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膽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别B(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白牛膽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白牛膽的簡介
異名:毛老虎、豬耳風(fēng)、大力黃、白葉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風(fēng)、土蒙花、大刀藥、白背風(fēng)、白羊耳、華耳木、金邊草、上大黃、過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風(fēng)、白頭翁、飛揚藥、觀音茶、羊仔耳、白面貓子骨、壯牛浪、八面風(fēng)、蠟毛香、羊耳風(fēng)。
落葉灌木。高至1米多,直立,枝條粗壯,被綿毛。單葉互生;狹矩圓形至近倒卵形,長7~10厘米,先端漸尖至鈍形, 邊緣有小鋸齒,基部渾圓至廣楔形,葉面綠色,有腺點,被粗毛,背白色,密被絹毛或綿毛。
頭狀花序頂生或近頂?shù)囊干?組成稠密的傘房花叢;總苞片數(shù)列,矩形 至廣披針狀,長3~7毫米,寬1毫米,被短毛,邊緣膜質(zhì)。
成熟后反卷;花托禿裸,有窩點;舌狀花冠前端每為3裂,管狀花冠5裂,黃色;雄蕊5枚,花藥基部 矢形,有長尾;子房下位,1室,柱頭2裂。瘦果長約1.5毫米,被絹毛;冠毛白色帶淺黃色?;ㄆ?~8月。果期11~12月。
生于荒山、丘陵、山腰以下草叢中,或灌木叢中。分布江西、福建、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廣東、海南等地。
白牛膽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濕,行氣,化滯。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胸膈痞悶,瘧疾,痢疾,泄瀉,產(chǎn)后感冒,肝炎,痔瘡,疥癬。
作用:
1、治腰腿痛:羊耳菊一兩,胡枝子根六錢,大風(fēng)藤三錢,當(dāng)歸六錢。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2、治瘧疾:白牛膽一兩。水煎服。
3、治痢疾:白牛膽干葉一兩。水煎泡烏糖服。
4、治溏泄:白牛膽干葉一兩半。水煎服。
5、治目痛:白牛膽鮮葉一兩。水煎服。
6、殺滅微絲蚴:一羊耳茶二兩,檳榔五錢。水煎服,連服七劑。二羊耳茶四兩。水煎服,連服六至七劑。
7、治產(chǎn)后傷風(fēng):羊耳菊六錢,華荊芥三錢,木芙蓉四錢,煎服。
8、治膽結(jié)石及膽囊炎:羊耳菊,白花蛇舌草、牛皮消各五錢,連錢草一兩,石菖蒲二錢,皂角一錢。水煎三次分服。
9、治痔瘡、疥癬:羊耳菊二兩。煎水洗患處。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早期血吸蟲病。取山白芷(全草)、蒼耳草(全草去果、葉)干品各1兩,每日1劑煎服。1個月為一療程。治療早期血吸蟲病患者28例,治后進行即期療效觀察,結(jié)果糞孵3次復(fù)查有9例陰轉(zhuǎn)。服藥后一般都有輕度頭昏,個別持續(xù)數(shù)小時,未經(jīng)處理自行消失。
白牛膽的市場信息
1、白牛膽的價格
尚不明確。
2、白牛膽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羊耳菊的全草。
3、白牛膽的保存方法
置陰涼處保存。
ys630.COm精選閱讀
牛膽的簡介
牛科動物黃?;蛩5哪?。
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jié)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nèi)有骨質(zhì)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工發(fā)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牛膽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清肝明目,解毒消腫,利膽通腸,清熱生津。治風(fēng)熱目疾,小兒驚風(fēng),癰,痔瘡,黃疸,便秘,消渴。
作用:
1、鎮(zhèn)肝明目:臘月枯牛膽中盛黑豆一百粒,后一百日開取,食后、夜間吞二七枚。
