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治腳氣
男性養(yǎng)生偏方。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偏方治腳氣,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偏方治腳氣
1、中藥偏方一治腳氣
防風、芥穗、紅花、地骨皮各12克,大楓只、五加皮、皂角各18克,白礬20克。用醋1500毫升,浸藥3晝夜,然后每日三餐及臨睡前將腳浸泡,至醋干為一療程。1-3個療程可見效。
2、中藥偏方二治腳氣
苦參、金銀花、蛇床子、白蘚皮、蒼術各30克,生大黃、黃連、黃柏各20克,荊芥、防風各10克。水煎取濾液涼后浸泡患足20-30分鐘,每日2次,浸泡后拭干,用無菌紗布包敷,5劑為1療程。一般用藥1-3個療程即可痊愈。
3、治療腳氣的其他方法
3.1、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凈,揩干,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數次便可見效。
3.2、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3.3、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靈驗。
3.4、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3.5、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處,有顯著療效。
3.6、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干后,用藥干搽患處。一般3次左右可見效
3.7、腳上患有腳氣、腳癬,連續(xù)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愈。
3.8、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涂于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9、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玻。
足癬如不及時治療,有時可傳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癬和甲癬等,有時因為癢被抓破,繼發(fā)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
有腳氣該怎么辦
保持腳部衛(wèi)生
對于患有腳氣的朋友們來說,最主要的一部便是注意保持腳步的清潔衛(wèi)生狀況。在每天晚上準備休息之前,可以使用熱水來進行泡腳。每天洗腳不但能夠預防患者感染上腳氣,還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其次,選擇鞋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選擇的過程中,不管是休閑鞋還是皮鞋都要選擇透氣性好一些的鞋子,這樣就不會再引起腳氣的情況。
經常換洗襪子
一般來說,患有腳氣的患者大多數時候都很容易會出汗。對于腳愛出汗的朋友們來說,一定要勤換洗自己的鞋子和襪子。若是不經常進行換洗的話,汗水就會滋生成細菌,令患者感染上腳氣。還有,在選擇襪子的時候,最好是選擇棉線的襪子,這樣襪子的吸汗效果會非常好,也不會再出現腳汗過多的情況。另外,大家還可以選擇穿五指襪,那樣不容易造成感染。
腳氣如何治療才痊愈
腳氣雖是小病,但卻是有名的“頑疾”,要想徹底治愈更是難上加難。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選準藥物。正所謂對癥下藥,藥用得不對,再治也是白搭。
其次就是要堅持用藥,讓腳氣真菌沒有死灰復燃的機會。目前中國市場上抗真菌藥多為抑菌藥,按說明書持續(xù)使用4-6周且每天兩次,可幫助殺滅真菌治愈腳氣。然而大部分腳氣患者卻不能堅持使用,導致腳氣真菌沒有被徹底殺死,最終使得腳氣癥狀頻繁復發(fā)。
針對這類依從性較差,難以堅持使用4周-6周的患者,建議選擇療程短的殺菌類藥物。殺菌類藥物殺菌作用強,療程短,一般1周-2周就能殺死真菌治腳氣,近90%的患者4個月內不再出現復發(fā)。據悉,殺菌成分鹽酸特比萘芬目前仍是國際抗真菌金標準,是臨床治療皮膚癬菌病尤其是腳氣的首選藥物。
溫馨提示:盡量不要和他人共用基本的洗漱用品,到公共場所盡量避免交叉感染。每天堅持洗腳,并用開水燙襪子來殺死真菌等。
擴展閱讀
什么偏方治腳氣
1、什么偏方治腳氣
1.1、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
1.2、用風油精涂搽患處,每天1次至2次,一般數次便可見效。
1.3、連續(xù)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愈。
