虛者)。
⑤四神丸,每服6克,日服3次(適用于腎虛不固而瀉者)。
⑥柴芍六君丸,每服9克,日服2次(適用于肝郁脾虛作瀉者)。
(2)簡便驗方
①補骨脂、赤石脂、黨參各15克。水煎服(適用于脾腎陽虛而作泄者)。
②五味子、吳萸各10克,干姜6克。水煎服(適用于五更腹泄者)。
③炒白術(shù)30克,炒山藥15克,砂仁克。水煎服(適用于脾虛失運者)。
(3)飲食療法
①薏苡仁、芡實各3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②黨參、炙甘草各30克,生姜20克,大棗30枚,白術(shù)、茯苓各40克,黃酒1500毫升。煮數(shù)沸去渣,每服30毫升,日服2次(適用于脾虛為主的腹瀉)。
③山藥粉、蓮子粉各30克,熟雞蛋黃3枚,白糖適量。煮粥食用。
④肉桂粉2克,粳米100克,砂糖適量。煮粥食用(上方適用于脾腎陽虛而作泄者)。
(4)外治法
①大青鹽500克,川椒、丁香各30克。炒熱后熨腹部。
②五倍子研粉,醋調(diào)敷臍(上方適用于脾腎兩虛者)。
③肉桂粉,黃酒調(diào)敷臍。
④吳萸、白胡椒各等分為末,黃酒調(diào)后敷臍(上方適用以腎虛為主者)。
(5)針灸療法
①體穴:足三里、陽陵泉、天樞、關(guān)元、命門、脾俞、腎俞、膈俞。每次取3~4穴針刺,或配用艾灸。
②耳穴:肝、脾、腎、大腸、小腸、腹。每次取2~3穴針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概說】
泄瀉,是指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的一種疾病。其病變主要在脾、胃與大、小腸,臨床上根據(jù)發(fā)病情況及病程長短,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泄瀉多因內(nèi)傷飲食,外受寒濕,以致傳導功能失調(diào);或因夏秋感受濕熱所致。慢性泄瀉多因脾腎陽虛,運會失常所致。
泄瀉多見于急、慢性腸炎、消化不良、腸功能紊亂、過敏性結(jié)腸炎、腸結(jié)核、神經(jīng)官能性腹瀉等疾病。
【病因病機】
(一)急性泄瀉
1、寒濕:寒濕侵及腸胃,脾胃升降失司,水濕下注大腸而泄瀉。
2、濕熱:夏秋季節(jié)傷于暑熱,留于腸胃,傳導失常而泄瀉。
3、傷食:暴飲暴食,或食不潔之物,或過食生冷,肥甘,致食滯中焦,損傷脾胃,運化失司而致泄瀉。
(二)慢性泄瀉
1、脾虛:脾陽不足,運化無力,水濕內(nèi)停,留于腸胃而成泄瀉。
2、腎虛:腎陽不足,無以溫化,水濕內(nèi)停而作泄瀉。
【辨證治療】
(一)急性泄瀉
1、寒濕
主證:泄瀉清稀,腹痛腸鳴,喜溫畏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脈多沉遲。
2、濕熱
主證:腹痛即瀉,瀉下黃糜熱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或兼身熱,口渴等癥,舌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
3、飲食所傷
主證:瀉下糞便臭如敗卵,腹痛腸鳴,瀉后痛減,脘腹痞滿,噯氣不欲食,舌苔垢濁,脈象滑數(shù)或弦。
治法:取足陽明經(jīng)穴為主。寒濕證針灸并用(或膈姜灸)以溫中利濕;濕熱證針刺用瀉法,以清熱利濕;飲食所傷,針刺用瀉法,以調(diào)中消導。
泄瀉是一種危險的疾病,如果不加以制止嚴重的設(shè)置會導致人出現(xiàn)脫水,因此在生活中想要保護身體健康,對于泄瀉就要重視起來,而小編今天帶來的便是治療泄瀉的茶飲,以及幫助我們治療泄瀉的偏方。
龍眼姜茶
原料
龍眼肉5g、生姜3g、紅茶3g。
用法
用龍眼肉、生姜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
功能
益脾溫中止瀉。
用途
脾虛泄瀉、腹冷痛。
治療泄瀉的偏方
1、醋蛋治腹瀉法:將110~220克食醋倒入鍋中進行加熱,打入1只雞蛋,待熟后趁熱食蛋飲醋,每天1次,可治腹痛、腹瀉、急性腸炎等。
2、補充益生菌,如寶貝樂益生菌,它具加強、修復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并能固定、清除各種病毒、細菌及其毒素,適用于各種腹瀉。
3、醋豆腐治腹瀉法:適量豆腐加醋煮熟服食,或加紅糖水煮沸10分鐘后服食,均可治久瀉不止
4、醋鹽止吐瀉法:取少許的醋,再加鹽煎服,也可止吐止瀉。
5、大蒜明礬治嬰兒腹瀉法:將2瓣大蒜,搗爛去渣取汁;再將1粒黃豆大的明礬研末,與蒜汁調(diào)勻,每日1劑,可治嬰兒腹瀉。
7、胡椒紅糖治腹瀉法:夏季因飲食、受涼而引起的腹瀉,可用熱紅糖水送服4粒胡椒,每日3次
8、淮山藥粥治腹瀉法:將50克淮山藥打碎,加100克大米煮粥,加鹽或白糖后服食,可治脾虛泄瀉。炎癥腹瀉者忌服,脾虛腹脹者慎用。