2、明目清心,烏須發(fā),補養(yǎng)下元,生髓,去風(fēng)濕,壯精神:何首烏、白茯苓、槐角子各二兩,生地黃、當(dāng)歸各一兩。上共為末,裝入黑牛膽內(nèi),連汁掛在背陰處,至九日取出,研為末,溫酒調(diào)服二錢或三錢,百日見效。
3、治谷疸,食畢即頭眩,心怫郁不安而發(fā)黃,因大饑后大食,胃氣沖熏所致:苦參三兩,龍膽一兩,牛膽一枚(干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麥門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
4、治肝膽病性黃疸及慢性便秘:牛膽汁干燥粉末,為丸劑,或裝入膠囊中,每日三回,每回三分,開水送服。
5、治痔漏:犍牛兒膽、猬膽各一個,用膩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將猬膽汁、膩粉、麝香和勻,入牛膽內(nèi),懸于檐前四十九日,熟,旋取為丸如大麥,用紙拈送入瘡內(nèi),后追出惡物是驗。
臨床應(yīng)用:治療百日咳。取新鮮牛膽汁蒸干研粉,然后將牛膽粉240克,淀粉240克,白糖520克,混合成為粉劑。2歲以下每日0.5-1克,2-5歲1-1.5克,5歲以上1.5-2克,分2-3次服。同時配合對癥治療。據(jù)250例觀察,基本痊愈52例,減輕130例,有效率72.8%。對早期的效果較好,如配合天冬合劑,療效可提高。
牛膽的市場信息
1、牛膽的價格
20元到上百上千元都有。
2、牛膽的選購方法
新鮮膽囊呈長圓形或橢圓形囊狀,長18-20cm,粗徑5-6cm,表面有縱皺新鮮膽汁為綠褐色、微透明的液體,略有粘性,稍干則變?yōu)闈獬頎?。完全干燥?則呈綠褐色固體,揉之則呈粉末。氣腥臭,味苦。
3、牛膽的保存方法
從宰牛場收集,取得后掛起陰干或自膽管處剪開,將膽汁傾入容器內(nèi),密封貯藏?;蚣訜崾怪稍镆嗫?。
白牛膽的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濕,行氣,化滯。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胸膈痞悶,瘧疾,痢疾,泄瀉,產(chǎn)后感冒,肝炎,痔瘡,疥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落葉灌木。高至1米多,直立,枝條粗壯,被綿毛。單葉互生;狹矩圓形至近倒卵形,長7~10厘米,先端漸尖至鈍形,邊緣有小鋸齒,基部渾圓至廣楔形,葉面綠色,有腺點,被粗毛,背白色,密被絹毛或綿毛。頭狀花序頂生或近頂?shù)囊干?組成稠密的傘房花叢;總苞片數(shù)列,矩形至廣披針狀,長3~7毫米,寬1毫米,被短毛,邊緣膜質(zhì)。成熟后反卷;花托禿裸,有窩點;舌狀花冠前端每為3裂,管狀花冠5裂,黃色;雄蕊5枚,花藥基部矢形,有長尾;子房下位,1室,柱頭2裂。瘦果長約1.5毫米,被絹毛;冠毛白色帶淺黃色?;ㄆ?~8月。果期11~12月。
白牛膽的副作用
用藥期間禁食酸、辣食物。
白牛膽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白牛膽的醫(yī)學(xué)記載
《廣西野生資源植物》:“治痢疾,水瀉。”
《泉州本草》:“行氣止痛,開胸利膈,瀉肝明目,利濕消食?!?/p>
《實用中草藥》:“疏風(fēng)解表,祛濕利水。治產(chǎn)后感冒、瘀血痛,妊娠小便不通,肝炎,胃痛。消化不良,腹痛,齒漏,頸淋巴結(jié)腫。”
白牛膽的醫(yī)學(xué)附方
1、治腰腿痛:羊耳菊一兩,胡枝子根六錢,大風(fēng)藤三錢,當(dāng)歸六錢。水煎,一日二次分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2、治瘧疾:白牛膽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痢疾:白牛膽干葉一兩。水煎泡烏糖服。
4、治溏泄:白牛膽干葉一兩半。水煎服。
5、治目痛:白牛膽鮮葉一兩。水煎服。(③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6、殺滅微絲蚴:㈠羊耳茶二兩,檳榔五錢。水煎服,連服七劑。㈡羊耳茶四兩。水煎服,連服六至七劑。(《福建中醫(yī)藥》(4):1,1959)
