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蒿的藥用價值_馬先蒿的副作用
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養(yǎng)心先靜心。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鄙钤絹碓胶茫藗冊絹碓阶⒅仞B(yǎng)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馬先蒿的藥用價值_馬先蒿的副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先蒿的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jīng)】:苦,平。
【功效分類】:祛風濕藥;利小便藥。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殺蟲。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尿路結石,小便不利。外用治疥瘡。
【用法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氣味】:苦,平,無毒?!秳e錄》曰:練石草,寒。
【主治】:寒熱鬼疰,中風濕痹,女子帶下病,無子(《本經(jīng)》)。練石草: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結氣,利水道小便(《別錄》)。惡瘡(弘景)。
馬先蒿的副作用
無特殊禁忌。
馬先蒿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馬先蒿,【異名】:馬屎蒿(《本經(jīng)》)、馬新蒿(陸璣《詩疏》)、爛石草(《肘后方》)、練石草(《別錄》)、虎麻(《唐本草》)、馬尿泡(《山西中草藥》)。
馬先蒿 ,又名玉山蒿草,與我們在花市常見的美女櫻長的實在十分相像。不過,它可是到道地地的野花家族,不僅在臺灣的高山可以看到它,歐洲,東北亞,以及北美洲有都可見它的芳蹤,真可以說是世界性的植物了。
【釋名】:馬新蒿(《唐本》)、馬矢蒿(《本經(jīng)》)、練石草(《別錄》)、爛石草(同上)、虎麻。
時珍曰:蒿氣如馬矢,故名。馬先,乃馬矢字訛也。馬新,又馬先之訛也。
弘景曰:練石草,一名爛石草,即馬矢蒿。今方藥不復用之。
【集解】:《別錄》曰:馬先蒿、練石草,并生南陽川澤。
恭曰:葉大如茺蔚,花紅白色。二月、八月采莖葉,陰干用。八月、九月實熟,俗謂之虎麻是也。一名馬新蒿,所在有之。茺蔚苗短小,其子夏中熟。二物初生,極相似也。
禹錫曰:按《爾雅》云:蔚,牡。注云,即蒿之無子者?!对姟吩?匪莪伊芳蔚。陸璣云: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開花,似胡麻花而紫赤。八月生角,似小豆角,銳而長。一名馬新蒿,是也。
頌曰:郭璞以牡為無子,而陸璣云有子,二說小異。今當用有子者為正。
時珍曰:《別錄》牡蒿、馬先蒿,原是二條。陸璣所謂有子者,乃馬先蒿,而復引無子之牡蒿釋之,誤矣。
【附方】:大瘋癩疾,骨肉疽敗,眉須墮落,身體癢痛:以馬先蒿(一名馬矢蒿,一名爛石草),炒搗末。每服方寸匕,食前溫酒下,一日三服,一年都瘥。
ys630.coM延伸閱讀
眾所周知馬先蒿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可是大家對于馬先蒿散的功效了解多少呢?馬先蒿散到底應該怎么吃呢?想知道這些的話,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馬薪蒿不拘多少(1名馬矢蒿,1名爛石草)。
【制法】上銼細,炒干,為細散。
【功能主治】大風癩疾,骨肉疽敗,百節(jié)酸痛,眉鬢墮落,身體(疒習)(疒習)癢痛者。
【用法用量】方中馬薪蒿,又名“馬先蒿”。
【摘錄】方出《圣惠》卷二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一一一
【處方】馬先蒿不計多少(1名馬矢蒿,1名爛石草。細切,焙干用)。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烏癩。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用荊芥、薄荷湯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八
看完了上文對于馬先蒿散的一些介紹,我們可以感受到中醫(yī)文化是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塊艷麗的瑰寶,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去探索。
西方醫(yī)學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中醫(yī)帶來了一些危機。但中醫(yī)還是有許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來說說中藥長筒馬先蒿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露茹色爾布(藏名)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 長筒馬先蒿 的 花 。5~10月采收。