9、黃豆綠豆治腹脹法:取黃豆、綠豆各35克,一同炒黃,研成細末,每次服2~3克,每天3次,可治腹部脹滿。
10、荔枝干紅棗治腹瀉法:將15枚去皮核的荔枝干、4枚去核的紅棗加水煎服,可治脾胃虛弱引起的慢性腹瀉、老人五更瀉等癥。
11、栗子粥治腹瀉法:將10枚栗子去殼除衣,與100克大米一起加水煮粥。只要吃后不覺腹中脹滿,即可經(jīng)常服用,對脾腎陽虛引起的腹瀉、便溏有一定療效。大便干結(jié)難解者忌服食。
12、蘿卜葉桔皮治腹瀉法:用120克新鮮白蘿卜葉、30克干桔皮煎湯,濃縮至2小碗左右,每日2次,每次1小碗,連服2~3日,可治腹瀉。
結(jié)語:治療泄瀉可以幫助我們輕松保護身體,讓危險遠離,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出現(xiàn)泄瀉時不妨試一試上述這些偏方,當然了,治療泄瀉也別忘了龍眼姜茶哦,因為它的功效很好,可以輕松止瀉。
濕疹方劑治療方法
1、濕疹方劑治療方法
皮膚中出現(xiàn)了濕疹,那么可以將綠豆放入鍋中翻炒,最后研磨成為粉末,將粉末和白醋進行調(diào)和,然后涂抹在患處,每天涂上兩次,一直連續(xù)涂抹上一個星期就可以從根本上痊愈。
再有就是我們將紅棗和扁豆按照一定的比例準備好,然后將這兩種食物放入鍋中熬煮成粥,服用之前加入少量的冰糖,平時可以作為一種點心來吃,不僅能夠治療濕疹,同時還具有保健身體的效果。
2、寶寶有了濕疹后要注意什么
寶衣服和床上用品最好都是純棉的,還要經(jīng)常曬曬殺菌。 寶寶有濕疹愛蹭,在其他面料的衣服上蹭,只會越蹭越厲害。
不要讓寶寶熱到,這點在我寶寶身上很明顯,一熱寶寶臉上的濕疹就紅起來了,放在涼快的地方呆一會,就會下去。
3、如何使寶寶遠離濕疹
經(jīng)常留意寶寶周圍的冷熱溫度及濕度的變化,尤其要避免皮膚暴露在冷風或強烈日曬下。夏天,寶寶運動流汗后,應仔細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時,應替寶寶搽上防過敏的非油性潤膚霜。
還可以試試給寶寶喝點牛初乳,如生命陽光牛初乳,它除了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成份外,更富含活性免疫球蛋白,能抑制病菌繁殖。
濕疹的危害不容忽視
1、濕疹的危害對患者造成外觀損害
在濕疹早期或急性階段,患處有成片的紅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難見的水皰,嚴重時有大片滲液及糜爛;在亞急性狀態(tài),滲液減少及結(jié)痂,患處由鮮紅變暗紅,沒有大片的糜爛;在慢性狀態(tài),滲液更少或完全干燥而結(jié)痂,往往和鱗屑混合而成鱗屑痂,患處顏色更暗或是發(fā)十色素沉著,有時色素減少,在皮紋尤其運動程度較大的部位容易發(fā)生裂口,長期摩擦搔抓能引起顯著的苔蘚樣化,和神經(jīng)性皮炎慢性單純苔蘚不易區(qū)別。
2、濕疹的危害遷延不愈引起色素沉著,影響容貌
濕疹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科學會導致產(chǎn)生色素沉著或疤痕。傳統(tǒng)西醫(yī)治療濕疹,不分病人、不分病型,患病都以消除表面炎癥為主,大多用一種治療,只是單純性地進行外部上藥治療,不能解決濕疹的發(fā)病根源和致敏原,很容易復發(fā);且治標不治本,不是從內(nèi)部治療,藥物與儀器結(jié)合,而以內(nèi)服激素治療為主,長期服用可產(chǎn)生毒副作用,對人體損害較大,并且容易反跳和復發(fā)。好多濕疹患者長年就醫(yī),產(chǎn)生一筆不小的經(jīng)濟支出。
治療濕疹去什么醫(yī)院
權(quán)威治療技術(shù)是關(guān)鍵:很多時候選擇了好的治療醫(yī)生,但是醫(yī)院的醫(yī)療設(shè)備和技術(shù)跟不上,醫(yī)生也是沒辦法的。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技術(shù)和方法才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這將影響到你康復的幾率,和在治療中遭受的痛苦。
優(yōu)質(zhì)的醫(yī)療服務:現(xiàn)在醫(yī)患關(guān)系緊張,有的公立醫(yī)院工作人員工作態(tài)度不嚴謹,不但不盡到職責,還經(jīng)常惡語相加,不僅沒有盡到一名醫(yī)護的職責,還給患者們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也會患者病情的恢復造成影響,更使醫(yī)患關(guān)系更加緊張。