1.4、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有特效。
1.5、直接將藥膏涂抹至患處,效果明顯。
1.6、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涂于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次至3次可愈。
2、腳氣產生的原因
2.1、多汗
足部多汗潮濕,同時鞋襪不通氣,汗液蒸發(fā)不暢,致使表皮呈白色浸漬狀,尤其以趾間最明顯,嚴重多汗可引起水皰、糜爛或角化過度,很容易繼發(fā)真菌感染而引起足癬。天生腳汗多的人,因為腳長期處于潮濕的狀態(tài),最容易招來真菌,因此很容易就得腳氣。
2.2、肥胖
肥胖者更易出汗,趾間潮濕、浸漬而誘發(fā)糜爛型足癬。
2.3、妊娠
很多懷孕的準媽媽們都反映腳癢,有腳氣,妊娠時足癬的發(fā)病率增高,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引起皮膚抵抗真菌能力下降有關。
3、如何預防腳氣發(fā)生
3.1、穿鞋有講究
穿透氣性好的鞋和襪,保持足部干燥,避免潮濕,必要時可加用足粉。盡可能不穿膠鞋、球鞋,多穿布鞋或風涼鞋,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腳氣。
3.2、藥物調節(jié)
有的人足汗很多,即使很講究清潔衛(wèi)生,腳氣仍較明顯,必須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青年人足部出汗過多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可服用一些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如谷維素、維生素B1等,一般隨年齡的增長,足部出汗過多的現象多數能逐漸好轉;如果足多汗與情緒緊張有關,可以用些溴化物等鎮(zhèn)靜劑。
腳氣病的飲食禁忌
1、忌鴨肉。根據古人經驗,患有腳氣之人不宜吃鴨肉。清代食醫(y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痞脹腳氣,皆忌之?!?/p>
2、忌南瓜。屬于發(fā)物。李時珍就曾指出:“多食發(fā)腳氣?!薄侗静萸笳妗芬嘣?“凡人素患腳氣,于此最屬不宜。”清代食醫(yī)王孟英也說:“腳氣痞悶,皆忌之?!?/p>
3、忌雞蛋。根據清代食醫(yī)王孟英的經驗,腳氣患者忌吃雞蛋,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明確告誡:雞蛋“多食動風阻氣,腳氣皆不可食”。
4、忌帶魚。帶魚屬動風發(fā)物類食物。凡患有疥瘡、濕疹等皮膚病或皮膚過敏者忌食。
5、忌尖椒。尖椒屬于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用后會使腳氣加重。
腳氣不治療帶來的影響
1、沒事摳腳手腳并癢
腳氣是高復發(fā)疾病,藥物治療沒好停藥容易復發(fā),為后面的治療造成更大的困難。腳氣極易通過接觸傳染到雙手和身體的其他部位,成為手氣和體癬。腳氣患者腳再癢也萬萬不能用手摳。
2、衣物混洗全家遭殃
腳氣是高傳染性的疾病,全國30%的人口患有腳氣,在南方和沿海地區(qū)腳氣的患病率甚至高達60%,沒患腳氣的人甚至成為“少數派”,可見腳氣傳染性之強,危害之廣。衣物混洗是腳氣家庭傳染的重要原因,需要格外注意。
3、威脅生命
腳氣治療大意不得,輕者影響生命質量,重者,甚至腳氣危害真會威脅生命,曾有網友發(fā)生過因腳氣不治引發(fā)丹毒,病毒蔓延全身,引發(fā)毒性入侵消化道,造成內循環(huán)系統(tǒng)大出血的案例。腳氣不治自己不會好,反而把自己變成了“真菌”繁殖基地。
治腳氣的偏方
1、治腳氣的偏方
醋:一般的家用食醋就可以,有殺菌的作用,一斤左右和熱水混勻,然后就跟普通泡腳一樣,每天兩次,每次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家一直在堅持這種方法,很有效,程度較輕者3、4天就可以根治。
蘆薈:把蘆薈葉一面剝皮,用葉汁涂抹整個腳,很清涼舒爽,等它自然風干,一只腳每次用一片葉。蘆薈對蒸汽、燙傷也有很好的作用,小時候家里栽種有經常用這個。
2、去除腳氣有哪些措施
注意子腳底的清潔工作,每天都會清洗數次,在夏天的時候經常穿通風透氣的襪子或是鞋子,減少穿運動鞋。
自己用過的洗腳盆還有擦腳毛巾都會進行消毒,我穿的襪子也會進行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鞋柜要放干燥劑,這樣能夠吸收汗液。
3、腳氣的預防方法
應該多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腳,很多人有腳氣都是因為出汗過多造成的。這時我們應該注意及時除汗以及防汗。
不要和已患有腳氣的人頻繁接觸,或者共用毛巾、鞋襪及洗臉、洗腳盆等個人生活物品,以免被傳染。