【原形態(tài)】低矮草本,高10~20厘米。根束生,表皮深褐色。莖單生或叢生,直立,不分枝。基出葉常成密叢,有長柄;莖葉互生;葉片羽狀淺裂至深裂。披針形至狹長圓形,裂片5~9對,有重鋸齒,齒常有胼胝而反卷?;ň干?;萼管狀,齒2枚,掌狀分裂,裂片有鋸齒;花冠2唇形,黃色,在下唇近喉處有棕紅色的斑點2個,花管細長,下唇3個裂片均有明顯的凹頭。蒴果披針形。種子狹卵圓形。花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草甸及溪流兩旁。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寒,味澀。"
【功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藥》:"利水,澀精。治水腫,遺精,耳鳴,口干舌燥,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本文介紹了藥材長筒馬先蒿的一些基本常識,長筒馬先蒿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長筒馬先蒿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大唇馬先蒿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大唇馬先蒿,大唇馬先蒿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大唇馬先蒿。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大唇馬先蒿的全草。
【原形態(tài)】磊唇馬先蒿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肉質。莖多條從基部發(fā)出?;~成叢,有長柄,柄長2-5cm;葉片披針狀長圓形,羽狀全裂,裂片9-12對,卵形,邊緣有銳齒;莖生葉少,柄短??偁罨ㄐ蚨?;苞片葉狀,無毛或有疏毛;花萼長卵形,齒5,后方1枚較小,全緣,其余的基部狹縮,上部卵形且有鋸齒;花冠玫瑰色,筒長于萼1倍,盔上喙多少膝狀屈曲向前,喙長達8-10mm,常作S形卷曲,下唇寬2.5-3cm,基部寬心形,伸到筒的后方,側裂大于中裂1倍;雄蕊著生于筒端,前方1對花絲有毛。蒴果披針狀卵形,有小凸尖。種子卵圓形,有網(wǎng)紋?;ㄆ?-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0-4500m的山谷潮濕處和高山草甸中。
【性狀】性狀鑒別 根肉質,莖葉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披針狀矩圓形,羽狀全裂,裂片緣有銳齒。苞片葉產太;花萼長卵狀,全緣;花冠玫瑰色。蒴果披針狀卵形,有小凸尖。氣微,味微苦。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主痢疾;腹瀉;肝炎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了解了這么多關于中藥大唇馬先蒿的各種情況,相信我們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做到鎮(zhèn)定自若,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治療。
凸額馬先蒿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長管馬先蒿的全草。
【原形態(tài)】長管馬先蒿 多年生草本,高5-23cm。多少有毛。根常分枝。莖叢生,多鋪散,不分枝,具溝紋,沿溝有成線的毛。基生葉具長柄,柄長3cm,有明顯的翅;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狀線形,羽狀深裂,長4-6cm,寬1-1.5cm,裂片卵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銳頭,羽狀淺裂至具重鋸齒,每邊有15枚,間距較寬,莖生葉下部者為假對生,上部者為互生,形似基生葉。總狀花序頂生,花數(shù)較?。话~狀;花萼膜質,較大,長1.2-2cm,萼齒3,后方1枚多退化很小,全緣或略有鋸齒,側方兩枚極大,基部有柄,上方卵形膨大,葉狀而羽狀全裂,裂片3-4對,具尖齒;花冠筒長4-5cm,外面有毛,盔直立部分略前俯,上端鐮狀弓曲,基前端細為略作環(huán)狀弓彎其端指向喉部的喙,2深裂在額部與喙的基部相接處有相當高凸而常為三角形的雞冠狀凸起,下唇側唇摺扇形,端圓不凹,多少腎形;花絲兩對均有毛。蒴果。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800m的高山草原中。