好的醫(yī)院服務就相對更優(yōu)質(zhì),總是笑臉相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細心做到,對病人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這樣也可以使患者心情愉悅,病也就好的更快。
醫(yī)院是否正規(guī):放心是選擇醫(yī)院最關(guān)鍵的因素,通??瘁t(yī)院是否正規(guī)可通過醫(yī)院的規(guī)模、環(huán)境,或是該院的榮譽、院景等等。正常情況下,正規(guī)的醫(yī)院都會將自己所獲得的榮譽、優(yōu)勢等等突出表現(xiàn),這也正是患者選擇的關(guān)鍵。
下痢泄瀉這種癥狀一定要盡早的進行治療,否則后果將會非常的嚴重。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下痢泄瀉的藥酒治療方以及下痢泄瀉的病因病機,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
《普濟方》。
【配方】
曲末。
【制法】
用好曲末五升,微熬令香,溫情醇酒令至熟,和曲末一升。
【主治】
治久冷痢不純白者,由積臥冷處,經(jīng)久病發(fā),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腹痛不可忍,凡白痢屬冷,赤痢屬熱。
【用法】
空腹頓服之,日三服,若至食時,搗蒜一升令至熟,下姜、椒末調(diào)和如常食之法,惟須稠,勿加鹽,以水和面二升作淳餅,極爛煮之,干漉,熱內(nèi)蒸蒜,臼中相和,一頓食之,少與余食,至饑時仍準前食曲末酒,比至瘥來,少食余食,以此法治,不過兩日,無有不瘥。
下痢泄瀉的病因病機
泄瀉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腸,其中主臟在脾,其致病原因包括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diào),脾胃虛弱,脾腎陽虛等。其主要致病因素為濕,即《難經(jīng)》所謂濕多成五泄。
1.感受外淫
六淫外邪傷人,主要以濕為主,常夾雜寒、暑、熱等病邪,導致腸胃功能失調(diào),皆使人發(fā)生泄瀉,脾臟喜燥而惡濕,外來之濕入侵則最容易困遏脾陽,從而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而導致泄瀉。寒邪或者暑邪也能直接影響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調(diào),運化失常,清濁不分,而成泄瀉。
2.飲食所傷
脾胃為倉廩之官,脾主運化水谷和水液;胃主受納,腐熟水谷。故飲食不當,如飲食過量導致宿食內(nèi)停;或過食肥甘厚味,呆胃滯脾,濕熱內(nèi)蘊;或誤食餿腐不潔之物,傷及腸胃;或過食生冷,導致寒濕交阻等,皆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致使脾胃的傳導失司,升降失調(diào),水谷停滯而導致泄瀉。
3.情志不舒
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木橫乘土,脾胃受制,運化失常,或憂思氣結(jié),脾運阻滯,均致水谷不化,下趨腸道為瀉。若素體脾虛濕盛,運化無力,復因情志刺激、精神緊張或于怒時進食,均可致肝脾失調(diào),易形成泄瀉。
4.脾胃虛弱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若因長期飲食失調(diào),勞倦內(nèi)傷,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中陽不健,運化無權(quán),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清氣下陷,水谷糟粕混雜而下,遂成泄瀉。
5.脾腎陽虛
久病之后,腎陽損傷,或年老體衰,陽氣不足,命門火衰,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水谷不化,而為泄瀉。
6.中氣下陷
久病失治誤治,導致中氣被損傷引起中氣下陷,不能提升陽氣,故而不能溫煦腐熟水谷,水谷不化,成為泄瀉。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相關(guān)的了解了吧!以上的這幾種藥酒配方對于治療下痢泄瀉的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試試哦!
方劑治療腿痛的方法
1、方劑治療腿痛的方法
1.1、黃精9克,構(gòu)祀9克,水煎服。
1.2、補骨脂12克,核桃仁15克,杜仲9克,牛膝9克,水煎服。
1.3、白術(shù)30克,水煎,早晚分服。服時加米酒2匙同服。
