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古往今來,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太白貝母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太白貝母的簡介
多年生草本,鱗莖扁球形,直徑達2.5厘米。莖光滑,中部以上生葉。葉最下2枚對生,其上為互生、對生或輪生,在花下方為輪生;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多年生草本,高30~40cm。鱗莖直徑1~1.5cm。葉對生,有的中部兼3~4枚輪生或散生,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5~10cm,寬3~7(~12)mm,先端有的稍彎曲。
花單朵,每花有3枚葉狀苞片,苞片先端有時梢彎曲,但絕不卷曲;花被片6,長3~4cm,綠黃色,無方格斑,通常僅在花被片先端近兩側(cè)邊緣有紫色斑帶;外輪3片狹倒卵狀矩圓形,寬9~12mm,先端渾圓;內(nèi)輪3片近匙形,上部寬12~17mm,基部寬3~5mm,先端驟凸而鈍,蜜腺窩幾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藥近基著,花絲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長3~4mm。
花單一,頂生,下垂;花被鐘狀,裂片6,分離,黃綠色,上部有紫色斑點,長3~4厘米;雄蕊6,花藥基部著生;子房上位,通常3室。蒴果,室裂,膜質(zhì),長圓形,每室有扁平種子2列。蒴果長1.8~2.5cm,棱上的狹翅寬0.5~2mm?;ㄆ?~6月,果期6~7月。
太白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潤肺,化痰,止咳。治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咳痰不利。
作用:治支氣管炎。太白貝母、桔梗各三錢,甘草二錢。水煎服。
太白貝母的市場信息
1、太白貝母的價格
尚不明確。
2、太白貝母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本品鱗莖扁卵圓形或圓錐形,直徑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較光滑。外層兩枚鱗葉近等大,頂端開裂,底部平整。味苦。
3、太白貝母的保存方法
太白貝母家種、野生均于6—7月采收。家種貝母,用種子繁殖的,播后第三年或四年收獲。
選晴天挖起鱗莖,清除殘莖、泥土;挖時勿傷鱗莖。太白貝母忌水洗,挖出后要及時攤放曬席上;以1天能曬至半干,次日能曬至全干為好,切勿在石壩、三合土或鐵器上晾曬。切忌堆漚,否則冷油變黃。
如遇雨天,可將貝母鱗莖窖于水分較少的沙土內(nèi),待晴天抓緊曬干。亦可烘干,烘時溫度控制在50℃以內(nèi)。在干燥過程中,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時,不宜翻動,以防發(fā)黃。翻動用竹、木器而不用手,以免變成“油子”或“黃子”。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太白韭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太白韭的相關(guān)。
【別名】野蔥、野蒜、太白山蔥
【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太白韭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太白韭,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鱗莖柱狀圓錐形,單生或數(shù)枚聚生;鱗莖外皮黑褐色,破裂成網(wǎng)狀纖維質(zhì)。葉基生,常2枚呈對生狀;葉片條狀被外形至橢圓狀披針形,與花葶近等長,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不明顯的葉柄。花草圓柱形,高10-60cm??偘?-2裂,宿存;傘形花序球形,多花;小花梗為花被的2-4倍長;無苞片;花紫紅色至淡紅色,稀白色;花被片6,長3-7mm,先端常凹陷或鈍頭,內(nèi)輪的長圓狀披針形,比外層的窄而長,外輪的長圓形;花絲伸出花被,基部合生并與花被貼生,內(nèi)輪的近與花被等寬,披針狀三角形,外輪的狹三角狀錐形;子房具短柄,每室有1胚珠。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4700m的陰濕山坡。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發(fā)汗;散寒;健胃;接骨。主傷風(fēng)感冒;頭痛鼻塞;脘腹冷痛;消化不良;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加蜂蜜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太白韭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太白韭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太白針因為有著高價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行了解,你準(zhǔn)備好了嗎?