【性狀】性狀鑒別 干燥全草,根多枝,細長圓柱形,表皮深褐色。莖叢生,表面有縱溝,沿溝有成線的毛。完整的葉片展平后呈條狀披針形至卵狀長圓形,羽狀全裂??偁罨ㄐ蚝笊?,花黃棕色,筒長4cm以上,盔上端鐮狀弓曲,喙長5mm,端全緣。氣微,味微苦。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發(fā)熱;尿路感染;肺炎;肝炎;外傷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凸額馬先蒿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中藥對我們的身體有著不同的功效,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味中藥:輪葉馬先蒿,它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輪葉馬先蒿的根。
【原形態(tài)】輪葉馬先蒿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主根稍紡錘形,肉質。莖常成叢,中內者直立,外圍者彎曲上升,上部具毛線4條?;~具柄長約3cm,密被白色長毛;葉片長圓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5-3cm,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有缺刻狀刺,齒端有白色胼胝;莖生葉一般4枚輪生,具短柄或幾無柄,葉片較基生葉為寬短。花序總狀,常稠密;苞片葉狀,具白色長毛;萼球狀卵圓形,膜質,常彎紅色,外密被長柔毛,前方深開裂,后方1枚多獨立,較小,全緣;花冠紫紅色,長約1.3cm,筒約在近基3mm處以真角向前膝屈,由萼裂口中伸出,下唇約與盔等長或稍長,裂片上有極明顯的紅脈,盔略鐮狀弓,長約5mm,額圓形;雄蕊藥對離開,花絲前方1對有毛;花柱稍伸出。節(jié)是要形狀大小多變,多少披針形,長1-1.5cm。種子黑色,半圓形,有細縱紋?;ㄆ?-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100-3500m,的濕潤處。
【性味】味甘;微苦;性溫
【功能主治】益氣生津;養(yǎng)心安神。主氣血不足;體虛多汗;多悸怔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注意】《河北中草藥》:"反藜蘆"。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中藥輪葉馬先蒿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進行食用,一段時間后相信會有所改善,確實是一個不錯之選。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極麗馬先蒿,下面我們就來對極麗馬先蒿的相關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極麗馬先蒿的全草或花。
【原形態(tài)】極麗馬先蒿 多年生草本,高10-15cm,常成密叢。根莖短,節(jié)少,有宿存的鱗片,下端為圓錐狀主根,較細,常有分枝。莖常多條,中央者短,外邊者傾臥上升,長達10cm,稍扁平,有溝紋。葉基出或莖生,莖生葉有時假對生;葉柄長1-6cm,被長毛,兩側有翅;葉片長2-7cm,寬0.5-1cm,常羽狀深裂,裂片有重鋸齒,邊緣強裂反卷?;ň干?;苞片葉狀;花梗短;花萼密被多細胞長毛,長達2cm以上,萼管卵圓狀,前方形裂達一半,齒2,具細柄,上方葉淺紅色,筒長達12cm,外面有疏毛,盔直立部分狹稍前俯,向上即轉向前上方為膨大的含分,額部下方兩側密生短絨毛,前端卷曲成大半環(huán)的長喙,喙長1.3cm,端反指向上,在喙的上半部突然膨大為極高的雞冠狀凸起,端2裂,裂片1長1短,下唇寬達2.8cm,有睫毛;花絲均有密毛。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900-3500m的高山草地中。
【性狀】性狀鑒別 花皺縮,棕色至棕褐色。萼管狀,前方開裂至半,齒2枚,裂片有銳齒,花冠及花冠管均鈹疏毛,上端稍膨大部分的內面著生雄蕊,先端為大半環(huán)狀的長喙,喙長約10mm,喙端向內彎曲,先端2裂,呈雞冠狀凸起。氣微香,味淡、微苦。
【性味】全草味淡、苦;性微寒;花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極麗馬先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極麗馬先蒿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極麗馬先蒿,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行。
松蒿的藥用價值
性味:微辛,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黃疸;水腫;風熱感冒;口瘡;鼻炎;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松蒿的副作用
尚不明確。
松蒿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別名:小鹽灶菜、糯蒿、土茵陳、細絨蒿、大葉蓬蒿、紅壺瓶、草茵陳、鈴茵陳、雞冠草。