1.4、干山羊血30克,研末,日服2次,1次1克,用酒沖服。
1.5、魚縹膠、鹿角片等量,用沙炒至黃脆狀,共研末。1次3克,日服3次,用黃酒或葡萄酒送服。
1.6、鴨血活量。注人熱黃酒中,飲之。
1.7、黨參15克,黃蔑15克,懷山藥30克,構(gòu)祀15克,大棗14枚,兔肉250克,共煎湯食之。
2、腿疼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2.1、受涼
創(chuàng)傷罹患風濕、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的婦女,多因在月經(jīng)期、分娩和產(chǎn)后受風、濕、寒的侵襲,導致脊椎長骨刺而誘發(fā)腰痛。若腰部曾扭傷,可能發(fā)展為椎間盤脫出,出現(xiàn)較重的腰痛,甚至影響脊椎的屈伸和轉(zhuǎn)動。
2.2、腰肌勞損
長期從事站立操作諸如紡織、印染、理發(fā)、售貨等工作的婦女,由于持續(xù)站立,腰部肌腱、韌帶伸展能力減弱,局部可積聚過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謝,也可導致腰肌勞損而引起的腰痛。經(jīng)常背重物,腰部負擔過重,易發(fā)生脊椎側(cè)彎,造成腰肌勞損而出現(xiàn)腰痛。
3、腿痛的治療方法
3.1、手術(shù)治療
部分疾病必須采用手術(shù)治療方能去除疼痛,如骨性椎管狹窄、椎間盤脫垂并游離、腫瘤等。手術(shù)療法具有療效可靠、治療徹底、療程短等特點,但損傷相對較大、有一定風險、費用較高。
3.2、保守治療
包括藥物治療、臥床休息、物理治療(如各種電療、磁療、光療、牽引、熱療、運動療法、熏蒸等)。其優(yōu)點是安全、無痛苦,缺點是療程相對較長。如病因判斷準確,治療方法選擇得當,大部分病人可達到臨床痊愈。
如何預防腿疼的發(fā)生
1、防止風寒、潮濕的侵襲
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經(jīng)常受到風、暑、濕、寒、燥、火六邪的侵襲。中醫(yī)認為:“寒勝則痛,寒主凝滯,氣血不通,經(jīng)脈不暢,不通則痛,這一連串的病理改變都可導致腰腿痛”。
為此,生活起居,工作學習的環(huán)境要干燥,溫暖,特別不要睡臥在寒冷潮濕的地上,淋雨后要及時更換衣服。劇烈活動和出汗后不要立即沖冷水澡,冬季的睡床要溫暖,農(nóng)村可睡火炕,城市可用電熱毯,這些都可以起到預防和治療腰腿痛的雙重作用。
2、加強鍛煉,有病早治
特別是中老年人,平時注意結(jié)合自己的特點和條件,做必要的體育鍛煉并持之以恒,以此來增強關(guān)節(jié)的活動度、肌肉韌帶的耐久性,使關(guān)節(jié)骨得到充分的營養(yǎng),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如果腰部等偶然造成扭傷,需及時徹底的治療,防止轉(zhuǎn)成慢性腰痛,真正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
按哪些穴位能緩解腿疼
1、摩對耳輪
中醫(yī)認為,人的五臟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當人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上的相關(guān)穴區(qū)有反應,出現(xiàn)脫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結(jié)、疣贅、色素沉著等癥狀,人們也會感覺到有壓痛點。刺激這些相應的反應點及穴位,可以緩解相應臟腑器官的病癥,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2、推腰臀腿部
先左弓箭步站立,叉腰。用右手掌,虎口分開,拇指在前,推住同側(cè)腰部,然后用力向下推,經(jīng)臀一直推到大腿和小腿為止,身體也隨著向右側(cè)彎。然后右弓箭步站立,用左手推左側(cè)腰臀腿部。交替推4~10次。
3、揉小腿肚
小腿肚上有一個解乏穴——“承山穴”。這個穴位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位于人體小腿后側(cè)正中間,腓腸肌肌腹下。用力伸直小腿或抬起腳跟時,小腿肚上會出現(xiàn)一個類似“人”字型的凹陷,凹陷的尖角處就是它。顧名思義,承山穴正是承受著人體這座“山”。身體站立時,小腿肌肉自然緊張,承山穴所在的位置相當于“筋、骨、肉”的一個交點,是最直接的受力點。
慢性胃炎方劑治療方法
1、慢性胃炎方劑治療方法
歸脾湯
功用: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忡健忘,驚悸盜汗,發(fā)熱體虛,食少不眠,或脾虛不能統(tǒng)血,致血妄行。