7、治產(chǎn)后傷風(fēng):羊耳菊六錢,華荊芥三錢,木芙蓉四錢,煎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8、治膽結(jié)石及膽囊炎:羊耳菊,白花蛇舌草、牛皮消各五錢,連錢草一兩,石菖蒲二錢,皂角一錢。水煎三次分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9、治痔瘡、疥癬:羊耳菊二兩。煎水洗患處。(《湖南藥物志》)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牛膽參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牛膽參能正確科學(xué)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為不同的藥材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英文名】Yunnan Hemipilia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滇舌喙蘭的塊莖。
【原形態(tài)】滇舌喙蘭,陸生植物,高13-17cm。塊莖長橢圓形。莖近基部具1葉,葉片心臟形、寬卵形或闊心臟形,長2.5-4.5cm,寬約3-6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心臟形,抱莖。總狀花序長5-13cm,常具8-10朵花;花苞片披針形,短于子房;花紅色或紫紅色;中萼片舟狀,卵形,長約6mm,寬約3mm,具短尖或鈍,5脈;側(cè)萼片斜卵形,長6.5mm,寬4mm,先端鈍,5脈;花瓣卵狀三角形,較萼片短,5脈;唇瓣與側(cè)萼片等長,3深裂或3淺裂,在基部近距口處具2枚胼胝體;中裂片與側(cè)裂片的形狀和大小變化很大,中裂片常長橢圓形,先端和邊緣具不整齊的齒;距長約12mm,近圓柱形,基部寬,先端鈍。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3500m的山坡或山谷旁。
【性味】甘;淡;平
【歸經(jīng)】腎經(jīng)
【功能主治】補腎;利尿。主腎炎水腫;淋證;腎虛腰膝酸軟;疝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有補腎利尿的功能。用于疝氣、淋癥、腎臟病。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牛膽參,牛膽參有著怎樣的功效。牛膽參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白九股牛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白九股牛去治療一些相關(guān)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九股牛、松皮九股牛、牛尾獨活、蜜油參、牛角七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叢枝楤木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5m。地下根莖大而細長。葉為一至三回羽狀復(fù)葉,長約15-20cm;葉柄長約4cm;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半圓形,長約4mm,邊緣有纖毛;羽片5-9,先端小葉3,小葉柄長8-20cm,頂生者長達4.5cm;葉片膜質(zhì),闊心形,長2-4cm,寬2-4.5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沿脈疏生白色鱗粃狀刺毛,邊緣有尖銳鋸齒;側(cè)脈5-7對,兩面均明顯。圓錐花序稀疏,頂生,只有幾個分枝,長15-25cm,主軸下部常有腋生的傘形花序1-3個,傘形花序有12-18朵花;總花梗長2.5cm,有短柔毛;苞片披針形,長約5mm;小花梗長約7mm;小苞片錐形;萼筒無毛,邊緣有5個三角形小齒;花瓣5,卵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5,離生。核果球形,漿果狀,熟時黑色,直徑約7mm,具5棱?;ㄆ?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600m的山坡。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托毒消腫。主氣虛頭暈;耳鳴;慢性淋巴腺炎;瘡癰久不潰;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文章介紹的白九股牛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白九股牛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牛膽的藥用價值