平時鞋子和襪子要透氣,最好是棉襪,尤其對于愛運動的朋友來說一定要時刻保持鞋襪的清潔。
腳氣患者的食用禁忌
1、鴨肉
根據古人經驗,患有腳氣之人不宜吃鴨肉。清代食醫(y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痞脹腳氣,皆忌之?!?/p>
2、南瓜
屬于發(fā)物。李時珍就曾指出:“多食發(fā)腳氣?!薄侗静萸笳妗芬嘣?“凡人素患腳氣,于此最屬不宜?!鼻宕翅t(yī)王孟英也說:“腳氣痞悶,皆忌之。”
3、雞蛋
根據清代食醫(yī)王孟英的經驗,腳氣患者忌吃雞蛋,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明確告誡:雞蛋“多食動風阻氣,腳氣皆不可食”。
4、帶魚
帶魚屬動風發(fā)物類食物。凡患有疥瘡、濕疹等皮膚病或皮膚過敏者忌食。
5、尖椒
尖椒屬于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用后會使腳氣加重。
6、羊肉
羊肉屬于生痰上火食物,腳氣患者不宜食用。
腳氣是怎么傳染的
腳氣間接接觸傳播:由于穿著和使用腳氣患者的鞋襪或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或在浴室中使用公共毛巾、拖鞋等而接觸腳氣患者脫落于其上的、帶有腳氣真菌的表皮而感染的都屬于間接傳染。雖然,腳氣間接傳染較直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低,但因為腳氣真菌的生命力極強,繁殖又快,這種傳染方式亦不容忽視。由此可見,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對于腳氣預防感染有重要意義。
腳氣的直接傳播:長期密切接觸是腳氣傳染的主要方式,特別是接觸未經治療的腳氣患者。腳氣真菌菌主要侵犯皮膚角質層,由于搔抓或輕微外傷而導致感染。并且會因搔抓而使感染播散到足部以外的其他部位,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腳氣。
人群對腳氣真菌普遍易感。感染腳氣真菌之后,不能產生長期有效的免疫力,不能預防以后的真菌再感染。但是,機體接觸了腳氣真菌之后,會不會引起腳氣取決于自身的抵抗力。經??梢钥吹?一個有腳氣患者的家庭中,在家庭成員與腳氣患者接觸密切程度相似的情況下,有些家庭成員會發(fā)病,而另一些家庭成員則能不受腳氣真菌的感染。這是由于家庭成員的身體素質不同,對真菌的抵抗力不同之故。曾經有人作過研究發(fā)現,帶菌的皮屑、病發(fā)、灰指甲在離體后數年仍能培養(yǎng)出致病的真菌來,這說明真菌的生命力極強。
本文導讀:治腳氣的偏方有哪些?治腳氣最有效的偏方是什么?下面為大家介紹治腳氣的16種偏方。
夏天一到,很多人的腳氣又來了,腳氣也叫 香港腳 ,它會導致皮膚瘙癢,腳趾間會出現小水泡,時間一長會出現潰爛、流液現象,常常伴有臭味,時常有腳氣的人都不敢在旁人面前脫鞋,因為腳臭味會讓人很尷尬,腳氣怎么辦?看看下面中醫(yī)介紹的偏方。
1、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2、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3、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靈驗。
4、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5、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涂于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6、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干后,用藥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7、風油精。先將患腳洗凈,揩干,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處,有顯著療效。
9、四斤白醋四兩新花椒煮開后放溫泡腳五十分鐘,堅持十天可根除,但腳有外傷慎用,醋只煮開一次,醋用后密封好以免蒸發(fā)。
10、白蘿卜煎液
白蘿卜半個,切成薄片,放在鍋內,然后加適量水,用旺火熬3分鐘,再用文火熬5分鐘,隨后倒入盆中,待降溫適度后,反復洗腳,連洗數次,連用3~5天。
11、堿面治腳氣
夏天腳出汗多,容易患腳氣。晚上臨睡覺前,用堿面一湯匙(即蒸饅頭用的堿面),溫水溶化后,將腳浸入堿水中,泡洗30分鐘左右,輕者兩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
12、花椒鹽水
花椒10克,鹽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溫度不致燙腳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鐘,連續(xù)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過的花椒鹽水,第二天經加溫,可連續(xù)使用。已潰瘍感染者慎用。