藥方:人參、白術(shù)、茯神、棗仁、龍眼肉、黃芪、當歸、遠志、木香、甘草。
補中益氣湯
功用:升陽補中。治煩勞內(nèi)傷,身熱心煩,頭痛惡寒,懶言惡食,脈洪大而虛,或喘或渴,或陽虛自汗,或氣虛不能攝血,或瘧痢脾虛,久不能愈,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之證。
藥方:黃芪、人參、甘草、白術(shù)、陳皮、當歸、升麻、柴胡、干姜、大棗。
黃芪建中湯
功用:具有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之功。
藥方:黃芪、芍藥、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棗、飴糖。
2、慢性胃炎臨床表現(xiàn)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癥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數(shù)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如嘔血、黑便。癥狀常常反復發(fā)作,無規(guī)律性腹痛,疼痛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進食過程中或餐后,多數(shù)位于上腹部、臍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輕者間歇性隱痛或鈍痛、嚴重者為劇烈絞痛。
3、慢性胃炎怎么檢查
胃液分析測定基礎(chǔ)胃液分泌量(BAO)及組胺試驗或五肽胃泌素后測定量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斷胃泌酸功能,有助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及指導臨床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廣泛而嚴重的慢性萎縮胃炎胃酸降低。
慢性胃炎如何預防
1、戒煙戒酒:煙草中有促使胃酸分泌增加的有害成分,會刺激胃粘膜,而過量吸煙則會引起膽汁反流。而酒中有促使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的成分,長期過量飲酒使慢性胃炎疾病發(fā)生率增高。
2、對損傷胃粘膜疾病的藥物要慎用:很多藥物對胃粘膜都存在損傷,胃粘膜損傷會引起慢性胃炎或潰瘍,所以患者在使用藥物時應遵循醫(yī)生的囑咐來用藥。
3、積極治療口咽部感染灶,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咽進胃導致慢性胃炎。
4、盡可能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在飲食時應遵循細嚼慢咽的原則,這樣有利于消化和削減胃部的刺激。
5、愉快的精神面貌:過度緊張和抑郁會造成幽門括約功能紊亂,膽汁返流而發(fā)生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食療方
小茴香粥
材料:炒小茴香3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將小茴香裝于紗布袋內(nèi)扎口,入鍋加水先煮半小時或40分鐘棄藥包,再加入洗凈的粳米及適量水同煮至熟。酌加精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早晚服用。
功效:健脾開胃,行氣止痛。適用于脘腹冷痛,慢性胃炎,納差等癥。
肉桂粳米粥
材料:肉桂末1~2克,粳米100克,砂糖適量。
做法:先將肉桂研成細末;再將粳米、砂糖共放入砂內(nèi),加水煮為稀粥,然后取肉桂末1~2克,調(diào)入粥中,改用文火,再煮沸,待粥調(diào)?;鸺纯?早晚餐時空腹溫食。
功效:溫中和胃,主治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
人參蓮子湯
材料:白人參10克,冰糖30克,蓮子10枚。
做法:將白人參、蓮子(去心)放碗內(nèi)加水適量泡發(fā),加入冰糖。將碗置蒸鍋內(nèi),隔水蒸1小時即成。飲湯,吃蓮子肉。人參可連續(xù)使用3次,次日再加蓮子、冰糖和水,如上法蒸服,第3次可連人參一并服用。
功效:補脾益氣,健胃,止瀉。適用于慢性胃炎之脾胃虛弱型。癥見胃脘痞悶,少氣懶言,倦怠乏力,納少便溏,神疲等。三藥共用,既可以補脾胃之虛弱,又祛其邪氣,效果較好。