特征:一年生草本,高可達100厘米,但有時高僅5厘米即開花,植體被多細胞腺毛。莖直立或彎曲而后上升,通常多分枝。葉具長5-12毫米邊緣有狹翅之柄,葉片長三角狀卵形,長15-55毫米,寬8-30毫米,近基部的羽狀全裂,向上則為羽狀深裂;小裂片長卵形或卵圓形,多少歪斜,邊緣具重鋸齒或深裂,長4-10毫米,寬2-5毫米。花具長2-7毫米之梗,萼長4-10毫米,萼齒5枚,葉狀,披針形,長2-6毫米,寬1-3毫米,羽狀淺裂至深裂,裂齒先端銳尖;花冠紫紅色至淡紫紅色,長8-25毫米,外面被柔毛;上唇裂片三角狀卵形,下唇裂片先端圓鈍;花絲基部疏被長柔毛。
蒴果卵珠形,長6-10毫米。種子卵圓形,扁平,長約1.2毫米?;ü?-10月。
性狀:全長30-6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具腺毛,有粘性。葉對生,多皺縮而破碎:完整葉片三角卵形,長3-5cm,寬2-3.5cm,羽狀深裂,兩側裂片長圓形,頂端裂片較大,卵圓形,邊緣具細鋸齒,葉丙面均有腺毛。穗狀花序頂生,花萼鐘狀,長約6mm,5裂;花冠淡紅紫色。味微辛。
富含成分:松蒿地上部分含松蒿甙(phtheirospermo-side),洋丁香酚甙(acteoside),天人草甙(leucosceptoside)A,角胡麻甙(martynoside),桃葉珊瑚甙(aucubin),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 acid),車前醚甙(plantarenaloside),連翹脂甙(forsythoside)B[1]。
附方:
1、治黃疸病:松蒿一兩,巖白菜五錢,黃柏皮、小黃草、木節(jié)草各三錢,甘草二錢。煨水服。
2、治水腫:松蒿一兩,煨水于睡前服;同時煨水熏洗全身。
3、治風熱感冒:松蒿五錢,生姜三片。煨水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
白蒿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白蒿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單一,狹紡錘形。別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頭蒿、苦蒿。莖下部稍木質化,縱棱明顯,多分枝,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白蒿是一種多年生軸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長快,3月中旬至4月開始生長,8月中旬開花,9月初結實,10月初成熟。根系發(fā)達,在草場正常利用的條件下,主根可伸入100厘米的土層中,側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內的土層中。根系入土深度超過株高的4~5倍,根幅大于冠幅2~3倍。利用過度,生境干旱程度加劇,植物地下部分則犬于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減弱,不定根大量出現(xiàn),甚至發(fā)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性耐干旱和嚴寒,適生于≥10℃的積溫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氣候條件范圍內。
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質和礫質土壤上,均能繁盛地發(fā)育生長,但不能進入低濕的鹽漬化生境。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灘、草原、干山坡或林緣等地。主要產于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東、江蘇等地也有栽培。治風寒濕痹,黃疸,熱痢,疥癩惡瘡。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還可治療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等疾病。治通身發(fā)黃、小便不利、降低頭熱,去伏瘕、通關節(jié)、去滯熱、傷寒等。
2、用法用量
2.1、藥用部位: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2.2、取白蒿鮮草2兩或干品1兩,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劑,5~7日為一療程;或制成沖劑及片劑服用。
白蒿的副作用
一般沒有特殊副作用。
白蒿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本經(jīng)》:“主五藏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長毛發(fā)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饑?!?。
2、治惡癩疾,遍體面目有瘡者: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麴及米,一如釀酒法,候熟稍稍飲之。(《僧深集方》)。