【別名】太白鹿角、地蓬草
【來源】地衣類石蕊科石蕊屬植物 細(xì)石蕊 Cladonia gracilis (L.)Willd.,以 全株 入藥。四季可采,去雜質(zhì)曬干。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利尿消腫。用于急性結(jié)膜炎,瞼緣炎,鼻衄,吐血,膀胱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黃水瘡。
【用法用量】2~3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粉清油調(diào)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太白針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太白針。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太白參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太白參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dāng)?shù)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藥太白參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別名】太白洋參、黑洋參(《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 大衛(wèi)馬先蒿、粗野馬先蒿、鄧氏馬先蒿、美觀馬先蒿 等的 根莖 。秋季采收,晾干。
【原形態(tài)】①大衛(wèi)馬先蒿
【性味】《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微苦,溫。"
【功能主治】①《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補虛,健脾胃,消炎止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大劑量1~2兩);或燉肉服。
【附方】①治體虛頭暈:太白參,黨參各五錢,細(xì)辛一錢。水煎服。(《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
以上就是太白參的一些相關(guān)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太白參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wù)。
說到太白散,大家應(yīng)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草烏(炮.去皮臍)、天南星(炮)、藿香(去土)、人參、當(dāng)歸,各一兩。水銀(一錢)、錫(一錢半、與水銀結(jié)作砂子、一方無錫)、麝香(一錢.另研)。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破傷風(fēng)欲死者,雖患者口已禁,但心腹間暖者,灌藥入口。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服。
【注意】忌冷水。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天南星7.5克(銼碎,炒黃)烏蛇肉9克 蝎梢9克(去毒,炒)白附子9克(生用)川烏頭尖6克(去皮,生用)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虛風(fēng)潮熱,手足抽掣,背強口噤,神識昏塞;產(chǎn)后血虛,中風(fēng)發(fā)作痙狀,涎盛語澀,冒悶不醒。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用臘茶1.5克,蔥白3厘米,同煎至75毫升,微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一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草烏頭(炮,去皮、尖)天南星(炮)藿香葉(去土)人參(去蘆頭)當(dāng)歸(洗、焙)各60克 水銀3克(用錫4.5克,結(jié)作沙子)麝香3克(別研)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破傷風(fēng)垂危,口噤不開,心腹間尚溫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注意】服藥期間,忌冷水。如飲冷水;再發(fā)不可療。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太白散的相關(guān)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中藥方劑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幾種中草藥按照一定的數(shù)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產(chǎn)品。太白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嗎?不清楚的話現(xiàn)在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太白丹(《圣濟總錄》卷十六)。
【處方】天麻45克 細(xì)辛(去苗葉)60克 芎藭45克 白附子150克 天南星600克 半夏(煮軟,焙干)450克 蝎梢30克(炒)寒水石(燒熟)1.5千克 附子(炮裂,去皮、臍)60克 白僵蠶90克(炒)阿膠22.5克(炙令燥)人參15克
【制法】上十二味,同搗羅為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諸風(fēng)頭旋,額角偏痛,肢體拘蜷,痰盛氣壅,鼻塞聲重,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湯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六
通過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太白丸的制作方法。其實,在生活中,通過方劑來養(yǎng)生要比吃西藥強上百倍。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dāng)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太白菊。