泄瀉以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zhì)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特征。泄瀉是一種常見的胃腸病癥,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夏秋兩季較多見。
泄瀉以大便清稀為臨床特征,或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zhì)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糞質(zhì)清稀,甚至如水狀;或大便清薄,完谷不化,便中無膿血。泄瀉之量或多或少,泄瀉之勢或緩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適,腹脹腹痛腸鳴,食少納呆,小便不利等癥狀。起病或緩或急,常有反復發(fā)作史。常由外感寒熱濕邪,內(nèi)傷飲食情志,勞倦,臟腑功能失調(diào)等誘發(fā)或加重。臨床一般分為寒濕、濕熱、食滯3型。
一、寒濕泄瀉
(一)癥狀
泄瀉清稀,甚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苔白膩,脈濡緩。若兼外感風寒,則惡寒發(fā)熱頭痛,肢體酸痛,苔薄白,脈浮。
(二)治法
(1)選穴 中脘、天樞、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胃俞。
(2)定位 中脘: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天樞:位于人體中腹部,肚中旁開2寸。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cè)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nèi)側(cè),當足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緣后方。
脾俞:在背部,當?shù)谑恍刈导幌?,旁開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刮拭順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從腹部中脘刮至天樞,然后刮下肢內(nèi)側(cè)三陰交,最后刮下肢外側(cè)足三里。
(4)刮拭方法補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開1.5寸線,從脾俞穴向下刮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刮拭腹部正中線,從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然后重刮下肢內(nèi)側(cè)三陰交穴和外側(cè)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濕熱泄瀉
(一)癥狀
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
(二)治法
(1)選穴中脘、天樞、曲池、外關(guān)、肺俞。
(2)定位中脘: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天樞:位于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cè)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外關(guān):在手背腕橫紋上2寸,尺橈骨之間,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肺俞:位于背部,當?shù)谌刈导幌?,旁開1.5寸。
(3)刮拭順序先刮背部肺俞穴,再從腹部中脘刮至天樞,然后從前臂曲池刮至外關(guān)。
(4)刮拭方法瀉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開1.5寸線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刮拭腹部正中線,從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然后重刮上肢外側(cè)外關(guān)穴,30次,出痧為度。
三、食滯腸胃
(一)癥狀
以腹痛腸鳴,糞便臭如敗卵,瀉后痛減為特點。
(二)治法
(1)選穴中脘至天樞、上巨虛、大腸俞。
(2)定位中脘: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