13、黃豆水
黃豆150克,水約1公斤,用小火約煮20分鐘,待水溫能洗腳時用來泡腳,可多泡會兒。治腳氣病效果極佳,腳不脫皮,而且皮膚滋潤。一般連洗三四天即可見效。
14、啤酒可治腳氣
方法是把瓶裝啤酒倒入盆中,不加水,雙腳清洗后放入啤酒中浸泡20分鐘再沖凈。每周泡1~2次。
15、韭菜治腳氣
鮮韭萊250克,洗凈,切成碎末放在盆內,沖入開水。等冷卻到能下腳時,泡腳半小時,水量應沒過腳面,可同時用腳揉搓。一個星期后再洗一次,效果較好。
摘了一把三七,包括葉、莖、花,用涼水洗凈后,搗爛成糊狀,稍放點鹽,涂敷患處,每次約20分鐘,一天3次,連續(xù)3天,雙腳就不癢了。
這些偏方可以起到止癢的效果,但是,如果你想徹底的治療好腳氣,還是建議大家要醫(yī)院治療,早檢查、早治療效果好,另外,一定要注意做好足部清潔工作,每天清洗雙腳。
孕婦治腳氣的偏方
1、蘿卜熬水可除腳臭
有腳臭病的人,可用白蘿卜半個,切成薄片,放在鍋內,然后加適量水,用旺忙熬3分鐘再用文火熬5分鐘,隨后倒入盆中,待降溫適度后反復洗腳,連洗數次即可除去腳臭。
2、土霉素去腳臭
不少人因腳臭而感到苦惱,經多次實踐證明:將土霉素研成末,涂在腳趾縫里,每次用量1--2片,能保證半月左右不再有臭味。
3、鹽姜水洗腳除腳臭
熱水中放適量鹽和數片姜,加熱數分鐘,不燙時洗腳,并搓洗數分鐘,不僅除腳臭,腳還感到輕松,可消除疲勞。
4、按摩穴位可治腳氣與腳臭
洗腳時,將雙腳放在盆內溫水中泡兩三分鐘,待雙腳都熱了,用一只腳的足跟壓在另一只腳趾縫稍后處,然后將腳跟向前推至趾尖處再回搓,回拉輕,前推重,以不搓傷皮膚為宜。每個趾縫搓50一80次,雙腳交替進行。速度為每分鐘100一120次。每晚一次,腳氣較重上部皮膚已破者不宜用此方法。
5、煮黃豆水可治腳氣
用150克黃豆打碎煮水,用小火約煮20分鐘,水約1公斤多,待水溫能洗腳時用來泡腳,可多泡會兒。治腳氣病效果極佳,腳不脫皮,而且皮膚滋潤。一般連洗三四天即可見效。
6、無花果葉治腳氣
取無花果葉數片,加水煮10分鐘左右,待水溫合適時泡洗患足10分鐘,每日2次,一般三五天即愈。
7、白醋可治腳氣
腳氣病患者,可用棉球浸白醋涂患部,止癢又殺菌,有輕微脫皮,涂一次可半個月不犯,再犯再涂。
8、啤酒可治腳氣
把瓶裝啤酒倒入盆中,不加水,雙腳清洗后放入啤酒中浸泡20分鐘再沖凈。每周泡1、2次。
9、黃精、食醋治腳氣
黃精250克、食醋2000克,都倒在搪瓷盆內,泡3天3夜(不加熱、不加水)后,把患腳伸進盆里泡。第一次泡3個小時,第二次泡2個小時,第三次泡一個小時。泡3個晚上即可。
10、韭菜能治腳氣
鮮韭萊250克洗凈,切成碎末放在盆內,沖入開水。等冷卻到能下腳時,泡腳半小時,水量應沒過腳面,可同時用腳中揉搓。一個星期后再洗一次,效果很好。
11、花椒鹽水治腳氣
可放花椒10克、鹽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溫度不致燙腳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鐘,連續(xù)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過的花椒鹽水,第二天經加溫,可連續(xù)使用。已潰瘍感染者慎用。
12、白糖可治腳氣
腳用溫水浸泡后洗凈,取少許白糖在患腳氣部位用手反復揉搓,搓后洗凈,不洗也可以。每隔兩三天一次,3次后一般輕微腳氣患者可痊愈,此法尤其對趾間腳氣療效顯著。
孕婦得腳氣的原因
1、孕婦存在腳氣者較普遍,主要是懷孕期間,內分泌系統(tǒng)發(fā)生驟變,自身的調理短期內很難恢復,在此期間除了本身要承擔自身的營養(yǎng)需求外還要承擔體內嬰兒的營養(yǎng)供給,對營養(yǎng)的均衡攝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同時很多孕婦由于妊娠反應所帶來不良反應如嘔吐,更會使得其無法充份保障營養(yǎng)的攝入量,導致營養(yǎng)的供給不足,尤其是懷孕期間維生素B1的缺乏極易引起腳趾丫處的皮膚此種營養(yǎng)元素的缺失,而出現營養(yǎng)代謝的障礙而出現腳氣的癥狀。
孕婦患腳氣怎么護理
1、注意清潔
要注意腳部清潔,經常泡腳,保持皮膚干燥,每天清洗數次,勤換鞋襪,盡量在陽光下曬干。
2、選擇合適的鞋襪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游鞋等不透氣的鞋子,襪子應以純棉為宜,透氣性好。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飲食清淡
孕期飲食應清淡少鹽,遠離辛辣刺激食物。勿吃容易引發(fā)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4、良好的心態(tài)
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情緒宜恬靜,激動和緊張情緒容易誘發(fā)多汗,加重腳臭。