【別名】紫菀千花、肺經(jīng)草、柔軟紫菀
【來源】菊科 太白菊 Aster flaccidus Bunge,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北部、西北部、西部至西南部各省區(qū)。
【性味】苦、微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主治肺膿腫,肺炎,肺結(jié)核,百日咳。
【用法用量】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陜西中草藥》
太白菊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只有大家善于食用,用對方法,我相信,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太白米的作用有哪些?太白米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太白米。
【別名】假百合
【來源】為百合科假百合屬植物 假百合 Notholirion hyacinthinum (Wils.)Stapf以 小鱗莖 入藥。秋末采挖,曬干去殼備用。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寬胸理氣,止咳止痛。用于心胃氣痛,胸悶,咳嗽,嘔吐。
【用法用量】0.5~2錢,水煎服或研粉吞服4~8分。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經(jīng)過上文對于太白米的介紹,我們對于太白米有了詳細(xì)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太白米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wù)。
中藥太白艾是比較好的一種藥材,很多人都對它不甚了解,那么下面我們就詳細(xì)的去看一下中藥太白艾。
【來源】菊科 太白艾 Tanacetum variifolium (Chang)Ling,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陜西、湖北。
【化學(xué)成份】從根中分離出2-(1-己-1-炔-3-烯基)-5-乙叉基-二氫呋喃駢呋喃-(3-,2-,b)。
【性味】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鎮(zhèn)靜,清熱解毒。主治小兒驚風(fēng),風(fēng)濕麻木,闌尾炎。
【用法用量】1~2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陜西中草藥》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太白艾的一些基本功效,以及太白艾的食用方法等,這樣大家在食用的時候才不會用錯,也能夠更加正確的發(fā)揮太白艾的價值。
中藥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時候最佳之選,中藥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好幫助,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中藥材太白小紫菀。
【來源】為菊科植物 垂頭菊 的 全株 。
【原形態(tài)】多年生小草本,高20~25厘米。莖單生,直立,細(xì)弱,有溝紋。基生葉腎形,長2~3厘米,邊緣有鈍齒,葉柄長3~10厘米;莖生葉1片,葉柄基部膨大為鞘狀。頭狀花序單一,放射狀,有線形小苞2~3片;花暗紫色;舌狀花雌性,管狀花兩性;冠毛豐富,長5毫米.瘦果長4毫米,結(jié)果后花序頭俯垂。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草坡或山頂。分布陜西、青海、甘肅等地。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寬胸利氣治痰喘咳嗽,氣管炎,肺結(jié)核,肺癰,勞傷,頭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太白小紫菀,我們也了解了中藥太白小紫菀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太白小紫菀的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太白小紫菀用于養(yǎng)生。
太白麗參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太白麗參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太白土高麗參、太白參、黑陽參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全裂馬先蒿的根。
【原形態(tài)】全裂馬先蒿 多年生草本,干時變黑。根圓錐形,肉質(zhì),長5-6cm,直徑約7mm,無側(cè)根。莖常自基部發(fā)出多條,稍弧彎,基部木質(zhì)化,稍具棱角,被短毛。葉互生;基出者早落,其膜質(zhì)葉柄常宿存;柄長3-3.5cm,扁平,纖細(xì),莖生葉柄較短;葉片膜質(zhì),卵狀長圓形,長3-3.5cm,寬1-2cm,羽狀全裂,裂片每邊6-9枚,卵形至線狀披針形,寬約1-2mm,基部下延沿中脈成狹翅,邊緣羽狀淺裂或有缺刻狀重鋸齒,齒端有刺尖??偁罨ㄐ蝽斏?,花疏知;苞片葉狀,有柄;花梗長2.5cm,纖細(xì),被短毛;萼膜質(zhì),卵圓形,前方開裂至中部,裂口前膨。萼齒3;花冠黃色,二唇形,上唇較窄盔形,先端有長喙,基部扭曲使盔部向上反折,下唇寬大,近圓形,3裂,中裂較側(cè)裂窄?。恍廴?,花絲均被長柔毛;子房卵形,柱頭稍伸出灰外。蒴果卵圓形,端有短凸尖。花期6-8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0m的巖壁上。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稍肉質(zhì);圓錐形,長5-6cm,直徑約7mm,間有不規(guī)則分枝。表皮棕黑色或深灰棕色,有縱皺紋。質(zhì)較柔韌。氣微,味微苦。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陰;托毒外出。主病后體虛;陰虛潮熱;瘡毒內(nèi)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太白麗參的功效與作用多種多樣,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體質(zhì)癥狀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