1、治谷疸,食畢即頭眩,心怫郁不安而發(fā)黃,因大饑后大食,胃氣沖熏所致:牛膽一枚(干者),苦參三兩(銼),龍膽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麥門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2、治久病瘧疾,連年不瘥:用生牛膽一個,裝糯米滿,入麝香少許,陰干。每服十五粒,陳皮湯送下。(《普濟方》
3、治痔漏:①犍牛兒膽、猬膽各一個,膩粉伍拾文,真麝香貳拾文。上將猬膽汁等三味和勻,入牛膽內(nèi),系頭四十九日,熟旋取為丸如大麥粒,用紙拈子送入瘡內(nèi),候追出惡物是效。(《雞峰普濟方》牛膽丸)②十月上巳日取槐角子,揀肥嫩結(jié)實者,用新黃瓦盆二個,如法固濟,埋于背陰墻下,約二三尺深。預(yù)先尋黑牛膽五六枚,臘月八日取出裝在膽內(nèi),高懸陰干,至次年請明日取出,新磁收貯??招臐L白湯下,一日一粒,二日二粒,以漸加至十五日服十五粒止;以后一日減一粒,至三十日復(fù)減至一粒止。如此周而復(fù)始。(《醫(yī)便》膽槐丹)
4、治金瘡臁瘡:臘月黑牛膽一個,裝入石灰四兩,白礬一兩。陰干取出,入黃丹(炒)一兩,研末用之。(《古今醫(yī)鑒》一捻金丹)
5、治刀箭傷,除膿止痛不怕風(fēng):牛膽一個,石灰一兩,白及五錢,乳香五分(去油)。共為末,入牛膽內(nèi)陰干。用時以少許研細干貼之。(《救傷秘旨》)
6、治頑麻風(fēng)癬瘡:用臘月牛膽一個,納千年石灰懸掛陰干。以銅燈盞盛柏油,煎臭椿皮數(shù)沸,撈去椿皮,用油調(diào)膽內(nèi)石灰,涂患處數(shù)次即愈。先以茵陳煎湯洗瘡凈,搽藥。(《衛(wèi)生易簡方》)
牛膽的副作用
《本草經(jīng)疏》:“脾胃虛寒者忌之。目病非風(fēng)熱者不宜用。”
牛膽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①鎮(zhèn)肝明目:臘月枯牛膽中盛黑豆一百粒,后一百日開取,食后、夜間吞二七枚。(《藥性論》)
②明目清心,烏須發(fā),補養(yǎng)下元,生髓,去風(fēng)濕,壯精神:何首烏、白茯苓、槐角子各二兩,生地黃、當(dāng)歸各一兩。上共為末,裝入黑牛膽內(nèi),連汁掛在背陰處,至九日取出,研為末,溫酒調(diào)服二錢或三錢,百日見效。(《攝生眾妙方》牛膽散)
⑧治谷疸,食畢即頭眩,心怫郁不安而發(fā)黃,因大饑后大食,胃氣沖熏所致:苦參三兩,龍膽一兩,牛膽一枚(干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麥門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④治肝膽病性黃疸及慢性便秘:牛膽汁干燥粉末,為丸劑,或裝入膠囊中,每日三回,每回三分,開水送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⑤治痔漏:犍牛兒膽、猬膽各一個,用膩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將猬膽汁、膩粉、麝香和勻,入牛膽內(nèi),懸于檐前四十九日,熟,旋取為丸如大麥,用紙拈送入瘡內(nèi),后追出惡物是驗。(《經(jīng)驗方》)
⑥治金瘡:牛膽,納石灰于內(nèi),懸通風(fēng)處百日,敷。(《本草備要》)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狐膽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狐膽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狐膽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來源】為犬科動物 狐 的 膽 。將狐殺死后,剖腹,取出膽囊,陰干。
【性味】《陸川本草》:"甘苦,寒。"
【功能主治】治癲癇,心氣痛,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0.5~1錢;或入丸劑。
【附方】治瘧,寒熱發(fā)作無時:砒霜半兩,朱砂半兩,麝香一分,阿魏一分,狐膽一枚,黃丹一分,綠豆面一分。上藥,都細研令勻,五月用粽子尖,和丸如梧桐子大??招募鞍l(fā)前,以冷醋湯下二丸,忌食熱物。(《圣惠方》狐膽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jīng)》。
相信一開始對狐膽不太清楚的朋友現(xiàn)在應(yīng)該已經(jīng)掌握了狐膽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