最后,小編提醒各位準媽媽,孕婦由于生活習慣和身體機能的改變,都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的出現,腳氣對于孕婦來說極為普遍,所以大家不必過于擔憂,很多都會在產后自愈。癥狀較為嚴重者,應該及時采取一些安全簡便的方法進行治療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心情。對于孕婦能用腳氣藥的問題,更要謹慎對待,科學處理。
大蒜治腳氣的偏方
1、大蒜治腳氣的偏方
大蒜治腳氣的具體做法:取鮮大蒜三個,去皮搗碎,再放入一斤老醋中泡40小時。將患腳泡進溶液,一天泡三四次,每次半小時,一天后腳氣治愈。
醋蒜泡腳去腳氣原理是利用醋中所含的醋酸殺滅真菌。與大蒜合用對腳氣有一定治療作用。不過,醋酸和大蒜對皮膚刺激較大,如果皮膚潰爛面較大則需慎用。原方中提到“一天腳氣治愈”屬于夸大其詞,建議如果無特殊不適,可以連續(xù)使用一周會有一定效果。平素應穿棉襪子,經常洗腳、更換鞋子,做一些運動,排出體內濕氣,有助于治療腳氣。
2、嫩柳樹葉可治腳氣
用柳樹葉洗腳的效果很好,不僅把自己的腳氣問題治好了,在告訴幾個朋友之后他們的腳氣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還可將柳樹葉揉成團狀,腳在腳趾縫里面,睡覺之前夾上,第二天醒來就感覺有效果了。
3、堿面可治腳氣
夏天腳出汗多,容易患腳氣。晚上臨睡覺前,用堿面一湯匙(即蒸饅頭用的堿面),溫水溶化后,將腳浸入堿水中泡洗0分鐘左右,輕者兩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
4、韭菜湯水可治腳氣
將韭菜切碎然后弄成汁,再用開水沖開,然后溫度合適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泡腳的,每次泡三十分鐘,泡兩次就感覺到有效果了。
5、其他治療腳氣的偏方
風油精。先將患腳洗凈,揩干,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效。
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靈驗。
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四斤白醋四兩新花椒煮開后放溫泡腳五十分鐘,堅持十天可根除,但腳有外傷慎用,醋只煮開一次,醋用后密封好以免蒸發(fā)。
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干后,用藥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涂于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處,有顯著療效。
腳氣的分類
專業(yè)人士表示腳氣一般有三種,即水皰型、角化型、糜爛型。
水皰型。這種腳氣通常發(fā)生在腳緣部,發(fā)病初期的癥狀為皮膚出現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以融合成大皰,且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由于腳氣瘙癢難忍,在抓破后會繼發(fā)細菌感染而引起膿皰、丹毒或淋巴管炎等。
角化型。這種腳氣通常發(fā)生在腳跟部,最常見的癥狀是皮膚粗厚、干燥,井伴有脫屑、發(fā)癢、皸裂等情況。角化型腳氣病程發(fā)展比較緩慢,治愈難度很大。
糜爛型。這種腳氣通常發(fā)生在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腳趾之間。發(fā)病初期,會感覺到趾間潮濕,并浸漬發(fā)白或出現小水皰,在干涸脫屑后,剝去皮屑的部分常為濕潤、潮紅的麋爛面,奇癢難耐,容易繼發(fā)感染。
引起腳氣的原因
腳氣是侵犯表皮、毛發(fā)和趾甲的淺部霉菌病,是一種傳染性的皮膚病。絕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腳氣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腳氣患病率高的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幾點:
一是足跖部皮膚沒有皮脂腺,缺乏能抑制霉菌的脂肪酸。
二是足跖部皮膚汗腺較豐富,出汗較多,造成有利于霉菌生長的潮濕環(huán)境。
三是足跖部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質蛋白為霉菌生長的營養(yǎng)物。
此外,由于穿著鞋襪,局部環(huán)境悶熱,腳汗難于透發(fā)而潮濕,從而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長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